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概论第一章 流通导论(2019年1月版本教材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不同企业或个人之间通过某种条件 相互转让自己所生产或拥有的商品
交换
4、商品交换产生的两个前提
一是作为交换主体的个人或组织是彼此独立、互不隶 属的,就是要有明晰的产权制度;
二是作为交换主体的个人或组织彼此生产或拥有不同 的产品,即分工与专业化
对商品交换而言,二者缺一不可。
四、分工与商品交换的发展
1、商品交换的发展
从历史发展来看,伴随这人类社会三次大分工, 商品交换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物物交换、以货 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和以商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与物物交换
游牧部落与农业部落的出现,意味着第一次 社会大分工开始。 商品交换主要是剩余产品的交换,交换形式 则是物物交换。
即W—W
本课程所说分工仅指人类社会的分工。 所谓社会分工是人类从事各种劳动的社会划分及 其独立化、专业化
2、为什么商品流通从研究分工开始?
从人类社会发展史来看,分工一直伴随着人类的 产生而产生,并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与此相 适应,人类的进步也是分工深化的结果。
人类的发展史也就是人类的分工史。没有分工就 没有交换,没有交换就没有生产与流通;而没有生产 与流通,也就没有社会经济的运行。
第三,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使得生产者可以节约生产 所需的物质资料
第四,分工与专业化使人们的工作在既定的技术水平条 件下变得较为简单。
第五,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使得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 更窄的生产领域中,因而能够较容易地产生技术创新。而 技术创新又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
三、交换与商品交换
1、分工与专业化所带来的单一化生产与多样 化消费之间的矛盾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与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发生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交换形式由物物交换发展为以货币为媒介的 商品交换即W—G—W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与以商人为媒介 的商品交换
专门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商人产生形成第三 次社会大分工 商品交换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以商人为媒介 的商品交换 由W—G—W转变为G—W—G’
三、流通方式的演进
1、由直接流通到间接流通 直接流通的含义就是生产者不经过中间者而直接从事并 完成流通行为。
间接流通意味着生产者不直接完成流通过程,而是通过 中间者即专业化的商人来完成流通过程
2、由复合流通到批零分离式流通 批发与零售的分离 批发流通的变革 零售流通的变革
3、由现货贸易到期货贸易 期货贸易是指远期进行的标准化合约的交易,其一般形 式是交易双方先就交易商品的品种、数量、价格、交货 期和交货方式等签订合约,而实际的货款交割则在规定 的期限内以实物交割,或非实物交割即补齐现货与合约 的价差等方式履行。 期货贸易的主要功能是规避风险、发现或形成公正的价 格。 案例:经销商卖出保值案例
2、分工与专业化的经济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劳动效率的提高 二是生产成本或资源的节约
思考题:为什么分工与专业化具有经济型?
第一,分工与专业化使得生产者越来越将其生产活动 集中于较少的操作上,能够较快地提高其生产的熟练程度
第二,分工与专业化会使生产者节约或减少因经常变换 工作或变换生产活动中的不同操作而损失的时间。
• 三、流通与相关概念
• • (一)商品流通;课本P6 • (二)交换;课本P7 • (三)交易;课本P7 • (四)贸易;课本P7 • (五)商业或贸易业;课本P7 • (六)营销;课本P7 • (七)分销;课本P7
• 第二节
流通方式的变革
– 一、由直接流通到间接流通

课本P8
– 二、由复合流通到批零分离式流通
组织或制度层面 :
主要体现在物流活动的专业化、组织化与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专业化与社会化物流主要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物流领域的分工进一 步细化,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二是专业化分工条件下的物流业 务的一体化
请各位同学结合课本P22 的案例进行探讨, 谢谢合作!!
案例标题:神经末梢的启示
思考题目:课本P24
4、由“现实空间交易”到“虚拟空间交易”
流通方式的第一次大变革是货币的发明
流通方式的第二次大变革是专业化商人的出现,并进一步分化为批 发商与零售商。
流通方式的第三次大变革是电子计算机的出现 。
虚拟空间交易的形式
B2B
B2C
5、由自营物流到专业化物流 技术层面:主要体现为物流工具的变革,特别是运输工具的变革。
(2)零售商的职能: 课本P20——21,3个功能。
商品交换职能; 沟通服务职能。
储存商品职能;
补充: 流通产业的内涵与分类
一、分工及其形式 二、分工与专业化:分工经济 三、交换与商品交换 四、分工与商品交换的发展
一、分工及其形式
1、分工的概念
分工是组织或个人各自从事不同的工作或活动, 它存在于人类生活和自然界的各个领域。
分工与专业化的直接结果是每个组织或个人只能 从事一种或少数几种工作或操作,从而只能生产一种 或少数几种产品甚至是半成品。与此相反,作为生活 在分工与专业化经济体制下的个人或组织,其消费却 是多样化的,从而产生单一化生产和多样化消费之间 的矛盾
2、如何解决矛盾?
交换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手段
3、交换的含义及分类
谢 谢!
流通概论 第一章 流通导论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 握以下的内容:
解释流通的内涵; 分析流通与相关概念的区 别与联系; 概述流通方式的变革; 说明流通机构和流通的功 能。
第一节 流通的内涵与外延
一、什么是流通(的内涵)? 二、商流、物流与信息流 三、流通与相关概念
第二节 流通方式的变革
一、由直接流通到间接流通 二、由复合流通到批零分离式流通 三、由现货贸易到期货贸易 四、由现实空间交易到虚拟空间交易 五、由自营物流到专业化物流
第三节 流通机构与流通功能
一、流通功能
(一)商品所有权转移; (二)物流功能; (三)成本节约; (四)信息传递; (五)风险分担; (六)流通金融。
二、流通机构 (一)生产者; (二)消费者; 个人消费者的特征: 1、需求的多样化; 2、人数众多并且地理位置分散; 3、购买批量小; 4、非专家型购买; 5、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差异较大。
社会分工
组织体以外的全社会范围内的部门与部门、产业与 产业之间的分工
二、分工与专业化:分工经济
1、分工与专业化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专业化程度越高,意味着每个组织或个人所从事 的工作或活动的种类越少,从而意味着分工越细。也 就是说,专业化与分工越是发展,一个人或组织的生 产活动越是集中于更少的不同的职能操作上。
第三节 流通机构与流通功能
一、流通功能 二、流通机构 三、效果导向法
第一节 流通的内涵与外延
一、流通的内涵
一般认为,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 动,是运动着的具有交换价值的物质在流动中 寻找通道并得以实现的过程。 具有双重含义: 课本P2——3
二、商流、物流与信息流
• (一)商流的概念理解 • 课本P3第二段

课本P9——10
– 三、由现货贸易到期货贸易

课本P10——11
– 四、由现实空间交易到虚拟空间交易

课本P11
– 五、由自营物流到专业化物流

课本P12
二、由复合流通到批零分离式流通 课本P9——10
(一)复合流通到批发与零售的分离; (二)批发流通的变革; (三)零售流通的变革; (四)供应链管理。
交换的一般含义是指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组织相互提供各自 活动及其成果的行为
劳动交换 两个以上个人或组织的共同劳动或联合劳动,
并共同拥有其劳动成果
交 换
产品交换
企业内部不同车间及不同工厂见产品
劳动成果交换 的调拨和流转——目的:生产一种共
两个以上的人或组织
同产品
对其劳动成果的互换
商品交换
通常所说的 交换是商品
• 商流的交易形式: • (1)市场交易; • (3)长期交易; • (5)战略合作;
(2)重复交易; (4)伙伴关系; (6)组织交易。
• (二)物流 • 概念理解:课本P5
• (三)信息流
• 1、信息的产生; • 2、信息的发送或传递; • 3、信息的接收; • 4、信息的分析处理; • 5、信息的反馈。
2、社会分工与商品交换的关系
分工是商品交换的前提 交换是分工不断深化的条件
第二节 交换与流通:流通的内涵与外延
一、流通内涵
流通是不包括货币、资金、人和服务的有形商品或产品 的流通,是一种狭义的流通,包括商流、物流与信息流
二、商流、物流与信息流
1、商流:商品所有权有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 2、物流:商品实体有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 3、信息流:信息从产生、发送、接收、分析处理、反馈的 运动过程
因此,无论是对社会经济系统之组成部分的流通 问题的研究,还是对社会经济运行机理的研究都必须 从研究分工开始。
3、真正将分工作为经济学分析起点,并对分 工予以高度重视的经济学家是亚当·斯密
4、分工的形式:
自然分工
按性别和年龄的差异而进行的分工,也就是在纯生 理的基础上产生的分工。
内部分工 组织体内部的分工
(三)专业化流通机构
1、批发商; 2、零售商; 3、物流服务商; 4、消费者合作社。
(三)专业化流通机构
1、批发商; (1)批发商的概念与特征:课本P19
(2)批发商在分销渠道中的功能: 课本P19——20,11个功能。
(三)专业化流通机构
2、零售商; (1)零售商的概念:课本P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