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康复日常运动评估记录

心脏康复日常运动评估记录

单位科室

心脏康复日常运动评估记录

姓名:性别:年龄:危险分层/康复总次数:/

(完整版)心脏康复的三期运动康复计划,值得收藏

心脏康复的三期运动康复计划,值得收藏! 上周,我们讲过什么是冠心病,冠心病的治疗以及心脏康复的大概内容。这周,我们详细讲解一下心脏康复的三期康复内容。 心脏康复包含了五大处方:运动处方、药物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以及戒烟限酒处方,其中,运动处方最为重要。且分为三个阶段,即:院内康复期、院外早期康复或门诊康复期以及院外长期康复期。其中二期康复计划也是最为重要的。 第1期:院内康复期 院内康复期,在患者入院后脱离急性危险期之后即开始实施,其目的是帮助患者恢复体力及日常生活能力,使其出院时达到生活基本自理。 在1期康复期中,当患者符合运动康复开始的标准时,即可开始实施运动康复。 通常,康复干预在入院24h内开始,如果患者病情不稳定,则会延迟三到七天以后再酌情进行。而且,一般患者入院7天左右,病情稳定即可出院。

此时的运动康复应循序渐进,一般运动康复的流程是:从被动运动开始——逐步过渡到坐位——坐位双脚悬吊在床旁——床旁站立——床旁行走——病室内步行——上1层楼梯或固定踏车训练。 在这个时期患者运动康复和恢复日常活动的指导必须在心电和血压监护下进行。运动量应该控制在较静息心率增加20次/min左右,同时患者感觉不大费力,即Borg评分<12。 如果患者感觉到费力或者运动后较静息心率增加大于20次/min,应减少运动量或日常活动。 如果是做CABG手术的患者,还应进行呼吸训练,用力咳嗽、促进排痰,预防肺部感染。用力咳嗽时,可在胸口抱住定制小枕头,以防伤口震裂,保护伤口。 第2期:院外早期康复或门诊康复期

第2期康复一般在患者出院后1-6个月内进行,PCI、CABG后常规2-5周进行。 2期康复是在1期的基础上,增加了每周3-5次心电和血压监护下的中等强度运动,其中包括有氧运动、阻抗运动以及柔韧性训练等。每次康复训练持续时间为30-90分钟,共3个月,推荐次数为36次,不低于25次。 因为1期康复的时间有限,2期康复变为心脏康复的核心阶段,它既是1期的延续,也是3期的基础。2期康复的目的在于尽早恢复接近正常体力,为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做准备。 2期的运动康复中,有氧运动主要包括有:行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爬楼梯、划船等,每次运动20-40分钟即可。 最初可从20分钟开始,逐步增加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可为3-5次/周,目标心率可比静息心率增加20-30次/min,也可用Borg评分表衡量,在12-16分范围内运动即可。 1.阻抗运动 阻抗运动主要包括有:俯卧撑、哑铃、杠铃、运动器械以及弹力带等,每次训练8-10组肌群,每周2-3次或者隔天1次即可。Borg评分可在11-13分。 做此训练前,必须有5-10分钟的有氧运动热身,运动过程中切记,要用力时呼气,放松时吸气。

关于建立“运动损伤康复科”计划书

建立运动损伤康复科计划书 2010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首次明确了体育的产业地位,要求各级政府把体育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和组织实施体育产业发展规划。 运动在现代社会已成为健康向上的生活模式,随着运动健身的理念和赛场拼搏、奥运争光的精神不断深入人心,健身运动日益普及,逐渐成为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新的增长点。伴随产生与运动有关的损伤、健康、疾病、健美等问题,涉及千家万户。 运动损伤是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的统称。有别于工伤或日常生活中的损伤,运动损伤的发生与运动项目、训练安排、运动环境、运动者的自身条件以及技术动作有密切的关系。对体育健身参加者来说,运动损伤将影响其健康、学习、工作和心理,并妨碍体育健身的正常开展。因此,我们对运动损伤的防治及康复应有充分的认识,最大限度的减少其不良影响,从而使体育健身健康安全而富有成效。 在国外,一部分受到过骨科专业训练的医生,吸收运动医学的治疗理念,采用先进的治疗方法,专门从事肌肉、肌腱、韧带、关节急慢性运动损伤诊疗,从而发展起“运动医学”这一新学科。我国,随着“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和开展,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沿海城市、著名高校和医院相继建立了运动医学专业。 运动医学主要诊治与运动有关的骨与关节、肌肉、肌腱、韧带、软骨、滑膜等创伤,它包括急性损伤,也包括慢性劳损,这些也是普通老百姓的常见伤病,如膝、肩、踝、肘、髋、腕等关节运动损伤和关节不稳,包括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肌腱损伤与腱病、骨骼肌损伤、侧副韧带损伤、髌股关节损伤与不稳、软骨与骨软骨损伤、滑膜病变、肩袖损伤、肩关节不稳、关节盂唇损伤、肩峰撞击症、踝关节反复扭伤等。 运动损伤的治疗方法颇多,中药、针灸、推拿、火罐等在运动损伤的康复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消除疲劳和急、慢性损伤的治疗有很好疗效。今将各种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1 中药疗法中药在损伤早期具有加快炎性产物的吸收与肿胀的消除,减轻肌纤维变性坏死的作用;在损伤中晚期,促进肌纤维的再生,加快再生肌纤维的成熟,减少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同时对肌肉功能的增强和疲劳的恢复有良好作用。常用药物:云南白药、跌打丸、七厘散内服;木香、独活、五加皮、土鳖、红花、延胡索等制成外敷药;或外用药酒或熏洗药,或使用扶他林软膏或红花油,涂于损伤局部等。 2 针灸疗法常用的是毫针法和灸法。①毫针法,包括斜刺法、电针、刺络拔罐法、无痛针法等。主要适用于治疗腰背和四肢肌的急性和慢性损伤以及由于肌肉损伤引起的腰腿疼痛、肩痛等,疗效显著。②灸法。常用的有隔姜灸、温和灸、雀啄灸和温针灸等, 在运动损伤中多用于治疗陈旧性或慢性软组织损伤。另外,当代火针、激光火针在慢性运动损伤中得到应用, 这是灸法、或者说是热针刺法的发展。 3 推拿疗法推拿是治疗软组织损伤的重要方法,疗效显著,不会产生任何副作

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

第十一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与运动损伤有关的重要心理因素有、、、等。 2.应激—运动损伤模型中,应激被认为是,预测运动损伤的核心因素是。 3.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反应大体可分为5个阶段:、、、 、。 4.运动员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如果得到足够的,将有利于他们的损伤康复。 5.思维可对人的行为直接产生影响,受伤运动员的思维内容直接影响其在康复期的和。 6. 运动员对损伤的反应与疾病者体验到的悲哀反应相类似,过程由开始,经而达到。 7.Williams和Adersen提出了一个以应激理论为基础,旨在解释之间相互影响的应激—运动损伤模型。 8.运动员拥有的应对方式包括、、、集中注意力策略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着运动员对应激做出的反应。 9. 影响应激反应的因素包括运动员的、、和潜在干预等,运动员的应激反应可直接或间接地受这些心理因素调节。10.、、、社会支持、表象训练等,是影响运动损伤康复的几个重要的心理变量。 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 1. Williams和Adersen修改并提出了一个建立在应激理论基础上,旨在解释运动损伤与心理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新应激—运动损伤模型。() A 1980年 B 1990年 C 1998年 D 2000年 2. 近年来研究运动损伤的主要心理因素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 人格因素 B 应对资源

C 应激源史 D 兴奋剂 3. 应激反应代表着运动员处理环境需求的能力资源与环境的实际要求之间的一种现象。() A不平衡 B平衡 C放大 D缩小 4. 下面哪一选项不属于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阶段。() A 否认 B愤怒 C 抑郁 D兴奋 5. 运动员的“应激反应”可受一系列心理因素调节,并且能被心理干预手段影响。()A直接 B间接 C没关系 D直接或间接 6. 关于损伤运动员人格特征的研究就渐渐转向了对人格的某一具体维度的探讨,这方面受到关注最多的是特质。()A意志 B自尊 C控制点 D成就动机 7. 是一种积极的,将应激作为创造活动的动力,化悲痛为力量的心理应付技能。()A否认 B升华 C投射 D移置 8 . Adersen和Williams(1998)提出了一个建立在应激理论基础上的应激—运动损伤模型,根据这个模型,运动员对运动环境的决定运动损伤是否发生。() A应激反应 B行为反应 C认知反应 D情绪反应 9. 众多的研究提出态度、应激控制、、目标设置、积极性自我谈话、心理演练以及相信恢复方法的效果等,是影响运动损伤康复的几个重要的心理变量。() A社会支持 B敢为性

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与康复复习课程

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与康复 一心理致因 1 应激 当个体经过认知评价而察觉到应激源的威胁后,就会引起心理和生理的变化。这种反应既是应激的表现形式,也是其客观测量的指标。 (1)应激源: ①生活应激和日常生活中的冲突,如结婚,丧亲,失业,考试,比赛等 ②.运动损伤史“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③.运动员比赛中的临场应激是运动员在比赛中由于出现不利因素(如教练员的批评,队友的失误,对手的出色表现,气候的变化,场所器械的不适宜,裁判的不公正,观众的嘈杂等等而引起的身心反应。 (2)应对方式: ①、应对行为(任何一种帮助运动员对付应激的行为都可以称作应对行为) ②、社会支持(主要来自与父母、朋友、教练、队友、俱乐部和宗教团体等) ③、处理应激的技能 ④、集中注意力策略 ⑤、医生规定的自我为中心的医疗方案 2 动机高动机的运动员更可能受伤,因为高动机水平与个人对自己的严格要求、高标准和高抱负水平有关。 3 人格意志的坚韧性、内外控制点、合群性、竞赛特质焦虑、自我概念以及内外向等因素。 4 心理准备如果生理和心理状态处于适宜兴奋水平就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最佳运动效 能也回减少运动损伤。 二心理反应 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反应大体可分为5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否认 第二阶段是愤怒 第三阶段是许愿 第四阶段是抑郁 第五阶段是承认 三康复方法 1、调整认知①认识理解运动损伤②正确归因③客观坦诚 2、设置目标让运动员自己参与目标设置,注意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重要目标与一般目标,容易目标与困难目标,行为目标和结果目标的区别,确立的目标应该是清晰具体,可操作的,可测量、可接受的。 3、积极思维心理暗示效应 4、社会支持 5、掌握心理应对技能

康复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康复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康复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康复领域中心理问题的学科。 ?现代心理学创始人:冯特 ?康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各类残疾人及各种慢性病患者。 ?康复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心理行为与病残的关系;开展临床 咨询;研究各种心理行为治疗技术的应用。 ?康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 ?老龄化标准:传统标准是60岁以上达到总人口10%;新标准是65 岁以上达到7%。 ?心理活动:大脑对客观世界反映的过程。 心理现象:心理活动经常表现出来的各种形式、形态与状态。 ?心理现象的实质:心理是观念的反映;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 象;心理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着。 ?人的心理包括认识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及个性心理。 ?知觉分为三种:1.空间知觉:指包括对象的大小、形状、立体和 远近的知觉。2.方位知觉:包括上下、左右、前后三种。3.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运动和变化延续和顺序性的反映。 ?记忆的三个基本阶段: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情绪的状态包括:1.心境:是一种带有某种倾向性的、微弱而持 续的基础情绪状态。2.激情:是一种猛烈、短暂、爆发的情绪状态。3.应激:是机体受到出乎意料的巨大精神或躯体压力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意志是个体自觉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 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的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持性。 ?一个行动只有同时具备以下三种特征时,才称得上是意志活动: 1.自觉的确定行动目的。 2.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3.以随意动作为 基础。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爱与归属 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精神层次包括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三个层次。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 ?在康复治疗过程中,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测试和评定残疾者 或患者的心理活动情况和心理特征,称为心理评估,亦称康复心理测验。 ?康复心理评估的方法:观察法、会谈法、调查法、心理测验法或 临床评定量表。 ?人格评估 1.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适用于16岁以上、至少有6年教育 年限者。 2.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问卷适用于测查16岁以上成人;儿童问 卷适用于7-15岁儿童。判断人格倾向和特征。 3.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适用于16岁以上并有小学以上文

康复心理学试卷(A)

诚信考试,考试作弊者将不授予学士学位! (详见学校学士学位授予细则文件)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考试日期:年月日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10分) 1.认知疗法: 2.意志: 3.心理过程 4.创伤后应激障碍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聚合性思维又称求同思维,所以,发散性思维也可以叫集中思维。() 2.残疾等于疾病。() 3.视觉障碍儿童有较高的听觉注意力和较强的听觉选择性。() 4.适应障碍的临床表现以情绪为主。() 5.截肢患者的心理干预应该等病情稳定之后开始。() 6.焦虑症必须有明显的恐惧对象。() 7.心理测验是一种比较轻松的技术手段。() 8.疼痛也不见得是制约老年患者康复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9.病残儿童和正常儿童心理特征基本相同。() 10.及时对遭遇心理应激事件的残疾妇女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可以减少极端行为

发生的概率。() 三、单选题(每题1分,共60分) 某女,23岁,诉说最近很烦恼,原因是有二个男生追她,一个家境好,但人不怎么帅;一个人很帅但家境不太好,十分矛盾,难以抉择。此时治疗师最应注意的处理原则是() A.回避原则 B.中立原则 C.耐心原则 D.真诚原则 2、某医患关系的特点表现为:医生要帮助病人自助,病人是合作关系的参加者,原型类似成人-成人,此种医患关系的类型为() A.主动—被动型 B.指导—合作型 C.共同参与型 D.指导—被动型 3、关于康复心理学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交叉学科 B.边缘学科 C.思想教育学科 D.心理学分支 4、马斯洛将人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划分为5个层次,最高一层的是() A.尊重的需要 B.生理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安全的需要 E.归属与爱的需要 5、下列哪项不是康复心理学研究的宗旨() A.帮助康复对象回归家庭、远离社会 B.帮助康复对象逐渐接受现实 C.帮助康复对象适应现实 D.解决康复对象的心理障碍及行为问题 6、康复心理评估的目的是为了() A.解决人际关系问 B.关注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日益增多的趋势 C.提高道德水平 D.掌握康复过程中的心理行为变化

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

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 近年来,运动损伤的康复手段不断进步,如积极恢复法、最少外科手术技术以及负重训练等都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一些新型的心理学技术对运动损伤的康复过程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专业人员更多地使用整体治疗手段从身心两方面来加速运动员的恢复过程。对运动损伤者实施心理康复的主要目的是,消除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障碍,促进受伤机能的恢复。只有把生理恢复和心理恢复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整个身心得到全面恢复。 1.运动损伤恢复理论模型 Grove 和 Gordon(1991年)在Adersen 和Williams的应激—运动损伤模型的基础上经过扩充,提出了一个运动损伤恢复理论模型(见图8-5)。这个模型认为,运动员的损伤能否恢复和返回赛场是由治疗的相关因素、个体损伤的相关因素以及影响个体的应激源史、应对资源、人格等心理因素和心理干预共同决定的,损伤的恢复过程是心理反应、认知和行为交互作用的过程。 2.促进损伤康复的心理学方法 前人的描述性研究清楚地显示:运动损伤的康复应使用整体的康复方法,用心理学策略作为生理疗法的补充是很有帮助的。心理学策略虽来源于运动员对损伤的反应的理解,但仅仅理解损伤后的反应过程是不够的。心理学的过程和技术对康复过程具有促进作用,它们包括:与受伤运动员建立密切地联系,向他们传授损伤和康复过程的知识,教会他们应对伤病的特殊心理技能,使他们做好应对伤病复发的心理准备,建立社会支持以及向其他受伤的运动员学习。 运动心理学工作者和队医有责任学习和使用这些适当的步骤。 (1)与受伤的运动员建立亲密的关系 运动员或锻炼者受伤之后,他们常常产生怀疑、挫折、愤怒、困惑的体验,并且十分脆弱。这些情绪可能使那些想帮助他们的人难以与之建立亲密的联系。因此,显示移情心是有益的。这种移情心是指:努力去理解受伤者的情绪感受。让受伤的人感到有人在情感上支持他们并和他们在一起,对他们是很有帮助地。在运动员受伤的新鲜感逐渐减弱,他们感到自己正在被人淡忘的时候,用探视、电话慰问的方法表示对他们的关心是特别重要的。在建立亲密关系时,应注意不要表现出对运动员的迅速康复过于乐观,而要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并强调团队的帮助。例如,“小李,这是一个难过的时期,你需要努力地克服它,但我会在这里陪伴你,我们一起使你康复”。 (2)传授损伤与康复过程的知识 当某人初次受伤时,告诉他在康复过程中应该期待什么是很重要的。运动心理学工作者或队医应该帮助运动员以通俗的方式理解伤势。例如,假如一个摔跤运动员锁骨骨折,你可能会带一根绿色棍棒,并向他演示他身体上的“绿棒”折断是什么样子。你可以说明他将因此停赛三个月。同样,你还可以告诉他,一个月之内他的肩部伤会逐步好转,而如果他想冒险在很短的时间内尝试恢复一些常规的活动,就有可能造成伤病的反复。

第八章 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与康复试卷(含答案)

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试卷(含答案)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与运动损伤有关的重要心理因素有、、、等。 2.应激—运动损伤模型中,应激被认为是,预测运动损伤的核心因素是。 3.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反应大体可分为5个阶段:、、、 、。 4.运动员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如果得到足够的,将有利于他们的损伤康复。 5.思维可对人的行为直接产生影响,受伤运动员的思维内容直接影响其在康复期的和。 6. 运动员对损伤的反应与疾病者体验到的悲哀反应相类似,过程由开始,经而达到。 7.Williams和Adersen提出了一个以应激理论为基础,旨在解释之间相互影响的应激—运动损伤模型。 8.运动员拥有的应对方式包括、、、集中注意力策略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着运动员对应激做出的反应。 9. 影响应激反应的因素包括运动员的、、和潜在干预等,运动员的应激反应可直接或间接地受这些心理因素调节。10.、、、社会支持、表象训练等,是影响运动损伤康复的几个重要的心理变量。 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 1. Williams和Adersen修改并提出了一个建立在应激理论基础上,旨在解释运动损伤与心理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新应激—运动损伤模型。() A 1980年 B 1990年 C 1998年 D 2000年 2. 近年来研究运动损伤的主要心理因素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 人格因素 B 应对资源

C 应激源史 D 兴奋剂 3. 应激反应代表着运动员处理环境需求的能力资源与环境的实际要求之间的一种现象。() A不平衡 B平衡 C放大 D缩小 4. 下面哪一选项不属于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阶段。() A 否认 B愤怒 C 抑郁 D兴奋 5. 运动员的“应激反应”可受一系列心理因素调节,并且能被心理干预手段影响。()A直接 B间接 C没关系 D直接或间接 6. 关于损伤运动员人格特征的研究就渐渐转向了对人格的某一具体维度的探讨,这方面受到关注最多的是特质。()A意志 B自尊 C控制点 D成就动机 7. 是一种积极的,将应激作为创造活动的动力,化悲痛为力量的心理应付技能。()A否认 B升华 C投射 D移置 8 . Adersen和Williams(1998)提出了一个建立在应激理论基础上的应激—运动损伤模型,根据这个模型,运动员对运动环境的决定运动损伤是否发生。() A应激反应 B行为反应 C认知反应 D情绪反应 9. 众多的研究提出态度、应激控制、、目标设置、积极性自我谈话、心理演练以及相信恢复方法的效果等,是影响运动损伤康复的几个重要的心理变量。() A社会支持 B敢为性

康复心理学教学内容

康复心理学

康复心理学复习 名词解释 1.康复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特殊领域,是针对残疾和慢性健康问题人群,研究和应用心理学知识和技能以帮助其最大限度获得健康、福利、机遇、功能和能力、社会角色参与的心理学分支(P1) 2.医学模式是指一定时期内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总体认识,并成为当时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也可以说是某种哲学观在医学上的反映。(P6) 3.认识活动是在大脑的作用下人们输入、储存、加工和编码各种信息的活动,即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的反应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P17) 4.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感觉开始的,它是最简单的认识形式。分为本体感觉和视听触味嗅觉等两大类。(P17)感觉具有的一般特性包括感受性,感觉适应和感觉对比。 5.知觉是忍耐对直接作用于各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在感觉的基础上通过大脑的分析和综合,对客观事物的各个属性进一步做整体反映便形成了我们对事物的知觉。(P17)知觉的基本特征包括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 6.情感活动情感活动包括情感和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出现的态度反映,包括内心的体验和伴随的心身变化。情绪则是情绪的高级形式,侧重对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出现的态度的反映。(P21)

7.精神分析是奥地利精神科医师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的。它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包括精神层次理论,人格结构理论,防御机制理论等。(P31) 8.残疾是由于疾病、意外伤害等各种原因所致的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的异常和(或)丧失,从而导致部分或全部丧失正常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能力,无法担负其日常生活和社会职能。残疾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社会现象,以缺陷为标准,残疾的分类一般可分为,智力、肢体、听力、视力、言语、精神残疾或多重残疾。(P41) 9.心理评估在康复治疗过程中,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测试和评定残疾者或患者的心理活动情况和心理特征,称为心理评估,亦称为康复心理测验。 (P56) 10.应激反应是机体自身面对刺激,通过兴奋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所引起的一系列的生理反应过程,是机体所作出的防御反应。(P127) 11.应激障碍是指一组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应激相关障碍可分为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应激源一般来自于社会、生活、学习、工作、文化等社会心理因素(P128) 12.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个体在遭受异乎寻常的重大应激后延迟性出现并持续性存在精神障碍。(P129) 13.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障碍,是指一组发生发展和防治均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具有躯体病理改变或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常见的内科心身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糖尿病。

青少年运动损伤的常见治疗与康复

青少年运动损伤的常见治疗与康复 【摘要】本文阐述了青少年在运动中为何出现损伤,又以何种简单、常用的一些方法进行治疗,以及损伤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康复期需要注意的事项,希望青少年在运动中避免运动损伤,受伤后采取及时科学的治疗手段,达到较好的康复。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损伤治疗康复 【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 the teenagers in sports why appear damage, And in what is simple, commonly used some methods to treatment, as well as damage in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adopting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 rehabilitation need notices, hope that teenagers in sports avoid sports injury and injured taken after the timely scientific treatment method, achieve good recovery. 【Key words】TeenagersDamageTreatmentRehabilitation 1.运动损伤的基本原因 1.1人为因素。很多教练员、运动员对运动损伤思想是认识不足,对预防有可能发生的损伤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事后不进行教育反思,导致长期思想麻痹;青少年时期运动员各方面经验不足,在体育运动或体育竞赛中常常不顾主客观条件,再加上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过于好奇好胜,缺乏良好的体育道德精神等等,都会引发运动损伤。 1.2场地硬件因素。场地设施不完善,没有防范运动伤害的保护设施或措施.;场地不良,坑洼不平、湿滑、过硬;场地自然条件差,采光不足,气温过高或过低,这些因素都会引起运动损伤的发生。 2.运动损伤的治疗方法 运动损伤常见的疗法有:中草药疗法、按摩疗法、物理疗法。 2.1中草药疗法:根据运动损伤的特点,分三类中草药:①活血类:桃仁、红花、三七、丹参、当归、乳香、没药等;②续筋接骨类:杜仲、续断、牛膝、龙骨、自然铜、骨碎补、接骨木等;③清热类:大黄、黄柏、黄芩、生地、金银花等;中草药主要是在治疗过程中在损伤处进行喷洒外敷。 按摩疗法:伤痛按摩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按摩时间一般掌握在15~20分钟)。准备阶段,目的是舒筋活络,宣气通血,麻醉止痛。准备手法常用推法、擦法、点穴。所用时间约占整个按摩时间2/10;治疗阶段,目的是针对病理进行治疗,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治疗手法常用推法、揉捏法、滚法疏通狭窄、

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及心理康复治疗探讨

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及心理康复治疗探讨 【摘要】随着当代竞技体育的要求逐步提高,运动员比赛强度的和对抗也随之不断增强,运动损伤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运动损伤发生后,运动员将会产生巨大的生理及心理障碍,这些障碍将直接影响以后的训练、比赛和健康恢复。本文通过分析导致运动损伤心理变化及致因,探讨如何从运动员的心理问题入手,加强受伤运动员的心理康复治疗,对运动员进行认知教育,帮助其掌握心理恢复技巧,使其尽快恢复训练与比赛。 【关键词】运动损伤;心理;康复治疗 随着竞技体育的大强度、高对抗的日益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发生率也日益上升,国家和社会用于治疗恢复运动员损伤的费用也大幅度上升。损伤发生后不仅给运动员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还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在注重运动员机体康复的同时,还应还要注重心理的康复治疗。国内外目前针对运动员损伤后的心理问题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心理康复治疗研究已经成为现代运动医学研究领域里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着重从运动员的心里角度分析研究损伤发生后的心理变化及其原因,探讨如何通过心理康复治疗恢复运动员的自信心,使其尽快地全面康复,最大程度地恢复运动员的运动技能,争取早日重返运动赛场。 1 运动损伤后的心理变化 1.1 心理反应 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后,心理上会受到巨大打击,生活、理想、职业前途等将发生新的变化。运动损伤的运动员在情绪反应上都是脆弱的,表现出情绪上的波动起伏和相应的行为变化,包括挫败性的恼怒、恐慌、害怕、焦虑、压抑、心烦意乱、自尊心受挫、失望、孤独、分离、震惊、怀疑和否认。一系列的不良情绪严重挫伤了运动员的心理健康,使其无法面对当前的困难,消极治疗,康复治疗效果差,恢复缓慢。 1.2 心理调试过程 由于不同运动员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他们对待伤病的反应也有所不同,但受伤初期大多数运动员在心理上会出现以下两种反应:震惊、否认。多数运动员认识到受伤已成为事实后,会转变自己的态度,出现对自己不满的情绪,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运气,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悲愤、期待、抑郁。运动员经过前期的震惊、否认、悲愤、期待、抑郁阶段后,可能会出现两种现象:接受、放弃[1]。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损伤多为突发性,损伤发生的前期运动员会感到震惊,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损伤中期运动员开始意识到损伤存在的事实,

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

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 Prevent Injury in Sports and Healing 第一节运动损伤概念 第二节运动损伤预防 第三节常见运动损伤 第四节运动损伤的康复训练 运动损伤有哪些分类方法?你知道各类运动损伤各自的特征吗? 你掌握哪些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能否在运动实践中充分运用? 为了更快、更好地、健康地投入运动,应该怎样进行康复训练? 本章学习目标: 正确认识运动损伤,极大地发挥体育的健身效应 掌握运动损伤的预防方法,减少体育活动的负面影响 了解康复训练的一般原理与方法,使更多的人热爱体育,终身参与,长寿健康 第一节运动损伤概念 (The concept of sports injury) 体育活动始终都必须遵循科学规律,防止在活动中产生负面影响。开展正常、健康、快乐的体育活动若违反了体育活动的规律、规则、失去医务监督,就会产生对机体的伤害。这种发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机体伤害,就是运

动损伤。 一、运动损伤的分类(the sort of sports injury) .按损伤程度,可把运动损伤分为轻伤、中度损伤和严重损伤。 轻伤:伤后影响机体活动在24~48小时之内,作一般治疗即可痊愈。 中度损伤:伤后影响机体活动在1~2周之内,需作常规治疗及短期康复训练即可恢复正常活动。 严重损伤;软组织损伤影响活动在2周以上,骨折、脑震荡、半月板撕裂,内脏损伤均属重度损伤,需作特殊治疗及较长时间的康复训练才能恢复正常的体育活动。 根据运动损伤的调查材料证实,轻度、中度损伤较多,普通学校体育中重伤少见,运动队中的“劳损”伤,一般不会发生在健康、快乐体育活动中。 .因损伤部位力量作用方向致机体解剖学结构改变的运动损伤可分为拉伤、挫伤、扭伤、骨折和骨裂等。 拉伤:损伤力量使肌肉、韧带、关节向外延伸,致使局部解剖学结构改变的损伤。 挫伤:损伤力量钝力方向使肌肉、韧带、关节向内延伸(下压)引起机体局部解剖学结构改变的损伤。 扭伤:损伤力量方向与肌肉、韧带、关节呈角扭转外延引起局部解剖学结构改变的损伤。 骨折、骨裂:机体骨组织受外力作用(或病理),造成骨连贯性中断的损伤。骨裂是不完全折断。柳枝骨折是儿童骨折的一种特殊状态。 .按损伤部位有无创口与外界相通,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 开放性损伤:有创口与外界相通。皮肤的擦伤、裂伤、刺伤、切割伤、贯通伤等均为开放性损伤。 闭合性损伤:无创口与外界相通。一般的肌肉、韧带、关节损伤均是闭合性损伤。 .按运动损伤发生的过程,可分为急性损伤和劳损(细微损伤)。 急性损伤:在体育活动过程中一次性产生的机体损伤。 劳损伤:在长期、多次的体育训练中,由于局部组织重复单一的超负荷活动又没有及时的改善局部负担而造成机体局部组织学的细微改变所致的损伤。如髌骨软骨软化症、肩袖劳损、髌骨张肌末端病等。 .其他损伤:诸如游泳中的溺水,登山及冰雪运动中的冻伤、灼伤及暑天运动时的中暑。 二、运动损伤的原因(the reasons of sports injury) 产生运动损伤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往往由多个因素造成机体损伤的结果。在一次运动损伤结果中,总有一个因

体育心理学第十一章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和康复测试题及答案

体育心理学第十一章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 和康复测试题及答案 总计: 6 大题,48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 一、匹配题(该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5分。) 1.把运动员损伤后的心理反应阶段与相应阶段的运动员具体表现进行匹配: 否认认识到无法立即解决受伤,产生消极情绪 愤怒接受受伤的事实并开始计划怎样康复 许愿自我允诺一些无法实现的愿望 抑郁部分性的或完全性的对损伤的曲解 承认经常表现为愤怒情绪状态 二、单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2.运动员损伤后的恢复,只有把生理的恢复和__________恢复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整个身心得到全面恢复。 A.心理 B.营养 C.比赛状态 D.运动技术 3.受伤运动员会经历以下认知方面的反应:感知身体疼痛、察觉与损伤有关的不正常反应、询问与损伤有关的问题、__________、认识到受伤的不良结果等。 A.震惊 B.曲解损伤的涵义 C.分离 D.失望、孤独 4.运动损伤者往往会寻求理解损伤的涵义,运动损伤会导致一些伤者在认知上对损伤意义曲解,专家们已确认的意义曲解“选择性抽象化”指的是:__________。 A.将注意力集中在无意义的小节上

B.夸大运动损伤的严重性 C.将复杂的体验简单化 D.将损伤的责任强加于自己 5.运动损伤者往往会寻求理解损伤的涵义,运动损伤会导致一些伤者在认知上对损伤意义曲解,专家们已确认的意义曲解“绝对化思维”指的是:__________。 A.将注意力集中在无意义的小节上 B.夸大运动损伤的严重性 C.将复杂的体验简单化 D.将损伤的责任强加于自己 6.运动损伤不仅使肌体机能水平明显下降,而且在心理上也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损伤后,对受伤者进行心理恢复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 A.消除受伤后的心理障碍 B.消除恐惧 C.增加营养 D.调整心理状态 7.损伤运动员一般经过情感反应、焦虑和生气等短期的心理反应后,可能出现的现象__________。 A.身心恢复 B.死亡 C.导致精神病 D.开始接受自己已经受伤的事实,制定今后的生活和工作计划 8.下面哪一选项不属于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阶段__________。 A.否认 B.愤怒 C.抑郁 D.兴奋 9.Williams和Adersen__________提出了一个建立在应激理论基础上,旨在解释运动损伤与心理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应激-运动损伤模型。 A.1980年 B.1990年 C.1998年 D.2000年 10.Williams和Adersen(1998)提出了一个建立在应激理论基础上的应激—运动损伤模型,根据这个模型,运动员对运动环境的__________决定运动损伤是否发生。

运动损伤的康复

常见运动损伤的康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体育锻炼中,但由于缺乏运动健康的基本知识,锻炼的时候可能由于锻炼方法和技巧不当容易导致运动创伤。而在竞技体育中,可能由于某些意外导致运动员受伤,最终使运动员无法正常参加训练或比赛,并可能对运动员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使其一生遗憾。 运动损伤原因 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运动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生理,心理状态、训练、运动技术和人体解剖生理学特点以及外界环境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青少年的骨骼与骨周围肌腱发育相对较慢,骨的肌肉肌腱附着部容易发生损伤。老年人骨中有机质含量低、骨质脆,骨折较为多见。女性如有月经紊乱,就可能造成雌激素分泌低下,易发疲劳骨折。体重超标的人,身体的灵活性、耐力相应较差,关节磨损也较常人更快。在过度疲劳运动时,人体的力量、精准度、协调功能、警觉性、注意力均显著下降,运动损伤的风险会显著增大。运动前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缺乏适应环境的训练,以及教学、竞赛工作组织不当也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重要因素。运动损伤的部位与运动项目以及专项技术特点有关,如体操运动员受伤部位多是腕、肩及腰部,与体操动作中的支撑、转肩、跳跃、翻腾等技术有关,网球肘多发生于网球运动员与标枪运动员。 运动损伤康复 损伤后,运动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康复过程,除了配合一系列的治疗外,还会接受特定的力量和柔韧性训练。为了保证运动损伤患者尽快恢复其受损功能或消除造成其再次发生运动损伤的可能因素,在康复训练方案中,经常包含运动治疗训练项目。譬如,网球肘的患者需要进行腕部伸肌群的力量练习来预防损伤的再次发生,绳肌拉伤需要进行该肌的牵拉和力量训练以促进其力量和柔韧性的恢复。运动损伤后常规的康复处理包括以下几个措施受伤后急性处理 如遇运动时意外受伤,比如绳肌或踝关节急性扭伤,这时候我们需要进行立刻的处理,处理原则包括 PRICE(protection、rest、ice、compression、elevation):P 代表保护受伤的组织; R代表使受伤的组织得到休息; I 代表对受伤组织进行冰敷; C代表对受伤部位进行加压包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