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的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的评价
摘要:新课程改革中评价学生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我们应该树立新的评价观念。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对新课改中学生的评价进行了新的探索,把对学生评价的重心由内涵窄浅、标准单一的考试和测验的唯一形式,改革为实施赏识性评价和进行活动式的评价形式,把原来的终结性评价改革为形成性评价,从而构建新的评价运行机制,为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保驾护航。

关键词:课改学生评价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课堂教学活动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

教学目标已经从过去的知识立意真正转移到了能力培养。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仅是教师激情、智慧和创造性的劳动,更有学生们一双双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眼睛,充满着对知识的渴望和无限追求。

课堂上,一个个疑问的提出,引来一阵阵热烈地讨论,带来一次次惊人的发现和喜人的成果。

从形式上看,新课堂的确令人振奋和鼓舞。

那么,在这样的课堂上,如何落实新课程所要实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主动精神和学习兴趣,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否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地评价。

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

评价的本质是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学生树立自信
心和保持持续发展的动力,它具有激励、诊断和发展的功效。

通过评价可以使学生评判自己的成绩,显露自己的特长,分享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增强自信,从而促进学习。

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呢?
一、实施赏识性评价
在传统的智力观中,课程评价就是通过学科考试分数这一认知性指标作为学生学业优劣的评价标准。

教师往往根据考试90分或60分来判断一个学生是优生或是中差生。

但是,智力结构是多元的。

在人的大脑中,至少有8种类型的智力,即逻辑数学智力、语言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内省智力和自然智力等。

所以,每一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智力领域和优势智力,人人都可以通过教育这样一种活动来发展自己。

因此,单凭学生的考试分数来对学生进行评价,显然是不够全面的。

在新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欣赏“优秀”的学生,更要关注一般特别是那些被称之为“带刺的玫瑰”的学生,对每一位学生实施赏识性评价,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如在学习>一文时,探究“诗歌写了秋天的什么特点?抒发作者什么感情?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副乡村秋景图?”的活动中,我鼓励每一位学生都认真思考,并写出自己的思考结论。

结果在上课时,每位同学都竞相展示自己的思考结果,并对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此时,教师作为参考者和评判者,要及时对每位学生的积极表现做出
恰当的赏识性评价,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之处,赞赏每个学生的微小进步,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投入的热情。

对那些敢于向老师和教科书提出质疑的学生,更应该给予表扬和肯定。

在讲述《论语》十则中“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时,有一位学生就“言”字的理解提出质疑,我在和其他老师仔细研究后,第二次上课时进行了说明,并对这位同学敢于质疑的精神大加赞赏,暗示其他学生给予她热烈的鼓掌。

使所有的学生都从中得到一种激励,进而产生积极参与和表现自我的欲望。

当代中学生,阅读面和见识都比较广泛,有不少学生能将自己从课外获得的知识信息表露于课堂,不管是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还是探究问题,这些学生都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热情参与者和组织者。

而班上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个人因素或家庭原因限制,课堂思维不那么活跃,他们似乎总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长此下去,这些学生的思想会逐渐产生惰性。

因此,在课堂上我尽量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给他们以展示自我和体验成功的机会。

比如在《童趣》“一课中,我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时,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有的甚至把两只手都举了起来,但有少数学生若有所思,保持沉默。

这时,我对他们说:“试试看,也许你的所见所闻更加独特!”只要他们能说出自己的见解,全班就会响起热烈的掌声。

得到了同学们的赞扬和鼓励,他们就有了更多的自信,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们就会主动地参与到讨
论与交流当中。

二、进行活动式评价
新课程实施后,课堂上很多内容是活动内容,如探究延伸、调查活动和观察训练等。

而学生对这些活动都极有兴趣,他们盼望着走出课堂甚至走出校园。

我在上《山市》的时候,让学思考作者是怎样描绘山市的变化过程?学生们立刻围在组长身边,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这些活动组织得好,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如果组织不好,学生无所适从,不能达到学习目标,也容易造成学生在思想上的不重视。

在课堂上,怎样才能使这些活动内容有组织且有效地进行是教学的重点之一。

在学生进行活动前,先与学生共同确定评价标准,形成表格并印发给每位学生。

比如在“观察红花和绿叶”活动中,直接把学生带到操场,让他们分组进行观察活动。

10分钟后,学生到教室进行总结交流,交流完毕,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客观地在组内进行自评和互评。

注重对活动过程的评价,包括参与的积极程度、分工合作的情况、观察记录的情况、发现问题的记录等等。

通过自评和互评,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让学生体验成功,从而使其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更大的成功。

在学期末,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看最后一次期末考试成绩,更要结合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为此,我们正尝试着对考试方法进行改革。

总的来说,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终结性评价),
更要重视过程(形成性评价),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评价所带来的自信、希望和成功。

评价时空从“课堂教学”转变为“全方位学习”,从注重书本知识转变为注重实践活动。

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和实施在时空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利。

现代学校课程不仅仅局限于课本,教师和学校可以利用地方各种各样的课程资料设计校本课程,把当地的有关人文社会资料与校本课程紧密结合起来,开发课堂之外广阔的学习空间,在引导学生全方位学习的同时,也应当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在评价的形式和主体方面,我们改变了每学期结束进行终结性评价的形式,倡导形成性评价,更加注重通过评价过程本身对学生进行教育,使整个评价过程变成督促学生确立目标,有所进步,不断发展的过程,变成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民主协商的过程。

学生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个体,对他们的评价也应该是个动态的过程。

改变以前只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的做法,《成长手册》由学生保管,他们可以把获奖情况、火花、感触随时记下,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有助于获得积极的人生体验,不断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