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sci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脊髓损伤业务学习 ppt课件

脊髓损伤业务学习 ppt课件

颈膨大
腰骶膨 大 马尾 尾神经
3.脊髓节段
脊髓节段 每一对脊神经根丝
所连接的部分脊髓称一 个脊髓节段。
31
颈髓8 节
胸髓12节
脊 髓
腰髓5节
节 骶髓5节 段
尾髓1节
颈神经 1-8
胸神经 1-12
腰神经 1-5
骶神经 1-5 尾神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脊髓内部结构
反射 1.灰质 灰质板层及其对应的神经核团 传导 2.白质 13条纤维束的位置、性质、[纤维联系]
3.网状结构 中央管 白质前连合 灰质连合
深反射
脊髓的主要功能
• 感觉的传导 • 运动的传导 • 躯体的营养作用 • 支配内脏活动 • 反射活动
10
脊髓损伤(SCI)
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 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的运动,感 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颈脊髓损伤造成 四肢瘫痪时称四肢瘫,胸段以下脊髓损伤 造成躯干及下肢瘫痪而未累及上肢时称截 瘫。
6.物理因子治疗改善瘫痪肢体血液循环,减轻肢体水肿和炎症反应,延缓肌肉萎缩,改善神经功能。如空气 波压力循环治疗,肌电反馈式电刺激治疗,蜡疗等。
护理要点
恢复期 1.增强肌力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2.坐位训练的护理 3.转移训练的的护理 4.站立训练的护理 5.步行训练的护理 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的护理 7.假肢、矫形器、辅助器具使用的护理 8.心理护理
阳光女孩
11
原因
12
• 脊髓损伤引起的一系列变化和功能障碍
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
肺栓塞
心动过缓
周围血管扩张
深静脉血栓
体温调节受损 性、生殖功能改变
自主神 经功能 不全

脊髓损伤护理ppt课件

脊髓损伤护理ppt课件
(4)直肠功能训练,完全截瘫者需要我们协助病人侧卧位,用棉签 刺激会阴部及肛周,并用手分别放在臀部两边进行按摩,以上训练每 日3次,每次循环训练10分钟。不完全截瘫者,嘱其进行肛门收缩运 动,每日3次,每次10分钟。
(5)配合针灸医师进行电针灸治疗。
编辑版ppt
18
轴线翻身
就是头肩部和腰、腿保持在一条线上翻身,同 时同向 翻动,不能有扭动。
编辑版ppt
13
4 体温异常的护理
颈髓损伤时,体温调节中枢丧失正常的调节能力,病人 常产生高热或低温。护理上宜采取调节室温,保持病室通 风。高热时采取物理降,如酒精擦浴、冰袋、冰帽、冰生 理盐水灌肠等,还可以使用药物降温。鼓励病人多喝水, 每日至少摄入2000ml液体。低温时使用物理升温,如热水 袋、电热毯等,应严格控制温度,以防烫伤。
编辑版ppt
5
编辑版ppt
6
(2)尽早解除脊髓压迫症状:为脊髓恢复提供条 件,如整复脊柱骨折、脱位,脊柱姿 式的固定。 对于脊髓横断完全性损伤病人,在24小时内给予 停止损伤病理变化的处理,如脊髓切开、局部冷 冻、药物应用等都可以改变脊髓损伤后继发变化, 利于截瘫的部分恢复。
编辑版ppt
7
颅骨牵引
编辑版ppt
4
外伤性脊髓损伤的早期处理:对外伤性脊髓损伤病人应积 极抢救、正确搬运,合理治疗、周密护理、早期锻炼,不 仅能预防并发症,还能促进肢体并杰残存功能的恢复和重 建。
(1)现场急救:对脊髓损伤的急症病人现伤急救时,要 注意防止脊髓损伤加重。搬动病人前首先检查肢体活动及 感觉有否异常,如无异常,可使头颈部固定位置下移动病 人,平卧位拉于硬板上,头颈部两侧加垫避免摆动,如检 查有神经症状,则纵轴方向轻轻牵引头颈,固定好移至硬 板上,迅速转送医院。由此可见,有专门训练的急救护送 人员对伤后病人预后是很重要的。

脊髓损伤及康复PPT课件

脊髓损伤及康复PPT课件

• 截瘫:截瘫(paraplegla)是指 脊髓胸段、腰段或骶段(不包括 颈段)椎管内损伤之后,造成运 动和感觉功能的损害或丧失。截 瘫时,上肢功能不受累,但根据 损伤节段的不同,躯干、下肢及 盆腔脏器可不同程度受累
SCI原因
• • • • • • • • 原因 高处坠落 交通事故 重物砸伤 运动损伤 刀刺伤 其他 总数 例数 109 59 49 3 1 43 264 百分比(%) 41.3 22.3 18.6 1.1 0.4 16.3 100动,呼吸差,ADL完全依赖
• 用口棍或气控开关控制环境控制系统 (ECU)用頦控或气控开关控制电动轮椅
• 训练: 呼吸
站立
ROM
评定
• 运动功能的评定 运动指数评分法 10条肌肉每条 最高5分 共5*10*2=100分 • 感觉功能的评定 感觉功能评分法 28个点 分别检 查痛觉和轻触觉 共28*4*2=224分 • ADL评定 改良Barthel指数 QIF日本ADL量表 • 关节活动度(ROM)评定 • 肌张力评定 Ashworth评定法 • 二便功能评定
感觉水平与感觉评分
• 指SCI后保持正常感觉功能(痛觉、触觉) 的最低脊髓节段(皮节) • 感觉评分 正常感觉功能(痛觉、触觉)2分 异常 1分 消失 0分 左右各有28各感觉关键点,正常为224分
神经损伤水平的确定
• 神经损伤水平是指运动、感 觉功能仍然完好的最尾端的 脊髓节段水平。例如C6损伤, 意味着C6及以上仍然完好, C7以下即有功能障碍。
四肢瘫定义
• 四肢瘫(teteaplegia)是指椎 管的颈段脊髓神经受损而造成 损伤节段以下运动和感觉功能 的损害和丧失。四肢瘫导致上 肢、躯干、下肢及盆腔的功能 损害,但不包括臂丛或椎管外 的周围神经损伤

脊髓损伤康复 ppt课件

脊髓损伤康复  ppt课件
ppt课件 12
白质
—前索:前正中裂与前外测沟之间
下行纤维: 皮质脊髓前束 前庭脊髓束 顶盖脊髓束 橄榄脊髓束 上行纤维: 脊髓丘脑前束
ppt课件 13
—侧索
下行纤维: 皮质脊髓侧束
上行纤维: 脊髓小脑前、后束(传
导四肢和躯干部非意识性本 体感觉及皮肤触觉,上行经 小脑上(前束)、下(后束 )脚终于小脑蚓部皮质)
(类似脊髓丘脑束)
6.脊髓前庭束
(类似脊髓小脑后束)
7.脊髓皮质束
(传入浅反射)
8.脊髓脑桥束
(传入浅反射)
9.内脏感觉束(内脏感觉纤维沿后根进入脊髓,在后索内上行至丘脑传递膀
胱、直肠的感觉纤维,如切断双侧前外侧索后,直肠和膀胱的感觉依然存在)
ppt课件 3
脊髓丘脑束:在白质前连合处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位于侧索发生交叉传导痛温觉,形成脊髓丘脑侧束 一部分位于前索部分交叉传导触压觉,形成脊髓丘脑前束
(二)运动障碍:脊髓损伤平面以下脊神经所支配肌肉的随意 运动消失或肌力下降,运动障碍可造成关节挛缩,造成下肢 或四肢的随意运动消失或障碍
(三)反射障碍:脊髓休克期,中枢反射消失,休克期之后反 射亢进和病理反射 (四)括约肌功能障碍:尿储留,尿失禁及反射性排尿,可出 现腹泻、便秘或大便失禁
(五)其他功能障碍:呼吸困难、排痰困难,体温调节障碍、 低血压或相对性缓脉,可有阳痿、月经失调等
觉和深部肛门感觉,运动功能指肛门指检时肛门外括约 肌的随意收缩。
ppt课件
22
•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指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最低位骶段(S4~5)感觉 和运动功能部分存留 • • • • • • • 中央束综合征 半切综合征 前束综合征 后束综合征 脊髓圆锥综合征 马尾综合征 脊髓震荡

医学脊髓损伤脊髓损伤ppt

医学脊髓损伤脊髓损伤ppt
感觉的恢复则没有一定顺序。
1.脊髓损伤水平的评定
神经平面是指保留身体双侧正常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最低的脊 髓节段。感觉平面指保留身体双侧正常感觉功能的最低的脊髓 节段。运动平面指保留身体双侧正常运动功能的最低的脊髓节 段。 脊髓损伤水平主要以运动损伤平面为依据,但T2-L1节段, 运动损伤平面难以确定,故主要以感觉损伤平面来确定。
脊髓圆锥 终丝 马尾 脊神经 (31对) 前根 长分为31节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 上颈髓 (C1~C4) 下颈髓和上胸髓
(C5~T4) 中胸髓(T5~T8) 下胸髓 (T9~T12)
腰髓 骶髓和尾髓
对应椎骨 = C1 ~ C4
-1 = C4 ~ T3
治疗
现场急救时掌握正确的搬运方法对于防止加重损伤有极 其重要意义,据统计,继发于脊柱损伤的神经功能损害 中,25%是搬运不当引起。
急救搬运
用硬板搬运 颈椎损伤患者注意 轴向牵引 滚动法 平托法
不正确的搬 运方法
二、严格脊 柱制动
颈椎稳定性损伤——枕颌带牵 引
颈椎不稳定性损 伤——颅骨牵引。
枕骨粗隆 锁骨上窝 肩锁关节顶部 肘关节的外侧面 拇指 中指 小指 肘关节的尺侧面 腋窝 第3肋间 第4肋间(乳线)
T5 T6 T7 T8 T9 T10 T11 T12 L1
第5肋间 第6肋间(剑突水平) 第7肋间 第8肋间 第9肋间 第10肋间(脐) 第11肋间 腹股沟韧带中部 T12与L2之间上1/2处
脊髓半切综合征:也称Brown-Sequard综合征,损伤水平以下,同 侧肢体运动瘫痪和深感觉障碍,而对侧痛觉和温度觉障碍,但触觉功 能无影响。由于一侧骶神经尚完整,故大小便功能仍正常。如第一至
第二胸脊髓节段受伤,同侧颜面、头颈部可有血管运动失调征象和 Horner综合征,即瞳孔缩小、睑裂变窄和眼球内陷。此种单侧脊髓的

脊髓损伤演示ppt课件

脊髓损伤演示ppt课件

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建议
早期干预和康复
尽早开始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心理治疗等,以减轻 症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改善生活质量。
社会支持和心理关怀
为患者提供社会支持和心理关怀,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减 轻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
辅助器具和技术应用
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提供适当的辅助器具和技术应用,如轮椅、助 行器、智能家居设备等,以方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压疮预防与处理
01
02
03
04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定期清洗皮肤,保持皮肤清洁 干燥,避免潮湿环境。
定时翻身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定时 翻身,避免长时间压迫同一部
位。
使用减压垫
在骨突部位使用减压垫,减少 局部压力,降低压疮发生风险

压疮处理
一旦出现压疮,应及时进行清 创、换药等处理,促进创面愈
合。
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06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诊断和治疗难度
脊髓损伤的诊断和治疗需要高度专业化的医疗团队和设备,且治疗 过程复杂,难度大。
并发症风险
脊髓损伤患者常常面临多种并发症的风险,如感染、压疮、深静脉 血栓等,这些并发症可能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
康复效果有限
尽管现代医学在脊髓损伤康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患者的康复 效果仍然有限,很多患者无法完全恢复到受伤前的状态。
方法
家属可以参与患者的康复训练,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协助患者进行日常锻炼和功能训 练。同时,家属也可以与医护人员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好
的照顾和支持。
社会资源整合利用
重要性
社会资源的整合利用可以为脊髓损伤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帮助,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 高。

脊髓损伤护理查房PPT课件

脊髓损伤护理查房PPT课件

感觉障碍
截瘫平面以下感觉消失 或减退,完全性截瘫患 者鞍区(会阴区)感觉 消失。
运动障碍
脊髓损伤平面以下脊神经所 支配肌肉的随意运动消失或 肌力下降。
反射障碍
脊髓休克期,中枢反射消失 休克期之后反射亢进和病理 反射。
括约肌功能障碍
尿储留,尿失禁及反射性排 尿,可出现腹泻、便秘或大 便失禁。
其他障碍
呼吸困难、排痰困难,体温 调节障碍等。
脊髓的功能
传导
传导:脊髓是脑与周围神经联系的桥 梁,具有传导功能。大脑到躯射活动, 如膝跳反射、跟腱反射等。
脊髓损伤病因
不同病因造成脊髓结构功能的改变导致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 能障碍
外伤
感染
肿瘤
脊髓损伤
代谢性
发育性
临床特征
生活起居
• 1、保持环境安静、舒适、整洁,空气新鲜,光线柔和,

避免刺激。
• 2、起居有常,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增强体质和抗

邪能力 。
• 3、顺应四时昼夜变化,随气候变化调摄寒暖,防止六淫

之邪的侵袭,冬季阳光充足时可晒太阳,春季不要过

早换取衣物。
并发症及护理
并发症
压疮 体位性低血压
呼吸道并发症
脊髓损伤知识
脊髓损伤
•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 导致脊髓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 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
脊髓的结构
两个膨大 颈膨大(颈5-胸2),发出神经根支配上肢;腰膨大(腰1-骶2),发出神经根支配下肢
应增加的是高纤维类食物如:蔬菜、谷类、水果与足够水分。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 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补充丧失的能量,以加强营养,预防便秘。 • 4、摄取足量蛋白质,并可多摄取一些强化身体细胞抵抗自由基,如维他命A、C、E、矿物质硒 等,以达到能同时控制体重及维持长期复健治疗所需之能量消耗。 • 5、脊髓损伤后,因交感神经功能下降,胃肠蠕动减慢,易发生腹胀,应少吃甜食和易产气食物, 以免腹胀。如长时间卧床,应限制使用含钙食物,预防泌尿系结石。

脊髓损伤护理查房 ppt课件【27页】

脊髓损伤护理查房 ppt课件【27页】

②适当用缓泻剂。
③训练病人做自行按摩,顺着结肠走向行腹壁按摩,可促进肠蠕
动,帮助排便。
④训练反射排便。帮助病人定时扩张肛门,大便失禁时可用清洁
灌肠法,连续灌肠1~2次,使大pp便t课件1次排净。
24
预防并发症
• 四、呼吸道感染的预防 • 高位截瘫患者肋间肌麻痹,肺活量小,呼吸道分泌物
不易排出,易发生肺部感染。防治办法是鼓励翻身、 咳嗽,协助咳痰,必要时用吸引器吸出。每日作雾化 吸入2~3次。分泌物粘稠量多,无力排出者,必要时 作气管切开。
三、 气体交换受损
患者咳嗽无力加上腹肌麻痹,肺膨胀不全,容易发生坠积性肺炎,甚至
呼吸道分泌物不能排除而发生窒息,应经常为病人翻身拍背,以助排痰。
颈椎骨折病人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床旁应置气管切开包,随时做好气管切
开的准备,一旦出现呼吸困难,马上通知医院行气管切开。对气管切开的
病人应进行吸痰,湿化气道,清洁口腔等护理。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及

3、使用润肠缓泻药:如通便灵、果导、开塞露
ppt课件
19
• 护理措施
• 六、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感觉及活动障碍有关。

1、病人长期卧床局间歇性解除压迫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每两小时翻身一次,用凡士林紧贴
皮肤按摩骨突隆处。翻身时保持整个身体纵轴一致,避免推,脱,拉。保持床单

2、翻身时将患者轻轻抬起移动翻转,禁止在床上拖拉患者。

3、保持床铺整洁干燥。
ppt课件
20
• 护理措施
• 七 . 泌尿系感染

膀胱的排尿功能需要逼尿肌与尿道括约肌的密切协调,脊髓损伤后,
患者的排尿功能失去大脑及低级中枢的控制,使排尿紊乱或消失,

脊髓损伤PPT

脊髓损伤PPT

传导
反射:可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跟腱反射等。
反射
脊髓的功能
不同病因造成脊髓结构功能的改变导致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病因
临床特征
截瘫平面以下感觉消失或减退,完全性截瘫患者鞍区(会阴区)感觉消失。
感觉障碍
脊髓损伤平面以下脊神经所支配肌肉的随意运动消失或肌力下降。
5
0
0
0
穿衣(包括系携带等)
10
5
0
0
可控制大便
10
5
0
0
可控制小便
10
5
0
0
用厕(包括擦净、整理衣裤、冲水)
10
5
0
0
床旁椅转移
15
10
5
0
平地行走 (45米)
15
10
5
0
上下楼梯
10
5
0
0
Barthel指数评定内容及方法
>60分者 生活基本自理40~60分 为生活需要帮助20~40分 生活需要很大帮助<20分 为极严重功能缺陷, 生活完全需要依赖
康复治疗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损伤,康复应早期介入。中后期应以康复治疗为主,预防并发症,减轻残疾,提高生活质量。康复目标:
脊髓损伤
平面
关键肌
感觉平面关键点
C2
枕骨粗隆
C3
锁骨上窝
C4
肩锁关节的顶部
C5
屈肘肌(肱二头肌)
肘前窝的外侧面
C6
伸腕肌(桡侧伸腕肌)
拇指
C7
伸肘肌(肱三头肌)
中指
C8
饮水计划

脊髓损伤(最终版)PPT课件

脊髓损伤(最终版)PPT课件
T7 第七肋间(T6与T8之间) T8 第八肋间(T7与T9之间) T9 第九肋间(T8与T10之间) T10 第十肋间(脐水平) T11 第十一肋间(T10~T12之间) T12 腹股沟韧带中部
感觉平面-关键点(下)
L1 T12 与L2 之间上1/3处 L2 大腿前中部 L3 股骨内上髁 L4 内踝 L5 足背第三跖趾关节 S1 足跟外侧 S2 腘窝中点 S3 坐骨结节
脊髓休克
脊髓受到外力作用后短时间内损伤平面以下的脊髓神 经功能完全丧失。持续时间一般是数小时至数周, 偶有数月之久
判断脊髓休克的指标:球肛门反射(刺激龟头或阴蒂 引起肛门括约肌反射性收缩),该反射一旦出现, 提示休克已经结束
骶段保留
脊髓骶段保留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 骶部感觉:肛门粘膜皮肤连接处和深部肛
6.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脊髓损伤的早期康复
7、高压氧治疗 如患者全身状况许可,应于伤后尽快进行(在
脊髓中央坏死前)。可提高脊髓损伤节段血氧含量 ,提高血氧分压,增加血氧弥散量,提高组织氧储 量,促进侧支循环的生成。
脊髓损伤的早期康复
8、物理因子治疗 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过程起辅助和促进作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3、平行杆内练习,减重训练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4、拐杖步行训练:摆至步、摆过步、四点步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5、轮椅训练:轮椅转移、轮椅减压、轮椅减压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轮椅驱动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6、康复工程的应用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解。 不可逆!
脊髓再生
完全性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不能再生
顿挫(stunning):短时间的功能丧失 冬眠(hibernating):长时间的功能丧失 脊髓细胞有可能在一段时间之后恢复功能,造成脊

脊髓损伤康复PPT课件

脊髓损伤康复PPT课件

8

康复治疗潜力
脊髓损伤的患者有强大的恢复潜力。一般来说,早期恢复 的过程在数天到6个月内完成。其后的2年左右患者也可以有进 一步恢复的机会。出现远端肢体的早期活动,例如脚趾的主动 活动,往往预示良好的恢复潜力。要注意痉挛的运动对预后没
有价值。瘫痪部位有感觉者,运动功能恢复的机会较大。感觉
正常的部位,运动能力恢复的可能性超过50%。积极参加功能 锻炼是最强大的恢复因素。每个患者都要为1%的希望而做出

4、 心理治疗:包括心理疏导、生物反馈治疗等。
5、 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包括针灸、药物、手法治疗等。
11

6、 压疮处理:包括压力处理、创面处理、理疗、营物、封闭、理疗、心理疏导等。 8、 痉挛处理:包括去除诱因、口服药物、神经阻滞、牵张 训练等。

9、 大小便失禁处理:可用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手
脊髓损伤康复
康复中心陈珍林
.
1
概述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由于各种不同致病原 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平面以下脊髓 功能(运动、感觉、反射等)的障碍。它是一种严重的残
疾性损伤,往往造成不同程度的截瘫或四肢瘫,严重影响
患者的生活自理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6、压疮(褥疮)是最常见的脊髓损伤并发证,可以导致感染和活动障碍。
7、心理障碍。大多数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并由此加重病情。
其它:感染、自主神经调节障碍、异位骨化、呼吸困难等。
7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时机
脊髓损伤后开始康复治疗的时机越早越好。一般骨折固定术后或 者脊柱外伤后7-10天,非外伤性脊髓损伤(脊髓炎等)病情稳定(一 般在10天左右),就可以进入康复医学科进行治疗。至于床边的早期 治疗应该更早进行。早期治疗可以有效地避免合并症,例如压疮、肺 炎、泌尿系统感染等。也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oracic (35%), lumbar and sacral (10%)
Patterns of spinal cord injury
Complete syndromes
• No motor or sensory function
Incomplete syndromes
• Brown-Sequard Syndrome
• Central Cord
Effects cont.
Cervical:
• Above C4: Ventillator
• C5-C7: Little hand/arm control
Thoracic:
• Paraplegic: wrist/hand ok
• T1-T8: Poor torso control
脊髓损伤(SCI)
Leading causes & Location of Spinal cord injury
Motor vehicle accidents (47%) Falls (21%) Sports (14%) Act of violence (14%) Location of SCI: cervical (53%),
skeletal muscle paralysis
Acute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from the NSCID 2005
Acute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SCI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 T9-T12: Better torso control
Autonomic dysreflexia
Spinal cord lesion above T6 Hypertension and increased
sympathetic outflow, flushing, sweating above dermatome during increased visceral input (bladder over-distension,urination, rectal distension, surgery, UTI) Risk of heart failure and stroke Bladder neck contraction during voiding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Spinal Cord Injury
Spinal cord injury can result in significant compromise of cardiovascular control due to an
impaired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nd
Chronic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All Survivors of SCI
15.00% 10.00%
10.30%
5.00%
1.10% 0.30% 0.10% 0.30%
0.00% AD DVT PE
MI Arrest
All Survivors of 10.30 1.10% 0.30% 0.10% 0.30%
• reduced venous blood return resulting in reduced stroke volume, and blood pressure.
pressure rises due to release of norepinephrine from the adrenal glands and by a pressor response from mechanical disruption of vasoactive neurons and tracts in the spinal cord. • This is followed by a period of spinal shock (decreased cortical spinal and sympathetic activity and unopposed vagal tone). • Over time reflexes and spasticity return due to compensatory changes occur in the vascular beds, skeletal muscle, and rennin-angiotensin aldosterone system.
AD DVT PE
MI Arrest
Paraplegia (incomplete)
Paraplegia (complete)
Tetraplegia (incomplete) Tetraplegia (complete)
Chronic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from the NSCID 2005
SCI
%
Spinal Cord and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natomy
Evolution of the control of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Course of Events • Immediately after SCI occurs, blood
Short- and long-term consequences.
Hypotension Cardiac arrhythmias Autonomic dysreflexia Poikylothermia Deep vein thrombosi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Exercise response
H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potension
Decreased compensatory vasoconstriction
• Venous pooling (skeletal muscle and splanchnic regions),
• venous pooling in the extravascular tissues lower extremities (leg swell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