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评价观

合集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评价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评价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评价的几点思考评价是教学各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导向性,评价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结果并分析学生是否掌握有关知识技能的工具,评价与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是不可分割的。

如何在课堂中利用有限的时间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合理的评价,真正做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促进学生发展?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看法:一、评价的意义学生评价是指对学生个体成长发展情况的评价。

评价的范围应该包含学生学习情况、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学习的态度、对校园生活的认识与情感、学生身体发育情况、学生对家庭的情感、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作用等多方面。

评价应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正确的评价中取得进步,得到全面的发展。

这“全面的发展”,并非“平均发展”或“样样拔尖”,而是指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让别人能够具体地感到和观察到他内在的品质。

让他们不断认识、完善自己,同时也让学生之间彼此交流与合作,相互激励,促进共同提高。

二、学生评价现状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普遍呈现出两个特征:1、评价重选拔、轻培养。

教师注重成绩好、升学有望的学生,有些学校还习惯地把学生按照分数划分为“好、中、差”三等。

2、重文化、轻德育。

重视文化传授、指导考试答题的技巧,轻视其他能力的增强;强化对分数、排名的竞争,轻视学生的团结友好合作等等。

此等评价漠视了学习过程、方法、学科素养、基本的学科精神和学科态度,忽视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许多学生因此缺失了团队精神和应有的责任感,也达不到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评价形式单一。

目前对学生的评价仍然是“教师评价学生”的单一模式,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检查与被检查”的关系,是主宰者与被主宰者的关系。

4、评价效果不明显。

新课程实施后,对学生应多鼓励、少批评,已成为共识。

“你真棒!”“你是好样的!”“你真聪明!”……类似这样的评价语言、赞扬之声很盛。

这种课堂评价的效果到底有多大的意义?这种评价流于表面、肤浅,没有真正起到评价应有的效果。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评价观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评价观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评价观甘肃省武威市第九中学周文元确立适应时代发展的学生评价观,是加强学生评价工作的首要任务。

那么教师在实践中要树立哪些学生评价观呢?笔者认为,以下四种观点是教师在进行学生评价时必须具备的:一、“以人为本”的学生评价观“以人为本”,概括地说,就是尊重人,以人道的方式认识人、对待人,把人从被奴役、被束缚的状态下解放出来,让人得到自由的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只有他们的个性得到重视和张扬,才能使他们产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他们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以人为本”的学生评价观,最重要的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主体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特征。

”这里所谈的主体性,就是强调学生评价应大力呼唤学生的主体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在发展中提升生命的质量和价值。

评价应该成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双方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而且他们都是作为平等、合作的伙伴而存在的。

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坚持评价的民主性,把学生当成具体、完整的个人而不是传统评价中的试验对象,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注重启发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对评价的参与感和自我体验,养成学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在自评中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并得到成功的满足。

二、发展性学生评价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发展性评价就是旨在促进教师成长与学生发展的教育评价。

发展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原则即激励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指通过评价使学生从中得到鼓励,得到自信,以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

首先,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如何面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评价

如何面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评价
4重 评 价 结 果轻 评 价 过程 。对 学 生 的评 价 , 往 更 多 的 能 更 清楚 地 认 识 自我 。他 的 自我 教育 能 力 才 会 得 到 不 断 的 . 往
能越 大 , 而且 操 作 繁 琐 , 易被 教 育 工 作 者采 纳 。 不
是 对 学 生 学 习结 果 的评 价 。 学 习 过 程 的评 价 甚 少 。 对 由 此 可 以看 出 ,单 一 的 评价 目标 、评 价 方 法 和 评 价 主
价 。 生 的 自主 评 价要 以活 动 为 平 台 , 业评 价 主 要 通过 考 学 学
学 以往 评 价 2评 价 方 法单 一 。难 于摆 脱 固有 模 式 的 束 缚 , 们 还 是 试 来 完 成 . 科 评 价要 通 过 课 堂 和 各类 竞 赛 完 成 。 . 人 习 惯 于 先 确 立 总 目标 , 后 进 行 步 步 分 解 , 然 因此 , 解 次 数 的 主体 主 要 是指 教 师 , 生 是 被 评 价者 , 评 价 的 客体 。 由 分 学 是 越 多 , 体 化 的 环节 越 多 , 价 指 标 越 多 , 到 的 干 扰 就 可 具 评 受
的 掌握 程 度 和考 试 的 分 数 高 低 , 是其 发展 的全 部 领 域 ; 而 所
1 指 导 思想 上 . 并 重 发展 性 功 能 和 激 励 性功 能 。学 关 注 的不 再 是少 数 尖 子 学 生 , 是 全体 学 生 。 因此 , 的学 . 在 要 而 新 校 在 学 生 评 价 上 要 在 学 生 的 全 面发 展 和 激 励 功 能 上 做 文 生 评价 相 对 于传 统 学 生 评 价 , 视 野 由 “ ” 展 成 了多 维 其 点 拓
的措 施 作 一 些探 讨 。

新课改下的学生评价

新课改下的学生评价

新课改下的学生评价新课改是指教育部为了适应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对中小学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新课改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其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本文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新课改下的学生评价进行探讨。

首先,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过去的教育中,学生主要是被动接受知识,而在新课改中,学生被鼓励主动思考问题,发散思维,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具有创造力,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对于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学生评价中,他们普遍认为新课改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更有主见和决策能力。

其次,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过去的教育中,教师主导教学,强调集体认同和一刀切的教学方式。

而在新课改下,注重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和项目,发展自己的潜力。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自信和有动力,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在学生评价中,他们普遍认为新课改关注个性差异,给了他们更多选择的机会,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批判思维。

过去的教育中,学生主要注重知识的掌握,而在新课改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合作精神等。

同时,学生也能够学会批判思维,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和权威性。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信息时代更能应对各种挑战。

在学生评价中,他们普遍认为新课改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更有能力参与社会生活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最后,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在过去的教育中,学生主要注重知识的记忆和应用,而在新课改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同时,新课改也鼓励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生评价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生评价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生评价内容摘要:新课改下的学生评价,强调过程性,关注个性的差异。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整合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和方法。

激励学生主动、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以多元的评价尺度,及时的给学生积级向上的评价。

不但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公民和人才,而且是有能力追求幸福生活的个体,真正展现新时代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

关键词:全面发展自由发展以人为本多样化新课程改革要求每个教育工作者改变过去那种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转向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得知识与技能过程的同时,学会学习和会做人,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

我们知道,过去的教育体制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侧重于知识结果的传授,学生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以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新课程改革,成为历史的必然。

在新课程改革中,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形成,成为推行新课程改革的首要问题。

要建立一种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使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在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重视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评价提出了“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这一评价理念,把评价的功能定位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上,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评价原则,是课程评价的本质回归,那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到底如何落实这一评价理念呢?一、应弄清发展的内涵与外延发展的内涵是指个性的自由发展,这里所说的“个性”是指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各功能要素构成的独特性格,由于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每个学生都会形成其独特的个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正视差异,不能光凭分数论成败,这是我们教学和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的问题。

新课程下的评价观 (1)

新课程下的评价观 (1)

新课程下的评价观──“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还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主要以教师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价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业分数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侧重于评价的甄别、筛选和批判性功能,重视终结性评价和相对评价等。

这种评价作为选拔、区分学生的惟一手段,追求的是对所谓“适合教育的学生”的选择性功能,是应试教育下产生的“怪胎”,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改革,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评价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树立新的评价标准和观念,以“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适应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在指导思想上:要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和激励性功能,重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评价,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充分发展,为“适合学生的教育”创造有利的支撑环境。

二、在评价的主体上: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改变评价主体的单一性,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建立由学生、家长、社会、学校和教师等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三、在评价的方法上:(1)由终结性评价发展为形成性评价,实行多次评价和随时性评价、“档案袋”式评价等方式,突出过程性;(2)由定量评价发展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分数,更要看学生学习的动机、行为习惯、意志品质等;(3)由相对评价发展到个人内差异评价。

相对评价是通过个体的成绩与同一团体的平均成绩相比较,从而确定其成绩的适当等级的表示方法,也被称作“常模参照评价”,这是我们最常用的评价方法。

这种评价缺乏对于个人努力状况和进步程度的适当评价,不利于肯定学生个体的成绩。

个人内差异评价是对学生个体同一学科内的不同方面或不同学科之间成绩与能力差异的横向比较和评价,以及对个体两个或多个时刻内的成就表现出的前后纵向评价,这种评价可以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提供准确和动态的依据,也可以使学生更清晰地掌握自己的实际情况,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挖掘学习潜能、改进学习策略等;(4)由绝对性评价发展到差异性评价。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观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观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观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观当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然而,陈旧的教育评价体系已成为阻碍新课改继续前行的障碍。

依据新课程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理念,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树立“以生为本”的评价思想观、发展性的评价目的观、“以学论教”的评价方式观、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观以及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观。

一、“以生为本”的评价思想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以生为本”的评价思想观,首先体现在关注学生的发展,即以学生的发展来审视课堂教学的优劣。

这也要求我们将课堂教学评价的重心由关注教师转移到关注学生上来。

课堂教学的评价不应该是,或不主要应该是评价教师备课备得如何、教师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的讲授是否到位、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等,而应该将视线转移到学生是否积极地参与了教学过程、学生身上是否发生了真实的学习、学生真正学习的效果如何等。

一句话,课堂教学的本质在于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的评价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评判标准。

“以生为本”的评价思想观具体体现在教学目标上,要求教学目标既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指向学生的发展,具体来讲就要体现教学目标设计的层次性、教学目标设计的拓展性和教学目标的灵活性。

课堂教学不再是“挑选适合于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于儿童发展的教育”。

我们对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可以在学生发展的“平均水平”区域内兼顾优秀学生和后进学生,旨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学有提高。

教学目标在注重知识技能目标的基础上,还要注重考察学生的情意发展,即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的情绪、感情、态度以及关心、合作、交往等。

简言之,即要将学生的各种课堂感受作为和认知同等重要的要素在教学目标中加以确立。

此外,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时,还要给学生留有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评价

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评价

5.较 少关 注 学 生 个 体 的 学 习 需 求 与 发 展 。 6.注 重评 价 结 果 ,忽 视评 价 的过 程 。 评 价 是 指 挥 棒 ,它对 教育 教 学 工作 起 导 向 作 用 ,可 以 说 有 什 么样 的评 价 方 式 ,就 有什 么样 的 教育 教 学 方 式 。在 传 统 评 价 方 式 的 导 向作 用 下 ,教 师 一 味地 把 眼 光 瞄 准 学 生 的 学 业 成 绩 ,关 起 门 来搞 满 堂灌 、题 海 战 术 。教 学 过 程 中 ,教 师 自然 而 然地 重 点 关 注 学 习成 绩优 异 的学 生 ,忽 视 了 学业 成 绩 不好 但 在 某 些 方 面 有 特 长 的 学 生 ,抹 杀 了学 生 多 方 面 的潜 能 。打 击 学 生 的学 习 积 极 性 和 自信 心 ,造 成 差 生 面 不 断扩 大 ,学 生 厌 学 情 绪 严 重 。传 统 的 评 价 方 式 成 了 新课 程 改革 和 全 面 推 进 素 质 教 育 的 障碍 。新 课 程 改 革 背 景 下 的学 生评 价 就 是 要 改 变 传 统 学 生 评 价 的 弊 端 ,建 立 健 全 适 应 新 课程 改革 的学 生评 价 体 系 。
1.评 价 主 要 目的 在 于 区 分 学 生 的优 劣 程 度 ,过 分 注 重 选 拔 的功 能 。
2.评价 标 准 过于 单 一 ,忽 略 学 生个 性 的发 展和 个体 间的 差异 。 3.过 分 注 重 考 查 学 生 对 书 本 知 识 的 掌 握 ,缺 乏 对 学 生 综 合 能 力运 用 的考 查 。 4.教 师 是 唯 一 的评 价 主 体 ,学 生 没有 参与 到评 价 中来 。
我 们 必 须 依 据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目标 指 向 并 顺 应 时 代 的 发 展 , 明确 评 价 的 目的 ,及 时调 整 评 价 内容 和 评 价 重 点 ,恰 当地 制 定评 价 的 内容 和 标 准 。

简述新课改背景下的评价观

简述新课改背景下的评价观

简述新课改背景下的评价观
自2015年起,我国全面启动新一轮教育改革,其中新课程改革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新课程改革中,评价成为了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评价观也随之得到了重视。

新课改背景下的评价观,首先是定位从“量化”到“质化”,强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强调评价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其次,评价目的从“选拔”转向“引领”,强调发掘学生的潜能和特长,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第三,评价方式从“笔试”转向“综合评价”,强调多维度的评价,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多种形式。

在实际操作中,新课程改革的评价观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灵活地选择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则需要积极参与评价,自觉接受和反思评价结果,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评价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观,旨在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的发展,反映了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也是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 1 -。

谈新课程下学生评价

谈新课程下学生评价

谈新课程下的学生评价评价既是课程改革的热点,也是难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这是学生评价改革的主要目标。

将评价的主要目标定在“促发展”上。

发展性学生评价强调的是既要发挥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同时更要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与激励功能,其关键是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学生,帮助学生在发展中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

一、更新观念,综合评价以分数作为主要依据的传统评价方法,曾发挥过一定的作用,多少年来,学校评价教师工作的依据仅是期末的一张班级考试成绩总评分统计表,对学生的评价更是考试定乾坤。

家长、教师、学生都在为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提高考试分数而奋斗。

分数束缚了多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又湮没了多少孩子的创新火花。

时代呼唤着高素质的人才。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和教学观;解放思想,强化创新意识,突破“旧框”,以“新”引路,把评价学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到学生全面发展应是德、智、体、美、劳、技等协调发展。

因此对学生评价应是全面考察,综合评价,改变过去只有教师评价学生的状况,吸收学生和家长参与,做到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素质发展水平,最后用等级及评语的方式对学生基本素质进行综合评价。

这种评价体系着眼于学生的未来,通过了解学生的现状,分析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改进意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例如,语文学科中除改善以往笔试外,还增加了对学生的口试、课外阅读、写字、现场作文等多方面的考核;数学学科中检测题目力求接近学生生活,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英语学科中,用平时表现、口试、听力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来综合评定等级。

二、以学生为主,观察评价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三大领域目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下的评价观和评价策略

新课程下的评价观和评价策略

新课程:《新课程下的评价观和评价策略》新课程视野下学生的评价观提到学生评价,人们很容易立即联想到考试与分数。

其实考试仅仅评价学生的方法之一,分数也仅仅学生发展状况的衡量指标之一。

学生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的评价。

它不但仅是对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发展情况的评价,还应包括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

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日记中这样记载了自己的评价行为和感受:“每个学生都有其潜在的水平,作为教师要理解每一位学生,给其提供一次次机会,充分发挥其潜能,促动其自主发展”我生面说的这两个例子,给我们表达了一种很好的学生评价范式。

好多时候,我们都为老师们的别具匠心的评价机智拍手叫好。

试想,假如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这样的评价,那么,还有什么样的学生是不可能取得进步的呢?但是,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持续推动的过程中,长期存有的“精英主义”学生评价观仍然保持着巨大的惯性,学生评价领域中依然存有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学生评价中存有的问题:(一)强化对学生的筛选。

当前学生评价存有的一个显著问题就是评价功能失调,过度地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无视改进、激励与促动学生发展的功能;重视评价结果,无视评价过程。

教师、家长和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学生发展中存有的问题。

而绝大局部学生在班级中扮演着“失败者”和“陪读者”的角色。

有人形象地把现行学生评价比作一个大筛子,学生被放在筛子上筛,筛选的结果产生两种人:一种是筛子上面的,即成功者,一种是筛子下面的,即失败者。

这样,学生评价功能主要是为了甄别,是一种“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的评价,是以“选拔”为目的。

为此,传统的学生评价比较热衷于排名次、比高低,以此来证明学生的学习成效。

在这个评价过程中,只有少数所谓“优秀者”能够体验成功的快乐,获得鼓励,而绝大局部人则成了.失败者与殉葬品。

据调查,造成中学生犯罪或者自杀的绝大局部原因是成绩不好或考试失败。

谈新课程下新的学生评价理念

谈新课程下新的学生评价理念

既要重视学生 的学 业成 绩 , 也要重视
生评价改革的 出发点 ,也是衡量学生评价 学生 的其他潜能与特长 的发展 , 尤其是探 评价的—些思考与体会 , 课程改革刚刚起步,
究 与创新能力 、 合作能力 、 实践能力 等方 学习评价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深 人 研究。
} P }j , ・ j kr } j } } }j kr }jk, } }夸 } } } }
斩 程 下斩 的 生 评 价 理 舍
乐 亭 县 姜各 庄 镇东 庄 子 初 中 李 东 尧

要:中小学教育评价的 目的是促
在学生评价 中,要依据基础性 发展 目 面的发展 。 评价标 准既要体现对学生的基
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评价主体 、 评价内容、 标 对他们的道德品质、 明素养 、 文 学习能 础要求 , 也要尊重 、 关注 学生 的个体差异 、
课要关注学习的过程 ,现就这一内容浅谈 自己 : 教师的教 ” “ ,选择教学方法为的是在规定 的课 : 进者 , 不仅尊重每一位学生, 更会赞赏每一位学 : 堂时间内将教学任务圆满地完成 ,而忽视教学 : 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 系, 生; 注重 生物科学是 门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实 : 过程中学生兴趣的激发 ,学 习能力的培养 以及 : 培养学生独立性 和 自主性 ,弓导学生质疑和调 I 验性学科 。 与人们 的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紧密。 : 因 学习过程的实施 。这严重背离了生物新课改的 : 查探究 , 在实践 中学习, 使学习成为教师指导下 此生物新课改强调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 : 理念 , 也与生物学实验教学法的要求不符 , 更不 : 主动 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要关注个体差异 , 满足
浅 谈 初 中生物 说 课 要 关 注 学 习过程

简述新课改背景下的评价观

简述新课改背景下的评价观

简述新课改背景下的评价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评价观也在发生着改变。

新课改背景下的评价观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多元评价、综合评价和个性化评价等特点。

首先,评价观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教育中的评价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而新课改则将学生置于核心地位,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其次,评价观倡导多元评价。

多元评价是指通过多种方法、多个环节对学生进行评价,如课堂表现、作业评价、考试评价、实验评价、综合评价等,避免单一评价导致的评价结果片面和偏颇。

第三,评价观强调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是指将多元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结论。

在新课改中,综合评价将成为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依据。

最后,评价观注重个性化评价。

个性化评价是指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对其进行个性化评价和辅导,以满足学生在不同方面的需要。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的评价观在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多元评价、综合评价和个性化评价等方面有着显著的特点和变化。

这些变化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也有利于构建全社会的评价理念和文化。

- 1 -。

试谈新课程视野下的学生评价观

试谈新课程视野下的学生评价观

新课程视野下的学生评价观引言让我们首先来看一个学生评价案例:每个学生都有其潜在的能力,作为老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给其提供一次次机会,充分发挥其潜能,促进其自主发展。

开学不久,我就发现吕冰心同学在语文课上表现相当出色,她对问题的独到的见解、出色的口语表达都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但是,她每次日记却写得很少,给人感觉就是没有用心去写,是在应付作业。

于是,我在她的日记评语中写道:老师觉得你是个语言表达能力很好的学生,凭你的能力,你的日记应该写得很棒。

下次能比这写得好吗?第二周交日记时,我的心为之一振,因为在上次评语的旁边工工整整地写了一个‘能’字。

我迫不及待地读起她的日记,结果一周的三篇日记当中有一篇写得相当不错,可以看出这次确实是认真写了,而另外两篇还是比较马虎。

这时,我又抓住时机评价道,你的第二篇日记写得相当成功,如果每篇日记都能这样认真写,该多好呀!并且,我又在全班归纳总结本周日记完成情况时,当众宣读了她那篇最好的日记,同学们都为之鼓掌。

第三周交日记时,她的三篇日记写得都很好。

我又在班中把她的日记作为典范大加赞扬。

从此以后,她的日记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不论是质量、数量还是书写,都有了很大的飞跃,作文水平显著提高。

她的习作多次在学校的《五彩石》校报上刊登。

①我们不禁为上面那位同学的进步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试想,如果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这样的评价,那么,还有什么样的学生不可能取得进步呢?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具有发展潜能的个体,如果时光再倒流十几年,让笔者再做一回小学生,也要为能得到这样的评价而欢呼雀跃了!上述案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学生评价模式,因为它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课程评价改革的共同趋势,即评价的功能和技术都在产生着本质性的变革。

评价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第一节传统学生评价透视一、过分强调学生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激励与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二、过分注重学科知识,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评价三、过分注重量化评定,缺少体现新的评价思想和观念的新方法四、过分注重外部评价,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五、过分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六、过分追求评价的功利化,忽视了评价的公平性第二节新课程视野下学生评价的特点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强调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新课程要有新的学生评价理念

新课程要有新的学生评价理念

新课程要有新的学生评价理念在制定新课程时,学生评价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传统的学生评价通常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和认知水平,但这种评价体系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

为了更好地评价学生,新课程应该采用更加全面和综合的学生评价理念。

首先,新课程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喜好,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新课程应该引入自主学习的元素,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

同时,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中展现出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的态度来评价他们的学习表现。

其次,新课程应该注重学生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实生活中,学生需要具备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而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记忆和背诵能力。

新课程应该鼓励学生参与项目型学习,并评价他们在项目中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可以通过考察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的情况来评价他们的学习成果。

再次,新课程应该关注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需要具备与他人合作和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然而,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只评价个人的学习成果,而忽视了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新课程应该引入合作学习的实践,并通过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来评价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最后,新课程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现代社会对学生的情感管理和良好的价值观要求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新课程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对待他人的态度来评价他们的情感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新课程要有新的学生评价理念,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注重学生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以及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通过采用这些全面和综合的评价理念,可以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和有效的教育。

当提到学生评价,我们往往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评估和评价的方法和方式。

传统的学生评价通常侧重于对学生的成绩和认知水平的评价,如考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评价观
一、“以人为本”的评价观
“以人为本”的评价观同时还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上。

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

”由于遗传因素、家庭生活状况和教育条件、人际关系、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不同,使学生在知识积累、行为习惯、智力水平、身体素质、个性品格等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学生评价都忽略了这一点。

教师总想把学生训练成符合自己要求的标准件,他们没有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别进行认真考虑,教学评价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而是统一标准、统一要求。

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千篇一律的,他们失去了鲜明、生动的个性,也失去了对民主、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因此,新的学生评价观应更加强调个性化和差异性评价,强调评价的指标和标准是多元的、开放的和具有差异性的,对信息的收集是多样、全面和丰富的,做到全面与差异相结合,基础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尽可能地发现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尽力捕捉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或潜在的创造力火花,鼓励他们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的个性,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

二、发展性学生评价观
学生评价有诊断、反馈、导向、激励、甄别等功能,而这些功能都可以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是“未完成”的人,是正在成长的人,具有鲜明的发展性。

在他们的身上,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能。

这是教育的资源和财富,应加以引导从而促进其发展,通过教育不断培育和扶植他们身上的“生长点”,把他们存在着的多种潜在发展可能变成现实。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发展性评价就是旨在促进教师成长与学生发展的教育评价。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淡化原有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着力于人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着力于促进人的完美和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的学生评价。

发展性学生评价主张从每个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实际状况出发,评价他们各自的发展进程,并努力通过评价促使他们向着更高、更美、更远大的方向前进。

发展性学生评价重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评价,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充分发展,为“适合学生的教育”创造有利的支撑环境。

新课程下的评价观
——“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还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主要以教师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价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业分数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侧重于评价的甄别、筛选和批判性功能,重视终结性评价和相对评价等。

这种评价作为选拔、区分学生的惟一手段,追求的是对所谓“适合教育的学生”的选择性功能,是应试教育下产生的“怪胎”,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改革,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评价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树立新的评价标准和观念,以“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适应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在指导思想上:要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和激励性功能,重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评价,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充分发展,为“适合学生的教育”创造有利的支撑环境。

二、在评价的主体上: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改变评价主体的单一性,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建立由学生、家长、社会、学校和教师等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三、在评价的方法上:(1)由终结性评价发展为形成性评价,实行多次评价和随时性评价、“档案袋”式评价等方式,突出过程性;(2)由定量评价发展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分数,更要看学生学习的动机、行为习惯、意志品质等;(3)由相对评价发展到个人内差异评价。

相对评价是通过个体的成绩与同一团体的平均成绩相比较,从而确定其成绩的适当等级的表示方法,也被称作“常模参照评价”,这是我们最常用的评价方法。

这种评价缺乏对于个人努力状况和进步程度的适当评价,不利于肯定学生个体的成绩。

个人内差异评价是对学生个体同一学科内的不同方面或不同学科之间成绩与能力差异的横向比较和评价,以及对个体两个或多个时刻内的成就表现出的前后纵向评价,这种评价可以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提供准确和动态的依据,也可以使学生更清晰地掌握自己的实际情况,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挖掘学习潜能、改进学习策略等;(4)由绝对性评价发展到差异性评价。

绝对评价是对学生是否达到了目标的要求或“达标”的程度所作出的评价,也被称为“标准参照评
价”。

这种评价过于重视统一性,忽视了评价的差异性和层次性。

我们提倡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以促进所有学生都在“最近发展区”上获得充分的发展。

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科学的学生评价观
学校对学生评价进行改革,终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但传统的以考试分数论乾坤的评价方法仍然存在,很多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关注只限于学习成绩,特别看重成绩排名。

受此心态驱使,大部分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只会感到失望,因为成绩排在前列的毕竟是极少部分人。

家长的失望情绪不仅影响其家庭教育的积极性,而且会形成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而牺牲品德培养的错误认识和做法。

还有家长因孩子学习平平,丧失信心,对学校和老师的工作漠不关心,影响了家校沟通,更影响了孩子的发展与成长。

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居第一位的,据有关资料统计:学生所受教育50%来自于家庭,30%来自于学校,20%是来自于社会。

可见,如果学校在学生评价上不能取得家长的认同和支持,将遭遇很大阻力,效益将大打折扣,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学生评价观是在学生评价改革实施过程中需重要解决的问题。

在实施新的课程改革之后,各个学校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对学生实施了多元评价,全方位关注学生的成长。

要让评价改革真正落到实处,学校首先应该就学生评价改革问题利用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充分宣讲,从国家课程改革的宏观政策、未来人才的素质要求到学校对学生评价改革的指导思想、具体做法等都应一一详细地给家长做解读,让家长明白评价改革的政策性、迫切性、重要性,从而更新自己的评价观念,改进自己的做法。

其次,学校在组织对学生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评价时,要不断地发现每个学生在各个方面的闪光点,及时把学生各个方面的奖励情况、进步情况以喜报的形式通知家长,使家长淡化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过分关注,感受到学校对孩子的全面发展的重视,看到自己孩子的希望,逐渐形成正确的成才观和科学的教育理念,增强对孩子的教育信心,拉近家长和孩子和老师和学校的距离。

只有家长树立了正确的科学的学生评价观,学生的评价改革才能如虎添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