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需求(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
C w E r r
(5)
对比 y=a+bx 的形式,上图的纵坐标截距为 C/r,横坐标截距为 C/w,斜率为-w/r。也就 是说,该等成本线的斜率,就是投入(劳动力与资本)价格比率的负数。
6
劳动力需求(2)
(二)用公式方式进行说明
1、利润最大化中的定义及其表达式: (p57) (1)边际产品: 劳动力的边际产品(MPL) :在资本投入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投入数量的变化 (ΔL)所导致的实物产出的变化(ΔQ) ,即:
MPL Q L (资本数量保持不变)
相联系的产出变化,即:
(1)
资本的边际产品 (MPK) : 在劳动力数量一定的情况下, 与一个单位的资本存量变化 (ΔK)
3
劳动力需求(2)
MRPL MPL MR (在一般情况下)

MRPL MPL P (如果产品市场是竞争性的)
资本的边际收益产品(MRPK):
MRPK MPK MR (在一般情况下)

MRPK MPK P (如果产品市场是竞争性的)
(4)边际费用: 劳动力的边际费用(MEL) :新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力投入所带来的费用。 它会受到劳动力市场竞争性质的影响。 如果企业在一个完全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上运行, 则此时的劳动力边际费用就是市场工资率。 即在竞争性劳动力市场上运行的企业所面临的劳 动力供给曲线是沿着通行工资率的一条水平线。 2、垄断利润的最大化(p69) 正如上面讲到的, 产品市场上的垄断者的产出水平需要服从市场需求曲线, 因此它们不 会将产出价格视为既定的。 它们只能通过降低产品价格来扩大自己的销售量, 即它们从增加 的每一个单位产出中获得边际收益实际上低于产品价格(P) 。 如果这家企业又要到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上去雇用劳动力(需要劳动力的边际费用 MEL=W) ,那么,这家垄断企业所雇用的劳动力数量必然在这一点上:劳动力的边际收益产 品(MRPL)等于工资率。即:
(一)用图表方式进行说明
由于产品的特殊性和差异性, 不完全竞争企业的向右下方倾斜的产品需求曲线比完全竞 争企业的更有弹性。另外,因为我们假设企业不能实行价格歧视,所以不仅是边际产品并且 是所有产品的价格, 都将低于没有这一单位的产品时的价格。 因此, 与完全竞争性企业不同, 这额外一单位产品的出售并没有能够让企业通过价格完全达到它希望的边际收益, 因为价格 降低了。 为了了解不完全竞争企业获得的边际收益, 必须从所有售出的产品数量中减去潜在 的收益损失,这个损失是由出售新增加的一单位产品带来的。因为边际收益低于产品价格, 非完全竞争企业的边际收益产品(=MR×MP)少于完全竞争企业的(=P×MP) 。 因此对完全竞争企业来说,边际收益产品(MRP)或者劳动力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 只有一个——随着更多地雇佣劳动者,边际产品下降。但是非完全竞争企业的 MRP 或劳动 力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却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随着雇用劳动力的增加,边际产品数量下降。另 一个是随着产品数量的上升,产品价格下降。
MRPL MR MPL W
两边同除以价格 P,则有:
MR W MPL P P
(3)
由于垄断者的边际收益总是低于产品价格, 所以式 (3)中的比率 (
MR )总是小于 1。 P
所以, 相对于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都处于完全竞争性市场的企业, 产品市场处于非完 全竞争性市场, 劳动力市场处于完全竞争性市场的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会位于前者的左下 方。 换句话说, 就像垄断条件下的利润最大化产出水平比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出水平低一样,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垄断条件下的雇用水平也比完全竞争条件下的雇用水平低。 但是, 即使产品市场上的垄断者与完全竞争者的雇用水平不同, 垄断企业所支付的工资 率也未必与完全竞争企业不同。 一位在产品市场上具有垄断力量的雇主在某个特定的劳动力 市场上却可能仅占很小的一个份额,从而还是一个劳动力价格的接受者。例如,一家地方性 的公用事业公司可能在产品市场上垄断, 但是当他在雇用文员时, 他却必须和其他企业竞争,
MPK Q K (劳动力数量保持不变)
(2)边际收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从新增加的每一单位的劳动或资本所获得的边际收益(MR)取决于企业在销售产出时 所在的产品市场的特点。 如果企业面对的是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 (产品同质, 存在大量企业, 企业对价格没有影响力) ,那么且销售每一单位产出的边际收益等于产品的价格(P) 。如果 企业的产品与其他企业的产品有差异, 那么他就具有某种程度的垄断能力。 这样如果他降低 产品价格, 它将增加产品的销售量 (企业面对的产品需求曲线就是这种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 。 这时他的产品的边际收益低于产品价格(MR<P) (3)边际收益产品: 劳动力的边际收益产品(MRPL):
4
劳动力需求(2)
付通用工资。 3、垄断企业会支付更高的工资吗? 一种合理的推测是产品市场上的垄断者所支付的工资高于竞争性产品市场上的企业愿 意支付的工资。 因为即使受到政府的管制, 这些垄断企业也有可能利用优势地位来谋取垄断 利润,将部分生产成本转移给消费者。利润,为了强化垄断地位,企业可能向员工支付较高 水平的工资,然后以更高的产品价格的形式将这部分成本转移给消费者。
MPE K E MPK
(4)
这个斜率的绝对值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 等产量线凸向原点的假设意味着边际技术替 代率会随着企业用更多的劳动力来替代资本而有所递减。
5
劳动力需求(2)
2、等成本线 假设企业的生产成本 C 为:
C wE rK
其中:w 为劳动力的价格,r 为资本的价格。 假定企业的成本为 C0。那么,当企业只能利用资本时,他可以用 C0/r 单位的资本;当 企业只能利用劳动力时,他可以用 C0/w 单位的劳动力。 (1)等成本线 为当成本固定(如为 C0)时,企业雇用劳动力与利用资本的所有组合的直线。 (PPT 第 2 页) (2)等成本线的属性: I、等成本线给出了成本相等的劳动力与资本的不同组合的菜单。 II、更高的等成本线隐含着更高的成本。 在图中,成本 C1>C0。 生产成本等式可变化为:
五、劳动力的长期需求
(一)长期中的就业决策:等产量线,等成本线,成本最小化
长期中,企业的资本存量不固定,因此企业可以扩展或者收缩工厂和设备规模。那么企 业为了在长期中达到利润最大化, 就可以在雇用劳动力的数量、 以及投资多少机器设备两者 之间进行选择。 1、等产量线 (1)等产量线: 表示生产同一产出水平的劳动力与资本的可能组合。 因此等产量线是以一种与用无差异 曲线描绘一位劳动者的效用函数完全相同的方式来描绘生产函数的。 图中显示的是与生产函数 q=f(E,K)相关的等产量线, 等产量线 q0 恰好给出了生产 q0 单位 产出的所有资本—劳动力组合,等产量线 q1 给出了恰好生产 q1 单位产出的所有资本—劳动 力组合。 (2)等产量线的属性: I、等产量线必定向下倾斜; II、等产量线永不相交; III、更高的等产量线与更高的产出水平相联系; IV、等产量线凸向原点。 等产量线的属性与无差异曲线的属性完全一致。 所以正如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由边际效 用比率的负数所给定的那样,等产量线的斜率是由边际产品比率的负数所给定的:
如图所示, 按照 MRP=W 的规则,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 企业的 MRP 曲线等于 VMP 曲线, 也就是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DL) 。但是,对非完全竞争性企业,它的 MRP 曲线也还是劳
2
劳动力需求(2)
动力需求曲线(DL) ,但是与 VMP 曲线已经不重合了。MRP 曲线在 VMP 曲线的左下方。直 观的发现是: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 完全竞争性市场的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比非完全竞争性
劳动力需求(2)
四、卖方非完全竞争市场短期劳动力需求
前面我们用供求工具对劳动力市场进行了分析。分析中,假设劳动力市场是竞争性的。 也就是说,假设有许多劳动的买者与许多劳动的卖者,因此,每个买者或卖者对工资的影响 都是微不足道的。 现在设想一个小镇的劳动力市场由一个大雇主支配, 那么这个雇主就对现行工资有相当 大的影响。而且,它可以很好地运用其市场势力来改变结果。这种只有一个买者的市场就成 为买方垄断。 买方垄断(只有一个买者的市场)在许多方面类似于垄断(只有一个卖者的市场) 。一 般来讲, 一个垄断企业生产的物品少于竞争企业, 它通过减少用于销售的数量来沿着产品的 需求曲线变动,从而提高了价格,并增加了利润。类似地,劳动力市场上的卖方垄断企业雇 用的工人也少于竞争企业, 通过减少可获得的工作数量, 买方垄断企业沿着劳动供给曲线变 动,减少了它支付的工资,并增加了利润。因此,垄断和买方垄断都使市场经济活动降到社 会最优水平之下。在这两种情况下,市场势力的存在都扭曲了结果,并引起无谓损失。
市场的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更富有弹性。可以说,相对于完全竞争性的企业,拥有垄断势
力的企业对工资变动的反映要弱一些。那么就会出现以下情况:①当工资下降时,只有在 劳动力市场上反映出了在产品市场上企业受到产出的限制时 (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 产品 市场的变动对劳动力市场形成影响时, 企业才会采取行动。 因为非完全竞争企业的劳动力需 求曲线的弹性低于完全竞争企业的,所以这一反映会微弱一些) ,企业才会倾向于稍稍增加 劳动力。②相对于完全竞争企业,拥有垄断势力的非完全竞争企业发现生产更少产品时更 有利。这时它们所雇用的劳动力也就更少。 (所以我们可以观察到企业的这些行为:创造产 品差异以形成和保持垄断势力;推出限量版的产品,以保证较高的价格。所以实际上很多升 级(或 VIP)版的产品只是在基本产品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点针对特定消费人群的附加功能或 特性,限制产品数量,以此获取高额利润。 ) 当企业具有垄断势力时,VMP 曲线位于 MRP(即 DL)曲线右边时,上述结论用图形语 言来描述就是, 非完全竞争企业通过额外雇用一位劳动者获得的边际收益低于这位劳动者帮 助企业生产的额外一单位产品的市场价值[(MRP=MR*MP)<(VMP=P*MP)]。
1
劳动力需求(2)
上表将这两个因素都考虑进去了。第一列是雇用的劳动力数量,第二列是平均产品,第 三列是边际产品。在第四列,产品的价格将随着产品数量的增加而下降。再强调一遍,这种 下降不仅仅作用于边际产品,而是对此前生产出来的所有产品都起作用。 例如,第 5 位劳动者,他的边际产品是 12,这 12 个单位的产品每一个都可以卖 2.40 元的价格,总共可获得 28.80 元。这就是劳动力的边际产品价值(VMP) ,即第 7 列,就是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增加的产出值。 但是第 5 位劳动力的边际收益产品 (MRP) 只有 25.80 元。 为什么会有 3 元的差别?为了售出第 5 位劳动者生产出的 12 个单位的产品,对前面所有四 位劳动者生产出来的 15 个单位的产品, 每个产品企业必须必须接受下降 0.20 元的这个价格。 也就是说,这 15 个单位的产品本来可以卖 2.60 元,现在只能卖 2.40 元。因此第五位劳动 者的边际收益产品(MRP)就只有 25.80 元(=28.80-(15*0.20) ) 。 同样地,第 6 位劳动者的边际收益产品(MRP)也只有 14.40 元。虽然,他的 9 个单位 的边际产出每一个在市场上都值 2.20 元, 因此他的边际产品价值 (VMP) 是 19.80 元。 但是, 这位劳动者对企业整体收益的贡献不是 19.80 元,因为之前生产的 27 个单位的产品的价格 都必须下降 0.20 元(从 2.40 元到 2.20 元) 。所以准确地说,第 6 位劳动者的边际收益产品 是 14.40 元(=19.80-(27*0.20) ) 。表中关于其他劳动者的第 6 和第 7 列的数据都可以类似 地解释。 比较第 6 和第 7 列的数据就可以知道, 对每一个阶段 (这里每个阶段的差距是 1 个单位) 被雇用的劳动力来说,卖出去的额外产品的价值(VMP)超过企业的额外收益(MRP)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