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机械手(设计)开题报告
机械手开题报告
机械手开题报告机械手开题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在生产线上应用机器人已成为必然趋势。
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也给机器人的智能化以及射频识别、视觉模式识别等技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机械手是一种机器人,它可以代替人工完成一些高频度、重复性的工作,具有质量高、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
因此,机械手在工业生产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项目将设计一款具有自主控制功能的机械手,能够根据传感器所感知到的环境信息,快速准确地执行特定的操作。
机械手的核心部件将采用电机、伺服电机、减速器等机械结构,控制器部分将采用单片机控制。
二、项目实施计划1. 需求分析:了解机械手应用的场景和范围,分析市场需求,进一步明确机械手的设计规格。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确定机械手的设计方案。
2. 系统结构设计:主要包括机械结构、控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设计。
机械结构设计主要涉及手臂、关节、末端执行器的设计。
控制系统设计包括电机控制、编码器选择、传感器的选择和系统的软件设计等。
3. 部件选型:按照设计规格确定机械结构和控制部件的选型方案。
机械结构部分主要选用电机、减速器、伺服、滑轨等底层硬件;控制部分主要选用单片机、传感器、扩展模块等。
4. 硬件实现:根据选型结果,进行电路设计、PCB布局、元器件采购、焊接组装等工作。
5. 软件实现:按照控制的相关接口和协议进行程序设计,实现机械手的自主控制。
6. 测试验收:进行系统测试和性能测试,以验证机械手的工作状态和稳定性。
测试结果应该满足项目设计规格和功能要求。
三、项目技术难点分析1. 机械结构的设计:机械手的结构设计是影响机械手性能的重要因素,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准确度、稳定性和可扩展性等方面。
机械手的结构设计需要通过 CAD 软件进行三维建模,进一步分析和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
2. 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是机械手实现自主控制的核心,系统需要考虑到系统各部分的配合和性能表现等方面,例如电机控制、编码器的选择和传感器的应用等。
工业机器人机械手及其控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14、Craig, John J. Introduction to robotics
15、Basilio Bona and Aldo Curatella. Identification of Industrial Robot Parameters for Advanced Model-Based Controllers Design Proceedings of the 2005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Barcelona, Spain, April 2005
价格昂贵,适用性不强,所以发展缓慢。此后,由于美国机器人协会、制造工工程师协会积极主动的进行机器人技术推广工作,且美国为了高效生产,适应市场多变的需求,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柔性自动化生产线恰好有这些优点,所以机器人技术得以迅猛发展。日本机器人的发展经过了20世纪60年代的摇篮期,70年代的实用化时期,以及80年代的普及、提高期3个基本阶段。在1967年,日本东京机械贸易公司首次从美国引进机器人。1968年,日本川崎重工业公司与美国Unimation公司缔结国际技术合作协议,引进机器人。1970年,日本机器人实现国产化。从此,日本进入了开发和应用机器人时期。几年后,美国反而要向日本进口机器人。1983年,美国从日本进口机器人占进口机器人总数的78%。日本政府和企业一直充分信任机器人,大胆使用机器人。在解决劳动力不足、提高生产率、改进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方面,机器人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成为日本保持经济增长速度和产品竞争能力的不可缺少的队伍。日本在汽车、电子行业大量使用机器人生产,是日本汽车及电子产品生产量猛增,质量日益提高,而制造成本则大幅降低,从而使日本汽车能够以廉价的绝对优势进军号称“汽车王国”的美国市场。据统计,2007年日本机器人的销售额为5850亿日元,其中出口额达到3730亿日元。日本推动机器人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向海外发展的日本企业数量逐渐增加,同时海外的汽车制造商也开始积极地引进日本机器人。现在,日本机器人主要用于汽车制造业和电子机械产业,而电子机械产品中的电子零件封装、半导体封装、无尘室、组装等领域占了日本机器人销售额的一半。现在日本拥有机器人的总量为美国的7倍。
机械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机械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和应用,机械手作为一种重要的智能化机器人系统,已经成为了工厂自动化生产的关键设备之一。
它主要通过机械手臂和控制系统的相互配合,完成物料的搬运、装配、喷漆等工作。
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机械手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由于我国的机械手制造技术还有待提升,因此市场上的机械手品质往往有着参差不齐的状况,稳定性和持续性都不尽如人意。
因此,如何提高机械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关注的焦点。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机械手的结构和控制系统的设计,提高机械手的稳定性和精准度,为机械手的普及使用和工业自动化生产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
三、预期成果(1)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构建一种新型机械手结构,使机械手的运动更加平稳、稳定。
(2)引入控制算法和局部运动控制等技术,提升机械手的精准度和速度。
(3)通过实际应用和多组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该机械手的性能和可靠性。
四、研究方法1.从机械手的结构和运动规律出发,通过ADAMS、Solidworks等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机械手进行结构仿真和性能分析。
2.设计控制系统的硬、软件结构,选择DC/AC伺服电机、编码器等关键部件,编写控制程序,实现多个轴的联动控制。
3.在机械手的不同运动轨迹上,通过“视觉传感器+控制程序”的组合方式进行实验数据采集和处理,进而建立机械手控制的数学模型。
4.通过实验对比和分析,寻找最优化的控制参数,进一步提高机械手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五、论文结构1.绪论。
介绍机械手的相关背景和意义;明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阐述研究意义与意义;梳理研究进展,研究现状;详细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2.机械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
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机械手的结构进行仿真分析,提出一种优化的机械手结构方案,从而实现机械手的平稳、稳定运动。
3.控制系统设计。
详细介绍机械手的控制系统结构及其硬、软件的规划,包括选择关键部件、搭建控制程序、通过局部运动控制的方式提升机械手的精准度和速度的方法等。
工业机器人开题报告
工业机器人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在工业生产中能代替人做一些单调、频繁和重复的长时间作业,或是危险、恶劣环境下的作业,例如在冲压、压力铸造、热处理、焊接、涂装、塑料制品成形、机械加工和简单装配等工序上,以及在原子能工业等部门中,完成对人体有害物料的搬运或工艺操作。
广泛采用,不仅可提高产品的质量与产量,而且可以保障人身安全,改善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原材料消耗以及降低生产成本。
因此,研究和设计各种用途的机器人特别是、推广机器人的应用是有现实意义的。
由于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适应性,能适应多品种中、小批量的生产,70年代起,常与数字控制机床结合在一起,成为柔性制造单元或柔性制造系统的组部分。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在机械手和操作机的基础上,采用伺服机构和自动控制等技术,研制出有通用性的独立的工业用自动操作装置,并将其称为;60年代初,美国研制成功两种,并很快地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应用;1969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用21台组成了焊接轿车车身的自动生产线。
此后,各工业发达国家都很重视研制和应用。
我国起步于70年代初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70年代的萌芽期,80年代的开发期和90年代的适用化期。
我国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
目前我国已生产出部分机器人关键元器件,开发出弧焊、点焊、码垛、装配、搬运、注塑、冲压、喷漆等。
一批国产已服务于国内诸多企业的生产线上;一批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人才也涌现出来。
一些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已掌握了操作机的优化设计制造技术;控制、驱动系统的硬件设计技术;机器人软件的设计和编程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弧焊、点焊及大型机器人自动生产线与周边配套设备的开发和制备技术等。
一些关键技术已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
虽然中国的产业在不断的进步中,但和国际同行相比,差距依旧明显。
从市场占有率来说,更无法相提并论。
很多核心技术,目前我们尚未掌握,这是影响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机械手开题报告
机械手开题报告正文:1·项目背景及研究意义1·1 项目背景机械手是一种能够模拟人类手臂运动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医疗器械、军事领域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手在生产线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的重要工具。
因此,研究机械手的设计和控制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2 研究意义本项目旨在实现一个具有高精度、高速度和高可靠性的机械手系统。
该系统将能够完成人类手臂的复杂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劳动力成本。
此外,机械手还可以应用于危险环境下的作业,保障工人的安全。
2·研究目标与内容2·1 研究目标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设计并实现一个复杂任务的机械手系统,实现机械手的高精度、高速度和高可靠性。
2·2 研究内容a·机械手系统的结构设计:包括机械手的关节设计、传动系统设计、执行器设计等。
b·机械手系统的运动学分析:通过建立机械手的数学模型,研究机械手的运动规律和工作空间。
c·机械手系统的控制策略:包括机械手的运动控制、路径规划和力控制等。
d·机械手系统的性能评估:通过实验验证机械手系统的精度、速度和可靠性等指标。
3·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3·1 研究方法a·理论研究法:分析机械手的工作原理、运动规律和控制策略,建立数学模型。
b·数值模拟法: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机械手系统的运动学和控制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c·实验研究法:设计实验平台,对机械手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和评估。
3·2 技术路线a·机械手系统的结构设计:根据任务需求设计机械手的结构,选取合适的传动系统和执行器。
b·机械手系统的运动学分析:建立机械手的运动学模型,分析机械手的位姿、速度和加速度特性。
c·机械手系统的控制策略:设计机械手的运动控制算法、路径规划算法和力控制算法。
机械手设计_开题报告
机械手设计_开题报告沈阳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程名称:机械手设计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班级:机制专101学号: 2010543112学生姓名:李晓军1、课题来源目前在我国的许多中小型汽车生产以及轻工业生产中,往往流水线上的作业工作还需要人工上下料,既费时费力,又影响效率。
而随着电子技术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机器人的研制和生产已成为高技术领域内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它更加促进了机械手的发展,使得机械手能更好地实现与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有机结合。
机械手能代替人类完成危险、重复枯燥的工作,减轻人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力。
机械手是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一种具有抓取和移动工件功能的自动化装置,它是在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装置。
机械手越来越广泛的得到了应用,在机械行业中它可用于零部件组装,加工工件的搬运、装卸,特别是在自动化数控机床、组合机床上使用更普近年来,机械手已发展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和柔性制造单元FMC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把机床设备和机械手共同构成一个柔性加工系统或柔性制造单元,它适应于中、小批量生产,可以节省庞大的工件输送装置,结构紧凑,而且适应性很强。
当工件变更时,柔性生产系统很容易改变,有利于企业不断更新适销对路的品种,提高产品质量,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而目前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应用规模和产业化水平低,机械手的研究和开发直接影响到我国自动化生产水平的提高,从经济上、技术上考虑都是十分必要的。
为此,我们把设计制作输送线上助力搬运机械手作为我们研究的课题。
2、研究的目的、意义2.1 课题研究的目的现代汽车制造工厂的生产流水线,尤其是主要工艺的焊接生产线,大多采用了气动机械手。
车身在每个工序的移动;车身外壳被真空吸盘吸起和放下,在指定工位的夹紧和定位;点焊机焊头的快速接近、减速软着陆后的变压控制点焊,都采用了各种特殊功能的气动机械手。
机械手开题报告
机械手开题报告机械手开题报告1.引言1.1 研究背景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机械手作为一种重要的自动化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机械手的出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并且可以在一些危险环境中代替人工作业,保护工人的安全。
1.2 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设计并制造一款功能完善、性能稳定的机械手,满足工业生产中的自动化需求。
通过研究机械手的机构结构、控制系统以及工作性能等方面,探索机械手的优化设计和应用。
1.3 研究内容本次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①机械手的结构设计②机械手的传动系统设计③机械手的控制系统设计④机械手的性能测试与分析2.机械手的结构设计2.1 机械手的机构形式机械手的机构形式可以采用串联型、并联型或混合型结构。
根据研究需要,本次设计选择了混合型结构,即在基座上设计一个旋转基座和一个活动式手臂。
2.2 机械手的关节设计机械手的关节设计应考虑旋转灵活度、承载能力等因素。
本次设计选择了直线型关节和旋转型关节,分别实现机械手的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
2.3 机械手的末端执行器设计机械手末端执行器的设计应考虑抓取物体的能力、精度等因素。
本次设计选择了夹爪式末端执行器,能够灵活抓取不同形状的物体。
3.机械手的传动系统设计3.1 传动方式选择根据机械手的运动特点,本次设计选择了电动驱动方式,并采用减速器传动实现机械手各关节的运动。
3.2 传动装置选型本次设计选用直流电机作为驱动源,配合减速器和伺服控制系统实现机械手的精确控制。
3.3 转动速度和扭矩计算根据机械手在工作时的载荷大小和运动速度要求,计算出各关节的转动速度和扭矩要求。
4.机械手的控制系统设计4.1 控制器的选型根据机械手的运动需求和精度要求,本次设计选择了PLC作为机械手的核心控制器。
PLC具有稳定性好、功能强大等优点,适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
4.2 控制算法设计根据机械手的运动特点和任务需求,本次设计采用PID控制算法来实现对机械手运动的精确控制。
机械手开题报告
机械手开题报告机械手开题报告一、背景介绍机械手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自动化设备,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物流业、医疗等领域。
它能够模拟人手的运动,完成各种复杂的操作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械手的应用领域和功能也在不断拓展,因此对机械手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设计和开发一种高效、灵活的机械手系统,以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通过深入研究机械手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设计,探索机械手在自动化生产中的应用潜力,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研究内容1. 机械手的工作原理机械手主要由机械结构、传动系统、控制系统和感知系统等组成。
机械结构决定了机械手的运动方式和灵活性,传动系统实现机械手的力和速度传递,控制系统对机械手进行精确控制,感知系统使机械手能够感知周围环境和物体。
2. 机械手的结构设计机械手的结构设计是保证其正常工作的基础。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任务需求,可以设计不同类型的机械手,如平行机械手、串联机械手和混合机械手等。
结构设计需要考虑机械手的负载能力、工作空间、精度要求等因素,以实现最佳的性能和效果。
3. 机械手的控制方法机械手的控制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基于传感器的反馈控制、基于模型的预测控制、基于学习的自适应控制等。
不同的控制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任务和环境,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以实现机械手的精确控制和优化性能。
4. 机械手的应用案例机械手在各个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如汽车制造、电子制造、食品加工等。
以汽车制造为例,机械手可以完成汽车零部件的搬运、焊接、装配等任务,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通过研究机械手的应用案例,可以深入了解机械手在不同行业中的作用和优势。
四、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机械手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同时设计并搭建实验平台,对机械手的性能和控制方法进行实验验证。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次研究,预期可以设计和开发一种高效、灵活的机械手系统,并实现对其性能和控制方法的验证。
机械手 开题报告
机械手开题报告机械手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机械手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自动化设备,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物流仓储、医疗卫生等领域。
它通过模拟人手的动作实现物体的抓取、搬运和放置,具有高效、精准、可靠的特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手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此对机械手的研究和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机械手的结构、控制和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机械手在工业自动化中的优化和创新应用,提高机械手的工作效率和灵活性,为工业生产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三、研究内容1. 机械手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机械手的结构包括机械臂、末端执行器和控制系统等部分。
本研究将对机械手的结构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各个部分的设计原理和工作方式,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基础。
2. 机械手的控制方法机械手的控制方法有很多种,包括传统的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
本研究将对这些控制方法进行比较和评估,找出适合机械手控制的最优方法,并进行改进和优化。
3. 机械手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机械手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物料搬运、焊接、装配等。
本研究将选择其中的一个应用场景,对机械手在该场景中的工作流程进行研究,分析其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方案。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实验搭建机械手的实物模型,进行结构和控制方法的验证和优化。
其次,通过数值模拟对机械手在不同工作场景下的性能进行评估和比较,为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五、研究意义1. 提高工业生产效率机械手的应用可以代替人工完成繁重、重复和危险的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2. 促进工业自动化发展机械手作为工业自动化的核心设备之一,其优化和创新将推动整个工业自动化的发展,提高生产线的智能化水平。
3. 推动科技进步机械手的研究和改进需要涉及机械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通过对机械手的研究,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推动科技进步。
机械手开题报告
机械手开题报告机械手开题报告一、项目背景机械手是一种具有自主控制能力的装置,能够模拟人手的动作完成各种操作任务。
机械手在工业生产、医疗、服务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为了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开发一款高效、稳定、灵活的机械手成为迫切需求。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设计并制作一款性能优良的机械手。
具体目标如下:⒈实现多轴控制,可实现六个自由度运动。
⒉具备高精度定位和夹持能力。
⒊在不同工作环境下表现稳定可靠。
⒋实现多种操作模式切换的功能。
⒌具备自主学习和自适应能力。
三、技术路线⒈机械结构设计:(1) 设计机械手的结构形式,包括关节型、平行机构型等。
(2) 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驱动装置,实现机械手的运动。
(3) 进行结构强度分析和优化设计。
⒉控制系统设计:(1) 选用合适的传感器和编码器,获取机械手运动状态。
(2) 设计控制算法,实现机械手的运动规划和轨迹控制。
(3) 设置多种操作模式,如远程控制、自主学习等。
⒊系统集成与测试:(1) 将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进行集成。
(2) 进行功能测试,验证机械手的性能和稳定性。
(3) 对系统进行调整和优化。
四、项目计划⒈第一阶段(3个月):(1) 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用户需求和竞争情况。
(2) 进行机械结构设计和材料选型。
(3) 进行关键技术验证实验。
⒉第二阶段(4个月):(1) 完成机械手的初步设计和制作。
(2) 进行控制系统设计和算法开发。
(3) 进行系统集成与测试。
⒊第三阶段(2个月):(1) 优化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
(2) 进行性能测试和功能验证。
(3) 准备项目展示和验收。
五、风险分析⒈技术风险:(1) 机械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运动不稳定。
(2) 控制系统算法难以实现,无法满足需求。
(3) 材料选型错误,导致机械手性能不佳。
⒉时间风险:(1) 设计制作周期过长,无法按计划完成。
(2) 外部供应商无法按时提供所需材料和零部件。
⒊成本风险:(1) 材料和设备价格的波动,导致成本超出预算。
工业机械手开题报告
指导教师意见
所在系(所)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6]费仁元,张慧慧.机器人设计和分析[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7]王永章,杜君文,程国全.机械手控制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8]郭爱芳,王恒迪.传感器原理及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 社 [9]鄂大辛.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0]陆祥生,杨秀莲.机械手理论及应用[M].北京:北京铁道出版社. [11]宋建武,赵冬梅.液压与气动元件操作训练[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 [12] 吉顺平,孙承志,路明,等.西门子 PLC 与工业网络技术[M] [13]朱梅,朱光力.液压与气动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4]杨文生,沈兆奎,王宝中,等.液压与气压传动[M].北京电子工业出 版社 [15]常晓玲.电气控制系统与可编程控制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件的变化,并作相应的变更。目前在视觉、触觉功能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更重要的是将机械手、柔性制造系统和柔性制造单元相结合,从而根本改变目前现 状
(2)虚拟技术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在机器人中的作用已从仿真、预演发展 到用于过程控制。如遥控机器人的控制。
(3)开放型控制。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向基于 PC 机的开放型控制器方向发 展,便于标准化、网络化。 四、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化运算、识图、制图和编写设计说明书等基本工程技能,强化使用工程语言准确表 达设计思想的能力。
二、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提纲) (1)机械手主要由底盘、 立柱、 手臂和手爪等组成。 (2)横轴、 竖轴是机械手的手臂,分别由液压缸驱动, 完成手臂的伸缩半
径和手臂在立柱上的升降高度改变。手爪的夹紧与松开为液压驱动。底盘由电动机 驱动,带动整体旋转。
工业搬运机器人机械臂结构设计开题报告
1.分析五个自由度的功能和作业任务,确定机械手的结构形式;
2.确定机械手坐标形式以及各关节的结构设计
3.进行机械手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
4.明确设计内容,设计步骤、攻克点、设计计算书、草图绘制、材料、加工工艺、控制程序、电路图绘制。
5.综合审核各方面的内容。
四、预期成果
1.运动装置总装图(1张)
[7]史国生.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8]阮燕,陈德领.机电电路制图与CAD绘图[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
[9]阳夏冰,罗光汉.CAD/CAM应用技术(CAXA版)[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
[10]周伯英.工业机器人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二、论文设计的要求
侧重于设计、计算与绘图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基本训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给定的设计任务,学生依据设计任务进行资料的调研收集、加工与整理和正确使用工具书,掌握有关工程设计的程序、方法与技术规范,提高工程设计计算、图纸绘制、编写技术文件的能力。设计说明书的字数不少于2万字,工程绘图量不少于折合成图幅为A0号图纸3张;引导学生应用计算机进行设计、计算与绘图。
[3]吴华波,钱春来.基于AT89C2051多路舵机控制器设计[M].浙江:嘉兴学院,1999.
[4]王耀南.机器人智能控制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5]周兴华. AVR单片机C语言高级程序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
[6]王敏,金波斯科,黄心汉.基于传感器和模糊规则的机器人在动态障碍环境中的智能运动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0.
[11]胡竟湘.液压与气压传动.[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机械手设计开题报告
机械手设计开题报告机械手设计开题报告一、引言机械手是一种能够模拟人手动作的机械装置,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医疗手术、空间探索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械手的设计和性能也在不断提高。
本文旨在探讨机械手的设计问题,包括机械结构、控制系统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
二、机械结构设计机械手的结构设计是保证其正常运行的基础。
在机械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机械手的运动自由度、力学性能以及材料选择等因素。
例如,在设计机械手的关节时,需要考虑到其承受的力矩和速度要求,选择合适的传动装置和驱动方式。
此外,还需要考虑机械手的重量和尺寸,以便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
三、控制系统设计机械手的控制系统是实现其精确控制的关键。
在控制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机械手的运动规划、传感器选择以及控制算法等问题。
例如,在机械手的运动规划中,可以采用逆运动学算法来确定机械手各个关节的位置和速度。
同时,还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如力传感器和视觉传感器,以便实时获取机械手的状态信息。
四、应用领域机械手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业生产、医疗手术和空间探索等。
在工业生产中,机械手可以代替人工完成重复、繁琐的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医疗手术中,机械手可以辅助医生进行精确的手术操作,减少手术风险和病人痛苦。
在空间探索中,机械手可以进行危险环境下的探测和维修工作,拓展人类的探索能力。
五、挑战与展望机械手设计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精确度、稳定性和成本等问题。
在精确度方面,机械手需要具备高精度的运动控制能力,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在稳定性方面,机械手需要具备良好的抗干扰能力,以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
在成本方面,机械手的设计和制造需要考虑到成本效益,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械手的设计和性能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例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械手可以通过学习和优化算法来提高其自主控制能力。
同时,随着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出现,机械手的结构和性能也将得到改善。
机械手 开题报告
机械手开题报告机械手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机械手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自动化设备,在现代制造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以其高效、精准和可靠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组装、医疗器械生产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械手的功能和性能也在不断提高,为生产过程带来更大的便利和效益。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机械手在某些特定应用场景下的局限性,通过改进和优化机械手的设计和控制系统,提高其适应性和灵活性,以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同时,本研究还将探索机械手在未来智能制造中的潜力,为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研究内容1. 机械手的结构设计机械手的结构设计是影响其性能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将对机械手的结构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高其负载能力、运动精度和稳定性。
同时,还将考虑机械手的紧凑性和灵活性,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任务需求。
2. 机械手的控制系统机械手的控制系统是实现其自动化操作的核心。
本研究将对机械手的控制系统进行研究和开发,以提高其运动控制精度和速度响应。
同时,还将探索机械手的感知和决策能力,使其能够适应复杂的工作环境和任务需求。
3. 机械手的应用研究机械手的应用范围广泛,但在某些特定领域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研究将针对某些特定领域的需求,进行机械手的应用研究。
例如,在医疗器械生产领域,机械手需要具备高度的精确性和灵活性,以完成微创手术器械的组装和测试工作。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综合实验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对机械手的结构设计和控制系统进行研究。
通过实验验证和仿真模拟,评估改进和优化的效果。
同时,还将与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开展机械手的应用研究,以验证研究成果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成果将为机械手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机械手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发展。
通过改进和优化机械手的结构和控制系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人工投入。
同时,机械手的应用研究将推动相关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为社会经济的进步做出贡献。
启动机械手设计开题报告
启动机械手设计开题报告
一、项目背景
机械手是一种能够模拟人类手臂运动的机器人,具有高度灵活性和精度。
它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可以完成复杂的操作任务。
本项目旨在设计一款适用于工业生产领域的机械手,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二、项目目标
1.设计出一款具有高度灵活性和精度的机械手;
2.实现机械手对物体的抓取、移动和放置等操作;
3.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项目计划
1.文献调研: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机械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路线;
2.需求分析:明确机械手在工业生产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及其要求;
3.方案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确定机械手结构、控制系统等方案;
4.零部件选型:选取合适的电机、传感器等零部件,并进行测试验证;
5.组装调试: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组装,并进行功能测试和调试;
6.性能评估:对机械手进行性能评估,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四、技术路线
1.机械结构设计:采用六自由度机械臂结构,包括底座、肩部、肘部、腕部和手爪等部分;
2.电机控制系统设计:采用步进电机和伺服电机的混合控制方式,通过编码器反馈实现精确控制;
3.传感器设计:采用力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等传感器,实现对物体的抓取和移动等操作。
五、预期成果
1.一款具有高度灵活性和精度的机械手原型;
2.能够完成物体的抓取、移动和放置等操作;
3.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六、项目意义
本项目的成功实施将为工业生产领域提供一种新型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也将促进机械手技术的发展
和应用推广。
工业机器人设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工业机器人设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工业机器人设计开题报告1.工业机器人简介机器人工程是近二十多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综合学科。
它集中了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工程、自动控制工程以及人工智能等多种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也是我国科技界跟踪国际高科技发展的重要方面。
工业机器人的研究、制造和应用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象征,正受到许多国家的广泛重视。
目前,工业机器人的定义,世界各国尚未统一,分类也不尽相同。
最近联合国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纳了美国机器人协会给工业机器人下的定义: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可重复编程的多功能操作装置,可以通过改变动作程序,来完成各种工作,主要用于搬运材料,传递工件。
参考国外的定义,结合我国的习惯用语,对工业机器人作如下定义:工业机器人是一种机体独立,动作自由度较多,程序可灵活变更,能任意定位,自动化程度高的自动操作机械。
主要用于加工自动线和柔性制造系统中传递和装卸工件或夹具。
工业机器人以刚性高的手臂为主体,与人相比,可以有更快的运动速度,可以搬运更重的东西,而且定位精度相当高,它可以根据外部来的信号,自动进行各种操作。
工业机器人是在计算机控制下可编程的自动机器。
采用工业机器人是提高产品质量与劳动生产率,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的一种有效手段。
机器人的诞生和发展虽只有30多年的历史,但它已应用到国民经济,民事技术等众多的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根据所处的环境和作业需求,工业机器人具有至少一项或多项拟人功能,如抓取功能或移动功能,或两者兼有之,另外还可能程度不等的具有某些环境感知功能(如视觉,力觉,触觉等)。
以及语音功能及至逻辑思维,判断决策功能等。
从而使其能在要求的环境中代替人进行作业。
在工业机器人的诸多功能中,抓取和移动是最主要的功能。
这两项功能实现的技术基础是精巧的机械结构设计和良好的伺服控制驱动。
工业机器人论文开题报告
工业论文开题报告摘要:本文档是一份工业论文开题报告,旨在探讨工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和优势。
本文首先介绍了工业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然后分析了工业在制造业中的应用领域,以及其带来的各种好处和挑战。
接下来,本文将详细介绍工业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以及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最后,本文将给出一份详细的研究计划,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
1:引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工业在制造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工业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改善工作环境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工业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的必备工具。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工业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2:工业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1 工业的定义和特点2.2 工业的分类和应用领域2.2.1 按使用环境分类2.2.2 按工作方式分类2.2.3 按控制方式分类2.2.4 按机械结构分类2.2.5 工业在制造业中的应用领域2.2.6 工业的优势和挑战3:工业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3.1 工业的结构和组成部分3.2 工业的传感器技术3.3 工业的控制系统和算法3.4 工业的智能化和自主性4: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4.1 工业的精度和稳定性问题4.2 工业的工作效率和速度问题4.3 工业的人机协作和安全问题4.4 工业的智能化和自主性发展方向5:研究计划5.1 研究目标和意义5.2 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5.3 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5.4 预期结果和进展安排附件:1:工业相关文献列表2:实验数据收集表格3:实验结果图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工业:根据《产品质量》标准,工业是一种能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多功能执行各种动作的机器。
全文结束 \。
【开题报告】机械手开题报告
机械手开题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造业对自动化、智能化的需求日益增长。
机械手作为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关键设备,其性能与可靠性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近年来,我国在机械手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定差距。
本课题旨在研究一种新型机械手,以提高我国机械手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二、研究意义1. 提高生产效率:新型机械手能够实现高精度、高速、高效率的抓取与放置操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2. 优化产品质量:机械手在操作过程中,能够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降低次品率。
3. 促进产业升级:新型机械手的研究与开发,有助于推动我国制造业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
4. 培养人才:本项目的研究与实施,将为我国培养一批具备机械手研发、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
三、研究内容1. 机械手结构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实现机械手的快速组装与维护。
引用高级句子: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力求实现机械手的轻量化、高可靠性和易维护性。
2. 控制系统设计:研究高性能控制系统,实现机械手的精确运动与协同作业。
引用高级句子:控制系统设计遵循高精度、高稳定性、高可靠性的原则,确保机械手在各种工况下均能稳定运行。
3. 传感器应用:研究新型传感器在机械手中的应用,提高机械手的感知能力。
引用高级句子:传感器技术在机械手中的应用,将使机械手具备更为敏锐的感知和适应能力。
4. 仿真与实验验证:通过仿真软件对机械手进行仿真分析,验证其性能指标。
引用高级句子:仿真与实验验证环节,将确保机械手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机械手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逆向分析法:对现有机械手进行逆向分析,总结其优点和不足,为新型机械手的设计提供借鉴。
3. 设计分析法: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对机械手进行结构设计、控制系统设计和传感器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4. 仿真与实验法:利用仿真软件对机械手进行仿真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性能指标。
机械手开题报告
机械手开题报告一、项目背景。
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机械手作为一种重要的自动化设备,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线上的物料搬运、组装、焊接等工作中。
机械手的出现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还能够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因此,研究和开发高性能、高精度的机械手对于提升工业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意义。
本项目旨在研究开发一种新型的机械手,具有更高的运动精度、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强的负载能力,以满足工业生产对机械手的高要求。
通过该机械手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生产线上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三、项目内容。
1. 机械手结构设计,本项目将对机械手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包括关节的布置、传动装置的选用、执行器的选择等,以确保机械手具有良好的运动性能和稳定性。
2. 控制系统设计,针对机械手的运动控制需求,将设计相应的控制系统,包括传感器的选型、控制算法的开发等,以实现机械手的高精度、高速度的运动控制。
3. 功能验证与性能测试,在机械手的研发过程中,将进行多种功能验证和性能测试,包括负载能力测试、运动精度测试、响应速度测试等,以确保机械手的各项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四、项目预期成果。
1. 设计制造一台新型高性能机械手原型,并完成运动控制系统的研发。
2. 实现机械手的高精度、高速度运动控制,并通过性能测试验证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3. 提出机械手的应用方案,并在实际生产线上进行试验应用,验证其在工业生产中的效果。
五、项目进度计划。
1. 项目启动阶段,完成机械手的结构设计和控制系统的初步方案确定。
2. 项目中期阶段,完成机械手原型的制造和控制系统的开发。
3. 项目后期阶段,完成机械手的功能验证和性能测试,并进行应用试验。
六、项目预算。
本项目预计总投资为100万元,其中包括材料采购、设备购置、人员费用、试验费用等。
七、项目风险分析。
1. 技术风险,机械手的结构设计和控制系统的研发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需要克服各种技术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机器人机械手及其控制系统设计
系 别:
机械与汽车工程系
专业名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
郭仕杰
学 号:
06101315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贺秋伟 副教授
完成日期2014年1月15日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选题
工业机器人机械手及其控制系统设计
院系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系
2、国内外发展状况:
1954年,美国人戴沃尔最早提出了工业机器人的概念,并申请了专利。该专利要点为借助伺服技术控制机器人的关节,利用人手对机器人进行动作示教,使其实现动作的记录和再现,被称为示教在现机器人,现有机器人基本上都是该控制方式。1958年,被誉为“工业机器人之父”的Joseph F.Engel Berger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公司——Unimation公司,并参与设计了第一台Unimate机器人。这是一台用于压铸作业的五轴液压驱动机器人,手臂控制由一台专用计算机完成。它采用分离式固体数控元件,并装有存储信息的磁鼓,能够记忆和完成180个工作步骤。与此同时,另一家美国公司——AMF公司也开始研制工业机器人。它主要用于机器之间的物料运输,采用液压驱动。该机器人的手臂可以绕底座回转,沿垂直方向升降,也可以沿半径方向伸缩。一般认为,这两种机器人是世界上最早的工业机器人。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人在功能和技术层次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移动机器人和机器人的视觉与触觉就是典型的代表。这些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机器人概念的延伸。20世纪80年代,将具有感觉、思考、决策和动作能力的系统称之为智能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空间机器人、空中机器人、地面机器人、微小型机器人等各种用途的机器人相继问世,许多梦想成为了现实。将机器人的技术扩散和渗透到各个领域,便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新机器——机器人化机器。当前,与信息技术的交互和融合又产生了“软件机器人”、“网络机器人”的名称,这也说明了机器人所具有的创新活力。美国的机器人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1967—1974年的几年时间里,由于政府对机器人发展重视度不够,且机器人处于发展初期,
研究内容:
本课题将设计一台四自由度的工业机器人,将会被用作自动送料装置。主要工作部件及设计重点就是机械手。第一,本人将设计该机器人的底座、大臂、小臂以及执行机构机械手爪的结构和模型;第二,再设计出适合于该机器人的驱动、传动方式,以期构成其的结构平台。最后,在此基础上再将其控制系统设计出来,由下面几个步骤组成:数据采集卡和伺服放大器的选择、反馈方式和反馈元件的选择、端子板电路的设计以及控制软件的设计。其中重点要加强控制软件的可靠性和机器人运行过程的安全性,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包括:关节的伺服控制和制动问题、实时监测机器人的各个关节的运动情况、机器人的示教编程和在线修改程序、设置参考点和回参考点。
4、机电一体化实用手册科学出版社
5、控制电气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
6、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7、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8、电工与电子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
9、机电一体化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0、机械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11、大学C++程序设计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12、大学Visual C++程序设计案例教程高等教育technology Oxford Press
14、Craig, John J. Introduction to robotics
15、Basilio Bona and Aldo Curatella. Identification of Industrial Robot Parameters for Advanced Model-Based Controllers Design Proceedings of the 2005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Barcelona, Spain, April 2005
价格昂贵,适用性不强,所以发展缓慢。此后,由于美国机器人协会、制造工工程师协会积极主动的进行机器人技术推广工作,且美国为了高效生产,适应市场多变的需求,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柔性自动化生产线恰好有这些优点,所以机器人技术得以迅猛发展。日本机器人的发展经过了20世纪60年代的摇篮期,70年代的实用化时期,以及80年代的普及、提高期3个基本阶段。在1967年,日本东京机械贸易公司首次从美国引进机器人。1968年,日本川崎重工业公司与美国Unimation公司缔结国际技术合作协议,引进机器人。1970年,日本机器人实现国产化。从此,日本进入了开发和应用机器人时期。几年后,美国反而要向日本进口机器人。1983年,美国从日本进口机器人占进口机器人总数的78%。日本政府和企业一直充分信任机器人,大胆使用机器人。在解决劳动力不足、提高生产率、改进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方面,机器人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成为日本保持经济增长速度和产品竞争能力的不可缺少的队伍。日本在汽车、电子行业大量使用机器人生产,是日本汽车及电子产品生产量猛增,质量日益提高,而制造成本则大幅降低,从而使日本汽车能够以廉价的绝对优势进军号称“汽车王国”的美国市场。据统计,2007年日本机器人的销售额为5850亿日元,其中出口额达到3730亿日元。日本推动机器人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向海外发展的日本企业数量逐渐增加,同时海外的汽车制造商也开始积极地引进日本机器人。现在,日本机器人主要用于汽车制造业和电子机械产业,而电子机械产品中的电子零件封装、半导体封装、无尘室、组装等领域占了日本机器人销售额的一半。现在日本拥有机器人的总量为美国的7倍。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
郭仕杰
指导教师
贺秋伟
本选题的意义及国内外发展状况:
1、本选题的意义:
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它可以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按照预先编排的程序运行,现代的工业机器人还可以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工业机器人技术是近年来新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是以微电子技术为主导的多种新兴技术与机械技术交叉、融合而成的一种综合性的高新技术。这一技术在工业、农业、国防、医疗卫生、办公自动化及生活服务等众多领域有着越来越多的应用。工业机器人在提高产品质量、加快产品更新、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制造业的柔性化、增强企业和国家的竞争力等诸多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机械手是工业机器人系统中传统的任务执行机构,是机器人的关键部件之一;是现代控制理论与工业生产自动化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并以成为现代机械制造生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改善劳动条件、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尤其在高温、高压、粉尘、噪声以及带有放射性和污染的场合,应用得更为广泛。在我国,近几年来也有较快的发展,并取得一定的效果,受到机械工业和铁路工业部门的高度重视。机械手的机械结构采用滚珠丝杆、滑杆、等机械器件;电气方面由交流电机、变频器、传感器、等电子器件组成。该装置涵盖了可编程控制技术,位置控制技术、检测技术等,是机电一体化的典型代表仪器之一。因此选择此课题不仅能够丰富知识,开阔眼界,而且可以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自己找到薄弱环节,查漏补缺。
16、Introduction to Robotics Mechanics and Control - Third Edition - John J. Craig
研究方法、手段及步骤:
1、研究机械手的机械结构,并绘制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
2、机械手驱动、传动方式的选择
3、控制系统模式的选择
4、研究所选控制系统的构成及搭建
5、控制系统软件的选择及操作
6、误差与性能提升分析
参考文献:
1、工业机器人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机电传动控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3、工业机器人图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我国工业机器人起步于上世纪1970年初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70年代的萌芽期,80年代的开发期和90年代的适用化期。1970年我国也发射了人造卫星。世界上工业机器人应用掀起一个高潮,尤其在日本发展更为迅猛,它补充了日益短缺的劳动力。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于1972年开始研制自己的工业机器人。进入80年代后,在高技术浪潮的冲击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机器人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七五”期间,国家投入资金,对工业机器人及其零部件进行攻关,完成了示教再现式工业机器人成套技术的开发,研制出了喷涂、点焊、弧焊和搬运机器人。1986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开始实施,智能机器人主题跟踪世界机器人技术的前沿,经过几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成功地研制出了一批特种机器人。从90年代初期起,我国的国民经济进入实现两个根本转变时期,掀起了新一轮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技术进步热潮,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又在实践中迈进一大步,先后研制出了点焊、弧焊、装配、喷漆、切割、搬运、包装码垛等各种用途的工业机器人,并实施了一批机器人应用工程,形成了一批机器人产业化基地,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腾飞奠定了基础。虽然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在不断的进步中,但和国际同行相比,差距依旧明显。从市场占有率来说,更无法相提并论。工业机器人很多核心技术,当前我们尚未掌握,这是影响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