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现代大学生的幸福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现代大学生的幸福观摘要:当代大学生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幸福观危机:幸福理想缺位、失范,幸福情感困惑、麻木,幸福人格与生活方式分裂、扭曲等。这一危机既是社会转型时期多元、多变、多样的社会经济关系的表现,也与高校德育中幸福观培养边缘化密切相关。我们要以人性关怀为出发点加强大学生幸福观培养,构建有助于正确幸福观形成的教育机制与社会环境,从而使高校德育充满新的活力。

关键词:幸福观;幸福观培养;人性关怀

一、当代大学生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幸福观危机

幸福观是人们对什么是幸福,如何追求幸福等问题所持态度的系统观念。大学生作为青年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幸福观念代表着青年人的主流和方向,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直接影响着社会文明进步。加强大学生幸福观培养是以大学生生存关怀为出发点的人性化德育模式,在目前多元社会经济关系影响下的社会转型期也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个真切的问题是: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幸福观培养这一问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德育内容上,我们偏重一种以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政治教化;在德育范式上,我们偏重一种以道德知识灌输为主导的德育方法。二者都与目前社会发展阶段的多元、多变、多样的社会现状相矛盾,也都脱离了大学生的正当的人性基础。在这一意

义上,近二十年的大学生德育还有许多不成功之处,这集中表现在大学生幸福观危机的日益突出。

1.幸福理想的丧失和失范

幸福观是对某种整体生活目标及其精神根据的态度,进一步表现为我应有什么样的幸福观和我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幸福观两个基本的

幸福问题。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幸福观危机首先表现为对某种生活目标及其根据的怀疑、动摇甚至否定。

2.幸福情感困惑、麻木

从构成幸福观的基本要素看,幸福情感是对幸福目标和精神依据的敬重、忠诚、向往等强烈的情感。而在幸福危机的发生过程中,人们的这些情感逐渐淡化、消失甚至走向反面。人们对原来幸福价值系统的崇敬感、神圣感没有了,感到困惑、迷茫、彷徨甚至幻灭。大学生不再满腔热情地称赞高尚的幸福理想,不再以崇尚的人生追求为自己的幸福依归。社会中享乐至上等庸俗的幸福观不再被大学生所鄙视、避而远之,相反成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幸福观核心。

3.幸福人格与生活方式的分裂、扭曲

人格是精神世界的整合,幸福人格是道德精神世界的整合。幸福人格的分裂意味着一种强烈的失落感、孤独感、空虚感以及如履薄冰般的苦涩、烦恼和无奈。这表现在一部分大学生价值目标的丧失,整个道德生活没有一个支撑点,对现实生活的价值失去了判断能力,总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道何去何从。在生活方式上,他们由于意志薄弱,趋利避害的自然选择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经不起钱、权、

色、利的考验。他们反叛原有的道德规范,蔑视原有的道德楷模,亵渎原来视为神圣的道德理想,又因为没有新的幸福理想的召唤和约束,所以感到空虚、无聊,甚至感到人生的荒谬。在他们看来,宁愿过没有道德却很快乐的日子,不愿过有道德却穷困潦倒的生活,道德价值在人生幸福观中自然被边缘化。

二、幸福观危机的原因分析

引发幸福观危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一危机既是社会转型时期多元、多变、多样的社会经济关系的表现,也与高校德育中幸福观培养边缘化密切相关。

1.从社会生活来看,德行与幸福存在严重背离

德行统一是社会秩序、社会道德生活是否公正稳定的基础。美国思想家莱茵霍尔德·尼布尔就认为,如果一个社会好人得不到好报,恶人受不到惩罚,却仍然要求人要无条件地讲道德,把道德的本性看做自我牺牲,就会造成个体道德与社会伦理的悖论——“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目前,我国社会现实生活中出现了大量的“老实人吃亏”现象,使道德反成为获取幸福的障碍,道德自然就失去了魅力和感召力,这也深深影响了大学生正确幸福观的养成。

2.较为稳定的大学生幸福观受到社会经济关系的冲击

从社会经济关系来看,由于经济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与变迁,原来大学生较为稳定的幸福观受到了巨大冲击。“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

神而生活中难以体现或找不到这种精神,那么,道德就永远只可能是一种高不可攀的或虚无缥缈的东西,我们的道德教育也永远只可能是低效的。因此,德育应该也只有植根于生活,才能具有浓厚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才能把人引向人的生活世界,引导人去积极建构个人完整的生活经验,追求生活的完整性,在生活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同时获得德性的塞满,实现德育的目的。在目前学生对什么都怀疑的情况下,符合大学生人性需求的具有现实基础的幸福观培养就成为高校德育成败的关键。

在我看来,现在的人们,都生活在大地城市之中,拿着电脑,开着奔驰,宝马,住着公寓。客观上讲,物质条件已经不错了。可是,为什么就是那么不愿意去好好享受自己的生活,而去和别人比较?也许你认为自己开的奥拓不如别人的宝马,所以我现在就是不幸福的,所以我要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像这样我们往往把自己的幸福判断标准基于别人的现状。那这对不对呢?

人本性的确是自私的。但我不是性恶论的支持者,同样也不是性善论的追随者。在我的眼里,所谓的人心,不仅仅是好的一方面,同样也有坏的一方面。人心既有同情,悲悯,善良。也有嫉妒,猜疑,懒惰。无论是谁,只有清楚的了解这一点,我们才会能真正的知道,幸福是什么?我们的内心真的就那么在乎金钱,名誉,权利?其实不

是,当然我今天不是说,要劝说大家放弃金钱名誉权利,我是想告诉大家,我们人的内心到底是为什么才会去向往那些东西?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现在的大学生,美言曰追求知识的高峰,实际上是什么呢?在我们应试教育之中真的能出得了爱因斯坦一样纯粹的学术家吗?我告诉你,不是!我不是要贬低我们的大学生,而且我自己也是那茫茫大军中的一员。我只是想把实际情况告诉大家。我们从小到大,目标是什么?就是为了长大多赚钱。长大了能过上更好地生活,不让父母失望。这才是至少9成学生学习的动力。这个动力很高尚吗?算不上。很低俗吗?也不能这么说。其实这是一个很实际很朴实的愿望。这其实就是人本性中的东西。这里可以看到我们追求幸福快乐,终其一生,就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所以人们就把等效替代做了下去:学习好=有出息=有好工作=有好的生活=幸福。看似很对,但是这里面有很大的问题?饶了一大圈,不就是为了幸福吗?我们现在都在走一个教育的极端,就是所有人都按照这个方法,去实现自己所未得幸福。回过头想想?是你那不切实际的未来重要还是现在重要?即便你选则未来,那现在的你,不就是过去的你的未来吗?在过去的你的眼中,当时的一切不就是为了现在的你吗?

三、大学生幸福观的养成

大学生幸福观养成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对产生幸福观危机无序、混乱的社会消极现象的消除;二是从使人们重新回归正确的幸福观。这里所说的“重新回归正确的幸福观”,既包含有重新回到原来的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