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pptx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讲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
学习目标
通过阐述国外商业银行贷款分类的几种方 法与我国传统贷款分类的方法,懂得依照 贷款的内在真实价值实行五级分类,不仅 是国际惯例的要求,而且更能准确反映贷 款的风险程度;
通过学习贷款分类的主要内容,了解贷款 分类的目标、标准、适用范围和应注意的 事项;
学习目标
关系? 5、简述我国贷款呆账准备金制度的演变。
讨论题
为什么说如果仅推行五级分类管理,不对 来自百度文库账准备金制度进行改革,就不能从根本 上提高各类银行弥补风险的能力。
一、国外银行贷款分类的方法
纵观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实践,目前国际 上主要有三种贷款分类方法:
(一)美国模式
以美国为代表,把贷款分为正常、关注、 次级、可疑、损失五类,简称“五级分 类法”,这种模式主要是以风险为依据 对贷款进行分类。依据美国模式设计贷 款分类方法的国家和地区相对较多,并 且有增加的趋势,加拿大、东南亚以及 大多数东欧转轨国家都采用了这一模式。 事实证明,这种贷款分类方法比较科学。
(一)贷款分类的目标 第一,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
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的质量; 第二,发现贷款发放、管理、监控、催收
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信 贷管理; 第三,为判断呆账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 据。
(二)贷款分类的标准
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 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3、合格指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稳定,但有一 些财务指标存在明显的缺陷。
(三)贷款分类的特征
4、不佳指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很不稳定,部 分财务问题甚至比较严重。
5、恶化指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很不稳定,大 部分财务指标较差。
此方法中对贷款评级主要考虑了借款人的还 款记录和借款人的财务状况两个因素,只能 看作是最低标准,不是最后的结果,要准确 分类还需要借助其他信息和手段进行。
三是通过学习贷款分类与呆账准备金的关 系,明确贷款分类是计提和评估呆账准备 金的基础,计提和评估呆账准备金的充足 性是贷款分类的目的,进而明确商业银行 计提呆账准备金的原则和种类。
思考题
1、我国传统的“一逾两呆”分类法的基本 内涵是什么?它有哪些局限性?
2、试述我国实行贷款风险分类法的重要性。 3、简述我国贷款风险分类的目标和标准。 4、如何理解贷款风险分类与呆账准备金的
损失
181天 至360天
次级 次级/可疑 可疑/损失
损失 损失
361天 至720天
可疑 可疑/损失
损失 损失 损失
721天 以上 损失 损失 损失 损失 损失
(三)贷款分类的特征
矩阵法中借款人财务状况各档次的含义分别 为:
1、良好指借款人经营正常,财务状况稳定, 各项财务指标都较好。
2、一般指借款人财务状况基本稳定,但个 别指标不太令人满意。
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 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 全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 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二)贷款分类的标准
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 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二)我国传统贷款分类方法的局限性
1、对信贷资产质量的识别滞后。 2、标准宽严不一,不利于衡量贷款的
真实质量。 3、从制度上削弱了银行抵御风险的能
力。
(三)我国银行业贷款分类方法的改革
为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改进贷款分 类方法,加强银行信贷管理,提高信贷 资产质量,中国人民银行2001年12月 24日宣布,从2002年1月1日起,在我 国各类银行全面推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 (又称贷款五级分类管理)。
(二)大洋洲国家模式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做法,即把贷款分 为正常和受损害两类,后者又进一步划 分为停止计息资产、重组资产,以及诉 诸抵押担保后收回的资产。
(三)欧洲发达国家模式
这些国家基本上不对贷款分类做出任何 规定,即监管当局主要采取道义规劝, 而不是直接干预,其更倾向于依靠金融 机构自身对资产质量的判断和对信用风 险采取的措施。
二、我国银行传统的贷款分类方法、 局限性及其改革
(一)我国银行传统的贷款分类方法
2002年1月1日前,我国银行实行的贷款分 类方法基本是沿袭财政部1993年在《金融 保险企业财务制度》中的规定,即把贷款划 分为正常贷款、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账 贷款,后三类合称不良贷款(简称“一逾两 呆”)。1996年颁布的《贷款通则》对逾 期贷款、呆滞贷款的定义作了调整。
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 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 收回极少部分。
(三)贷款分类的特征
贷款分类矩阵
逾期情况 30天(含30天)
财务状况
以下
31天 至180天
良好 一般 合格 不佳 恶化
正常 关注 关注/次级 次级/可疑 可疑/损失
关注 关注/次级 次级/可疑 可疑/损失
础;而计提和评估呆账准备金的充足性是贷 款分类的目标之一。 2、贷款分类的过程实质上是对贷款内在损 失的认定过程,或者说是对贷款实际价值的 估价过程;计提呆账准备金是对贷款内在损 失的反映,或者说是对贷款实际价值的反映。
(二)贷款分类与呆账准备金的提取原则
按照审慎会计原则的要求,商业银行计提 呆账准备金应坚持及时性和充足性原则。
(四)实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应注意的 事项
1、贷款风险分类的主体是商业银行。 2、把握好“一逾两呆”与“五级分类”
的关系。 3、贷款风险分类并不是贷款风险管理工
作的全部。 4、要克服贷款风险分类过程中的主观和
虚假问题。
四、贷款分类与呆账准备金的提取
(一)贷款分类与呆账准备金的关系 1、贷款分类是计提和评估呆账准备金的基
(三)我国银行业贷款分类方法的改革
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又称贷款五级分类 管理,是指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 能力,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 际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 将贷款质量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 可疑和损失五类的一种管理方法。
我国银行业贷款分类方法的改革过程。
三、我国银行业现行贷款分类的 主要内容
学习目标
通过阐述国外商业银行贷款分类的几种方 法与我国传统贷款分类的方法,懂得依照 贷款的内在真实价值实行五级分类,不仅 是国际惯例的要求,而且更能准确反映贷 款的风险程度;
通过学习贷款分类的主要内容,了解贷款 分类的目标、标准、适用范围和应注意的 事项;
学习目标
关系? 5、简述我国贷款呆账准备金制度的演变。
讨论题
为什么说如果仅推行五级分类管理,不对 来自百度文库账准备金制度进行改革,就不能从根本 上提高各类银行弥补风险的能力。
一、国外银行贷款分类的方法
纵观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实践,目前国际 上主要有三种贷款分类方法:
(一)美国模式
以美国为代表,把贷款分为正常、关注、 次级、可疑、损失五类,简称“五级分 类法”,这种模式主要是以风险为依据 对贷款进行分类。依据美国模式设计贷 款分类方法的国家和地区相对较多,并 且有增加的趋势,加拿大、东南亚以及 大多数东欧转轨国家都采用了这一模式。 事实证明,这种贷款分类方法比较科学。
(一)贷款分类的目标 第一,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
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的质量; 第二,发现贷款发放、管理、监控、催收
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信 贷管理; 第三,为判断呆账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 据。
(二)贷款分类的标准
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 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3、合格指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稳定,但有一 些财务指标存在明显的缺陷。
(三)贷款分类的特征
4、不佳指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很不稳定,部 分财务问题甚至比较严重。
5、恶化指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很不稳定,大 部分财务指标较差。
此方法中对贷款评级主要考虑了借款人的还 款记录和借款人的财务状况两个因素,只能 看作是最低标准,不是最后的结果,要准确 分类还需要借助其他信息和手段进行。
三是通过学习贷款分类与呆账准备金的关 系,明确贷款分类是计提和评估呆账准备 金的基础,计提和评估呆账准备金的充足 性是贷款分类的目的,进而明确商业银行 计提呆账准备金的原则和种类。
思考题
1、我国传统的“一逾两呆”分类法的基本 内涵是什么?它有哪些局限性?
2、试述我国实行贷款风险分类法的重要性。 3、简述我国贷款风险分类的目标和标准。 4、如何理解贷款风险分类与呆账准备金的
损失
181天 至360天
次级 次级/可疑 可疑/损失
损失 损失
361天 至720天
可疑 可疑/损失
损失 损失 损失
721天 以上 损失 损失 损失 损失 损失
(三)贷款分类的特征
矩阵法中借款人财务状况各档次的含义分别 为:
1、良好指借款人经营正常,财务状况稳定, 各项财务指标都较好。
2、一般指借款人财务状况基本稳定,但个 别指标不太令人满意。
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 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 全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 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二)贷款分类的标准
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 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二)我国传统贷款分类方法的局限性
1、对信贷资产质量的识别滞后。 2、标准宽严不一,不利于衡量贷款的
真实质量。 3、从制度上削弱了银行抵御风险的能
力。
(三)我国银行业贷款分类方法的改革
为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改进贷款分 类方法,加强银行信贷管理,提高信贷 资产质量,中国人民银行2001年12月 24日宣布,从2002年1月1日起,在我 国各类银行全面推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 (又称贷款五级分类管理)。
(二)大洋洲国家模式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做法,即把贷款分 为正常和受损害两类,后者又进一步划 分为停止计息资产、重组资产,以及诉 诸抵押担保后收回的资产。
(三)欧洲发达国家模式
这些国家基本上不对贷款分类做出任何 规定,即监管当局主要采取道义规劝, 而不是直接干预,其更倾向于依靠金融 机构自身对资产质量的判断和对信用风 险采取的措施。
二、我国银行传统的贷款分类方法、 局限性及其改革
(一)我国银行传统的贷款分类方法
2002年1月1日前,我国银行实行的贷款分 类方法基本是沿袭财政部1993年在《金融 保险企业财务制度》中的规定,即把贷款划 分为正常贷款、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账 贷款,后三类合称不良贷款(简称“一逾两 呆”)。1996年颁布的《贷款通则》对逾 期贷款、呆滞贷款的定义作了调整。
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 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 收回极少部分。
(三)贷款分类的特征
贷款分类矩阵
逾期情况 30天(含30天)
财务状况
以下
31天 至180天
良好 一般 合格 不佳 恶化
正常 关注 关注/次级 次级/可疑 可疑/损失
关注 关注/次级 次级/可疑 可疑/损失
础;而计提和评估呆账准备金的充足性是贷 款分类的目标之一。 2、贷款分类的过程实质上是对贷款内在损 失的认定过程,或者说是对贷款实际价值的 估价过程;计提呆账准备金是对贷款内在损 失的反映,或者说是对贷款实际价值的反映。
(二)贷款分类与呆账准备金的提取原则
按照审慎会计原则的要求,商业银行计提 呆账准备金应坚持及时性和充足性原则。
(四)实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应注意的 事项
1、贷款风险分类的主体是商业银行。 2、把握好“一逾两呆”与“五级分类”
的关系。 3、贷款风险分类并不是贷款风险管理工
作的全部。 4、要克服贷款风险分类过程中的主观和
虚假问题。
四、贷款分类与呆账准备金的提取
(一)贷款分类与呆账准备金的关系 1、贷款分类是计提和评估呆账准备金的基
(三)我国银行业贷款分类方法的改革
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又称贷款五级分类 管理,是指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 能力,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 际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 将贷款质量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 可疑和损失五类的一种管理方法。
我国银行业贷款分类方法的改革过程。
三、我国银行业现行贷款分类的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