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接受捐赠会计处理问题及改进

合集下载

会计制度接受捐赠的规定(3篇)

会计制度接受捐赠的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捐赠作为一种社会公益活动,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提高社会福利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接受捐赠是各类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的一项重要活动。

为了规范捐赠行为,确保捐赠资金的合法、合规使用,维护捐赠者和受赠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会计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类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

捐赠包括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等。

三、捐赠的确认(一)捐赠的确认条件1. 捐赠方具有合法的捐赠资格,捐赠行为合法、合规。

2. 捐赠内容明确,捐赠用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受赠方的宗旨。

3. 捐赠手续完备,捐赠方和受赠方已签订捐赠协议。

4. 捐赠资金、实物、无形资产已实际交付。

(二)捐赠的确认时间捐赠的确认时间为捐赠资金、实物、无形资产实际交付受赠方的日期。

四、捐赠的计量(一)货币资金的计量接受捐赠的货币资金,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计量。

(二)实物的计量接受捐赠的实物,按照以下原则计量:1. 可以合理估计其价值的,按照市场价格或成本计量。

2. 无法合理估计其价值的,按照捐赠方提供的证明文件或相关资料计量。

(三)无形资产的计量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按照以下原则计量:1. 可以合理估计其价值的,按照市场价格或成本计量。

2. 无法合理估计其价值的,按照捐赠方提供的证明文件或相关资料计量。

五、捐赠的会计处理(一)捐赠的会计科目1. 货币资金捐赠: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捐赠收入”科目。

2. 实物捐赠:借记“固定资产”、“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捐赠收入”科目。

3. 无形资产捐赠: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捐赠收入”科目。

(二)捐赠的会计分录1. 货币资金捐赠:借:银行存款贷:捐赠收入2. 实物捐赠:借:固定资产/库存商品贷:捐赠收入3. 无形资产捐赠:借:无形资产贷:捐赠收入六、捐赠的披露(一)捐赠信息的披露内容1. 捐赠方名称、捐赠日期、捐赠金额。

公益性捐赠的涉税问题及会计处理(小整理)

公益性捐赠的涉税问题及会计处理(小整理)

公益性捐赠的涉税问题及会计处理(小整理)一、【定义】公益性捐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公益性捐赠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愿无偿向依法成立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营利事业单位捐赠用于公益事业的财产行为。

为便于所得税法的操作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所称公益性捐赠,是指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

二、捐赠支出具体范围本通知第一条和第二条所称的公益事业,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下列事项:(一)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活动;(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三)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四)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其他社会公共和福利事业。

(摘自财税【2009】124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通过公益性群众团体的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三、【捐赠对象】公益性社会团体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民政部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60号)的有关规定,公益性社会团体和社会团体均指依据国务院发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经民政部门依法登记、符合条件的基金会、慈善组织等公益性社会团体。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益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及相关管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6号)规定:经国务院民政部门批准成立的非营利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基金会,其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由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进行确认;经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批准成立的非营利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基金会,其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由省级财税部门进行确认,并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并对申请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公益性社会团体所应具备条件、捐赠物资用途、捐赠票据使用作了相应规定。

本条例第五十一条所称公益性社会团体,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基金会、慈善组织等社会团体:(一)依法登记,具有法人资格;(二)以发展公益事业为宗旨,且不以营利为目的;(三)全部资产及其增值为该法人所有;(四)收益和营运结余主要用于符合该法人设立目的的事业;(五)终止后的剩余财产不归属任何个人或者营利组织;(六)不经营与其设立目的无关的业务;(七)有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八)捐赠者不以任何形式参与社会团体财产的分配;(九)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民政部门等登记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2019最新政府会计制度:接受捐赠、对外捐赠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2019最新政府会计制度:接受捐赠、对外捐赠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2019最新政府制度:接受捐赠、对外捐赠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接受捐赠、对外捐赠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中,所涉及到的会计科目主要有:1.固定资产/在建工程2.固定资产累计折旧3.捐赠收入4.其他费用5.资产处置费用一、接受捐赠:根据最新的规定,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照确定的固定资产成本,借记“固定资产”(不需安装)或“在建工程”科目(需安装);按照发生的相关税费、运输费等,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按照其差额,贷记“捐赠收入”科目。

借:固定资产/在建工程贷:银行存款等捐赠收入(差额)说明:捐赠收入,收入会计科目,借减贷增。

核算单位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捐赠取得的收入。

【例1】公益性甲事业单位于2019年1月10日接受当地A企业捐赠一批物资,作为固定资产核算。

根据发票确定该批物资的成本为12000元,接受捐赠的过程中,甲事业单位以银行存款支付运输费1000元。

不考虑其他因素。

借:固定资产 12000+1000=13000贷:银行存款 1000捐赠收入 12000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照名义金额入账的,按照名义金额,借记“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捐赠收入”科目;同时,按照发生的相关税费、运输费等,借记“其他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借: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名义金额)贷:捐赠收入借:其他费用贷:银行存款说明:其他费用,费用类会计科目,借增贷减。

主要核算单位利息费用、坏账损失、罚没支出、现金资产捐赠支出以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

【例2】公益性甲事业单位于2019年1月13日接受当地B企业捐赠一批物资,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由于该物资还未上市,且无法取得其实际成本,甲事业单位按名义金额1元入账。

在接受捐赠的过程中,甲事业单位以银行存款支付运输费1000元。

不考虑其他因素。

借:固定资产 1贷:捐赠收入 1借:其他费用 1000贷:银行存款 1000二、对外捐赠:根据最新的规定,报经批准对外捐赠固定资产,按照固定资产已计提的折旧,借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科目,按照被处置固定资产账面余额,贷记“固定资产”,按照捐赠过程中发生的归属于捐出方的相关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照其差额,借记“资产处置费用”科目。

接受捐赠、对外捐赠资产业务会计实务处理

接受捐赠、对外捐赠资产业务会计实务处理

接受捐赠、对外捐赠资产业务会计实务处理引言对于一个组织或公司来说,接受捐赠和进行对外捐赠资产是一项重要的业务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正确的会计实务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接受捐赠以及对外捐赠资产的会计实务处理,包括相关的凭证和会计记录。

接受捐赠的会计实务处理捐赠收入确认当组织接受捐赠时,在会计上应当确认捐赠收入。

捐赠收入可以分为现金捐赠和非现金捐赠两种形式。

现金捐赠对于现金捐赠,组织应立即确认捐赠收入。

下面是现金捐赠的会计处理流程:1.首先,准备一张收据来记录捐款人的姓名、捐赠日期和金额。

收据-----------------捐款人:XXX日期:XXXX年XX月XX日金额:XX.XX元2.在会计系统中,录入一笔收入凭证,将捐赠收入金额填入收入科目。

会计凭证收入科目借贷--------------------------------捐赠收入 XX.XX银行存款或现金 XX.XX非现金捐赠对于非现金捐赠,例如物品和设备,组织应按照公允价值确认相应的收入。

下面是非现金捐赠的会计处理流程:1.首先,评估捐赠物品或设备的公允价值。

可以参考市场价格或专业评估机构的估值报告。

2.在会计系统中,录入一笔收入凭证,并将公允价值填入收入科目。

会计凭证收入科目借贷--------------------------------捐赠收入公允价值增加其他收入公允价值捐赠资产的确认和披露当组织接受捐赠时,不仅需要确认捐赠收入,还需要确认捐赠资产。

下面是确认和披露捐赠资产的会计处理流程:1.首先,评估捐赠资产的公允价值。

与非现金捐赠类似,可以参考市场价格或专业评估机构的估值报告。

2.在会计系统中,录入一笔资产凭证,并将公允价值填入资产科目。

会计凭证资产科目借贷--------------------------------捐赠资产公允价值增加固定资产公允价值3.注意在财务报表中披露捐赠资产。

通常将捐赠资产列为固定资产,并在披露中注明是通过捐赠获得的。

行政事业单位接受捐赠资产如何进行财务核算

行政事业单位接受捐赠资产如何进行财务核算

行政事业单位接受捐赠资产如何进行财务核算行政事业单位接受的捐赠资产形式多样,既可能是现金或银行存款,也可能是存货、固定资产等非现金资产。

单位在取得不同形式的捐赠资产时,账务处理存在差异,具体如下。

第一,单位在接受捐赠的现金或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时,需要同时在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中进行平行记账。

在财务会计中,单位应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捐赠收入”科目;在预算会计中,单位应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资金结存”科目,贷记“其他预算收入”科目。

第二,单位在接受捐赠的存货、固定资产等非现金资产时,财务会计中的账务处理为:对于接受捐赠的存货、固定资产等非现金资产,单位应当按照确定的成本,借记“库存物品”“固定资产” 等科目,按照支付的相关税费、运输费等,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并按照两者之间的差额,贷记“捐赠收入”科目。

单位无法确定所接受捐赠资产的成本,将捐赠资产按名义金额入账的,借记“库存物品”“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捐赠收入”科目;如果单位在接受捐赠过程中支付了相关税费、运输费等,应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借记“其他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预算会计中的账务处理为:如果单位在接受捐赠过程中支付了相关税费、运输费等,应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资金结存”科目。

如果单位未发生相关税费、运输费等支出,则不需要在预算会计中进行核算。

例如,某高校接受校友捐赠的货币资金2000万元,已存入银行;接受企业捐赠的存货物资,有关凭据上注明该批物资价值1000万元,该校在取得该批存货时用银行存款支付运输费10000元,并已将存货验收入库。

在接受捐赠的货币资金时,财务会计分录为:借:银行存款20000000 贷:捐赠收入 20000000 预算会计分录为:借:资金结存20000000 贷:其他预算收入 20000000高校在接受捐赠的存货物资时,财务会计分录为:借:库存物品10000000 贷:捐赠收入 9990000 银行存款 10000 预算会计分录为:借:其他支出 10000 贷:资金结存 10000。

接受捐赠的会计制度(3篇)

接受捐赠的会计制度(3篇)

第1篇一、引言捐赠是指个人、企业或其他组织无偿给予他人财产或权益的行为。

随着社会的发展,捐赠已成为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规范捐赠活动,保障捐赠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

本文将针对接受捐赠的会计制度进行详细阐述。

二、接受捐赠的会计制度概述接受捐赠的会计制度是指企业在接受捐赠过程中,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对捐赠活动进行会计核算、报告和披露的一系列制度。

其主要目的是确保捐赠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提高捐赠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接受捐赠的会计核算原则1.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企业在接受捐赠时,应按照捐赠的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是仅仅按照捐赠的形式。

2. 收入确认原则:企业在接受捐赠时,应按照收入确认原则,将捐赠收入确认为企业的收入。

3. 权责发生制原则:企业在接受捐赠时,应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将捐赠收入确认为企业的收入,并按照捐赠协议约定的时间和方式分配使用。

4. 会计分期原则:企业在接受捐赠时,应按照会计分期原则,将捐赠收入按照捐赠发生的时间进行会计核算。

四、接受捐赠的会计核算方法1. 接受现金捐赠的会计核算企业在接受现金捐赠时,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会计核算:(1)确认捐赠收入:根据捐赠协议,确认捐赠收入金额。

(2)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捐赠收入”科目。

(3)按捐赠协议约定,将捐赠收入用于指定项目。

2. 接受实物捐赠的会计核算企业在接受实物捐赠时,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会计核算:(1)确认捐赠收入:根据捐赠协议,确认捐赠收入金额。

(2)借记“固定资产”或“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捐赠收入”科目。

(3)按捐赠协议约定,将捐赠实物用于指定项目。

3. 接受无形资产捐赠的会计核算企业在接受无形资产捐赠时,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会计核算:(1)确认捐赠收入:根据捐赠协议,确认捐赠收入金额。

(2)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捐赠收入”科目。

(3)按捐赠协议约定,将捐赠无形资产用于指定项目。

行政事业单位及民间非营利组织捐赠事项有关会计核算及内控管理指南

行政事业单位及民间非营利组织捐赠事项有关会计核算及内控管理指南

行政事业单位及民间非营利组织捐赠事项有关会计核算及内控管理指南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及民间非营利组织捐赠事项有关会计核算及内控管理指南的通知京财会〔2020〕629号市属各单位、各区财政局:按照财政部有关要求,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有关捐赠资金及物资的会计核算及接收、登记和使用的内控管理,现整理有关捐赠事项的会计核算及内控管理指南,请各单位参考。

一、行政事业单位有关捐赠事项的会计核算(一)执行制度依据及范围行政事业单位涉及捐赠事项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通知(财会〔2017〕25号)以及相应政府会计具体准则的要求执行。

捐赠收入是指单位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捐赠取得的收入,应当按照捐赠资产的用途和捐赠单位等进行明细核算。

行政事业单位收到捐赠款物要开具票据,以政府名义接受的非定向捐赠收入应作为非税收入上缴国库。

(二)账务处理1.接受捐赠的货币资金,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财务会计:借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贷记“捐赠收入”。

预算会计:借记“资金结存-货币资金”,贷记“其他预算收入-捐赠收入”2.接受捐赠的库存物品、固定资产等非货币资产,按照确定的成本,财务会计:借记“库存物品”“固定资产”等科目,按照发生的相关税费、运输费等,借记“其他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照其差额,贷记“捐赠收入”。

预算会计:借记“其他支出”(实际支付的相关税费、运输费等),贷记“资金结存”。

3.接受捐赠的资产按照名义金额入账的,按照名义金额,财务会计:借记“库存物品”“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捐赠收入”。

预算会计:不作处理。

同时,按照发生的相关税费、运输费等,财务会计:借记“其他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预算会计: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资金结存”科目。

4.收到以政府名义接受的非定向捐赠资金时,财务会计:借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贷记“应缴财政款”科目。

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

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

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1. 引言在现代经济中, 捐赠是非常普遍的。

许多组织和个人都会接受来自他人的捐赠。

对于接受捐赠的组织来说, 需要对这些捐赠进行准确的会计处理, 以确保捐赠的透明度和合规性。

本文将介绍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过程, 包括会计准则、会计科目以及捐赠凭证的记录方法。

2. 会计准则和规定在处理接受捐赠的会计过程中, 组织需要遵守一定的会计准则和规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会计准则和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一号——基本准则:该准则规定了公司财务报表的编制、披露和会计估计的基本要求。

•企业会计准则第八号——资产减值准备:该准则规定了组织在接受捐赠时需要考虑的资产减值问题。

•企业会计准则第十六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该准则规定了组织在接受非货币性捐赠时的会计处理方法。

遵守这些会计准则和规定将有助于确保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3. 会计科目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涉及到多个会计科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会计科目:•现金账户:用于记录接受捐赠时收到的现金金额。

•捐赠收入账户:用于记录接受捐赠的收入金额。

•非货币性捐赠账户:用于记录接受的非货币性捐赠的公允价值。

•捐赠支出账户:用于记录组织使用捐赠资金或非货币性捐赠的支出。

•捐赠准备账户:用于记录组织对接受捐赠后的资产减值准备。

确保正确使用这些会计科目将有助于准确记录和分类接受捐赠的会计凭证。

4. 接受现金捐赠的会计处理接受现金捐赠是最常见的捐赠方式之一。

下面是接受现金捐赠的会计处理过程:1.收到现金捐赠后,记录捐赠收入账户的借方和现金账户的贷方。

2.为了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 组织可能需要披露捐赠收入的具体用途。

3.如果有需要, 可以设置一个捐赠准备账户用于记录对接受捐赠资产减值的准备。

确保按照这个过程记录接受现金捐赠的会计凭证,将有助于维护账目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5. 接受非货币性捐赠的会计处理除了现金捐赠外, 组织还可能会接受非货币性捐赠,例如房地产、设备或股票。

新准则下接受捐赠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新准则下接受捐赠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新准则下接受捐赠如何进行会计处理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新准则下接受捐赠如何进行会计处理会计制度和旧会计准则对企业接受资产捐赠如何进行会计处理有明确规定,即分别通过"待转资产价值"科目和"资本公积"科目进行核算。

但是,新会计准则没有设置"待转资产价值"科目,也没有要求最终计入"资本公积"科目,那么,新会计准则下究竟如何处理该问题呢,本文谈一谈笔者的看法。

一、《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为了便于比较新会计准则与原会计制度及旧会计准则在上述问题上的差异,笔者先简单介绍会计制度对该问题的规定。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三)》的通知的规定,企业接受捐赠资产按税法规定确定的入帐价值,应通过"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核算。

企业应在"待转资产价值"科目下设置"接受捐赠货币性资产价值"和"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价值"两个明细科目。

具体分两种情形处理:企业取得的货币性资产捐赠,应按实际取得的金额,借计"现金"或"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待转资产价值——接受捐赠货币性资产价值"科目;企业取得的非货币性资产捐赠,应按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规定确定入帐价值,借记"库存商品"、"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科目,一般纳税人如涉及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按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接受捐赠资产根据税法规定确定的入帐价值,贷记"待转资产价值——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价值"科目,按企业因接受捐赠资产支付或应付的金额,贷记"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

企业接受捐赠会计处理改进建议

企业接受捐赠会计处理改进建议

( ) 二 为营 业 外 收入 科 目增 设 附 条件 捐 赠 利 得 明细 科
目。对 于附 条件捐 赠利得 , 附条 件部 分加 以计 量 , 将 在确 认 捐 赠资 产 的同时计 人 相应 的负债 , 以后满 足所 附 条件 时 待
再将 相应 的负债转 入 营业外 收入 。
资产 ” 科 目, 以抵 扣 进 项 税 额 的 , 应 借 记 “ 交 税 等 可 还 应
( ) 三 对捐 赠劳务 确认 收入 , 照公 允价值 计价 。 按 对于捐
赠 方无偿 提供 的劳务通 过判 断符合 以下 条件则 确认 为捐赠
劳务 : 一是该项 劳 务为企业 带来 了经 济利益 的流入 ; 是该 二 劳务需要 一定 的专业技 能 ,捐 赠方 本身 又拥有 这项特 殊技 能, 如果企业不能无偿 获得该项劳务 , 就不得不 向外购买 。 采 用上 述 方 法 既符 合 企业 会 计 准 则关 于接 受 捐 赠 所 得计 入 营业外 收入 的处 理 方式 , 同时 又有 效 弥补 了企 业会 计准 则对 接受 捐赠 业 务处 理规 范 的缺 陷 。第 一 , 加大 了控 股股 东利 用捐 赠进 行利 润操 纵 的成 本 , 效地 抑 制 了大股 有
为 解 决上 述 问题 , 善接 受 捐赠 业 务 的处 理 , 者 建 完 笔
议 采用 以下方 法进 行处理 :
不足
捐赠, 是指 某个 主 体 自愿 无偿 给f 另一 主 体现 金或 非 现金资产 的行 为。企 业会 计准则 规定将 接 受的资 产捐赠 作 为企业 的“ 营业外 收 入 ” 理 , 企业 接受 捐 赠 的会计 处 理 处 对 是 录刚 收益法 中 的总额 法 , 过 “ 他 应 收款 ” “ 通 其 、 营业 外 收 入 ”1 递延 收益 ” 目核算 。企 业接 受货 币性资 产捐 赠时 , 车” I 科 借记 “ 行存 款 ” 目 , 记 “ 银 科 贷 营业外 收 入—— 捐 赠利 得 ” 科 目。企 业取 得非 货 币性 资产 捐 赠时 , 记 “ 借 原材 料 ” “ 、 固定

接受捐赠、对外捐赠资产业务会计实务处理

接受捐赠、对外捐赠资产业务会计实务处理

接受捐赠、对外捐赠资产业务会计实务处理接受捐赠和对外捐赠资产是一个普遍存在于各个组织和机构中的业务活动。

在会计实务中,对这些捐赠资产的处理有一些具体的规定和方法。

首先,接受捐赠资产时,捐赠方通常会提供一份捐赠通知或者捐赠合同。

这份文件需要被会计人员仔细审查,并确认其中包含了捐赠资产的种类、数量、价值以及使用限制等信息。

接受捐赠通知后,会计人员需要将相关信息记录在捐赠资产登记簿中,以便后续的管理和核算。

其次,对于接受的捐赠资产,会计人员需要对其进行评估和计量。

常见的评估方法有现值法和历史成本法。

现值法是通过将未来现金流的现值与捐赠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相加来确定资产的价值。

历史成本法则是根据捐赠资产在获得时的成本来计量资产的价值。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会计人员都需要遵循公允价值原则,确保资产的评估和计量结果准确可靠。

第三,捐赠资产在会计报表中的处理也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

常见的处理方式是将捐赠资产列为非流动资产或者公益支出。

对于非流动资产,会计人员需要将其登记在资产负债表中,并按照其预计使用寿命进行折旧。

对于公益支出,会计人员需要将其列入损益表中,并在财务报表中注明该项支出是由捐赠资产产生的。

最后,对外捐赠资产也需要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对外捐赠资产是指机构通过出售、转让或者赠送自身拥有的资产,以支持其他组织或个人的公益事业。

在会计实务中,对外捐赠资产通常会涉及到固定资产的出售或者利息的赠送。

对于固定资产的出售,会计人员需要按照已确定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并将出售所得的现金流量记录在现金流量表中。

对于利息的赠送,会计人员需要将其列入损益表中,并在财务报表中注明该项支出是由对外捐赠资产产生的。

综上所述,接受捐赠和对外捐赠资产的会计实务处理需要会计人员仔细审查捐赠通知、评估和计量资产的价值、将资产记录在相应的会计记录中,以及在财务报表中正确展示捐赠资产所产生的收入或支出。

这些处理都需要符合会计准则和相关规定,确保捐赠资产的处理与管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

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

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引言在非营利组织和慈善机构等组织中,捐赠是非常常见而重要的资金来源。

接受捐赠后,及时且正确地进行会计处理对于组织的运作和财务状况监管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过程,并提供一些指导原则和实践建议。

1. 捐赠确认和分类首先,捐赠必须被确认和记录在组织的财务报表中。

确认捐赠的基本原则是:捐赠必须是无条件的、可量化的、可靠的和与组织使命相关的。

通常情况下,捐赠可以是现金、有形资产或无形资产。

捐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分类:•现金捐款:这是最常见的捐赠形式,捐赠者直接将现金捐赠给组织。

•有形资产捐赠:捐赠者可以将物品、设备、车辆等有形资产捐赠给组织。

•无形资产捐赠:捐赠者可以将专利、版权、商标等无形资产捐赠给组织。

•服务或劳动力捐赠:有些捐赠者会提供服务或劳动力,作为对组织的捐赠。

2. 记录捐赠收入根据会计原则,捐赠应该被记录为收入,以反映组织收入的增加。

在记录捐赠收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按照会计准则和组织规定的原则进行分类和归档。

•捐赠款项应该在接受捐赠时尽早记录并计入相应的账户。

•如果是现金捐款,应该记录捐赠金额、捐赠日期以及捐赠人的信息。

•如果是有形或无形资产捐赠,需要对其进行评估,并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记录。

3. 处理未实现收入当捐赠是条件性的或承诺性的时,组织可能需要将其记录为未实现收入。

未实现收入是指由于尚未满足条件或履行约定,组织暂时不能将其纳入财务报表中的收入。

在处理未实现收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必须根据会计准则和组织规定的原则进行分类和归档。

•需要明确约定条件或履行条件,以便根据条件的满足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

•在财务报表中要明确披露未实现收入的相关信息。

4. 报告并披露捐赠收入除了正确记录捐赠收入以外,组织还需要按照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要求进行相应的报告和披露。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指导原则:•捐赠收入应该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出,并与其他收入项进行区分。

•对于大额捐赠,或特定条件下的捐赠,应该进行披露,包括捐赠人的身份、捐赠金额、用途等信息。

企业接受捐赠资产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及进行纳税调整

企业接受捐赠资产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及进行纳税调整

企业接受捐赠资产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及进行纳税调整1、关于执行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问题解答〔三〕:企业接受捐赠资产应如何进和相关会计准则问题解答〔三〕:企业接受捐赠资产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及进行纳税调整行会计处理及进行纳税调整【中华财税网北京06/01/2021信息】问:企业接受捐赠资产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及进行纳税调整?答:根据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规定,企业接受捐赠取得的资产,应按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的规定确定其入账价值。

同时,企业按税法规定确定的接受捐赠资产的入账价值在扣除应交纳的所得税后,计入资本公积,即对接受捐赠的资产,不确认收入,不计入企业接受捐赠当期的利润总额;根据税法规定,企业接受捐赠的资产,应将按税法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确认为捐赠收入,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企业取得的2、非货币性资产捐赠收入金额较大,并入一个纳税年度缴税确有困难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可以在不超过5年的期间内匀称计入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

上述“接受捐赠资产按税法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是指依据有关凭据等确定的、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的价值和由捐赠企业代为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含按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规定应计入受赠资产本钱的由受赠企业另外支付或应付的相关税费;如接受捐赠的资产为货币性资产,则指实际收到的金额。

“接受捐赠资产按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是指按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规定计入受赠资产本钱的金额,包括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的价值〔不含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和因接受捐赠资产另外支付的构成受赠资产本钱的相关税费;如接受捐赠的资产为货币性资产,则指实3、际收到的金额。

这里的货币性资产指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除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为非货币性资产。

企业接受捐赠资产的会计处理企业接受捐赠资产按税法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应通过“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核算。

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

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

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摘要接受捐赠是一个常见的活动,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正确处理捐赠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包括捐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

引言接受捐赠是指一个组织从外部获得无偿的财务资源,如现金、物品或服务。

对于非营利组织或慈善机构来说,接受捐赠是其日常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的会计处理可以确保捐赠被正确记录和利用,同时也能为捐赠者提供透明的信息。

捐赠的确认在接受捐赠之前,组织需要明确捐赠的条件。

仅在符合以下条件时,才能确认捐赠的发生: - 有无偿转移所有权的意图- 无偿性 - 可靠的计量当确定捐赠的发生时,组织应该将其记录在会计系统中。

一般情况下,捐赠会被分类为“捐赠收入”,并根据捐赠的性质进行进一步分类。

同时,组织还需要记录捐赠的相关信息,如捐赠人的姓名、联系方式和捐赠的具体描述。

捐赠的计量捐赠的计量是指确定捐赠的价值。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捐赠应该以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是指在市场上接受交易的价格,即捐赠者愿意支付或收到的金额。

对于现金捐赠来说,计量比较简单,直接记录捐赠的金额即可。

对于非货币性捐赠,如物品或服务,组织需要确定其公允价值。

这可能需要进行专业评估、市场比较或其他合理的方法来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捐赠有限制性条件,即只能用于特定用途,组织应该根据条件的履行程度,按照条件的变动来计量捐赠。

捐赠的报告捐赠的报告是指将捐赠的信息呈现给内部和外部用户。

内部用户包括组织的管理层和工作人员,他们需要了解捐赠的情况以便进行决策和规划。

外部用户包括捐赠者、监管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他们需要了解组织的捐赠活动以评估其道德、透明度和财务状况。

对于内部用户,组织可以通过会计报表和内部报告来展示捐赠的情况。

会计报表应当明确列示捐赠收入,并细分到不同的捐赠项目。

内部报告可以进一步提供详细的捐赠信息,如捐赠的具体金额、来源和使用情况。

对于外部用户,组织需要根据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和准则,编制适当的报告来披露捐赠的情况。

改进科学事业单位接受捐赠资产会计处理之建议

改进科学事业单位接受捐赠资产会计处理之建议

改进科学事业单位接受捐赠资产会计处理之建议
穆家乐
【期刊名称】《上海会计》
【年(卷),期】2004(000)006
【摘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科教兴市”战略方针的实施,科研工作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不少企业家、私营业主纷纷向科研机构捐款捐物。

接受捐赠的科研单位,特别是科研事业单位如何管好用好这些资产,在会计上如何正确进行核算,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1998年以来实施的《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现行会
【总页数】2页(P61,60)
【作者】穆家乐
【作者单位】上海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10.6
【相关文献】
1.资产评估增值和接受捐赠资产的会计处理 [J], 孟淑华
2.浅谈事业单位接受捐赠会计处理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J], 关秀峰
3.事业单位接受捐赠会计处理问题及改进 [J], 付景丹
4.事业单位接受捐赠会计处理浅探 [J], 童燕军
5.企业接受捐赠会计处理的改进建议 [J], 吴婕芬;徐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接受捐赠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接受捐赠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接受捐赠的会计与税务处理企业接受捐赠的资产有现金资产和非现金资产两种,并且在会计处理上是不尽相同的;同时由于我国税收政策对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有所不同,因此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会因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而有很大差异。

本文只讨论内资企业接受捐赠的会计和税务处理及其差异问题。

一、新会计制度对接受捐赠的规定2001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制度》规定:1.企业接受的现金捐赠转入资本公积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或者“现金”科目,贷记“资本公积——接受现金捐赠”科目;2.企业接受捐赠的非现金资产,如机器设备、运输车辆和材料等,则按实物确定的价值,借记“固定资产”、“库存商品”、“原材料”等科目,贷记“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科目;3.企业将接受捐赠的非现金资产处置时,按转入资本公积的金额,借记“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4.企业各项资本公积准备项目不能转增资本或股本,但当资本公积准备项目转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后可以按规定转增资本或股本。

从上述会计制度规定看,企业接受捐赠的资产是不涉及税款事项的。

但税法对接受捐赠却有另行的规定。

二、新税收法规对接受捐赠的规定由于接受捐赠的资产有现金资产和非现金资产两种,所以税收法规对此也有不同的规定,有的涉及交税,有的不涉及交税。

国税发[1994]132号文件规定:企业接受的捐赠有相当部分是现金资产,考虑到如果对其征税可能会影响企业生产,故企业可将接受的捐赠收入转入资本公积金,不予计征所得税。

国税字[1997]77号文件规定:纳税人接受捐赠的实物资产,不计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但企业出售该接受捐赠的实物资产或进行清算时,若出售或清算价格低于接受捐赠时的实物价格,应以接受捐赠时的实物资产价格计入应纳税所得或清算所得;若出售或清算价格高于接受捐赠时的实物价格,应以出售收入扣除清理费用后的余额计入应纳税所得或清算所得,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接受捐赠的会计怎么处理

接受捐赠的会计怎么处理

接受捐赠的会计怎么处理接受捐赠的会计怎么处理接受捐赠是指企业接受国内外地方政府、社会团体或个人赠予的各类固定资产。

怎么做会计处理?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方法接受捐赠时取得的增值税是属于收入的一部分。

接受捐赠的会计分录:借:原材料 20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贷:营业外收入 23.4接受捐赠的核算(一)接受非现金捐赠的资产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是指捐赠者将非现金资产无偿赠送给企业,既不要求取得回报,也不要求对该项非现金资产具有要求权。

企业接受捐赠的非现金资产,应按规定的价值计价,借记相关的资产科目,并按应交纳的所得税,贷记“递延税款”科目,按规定的价值扣除递延税款后的差额,贷记“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科目。

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属于企业尚未实现的价值,在资产处置之前,不得用于转增资本。

只有在接受捐赠的非现金资产处置以后,即资产的价值实现以后,才能用于转增资本。

在接受捐赠的非现金资产处置以后,应将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转为其他资本公积,借记“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同时,还应将递延税款转为应交税金,借记“递延税款”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

例1.某企业接受捐赠1台不需安装的机器设备,捐赠方提供的发票标明机器设备的价款为100000元,该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33%。

使用期满后,机器设备报废。

根据以上资料,编制会计分录如下:1)接受捐赠时。

借:固定资产 100000贷: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 67000递延税款 330002)使用期满报废时。

借: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 67000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67000借:递延税款33000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33000(二)接受现金的`捐赠企业接受现金捐赠,按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可以全部计入资本公积,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资本公积——接受现金捐赠”科目。

会计实务:新准则下企业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

会计实务:新准则下企业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

新准则下企业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
由于新会计准则将接受捐赠资产的价值计入“营业外收入——捐赠利得”与税法对企业接受捐赠的处理保持了一致,所以,一般情形下,企业无需再对接受捐赠资产进行纳税调整。

但必须注意的是,如果企业对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按照新会计准则与税法确定的价值存在差异,则必须按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

 对因企业接受的非货币性资产捐赠弥补亏损后的数额较大,经主管税务部门审核可在不超过5年内的期限内分期平均计入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计交所得税。

 如果企业接受捐赠的收入金额不大,则直接借记“所得税费用”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

 如果企业接受捐赠的收入金额较大,所得税费用负担较重,应按照捐赠资产计算的所得税费用,借记“所得税费用”科目,按照形成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计算确定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按当期应交所得税,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

 此外,在税务处理上,企业对接受捐赠的库存商品、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可按税法规定结转销售成本、计提折旧及无形资产摊销额等。

 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因为它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
述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方法。

诚然,困难不能否认,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加上勤奋,那样必然会赢来成功的曙光。

天道酬勤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接受捐赠会计处理问题及建议
事业单位是为了社会公益目的而设立的机构,其财务活动实行的是单位预算管理,由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年度财务收支计划。

其中事业单位运行的资源主要是其各种收入,由于事业单位的公益性质,以及近年来社会各界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加,使得有些单位的捐赠收入日益增多,然而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处理方法对此规定并不明确。

一、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现行的会计处理方法现行相关会计制度中对事业单位捐赠收入的规定比较少,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事业单位接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捐赠的会计处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科目的规定中指出,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根据捐赠方提供的有关凭据记账。

接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发生的相关费用时,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价值。

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在建工程)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基金、在建工程)
同时按相关发生的费用(运输费等)
借:其他支出
贷:银行存款(现金)
或:
借:无形资产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
同时按相关发生的费用(税费等)
借:其他支出
贷:银行存款(现金)
(二)外单位(个人或社会组织)捐赠未限定用途财物(现金资产和存货)的会计处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其他收入科目的规定中指出,其他收入核算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收益、银行存款利息、租金收入、捐赠收入、现金盘盈收入、存货盘盈收入、收回已核销应收及预付款项、无法偿还的应付及预收款项、其他单位对本单位的补助、其他零星杂项收入以及将其他收入本期发发额中的专项资金收入结转入“非财政补助结转”或非专项资金收入结转转入“事业结余”等。

为此,事业单位接受外单位捐赠未限定用途的财物应将其作为其他收入核算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外单位捐赠未限定用途的财物所在的相关科目贷:其他收入—捐赠收入
接受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不在此核算内容。

二、现行会计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
上述有关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现行的会计处理方法比较粗糙,可以看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这该方面的规定是不全面
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事业单位接受限定用途财物的会计处理规定,事业单位接受的捐赠财物从使用权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事业单位对接受的捐赠财物可以自由使用,不受约束;另一类是外单位在捐赠时对其捐赠的财物设定了一定的限定条件,该限定条件通常有以下几种:一是支出附有一定的条件,即受赠方对接受捐赠的资产必须经捐赠人的核准才可以使用;二是捐赠方指定捐赠资产的运作目的;三是赠予本金受到限制,即受赠方必须将本损赠无限期持有,通过对本金进行投资以产生收益,其收益可以归受赠人支用。

对第二类捐赠财物,《公益事业捐赠法》对此有详细的规定;公益性非盈利的事业单位应当将受赠财产用于发展本单位的公益事业,不得挪作它用。

事业单位在取得不同捐赠财物时,其影响是不同的。

第一类财物事业单位可以自由支配,第二类财物通常需要在满足捐赠人相关要求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使用。

这种差别需要在会计处理时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予以反映。

但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只对第一类捐赠财物予以规定,没有对第二类财物进行规定。

(二)接受固定资产捐赠的会计处理不够全面反映事业单位接受固定资产捐赠,现行的会计制度规定仅需要做如下分录:借记“固定资产”科贷记“固定基金”科目。

该分录并没有反映出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业务实质,同时,像材料、存货、现金资产等未限定用途的资产,制度规定是计人其他收入的,
这使得事业单位接受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捐赠在会计核算上与之不一致。

因为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等资产从实质来讲都是能够在未来给事业单位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资源,为何事业单位在接受材料、存货、现金资产捐赠时要确认收入,而接受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捐赠时不需要确认收入,对此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未予说明。

初步认为,会计制度对此的规定未能如实反映接受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捐赠的经济实质。

三、基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提出以下会计处理的建议:
针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接受捐赠方面规定的不足,现基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对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可以从捐赠财物的类型出发,将该会计问题分为两种情况进行处理。

(一)对外单位捐赠未限定用途财物的相关会计处理:
外单位(个人、社会组织)捐赠的财物从形态上一般可分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财物,其中其他财物包括货币资金、存货、材料等资产。

(1)对接受未限定用途货币资金捐赠的会计处理。

由于预算外资金管理规定,行政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货币资金是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应由行政事业单位缴入同级财政专户,支出时再由同级财政部门按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从财政专户中拨付。

具体会计处理如下:
接受未限定用途货币资金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缴财政专户款——捐赠款
上缴财政专户时:
借:应缴财政专户教——捐赠款
贷:银行存款
事业单位收到财政部门拨付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收入——捐赠收入
(2)对接受未限定用途固定资产捐赠的会计处理。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贤产流失。

在事业单位接受固定资产捐赠时,一方面需要反映事业单位的其他收入,另二方面需要将该固定资产纳入固定基金科目进行管理。

具体会计处理如下:
接受未限定用途资产时:
借:事业支出
贷:其他收入——捐赠收入
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捐赠资产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捐赠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3)对接受未限定思途其他资产捐赠的会计处理。

对于事业单位接受的其他资产,可以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直接将其计人其他收入,并在结算时将其他收入转入事业基金中的一般基金。

具体会计处理如下:
接受未限定用途其他物资时:
借:存货、材料等
贷:其他收入—捐赠收入
同时,借:其他收入—捐赠收入
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二)对外单位捐赠限定用途财物的相关会计处理对于外单位捐赠限定用途的财物,事业单位需要在会计上对财物的限定性进行反映。

上文捏到外单位的限定条件通常有三种在这三种条件下事业单位可以将具有限定性质的捐赠财物计人专用基金科目。

因为该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设置的有专门用途的资金的收入、支出及结存情况,反映了事业单位相关科目的限定性。

具体的会计处理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1)对接受限定用途货币资金捐赠的会计处理。

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收到货币资金和上缴财政专户的会计处理与上述事业单位接受未限定用途货币资金捐赠的会计处理一致,但是在限定用途资金返回时,需要做如下会计处理:
接受限定用途资金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缴财政专户款——捐赠款
上缴财政专户时:
借:应缴财政专户教——捐赠款
贷:银行存款
事业单位收到财政部门拨付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贷:专用基金
(2)对接受限定用途资产捐赠的会计处理:
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贷:专用基金
(3)对接受限定用途其他资产捐赠的会计处理:
借:存货、材料等
贷:专用基金
(三)事业单位接受捐赠财物价值的计量,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照同类固定资产出市场价格或根据捐赠方提供的有关凭据记账:接受固定资产时发生的相关费用,应当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制度的规定是采用公允价值对接受捐赠财物的价值进行计量,但是在现实中有些财物由于其特殊性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同类型的财物,无法获取市场价格。

对该问题的解决有两种方法:一是可以使用现值计量的工具来搜寻捐赠资产的公允价值;二是如果使用现值计量仍无法获取公允价值,可以采用捐赠财物的名义公允价值l元进行计量。

提供给大家参考使用。

以便与会计报表衔接。

杨朝洪
2015年2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