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技巧(45张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二
动词和形容词
承担一个句子谓语成分的是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的其他词性),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 容词, 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 形容词; 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 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语句的停顿点。
[教材示例]
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返回
于 是 太 子 预 求 天 下 之 利 匕 首 得 赵 人 徐 夫 人 之 匕 首 取 之 百 金使 工 以 药 淬 之 ( 《荆轲刺秦王》 )
返回
应用体验
3. (2016· 浙江高考, 改编)请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 精舍,藏书万卷。问 老 人 曰 何 书 曰 世 史 也 又 至 一 室 藏 书 愈 富 又 问 何 书 老 人 曰 万 国 志 也
解析:解答本题,可借助于对话词进行断句。文段中表明对话的 词“曰”“问”可以看作断句的标志。其他两处语句可以借助名 词“室”“藏书”等名词进行断句。
参考答案: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愈富/又问/何 书/老人曰/万国志也
返回
参考译文:老人微笑,拉着茂先的手臂走到石壁下,忽然 出现一扇门可供进入,路径很宽,来到一个精美的小屋, 屋内藏书万卷。茂先问老人说:“这些是什么书?”老人 答:“是历代史书。”又来到一间室内,藏书更多。茂先 又问:“这些是什么书?”老人答:“是各国的史志。”
解析:要给这段文字断句,可以先寻找作为断句标志的虚词: 于、也、而、其、者、则;再确定所列虚词所处位置: “而(某 些)、其、则”属于句首虚词,“也、者”属于句尾虚词,“于、 而(某些)”属于句中虚词。由此,就可以准确断句。
返回
参考答案: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 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 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返回
[教材示例] 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今 入 关 财 物 无 所 取 妇 女 无 所 幸 此 其 志 不 在 小 吾 令 人 望 其 气 皆 为 龙 虎 成 五 采 此 天 子 气 也 (《鸿门宴》)
技法演示:句中“关”“财物”“妇女”“此”“吾”“气” “龙虎”“五采”“此”等或是名词或是代词,位于句首或句尾, 作一个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其前或后应断开。
返回
参考答案: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 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
参考译文:世人看到太初官职不能震动人,又加上他的文章多 指责批评,有缺点毛病的人讨厌听到,即使得到他的文章,也 不很重视它。所以丢弃遗失的占多数,我只得了他的两卷。在 同州又得到他写的《题名记》 ,现在集在一起,为它作序。
参考译文:徐孟祥隐居深山,不被世俗重用,贫穷困顿居于 人下,就像天寒地冻的冬天;说到他用善惠及别人,并且有 成就万物之心,他这样做大概不是为了结果吧!这就如大雪 一样有蕴含生机、消除灾祸的功绩啊。
返回
五
句
式
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判断句、被动句、变式句等都可以作 为断句的切入点。判断句,如“……者,……也”“……也”等; 反 问 句 , 如 “ 不 亦 …… 乎 ”“ 孰 与 …… 乎 ”“ 其 …… 乎 ”“ 安 …… 哉 ”“ 何 …… 为 ” 等 ; 被 动 句 , 如 “ 为 …… 所……”“受……于……”“见……于……”等;固定句,如 “如……何”“况……乎”“何……为”等。但是,文言文中常 常会出现省略的情况,阻碍学生正确断句。因此,学生必须依据 语境补出省略的内容,才能准确做出判断。
返回
应用体验
4.(2014· 湖南高考,改编)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徐) 孟 祥 之 匿 于 深 山 而 不 为 世 用 穷 而 在 下 如 冰 雪 冱 寒 之 穷 冬也 及 其 以 善 及 人 而 有 成 物 之 心 其 不 为 果 哉 者 则 又 如 雪 之 有 生 物 弭 灾 之 功 也
参考答案: 今入关 /财物 无所取/妇女 无所幸/此 其志不在小/吾 令 . .. .. . . 人望其气 /皆为龙虎 /成五采 /此 天子气也 . .. .. .
应用体验
1.(2018· 浙江高考)用“/”给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
返回
世 人 见 太 初 官 职 不 能 动 人 又 其 文 多 指 讦 有 疵 病 者 所 恶 闻 虽得 其 文 不 甚 重 之 故 所 弃 失 居 多 余 止 得 其 两 卷 。在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 ,今 集而序之。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参考答案:于是太子 预求 天下之利匕首 /得 赵人徐夫人之匕 .. . .. . 首 /取 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
返回
应用体验
2. (2016· 全国卷Ⅰ, 改编)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 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 政 有 能 声 盗 悉 窜 他 境 至 夜 户 不 闭 尝 有 使 客 亡 橐 中 物 移 书 诘 盗 公 亮 报 吾 境 不 藏 盗 殆 从 者 之 廋 耳 索 之 果 然 公亮明练文 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返回
三
对 话 词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问” 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 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 根据上下文理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虽然在高考卷中这种例子 并不多,但关键时候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返回
[教材示例] 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宦 者 令 缪 贤 曰 臣 舍 人 蔺 相 如 可 使 王 问 何 以 知 之 对 曰 臣 尝 有罪 窃 计 欲 亡 走 燕 臣 舍 人 相 如 止 臣 曰 君 何 以 知 燕 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返回
技法演示:本语段有句末语气词“焉”“也”各两个, 一个句首语气词“夫”,五个句首关联词“于 是”“以”“则”“而”“故”。本语段可根据虚词来完成 断句。
参考答案:于是 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 .. . 鱼/鸟兽/往往有得/以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 夷以近/则 游者 . . . . 众/险以远/则 至者少/而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 . 而 人之所罕至焉 /故 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 . . .
返回
解析:语句涉及的动词或形容词有:为、有(能声)、窜、闭、有(使 客)、亡、移、诘、报、藏、廋、索等。这些词语中可能作谓语的有: 有(能声)、窜、闭、亡、诘、报、藏、廋、索等。然后根据这些谓 语来往前和往后判断语句的停顿点。应当注意的是: “有(能声)” 的主语虽然是“曾公亮”,但“有(能声)”体现的是“为政”,故 而只能在“声”后断开,后文中的“有使客”和“移书”同此。其 他动词皆能找到主语和宾语,以此即可进行断句。
技法演示:对话词“曰”在文中反复出现,并且“曰”前均有 说话者,利用“曰”字可以断开三处,对话词“问”后可以断开, 再结合前面所讲的据名词和代词断句,其他也可断开。
参考答案:宦者令缪贤曰 /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 /何以知之/ . . 对曰 /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 /君何以知燕王 . .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3.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起连接作用,所连接
的内容共同作句子的成分, 前后联系很紧密, 一般不在其前断开。 但如果“而”是连接两个句子,则往往要在其前断开。如:“其 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4.“夫”有时也作指示代词(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用在句 中,这种情况则不能断开。如:“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 得焉。”
(5)“以、于、为、则、而”等词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 一般不断开。
(6)表疑问语气的“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 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只要贯通上下文 意,其前一般就可断开。
[特别提示]
利用虚词标志断句要注意灵活性
返回
1.“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时,不能断开。如:“生 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断开也可不断开。
(2)句首发语词:“且、夫、盖、呜呼、至若、若夫、嗟夫、嗟 乎、唯、斯、凡、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其前一般 要断开。 (3)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而已”等常用于陈述句末 尾,“耶、与(欤)、邪、乎”等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 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其后一般要断开。
返回
(4)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 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等,其前一般要断开。
第1讲 文言文断句技巧
返回
高考文言断句远不像古人断句那么难,一般是选取 篇幅不长、内容浅易的文言文, 要求考生用“/ ”把句子断 开,把原文的结构、停顿、语气清晰而准确地再现出来。 文言断句需要学生综合掌握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文 化、历史等方面的常识,同时还要求学生对这些知识融 会贯通、灵活运用。近几年全国卷对文言断句的考查一 直采用四选一的形式,文言断句是文言文考查的热点。
参考答案: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 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返回
参考译文: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考中进士甲科,做会 稽县知县。老百姓在镜湖旁种田,常常担心镜湖泛滥。曾公亮设 置闸门,将湖水排入曹娥江,老百姓享受到他的好处。 (曾公亮) 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主政郑州,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 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曾经有使 者丢失袋中财物,递送文书要求查办盗贼,曾公亮上报: “我所 管辖的境内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藏起来了吧。 ”进行搜 查,果然如此。曾公亮熟悉法令条文,久经历练,熟悉懂得了朝 廷官府的规章制度,位居首位的宰相韩琦经常咨询访问他。
返回
[教材示例] 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于 是 余 有 叹 焉 古 人 之 观 于 天 地 山 川 草 木 虫 鱼 鸟 兽 往 往 有 得以 其 求 思 之 深 而 无 不 在 也 夫 夷 以 近 则 游 者 众 险 以 远 则 至 者 少 而 世 之 奇 伟 瑰 怪 非 常 之 观 常 在 于 险 远 而 人 之 所 罕 至 焉 故 非 有 志 者 不 能 至 也 (《游褒禅山记》)
一、何处把句断——“6 点”最关键
返回
一
名词和代词
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 断句时可先
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 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 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 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 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
技法演示:该句涉及的动词、形容词有:求、利、得、取、使、 淬。这些词语可能作谓语(“利”很明显不作谓语,作“匕首”的定 语),然后根据这些谓语来往前和往后判断语句的停顿点。“求”若 作谓语,则其前名词“太子”作主语,“于是”“预”作状语,其 后“匕首”(天下之利匕首)作宾语,故第一个“匕首”后应断开; “得”作谓语,其前省略主语“太子”,其后“匕首”(徐夫人之匕 首)作宾语,故第二个“匕首”后应断开;“取”作谓语,其前省略 主语“太子”,其后“百金”作后置状语,故“百金”后应断开。
解析: 解答本题, 可借助于名词和代词进行断句。 语句中的名词(名 词 性 短 语 ) 、 代 词 有 “ 世 人 ”“ 人 ”“ 有 疵 病 者 ”“ 其 文”“之”“余”, 这些词都可以作主语或宾语。 具体分析语境看: “世人”后有动词“见”, 作主语; 第二个“人”前有动词“动”, 作宾语,其后需断开;“有疵病者”后有动词“恶”,作主语,其 前应断开; 第二个“其文”前有动词“得”, 作宾语, 其后需断开; “ 之 ” 前有动词 “重 ” ,作宾语,其后需断开; “ 余 ”后有动词 “得”, 作主语, 其前应断开。 由此, 综合起来判断即可进行断句。
返回
四
虚
词
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介词、语气词和一些连 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一些议论性语段,不像 记叙性文字那样可借助具体情景去猜测,因而显得棘手、难度大, 但是运用虚词就会使断句变得容易,使文段变得一目了然。
返回
断句时,应注意以下 6 类虚词: (1)句首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 而”等常用于句首,其前一般要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