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原因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工程大学11—12年度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农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的调查报告
姓名:冯龙波
班级:09级工程管理
学院:经管学院
2012.1.27
农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原因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2年1月12日——2012年1月22日
调查地点: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县李村镇北许营村
调查对象: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县李村镇北许营村村委会及当地农民
调查目的: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的生活再熟悉不过了,虽然一直远离家乡上学,但是无论通过家人、媒体还是网络我一直关注着农村的变化。近几年来,国家为了扶持粮食生产,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一方面在流通环节实施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另一方面不但取消了延续2600多年的农业税,还实行了种粮补贴政策。这一系列政策的实行,对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稳定增长,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农民种粮积极性一直不高。究竟为什么农民种粮积极性难以提高呢?为了了解真正原因,我利用暑假的时间在家乡进行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地基本概况、种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农村劳动力流失问题严重
该村虽不是重点扶贫村但是基础薄弱,生活水平低,很多人都纷纷出外打工,这使得劳动力大量流失。留在村里的人口大多为老、弱、病、残、幼等,劳动能力不强,受教育程度不高,运用科技知识能力欠缺,只有部分实在是离不开家的劳动力才留下来种地。
2、粮食产量低,品种单一
该村耕地面积少,属于小规模农业,而且纬度较高,属一年一熟区。这里没有先进的农业理念,没有专业的指导人员,采用的是传统的不能再传统耕作方法,这些因素无疑对产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另外,这里的作物品种很单一主要是玉米,还有少量的土豆,没有什么经济作物。
二、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㈠、种粮收益低
试想一下农民辛辛苦苦的劳作一年,种粮的收入却不高,不够日常的开销,不够供孩子上大学一年的费用,不够盖房给孩子娶媳妇的费用,还不如出外打工经商挣的多,那么,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能高吗?造成农村种粮效益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种粮成本在不断增高;现今种粮需要大量的化肥和农药,而这些农资价格攀升很快,导致种粮成本增高。还有该村从前大多数人家都有自家的牲畜,种地、收割都不用花钱,现在由于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牲畜减少,使用农用机械也增加了种粮的开销。二是粮食的价格相对较低。以玉米为例,一斤玉米的价格大约是七毛钱,一亩地好的话也就产600斤,一亩地的玉米收成就是420元。而近几年来商品涨价越来越快,远远超出了种植玉米带来的收益。在该村一户老两口,儿女均已成家,已没什么负担,家里有6亩地,年收入大约是2500元,这些钱又能买什么呢,也就是保证基本生活罢了。
㈡、“打工族”纷纷远走他乡,种粮主力军锐减
据农民自己测算:在经济发达地区务工的每月收入至少2500元到3000元,就是在当地搞建筑、装修的一个月下来至少也是2000元到2500元,哪怕就是一个杂(小)工一个月下来收入最少也在1500元左右,而农民种一亩地的粮食剔除籽种、肥料、农药等必备的生产成本投入一年下来也就是四五百元,远远不及一个杂(小)工一个月的收入,况且种粮琐事多、花得时间与精力大,仅靠种粮很难改善生活条件,而务工既单纯直接且收入又相当可观。如此悬殊的收入差距,致使广大农村青年毫不犹豫就选择外出创业,造成种粮的主体流失。
㈢、国家补贴政策存在缺陷
从2006年1月1日起取消了农业税赋,还相继出台了农资综合直补、增加良种补贴、农机作业环节补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等政策,目的在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而实际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政策并没有达到激励农民的目的。
该村粮资直补情况,一户三口的话,种地9亩,每亩地补贴30元,虽然补贴都及时发放到了农户的手里,但它面对农资价格的高速增长和粮价的低增长,很难发挥作用。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方式不尽合理,发放粮食直补资金、良种补贴资金未按实际种粮面积,而是按照农户农税改革的计税面积统计发放,导致未种粮食作物的耕地也得到了补助,造成了“粮补”、“良种补”均变为“地补”,形成了农户只要有耕地,种与不种均能领到补助款,这显然有背政策的初衷。在化肥、农药等必备农资方面,国家对其涉农生产企业进行了政策补贴,但由于经销环节过多,农民并未得到太多的实惠,化肥、
农药价格居高不下,农业生产投入成本加大,这些现象的存在对农民种粮积极性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㈣、农业技术水平低,缺乏专业指导
该村的农业是小规模农业,缺乏规模化,缺乏产业化,缺乏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其中原因主要是农业技术知识传播途径不到位,该村到现在都还没有一位专业的农业生产指导人员,这是导致农民生产方式落后,粮食不高产的一个重要原因。
㈤、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脆弱。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资不少,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退耕还林等项目的开工实施,使与农业生产步步相关的路、渠、堤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但生态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频发,使现有的农业基础设施仍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旱涝保收仍难以实现。就该村来说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夏季的洪涝和干旱,因为水利设施不齐全,农民根本无法抵抗自然灾害的侵袭。
㈥、农民把握不住市场
农民缺乏对市场价格走向的研究和认识,自己的粮食能否买上好的价钱自己说了不算,在庞大的市场面前农民变得很迷茫,变得畏首畏尾还是卖不出好价钱。农民对市场产生了畏惧感,并进而放大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对种粮发财失去信心,严重挫伤了种粮积极性!
三、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对策和几点建议
㈠、探索农村和农业改革新路子
一是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建立各类专业经济协会组织,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小规模生产的农民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使之成为市场和农业产业结合的主体,从而达到改变市场信息不灵、生产盲目、经营分散、经营方式封闭、产品交易滞后的缺陷。二是按照“面向大市场、经营大品牌”的思路,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实现耕种、产出一条龙。加大对农产品的深加工力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㈡、合理补助种粮农户
可根据农民真正直接种粮的土地面积补贴或是农民生产粮食的数量进行补贴,多产多补,少产少补,防止“地补”。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加强监督管理,提高收购粮食价格,保证收购粮食渠道畅通,这样既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又控制了粮价不再上涨。
㈢、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