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提壶揭盖法:根据“上窍开则下窍自通”的理论,应用开提肺气或升举中气的治则,从而通下焦之气,达到通利小便的方法。
2.逆流挽舟法:用败毒散治外邪陷里而成痢疾者,使陷里之邪仍由里出表而愈,如逆水中挽舟上行,疏散表邪,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痢自止。
3.心肾不交:指心与肾生理协调失常的病理现象。多由肾阴亏损,阴精不能上承,因而心火偏亢,失于下降所致。临床表现为心烦失寐、心悸不安、眩晕、耳鸣、健忘、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腰膝酸软、遗精带下、舌红,脉细数等症。
4.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阴阳偏衰,即阴或阳的一方不足,或为阴虚,或为阳虚,若阳虚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属虚寒证,不宜用辛温发散药以散阴寒,须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方法,即用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
5.壮水之主,以致阳光:阴精亏损,阴不敛阳,以致阳失潜藏,阴虚阳亢,治宜大补真阴。
6.内生五邪:疾病发展过程中,由于精气血津液与脏腑经络的功能失调而产生的类似风寒湿燥火所至的病理现象,由于病起于内,故称内生五邪。
7.疫疠:指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邪。
8.精血同源:肝藏血,肾藏精。肝血的化生有赖于肾中精气的气化,肾精的充盈,亦有赖于血液的滋养,精血可互生互化;血精都是以水谷精微为物质基础,二者的密切关系,称为精血同源。
9.泌别清浊:‘泌’有过滤之意,‘别’即分别。小肠具有将胃下降的食糜在进一步消化的同时,分化为水谷景物和食物残渣两个部分的功能。
10.肝体阴用阳:‘阴体’主要是指肝贮藏阴血之本体,‘用阳’主要指肝的气机主升主动之功能及特性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11.肺为水之上源:肺居上焦,为最高,肺气的肃降作用不断地将上焦水液下输至肾和膀胱,以调节体内的水液代谢。
12.肺朝百脉:‘朝’即聚会,朝向;百脉,泛指全身的血脉。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要通过血脉而聚会与肺,经过肺的吸清呼浊,气体交换,然后再将富含清气的血液输送到全身。肺朝百脉是肺助心行血的基础。
13.培土制水:是指通过温运脾阳以治疗水湿停聚的方法,适用于脾虚水湿不运之证。
14.培土生金:即健脾补肺法。通过培补脾气以助益肺气的方法,适用于肺脾虚弱证。
15.益火补土:即温肾健脾法,指用温补肾阳以助脾阳的方法,适用于脾肾阳虚证。
16.金水相生:即滋养肺肾法,通过肺肾同治以滋养肺肾之阴,适用于肺肾阴虚证
17.抑木扶土:即疏肝健脾法,是以疏肝,平肝,佐以健脾治疗肝旺乘脾证。
18.泻南补北:即泻心火(南)滋肾水(北),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
19.水火既济:也叫‘心肾相交’。心居上焦,属火;肾居下焦,属水。心火下暖于肾,肾水不寒;肾水上济心阴,心阳不亢;心阴还可资助肾阴,肾阳还可温煦心阳。心肾阴阳互济互补,维持心肾两脏功能协调平衡。
20.一源三歧:冲、任、督脉皆起于胞中,故为“一源”;下出会阴后,分为三条路线分别循行,故为“三歧”。
21.未至而至:第一个"至"字指时令,第二个"至"字是指相应的气候变化。
22.阳微阴弦:关前为阳,关后为阴。阳微,指寸脉微;阴弦,指尺脉弦。
一.如何理解“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意义?举例说明。
风邪包括内风与外风,治血包含行血与补血。治风之所以要治血,因风病与血病密切相关。
1、血虚生风,症见头目眩晕。肢体震颤、手足瘛、或肌肤瘙痒等,治以补血,血足而风自灭,如阿胶鸡子黄汤邪热久羁,阴血不足,虚风内动,方中以阿胶、鸡子黄、生地、白芍等滋阴养血;
2、风为阳邪,易于化热化燥伤阴血,血虚则络虚,易被风邪所中,治以补血,既可补虚,又可防风药燥伤阴血。如大秦艽汤治风邪初中经络所致的口眼蜗斜舌强不能言、手足不能动,方中配伍熟地、当归、白芍等养血之品;
3、风中经络,或风邪久留人络,每致脉络瘀阻,无形之风邪依附于有形之瘀血,则难以疏散,治以行血,血行流畅,则风无留着之地。如小活络汤治风寒痰湿瘀血弊阻经络之痹证,方中配伍没药、乳香、地龙活血通络。
二、何为“治痿独取阳明”?
1.无论选方用药,针灸取穴,要采用补益脾胃的方法来治疗痿证。肺之津液来源于脾胃,肝肾的精血亦有赖于脾胃的生化,脾胃功能健旺,则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功能旺盛,筋脉得以润养,有利于痿证的恢复。
2.”独取阳明”尚包括祛除邪气,调理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