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对农民种粮积极性探析
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效果及影响路径分析
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效果及影响路径分析自2004年实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以来,我国的粮食总产量和粮食种植面积持续增长,粮食直补政策的出台传达出中央鼓励农民种粮的信号,政策对粮食生产的刺激作用较明显。
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粮食直补政策在执行中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
外出打工的农民增多,使得耕地实际占有和使用分开,给粮食直补资金发挥应有作用带来难题。
种粮成本的上升,也使农户的种粮收益有所下降,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也面临挑战。
在新形势下农户对粮食直补政策的满意度如何?是否提升了农户的种粮积极性?粮食直补政策的绩效水平怎样?粮食安全效应是否有所提高?政策通过什么样的路径影响粮食安全?对现行的粮食直补政策的实施效果开展研究,客观评价政策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提出完善粮食直补政策的有关建议,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基于弱质产业扶持理论、正外部性理论等农业补贴政策的理论依据,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对陕西省的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开展研究。
梳理了我国粮食生产补贴的历史变迁,分析了陕西省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主要内容。
运用统计资料和实地调研获得的相关数据,从四个方面对陕西省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实施效果开展了研究:一是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粮食直补政策的农户满意度,运用多元有序Logit回归分析农户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二是运用AHP法(层次分析法)对陕西省粮食直补政策绩效进行测算,并对省际间的绩效进行比较;三是对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粮食安全效应进行了分析;四是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路径。
主要结论如下:(1)农户对粮食补贴政策的满意度较高,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较好。
农户对粮食补贴政策的满意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年龄、粮食种植面积、对政策的了解度等因素与满意度正相关;学历与满意度负相关,学历越高的农户满意度越低。
(2)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提升了粮食生产绩效,粮食总产量、粮食人均产量、粮食生产规模、农业产值、农业生产条件5个一级指标绩效和总绩效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农业产值指标绩效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并且绩效连年增长。
关于我国种粮补贴政策的思考
关于我国种粮补贴政策的思考作者:杨朴来源:《当代农村财经》2015年第04期为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自2003年起,我国相继出台并连续实施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等系列种粮补贴政策。
十余年来,补贴政策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一连增,农民收入也在逐步提高,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现行种粮补贴政策面临诸多困惑,重新谋划思考时势所趋。
一、现行种粮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一)补贴政策对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收效渐微。
1.没有起到理想的激励种粮的作用。
一是现行种粮补贴标准难以弥补粮食作物与其他经济作物之间的价差。
2014年,蚌埠市各种种粮补贴资金总规模约6亿元,粮食作物实际播种面积约705万亩,粮食总产量约275万吨,种粮补贴按面积算亩均85元,按产量算每公斤0.22元,与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的收益相比差距较大。
二是粮食生产收益远低于进城务工收益,对相当一部分农户而言,粮食生产已从主业变为副业,长期留守农村的更多是老人和孩子,青壮年农民很多已成为季节性农民,播种时回家忙几天、收获时回家忙几天,没有了田间管理精耕细作,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基本是望天收。
2.种粮补贴与实际种粮完全脱节。
现行种粮补贴不论是按二轮承包计税耕地面积还是按实际播种面积计算,都是通过“一卡通”直接打卡发放给耕地承包人,虽然相关政策明确规定粮补资金的补贴对象是实际种粮人,但是,土地流转使耕地的承包权和经营权发生了分离,导致不种地的耕地承包人享受了种粮补贴,种粮人享受不到种粮补贴,相当多农民已经在不自觉中把种粮补贴同种粮脱钩。
(二)补贴政策对增加农民收入影响渐低。
1.补贴资金人均少、占比低。
从人均享有的种粮补贴和补贴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看,现行政策增收效果甚微。
2005年,蚌埠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80元,不考虑已经开始实施的种粮补贴试点,仅取消农业税费就让农民人均增收102元,占当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3.7%。
农民种粮积极性调研报告
农民种粮积极性调研报告农民种粮积极性调研报告一、引言种粮业是我国农业的基础和主导产业之一,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及农民的经济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了解农民在种粮过程中的积极性状况,本报告对某地区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进行了调研分析。
二、调研目的与方法本次调研旨在探索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因素,以及了解农民在种粮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抽样调查了200名农民,并结合实地走访进行深入访谈。
三、调研结果1. 积极性因素: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民对种粮工作保持着积极的态度。
其中,最主要的积极因素有以下几点:(1)粮食需求旺盛: 大多数农民意识到粮食对人体的重要性,他们的种粮行为受内需影响。
(2)农业政策支持: 一些农民表示,政府的农业扶持政策,如提供财政补贴、技术指导和种苗支持等,能够激发他们的种粮积极性。
(3)种粮所带来的经济收入: 不少农民表示种粮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因而他们对种粮追求积极性较高。
2. 困难与问题:调研结果还显示,农民在种粮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难与问题,阻碍了他们种粮的积极性。
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1)劳动力短缺: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失,农民在种粮过程中遇到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同时也存在高龄化的问题,年轻劳动力不愿意从事农业劳动工作。
(2)资金困难: 种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一些农民表示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导致无法积极参与种粮。
(3)天气不稳定: 不可抗力的因素也是困扰农民的主要问题,遭受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使得农民对种粮产生了一定的抵触心理。
四、对策建议针对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加大农业扶持力度: 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更全面的农业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技术培训、种苗补贴等,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2)提供金融支持: 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要为农民提供低利率的贷款服务,解决农民资金短缺的问题,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种粮工作。
种粮补贴政策调研报告
种粮补贴政策调研报告种粮补贴政策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种粮补贴政策是指国家针对农业生产中的粮食生产环节,通过给予农民一定的经济补贴,以提高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和效益。
种粮补贴政策旨在稳定粮食供应,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并且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政策实施情况种粮补贴政策自2004年开始实施,至今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
根据调研所得数据,种粮补贴政策每年都在逐步增加。
现行的补贴政策主要包括直补和间接补贴两种形式。
直补是指国家直接给予农民一定的补贴金额,按照种植面积进行衡量和发放。
补贴金额每年进行调整和增加,并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差别化政策。
根据调查,直补政策的实施对激发农民种植积极性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特别在一些贫困地区,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具有积极的影响。
间接补贴是指对农用物资、农业机械设备等进行价格补贴,降低农民在种植过程中的成本。
这种补贴形式更加具有针对性,能够有效解决农民在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虽然种粮补贴政策在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1. 补贴资金分配不均衡。
由于财政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的补贴标准并不一致,导致一些地区和农民受益较少,难以真正实现政策的公平性。
2. 补贴形式过于简单。
目前的种粮补贴主要以直补和间接补贴为主,缺乏灵活多样的补贴方式,难以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需求。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大财政投入,提高补贴资金总量,并且进一步完善分配规划,确保补贴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2. 拓宽补贴方式,加大对农业科技、种植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引导农民采用更加科学和现代化的种植方式,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
3. 注重政策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农民对种粮补贴政策的了解和参与度,推动政策的顺利实施。
四、结论种粮补贴政策对于促进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种粮积极性调研报告
种粮积极性调研报告种粮积极性调研报告据对一定范围内农民的调查结果显示,种粮积极性普遍存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以下是本次调研结果的总结。
首先,大部分农民对种粮工作持积极态度。
他们认为种粮既是农民的传统职责,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
通过种植粮食作物,农民可以保证家庭的口粮供应,并为国家的粮食储备作出贡献。
因此,他们对种粮工作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农民普遍认为种粮工作具有一定的经济回报。
农民可以通过出售农产品获取一定的收入,从而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
特别是在粮食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农民对种粮的积极性更高。
他们希望通过增加粮食产量来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
然而,调研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农民在种粮过程中面临着劳动强度大、劳动力不足等问题。
特别是年轻人更倾向于在城市就业,导致农田的耕种工作缺乏人手。
另一方面,农民在面临天气灾害、病虫害等不可抗力因素时,对种粮工作的信心可能会受到动摇。
针对上述问题和挑战,我们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首先,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种植技能和知识水平,为他们解决技术难题提供支持。
其次,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提供更好的种植品种和病虫害防治方法,降低农民的种植风险。
第三,加强农民组织建设,促进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组织力量和集体行动能力。
最后,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补贴,提高农民从事种粮工作的积极性。
总之,通过调研我们可以看到,农民对种粮工作普遍持积极态度。
然而,种粮工作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只有通过加强技术培训、科研投入、组织建设和政策支持,才能更好地激发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产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补贴对种粮积极性的影响分析
经济论坛粮食补贴对种粮积极性的影响分析廖婉竹(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大庆163000)1补贴的相关内涵粮食补贴包括粮食直接补贴、粮食综合补贴和良种补贴。
从2004年开始,国家为了改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问题而对种粮农民实行了粮食直补的政策,2006年在粮食直接补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农资综合补贴,以此来减少农民种粮收支在化肥、柴油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变动中的影响。
为了达到提高良种覆盖率、增加主要农产品的产量、改善产品质量,出台了良种补贴政策,促使农民积极使用优良的作物种子,从而推进农业区域化发展布局。
农业补贴是一项惠农利农的政策手段,是促进农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苏明(2009)、龙芳等(2013)认为农业补贴政策对粮食增产的效果极为明显[1][2]。
张国庆(2012)、张东平等(2005)认为粮食补贴虽然有助于粮食增产,但这种趋势无法长久持续下去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会抵消农业补贴带来的效益[3][4]。
综合以上观点,农业补贴政策对调动种粮农民生产积极性、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有着重要作用,但这种作用是有限的。
以黑龙江省肇源农场为例,通过对其农业补贴政策实施效果的考量,提出对补贴政策的客观建议。
2粮食补贴实施的实证分析2.1粮食补贴发放情况为了把粮食补贴这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政策落实好,农场党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粮食补贴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财务和粮食工作的副场长亲自抓。
2006-2015年肇源农场发放粮食直补812万元,粮食综合补贴1777万元,合计金额为2589万元。
在良种补贴方面,农场严格按照《黑龙江省农垦总局良种推广补贴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农场首先根据水稻良种、青储玉米补贴面积及补贴标准上报分局请示资金,之后进行统一公示后发给种植户;享有良种补贴的种植户,拿本人身份证、银行卡领取种子补贴款。
2004年至今,我场共发放良种补贴资金984万元,其中:2004年75万元,2005年75万元,2006年75万元,2007年75万元,2008年75万元,2009年76万元,2010年76万元,2011年98万元,2012年86万元,2013年94万元,2014年90万元,2015年89万元。
保护和提升种粮积极性调研报告6篇
保护和提升种粮积极性调研报告6篇保护和提升种粮积极性调研报告(一)农民种粮积极性是影响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保护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值得深入研究。
xx年,我们组成课题组深入江西省南昌市的南昌县、新建县和抚州市临川区、南城县等粮食生产县(区),组织种粮大户、普通粮农以及基层干部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并入户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保护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保护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
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粮食生产逐步恢复,但继续稳定增产的难度加大; 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出现逆差,大豆和棉花进口量逐年扩大。
保护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事关“三农”全局和社会稳定近年来, 种粮成本一路高企,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一些农民认为种粮投入大、效益小,是赔钱活,不划算,纷纷弃农经商或打工。
因而, 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多种粮、种好粮,提高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最终让种粮农民有利可图、有钱可赚,增加收入。
当前制约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因素分析综合分析,当前制约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农业特别是种粮比较效益降低尽管稻谷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但是农民的收入并没有随之增长。
据南昌县蒋巷镇种粮农户介绍, 去年,种一亩水稻双季收成大约在1300斤左右,全年收入在1400元左右。
但是由于种子、肥料、农药以及收割费用等大幅涨价,种一亩水稻的成本大约要花费650元左右,纯收入只有700多元,然而,从犁地到播种、管理、收割,种一亩水稻一年需要12个左右的人工,一天收入不到60元。
农业生产成本上升过快,种粮收益进一步降低如今不少农民不愿种粮,或者干脆只种一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业生产成本上升过快。
据我们对南昌县蒋巷镇部分种粮大户的调查,种植一亩双季稻的收益,毛收入可达1700元/亩,而成本就达到约1500元/亩,纯收益只有仅仅200元。
农业补贴对中国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
农业补贴对中国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农业补贴对中国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
首先介绍了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情况,随后探讨了农业补贴对农户粮食生产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然后提出了农业补贴政策的完善建议,包括如何更好地促进农户粮食生产。
总结了农业补贴对中国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展望未来农业补贴政策的发展,并提出了对农户粮食生产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农业补贴对中国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为未来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农业补贴政策、中国农户、粮食生产、影响分析、实施情况、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建议、发展展望、启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业补贴政策作为支持农民增加粮食生产的重要手段,对中国农户粮食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改善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
农业补贴政策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政策,在农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加快,农业补贴政策也逐渐得到了加强和完善。
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农业补贴政策的效果如何,对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如何,以及农户如何看待这一政策,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农业补贴政策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农业补贴对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其积极和消极影响,并提出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的建议。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农业补贴对中国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为未来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分析农业补贴对中国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以揭示这一政策措施对农业发展的作用机制,为今后农业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情况和效果,探讨农户粮食生产在补贴政策下的变化趋势及其中的影响因素。
通过分析农业补贴对农户粮食生产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探讨该政策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的同时可能带来的问题与挑战。
通过研究总结出农业补贴对中国农户粮食生产的综合影响,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农业政策的改进建议,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粮农综合补贴对农户种粮积极性的影响分析——以内蒙古太仆寺旗种植业农户为例
道 而驰 ( 李明桥等 ,2 0 1 2 ) ,但是对于以现金的方式存入农户 其他 地区土地 面积可观 ,农户农 业生产积极 _ 生较高 ;第 四 ,
存 折的补贴 ,已经构成了农 民收入 的组成部分 ,其效果等 同 此地 区农户还享 有国家发放的保护生态的 围封补贴 ,补贴 力
于农户收 入的增加 ,那 么 ,对于真正从 事农业生 产的农 户 , 度相对 大于其他地 区 。因此 ,随机选 择太仆寺旗 3 个行政 村 比如种植业生产的农户 ,收入 的N/ J  ̄ I 可能会直接或 间接影 响 作为样本 ,共获得 1 2 0 份调查问卷 ,其 中有效问卷 1 1 2 份。
承 ,2 0 1 l ;马爱 慧 等 ,2 0 1 2 ) ,对 农 业生 产 的促 进作 用甚 小 二 ,太f I - @旗农 业人 口众多 ,达到 8 0 %以上 ,是 国家级重 点 ( 江 喜林 等 ,2 0 1 3 ) ,甚至农业补贴政 策会诱 导兼业家庭把农 扶贫开发旗 县 ,粮农综合补贴对农业生产 、农 民生活 具有 重 业生产补贴和劳动力投入到非农行 业 ,与农业补贴的初衷背 要意义 。第三 ,该地区农户户均耕地面积达到 7 5 亩 ,相对 于
只是将 发入存折的各项补贴看成一个 整体 ,根 本不能细分每 的现实意义。 项补 贴的名称 、数额 、功能和具体用途 ,因此 ,将这些存入
一
二、数 据来 源 与 问卷 说 明
本研 究选 取 内蒙古 太仆 寺旗 作为调 研对 象 ,主要 原 因
卡通 账户的补贴资金作为一个整体 来研 究更具合理性 。其
现 有文献为进一步 f j _ 勺 研究 奠定 良好的基础 ,但是 ,已有
以来 ,中国政 府相继 出台了粮食 直接补贴 、农资综合 直补 、 研究对补 贴能否 充分调动农 民生产积 极性还存在 较大分 歧 , 中 国的粮农综合 生产 补贴 政策的初 衷是保障 国家粮食安全 、 良种补 贴 、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一系列 的政 策措施 ,这些补贴
粮食直补工作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粮食直补工作的几点体会和思考引言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大力推广粮食直补政策,旨在保障农民收入和民生保障。
在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关于粮食直补工作的体会和思考。
本篇文档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粮食直补政策的背景和意义•粮食直补政策的实施情况•粮食直补政策的存在问题和思考•粮食直补政策的未来展望粮食直补政策的背景和意义粮食直补政策,是我国为促进农产品消费和保障农民收入而实行的一项政策。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燕山会议后,我国就开始了对农村的大规模援助,其中粮食直补政策是其中的一项内容。
粮食直补政策在推行初期的主要意义是保障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并促进农产品的生产,同时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在农产品过剩的情况下,通过国家购粮来支持农民的收入。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达到了新的时期,粮食直补政策的意义也更为重要。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农村人口的不断流失,粮食直补政策成为了保障农民收入和民生保障的重要手段。
它不仅有助于保障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同时也能够促进城乡经济发展的均衡。
粮食直补政策的实施情况目前,我国的粮食直补政策已经得到了广泛实施。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粮食直补的补贴金额逐年增长,其中2019年的补贴总额已经突破了1.2万亿元。
据悉,预计到2022年,我国的农村人口将实现精准扶贫,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
不过,随着国家粮食直补政策实施的深入,一些抱怨也开始浮现。
有人认为,粮食直补的补贴是公平合理的,但是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粮食直补政策的存在问题和思考粮食直补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
以下是一些我所关注到的问题:1. 填报程序和材料繁琐农民朋友填报补贴时,需要提供种种证明材料,如土地承包合同、土地证和耕地面积等,填报手续繁琐,也需适应唯一的平台。
这对于信息不足、耕地乱续等原因在农民群众中比较突出的地方,显得不是太友好。
2. 粮食直补资金分配不够公平以往我国农村对粮食直补的需求比较大,补贴金额也较高,但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逐步发展,粮食生产逐步增加,补贴金额逐年减少。
对我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分析与思考
sa i t fg an p o u to n t uae a m e s e t u is f rg o n r i I se fcie t a h m o to t bly o r i r d cin a d si lt sf r r ’ n h sa m o r wig g an. i f t h tt e a un f i m t e v s b iy i c lu ae n v ro swa sc m bn d wi helc l o dto sBu u ig t e i lm e tt n。 e ea em a y u sd S ac ltd i a i u y o i e t t o a n i n . td rn h mp e n ai t r r n h c i o h e itn r b e s c r igyt i a rp o o e o aursa dm eh d os lete . x sigp o lm . o dn l, s pe r p s ss meme s e n t o st ov m Ac h p h Ke r sGr i o iy Die ts b iisF r e s i c meic e sn ywo d : an p l ; r c u sd e ;a m r ’ n o ra i g c n
农 田 ,农 业 生产 大 幅 下 降 ,粮 食 产 量 迅 速 下 滑 ,严 重 影 响 我
取 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和措施 。粮食直补政策作为国家的一 项重要的农业政策 ,对确保我国粮食稳定生产,调动广 大 农民种粮积极性,保证粮食供应起到 了关键的作用 。
国粮食 安全 。20 年 党 中央 的 “ 号文件 ”高度 关注 “ 04 一 三 农 ”问题 ,提 出了 “ 中力量支持主产 区发展粮食生产 ,促 集
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对农民种粮积极性探析
是人均粮食 占有量为 10g 为解放 以来最少 。 2k , 粮食安 全己成 为人们十分关心 的问题 。 13 第三阶段 是对种粮实行直接补贴阶 段 .
我省从 2 0 0 4年开始 ,按 当年农户实际种植水 稻面积进行
2 2 2‘ .. 补贴范围小 。广大种粮农 民享受不到补贴政策 。种粮
粮食播种面积连续增长 ,2 0 04年为 2 6 7 m,比2 0 年增 长 74 h 2 03
1 .2 ,2 0 40 % 0 5年为 2 8 9 m ,又比 2 0 年增长 4 3 茗; 83h。 04 .2 二是 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 ,2 0 0 4年为 1 .4 t 5 6 万 ,比2 0 年增 长 03 1 .8 ,2 0 年 为 1 .9万 t 35 % 0 5 61 ,比2 0 年又增长 35 %。 04 .2
2 2 3 各 季补贴相 同,不利提高粮 田覆种指数 。无论是种植 ..
早稻 ,连作 晚稻,还是单季晚稻 , 补贴金额都是一个样 ,这不
2 直接补 贴政策 对种 粮净收益影响及评价 2 0 年和 2 0 年温岭市农业林业局对箬横 、 04 05 新河 、 泽国 、
利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增加覆种指数 。 进入 2 世纪 以来 , 1 我 省水稻 生产格局 发生了 巨大变化 ,从北 到南双季稻面积迅速 减少 , 季稻面积迅猛发展 , 单 季节性抛 荒面积居高不下 ,即使 种粮直接补 贴后也是如此 。温岭市解放后稻作 生产从间作稻 改制为连作稻 ,直至 1 9 年很少有单季稻 ,2 0 99 0 0年后 单季稻 面 积迅 速扩 大并 占主导地 位 ,20 全 市单季 稻面积 仅 0年 0
年分别下调到 5 元和 5 元 , 6 1 农民多余
粮食不能上市交易 ,这一政 策无法调
对我国粮食直补政策问题的探讨(精)
对我国粮食直补政策问题的探讨摘要:粮食直接补贴是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粮食增产、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
虽然粮食直补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明显的效果,但由于这一政策还处于实施初期,因此,仍然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在未来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
同时,粮食直补只是农业支持与保护体系政策中的一项措施,要真正达到粮食安全目标,还有赖于相关配套政策的实施。
关键词:粮食直补;粮食安全;惠农政策;粮改2004年以来,中央和省级政府相继出台了免征农业税、粮食直补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高度重视。
实行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将流通环节的补贴调为直接补贴,许多农民从中直接受益。
粮食直补成为广大农村最受欢迎和最具影响力的惠农政策之一。
一、我国实施粮食直补政策的主要效果1.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直接补贴改变了以前通过补贴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方式,取而代之的是直接惠及农民。
这种看得见的实惠,对农民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尤其是在政策实施的初期,这种激励作用体现得更为明显。
以往通过粮食购销企业对农民进行价格补贴,由于存在压级压价等现象,农民实际上很难从中受益,而且效益损失严重。
改革后,把补贴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农民受益明显。
另外,直接补贴还向农民传递了中央更加重视和关心农业的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2.为粮食购销市场化创造了条件一直以来,我国粮食购销都在向市场化方向不断推进,但是速度相对较慢,除了考虑到粮食的特殊性不宜快速实现全面市场化以外,主要的障碍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长期以来存在政企不分的体制性问题。
政企不分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承担着间接补贴农民等一系列政府职能,造成企业不断增强对补贴的依赖性,缺乏走向市场的主动性。
因此,要想实现购销全面市场化,并使国有企业继续发挥主渠道功能,就必须把国有企业塑造成具有市场化理念的市场主体。
粮食直接补贴改变了长期以来沿用的间接补贴方式,取消了保护价政策,企业不再承担按照政府制定的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义务,政府也不再对国有企业进行超储补贴,国有企业与其他粮食购销主体以平等的地位进入粮食购销市场,按市场规则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公平竞争。
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效果及影响路径分析
《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效果及影响路径分析》xx年xx月xx日contents •政策背景与目的•政策实施效果•影响路径分析•存在问题与挑战•对策建议与展望目录01政策背景与目的政策背景介绍粮食问题的重要性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粮食市场的波动随着市场经济的波动,粮食价格常常出现大幅波动,给农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农村改革和发展需要采取措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03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通过补贴政策的实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政策目的与目标01稳定农民收入通过直接补贴政策,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02促进粮食生产通过补贴政策的引导,鼓励农民增加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供应能力。
实施范围补贴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
实施对象补贴政策的对象主要是农民,包括种粮农民和售粮农民。
政策实施范围与对象02政策实施效果总结词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对生产的促进效果显著。
详细描述通过直接补贴,农民得到了经济上的激励,从而提高了他们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和生产投入。
这有助于提高粮食产量和生产效率。
生产促进效果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可以有效增加农民的收入。
总结词由于生产成本的降低和粮食产量的提高,农民的收入得到了增加。
这使得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激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详细描述农民收入增加效果总结词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对消费的促进效果有限。
详细描述尽管补贴政策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但并没有明显地促进粮食的消费。
这可能是因为农民在生产上投入了更多的资金,而补贴只是弥补了其中的一部分成本。
消费促进效果总结词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效果不明显。
详细描述尽管补贴政策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但并没有明显地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这可能是因为农民在生产上仍然存在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等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效果03影响路径分析刺激农民生产积极性粮食直接补贴政策通过给予农民直接经济补贴,降低农民种植粮食的成本,提高农民的收益,从而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论粮食生产补贴政策对农户粮食种植决策行为的影响
论粮食生产补贴政策对农户粮食种植决策行为的影响一、我国粮食生产补贴政策以及与农户种植积极性关系的研究现状1.我国粮食生产补贴政策2004年以后,我国调整了原有的粮食补贴政策,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粮食补贴体系。
国家通过几个步骤:首先,完善了粮食生产直接补贴制度,同时采用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格来保护种粮农户的经济利益。
其次,财政拿出一部分资金补贴农民生产使用的农药、化肥和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成本,从而缓解了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压力。
最后,确立了对良种和农机的补贴政策,支持农业生产的改造和升级,进一步地增加农民收入。
这样一个综合的、立体的粮食生产补贴体系,从收入和成本两个方面保护了农民利益。
2.粮食生产补贴政策与农户种植积极性相关性研究现状粮食生产补贴政策涉及三农问题,国内专家学者在粮食补贴政策与农户种植积极性的关系上有很多研究成果。
较多的学者从实证角度分析粮食补贴政策并不能促进农户扩大粮食生产,对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持消极态度。
而另外一些专家认为粮食补贴政策能够保护粮农的经济利益,对保持种粮面积,促进粮食增产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笔者认为,考虑粮食生产补贴政策是否能积极地影响农户的种粮决策,不完全要考虑粮食补贴政策本身,同时还要考虑与农户决策相关的社会经济因素,综合考虑才能评价粮食补贴政策的有用、有效性。
二、对粮食生产补贴政策的实证研究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从农户对当期粮食补贴政策的满意度和农户面临的经济选择进行调查,以2014年辽宁省灯塔县内的200名农户作为样本,分析农户面对粮食补贴政策,如何做出种粮经济决策。
1.问卷内容与调查问题调查问卷设计了农户自然状况和与种粮补贴相关的几个问题,其中包括农户的自然状况、农户是否扩大种植面积、农户扩大多少种植面积、收入是否增加、农户对最低收购价格的满意程度、农户对粮食直接补贴程度的满意程度、农户对农资综合补贴的满意程度、农户是否有种植经济作物的意愿、农户是否愿意进行土地流转而选择进城打工。
粮食财政直接补贴政策对粮食数量安全的影响评价
补贴政策的资源误配风险
资源配置扭曲
由于补贴政策的实施,可能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使得原本可用 于粮食生产的资源被挪用或浪费。
激励效应不足
如果补贴政策未能有效激发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可能使得粮食生产 缺乏足够的投入和产出,影响粮食数量安全。
市场竞争失衡
过度的补贴可能导致不公平的市场竞争,使得非补贴对象在市场竞 争中处于劣势,从而不利于粮食生产的整体发展。
补贴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风险
01
02
03
通货膨胀压力
过度的补贴政策可能导致 粮食价格的上涨,进而引 发通货膨胀压力。
国际贸易摩擦
过度的补贴政策可能导致 国际贸易伙伴国的不满和 反制措施,引发国际贸易 摩擦。
资源配置低效
如果补贴政策未能与市场 机制有效结合,可能使得 资源配置低效,不利于粮 食生产的整体优化。
监控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
要对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实时监控和跟踪, 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 。
加强与其他政策的协调
在实施补贴政策时,要加强与其他相关政策的协 调和配合,形成政策合力,共同保障粮食数量安 全。
07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粮食财政直接补贴政策有效地 保障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提 高了粮食产量。
补贴政策对粮食生产起到了积 极的促进作用,稳定了粮食市 场,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补贴政策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种 粮主体间的实施效果存在差异 ,需要进一步优化补贴分配机 制。
研究展望
深入研究粮食财政直接补贴政策对粮 食质量安全的影响,以便更好地保障 粮食安全。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探讨如何将粮食 财政直接补贴政策与其他支农政策相 结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
对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几点思考
对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几点思考农民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力量,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点思考,旨在激发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一、提供切实可行的支持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政府可以制定一系列适用的农业支持政策。
首先,要提供农业技术支持和培训,帮助农民掌握现代种植技术和管理知识。
其次,要加大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力度,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还应提供农村金融支持和信贷政策,解决农民资金问题,推动农业现代化。
二、加强农产品市场营销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
因此,要加强农产品市场营销,提供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方式。
可以通过发展电商平台,扩大农产品网络销售的范围;通过建设农产品产地直供市场,提供更好的销售环境和销售保障;通过促进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增强农民的凝聚力和议价能力,降低中间环节成本。
三、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可以增加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通过加工农产品,提取农产品的副产物,可以提高附加值。
政府可以引导农民适应市场需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一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
此外,还可以通过品牌化推广,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实现农产品的差异化竞争。
四、优化农田建设和土地利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也与农田建设和土地利用密切相关。
政府应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如提供良好的灌溉系统、农田排水设施等。
同时,需要优化土地利用,加强耕地保护,严格控制非农占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农民创造更好的生产条件。
五、加强农民组织和合作加强农民组织和合作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引导农民成立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通过合作集体经济的方式,提高农民的综合经济效益。
此外,还可以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增强他们与市场的对接能力。
总之,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是一个多方面的工程,在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
通过提供切实可行的支持政策、加强农产品市场营销、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优化农田建设和土地利用以及加强农民组织和合作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从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对农民种粮积极性探析
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对农民种粮积极性探析摘要;经过2年的实践证明,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是当前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位是,也存在对促进粮食生产拉动力不大乏问题。
为保护农民种粮持久积极性,确保粮食安全,提出了完善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6条对策措施。
关键词;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完善对策为了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政府对粮食补贴效率,从2004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对农民种粮的直接补贴政策。
两年来的实践证明,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是当前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1 粮食补贴政策的发展变化“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
粮食事关国计民生,不仅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而且关系到社会安定的大局。
由于粮食的特殊性,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粮食补贴政策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1 第一阶段是对城镇居民粮食消费实行补贴阶段1953年11月,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控制粮食收购价格,稳定粮食销售价格,对城镇居民实行粮食凭票供应和消费补贴。
由于那时高度计划经济,农民种植“以粮为纲”,生产的粮食首先要低价卖给国家,然后剩下的自己可支配。
是年,温岭粮食总产量仅18.7万t,统购任务却为5.1万t。
粮食成为农民的“贡品”和城镇居民的“福利品”。
1.2 第二阶段是对粮食收购实行价格补贴阶段1993年2月,国家对粮食购销价格进行了改革,逐步放开粮食购销价格[2]。
国家对农民生产的粮食,合同定购任务内实行加价收购,任务外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将粮食补贴以价格的形式补贴给农民。
期间粮价下调,政策多变,如1998年早籼谷合同价每50kg68元,保护价59元,1999年分别下调到56元和51元,农民多余粮食不能上市交易,这一政策无法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2001年,我省取消了粮食定购任务,放开粮食市场和购销价格,鼓励农民按照市场导向自主调整耕地种养结构,粮食生产迅速走向低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对农民种粮积极性探析摘要;经过2年的实践证明,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是当前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位是,也存在对促进粮食生产拉动力不大乏问题。
为保护农民种粮持久积极性,确保粮食安全,提出了完善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6条对策措施。
关键词;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完善对策为了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政府对粮食补贴效率,从2004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对农民种粮的直接补贴政策。
两年来的实践证明,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是当前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1 粮食补贴政策的发展变化“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
粮食事关国计民生,不仅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而且关系到社会安定的大局。
由于粮食的特殊性,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粮食补贴政策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1 第一阶段是对城镇居民粮食消费实行补贴阶段1953年11月,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控制粮食收购价格,稳定粮食销售价格,对城镇居民实行粮食凭票供应和消费补贴。
由于那时高度计划经济,农民种植“以粮为纲”,生产的粮食首先要低价卖给国家,然后剩下的自己可支配。
是年,温岭粮食总产量仅18.7万t,统购任务却为5.1万t。
粮食成为农民的“贡品”和城镇居民的“福利品”。
1.2 第二阶段是对粮食收购实行价格补贴阶段1993年2月,国家对粮食购销价格进行了改革,逐步放开粮食购销价格[2]。
国家对农民生产的粮食,合同定购任务内实行加价收购,任务外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将粮食补贴以价格的形式补贴给农民。
期间粮价下调,政策多变,如1998年早籼谷合同价每50kg68元,保护价59元,1999年分别下调到56元和51元,农民多余粮食不能上市交易,这一政策无法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2001年,我省取消了粮食定购任务,放开粮食市场和购销价格,鼓励农民按照市场导向自主调整耕地种养结构,粮食生产迅速走向低谷。
2003年温岭市粮食生产出现“三个最少”:一是粮食播种面积为24248hm2,为解放以来最少;二是粮食总产量为13.77万t,为1951年以来最少;三是人均粮食占有量为120kg,为解放以来最少。
粮食安全已成为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
1.3 第三阶段是对种粮实行直接补贴阶段我省从2004年开始,按当年农户实际种植水稻面积进行补贴。
从两年实践看,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已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就温岭市而言,粮食生产出现连续“二个增长”:一是粮食播种面积连续增长,2004年为27647hm[2],比2003年增长14.02%,2005年为28839hrtl2,又比2004年增长4.321ti;二是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2004年为15.64万t,比2003年增长13.58%,2005年为16.19万t,比2004年又增长3.52%。
2 直接补贴政策对种粮净收益影响及评价2004年和2005年温岭市农业林业局对箬横、新河、泽国、坞根等镇部分种粮大户进行种稻收益调查,。
详细分析了农户种植早稻、连作晚稻和单季晚稻产量、产值、成本(包括化工、机耕、种子、肥料、农膜、农药、灌溉、机收等),净收益见表。
2.1 收益情况2.1.1 早稻。
两年平均产量5797.5kg/hm:,产值9570元/hms(单价为粮食部门收购价,不包括价外补贴,下同),成本6870元/hms(未包括土地租金,下同),土地租金一般1年3150元/hm2左右,早季分摊1050元/hm2(按种3季计算),总支出7920元/hm2,收益1650元/hm2,加上省、市两级政府直接补贴600元/hm2(包括良种补贴150元/hm2,下同),则净收入2250元/hm2。
温岭市部分镇政府对早稻(种植o.7hm2以上)又实施补贴,如泽国镇补900元/hm2,箬横镇订单农户每50kg稻谷补贴8元。
2004年全市早稻面积为3267hm2,比2003年2254hm2增长44.97%;2005年为3762hm2,比2004年又增长15.16%。
2.1.2 连作晚稻。
两年平均产量6090kg/hm2,产值10965元/hm2,成本7380元/hm2,土地租金分摊1050元/hm2(按种3季计算),总支出8430元/l皿2,收益2535元/hm2,加上省、市两级政府直接补贴600元/hm2,则净收入3135元/hm2。
2004年全市连作晚稻面积为3867hm2,比2003年2913hm2增长32.72%;2005年4367hm2,比2004年又增长12.93%。
2.1.3 单季晚稻。
两年平均产量6817.5kg/hm2,产值11490兀/hm2,成本7845元/hmz,土地租金分摊1575元/hm2(按种两季计算),总支出9420元/hm2,收益2070元/hm2,加上省、市两级政府直接补贴600元/hm2,则净收入2670元/hm2。
2004年全市单季晚稻面积为10546hm2,比2003年10017hm2增5.26%;2005年为10708hm2,比2004年又增长1.52%。
2.2 补贴的不足之处种粮直接补贴政策,增加了农民收入,捉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但是,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他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2.2.1 补贴强度太低,拉动力不大。
省、市两级政府合计补贴450元/hm2,加上良种补贴150元/hm2,总计600元/hm2。
由于种植水稻效益低,即使早稻+连作稻十补贴净收入仅5400元/hm2左右,远远低于种植西瓜、果蔗、蔬菜等经济作物效益。
从这两年粮食播种面积增长幅度看,2004年比2003年增长14个百分点多,2005年比2004年增长仅4个百分点,这说明拉动力不大。
2.2.2补贴范围小,广大种粮农民享受不到补贴政策。
种粮直接补贴对象是种粮大户,即全年种植水稻面积在1.3hm2以上。
我省人多地少,绝大多数农户承包的水田不到0.5hm2,温岭市农产平均承包的水田仅o.08hm2,加上种植业结构调整,很难达到省定种粮直接补贴要求。
2004年享受直接补贴种稻面积1604hm2,仅占水稻播种面积9.08%;2005年享受直接补贴面积26858hm2,也只占水稻播种面积14.27%。
2.2.3 各季补贴相同,不利提高粮田覆种指数。
无论是种植早稻,连作晚稻,还是单季晚稻,补贴金额都是一个样,这不利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增加覆种指数。
进入21世纪以来,我省水稻生产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北到南双季稻面积迅速减少,单季稻面积迅猛发展,季节性抛荒面积居高不下,即使种粮直接补贴后也是如此。
温岭市解放后稻作生产从间作稻改制为连作稻,直至1999年很少有单季稻,2000年后单季稻面积迅速扩大并占主导地位,2000年全市单季稻面积仅1868hm2,占水稻面积4.28%,2003年扩大到10017hm2,占水稻面积65.98%,实施种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后,单季稻面积仍继续在扩大,从而造成粮地产量从1996年的12990kg/hm2降到2005年的8190kg/bm2。
2.2.4 按种植面积补贴,已出现广种薄收苗头。
由于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是按种植面积计算补贴,有个别地方个别农产大量转包农田种水稻,由于管理跟不上,产量很低,甚至有种无收,乡镇政府和村委会把关不严,按申报种植面积给予了补贴。
3 完善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建议财政对农业给予补贴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对粮食的直接补贴政策既提高了补贴资金的效率,又符合WTO农业协议的要求[3]。
为保护农民种粮持久积极性,确保粮食长久安全,对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提几点建议:3.1 加大对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粮食直接补贴政策虽然实施了两年,但还有许多农民不知道政府有按水稻种植面积直接补贴人民币的政策。
各地应通过报纸、电视、广播、会议、宣传窗等各种形式,对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更为有力的宣传,使所有农民对政府进行种粮直接补贴政策的目的意义,补贴对象、补贴方法、补贴标准、计算办法等有清楚的认识,从而使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3.2 逐步提高直接补贴标准由于种粮效益低,种水稻更低,实行种水稻直接补贴后,单位面积收益仍远不及种经济作物。
从前两年实施结果看,直接补贴政策起到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但影响力不大,拉动力不强。
要使农民保持长久的种粮积极性的作用,必须每隔几年提高一次直接补贴标准。
所需补贴资金来源除省、市(县)政府外,乡镇政府也应出一点。
今后提高补贴标准的对象重点应放在早稻上,一是种早稻效益最低;二是有利提高粮田覆种指数,减少季节性抛荒;三是农民大多将早稻出售,有利粮食安全贮备。
3.3 粮食直接补贴必须与其他支农政策相配套这两年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所提高,除种粮直接补贴外,还免除了农业税、水费,增加了对购买大型农机具的补贴,加强了中低产田改造和农田基本建设投入力度等一系列支农政策配套措施。
粮食直接补贴政策不能替代其他支农政策措施,而是需要相互结合运用,这样才能发挥出其应有作用[4]。
因此,今后在逐步提高粮食直接补贴金额的同时,要加大其他方面支农力度,如购买大型农机具补贴、低产田改造、标准农田建设、绿色农产晶基地建设、种粮保险、科技培训等。
3.4 推进粮田适度规模经蕾和兴办粮食生产合作社为使更多农田和农户享受到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实惠,应大力推进粮田适度规模经营和兴办粮食生产合作社。
一是要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根据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实施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将分散土地资源集聚起来,把土地经营权转给种田能手。
种粮大户则应根据自身的实力和水平,掌握适度规模,提高科学种田水平。
对有种无收的粮田,不应给予直接补贴。
二是因地制宜,在村、组建立粮食生产合作社,统一规划、连片种植、科学管理、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效益,同时可以以合作社整体享受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待遇。
3.5 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从表中看,化肥、农药费用占整个水稻生产成本的28z 左右,其中早稻占28.28%(包括农膜),连作晚稻占27.032,单季晚稻占28.492。
目前农资市场主要是个体经销商,针对他们违规、成本低、不具备提供售后服务能力等问题,各级农业、工商、质监等部门应密切配合,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提高服务质量,坚决打击伪劣化肥、农药和种子。
同时应建立农资价格稳定体系,以避免农资价格大幅度波动,抵消了直接补贴政策的作用效果。
3.6 完善粮食市场宏观调控体系市场粮价是决定农民是否种粮的寒暑表。
在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的背景下,应防止粮食价格大幅度下跌对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挫伤。
因此,要完善粮食市场宏观调控体系;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粮食最低保护价收购机制;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粮食储备制度,将粮食市场价格的波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保证粮价逐步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