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
农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原因调查报告
农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原因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在我国农村地区,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引起农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便改善农村种粮状况。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我们在多个农村地区随机选择了200位农民作为样本对象,向他们发放了问卷,要求他们对农村种粮积极性不高原因进行评价和分析。
调查的内容包括农民的主观评价和观点,以及个人经济状况、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三.调查结果1.经济利益不足:有80%的受访农民表示,种粮的经济利益相对较低,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种植成本高、收益低,缺乏有效的市场机制和价格支撑导致农民不愿意继续种植粮食作物。
2.劳动强度大:有60%的受访农民认为种粮的劳动强度太大。
现代化种植需要耕地、撒种、浇水、除草、喂养等多项繁重工作,加之缺乏现代农机,农民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和时间,这使得他们不愿意继续从事种粮工作。
3.技术水平不高:有50%的受访农民表示,他们的种植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由于长期依赖传统农耕方式,农民缺乏现代化农业技术和相关培训,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
4.人口流失:由于农村地区缺乏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大量农民流失至城市,导致农村人口减少,种植粮食的劳动力不足。
这也是导致农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解决方案1.提高经济效益: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粮食的市场价格。
同时,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业合作社等组织,增加合作社的规模和效益,提高农民种粮的收入。
2.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供现代化农业技术和设备,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技术和效率。
同时,鼓励农民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获取相关农业信息和技术,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水平。
3.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产业扶持力度,发展农村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鼓励农村青年返乡创业,增加农村的发展活力,以吸引农民积极参与粮食种植工作。
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几点建议
目前种植规模较少,商品化程度不高,也是影响粮农效益的重要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保证了农民基本平均分得一份土地的同时,也使土地耕种规模受到影响。分散的农户种粮技术和机械化程度较低,生产成本也就相对较高,这些分散的农户,种粮主要是解决自己的口粮,粮食商品率低。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一些进城农民通过各种方式流转承包土地,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和引导土地流转管理,使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有利机械化、规模化耕种,提高生产效率和单位产量,提高粮食生产的商品化。
虽然家住农村,但是这次实践让对农村生活我有了更深的了解,真心希望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能够得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能够得到根本的改善。
作者简介:丁敏来(1989- ),男,浙江缙云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大三学生,
7.要从保护农民利益和维护粮食安全出发,完善粮食收购价格制度
从近几年的情况看,粮食价格一般由最低收购价格支撑和稳定,市场粮价一直围绕在最低收购价格上下波动,对稳定市场粮价和稳定农民收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这个制度要进一步完善,价格制定后不能“一定几年不变”,应随着生产资料和市场工业产品价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升,城市居民及工薪阶层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变化。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每年应视情况确定相应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以确保农民收入相对稳定和粮食安全。
3. 完善补贴政策
多年实践证明,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一项行之有食补贴政策,及时调整补贴方式,更有利促进粮食生产。
对现有补贴制度改进办法之一,是实行袁隆平院士提出的“最好能以卖给国家多少粮食进行补贴”,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现行的粮食补贴政策有些类似几十年前的“大锅饭”,种多种少、种好种坏一个样的平均主义。因此国家按农民交粮量直补给粮农,农民交粮越多国家补贴越多,政府高价买进粮食之后再剥除种粮补贴部分平价供应给市场,既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又控制了粮价不再上涨。建议财政部门整合各种支农惠农资金,综合考虑种粮成本、收购价以及市场物价等多方面因素,决定补助的数额,抓大放小,按投售的商品粮进行补贴,管理监督就容易得多,补贴操作成本可大幅度降低。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成因及对策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成因及对策农民是我国农业的中坚力量,种粮事关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收入增长。
然而,近年来,我国农民种粮积极性逐渐降低,这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本文将探讨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成因及对策。
首先,农民种粮收益较低。
农业收入在整个农民收入中占比较大,但农业发展受到市场供求波动的影响较大,农产品价格不稳定,这使得农民很难预测收益情况,导致他们对种粮的积极性降低。
其次,农业劳动强度大。
农民种粮需要付出较多的体力和时间,农忙时节需要连续作业,这给农民带来了较大的劳动负担,使得他们不愿再以传统的方式从事农业生产。
再次,现代化农机设备不普及。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现代农机设备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目前我国农机设备普及程度不高,很多农民仍然无法享受到农机化带来的好处,这限制了他们对种粮的积极性。
对策方面,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提高农产品收益。
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例如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稳定市场供求等,从而保证农户的种植收益,激发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其次,加强农业科技支撑。
通过农业科技的进步,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从而增强他们对种粮的动力。
再次,推进农业机械化。
加大对农机设备的宣传推广力度,提供农机设备的租借或补贴,减轻农民购买农机设备的经济压力,增加农民采用农机化生产的积极性。
此外,还需要加强农业教育与培训。
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示范推广等活动,提高农民的农业知识水平和技能,增强他们对种粮的信心和兴趣,提高种植收益。
最后,加强农业合作社建设。
通过建立农业合作社,加强农民之间的合作,共同分享资金、技术和信息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提高农业竞争力,从而增强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总之,为了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需要政府、农业科技、农机设备以及农民自身不断努力。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够提高农产品收益、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加强农业教育与培训,最终激发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报告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报告引言:调查背景: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农村地区的农民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了500份问卷,收回了450份有效问卷。
调查结果分析:一、缺乏经济回报:调查结果显示,约有60%的农民认为种粮的经济回报不高,利润有限。
这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农业生产中面临的成本压力不断上升,人工成本、种子和农药价格的上涨,导致农民的利润较低。
因此,农民缺乏种粮的动力和积极性。
二、劳动强度大:在调查中,有近50%的农民抱怨农业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体力消耗大。
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不断外流,留在农村的老年劳动力和妇女劳动力相对较多,其体力和工作强度相对较低,再加上缺乏科学种植技术和农业机械的使用,使得农民工作效率低下,对种粮的积极性不高也难以避免。
三、天气因素:有约30%的农民认为天气不稳定,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例如干旱、洪水、冰雹等,导致农作物的减产。
这使得农民对种粮的信心减弱,进而影响了他们的种粮意愿。
四、市场需求不确定:调查显示,约有40%的农民对市场需求不确定表示担忧。
由于农产品市场的波动性较大,价格和需求都不稳定,农民的农产品销售存在一定的风险。
这使得农民对种粮的积极性不高。
五、新农村建设导致土地减少:新农村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增加,导致农民的土地面积减少,这直接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约有20%的农民抱怨土地面积的减少,导致他们无法保证粮食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六、教育程度低和传统观念限制:约有15%的农民认为自己的教育程度低,缺乏现代农业知识和技术,这也限制了他们对种粮的积极性。
另外,一些传统观念认为农业生产是务农的选择,不需要创新和改进,这种观念也阻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结论:综合调查结果,我们认为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主要包括:缺乏经济回报、劳动强度大、天气不稳定、市场需求不确定、新农村建设导致土地减少以及教育程度低和传统观念的限制。
为了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应当采取措施,如提高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推动农业机械化、加强气象和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稳定市场需求等,以提高农民的收益和意愿种粮的积极性。
关于农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报告一、引言农村种粮积极性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
然而,近年来,我们注意到农村种粮积极性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本报告旨在通过调查和分析,找出造成农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查方法我们通过在农村地区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来自不同农村地区的400份有效问卷。
问卷包括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涵盖了农民对农村种粮积极性的认识、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内容。
三、调查结果分析1. 缺乏现代农业技术知识调查结果显示,许多农民缺乏现代农业技术知识,无法灵活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农作物产量。
这导致了他们种粮的积极性下降,因为他们觉得传统的种植方式已经足够满足生活需求。
2. 高昂的生产成本农业生产的高昂成本也是农村种粮积极性下降的原因之一。
调查显示,农民普遍感到农作物种植所需的化肥、农药、种子等价格过高,难以承受。
因此,他们不愿意相应地增加种植量,减少了种粮的积极性。
3. 人口外流与农田面积缩小人口外流和农田面积的缩小也对农村种粮积极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城市工作机会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农村,导致农田闲置或被用于其他用途,这进一步减少了种粮的机会和动力。
4. 缺乏市场保障调查还发现,农民在农作物销售方面缺乏市场保障,这也影响了他们种粮的积极性。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并且缺乏对农产品的收购和销售渠道,农民担心自己种植的农作物无法及时售出,而陷入经济困境。
四、建议与解决方案针对农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解决方案:1. 提升农民技术水平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力度,提高他们的现代农业技术水平。
通过普及现代农业知识,引导农民使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种粮的积极性。
2. 减少生产成本政府可以通过减少农药、化肥等生产成本,降低农民的负担,从而提高他们种植的积极性。
此外,政府还可以提供补贴或贷款,帮助农民购买种子和农药等必要的农业生产资料。
关于农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报告摘要:本文调查了农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通过对农民的访谈和调研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主要原因包括缺乏种植技术支持、市场营销渠道不畅、收益率低、劳动力短缺以及环境污染等。
为了提高农村种粮的积极性,可以采取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改善市场环境、提供适当的激励措施、改善劳动力状况以及加强环保意识等措施。
一、引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近年来,农村地区的种粮积极性却不高,这给粮食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了解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非常重要,为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二、调查方法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农民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来了解农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我们在多个农村地区随机选择了一些农户进行访谈,并根据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三、调查结果1. 缺乏种植技术支持:许多农民由于缺乏先进的种植技术,不知道如何更高效地种植作物,这影响了他们对种粮的积极性。
2. 市场营销渠道不畅:农民常常面临着市场营销渠道不畅的问题,导致难以销售自己的农产品,降低了他们种粮的积极性。
3. 收益率低: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和中间环节多,农产品的收益率相对较低,这使得一些农民对种粮的积极性不高。
4. 劳动力短缺:随着农村劳动力外流和年轻人转行就业,很多农户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这使得他们无法保证高质量的种植,从而降低了种粮的积极性。
5. 环境污染:农药的滥用和化肥的过量使用引发了农田土壤污染和环境问题,农民不愿意继续种植粮食,担心对健康和环境造成影响。
四、针对措施为了提高农村种粮的积极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提供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培训,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效益,有效解决缺乏种植技术支持的问题。
2. 改善市场环境:建立健全的市场营销渠道,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给农民,帮助他们更好地销售农产品。
3. 提供适当的激励措施: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激励政策,如补贴和奖励计划,来鼓励农民积极种粮。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其中之一就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这一问题的出现,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篇文章将讨论几个可能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首先,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是农业生产收益下降。
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技术发展迅速,但这种进步并未完全转化为农民的经济收益。
据调查,很多农民的农业收入非常低,甚至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因此,他们不再积极参与农业生产,选择其他更有利可图的工作方式。
由于农业收益不高,农民对农业种粮的热情和积极性也相应下降。
其次,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二是劳动力短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失到城市工作。
这导致农村劳动力的短缺,尤其是年轻的劳动力。
农田耕种需要长时间和大量的体力劳动,如果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支持,农田难以得到很好的管理和耕种。
农民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也会降低他们种粮的积极性。
此外,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三是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
与其他行业相比,农业受市场波动的影响更大。
农产品的价格波动较大,市场需求也较为不确定。
如果农民不能获得稳定的市场信息和市场保障,他们就难以为种植作物投入大量时间和劳动力。
由于市场不确定性增加,许多农民选择减少农业生产,转向其他更稳定的经济活动。
最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四是农田资源不足。
农田资源在我国是一种有限资源,土地面积有限,同时也受到城市化、工业化等多种因素的侵蚀。
由于农田资源不足,农民很难扩大种植规模,获得更丰厚的经济回报。
这也会降低他们种粮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可能有多种。
农业生产收益的下降、劳动力短缺、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以及农田资源不足都可能对农民种粮积极性产生不利的影响。
为了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以提高农业生产收益、解决劳动力短缺、减少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保护农田资源等。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1.价格波动:农产品价格的不稳定性会影响农民的积极性。
如果农产品的价格较低,农民可能会失去种植的动力,因为他们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利润来维持他们的家庭。
与此相反,如果农产品价格过高,农民可能会担心市场饱和,他们的产品可能无法售出。
2.劳动强度:农业生产通常需要大量的体力劳动,而且作业时间长,劳动强度大。
这可能让一些农民感到疲惫和不满意,从而影响他们的种植积极性。
3.市场需求:农民通常会根据市场需求来选择种植作物。
如果市场需求较低,农民可能会转而选择其他收益更高的经济活动,例如种植更有市场潜力的作物或养殖畜禽。
4.不确定性:农业生产受到许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如天气变化、病虫害等。
这些因素使得农民无法预测收成或产品质量,从而缺乏种植的动力。
5.缺乏技术支持:一些农民可能缺乏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方法,这也可能导致他们的种植积极性不高。
缺乏技术支持限制了农民的产量和质量,降低了他们的利润潜力。
6.土地问题:土地是农民种粮的基础,但土地所有权问题可能限制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一些农民面临土地争议、承包期限到期、缺乏土地使用权等问题,这使得他们在种植过程中面临不确定性和风险。
7.缺乏资金支持:种植作物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
然而,一些农民可能缺乏资金,无法购买农业机械设备、肥料和农药等必要的生产工具和材料。
为了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可采取以下措施:1.价格稳定机制: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来稳定市场价格,以确保农民能够获得合理的收入。
这可以通过设立最低收购价、农产品储备和补贴制度等方式实现。
2.技术支持:政府可以提供农技培训和技术指导,使农民了解最新的种植技术和方法,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此外,政府还可以推广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设备,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
3.金融支持: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农业贷款、创业基金和农业保险等金融服务来支持农民。
这将帮助他们获得必要的资金,并减轻风险。
4.土地权益保障:政府应加强土地管理和承包制度,确保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得到有效保护。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专业:植物保护学号:090570113 姓名:谭梅枝调查时间:2012 年1月15号调查地点:广东省中山市古镇调查对象(村民):李晓光刘智赵明孙峰宋金健孙洋调查目的:我国是一个几千年的农业大国,也是一个有着众多人口的人口大国,几千年来国家和人民都十分重视农业,中国也是一个传统的重农抑商的国家,农民一直占我国人口的很大比例。
为了养活占世界将近五分之一的人口,中国面临着很大的粮食危机和挑战。
一直以来,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都很高,不过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人们都对工业和第三产业发生了兴趣,中国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得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决议。
从此,中国的高楼大厦一座一座的建立起来,商业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工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不过,虽然农业技术也得到了不小的进步,但是我们还是面临着农业的巨大威胁。
我国的农业主要靠几大粮食产区的生产,还有分散的小农经济。
但是现在,各个地区的农村里,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改种经济作物或者撂荒等现象,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还有近几年世界粮食十分紧张,世界粮价大幅度上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我国粮食价格上涨和粮食出口的情形,以致我国的粮食安全受到了威胁。
我国人多地少粮少,我国粮食大幅度涨价和出口的话,就会造成国内粮食短缺,国民缺乏安粮食全感,进而引发社会动乱,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在我国,为了避免出现粮食危机,就要在保证基本耕地数量稳定的同时,更需要把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保障国民的粮食供给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我主要针对非粮食产区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因为非粮食产区的粮食生产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除了九大商品粮基地以外,其余的农业种植区基本都是非粮食生产区。
这里针对河北省沧州市郊区进行调查,该地区是一个典型的非粮食产区的农业生产地区。
广东省中山市古镇是该地区粮产区的一个典型代表,首先让我来介绍一下这个非粮产区的小村庄。
有关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
有关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1.经济收益不高:种粮收入低于预期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种植粮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劳动和资金,但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很难保证收入稳定增长。
此外,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有限,导致产量低下,从而减少了经济效益。
2.劳动力短缺: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农村投身城市工作,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
农民种粮需要大量的体力劳动,缺乏劳动力限制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3.市场需求不确定:市场需求是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农产品市场需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条件、宏观经济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
农民在种植作物时面临着市场需求不确定性,这使得他们对种粮的积极性降低。
4.生态环境压力:农民种粮受到生态环境压力的影响。
近年来,农业污染、土地退化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农民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来解决环境问题,这使他们缺乏动力和兴趣种植粮食作物。
6.政策支持不足:政府的农业政策对农民种粮积极性起到重要作用。
如果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不足,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就会受到负面影响。
例如,土地承包制度不完善、补贴政策不到位等问题,都可能导致农民对种粮的兴趣下降。
为了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提高经济收益: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补贴、农业保险、贷款支持等措施,增加农民种粮的经济收益。
另外,培训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管理能力,提高产量和质量,也能增加收入。
2.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为了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农业生产。
3.加强市场监管和农产品销售渠道建设:政府可以加强市场监管,减少市场不确定性对农民种粮的影响。
此外,加强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建设,提供更多的销售机会和利润空间,也能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4.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政府应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减少农业污染和土地退化,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条件,增加种粮的动力。
农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原因调查报告
农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原因调查报告摘要:本文报告了对农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进行的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和采访分析了农民们在种粮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研究发现,土地流转问题、劳动力短缺、市场不稳定以及缺乏技术支持等因素是农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
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土地流转机制、提供劳动力支持、稳定市场环境以及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以促进农村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提高。
第一部分: 引言在我国农村地区,种粮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然而,近年来,农村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出现下降的趋势。
了解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二部分: 调查方法为了深入了解农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和面访的方法。
我们在湖北省选取了10个农村地区,共10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选取其中的20人进行了面访。
问卷和面访的内容主要涉及农民在种粮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挑战以及他们希望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的支持。
第三部分: 调查结果从我们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导致农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因素:1. 土地流转问题: 农村地区土地流转问题普遍存在。
由于土地流转手续繁琐、风险较高,许多农民不愿意将土地流转给他人种植,导致他们无法获得额外的收入。
这限制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发展。
2. 劳动力短缺: 农村地区的劳动力短缺也是一大问题。
随着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农村留下的大多是老年人和妇女。
他们的劳动力有限,无法满足种粮的需要。
3. 市场不稳定: 农民种植粮食的最终目的是销售,获取利润。
然而,市场不稳定是种粮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挑战。
农民经常面临价格波动、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这降低了他们的种粮积极性。
4. 缺乏技术支持: 农民在种粮过程中缺乏先进的技术支持。
农村地区的农民通常缺乏现代农业技术的了解和使用能力,这不利于他们提高种粮效益和积极性。
农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原因调查报告
河北工程大学11—12年度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农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的调查报告姓名:冯龙波班级:09级工程管理学院:经管学院2012.1.27农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原因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12年1月12日——2012年1月22日调查地点: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县李村镇北许营村调查对象: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县李村镇北许营村村委会及当地农民调查目的: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的生活再熟悉不过了,虽然一直远离家乡上学,但是无论通过家人、媒体还是网络我一直关注着农村的变化。
近几年来,国家为了扶持粮食生产,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一方面在流通环节实施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另一方面不但取消了延续2600多年的农业税,还实行了种粮补贴政策。
这一系列政策的实行,对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稳定增长,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农民种粮积极性一直不高。
究竟为什么农民种粮积极性难以提高呢?为了了解真正原因,我利用暑假的时间在家乡进行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一、当地基本概况、种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农村劳动力流失问题严重该村虽不是重点扶贫村但是基础薄弱,生活水平低,很多人都纷纷出外打工,这使得劳动力大量流失。
留在村里的人口大多为老、弱、病、残、幼等,劳动能力不强,受教育程度不高,运用科技知识能力欠缺,只有部分实在是离不开家的劳动力才留下来种地。
2、粮食产量低,品种单一该村耕地面积少,属于小规模农业,而且纬度较高,属一年一熟区。
这里没有先进的农业理念,没有专业的指导人员,采用的是传统的不能再传统耕作方法,这些因素无疑对产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另外,这里的作物品种很单一主要是玉米,还有少量的土豆,没有什么经济作物。
二、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㈠、种粮收益低试想一下农民辛辛苦苦的劳作一年,种粮的收入却不高,不够日常的开销,不够供孩子上大学一年的费用,不够盖房给孩子娶媳妇的费用,还不如出外打工经商挣的多,那么,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能高吗?造成农村种粮效益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种粮成本在不断增高;现今种粮需要大量的化肥和农药,而这些农资价格攀升很快,导致种粮成本增高。
保护和提升种粮积极性调研报告6篇
保护和提升种粮积极性调研报告6篇保护和提升种粮积极性调研报告(一)农民种粮积极性是影响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保护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值得深入研究。
xx年,我们组成课题组深入江西省南昌市的南昌县、新建县和抚州市临川区、南城县等粮食生产县(区),组织种粮大户、普通粮农以及基层干部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并入户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保护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保护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
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粮食生产逐步恢复,但继续稳定增产的难度加大; 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出现逆差,大豆和棉花进口量逐年扩大。
保护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事关“三农”全局和社会稳定近年来, 种粮成本一路高企,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一些农民认为种粮投入大、效益小,是赔钱活,不划算,纷纷弃农经商或打工。
因而, 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多种粮、种好粮,提高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最终让种粮农民有利可图、有钱可赚,增加收入。
当前制约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因素分析综合分析,当前制约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农业特别是种粮比较效益降低尽管稻谷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但是农民的收入并没有随之增长。
据南昌县蒋巷镇种粮农户介绍, 去年,种一亩水稻双季收成大约在1300斤左右,全年收入在1400元左右。
但是由于种子、肥料、农药以及收割费用等大幅涨价,种一亩水稻的成本大约要花费650元左右,纯收入只有700多元,然而,从犁地到播种、管理、收割,种一亩水稻一年需要12个左右的人工,一天收入不到60元。
农业生产成本上升过快,种粮收益进一步降低如今不少农民不愿种粮,或者干脆只种一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业生产成本上升过快。
据我们对南昌县蒋巷镇部分种粮大户的调查,种植一亩双季稻的收益,毛收入可达1700元/亩,而成本就达到约1500元/亩,纯收益只有仅仅200元。
有关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
有关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1. 引言粮食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而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
然而,近年来,我们观察到农民在种粮方面的积极性不高,导致了粮食生产能力的下降和粮食市场的紧张局势。
为了了解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的原因,本文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本调查的目的是找出农民对种粮不积极的原因,以给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和措施的参考。
2. 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共发放了200份问卷给不同地区的农民。
问卷的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农民对种植粮食的热情程度;2.农民对种植粮食的收益预期;3.农民对种植粮食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4.农民对政府支持政策的感知;5.农民对粮食市场前景的看法。
3. 调查结果3.1 农民对种植粮食的热情程度在调查中,我们询问了农民对种植粮食的热情程度。
结果显示,有60%的农民表示对种植粮食充满热情,有30%的农民表示一般,只有10%的农民表示不感兴趣。
3.2 农民对种植粮食的收益预期调查发现,农民对种植粮食的收益预期是影响他们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大部分农民认为种植粮食收益不高,难以覆盖成本和劳动投入。
只有少部分农民认为收益可观,并且能获得稳定的收入。
这个原因导致了农民对种植粮食的积极性不高。
3.3 农民对种植粮食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调查还发现,农民认为种植粮食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是影响其积极性的因素之一。
农民普遍认为种植粮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物力投入,同时还需要面对气候变化、病虫害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使得农民在种植粮食时感到压力和困难。
3.4 农民对政府支持政策的感知政府的支持政策在促进农民种粮积极性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调查显示,农民对政府支持政策的感知程度参差不齐。
一些农民表示对政府支持政策了解较少,也没有获得过实质性的支持。
而另一些农民则对政府的扶持措施较为满意,并表示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种粮积极性。
3.5 农民对粮食市场前景的看法农民对粮食市场前景的看法也直接影响着他们是否愿意积极地从事粮食种植。
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原因探析
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原因探析[摘要]当前河南省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巩固提升面临的问题是:粮食生产成本高效益低,农民缺乏种粮积极性,发展方式落后等问题。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完善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培育,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关键词]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经济行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概念特指某个国家或地区保证粮食供给,在粮食数量、质量、价格、时间、生态等各方面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的综合能力。
就河南省的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而言,主要包括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综合生产能力是基础,对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起决定性作用。
河南是粮食大省,产量占全国的1/10,小麦产量占全国的1/4强。
2009年被确定为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10余年来河南省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巩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粮食产量连续13年超千亿斤,2017年-2021年,连续四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00亿斤,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突出贡献。
但总体来看,粮食生产效益不高、农民缺乏种粮积极性,产业竞争力不强的现状仍未根本改变,距离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巩固提升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一、当前粮食生产面临的问题和挑战1.粮食生产成本高效益低,农民缺乏种粮积极性粮食生产主要以千家万户小规模家庭分散生产为主,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生产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不高,致使亩均粮食生产成本高。
2021年河南小麦亩均生产成本维持在531.34元,亩均生产收益636.77元,农民种粮纯收入仅相当于外出务工五六天的工资收入。
农民种粮收益少,种粮积极性下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老人和妇女留守农村从事粮食生产,部分小农户生产的目标逐步演变为“保口粮”,农民缺乏生产投资、提高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的积极性。
2.发展方式落后,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一是农业资源利用率不高。
关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原因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原因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原因分析一、引言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粮食是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
然而,近年来,我国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逐渐凸显,威胁着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了深入了解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本报告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对该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
二、调查结果1.调查对象情况本次调查共涉及30个省市自治区,随机抽取了500名农民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占55%,女性占45%。
调查对象年龄以25-55岁为主,占68%,20岁以下占12%,55岁以上占20%。
2.调查结果概述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56%的农民表示他们的种粮积极性较低;(3)42%的农民认为种粮收益不高;(4)38%的农民表示种粮面临土地问题;(5)30%的农民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
三、原因分析1.收入不稳定种粮所带来的收入和收益不稳定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市场供需波动、价格不确定等因素,农民无法确定自己的种粮能否获得较高的收益。
因此,一些农民更倾向于从事其他更有稳定收入的职业,导致了种粮积极性的下降。
2.收益相对较低调查显示,大约42%的农民认为种粮收益不高。
这主要是因为种粮投入的成本比较高,如种子、化肥、农药以及劳动力等费用。
同时,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价格较低,导致农民难以从中获得较大的收益。
这也是农民对种粮不积极的一个重要原因。
3.土地问题38%的农民表示种粮面临土地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土地逐渐被征地用于房地产开发、工矿企业建设等目的,造成了农民失去耕地的现象。
这使得部分农民无法继续从事种粮,从而降低了他们的种粮积极性。
4.技术与设备滞后为了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农业技术的更新和设备的改进是必要的。
然而,调查显示30%的农民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这限制了他们提高种粮效益的能力。
缺乏科学的种植方法和现代化的农业设备,使得农民很难提高产量和质量,影响了他们对种粮的积极性。
农民种粮积极性调查分析
农民种粮积极性调查分析引言:一、调查结果分析通过对农民的调查,我们得到以下结果:大多数农民是积极参与粮食生产的。
调查结果显示,近八成农民对种粮工作持积极态度,认为这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他们也看到了种粮的好处,如可以增加收入、提供给家庭饭食,为乡村发展做出贡献等。
然而,约有三成农民表示他们的种粮积极性不高。
他们认为农业收入不稳定、劳动强度大、降低了生活质量等问题,导致他们对种粮工作缺乏热情。
此外,还有一些农民担心市场竞争激烈、粮食价格波动大等问题,对于种粮的积极性也有所影响。
二、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因素分析1.经济因素:经济收益是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农民认为如果种粮可以增加收入,他们将更加积极参与。
然而,由于农业市场波动大、价格不稳定等问题,农民对种粮的经济收益存在疑虑,这导致了一些农民的积极性不高。
2.劳动强度:农民普遍认为种粮工作的劳动强度大,长期的劳累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身体损耗和生活质量下降。
这也是一些农民对种粮工作不愿参与的主要原因之一3.政策支持:农民对于政策的支持程度也影响了他们的种粮积极性。
农民认为政府对于农业发展支持不够,缺乏政策保障和扶持措施。
这使得一些农民对种粮的积极性有所影响。
4.市场竞争:农民认为市场竞争激烈,无法确保粮食销路。
这也导致了部分农民对种粮的积极性不高。
三、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策略1.提高经济收益:政府应通过稳定粮食价格、加大农业补贴等方式,提高种粮的经济收益,从而增加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2.减轻劳动强度:农业现代化是减轻农民劳动强度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机械化设备的支持和推广,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从而减轻他们的劳动强度。
3.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保障农民的种粮权益,提高他们的种粮积极性。
4.优化市场环境:政府应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提高农产品的销售保障。
同时,可以通过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开拓农产品市场等方式,增加农民的粮食销售渠道,提高他们的种粮积极性。
对提高山区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思考
对提高山区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思考摘要分析影响山区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因素及导致的后果,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推动全县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
关键词农民;种粮;影响因素;对策;山区近年来,山区农民种粮不赚钱、增产不增收、土地抛荒现象时有发生,“谁来种粮”已成严峻问题。
如何调动山区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总产量,保障粮食供给,是当前农村工作必须思考的问题。
1 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因素1.1 联产承包制已显局限性目前,粮食生产实行的还是家庭生产方式,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每户农户地块面积不大,把农民固定在一个家庭生产的小天地里,很难干出事业。
同时,由于家庭联产承包制生产规模小,在没有相应保障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的情况下,农户无力抵御和承担新技术带来的风险,联产承包制已显局限性,阻碍了农业发展,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1]。
1.2 个体种粮较其他行业效益低目前,农村面临的突出问题已经不是温饱问题,而是增收、致富的问题。
虽然国家对种粮农民还有补贴,但是,劳动力成本上涨过快,化肥、种子投入增加,已经抵消了政府给农民的各项补贴。
据统计,2013年三明市农民人均粮食收入(不扣除成本)达到1 301元,遇到天灾人祸,或发生贱卖伤农事件,农民收入更低,严重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1.3 机械化程度低,种粮辛苦,最不体面据统计,三明农业机械化综合耕种水平34%左右,机械化程度总体还不高,大部分还是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
面对落后的生产条件和农田基础设施,农民种粮没有幸福感和尊严,年轻一代农民对于农业生产不仅没有好感,反而还多了一些厌恶,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选择了进城务工。
目前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年龄大多40、50岁以上,且以老人、妇女居多[2]。
2 农民缺乏种粮积极性导致的后果2.1 造成土地抛荒据统计,以小吃闻名的沙县,9万多的农村劳动力中,超过6万在外经营小吃,由于缺乏劳动力,最严重时全县有超过1/5的耕地被闲置。
根据2011年央视报道,国土资源部调查发现,我国每年撂荒的耕地近200万hm2。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1、出外务工“淘金热”。
每年,我县出外打工的人有几万人,主要来自于农村,特别是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农村青年,中学毕业后选择的都是出外打工之路。
有能力的农民都出去了,留在家里种粮的也就是些中老年农民了,所以有人把在家留守一族被人戏称为“993861”部队(老妇幼)。
出外打工与留守在家种田比较,大多数农民都选择了前者。
为何农民宁愿抛荒选择出外打工,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农村劳动力剩余决定远行。
我县属于国家重点扶贫县,近年来经济发展态势不错,财政收入也实现了三年翻番。
但因为基础薄弱,生活水平仍较低。
农村因为劳动力剩余,当地的企业不多不能就业,又找不到合适的副业。
呆在家仅靠一亩三分地很难以改善生活,所以一部分青壮年劳动力远走他乡另谋职业。
加上如今走南闯北获得成就的农民工给留守在家农民极大的冲击,很多农民萌发了出外淘金热。
于是出外打工成为了农民创收的一条捷径。
二是收入差距明显决定选择。
笔者采访了一位在外打工多年的邓姓农民,他告诉了我这么一组数据:“假如我在家种田,一家四口4亩多田,收成好种粮的产量可达到800斤/亩,两季每亩1600斤,折人民币1120元,加上种粮的补贴,每亩的收入为1200元,除去谷种、化肥、农药、耕作等成本开支,一亩田年纯收入才为500-600元,按一家四口人计算,一年种粮不过3000元,这里面还包括全家的口粮。
而出去打工,收入远远大于种粮的收入,我县农民打工主要集中在浙江一带。
月工资一般为1500-2000元,除去日常的生活开支,稍微节俭点在外一年的纯收入可以达到1-1.5万元。
如果是夫妻双双在外打工,收入还会在2万元以上。
”如此悬殊的收入比较,农民就不难选择去留了。
三是工种单纯决定外出。
很多出外务工者告诉笔者说,在家种田琐事多,花不少精力和时间是小事,收成还不一定好,如果想再创收搞些别的副业,一年到头都在忙。
而出外打工相对就比较单纯,以劳动时间计算劳动报酬,天天是工厂、宿舍“两点一线”,只需要把手中活干完,就可以拿一定的报酬。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1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1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1近年来,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民收入增长较慢是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业劳动力逐渐流失到城市,农村人口减少,农耕面积相应减少,农民的种粮收入也随之下降。
在如此困难的环境下,农民对种粮工作的积极性就不可避免地下降了。
其次,农民对农业科技的认知不足也是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农业科技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种植技术的更新换代也在不断进行,然而由于缺乏及时的传播方式或者其他原因,农民对农业科技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普遍较低,很多新技术和方法无法得到有效推广和应用。
这不仅降低了农民的种粮效益,而且对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第三,农民在农田管理方面的能力有限也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对于种植业的管理,农民需要掌握一系列的技能和知识,如土壤调理、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等。
然而,由于农村教育的滞后和农民教育水平的不高,很多农民在农田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短板。
这导致了种粮的效益下降,从而降低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最后,农民缺乏种粮意识也是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在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很多农民转向了其他行业发展,选择不再从事种粮工作。
由于农村资源条件的不断改变和农村社会发展的变化,农民往往很难及时认识到种粮在当地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致使他们对种粮工作的积极性逐渐降低。
综上所述,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既与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收入增长速度相关,也与农民对农业科技的认知程度、农田管理能力以及对种粮意识的缺乏相关。
因此,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宣传、提高农民的种植技能培训、改善农村教育条件等措施来增强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从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调查时间:2011年1月8号调查地点:邯郸市临漳县杜村乡西宋村调查对象(村民):李晓光刘智赵明孙峰宋金健孙洋调查目的:我国是一个几千年的农业大国,也是一个有着众多人口的人口大国,几千年来国家和人民都十分重视农业,中国也是一个传统的重农抑商的国家,农民一直占我国人口的很大比例。
为了养活占世界将近五分之一的人口,中国面临着很大的粮食危机和挑战。
一直以来,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都很高,不过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人们都对工业和第三产业发生了兴趣,中国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得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决议。
从此,中国的高楼大厦一座一座的建立起来,商业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工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不过,虽然农业技术也得到了不小的进步,但是我们还是面临着农业的巨大威胁。
我国的农业主要靠几大粮食产区的生产,还有分散的小农经济。
但是现在,各个地区的农村里,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改种经济作物或者撂荒等现象,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还有近几年世界粮食十分紧张,世界粮价大幅度上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我国粮食价格上涨和粮食出口的情形,以致我国的粮食安全受到了威胁。
我国人多地少粮少,我国粮食大幅度涨价和出口的话,就会造成国内粮食短缺,国民缺乏安粮食全感,进而引发社会动乱,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在我国,为了避免出现粮食危机,就要在保证基本耕地数量稳定的同时,更需要把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保障国民的粮食供给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我主要针对非粮食产区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因为非粮食产区的粮食生产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除了九大商品粮基地以外,其余的农业种植区基本都是非粮食生产区。
这里针对河北省沧州市郊区进行调查,该地区是一个典型的非粮食产区的农业生产地区。
河北省沧州市刘表庄村是该市非粮产区的一个典型代表,首先让我来介绍一下这个非粮产区的小村庄。
该村位于河北省沧州市郊区,临近104国道,人口1000多人,耕地800亩,人均耕地不到一亩地,主要种植小麦玉M。
但是现在该村已由五年前的种粮大村变成今天的种棉大村,棉花多了粮少了。
原来这个小村庄的农民都种小麦和玉M,现在不同了,都种上了棉花等经济作物还有小麦玉M蔬菜。
因此粮食作物的产量很大的减少,因此,还得在市场上买面买M,和以前卖玉M卖小麦有了很大区别,这种情况也加剧了我国的粮食安全。
一、数据分析根据我们的调查,一般在家务农者的年龄大致在30-65岁左右,以40-55为主,性别比例大致为男:女=3:1,男性居多。
受在关于农资的价格,根据调查约为300-600元/亩,每亩纯收入约为300-500元/亩。
他们普遍觉得07年的农资价格能勉强接受,08年价格不能接受。
9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青壮年劳动力应该外出打工,80%以上的被调查者希望自己的家人外出打工。
大部分被调查家庭表示自己家庭有少量余粮出售,并采用了农机耕作、收割。
在家务农需要解决的困难:肥料、种子价格太高(100%),粮食价格太低(100%),多增加直补,提供小型农机等。
而他们认为周围邻居亲友外出务工的原因:收入高(90%以上),种田太辛苦,寻找机会,外面生活条件好等。
关于农资的价格,根据我们7月18日在长寿镇调查,种子:12元为主,尿素:110元,氯化钾:230,复合肥:90,除草剂:1.5/25g(一般农民都买这种),杀虫剂:5-18元 /350g,一般是买10元/350g的,杀菌剂:2-100元/100g,基本比去年上涨10%-30%,农药、种子上涨10%-20%,化肥上涨30%以上,其中氯化钾上涨100%以上。
,同比销量农药、种子比去年少10%-20%,化肥少20%以上。
当地的农民也向我们建议可以通过一下方式去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价格、控制农资价格、推广合适的经济作物、搞好农村基础水利设施建设、推行鼓励土地承包制、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改善地方政策,防止地方政府的贪污腐败和不作为等。
二、调查得出的原因(一)配套政策落实难。
11、粮食补助方式不尽合理。
发放粮食直补资金,政府未经调查实际种粮面积,导致未种粮作物的土地也得到补助,使“粮补”变成“地补”,就是农民手中有田就能得到补助,这显然是违背政策初衷的,不能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22、农资价格远大于粮食价格,农资价格的增长幅度也远大于粮食价格的增长幅度。
虽然国家对生产农药和化肥的企业实行了税收政策的优惠,但是农药和化肥转到农民手中的价格却仍是非常的高昂,农药和化肥增长了30%-50%。
如钾肥价格每80公斤160元,以前才100元;磷肥价格每100公斤36元,以前才18元;农药“草甘膦”每500毫升6-7元,以前4.5元,使农民种粮成本大幅度提高,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
33、水利设施建设不到位。
虽然近年政府加大对水利设施的投入,但是设施建设却不尽人意,不能满足农民现代化种粮的需求。
政府不好好经管水利设施,农民自己也不愿意出力修渠。
44、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农民为追求生产效率,盲目施肥和使用农药,造成水田土壤板结和生物链的破坏,自然不平衡了,水稻的抗害能力减弱,农民经管成本提高,致使农民把水田改种其他作物。
(二)乡村干部指导农业难有作为。
在与农民交谈中,很多农民告诉我,由于工资改革,现在乡镇农技干部因为工资是乡里发放,工作重心围绕发展工业经济,壮大工业,做大财政蛋糕,而对财税贡献不大的农业不是很关注。
(三)农业技术培训不到位。
该县的农业是小规模农业,缺乏规模化,缺乏产业化,缺乏现代农业发展理念。
其中原因主要是农业技术知识传播途径不到位,正当种粮要走上科学集约之路时,却得不到技术的支持,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
(四)种植经济作物对种粮的冲击。
该村外出务工的人员较少,主要是因为该村有多个蔬菜生产基地,所以村民都忙着种菜了。
据统计,2006年菜农种菜年纯收入达到了1.5万元以上。
村民说:种粮多的时候吃饱饭,现在种菜能吃好饭。
这“一好”却给粮食供应带来了压力。
种粮成为了副业,而且是很小的副业。
(五)现行土地制度对非粮食产区的影响很大。
土地分散到村民手中,村民愿意种什么就种什么,愿意怎么种就怎么种。
在粮食价格较低,农资价格增长高又快的情况下,村民分散种植粮食成本更高,没有好的收入,种植结构自然转移了。
(六)粮食直补及农资直补并没有起到很好的积极作用。
该村粮资直补情况,一户三口的话,种地3.6亩,2007年补贴215.25元,2008年补贴379.35元,虽然补贴的增长很快,但它面对农资价格的高速增长和粮价的低增长,很难发挥作用。
经过对村民的调查,我了解到这些补贴确实是都足额发放了,但是这些钱村民们却没有用到种粮上,“粮补”基本成为“地补”。
这些钱只能买到2-3袋化肥,当然种粮食总不能只用化肥,还有农药费用、灌溉费用、收割费用和经管费用等等。
所以这些钱基本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主要的种粮成本还是要农民自己负担,也就很难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七)现在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支出大幅度增加,外出旅游增多,该村再保持50%种粮的比例已经无法满足以上消费,必须转移种植结构,放弃种粮,种植经济效益高的作物。
(八)现代交通发达,物流发展很快。
村民表示,最近几年交通极大改善,市场更加发达,买粮食很方便,也就不用种太多粮食。
可以看出他们并不指导我国面临的粮食危机有多么的严重。
我国13亿的人口仅靠世界耕地面积7%的耕地养活,这压力是非常大的。
三、调查得出的建议(一)合理补助种粮农户。
1、提高农民种粮补贴规范。
从2004年国家决定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开始,补助的数额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平均到农户手中的补助资金却不是很多。
农民对好政策持赞成态度,但权衡自身收入,农民不会因为少数补贴资金就来种粮。
建议财政部门能否综合考虑农民的种粮成本、收购价格以及市场农资物价等多方面因素,提高补贴规范,让非粮产区的农民看到种粮前景,享受种粮乐趣。
2、建议改变种粮补贴方式。
可根据农民真正直接种粮的土地面积补贴或是农民生产粮食的数量进行补贴,多产多补,少产少补,防止“地补”。
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加强监督经管,提高收购粮食价格,保证收购粮食渠道畅通。
(二)发展产业化,规模化农业。
把发展工业化的理念带入到发展农业中来,政府加大正确指导,由农业部门制定整套操作技术方案,把农业产业化做大做强,统一规划,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下药保护生态平衡;同时加强科技投入,提高农技干部的素质,能切实地帮助农民。
(三)加大种粮政策的配套力度。
11、继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资金加大向农业倾斜,特别是该村的水利设施。
2、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农资价格的宏观调控。
对农民所需的物资进行成本预算,给予生产企业一定赢利政策,使他们能降低农资价格,从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证农业生产的质量。
33、农业部门搞好实验田和示范田,国家给予资金、技术和优惠政策。
(四)加强粮食安全的宣传。
加强宣传促使农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粮食的重要性,尤其是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重要性,让农民科学地了解这一真实现状。
以上记述了该村的实际情况,该村所表现出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好多原因都是具有代表性,所以这个村庄代表着该县、该省的一个基本情况,乃至整个非粮食生产区的一些情况,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总之,粮食是国家经济发展基础的基础,要保障粮食生产,实现粮食安全,加强非粮食生产区的粮食生产意义重大,所以政府和非粮食生产区的农民都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些,科学合理地提高种粮的积极性。
四.调查得出的结论农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1、田地土质差,粮食产量低,导致种粮不如不种,种粮食的收入不足以购买农药化肥以及收割等费用2、惠农政策没有真正落到实处3、农田水利设施严重老化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因资金不足而无法修复,难以保障农业生产的正常排灌,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
4、劳动力资源大量流失,中青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儿童无力种植农作物5、粮食产品产业化进程缓慢,仍然有很多地区保留着落后的小农经济,机械化水平很低,导致生产力落后,收入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
因此,为了我国的粮食安全,国家应该采取措施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改善农民的种植条件,提供技术与资金支持,让农民过上富足的好日子。
附:附:调查问卷年龄:_________ 性别:_______1、您家一共有几口人?A、1-2人B、3-5人C、5-7人D、7人以上2、您家有几人外出务工?A、无人外出B、1人C、2人D、3人或3人以上3、您家种了_______亩田4、田里主要是种粮还是其它经济作物?A、种粮B、其它经济作物(经济作物名称:___________)粮食占农田面积___________%,其他经济作物(草莓、西瓜、蔬菜等)占农田面积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