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

合集下载

农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原因调查报告

农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原因调查报告

农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原因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在我国农村地区,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引起农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便改善农村种粮状况。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我们在多个农村地区随机选择了200位农民作为样本对象,向他们发放了问卷,要求他们对农村种粮积极性不高原因进行评价和分析。

调查的内容包括农民的主观评价和观点,以及个人经济状况、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三.调查结果1.经济利益不足:有80%的受访农民表示,种粮的经济利益相对较低,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种植成本高、收益低,缺乏有效的市场机制和价格支撑导致农民不愿意继续种植粮食作物。

2.劳动强度大:有60%的受访农民认为种粮的劳动强度太大。

现代化种植需要耕地、撒种、浇水、除草、喂养等多项繁重工作,加之缺乏现代农机,农民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和时间,这使得他们不愿意继续从事种粮工作。

3.技术水平不高:有50%的受访农民表示,他们的种植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由于长期依赖传统农耕方式,农民缺乏现代化农业技术和相关培训,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

4.人口流失:由于农村地区缺乏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大量农民流失至城市,导致农村人口减少,种植粮食的劳动力不足。

这也是导致农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解决方案1.提高经济效益: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粮食的市场价格。

同时,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业合作社等组织,增加合作社的规模和效益,提高农民种粮的收入。

2.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供现代化农业技术和设备,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技术和效率。

同时,鼓励农民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获取相关农业信息和技术,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水平。

3.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产业扶持力度,发展农村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鼓励农村青年返乡创业,增加农村的发展活力,以吸引农民积极参与粮食种植工作。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成因及对策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成因及对策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成因及对策农民是我国农业的中坚力量,种粮事关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收入增长。

然而,近年来,我国农民种粮积极性逐渐降低,这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本文将探讨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成因及对策。

首先,农民种粮收益较低。

农业收入在整个农民收入中占比较大,但农业发展受到市场供求波动的影响较大,农产品价格不稳定,这使得农民很难预测收益情况,导致他们对种粮的积极性降低。

其次,农业劳动强度大。

农民种粮需要付出较多的体力和时间,农忙时节需要连续作业,这给农民带来了较大的劳动负担,使得他们不愿再以传统的方式从事农业生产。

再次,现代化农机设备不普及。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现代农机设备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目前我国农机设备普及程度不高,很多农民仍然无法享受到农机化带来的好处,这限制了他们对种粮的积极性。

对策方面,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提高农产品收益。

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例如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稳定市场供求等,从而保证农户的种植收益,激发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其次,加强农业科技支撑。

通过农业科技的进步,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从而增强他们对种粮的动力。

再次,推进农业机械化。

加大对农机设备的宣传推广力度,提供农机设备的租借或补贴,减轻农民购买农机设备的经济压力,增加农民采用农机化生产的积极性。

此外,还需要加强农业教育与培训。

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示范推广等活动,提高农民的农业知识水平和技能,增强他们对种粮的信心和兴趣,提高种植收益。

最后,加强农业合作社建设。

通过建立农业合作社,加强农民之间的合作,共同分享资金、技术和信息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提高农业竞争力,从而增强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总之,为了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需要政府、农业科技、农机设备以及农民自身不断努力。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够提高农产品收益、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加强农业教育与培训,最终激发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农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报告一、引言农村种粮积极性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

然而,近年来,我们注意到农村种粮积极性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本报告旨在通过调查和分析,找出造成农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查方法我们通过在农村地区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来自不同农村地区的400份有效问卷。

问卷包括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涵盖了农民对农村种粮积极性的认识、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内容。

三、调查结果分析1. 缺乏现代农业技术知识调查结果显示,许多农民缺乏现代农业技术知识,无法灵活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农作物产量。

这导致了他们种粮的积极性下降,因为他们觉得传统的种植方式已经足够满足生活需求。

2. 高昂的生产成本农业生产的高昂成本也是农村种粮积极性下降的原因之一。

调查显示,农民普遍感到农作物种植所需的化肥、农药、种子等价格过高,难以承受。

因此,他们不愿意相应地增加种植量,减少了种粮的积极性。

3. 人口外流与农田面积缩小人口外流和农田面积的缩小也对农村种粮积极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城市工作机会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农村,导致农田闲置或被用于其他用途,这进一步减少了种粮的机会和动力。

4. 缺乏市场保障调查还发现,农民在农作物销售方面缺乏市场保障,这也影响了他们种粮的积极性。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并且缺乏对农产品的收购和销售渠道,农民担心自己种植的农作物无法及时售出,而陷入经济困境。

四、建议与解决方案针对农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解决方案:1. 提升农民技术水平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力度,提高他们的现代农业技术水平。

通过普及现代农业知识,引导农民使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种粮的积极性。

2. 减少生产成本政府可以通过减少农药、化肥等生产成本,降低农民的负担,从而提高他们种植的积极性。

此外,政府还可以提供补贴或贷款,帮助农民购买种子和农药等必要的农业生产资料。

关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调查报告范文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调查报告一、引言农业是国家基础产业,粮食是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质基础。

然而,近年来,我们发现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逐渐降低,很多农户放弃种粮转而从事其它产业。

为了深入了解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本报告将进行相关调查并提出相应的分析与建议。

二、调查目的我们的调查旨在了解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与影响因素,分析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三、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针对农民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农民对种粮的态度、改种其他作物的动机、种粮收益等方面。

2.访谈调查:我们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调研,与农民进行面对面的深入访谈,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意见和反馈。

四、调查结果1.农民对种粮的态度不积极:调查显示,53%的农民对种粮的积极性不高,他们认为种粮收益较低,农业劳动繁重,农田经营面临诸多的困难和风险,因而对种粮活动缺乏热情。

2.农民改种其他作物的动机:近60%的农民转而改种其他作物,动机主要有三点:首先,其他作物收益更高,例如果树种植、畜牧业等;其次,其他作物耕作难度较低,风险相对较小;最后,市场需求的变化使得其他作物出售更为便利。

3.种粮收益低:调查发现,近70%的农民认为种粮收益较低。

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农业投入成本过高,包括农药、化肥和种子等耗费较大;另一方面,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农民很难稳定获得高收益。

4.农田规模小与现代化技术缺乏:农民的农田规模普遍偏小,平均面积仅为几亩,这限制了他们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种植,影响种粮效率和收益。

五、调查分析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主要是由于以下因素:1.经济因素:农民更倾向于追求高收益,种粮收益相对较低,不能满足农民的经济需求。

2.劳动条件:农业劳动繁重,农民工作时间长,福利待遇较低,加之农田经营风险与困难,使得农民对种粮活动缺乏积极热情。

3.市场需求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逐渐变化,农民的种植活动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

关于农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报告摘要:本文调查了农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通过对农民的访谈和调研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主要原因包括缺乏种植技术支持、市场营销渠道不畅、收益率低、劳动力短缺以及环境污染等。

为了提高农村种粮的积极性,可以采取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改善市场环境、提供适当的激励措施、改善劳动力状况以及加强环保意识等措施。

一、引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近年来,农村地区的种粮积极性却不高,这给粮食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了解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非常重要,为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二、调查方法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农民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来了解农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我们在多个农村地区随机选择了一些农户进行访谈,并根据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三、调查结果1. 缺乏种植技术支持:许多农民由于缺乏先进的种植技术,不知道如何更高效地种植作物,这影响了他们对种粮的积极性。

2. 市场营销渠道不畅:农民常常面临着市场营销渠道不畅的问题,导致难以销售自己的农产品,降低了他们种粮的积极性。

3. 收益率低: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和中间环节多,农产品的收益率相对较低,这使得一些农民对种粮的积极性不高。

4. 劳动力短缺:随着农村劳动力外流和年轻人转行就业,很多农户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这使得他们无法保证高质量的种植,从而降低了种粮的积极性。

5. 环境污染:农药的滥用和化肥的过量使用引发了农田土壤污染和环境问题,农民不愿意继续种植粮食,担心对健康和环境造成影响。

四、针对措施为了提高农村种粮的积极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提供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培训,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效益,有效解决缺乏种植技术支持的问题。

2. 改善市场环境:建立健全的市场营销渠道,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给农民,帮助他们更好地销售农产品。

3. 提供适当的激励措施: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激励政策,如补贴和奖励计划,来鼓励农民积极种粮。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其中之一就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这一问题的出现,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篇文章将讨论几个可能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首先,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是农业生产收益下降。

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技术发展迅速,但这种进步并未完全转化为农民的经济收益。

据调查,很多农民的农业收入非常低,甚至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因此,他们不再积极参与农业生产,选择其他更有利可图的工作方式。

由于农业收益不高,农民对农业种粮的热情和积极性也相应下降。

其次,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二是劳动力短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失到城市工作。

这导致农村劳动力的短缺,尤其是年轻的劳动力。

农田耕种需要长时间和大量的体力劳动,如果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支持,农田难以得到很好的管理和耕种。

农民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也会降低他们种粮的积极性。

此外,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三是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

与其他行业相比,农业受市场波动的影响更大。

农产品的价格波动较大,市场需求也较为不确定。

如果农民不能获得稳定的市场信息和市场保障,他们就难以为种植作物投入大量时间和劳动力。

由于市场不确定性增加,许多农民选择减少农业生产,转向其他更稳定的经济活动。

最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四是农田资源不足。

农田资源在我国是一种有限资源,土地面积有限,同时也受到城市化、工业化等多种因素的侵蚀。

由于农田资源不足,农民很难扩大种植规模,获得更丰厚的经济回报。

这也会降低他们种粮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可能有多种。

农业生产收益的下降、劳动力短缺、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以及农田资源不足都可能对农民种粮积极性产生不利的影响。

为了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以提高农业生产收益、解决劳动力短缺、减少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保护农田资源等。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1.价格波动:农产品价格的不稳定性会影响农民的积极性。

如果农产品的价格较低,农民可能会失去种植的动力,因为他们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利润来维持他们的家庭。

与此相反,如果农产品价格过高,农民可能会担心市场饱和,他们的产品可能无法售出。

2.劳动强度:农业生产通常需要大量的体力劳动,而且作业时间长,劳动强度大。

这可能让一些农民感到疲惫和不满意,从而影响他们的种植积极性。

3.市场需求:农民通常会根据市场需求来选择种植作物。

如果市场需求较低,农民可能会转而选择其他收益更高的经济活动,例如种植更有市场潜力的作物或养殖畜禽。

4.不确定性:农业生产受到许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如天气变化、病虫害等。

这些因素使得农民无法预测收成或产品质量,从而缺乏种植的动力。

5.缺乏技术支持:一些农民可能缺乏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方法,这也可能导致他们的种植积极性不高。

缺乏技术支持限制了农民的产量和质量,降低了他们的利润潜力。

6.土地问题:土地是农民种粮的基础,但土地所有权问题可能限制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一些农民面临土地争议、承包期限到期、缺乏土地使用权等问题,这使得他们在种植过程中面临不确定性和风险。

7.缺乏资金支持:种植作物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

然而,一些农民可能缺乏资金,无法购买农业机械设备、肥料和农药等必要的生产工具和材料。

为了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可采取以下措施:1.价格稳定机制: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来稳定市场价格,以确保农民能够获得合理的收入。

这可以通过设立最低收购价、农产品储备和补贴制度等方式实现。

2.技术支持:政府可以提供农技培训和技术指导,使农民了解最新的种植技术和方法,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此外,政府还可以推广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设备,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

3.金融支持: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农业贷款、创业基金和农业保险等金融服务来支持农民。

这将帮助他们获得必要的资金,并减轻风险。

4.土地权益保障:政府应加强土地管理和承包制度,确保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得到有效保护。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专业:植物保护学号:090570113 姓名:谭梅枝调查时间:2012 年1月15号调查地点:广东省中山市古镇调查对象(村民):李晓光刘智赵明孙峰宋金健孙洋调查目的:我国是一个几千年的农业大国,也是一个有着众多人口的人口大国,几千年来国家和人民都十分重视农业,中国也是一个传统的重农抑商的国家,农民一直占我国人口的很大比例。

为了养活占世界将近五分之一的人口,中国面临着很大的粮食危机和挑战。

一直以来,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都很高,不过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人们都对工业和第三产业发生了兴趣,中国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得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决议。

从此,中国的高楼大厦一座一座的建立起来,商业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工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不过,虽然农业技术也得到了不小的进步,但是我们还是面临着农业的巨大威胁。

我国的农业主要靠几大粮食产区的生产,还有分散的小农经济。

但是现在,各个地区的农村里,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改种经济作物或者撂荒等现象,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还有近几年世界粮食十分紧张,世界粮价大幅度上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我国粮食价格上涨和粮食出口的情形,以致我国的粮食安全受到了威胁。

我国人多地少粮少,我国粮食大幅度涨价和出口的话,就会造成国内粮食短缺,国民缺乏安粮食全感,进而引发社会动乱,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在我国,为了避免出现粮食危机,就要在保证基本耕地数量稳定的同时,更需要把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保障国民的粮食供给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我主要针对非粮食产区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因为非粮食产区的粮食生产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除了九大商品粮基地以外,其余的农业种植区基本都是非粮食生产区。

这里针对河北省沧州市郊区进行调查,该地区是一个典型的非粮食产区的农业生产地区。

广东省中山市古镇是该地区粮产区的一个典型代表,首先让我来介绍一下这个非粮产区的小村庄。

有关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

有关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

有关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1.经济收益不高:种粮收入低于预期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种植粮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劳动和资金,但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很难保证收入稳定增长。

此外,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有限,导致产量低下,从而减少了经济效益。

2.劳动力短缺: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农村投身城市工作,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

农民种粮需要大量的体力劳动,缺乏劳动力限制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3.市场需求不确定:市场需求是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农产品市场需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条件、宏观经济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

农民在种植作物时面临着市场需求不确定性,这使得他们对种粮的积极性降低。

4.生态环境压力:农民种粮受到生态环境压力的影响。

近年来,农业污染、土地退化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农民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来解决环境问题,这使他们缺乏动力和兴趣种植粮食作物。

6.政策支持不足:政府的农业政策对农民种粮积极性起到重要作用。

如果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不足,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就会受到负面影响。

例如,土地承包制度不完善、补贴政策不到位等问题,都可能导致农民对种粮的兴趣下降。

为了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提高经济收益: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补贴、农业保险、贷款支持等措施,增加农民种粮的经济收益。

另外,培训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管理能力,提高产量和质量,也能增加收入。

2.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为了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农业生产。

3.加强市场监管和农产品销售渠道建设:政府可以加强市场监管,减少市场不确定性对农民种粮的影响。

此外,加强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建设,提供更多的销售机会和利润空间,也能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4.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政府应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减少农业污染和土地退化,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条件,增加种粮的动力。

关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调查报告范文调查时间:2022年1月11日—2022年1月18日调查地点: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大新庄镇安子村调查对象:当地农民调查目的:近些年来,国家为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维护粮食安全,中央年年的一号文件都围绕“三农”问题,并于2005年,彻底免除农业税,2006年开始,连续实施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政策,还实行了种粮补贴政策。

这一系列政策的实行,对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增长,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们还看到部分地区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依然不高,究竟为什么农民种粮积极性难以提高呢?为了了解真正原因,我利用假期的时间在家乡进行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一、调查过程我们调研的地点是一个约有一千八百人的村庄,人均分配耕地1.5亩。

村中劳动力以中老年和妇女为主,而青壮年多选择外出打工。

村中大部分男劳动力对国家的惠农政策较为了解,也清楚国家的最低粮食保护价,对当前的惠农政策比较满意。

当地种植粮食每亩政府的补助约为83元,补助资金能够及时到位。

当问及村民的种粮积极性时,一位老农民是这样说的:农民种地不容易,一年到头一亩地净赚不到1000,但还是得种,为的不是发家致富,农民种地也就是图个粮食不用买。

但大多数年轻人不爱甚至讨厌种地了,大部分都出去打工了。

当提及种地的费用时,一位农民给我算了这样一笔帐:小麦亩产最好是1000斤,收麦子平均价格0.95元/斤,加上种粮直补83元/亩,合计为0.95某1000+83=1033元,除去原料种子40元/亩、化肥120元/亩、联合收割40元/亩、播种15元/亩、灌溉50元/亩(大约需灌溉2-3次),合计为315元,净收入不到800元。

再看玉米,亩产最好1300斤,没有补贴,跟小麦差不多的价格,0.83元/亩,加上上述的一切费用,净收入每亩同样不过800元,两块加起来,每亩每年1500元左右,家里一般在6-9亩之间,一个月下来,人均收入以四口之家为例,1500某6/4/12=187.5(元)由此可见种粮回报太小,但是村民只有少数不种田的,因为在大家看来,虽然种地没有钱赚,但保证了一年的粮食供应,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农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原因调查报告

农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原因调查报告

农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原因调查报告摘要:本文报告了对农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进行的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和采访分析了农民们在种粮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研究发现,土地流转问题、劳动力短缺、市场不稳定以及缺乏技术支持等因素是农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

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土地流转机制、提供劳动力支持、稳定市场环境以及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以促进农村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提高。

第一部分: 引言在我国农村地区,种粮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然而,近年来,农村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出现下降的趋势。

了解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二部分: 调查方法为了深入了解农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和面访的方法。

我们在湖北省选取了10个农村地区,共10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选取其中的20人进行了面访。

问卷和面访的内容主要涉及农民在种粮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挑战以及他们希望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的支持。

第三部分: 调查结果从我们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导致农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因素:1. 土地流转问题: 农村地区土地流转问题普遍存在。

由于土地流转手续繁琐、风险较高,许多农民不愿意将土地流转给他人种植,导致他们无法获得额外的收入。

这限制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发展。

2. 劳动力短缺: 农村地区的劳动力短缺也是一大问题。

随着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农村留下的大多是老年人和妇女。

他们的劳动力有限,无法满足种粮的需要。

3. 市场不稳定: 农民种植粮食的最终目的是销售,获取利润。

然而,市场不稳定是种粮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挑战。

农民经常面临价格波动、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这降低了他们的种粮积极性。

4. 缺乏技术支持: 农民在种粮过程中缺乏先进的技术支持。

农村地区的农民通常缺乏现代农业技术的了解和使用能力,这不利于他们提高种粮效益和积极性。

农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原因调查报告

农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原因调查报告

河北工程大学11—12年度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农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的调查报告姓名:冯龙波班级:09级工程管理学院:经管学院2012.1.27农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原因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12年1月12日——2012年1月22日调查地点: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县李村镇北许营村调查对象: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县李村镇北许营村村委会及当地农民调查目的: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的生活再熟悉不过了,虽然一直远离家乡上学,但是无论通过家人、媒体还是网络我一直关注着农村的变化。

近几年来,国家为了扶持粮食生产,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一方面在流通环节实施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另一方面不但取消了延续2600多年的农业税,还实行了种粮补贴政策。

这一系列政策的实行,对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稳定增长,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农民种粮积极性一直不高。

究竟为什么农民种粮积极性难以提高呢?为了了解真正原因,我利用暑假的时间在家乡进行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一、当地基本概况、种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农村劳动力流失问题严重该村虽不是重点扶贫村但是基础薄弱,生活水平低,很多人都纷纷出外打工,这使得劳动力大量流失。

留在村里的人口大多为老、弱、病、残、幼等,劳动能力不强,受教育程度不高,运用科技知识能力欠缺,只有部分实在是离不开家的劳动力才留下来种地。

2、粮食产量低,品种单一该村耕地面积少,属于小规模农业,而且纬度较高,属一年一熟区。

这里没有先进的农业理念,没有专业的指导人员,采用的是传统的不能再传统耕作方法,这些因素无疑对产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另外,这里的作物品种很单一主要是玉米,还有少量的土豆,没有什么经济作物。

二、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㈠、种粮收益低试想一下农民辛辛苦苦的劳作一年,种粮的收入却不高,不够日常的开销,不够供孩子上大学一年的费用,不够盖房给孩子娶媳妇的费用,还不如出外打工经商挣的多,那么,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能高吗?造成农村种粮效益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种粮成本在不断增高;现今种粮需要大量的化肥和农药,而这些农资价格攀升很快,导致种粮成本增高。

保护和提升种粮积极性调研报告6篇

保护和提升种粮积极性调研报告6篇

保护和提升种粮积极性调研报告6篇保护和提升种粮积极性调研报告(一)农民种粮积极性是影响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保护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值得深入研究。

xx年,我们组成课题组深入江西省南昌市的南昌县、新建县和抚州市临川区、南城县等粮食生产县(区),组织种粮大户、普通粮农以及基层干部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并入户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保护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保护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

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粮食生产逐步恢复,但继续稳定增产的难度加大; 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出现逆差,大豆和棉花进口量逐年扩大。

保护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事关“三农”全局和社会稳定近年来, 种粮成本一路高企,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一些农民认为种粮投入大、效益小,是赔钱活,不划算,纷纷弃农经商或打工。

因而, 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多种粮、种好粮,提高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最终让种粮农民有利可图、有钱可赚,增加收入。

当前制约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因素分析综合分析,当前制约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农业特别是种粮比较效益降低尽管稻谷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但是农民的收入并没有随之增长。

据南昌县蒋巷镇种粮农户介绍, 去年,种一亩水稻双季收成大约在1300斤左右,全年收入在1400元左右。

但是由于种子、肥料、农药以及收割费用等大幅涨价,种一亩水稻的成本大约要花费650元左右,纯收入只有700多元,然而,从犁地到播种、管理、收割,种一亩水稻一年需要12个左右的人工,一天收入不到60元。

农业生产成本上升过快,种粮收益进一步降低如今不少农民不愿种粮,或者干脆只种一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业生产成本上升过快。

据我们对南昌县蒋巷镇部分种粮大户的调查,种植一亩双季稻的收益,毛收入可达1700元/亩,而成本就达到约1500元/亩,纯收益只有仅仅200元。

关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原因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原因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原因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原因分析一、引言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粮食是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

然而,近年来,我国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逐渐凸显,威胁着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了深入了解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本报告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对该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

二、调查结果1.调查对象情况本次调查共涉及30个省市自治区,随机抽取了500名农民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占55%,女性占45%。

调查对象年龄以25-55岁为主,占68%,20岁以下占12%,55岁以上占20%。

2.调查结果概述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56%的农民表示他们的种粮积极性较低;(3)42%的农民认为种粮收益不高;(4)38%的农民表示种粮面临土地问题;(5)30%的农民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

三、原因分析1.收入不稳定种粮所带来的收入和收益不稳定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市场供需波动、价格不确定等因素,农民无法确定自己的种粮能否获得较高的收益。

因此,一些农民更倾向于从事其他更有稳定收入的职业,导致了种粮积极性的下降。

2.收益相对较低调查显示,大约42%的农民认为种粮收益不高。

这主要是因为种粮投入的成本比较高,如种子、化肥、农药以及劳动力等费用。

同时,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价格较低,导致农民难以从中获得较大的收益。

这也是农民对种粮不积极的一个重要原因。

3.土地问题38%的农民表示种粮面临土地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土地逐渐被征地用于房地产开发、工矿企业建设等目的,造成了农民失去耕地的现象。

这使得部分农民无法继续从事种粮,从而降低了他们的种粮积极性。

4.技术与设备滞后为了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农业技术的更新和设备的改进是必要的。

然而,调查显示30%的农民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这限制了他们提高种粮效益的能力。

缺乏科学的种植方法和现代化的农业设备,使得农民很难提高产量和质量,影响了他们对种粮的积极性。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与对策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与对策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与对策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与对策谢筱勐近几年来,国家为了扶持粮食生产,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一方面在流通环节实施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另一方面不但取消了延续2600多年的农业税,还实行了种粮补贴政策。

这一系列政策的实行,对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稳定增长,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们还看到部分地区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依然不高,在田间地头,我们看到一些地方还有撂荒的土地,杂草丛生,我们的心变得沉重起来:我县人多地少,耕地资源十分宝贵,人均粮食产量较低,而一些地方的农民依然不重视粮食生产,原因何在?将来谁来保证我们的粮食安全?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到农村进行了调查,期间,我们在于都的岭背镇大窝村、谢屋村等地与镇村两级干部进行座谈,并走访了部分农户。

一、主要原因一是农业生产中的劳动力严重不足。

据于都县08年的资料显示,该县总人口为99.82万人,农村人口为76.14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为37.82万人,外出务工人员在22.35万人以上,占农村劳动力的59.1%,外出务工人员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由于劳动力的大量外流,留在村里的人口大多为老、弱、病、残、幼等,劳动能力不强,受教育程度不高,运用科技知识能力欠缺,只有部分实在是离不开家的劳动力才留下来种地。

当前农村的现状是年纪较大的在家种地,年轻的在外经商、办厂、打工,一些家庭以前种双季稻,现改成种单季稻,甚至就根本不耕种,以至于撂荒。

如:岭背镇谢屋村一屋场10多户人,没有一户种植了粮食,只种了少许经济作物和自己吃的蔬菜;沙心乡沙塘村村民钟南京,兄弟4家就他夫妻在家,其它3兄弟都外出务工,一个七十多岁的父亲带着6个小孩子在家,农田基本上抛荒。

二是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较差。

因自然灾害或年久失修,造成农村部分水利设施破坏和功能减退,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部分农田变成“望天田”,很大程度是“靠天收”,投入多产出少且不稳定,打击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农民种粮积极性调查分析

农民种粮积极性调查分析

农民种粮积极性调查分析引言:一、调查结果分析通过对农民的调查,我们得到以下结果:大多数农民是积极参与粮食生产的。

调查结果显示,近八成农民对种粮工作持积极态度,认为这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他们也看到了种粮的好处,如可以增加收入、提供给家庭饭食,为乡村发展做出贡献等。

然而,约有三成农民表示他们的种粮积极性不高。

他们认为农业收入不稳定、劳动强度大、降低了生活质量等问题,导致他们对种粮工作缺乏热情。

此外,还有一些农民担心市场竞争激烈、粮食价格波动大等问题,对于种粮的积极性也有所影响。

二、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因素分析1.经济因素:经济收益是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农民认为如果种粮可以增加收入,他们将更加积极参与。

然而,由于农业市场波动大、价格不稳定等问题,农民对种粮的经济收益存在疑虑,这导致了一些农民的积极性不高。

2.劳动强度:农民普遍认为种粮工作的劳动强度大,长期的劳累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身体损耗和生活质量下降。

这也是一些农民对种粮工作不愿参与的主要原因之一3.政策支持:农民对于政策的支持程度也影响了他们的种粮积极性。

农民认为政府对于农业发展支持不够,缺乏政策保障和扶持措施。

这使得一些农民对种粮的积极性有所影响。

4.市场竞争:农民认为市场竞争激烈,无法确保粮食销路。

这也导致了部分农民对种粮的积极性不高。

三、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策略1.提高经济收益:政府应通过稳定粮食价格、加大农业补贴等方式,提高种粮的经济收益,从而增加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2.减轻劳动强度:农业现代化是减轻农民劳动强度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机械化设备的支持和推广,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从而减轻他们的劳动强度。

3.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保障农民的种粮权益,提高他们的种粮积极性。

4.优化市场环境:政府应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提高农产品的销售保障。

同时,可以通过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开拓农产品市场等方式,增加农民的粮食销售渠道,提高他们的种粮积极性。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1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1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1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1近年来,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民收入增长较慢是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业劳动力逐渐流失到城市,农村人口减少,农耕面积相应减少,农民的种粮收入也随之下降。

在如此困难的环境下,农民对种粮工作的积极性就不可避免地下降了。

其次,农民对农业科技的认知不足也是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农业科技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种植技术的更新换代也在不断进行,然而由于缺乏及时的传播方式或者其他原因,农民对农业科技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普遍较低,很多新技术和方法无法得到有效推广和应用。

这不仅降低了农民的种粮效益,而且对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第三,农民在农田管理方面的能力有限也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对于种植业的管理,农民需要掌握一系列的技能和知识,如土壤调理、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等。

然而,由于农村教育的滞后和农民教育水平的不高,很多农民在农田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短板。

这导致了种粮的效益下降,从而降低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最后,农民缺乏种粮意识也是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在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很多农民转向了其他行业发展,选择不再从事种粮工作。

由于农村资源条件的不断改变和农村社会发展的变化,农民往往很难及时认识到种粮在当地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致使他们对种粮工作的积极性逐渐降低。

综上所述,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既与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收入增长速度相关,也与农民对农业科技的认知程度、农田管理能力以及对种粮意识的缺乏相关。

因此,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宣传、提高农民的种植技能培训、改善农村教育条件等措施来增强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从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于农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农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一、引言农村种粮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我们不难发现农村种粮的积极性呈现下降的趋势。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本次调查共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农村地区的农民进行了广泛调查,得到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

二、调查结果2.户籍制度和移民问题由于户籍制度限制,农民在城市中找到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福利,这促使了一部分农民选择离开土地,进入城市务工。

在农村地区,这种人口流动对于种粮的持续性和积极性有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人口外流导致农田面积减少,耕地资源受到压缩,农村专职种粮人员减少;另一方面,农民外出务工时间较长,无法全程参与种植、管理和收割等关键环节,使得种粮的积极性不高。

3.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近年来,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成为了农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又一原因。

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水灾、冰雹等)频繁发生,给农民种植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气候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使得许多农户对于种粮的积极性降低。

同时,环境污染也成为了许多地区农田退化的重要因素,土壤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产量减少,也起到了制约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作用。

4.机械化和科技进步随着农业机械化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进,农作物的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机械化手段和现代农业技术使得农民的种粮工作变得更加轻松高效。

然而,这也使得农民在种粮中的劳动量大幅减少,从而导致了种粮的积极性下降。

不少农民选择放弃自家土地,将其租赁给他人,自己则在农闲时间从事其他的收入活动。

三、调查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农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进行调查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2.户籍制度和移民问题导致了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动,进一步影响了种粮的积极性。

3.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使得农民对于种粮的风险感增加,减少了种粮积极性。

4.机械化和科技进步使得农民的种粮工作变得轻松高效,但也导致种粮的积极性下降。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1、出外务工“淘金热”。

每年,我县出外打工的人有几万人,主要来自于农村,特别是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农村青年,中学毕业后选择的都是出外打工之路。

有能力的农民都出去了,留在家里种粮的也就是些中老年农民了,所以有人把在家留守一族被人戏称为“993861”部队(老妇幼)。

出外打工与留守在家种田比较,大多数农民都选择了前者。

为何农民宁愿抛荒选择出外打工,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农村劳动力剩余决定远行。

我县属于国家重点扶贫县,近年来经济发展态势不错,财政收入也实现了三年翻番。

但因为基础薄弱,生活水平仍较低。

农村因为劳动力剩余,当地的企业不多不能就业,又找不到合适的副业。

呆在家仅靠一亩三分地很难以改善生活,所以一部分青壮年劳动力远走他乡另谋职业。

加上如今走南闯北获得成就的农民工给留守在家农民极大的冲击,很多农民萌发了出外淘金热。

于是出外打工成为了农民创收的一条捷径。

二是收入差距明显决定选择。

笔者采访了一位在外打工多年的邓姓农民,他告诉了我这么一组数据:“假如我在家种田,一家四口4亩多田,收成好种粮的产量可达到800斤/亩,两季每亩1600斤,折人民币1120元,加上种粮的补贴,每亩的收入为1200元,除去谷种、化肥、农药、耕作等成本开支,一亩田年纯收入才为500-600元,按一家四口人计算,一年种粮不过3000元,这里面还包括全家的口粮。

而出去打工,收入远远大于种粮的收入,我县农民打工主要集中在浙江一带。

月工资一般为1500-2000元,除去日常的生活开支,稍微节俭点在外一年的纯收入可以达到1-1.5万元。

如果是夫妻双双在外打工,收入还会在2万元以上。

”如此悬殊的收入比较,农民就不难选择去留了。

三是工种单纯决定外出。

很多出外务工者告诉笔者说,在家种田琐事多,花不少精力和时间是小事,收成还不一定好,如果想再创收搞些别的副业,一年到头都在忙。

而出外打工相对就比较单纯,以劳动时间计算劳动报酬,天天是工厂、宿舍“两点一线”,只需要把手中活干完,就可以拿一定的报酬。

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原因探析

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原因探析

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原因探析[摘要]当前河南省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巩固提升面临的问题是:粮食生产成本高效益低,农民缺乏种粮积极性,发展方式落后等问题。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完善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培育,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关键词]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经济行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概念特指某个国家或地区保证粮食供给,在粮食数量、质量、价格、时间、生态等各方面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的综合能力。

就河南省的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而言,主要包括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综合生产能力是基础,对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起决定性作用。

河南是粮食大省,产量占全国的1/10,小麦产量占全国的1/4强。

2009年被确定为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10余年来河南省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巩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粮食产量连续13年超千亿斤,2017年-2021年,连续四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00亿斤,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突出贡献。

但总体来看,粮食生产效益不高、农民缺乏种粮积极性,产业竞争力不强的现状仍未根本改变,距离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巩固提升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一、当前粮食生产面临的问题和挑战1.粮食生产成本高效益低,农民缺乏种粮积极性粮食生产主要以千家万户小规模家庭分散生产为主,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生产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不高,致使亩均粮食生产成本高。

2021年河南小麦亩均生产成本维持在531.34元,亩均生产收益636.77元,农民种粮纯收入仅相当于外出务工五六天的工资收入。

农民种粮收益少,种粮积极性下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老人和妇女留守农村从事粮食生产,部分小农户生产的目标逐步演变为“保口粮”,农民缺乏生产投资、提高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的积极性。

2.发展方式落后,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一是农业资源利用率不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经贸大学寒假河北大学生“体验河北,奉献社会”主题社会调查报告题目: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报告姓名:孙佳琪学号:201106141004年级:11级商务英语一班2012 年 2 月 1 日关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原因的调查报告调查人员:孙佳琪实践主题: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调查时间: 2012年2月1日——2012年2月10日调查地点;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老母庙村调查目的:我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学生,对农村的一些发展状况自然比较了解,虽然目前在外上学,但通过家人和一系列媒体也无时无刻不接收到家乡的变化状况。

近几年来国家为鼓励农民种粮,一方面取消了农业税,结束了皇粮的历史,另外还实施粮食直补。

在粮食流通方面,国家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保证农民最基本的交易收入。

不得不承认,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对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作用。

然而,不难看到,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并不高,为了了解其原因,先利用寒假进行调查,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当地基本状况、种粮现状及原因乐亭县老母庙村处于华北平原,位于季风气候区,属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季风气候显著,降水年季变化大,且对农业影响较大。

因此,其对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必然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其具体原因如下:(一)生产基础条件差由于气候因素对谷物及小麦等粮食作物生长影响很大,若在这些粮食作物的生长期,阳光充足且有适当的降水,一方面有利于其生长,而另一方面,也节省了农民为保证粮食的收成而投入的农资。

如在粮食的成熟期及收获期,如有降水,则对粮食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对农民收入自然会产生不可挽回的影响;再者,水利设施不健全也成为影响种粮的一个重要因素。

农村水利设施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着农村农业生产、产业组织结构的成熟程度,同时还体现农户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能力。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大、见效慢,在市场化条件下,种粮的比较效益低下使农民不愿意进行水利投资,也难以投资;有的地方在兴建水利设施时但对主要以农田水利灌溉为主的水库建设积极性不高,这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近年来,旱灾、涝灾等事件频繁发生,对农业经济造成了较大损失。

由于每年的收成几乎完全取决于气候,投入产出不稳定,农民的利益受到冲击,严重打击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粮食产量低,品种单一1.我村所处地区纬度较高,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因此,如果种植粮食,每年的收获较少,倒不及一些温室作物等可有多次收获且收益明显;2.生产方面缺乏科学理论指导,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完全凭传统观念来种植生产;3.采用小户经营,单干模式,未形成规模经营,抵御灾害能力差;4.粮食作物品种单一,多为玉米和小麦,虽有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但粮食和所购价依然较低,收益差。

(三)粮食的比较收益低通过走访调查,发现我村大多数村民的收入主要来自果蔬生产。

其原因在于1、种粮的成本不断提高,粮食生产需要大量的农资作保证,粮食价格虽然在涨,但化肥和农药的价格涨幅远大于粮食的涨价,导致种粮成本增高,农民自然不愿意去种植粮食。

2、粮食收购价低,拿玉米来说,一斤玉米的价格最高可达到一块多一斤,低迷的时候只有六七毛钱,一亩地的玉米收入也就几百块钱。

且近几年商品价格不断增加,物价飞涨,如果一个家庭单凭粮食收入是难以保证生活的。

而同样一亩地,如果种植瓜果梨桃等多则可达两万。

如此大的收入差异,农民们肯定不会选择种植粮食作物的。

(四)缺乏现代化的生产方法和生产工具。

在粮食生产方面,先进的生产工具对于提高生产效率,节省社会劳动时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当今农村的生产现状是生产工具传统,未完全实现现代化和机械化,农民每年付出的体力劳动很多却难以收到想要的结果。

而粮食作物一般属大规模生产,其效益主要取决于规模。

当今社会亦或是农村的现实难以满足生产需求,因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

(五)此外,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农村医疗卫生设施不完备,而生病是不可避免的,较大的医疗开支,如果单单靠种粮是难以支撑这样的开支的,这又是另一原因。

(六)此外,国家农业种粮补贴政策作用甚微。

一方面是补贴金额少,相对农民种粮成本来说是杯水车薪,巨额的补贴款一旦分散到7亿农民身上,一落到18亿亩粮田上,就变成了毛毛雨!一亩地几十元的补贴虽好,但又能干什么大事?因而并不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另一方面是补贴政策设置还有漏洞,种粮补贴是按耕地面积补贴,不管种与不种都有补贴,一些农民干脆把补贴钱用于生活消费了,田地都荒芜多年了,而政府还将种粮补贴进行到底,粮食直补政策在一些地方已失去应有的功效。

(七)农村劳动人口不足。

一方面,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农村的劳动力不断减少,而种粮需要的,或者是足够的劳动力,或者是先进的现代化措施。

劳动力的缺失,对种粮是最最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劳动力的外流也是重要的原因,当今农村中的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导致劳动力缺失,种粮,自然也是挑战。

(八)农民难以正确把握市场。

农民缺乏对市场价格走向的研究和认识,粮价并不如农民预料的一样,自己的粮食是否能卖上好价钱自己说了不算,庞大的市场使农民变得很迷茫,变得畏首畏尾也买不出好价钱。

农民对市场产生恐惧心理,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失去种粮发财的希望,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策略及几点建议(一)改善农业基础生产基础条件,尤其是完善水利设施建设,综合运用宏观调控手段,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

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促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

财政支出重点向小型农田水利倾斜,确保资金总量、增量提高。

积极研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先进技术,依靠科技进步,提升水利建设发展水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小型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

其次需要通过政府投入引导社会资金。

制定鼓励政策,增加农业的投资收益,增强农民的投资意愿和能力,运用财政、税收、信贷等杠杆吸引社会资金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严惩非法挪用资金的行为,保证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到位。

(二)培育良种,加大对农业研发支出,加快研发高产稳产作物,改善粮食作物的生长条件。

(三)加强对农民的培训,用知识武装农业,武装农民,培养掌握或熟悉党和国家对“三农”及其相关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有发财致富的理想,有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觉悟,有更高的利益诉求,既不迷信,也不盲从且敢于创造和追求新的生活,具有鲜明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新的就业观念,富有事业心的新型农民。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存方式,养成了中国农民这样一些特点:勤劳、朴实、善良,忍辱负重,逆来顺受,保守与短视,拒绝冒险,散漫、缺乏组织性等,这与市场经济、与现代化是格格不入的。

因此,改变传统落后的观念,培养新型农民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统一认识,强化政府的责任。

统一认识,强化政府的责任是培育新型农民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

要认识到培育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的核心问题。

新农村建设,归根到底,要由千千万万个具体的新型农民来组织实施,新型农民的素质就决定了最终的成效,因此,新型农民的培育,就成为首要的核心问题。

二是要认识到培育新型农民具有明显公益性,政府责无旁贷。

各级政府要加大政府的扶助和支持力度,加大财政投入,把培育新型农民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培育新型农民。

三是要认识到新型农民的培育是一项长期的历史过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新型农民的培育将贯穿于整个过程的始终。

四是要树立新型农民的人才观,切实重视农村实用人才培育。

加强农村基础文化教育,培育和造就未来高素质的农民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因此,提高农民素质,必须要高度重视农村的基础教育。

要把农村义务教育摆到整个教育发展的战略地位和整个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优先领域,确保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发展的基本权利。

其次,要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现行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在农村教育发展和支出上的责任和义务,巩固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

再次,农村基础教育要与农村社会经济实际紧密结合。

要结合农村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农村青少年提高认识社会、理解社会的能力。

办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当代新型农民。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现,如果没有农民技能素质提高做支撑是无法想象的,而农民技能素质的提高又离不开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大力实施。

因此,必须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

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坚持“学用结合,按需施教”的原则,把农村文化教育和科普教育结合起来,适当设置相应的农村经济、市场经济、乡镇企业等专业及课程,造就和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同时也要实施专项技能培训工程。

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要提供对农民开放的农业科技培训项目,提高农民的务农技能和科技素质,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改善传统的务农方式,从而提高农产品产量和科技含量,增加农民收入;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增强劳动力就业能力。

加快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人文素质,一是要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

扩大广播、电视、电影的覆盖面,地方文化单位要积极组织实施“三下乡”活动,地方政府可组织建立文化图书馆,同时还要不断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为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要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着力培养群众文化工作者、民间艺人、专业文化工作者等多支文化队伍,积极鼓励和倡导文化工作者农村志愿服务,深入农村帮助农民提高各方面的知识。

三是要开展特色文化活动。

村民可以自编自演一些短小精悍以及反映农村新人新事、有乡土生活气息的节目,以文明健康新风尚占领农村思想阵地。

(四)完善农业直补政策,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现行的直补政策制约着农业的发展,种与不种,种多种少都有补贴,建议改变对农民种地补贴方式,将补贴资金用于农村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创造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不断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农业自然风险,增强农业的稳定性,从而增加农业物质投入的经济效益。

(五)严格控制农资价格。

严格控制农资价格,适度提高粮食价格。

为了保证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农业生产资料的涨价应在政府或相关部门共同作用下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坚决查处乱涨价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