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政策建议
2023年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工作实施方案
2023年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推进,保障粮食安全和农田生态环境的保护已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激励农民增加粮食种植和提高农田环境综合效益,2023年将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工作。
本方案旨在确保补贴工作的公平、公正、高效实施,进一步激发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实施目标1. 提高农民种粮生产积极性和自愿性。
2. 保障农民收入,增强农民种粮的经济效益。
3. 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田生态环境质量。
4. 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三、实施内容及政策和措施1. 补贴范围和标准(1) 补贴范围:所有从事粮食种植的农户,无论规模大小。
(2) 补贴标准:根据农田面积、种植粮食品种和产量等因素确定补贴金额。
a. 农田面积:按照生产规模大小划分,分为小型家庭农田、中型家庭农田和大型家庭农田,补贴按照每公顷面积计算。
b. 种植粮食品种:对主要粮食品种和特色优势品种给予适当补贴,鼓励农民多种经营、多样化种植。
c. 产量奖补:对高产粮食品种和高产农田给予额外奖补,鼓励农民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
2. 补贴发放方式(1) 直接发放:补贴资金由政府直接支付给农民,确保资金到位和及时发放。
(2) 差异化发放:根据地区农田资源和生产条件差异,制定不同区域的补贴政策,保证补贴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3. 补贴管理及监督(1) 拟建立农田补贴管理机构,负责补贴政策的制定、补贴资金的管理、发放以及效果评估等工作。
(2) 建立补贴申报和审核制度,农民需按照规定的程序申报补贴资格,经政府审核后发放补贴。
(3) 加强对补贴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建立健全补贴资金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确保补贴资金使用合法合规。
4. 培训和指导(1) 加强对农民种粮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种粮技术水平,推广科学种植和管理方法。
(2) 建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多形式的农业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成因及对策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成因及对策农民是我国农业的中坚力量,种粮事关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收入增长。
然而,近年来,我国农民种粮积极性逐渐降低,这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本文将探讨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成因及对策。
首先,农民种粮收益较低。
农业收入在整个农民收入中占比较大,但农业发展受到市场供求波动的影响较大,农产品价格不稳定,这使得农民很难预测收益情况,导致他们对种粮的积极性降低。
其次,农业劳动强度大。
农民种粮需要付出较多的体力和时间,农忙时节需要连续作业,这给农民带来了较大的劳动负担,使得他们不愿再以传统的方式从事农业生产。
再次,现代化农机设备不普及。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现代农机设备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目前我国农机设备普及程度不高,很多农民仍然无法享受到农机化带来的好处,这限制了他们对种粮的积极性。
对策方面,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提高农产品收益。
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例如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稳定市场供求等,从而保证农户的种植收益,激发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其次,加强农业科技支撑。
通过农业科技的进步,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从而增强他们对种粮的动力。
再次,推进农业机械化。
加大对农机设备的宣传推广力度,提供农机设备的租借或补贴,减轻农民购买农机设备的经济压力,增加农民采用农机化生产的积极性。
此外,还需要加强农业教育与培训。
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示范推广等活动,提高农民的农业知识水平和技能,增强他们对种粮的信心和兴趣,提高种植收益。
最后,加强农业合作社建设。
通过建立农业合作社,加强农民之间的合作,共同分享资金、技术和信息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提高农业竞争力,从而增强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总之,为了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需要政府、农业科技、农机设备以及农民自身不断努力。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够提高农产品收益、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加强农业教育与培训,最终激发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种粮补贴实施方案
种粮补贴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农业面临着诸多挑战,种粮补贴作为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政策措施,对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并实施有效的种粮补贴方案,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目标1. 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
2. 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增加农民收入。
3. 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
三、实施方案1. 完善补贴政策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种植情况,制定不同的补贴政策,确保补贴资金合理有效地使用。
同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增加粮食种植面积。
2. 强化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的补贴资金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补贴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补贴资金真正惠及到农民,并严格打击各类违规行为。
3. 提高补贴标准适时提高种粮补贴标准,确保农民种粮收益得到有效保障,激发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热情,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
4. 强化技术支持加大对农业技术的支持力度,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
5. 完善政策配套建立健全的农业保险、灾害救助和市场化收购等政策配套措施,提高农民种粮的风险承受能力,保障农民种粮收益。
四、实施效果1. 农民种粮积极性明显提高,粮食生产稳定增长。
2. 农民种粮收益得到有效保障,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3. 粮食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4. 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明显提高。
五、总结种粮补贴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补贴政策,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补贴标准,强化技术支持,完善政策配套,确保种粮补贴政策取得更好的实施效果。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我国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执行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执行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执行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2016年5月,财政部、农业部下发《关于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工作的通知》(财农〔2016〕26号),自2016年起我国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将农业“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目标调整为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执行仍面临两方面问题,亟待关注。
(一)补贴标准偏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作用有限。
农业补贴是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4年起,国家先后实施了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三项补贴政策,对于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16年5月,财政部、农业部印发《关于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工作的通知》(财农〔2016〕26号),将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但是,随着种粮成本的不断上升,当前种粮补贴相对偏低,自2015年以来,一直执行每亩125元的标准,不足以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虽然近年来粮食价格有所回升,但种植成本逐年上升,农业生产效益仍然较低,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对调度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的作用还非常有限。
(二)粮食种植面积变化大,补贴资金按基数分配,导致基层资金缺口大、财政压力大。
《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工作的通知》(财农〔2016〕26号)指出,“中央财政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按照耕地面积、粮食产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等因素测算切块到省级财政,由各省份结合本地实际确定补贴对象、补贴方式和补贴标准。
”省里将以2015年各市核定的小麦种植面积测算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规模,并作为基数分配以后年度补贴资金,由各市包干使用。
各市年度补贴资金如有不足,由地方统筹解决。
对本来财政薄弱的县区来说,资金压力较大。
2024年种粮农民粮食直补计划
2024年种粮农民粮食直补计划2024年,中国将继续推动种粮农民粮食直补计划,以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生活水平。
本计划旨在通过直接给予农民粮食补贴,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以下是关于2024年种粮农民粮食直补计划的详细内容。
一、计划目标1. 稳定粮食生产:通过给予农民粮食直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增加粮食生产规模和粮食产量。
2. 保障粮食供应:通过粮食直补计划,提高农民收入,保障粮食供应,稳定物价,确保粮食市场的平稳运行。
3. 推动农业现代化:通过粮食直补计划,激发农民种粮热情,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现代化发展。
二、资金支持1. 政府资金支持:国家将通过财政资金支持粮食直补计划,专项资金将直接用于补贴农民,确保补贴的有效发放和到位。
2. 农业保险支持: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帮助农民应对自然灾害等风险,提高农民的种粮信心和积极性。
3. 金融机构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为农民提供小额信贷支持,帮助他们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农田生产效益。
三、补贴对象和标准1. 补贴对象:计划将主要面向种粮农户,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合作社和种粮大户等。
2. 补贴标准:根据农户的不同规模和投入情况,制定不同的补贴标准。
主要包括种子、农药、化肥、农机具等投入成本的补贴,以及粮食生产相关的补贴。
四、实施措施1. 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他们对粮食直补计划的认识和参与度,增强他们的种粮积极性。
2. 制定政策: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确保粮食直补计划的顺利实施,提高其有效性和针对性。
3. 引导种粮优势区域:结合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鼓励农民在适宜的地区扩大粮食种植规模,形成种粮优势区域。
4. 加强科技支持:通过加大科技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广优良品种和新技术,提高农田生产效益和粮食产量。
五、监督评估1. 强化监督机制:相关部门将加强对粮食直补计划的监督和评估工作,确保补贴资金的使用有效和规范。
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确保粮食安全
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安全
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一步。
下面将从政策、技术和市场三个方面介绍如何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一、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激励政策,如提供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补贴,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
完善农业保险制度,为农民提供保险保障,减少不确定性风险,鼓励他们增加种粮投入。
政府还可以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推广适应本地生长环境的新品种和新技术,提高农民种植粮食的效益和收益。
二、技术支持
加强农技培训,提供科学种植指导,给予农民必要的技术支持。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肥料使用、轮作休耕、农药合理使用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农民在生产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种植技能和管理能力。
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将新的技术成果和管理经验传递给农民,让他们了解到先进的种植方法和技术,提高了种植效益。
三、市场支持
建立健全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快农产品物流配送,确保粮食生产者的利益。
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价格保护机制,增加农产品销售渠道,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和增值服务。
通过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种植粮食的收益,激励他们积极投入到粮食生产中。
积极扩大农产品出口,加强与国外市场的合作和贸易,为农民创造更多的销售机会和更高的收益。
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一步。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激励政策、加强农技培训和推进农产品市场化,为农民创造更好的种粮环境和收益机会,提高他们的种粮热情和积极性。
农民自身也要增强自我意识,提高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共同保障粮食安全。
如何增强农民种粮积极性
如何增强农民种粮积极性农民种粮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而增强农民种粮积极性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如何增强农民种粮积极性呢?以下是一些建议:一、提高农业生产效益:1.推广科技和先进农艺技术,加强农业技术培训。
通过科技和先进农艺技术的推广,农民能够学习到提高产量、减少损失的方法,增强他们对农业生产技术的信心,从而提高种粮积极性。
2.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田排灌条件,提供良好的土地条件和水源保证,为农民提供便利条件,使其更愿意从事种粮工作。
3.加大肥料和农药供应力度。
提供优质农药和肥料,帮助农民增加产量和农作物质量,从而提高他们种植的积极性。
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2.建立稳定的价格补贴政策。
保障农民的收入不受市场波动影响,提高他们的种粮积极性。
同时,要注重公平补贴,确保补贴政策的有效性和执行力度。
3.建立农业保险制度。
为农民提供农业保险,减轻他们面临的风险,增加他们种粮的积极性。
三、加强农民组织和合作:1.成立农民合作社。
通过成立农民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和协作能力,强化他们的产权保障,增强他们种粮的积极性。
2.推动农民参与农业合作社和专业合作社。
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现代农业经营,提高他们的经营效益和收入水平。
3.加强政府与农民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通过加强政府与农民的沟通,了解和解决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增强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信心。
四、提高农民社会地位和待遇: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村的交通、通信、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增强他们种粮的积极性。
2.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的农村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增强他们的种粮积极性。
3.加强农民培训和教育。
提供农民培训和教育机会,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知识水平,增强他们的种粮积极性。
综上所述,要增强农民种粮积极性,需要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民组织和合作以及提高农民社会地位和待遇等方面入手。
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些税收优惠政策,设法降低农资企业生产成本,从而降低农资产品的价格,但是,农资产品转到农户手中的价格依然很贵。目前粮食价格比过去有所增加,但农资价格仍偏高,当地过去每公斤尿素的价格是1.6元左右,现在涨到2.4元,其它农膜、农药、复合肥等农资产品价格也都上涨,农民通过减少用量,使得农资投入不足,严重影响粮食产量,农资价格高也挫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为什么粮价与农资价格差距如此之大呢?一些专业人土认为:这是因为生产资料的价格已经市场化,而粮食价格没有市场化。虽然国家一直在倡导粮食价格市场调节,但其实我国的粮食价格并没有实现市场化。现行的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目的是保护广大种粮农户的利益,而实际上这个保护价抑制了粮价的上涨,是以牺牲粮农利益保持粮食价格稳定。
2.提高粮农待遇,将贡献的荣誉还给农民
在地少人多的现实面前,不要勉强提倡靠种粮“增产增收”。让种粮农民通过长年为国家贡献粮食最终获得一个种粮的待遇。比如,粮农在累计投售一定数量的商品粮后,老年时能获得国家给予一定级别退休的待遇,包括养老、医疗、保险等等。同时,粮价不能人为地压得太低,要保持合理水平,使更多的农民愿意继续种粮以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也使种粮的农民有被社会认可的归属感。要让种粮农民有荣誉责任感,使他们将种粮认定为自己的事业,从而提高粮农的政治素质、经营素质、科技素质和市场素质,成为职业种粮人。
虽然家住农村,但是这次实践让对农村生活我有了更深的了解,真心希望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能够得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能够得到根本的改善。
作者简介:丁敏来(1989- ),男,浙江缙云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大三学生,
其次,按良种补贴既可克服现有各种补贴制度缺陷, 保证补贴向种粮农民集中、向优质粮食生产集中,又有利推广良种,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农户购买优质良种越多,粮食播种面积越大, 投售的商品粮也越多;反之,农民不购买良种就得不到补贴,有利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
基层反映:基层反映四大因素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 三点建议促解决
基层反映:基层反映四大因素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三点建议促解决基层反映:基层反映四大因素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三点建议促解决一、引言农民种粮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也是农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近年来,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的问题日益突出,给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基层反映的四大因素对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影响,并提出三点建议来促进解决这一问题。
二、四大因素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1.经济因素:农民种粮的经济效益下降是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首要因素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外流,农田面积减少,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
此外,与城市工作相比,农民在农田里劳动所得相对较低,给农民种粮带来了经济上的压力,降低了他们的种植积极性。
2.环境因素:农民种粮的环境问题也是影响他们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农民缺乏科学种植知识,常常盲目使用农药和化肥,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田地受到污染,从而影响作物品质和产量。
此外,严重的自然灾害也给农民种粮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减少了他们的种植热情。
3.政策因素:农民种粮的政策支持也会影响他们的种植积极性。
如果政府在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业补贴、农产品价格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和优惠政策,农民就会更有动力种粮。
然而,当前的农业政策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资金支持不足、补贴政策执行不到位等,这会减弱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4.人文因素:农民的思想观念和文化水平也会对他们种粮积极性产生影响。
一些农民对农业工作缺乏热情,认为农村的农田劳动辛苦,收入来源单一,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而是希望通过其他方式改善生活。
加之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对农民的吸引力增加,使得农民对种粮的热情降低。
三、三点建议促解决1.提高农民种粮的经济效益。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业补贴水平,调整农产品价格机制,确保农民的种粮收入能够与城市工作相匹配甚至更高。
此外,政府还应该鼓励农民参与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提高农业产业链的附加值,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增强他们的种粮积极性。
当前如何提高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
保护 . 固农 业 发展 基 础 。 巩 保证 农 业 生产 旱 能灌 、 能排 , 高农业 综 合 涝 提
生 产 能 力 与抵 御 自然 灾 害 保护 和质
量建设 , 好土 地复垦整 理 , 强 中 、 搞 加 低 产 田 改 造 .加 快 沃 土 工 程 实 施 步
业 生 产 条 件 。 强 农 业 设 施 的管 理 和 加
极性 的具体措施 。
建 立 农 产 品 价 格 稳 定 机 制 进一 步完善最 低收购 价政 策 , 对 主 要 粮 食 和 生 猪 等 农 产 品 制 订 科 学
不 利 于机 械 化耕 种 及 科学 种 田技 术 推广 。应 制订合理 的补偿 机制 , 使 促
宗 农 产 品 的 收 购 经 营 行 为 , 决 打 击 坚
小块 田地束缚 , 田能手有 了大 片 种
自身 收 入 的 同 时 . 有 利 于粮 食 的 稳 也
强度 。 高劳动生产 率和经 营规模水 提
平 。抓好 生态保护 和建设 , 搞好水 土
保 持 。 强农 业 面 源 污 染 防 治 。做 好 加 自然 灾 害 防御 及 抗 灾 救 灾 工 作 。开展
提 高农 业抗御 自然灾 害的能力 , 增强
农 业 的稳 定 性 。 进 一 步 完 善 农 业 补 贴 方 式 。 高 提
补 贴 标 准
提高耕 地质量 , 最终实 现扩大单 位 面
积的粮食产量 。
农业 保险 公 司 。 在 此 基础 上 , 立 并 建
以政策性农 业保 险公司为 主导 、 业 商
的巨额赔付。
稳 定 农 产 品 种 植 。 力 提 高 农 产 努
品产 量
大 专 院校 .科 研机 构 建立 起 合作 关
保障种粮农民收益的建议
保障种粮农民收益的建议一、完善农业支持政策1.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政府应该确保农民能够获得公平的价格,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
通过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激励农民积极生产粮食,增加收益。
2.提供农业保险:建立健全的农业保险制度,为农民提供风险保障。
农业保险可以覆盖农作物灾害、自然灾害等风险,减轻农民的经济压力,并鼓励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粮食生产。
3.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力度,支持农民购买农机具、肥料、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益。
此外,还可以通过发放农民专项补贴和奖励优质农产品生产等方式,进一步刺激农民积极参与粮食生产。
二、提升农业生产水平1.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加大对农民的农业技术培训力度,提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
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的种植技能和管理水平,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从而提升其收益。
2.推广科学种植技术:积极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如精确施肥、植保措施等,提高农田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利用率,减少粮食生产成本。
3.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推广农业信息化技术,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业信息。
农民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市场行情、农产品供需信息等,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提高收益。
三、提升农产品附加值1.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鼓励农民将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
政府可以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并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产品深加工。
3.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机制,严格把关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口碑,可以增加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和购买意愿,进而提高农民的收益。
四、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2.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发展农村电商,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民的农产品销售收益。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电商的扶持力度,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技术支持。
3.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管理,使其成为农民参与农业生产、经营和销售的重要组织形式。
保护和提升种粮积极性调研报告6篇
保护和提升种粮积极性调研报告6篇保护和提升种粮积极性调研报告(一)农民种粮积极性是影响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保护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值得深入研究。
xx年,我们组成课题组深入江西省南昌市的南昌县、新建县和抚州市临川区、南城县等粮食生产县(区),组织种粮大户、普通粮农以及基层干部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并入户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保护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保护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
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粮食生产逐步恢复,但继续稳定增产的难度加大; 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出现逆差,大豆和棉花进口量逐年扩大。
保护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事关“三农”全局和社会稳定近年来, 种粮成本一路高企,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一些农民认为种粮投入大、效益小,是赔钱活,不划算,纷纷弃农经商或打工。
因而, 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多种粮、种好粮,提高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最终让种粮农民有利可图、有钱可赚,增加收入。
当前制约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因素分析综合分析,当前制约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农业特别是种粮比较效益降低尽管稻谷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但是农民的收入并没有随之增长。
据南昌县蒋巷镇种粮农户介绍, 去年,种一亩水稻双季收成大约在1300斤左右,全年收入在1400元左右。
但是由于种子、肥料、农药以及收割费用等大幅涨价,种一亩水稻的成本大约要花费650元左右,纯收入只有700多元,然而,从犁地到播种、管理、收割,种一亩水稻一年需要12个左右的人工,一天收入不到60元。
农业生产成本上升过快,种粮收益进一步降低如今不少农民不愿种粮,或者干脆只种一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业生产成本上升过快。
据我们对南昌县蒋巷镇部分种粮大户的调查,种植一亩双季稻的收益,毛收入可达1700元/亩,而成本就达到约1500元/亩,纯收益只有仅仅200元。
2024年镇委种粮直补方案
2024年镇委种粮直补方案____年镇委种粮直补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农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农民对于种粮收益的不满,导致农民对于种粮的积极性下降。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我镇委决定制定种粮直补方案,以鼓励农民种粮。
二、目标设定____年,我镇将通过种粮直补方案来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化解农民种粮收益低的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 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增长;2. 降低农民种粮成本,提高农民种粮收益;3. 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种粮品质和粮食安全水平。
三、具体措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镇委决定采取以下具体措施:1. 制定补贴政策:制定种粮直补政策,对农民积极种植粮食作物的行为进行经济奖励,包括对种粮面积进行直接补贴,对农业生产设施进行补贴,对种植面积较大的农户进行额外奖励等。
2. 完善技术培训:加大对农民的种粮技术培训力度,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和农业科技咨询服务,帮助农民提高种粮生产效率,降低种粮风险,提高种粮收益。
3. 加强农业综合服务:健全农业综合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农业生产服务,包括供种、农资、市场信息、农业保险等,降低农民种粮经营风险。
4. 推动科技创新: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开展新品种培育和新技术示范,提高种植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5. 健全监管机制: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抽检和监测,提高种粮品质和粮食安全水平。
6. 增加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发展农村电商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模式,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四、资金保障为了确保种粮直补方案的实施有效性,我镇委将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具体资金保障措施如下:1. 财政资金投入:将增加财政投入,确保种粮直补资金的充足,用于直接补贴种植面积、农业生产设施补贴、技术培训和农业综合服务等方面。
对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几点思考
对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几点思考农民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力量,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点思考,旨在激发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一、提供切实可行的支持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政府可以制定一系列适用的农业支持政策。
首先,要提供农业技术支持和培训,帮助农民掌握现代种植技术和管理知识。
其次,要加大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力度,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还应提供农村金融支持和信贷政策,解决农民资金问题,推动农业现代化。
二、加强农产品市场营销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
因此,要加强农产品市场营销,提供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方式。
可以通过发展电商平台,扩大农产品网络销售的范围;通过建设农产品产地直供市场,提供更好的销售环境和销售保障;通过促进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增强农民的凝聚力和议价能力,降低中间环节成本。
三、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可以增加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通过加工农产品,提取农产品的副产物,可以提高附加值。
政府可以引导农民适应市场需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一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
此外,还可以通过品牌化推广,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实现农产品的差异化竞争。
四、优化农田建设和土地利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也与农田建设和土地利用密切相关。
政府应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如提供良好的灌溉系统、农田排水设施等。
同时,需要优化土地利用,加强耕地保护,严格控制非农占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农民创造更好的生产条件。
五、加强农民组织和合作加强农民组织和合作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引导农民成立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通过合作集体经济的方式,提高农民的综合经济效益。
此外,还可以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增强他们与市场的对接能力。
总之,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是一个多方面的工程,在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
通过提供切实可行的支持政策、加强农产品市场营销、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优化农田建设和土地利用以及加强农民组织和合作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从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关于加大粮食安全保护力度的建议
关于加大粮食安全保护力度的建议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关乎国计民生。
以下是一些关于加大粮食安全保护力度的建议: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抗灾能力。
2.保护耕地资源: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和管理,防止耕地非农化和耕地质量退化。
3.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
4.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加强国家粮食储备体系建设,优化储备布局和结构,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有足够的粮食供应。
5.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
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
6.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开展跨国农业合作,提高我国在国际粮食市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7.提高农民收入:通过政策支持和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增强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8.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粮食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监管,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9.倡导节约粮食: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节约粮食的意识,减少粮食浪费。
10.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财政投入、金融支持、保险保障等,提高
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实施,可以加大粮食安全保护力度,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确保粮食安全
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
而农民作为粮食生产的主体,其种粮积极性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政策扶持、科技支持、产业链整合和农民培训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从而确保粮食安全。
一、政策扶持政策扶持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国家可以通过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补贴农民种粮成本、设立粮食生产保障基金等方式来激发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还可以通过建立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农民利益的长效机制,来提高农民的种粮信心和积极性。
政策扶持还可包括对种粮农民的税收减免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持,从而降低其生产成本,增加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二、科技支持科技支持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重要保障。
国家可以加大对种粮农民的科技支持力度,包括提供良种、农药、肥料等生产资料的补贴,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等服务,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以及提供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金融支持等便利服务。
通过科技支持,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和收益,增强其种粮积极性。
三、产业链整合产业链整合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重要途径。
国家可以通过整合农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搭建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增强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产业链整合还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的协同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和营销环节的优化升级,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从而提高其种粮积极性。
四、农民培训农民培训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必要手段。
国家可以通过开展农业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传授新型农业经营管理知识和技术,提高农民的种植、管理和市场运作水平,激发其种粮的积极性。
农民培训还可以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园等集约化经营机制,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综合素质,增加其种粮的积极性。
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是确保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
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科技支持力度,推动产业链整合,加强农民培训,从而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供应安全,促进粮食生产健康发展。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成因及对策
近年来,为保护广大农民的种植粮食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国家相继出台了农业税全免、农机具定额补贴、土地直补、良种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
中央年年的一号文件都围绕“三农”问题,这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对解决农村困难的决心。
然而,在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却存在着农民不愿意种粮,种粮积极不高的现象。
一、原因在国家如此关注和重视“三农”工作的背景下,农民为何还要丢弃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行业呢?带着这一些疑问,笔者通过走访农民、与农民座谈等方式,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1、思想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
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父辈那一代视土地为“命根子”、“金旮旯”,认为只要自己勤劳,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就吃喝不愁,就能过上好日子,而现在的广大农村年轻人更喜欢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期待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强壮的体魄更快、更直接、更简捷、更省力的获取更大的收入来改善生活。
加之,受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等方面的限制,现代化的插秧机、收割机等机械耕作无法进行,落后的生产方式和强大的劳动强度致使年轻的农民对种粮失去了激情。
2、“打工族”纷纷远走他乡,种粮主力军锐减。
据农民自己测算:在经济发达地区务工的每月收入至少2500元到3000元,就是在当地搞建筑、装修的一个月下来至少也是2000元到2500元,哪怕就是一个杂(小)工一个月下来收入最少也在1200左右,而农民种一亩地的粮食剔除籽种、肥料、农药等必备的生产成本投入一年下来也就是800元,远远不及一个杂(小)工一个月的收入,况且种粮琐事多、花得时间与精力大,仅靠种粮很难改善生活条件,而务工既单纯直接且收入又相当可观。
如此悬殊的收入差距,致使广大农村青年毫不犹豫就选择外出创业,造成种粮的主体流失。
3、农业技术人才匮缺,农业生产缺乏科学技术指导。
就汉阴来看:由于受政策体制、就业形势等方面的影响,近几年安排到乡镇工作的大多不是农学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而是复退军人,这一部分基本没有学过农业科技知识,更不懂农业技术,所以也就根本谈不上对农业的业务指导。
浅谈如何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浅谈如何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黄棉珍农业、农村、农民(以下简称“三农”)问题是我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为了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取消了农业税和农村义务工和积累工,中央财政对种粮农民实行补贴,且补贴一年比一年增加,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也是一涨再涨,特别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给农民种粮吃了一颗定心丸,农民土地承包期由50年提高到70年,且又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让农民尽快步入小康社会。
近日,笔者通过到农村调查了解,认为,要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
从2007年起,化肥、农药、种子价格一涨再涨。
尿素由2007年每吨1920元上涨到现在的每吨2520元,涨幅为31%;复合肥由2007年每吨1800元上涨到现在的每吨4450元,涨幅达147%,磷肥由2007年每吨500元上涨到现在每吨2000元,涨幅达300%,稻种、农药价格比2007年平均上涨15%左右,农民因化肥、农药、种子价格上涨平均每亩比去年同期增加成本150元左右。
而粮食收购价格与去年持平。
因此,要求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化肥、农药、种子实际生产成本,制定统一销售价格,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加价销售,一经发现,从严处理。
2、提高粮食收购价格。
我国现行粮食收购价格应以国际市场接轨。
据有关媒体报道,作为全球大米贸易价格基准的泰国大米批发价格已从每吨580美元暴涨到760美元,而我国目前晚籼米零售价每吨仅为480美元左右,粮价上升空间大。
国家有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在现行粮食收购价格的基础上再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使农民种1亩田的纯收入达800—1000元,这样就会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3、继续加大惠农政策扶持力度,改革惠农资金发放方式。
现行惠农资金发放是按农民承包土地为依据发放,只要农民承包了土地,不管是否耕种,镇财政所都会按田亩把惠农资金打入农民的惠农卡中,因为没有政策规定没有耕种的农户不能享受政府的粮食补贴资金。
种粮积极性论文:关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思考
种粮积极性论文:关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思考摘要: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最主要原因是种粮比较收益率低、农资价格上涨过快、水利设施建设滞后、粮食直补效应递减等。
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应从提高种粮的收益入手,完善抛荒处罚,提高执行效力;严格控制农资价格,提高最低收购价;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力度;提高激励水平,完善粮补政策。
关键词:农民种粮积极性成本收益对策0 引言农民种粮积极性堪忧,如何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这次我们深入农村进行调研,共走访中牟县的九个乡镇,调研发现,农民种粮的目的只是为了满足自身口粮。
土地半抛荒或变相抛荒现象说明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本文拟以所调查的数据为例进行分析和研究。
1 影响中牟县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因素近几年来,我们国家对“三农”优惠和扶持的力度不断加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有所改善。
但是,在现实中我国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还不是很高,弃农经商、半农半打工、应付性耕种、专业农民老龄化趋势,无情的摆在我们的面前。
传统中常说的安居乐业中“乐业”这个词,在农村已失去了意义。
农民在现实中是为了增加收入搞活经济,但是在事实上,却出现了应付性耕种、种粮积极性不高的趋势。
在历史上曾以出现过的“七级工、八级工,不如社员一畦葱”的自豪感和精神向往不复存在。
如今,在农村安心种地的,大多都是一些年龄较大的农民,而年轻的人,大多具有厌农思想,大都走向了城镇。
1.1 基层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我国一直把粮食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市场供应和国家自立的基础工作来抓,并纳入“省长负责制”的考核目标。
但是目前对抓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是“上热下冷中间断线”,一些基层党、政领导对抓粮食生产不太重视,认为很难出政绩,地方财税收入增加缓慢,所以总停留在一般的会议、文件等形式上,主动抓工作、主动抓落实的行动较差。
1.2 种粮比较收益率低如今我们搞的是市场经济,如果农民辛辛苦苦的劳作几年,种粮的收入却不高,却不够日常的开销,不够供孩子上大学一年的费用,不够盖房给孩子娶媳妇的费用,还不如出外打工经商挣的多,那么,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能高吗?可是种粮效益为何低呢?因为成本高,其成本高的原因主要是农药,农膜化肥等农资的价格虚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直接购买稻 米,以提高农户种粮 粮 大 户 示范 带 动作 用 明 显 ,建 议 要 作 物保 险 业 务。 三 是 建 立 多元 化 的
积 极 性 。 普 通 白米 稻 谷 最 低 保 护 价 加 强 对 种 粮 大 户 的农 业 技 术 支 持 与 是 每 吨 15 泰 铢 ( 合 30 元 人 服 务。 第 四 ,对 农 业 保 险 制 度 要 进 .万 约 20 民币 , 当于 每百斤 10 人 民币 ) 相 6元 , 优 质 的茉莉 香 米为每 吨 2 泰铢 。 万 这 一价格 高 出 当时市 场价 4%左右 。 0
围绕粮食 生产初步形成 了一整套 的
补 贴 政 策体 系 。我 国 现 行 对 农 民种
并在保持种 粮补贴政策连续性 的同
时 ,逐 年 提 高 补贴 标 准 ,并 可 考 虑
粮直补政策 的一个 显著特 点是普惠 制 ,所 有种粮农 民都 能按 照计税面
将增 量部 分集 中用于农 村机 耕路、 水利基础设施和 中低产田改造扩面 ,
提高农 民种粮积极性。20 08年阿披 土地流转补贴。这样既可 以调动小 准再保险协议 》制定实 用的再保险
本 ,使土地进一步 向种粮大户集 中,
再保险 ,私营保险公司可 以将任何
以实现粮食 生产 的规模化 、集约化 合格合 同指定 到风 险转移 基金 、发
经营。第二 ,考 虑到种 粮大户面临 展 基 金 和 商 业 基 金 中 的 任 何 一 种 ,
积 ,市 政 府 一 次 性 给 予 流 出 户 每亩
扶持种粮大 户的发展是保证粮 相 关 再 保 险 机 构 与 制 度 ,防 止 因风
0 元的资金补助 , 给予所属镇 ( ) 街 食生产稳定 发展的迫 切需要,是推 险管控不到位、再保 险保 障不足 而 20
O 街 对 进规模化 生产、集约化经营 的有效 导致巨灾情况下赔付不足、最 后损 村 每亩 6 元 的 奖励 ,各 镇 ( )
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
当前 ,农 民 自交 保 费 难 收 ,很
大一部分农 民仍不想参加保 险。虽 善农村土地承包 关系的基础 上,按
照 依 法 自愿 有偿 的原 则 ,建 立 规 范 的农 村 土 地 流 转 机 制 ,建 立 农 村 土
及 时 予 以调 整 ,并可 适 当提 高 上 涨 然 部 分 地 方 由政 府 承 担 全 部 保 费 , 幅度 ,避 免 与 市场 价 的 “ 倒挂 ” 同 。 时要 切 实 强化 对 国 家 粮食 最 低 收 购 但 这对 于 大 多数 农业 县 的财 政来 说 , 确 实 是 有 困难 的。 与 此 同 时 , 由于
承 包经营权流转合 同的农业规模 经 业科技 的研发和推广具有公共产 品
营 主体 ,在 其 经 营 土 地 上 建 设 为 农 业 生产 服 务 的非永 久性配 套设 施 , 其建 筑 占地 面 积 按 不 同产 业 控 制 在 实际 流 转 面积 的 1 %以 内 ;开 展 土 地 广等 农 业 生 产 服 务 体 制 上 应 加 大投
圃
暑一 V
保护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政策建议
口 胡仲 明
当前农 民种粮动机大 致可分三
类 。 一 是 为 自给 。 种 植 粮 食 以 获 得
口粮 ,或降低 生活成本。二是 自给
同 时 销 售 余 粮 作 为 家庭 补 充 收 入 。
虽然知道种粮不赚钱 ,种粮不合算 ,
但 由 于 国 家 惠 农 政 策 力度 的不 断 加 大 ,特 别 是 一 系 列 补 贴 发 放 , 即使
粮食生产的作用。
稳 定并适 当提 高粮食 收购 价格
要 提 高 农 民种 粮积 极 性 ,关 键
逐步完善粮食补贴政策
党 的十 六 大 以 来 ,在 “ 业 反 工 哺 农 业 ,城 市 支 持 农 村 ”和 “ 多予 少 取 放 活 ” 的 方 针 的指 导 下 ,我 国
总值 的 85 ,但 实际上 ,我国提供 . % 的 “ 箱 ”支 持远低 于 这一 水平。 黄
步 伐。 中央 确 定 2 1 年 生 产 的 早 发 展 方 式 ,促 进 农村 生 产 关 系 变 革 01
籼 稻 、 中晚 籼稻 、粳 稻 最 低 收购 价 分 别 提 高 到每 百 斤 12 、17 、 0元 0元 18元 , 比 21 年 分 别 提 高 9元 、 2 00
的重要途径。但 目前 种粮大户仍面 制定政策 、 监管、 再保险和综合服务 临诸 多困难 ,建 议对种粮大户实施 负 责 向私 营 农 作 物 保 险 公 司 再 保 险 重点扶持。第一,考 虑到种 粮大户 提 供 费 用补 贴 ,向 农 民 提供 保 费 补 标准再保险协议 ,向私营保险公司
它一方面可 以有效地提高粮食产量,
另一 方 面 可 以增 加 农 民 的 收 入 ,从 而提 高 农 民种 粮 的积 极 性 。 由于 农
政 策 法规 处 组织 有关 专 家研 究 发现 , 按 照 每 亩 水 稻 ( 季 ) 常 农 资 投 单 正 入 ,农 户将购 买 到 O0 元 假劣 种子 、 . 7
建 议 继续 稳 定粮 食 最低 收 购价 政 策 , 收 购价 的 调 整 要 充分 考 虑 当 期 粮食 生 产成 本 ,随 着农 资和 工价 的 上涨
加速土地流转 , 引 导规 模 经 营
要 加速 土地流 转 ,加快分 散种植 向规 模 经 营 跨 越 ,建 议 在 稳 定 和 完
1 I元假劣肥料和 1 元假劣农药 ; 93 . 8
元 、1. 元 和 1 5 4 4元 ,每 亩 水稻 总 损 失 5.7 全 国 44  ̄亩 水稻 播面 , 29 元。 .8Z , 合 计 损 失 将 达 273 亿 元。 完 善 执 3.6
的性 质 ,国家在农村科技研发和推 造 成 生 产 直 接 产 值 损 失 分 别 为 2 . 4 入 力度 ,从根本上提高粮食生产率,
地 承 包 经 营 权 流 转 信 息 网络 平 台 和
农 村 土地 流 转市 场 , 以及 一 系 列 激
价政 策执行情况 的监管 ,严厉打击 农 业 生产 易 受 灾 、 易成 灾 ,随 着 农
粮食收购 中压价压质行为 ,确保粮 业保险 的快速发展 ,农业保险 自身 励 、 保 障 机 制。 这 方 面 ,浙 江 经 验 农的应得利益不受侵害。 累积 的风 险不断增加。农业保险承 提 供了很好的改革蓝本。以义 乌市
手段 ,是推动科技应用、结构调整、
3 f . 21. 4 逗 0 20 3
0 -2 0元 / 亩 害农 民权益的事发生。具体可借鉴 流 出户也 相应 配套 了 1 0 0
万方数据
: 圈… …
不 等 的 资 金 补 助 ;允 许 直 接 集 中 连 片规 模 经 营 面积 达 到 5 亩 以上 、期 O 限 5 以上 且 签订 规 范 的农 村 土 地 年
保 的风 险不 仅 发 生 概 率 高 ,而 且 损
为例,该市政策规定 :对 当年新增
重 点 扶持 种 粮 大户 , 提高种粮大户积极性
0 失集 中、覆盖 面大,其赔付率远高 连 片规 模 流转 土 地在 5 亩 以上 ,流
于一 般的财产保险。这就 需要建 立 转 期 限 在 5 以上 ,按 实 际 流 转 面 年
接 发 挥 提 高 农 民种 粮 积 极 性 、 促 进
策走 向对其 粮食 生产具有重要 的影 根 据 我 国 加 入 W O时 的 承 诺 ,我 国 T 响 ,甚至是 决定性 的。为此 ,今后 对 特 定 产 品 的 支 持 量 不 能 超 过 当年
国家 制定 惠农政 策 ,要分 别 考虑 。 该 产 品 生 产 总 值 的 85 ,对 非 特 定 . % 产 品 的 支持 不 能 超 过 我 国农 业 生 产
户贷款贴息 制度。 第三 ,考虑到种 务 后 ,必 须 至 少 保 留 一 定 数 量 的农
农 业保 险经 营主体 。发展 多形式、 多 渠 道 的 农 业 保 险 ,探 索发 展 相 互
收入保障工程 ” ,实施大米保护价政 贷款难 问题 ,建议适时启动种粮大 保 险人 利 用所 有 比例 再 保 险 分 出业
在亏本 的状态下 ,也会坚持种植粮 食 ,但不会投入过 多的时 间和精 力 去大 面积 的种植粮食。三是 以种 粮
作 为 主 要 收 入 来 源 的 ,主 要 为 规 模
种植 的种 粮大户。对第一类农 民而
言 ,国 家 惠 农 政 策 走 向 对 他 们 几 乎 没 有 任 何 实 质 影 响 ;对 第 二 类 农 民 而 言 , 国 家 惠农 政 策 有 助 于 确 保 他
策对于保 护农民种粮收入的 “ 底线” 有一定保障作用 ,但 近些年最低收
2 1 . f 通 3 0 2 3 t 0 3
万方数据
U 簸瓣+ 圃 址埋
购 价 调 整难 以跟 上 宏观 经 济 发展 的 农 民富 裕 的 重 要 措 施 ,是 转 变 农 业 美 国发 展 农 业 保 险 的经 验 。 一 是 成 立 国家 农 作 物 保 险 公 司。 代 表 政 府
是出台一项让农 民愿意种粮且愿意
为此 ,要继续发挥 好当前粮食直3 多售粮、相 应实惠来 自于售粮的政 1 、 政 策对 农 民增 收 方面 的促进 作 用,
策,最好 的办法就是提高粮价、让
种粮 效益高 于种植 一般 经济作 物。
在 各 项 惠 农 政 策 中 ,最 低 收 购 价 政
包 土 地 且 转 包 期 较 长 的小 农 户 提 供 检 查和 监督。二是仿照 美国的 《 标 农 户 土地 流 转 的积 极 ’ 又可 在 一 政 策。 形 式 上 ,可 将 再 保 险 分 为 比 性, 定 程 度 上 降 低 大 农 户 转 包 土 地 的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