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和7的分与合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和7的分与合说课稿
执教教师:喻常艳
一、说课的内容: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6-37页的“6和7的分与合”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节课内容教学前,学生已能理解10以内数的具体含义,掌握 0-10各数的读写法。通过学习2-5的组成,对分与合有初步的认识,这些都为这节课内容的学习作了思想上和方法上的铺垫迁移。本课的教学,通过让学生观察、动口、动脑,进一步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学会由一种方法得出两种说法,为后面学习8、9、10的组成奠定了基础。经过这样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有条理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创新的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分与合的思想,熟练地掌握6、7的组成,进一步加深对6、7的认识。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语言表达,探索简单的规律,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有序思维及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间互相交流、合作学习的意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
本节课的教材编与"2-5"的组成相似,新内容以具体实物分成两部分为支撑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边分边想,从而学会6的分与合。这样初步渗透有序地分的思想,以一种分法得出两种说法,认识6的组成。"试一试"让学生经过动手分一分、数一数、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自主合作交流,归纳出7的各种组成。想想做做采用多层练习的游戏形式对6与7的组成进行巩固深化。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体会分与合的思想,自己探索并掌握6、7的组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有序地分一分、有条理地说一说。
六、教学和学法分析
(一)注重直观演示、操作,探索简单的规律,发掘学生的潜能。
教学中我自制教具辅助教学、借助实物:气球、圆片、卡片等教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眼看、手动、脑想、口说中沟通多种感官的信息,在合作探索中抽象知识,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二)重视新旧衔接,铺垫迁移,启发探新
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境的情境,引导学生把"2-5"的组成中学到的本领运用到
"6-7"的组成中去,实现了温故引路,启发探新的效果。(三)精心创设情境、游戏,激发兴趣
努力创设多种情境,鼓励学生手、口、脑并用,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又通过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借助教具,强烈刺激学生的感官。
二、七、教学程序
(一)游戏引入
新课的开始,设计了一个对数的游戏,充分刺激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后面的教学。
(二)探究新知
1、学习6的分与合
(1)师生合作操作
谈话引入,拿出准备好的个气球,思考:6个气球分在两只手里,可以怎么分?分一分,想一想。指及名学生上台演示,分一分,数一数。接着再让学生说说这样就表示6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6?
这一环节,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维活动的空间,让他们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边分边想,在玩中学、学中玩,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会6的分与合,起到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作用。
(2)填写课本第36页相应的部分
学生交流后订正填写,师板书这一设计,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简单有条理有序的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习7的分与合
(1)小组合作探究
请每个小朋友拿出准备好的7个圆片,分一分,想一想,7可以分成几和几?
学生操作后小组讨论汇报,让两名学生上台汇报分的情况,其他学生评判,并口述7的分合式。
(2)填写课本第36页相应的内容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胜等心理特点,我创设喜羊羊、美羊羊和小朋友一起分与合的游戏情境,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又通过用圆片分一分,数一数,继而说一说、写一写,这样又培养了学生操作、观察、表达等能力,还提高了学生间交流、合作学习的意识。(三)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点子图游戏
让学生当小点点,把合起来是6的两张卡片用线连一连。
2.拍手游戏
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玩拍手游戏。(师生间拍手,学生间拍手)
3.6、7的分与合游戏
出示几朵可爱的云朵,让学生扮演找朋友游戏。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形式对6-7的组成进行巩固、深化。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新学知识。借助多媒体又营造出活跃、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练
中有乐。
4.综合练习
做"贴数游戏"。学生准备好数字卡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样促使学生思想得到了升华。体现寓出思想教育于数学中。
八、评价分析
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我紧紧抓住知识的系统结构,通过逐个突破、及教学媒体的运用,有效地解决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因本人水平,在说课和备课的过程中,肯定存在许多不足,这有待我以后继续努力,不断探索。敬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