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把创新注入学习——培养学习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把创新注入学习——培养学习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一)》

【设计理念】

创新是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源泉。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育界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往往是被动僵化地接受知识,不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创造性地面临的各种解决问题。

其实,创造力是可以培养的,每个人都有创造力,只是大小不同.适宜的教育措施对唤起和促进孩子的创造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主题属于学习心理板块中创新意识培养的内容,通过学习和相关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帮助学生掌握创新思维的特点和方法,领悟创造行为的作用、方式,进一步了解创新思维对于学科学习的意义及作用,并将创新思维运用到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去。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具有创新能力。

2、帮助学生了解创新思维的特点,掌握创新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及突破措施】

“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具有创新能力”是本课教学重点。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创造力被束缚,得不到发展,甚至有的学生觉得创造遥不可及,甚至对自己是否拥有创造力都表示怀疑,令人扼腕叹息。所以,本课坚持联系学生实际,以生为本的原则,采用情景创设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创造”。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日常学习生活中和身边的创造行为,激发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让学生明白创造时刻存在于我们身边,每个人都有创造力,树立自信心。【教学难点及突破措施】

“帮助学生了解创新思维的特点,掌握创新的基本方法。”是本课教学难点。创新无极限,一堂课不可能教会学生创新的所有方法,所以,本课主要采用联想训练和活动体验的教学方法,抛砖引玉,使学生了解创新思维的特点方法,自主探究几个基本的创新方法,拓展学生创新的思路,为学生将创新思维运用到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去,开展创造活动打下基础。【教学方法】

问: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小结:创新不仅与个人的成长、成功息息相

关;对于国家民族的兴旺发展强盛更为重

要。

观点、看法。

心理拓展

(体验创新,创新思维的特点)康德说:“想象力是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

它能够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

第二自然。”同学们来看看我们的周围,有

哪些信手拈来的东西你还可以发现它们的

崭新用途呢?(如:鞋、笔、红领巾灯泡等

等)

小结:创新需要独特、灵活、突发、敏锐、

发散的思维。

学生按要求认

真思考,互相交

流。

通过活动让学生体

验创造的快乐,总

结创造性思维的特

点,掌握创新的方

法,鼓励学生有意

识的培养自己的创

造性思维。

心灵手巧

(探究与活动创新的方法)心灵手巧,做一做

展示五种图形:☆、、□、○、

∣。

要求:请同学们把它们进行组合,五种图形

必须全部运用,而且要根据自己组合的新图

形起一个新奇的名字,编一段引人入胜的故

事。组合的图形越多越有新意越好。

大家分享,最受大家欢迎、最有新意的一组

胜出。

学生自由组合

成小组,按要求

活动,并上台展

示(实物投影),

讲小故事。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

验活动,感受创新

的快乐,了解学生

的创新意识和水

平,培养学生想象

力和创造力。

心帆码头(教学结语)快乐时光总是很短暂,今天的学习接到这里

了。我们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说说这节课的

感受吧。

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说出自己的观

点,表现出自己的创造能力,让人不可小觑,

相信随着学习的深入,和同学们的积极探

索、尝试,在创新的道路上会有更多收获。

下节课我们来探讨创新对与各科学习的作

用,如何将创新运用到实际的学习生活中

去。

学生自己进行

总结和反思。

训练学生归纳、总

结能力。起到教学

内容承上启下的。

附件:《实验》

药品:关于共处的有利因素

器材:大脑、心脏。

实验一:向试剂中加入学习方面的因素。

现象:有白色沉淀。

过滤:白色沉淀是嫉妒,澄清滤液里包含互相帮助、互相交流等因素。

结论:我们在学习中需要互相帮助,互相交流,真诚相待,这样才能共同进步。如果每个人都互相猜疑、互相嫉妒,那只会使关系破裂,不能和平相处。

实验二:向试剂中加入生活中的因素。

现象:有红棕色沉淀,并伴有气泡产生。

处理:气泡的主要成分是心胸狭窄,如果一个人心胸狭窄,为了一个人心胸狭窄,为了一点小事斤斤计较,那么他必定会被人们所唾弃。阴险狡诈、善于耍手段的人也同样不合群。只有善良无私、以诚相待的人才会受人欢迎。

实验三:向试剂中加入工作方面的因素。

现象:颜色变黑。

检验:变黑的原因是因为其中含有懒惰这种因子。处理后的溶液中有勤奋、不计得失等因子。结论:在工作中最好不要偷懒,否则别人会远离你、抛弃你。相反,一个工作勤奋不谋私利的人,一定会受到人们的尊敬,他与人们共处关系也会很好。最后由三次实验得出结论: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有集体观念,要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他人。

【教学反思】

世界上每一种新思想的提出,每一个理论的建立,每一个发明和发现,无不是创造的产物。创造力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对原来框架的突破与发展,否则便不成其为创造。创造力是可以培养的,也是需要培养的。

我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不仅是要扩展学生的知识,而且还要改善学生的情绪状态、转变其态度、帮助学生完成社会化过程,尤其创新思维的培养单靠知识传授是难以奏效的。本课设计根据学生思想现状:学生普遍认为创造是天才和发明家的专利,是非常神秘的,对普通人是遥不可及的传说。课堂教学要想打破学生的这种定式思维,就要从他们自己身上找到突破口,首先通过问题及时追问的形式,接连问了三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激发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思考问题的兴趣,“同学们看到“创造或创新”这个词立刻想到了什么呢?”

“大家联想到大科学家,大发明家。难道同学们认为“创造”就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专利吗?”“同学们请仔细想想在你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是否也有自己“创造”的成果和成功经验吗?你身边的人有没有创造行为呢?”,这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联系日常学习生活中和身边的创造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