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园冶》 品“南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园冶》品“南圃”
《园冶》是明末苏州吴江人计成所著,“园”即指园林,“冶”指精心营构。《园冶》既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造园专著,也是一部表达中国美学精神与哲学思想的理论专著。在这部书中,作者多用骈文形式,尽情挥洒,韵味无穷。文中除了引用了《尚书》、《左传》、《说文》、《释名》等经典典籍,还运用了羲皇、西王母、嫫母等神话故事,同时巧妙借用了白居易、陶渊明、王徽之、谢灵运、王维、司空图苏轼、黄公望、倪云林等文学、美学大师的诗句与评论来充实自己的文论,充分说明了计成自身乃是具有极高的文学修养与审美情趣的造园大师。
计成在《园冶·园说》中提到自己的造园理念是“虽由人作,宛若天开”,这正是道家“自然而然”的观念;而对于审美观念的表达则在《园冶·掇山》中有所体现:“山林意味深求,花木情缘易逗。有真有假,做假成真;”这种“有真有假,做假成真”的造园理念与中国画的“似与不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爱山。知者动,仁者静。”(《论语·雍也》)《诗经》云:“高山仰止”。“高山”比喻有高尚品德的人,“高山仰止”比喻对具有高尚品德的人的仰慕之情。孔子把圣人比作山,将智者比作水。而仁者和智者因为有涵养、有智慧,同时修养又达到了仁的境界,所以无论处于任何状态,都会安贫乐道,安之若素,这种山水情怀既是中国文化的特征,又是中国文人特有的情怀。而中国文人造园就是将自己对于哲学、美学、文学、人生观等的体悟变成实体,将抽象思维变成具象的度量衡。黑与白、曲与直、藏与露、收与放、高与低实际上表达了造园者的精神尺度。
由于《园冶》本身极具文学、美学价值,因此受到许多学者、专家的推崇,王金岭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金岭先生是当今画坛著名的学术型画家,上世纪60年代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又受到长安画派领袖石鲁先生的教诲,对于中国画用意之道与笔墨的锤炼之上有极高的造诣。贾平凹先生如此评价金岭先生:“能在水面上扑腾,也可能溅出些水花的,往往并不是大鱼,大鱼多在水底深处。”(摘自《画家王金岭》贾平凹)金岭先生读《园冶》源于上世纪80年代,造园源于上世纪90年代,可见先生实属有备而来。金岭先生爱建园是在画坛出了名的,南圃是先生第三个园子,对于先生而言,建园相当于画画,空间的结合与平面的构成一样优美,建园是更富创造力的过程,金岭先生实际上享受的是这种由平面到空间由二维到三维的创作的过程。
称之为“南圃”是因为其地处西安城南20公里处终南山下,即南山下的院子,故而得名。“安闲莫管稻粱谋,沽酒不辞风雪路;归林得意,老圃由余”(《园冶·村庄地》)。南圃中没有奇花异草,但处处充满文化气息。秦砖、汉瓦、在不经意处体现着园主人对于
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尊重与敬仰。明清的雕花门窗、宋佛、唐塔,池榭、小轩、竹子、芭蕉可谓一步一景。“千红榭”、“汉风堂”、“观余榭”、“文厩”等建筑有藏有露、有曲有直,错落有致,别有韵味。
“凡造作难于装修,唯园屋异乎家宅,曲折有条,端方非额,如端方中须寻曲折,到曲折处环定端方,相间得宜,错综为妙。”(《园冶·装折》)
金岭先生造园正如他做人、作画一样率性自然,挥洒自如。所需的花格门窗都是上世纪80年代初,在大批文人尚未有造园举动之前江浙画商为先生大批购得,可见先生具有极好的前瞻性。“事实上为打发时光营造一个极好的空间,这个过程是很美的,算得上极富创造力的生活,有实质意义的生活。弹古琴的人并不在意听者,因其音量小,微妙之处未必来者都能品出一二。陶渊明弹无弦之木聊以自娱,大写意。做园也是一样,假山很小,权当万壑,石涛…看山昨失一条藤‟,假山上未必没有此意。古人做园房屋尺度很小,房檐挑冠刮帻巾之事常在诗中读到,为什么?只为自己愉悦,没想开放成旅游点让人参观。简陋、质朴、偏远甚至隐秘都是对隐逸的直解。”“草盛豆苗稀”是懒得锄,文人做到这一步已不容易了。”(摘自王金岭先生《关于南圃》)
“于紫藤架北影壁墙后修一旱厕。近菜地,便于施肥又可出恭时赏花。藤花盛开时,清香四溢,蜂儿在上嗡嗡声连成一片好个忙活。下面茅坑中逐臭之夫也是嗡嗡声连成一片,入厕如入市井,上下香臭难辨,然而蜂儿苍蝇他们吸吮都是同样认真的。”(摘自王金岭先生《南浦偶记·旱厕》)
“南圃就像蜘蛛编织的网,别人说它很美,对于我来说,它只是为我捕捉清闲”(摘自金岭先生《关于南圃》)
读罢计成的《园冶》,我们观南圃,品金岭先生的文章,发现古今文人是那么地相似,无论成与败、盛与衰,都始终保持着一分特有的从容与淡定。我们可以从金岭先生具有比兴手法的字里行间体味充满东方意味的哲学思想与美学观点,看到以王金岭先生为代表的当代中国文人对于传统的理解与继承,看出从古至今中国文人对于山林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于争名逐利的市井生活的厌恶与逃避,同时也折射出中国文人的处事风范。
-王珠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