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区中的_人肉搜索_探析

网络社区中的_人肉搜索_探析
网络社区中的_人肉搜索_探析

第11卷第4期

2009年8月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BUPT (Social Sciences Editi on )Vol 111,No 14Aug 12009

收稿日期:200920622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BSH040)

作者简介:陈慧芳(1986—),女,湖北黄石人,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

网络社区中的“人肉搜索”探析

陈慧芳,郭玉锦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876)

摘 要:每起人肉搜索事件的爆发,无一不是在短时间内引起众多网民的关注。本文选取了一个典型案例,根据事态发展描述出时间、帖子数量和通缉速度的关系,探究这个过程中存在的网络传播模型,以及驱使着人人联合的这种强大力量的深层原因。人肉搜索之所以启动和事件或人物本身的引人关注有关。负面的事件或人物,是目前人肉搜索的主流。关键词:人肉搜索;网络社区

中图分类号:G25017;TP393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7729(2009)20420005205

一、引 言

所谓人肉搜索,是一种利用搜索引擎,通过不断变换输入关键词,从被搜索的目标对象入手,搜查其本人及与之相关者的博客、论坛、QQ 空间等,藉以寻找各种线索的一种查找信息的方式。狭义的人肉搜索包括以寻人、搜寻线索、揭露真相为目的的搜索,而广义的人肉搜索与狭义的相结合,也包括以知识问答形式出现的搜索。搜索引擎是利用机器自动化的收集网络信息并有序化的一种技术。“人肉搜索引擎”,指的是利用人工参与来提纯搜索引擎提供信息的一种机制。通俗的理解就是聚合大量网民的参与,结合传统搜索引擎,用集合大众智慧的方式来获取有价值信息的机制。

二、人肉搜索的发展过程

11从社区问答到专业搜索引擎

人肉搜索的源起应该追溯到网络社区中的问答模式:网友提出某些问题或倡议,其他网民利用自身的信息、资源、亲身经历等进行解答、帮助和回应。许多网站都提供了这样的问答平台,比如百度知道、新浪爱问、雅虎知识堂等。“人肉搜索”这一名词正式出自猫扑论坛(htt p://dzh21mop 1com )。跟很多论坛一样,猫扑上面也经常有人问这个问题、那个问题。同时,猫扑有种虚拟货币叫做Mp,问问题的人往往会用Mp 来奖励可以帮助他们的人。虽然Mp 不能吃、不能喝,但是还是有很多人醉心于挣取更多的Mp 。那些惯于通过回答问题挣取Mp 的人,在猫扑一般叫做赏金猎人。于是很有趣味的一幕出现了,某人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就在猫扑发贴并许诺一定数量的Mp 作为酬谢。很快,就会有赏金猎人看到这个贴子,他们就会去用搜索引擎来寻找问题的答案,然后争先恐后地把找到的答案回在帖子里面邀功。最后,提问题的人得到了答案,赏金猎人得到了Mp,皆大欢喜。这也就形成了所谓的人肉搜索引擎的机制。人肉搜索引擎的质量怎样保证呢?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从上面的流程上大家可以发现,如果有足够多的赏金猎人,他们之间就会产生竞争,寻找资料速度的竞争、资料准确性的竞争。竞争的结果是,一个速度又快、资料又准确、全面的赏金猎人,会有越来越多的Mp,这会给他带来更多的成就感,同时他也会更加醉心于赏金猎人的工作。甚至很多赏金猎人会形成自己的职业

道德和行为准则,这样可以给他们更大的自我实现,同时提高了用户的满意程度。这就形成了一个正反馈、一个良性循环,前提是有足够的激励(Mp )投入和足够产生竞争的参与者(赏金猎人)。然而,猫扑的人肉搜索与论坛的差异并不明显,确切地说,在猫扑,人肉搜索只是论坛的一种扩大应用而已,并没有根本性地改变原来的运作模式。需要人肉搜索服务的人首先必须是论坛的用户,这也降低了用户普及度。

经过“陈自瑶”“虐猫”“铜须门”“功夫少女色情照片”“华南虎”“王菲、姜岩案”“辽宁女”等一系列事件,以及汶川大地震后众多网站联合发起的“寻找灾区的亲人”专项搜索,“人肉搜索”机制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发展,其社会影响力也极大增强,催生了专业的“人肉搜索”引擎,比如人搜网(htt p://www 1rens os 1com )、人肉搜索引擎(www 1007china 1com 1cn )、人肉搜索网(www 1ren 2r ou 1cn )等,这些专业引擎从论坛、网络社区的综合式服务中独立出来,致力于“人肉搜索”专项服务,取消或简化了用户注册等门槛条件,并将服务和运作方式推向更加便利、快捷、高效和人性化的方向。

21从静态信息提供到动态信息追踪

人肉搜索最初主要是网友之间的简单信息互动。在某个网络社区,网友可以发帖等形式就自己的实际需求提出问题。比如寻找某首歌曲、某部电影、某些资讯;抑或询问某些难题的解决途径,如电脑病毒的清除等,网友基于虚拟悬赏制度或热心,予以解答和帮助,基本上是静态信息的提供。随着“人肉搜索”的普遍运用,其范围和功能也随之扩大,网友从提供简单有用的静态信息发展到提供动态的信息追踪。“虐猫事件”“铜须门”丑闻等的演进过程,都是网友逐步发现和披露事实的真相,对虐猫女、铜须等展开批评,从而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这种机制下,信息有一个连续的动态运动过程,是网友不断“追寻”的结果。

31从娱乐性、实用性到议程设置

可以说,娱乐事件是人肉搜索的试金石。2001年,有人在猫扑贴出一张美女照,并声称是自己的女朋友。敏锐的网友迅速指出,该女孩是微软公司的女代言人陈自瑶,并贴出了她的大部分个人资料,这成为中国“人肉搜索”的标志性事件。在这桩事件中,网友们揭露贴照片人的谎言,他们用事实真相和个人评论来讽刺、嘲笑撒谎者,将其荒诞、无聊的行为变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早期的人肉搜索事件大多是以这样的娱乐性或问题解答的实用性为目的。

随着人肉搜索的演进和升级,它逾越了单纯的娱乐或实用性目的,发挥了议程设置的功能。某些事件特别是具有公共性的事件,由于网友快速复制、传播,完全被暴露于大众的目光之下,甚至影响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成为一段时间内大众关注、议论的焦点。

三、人肉搜索案例分析

113377事件———来自天涯的火爆讨论

事件简介:3377事件是最近网络上最为红火的话题,又称公主门事件。Y 先生就职于英国T 公司中国代表处,在与电视台业务往来期间,与山东台临时工Z 女士结识。后Y 与发妻离婚,并与Z 女士结婚,然而,Z 不满Y 离婚时的财产分割,长期用短信、博客等方式辱骂骚扰Y 的前妻。前妻之友出于义愤在天涯论坛发帖控诉,当事人均以化名指代,并提供了Z 女士博客地址为证。网友们发现,Z 女士博客详尽记述了勾引Y 先生的过程,对前妻的辱骂不堪入目,公然声称已经找好“北京某学院院长”的后门要上研究生等等。

网友循着Z 女士公开的结婚证上透露的住址、身份证号等信息,通过合法公开渠道,查证Y 先生乃某省台副台长之子。而某台在2006年曾与Y 先生供职的T 公司有巨额采购合作,Y 先生之父并未按照纪律规定规避,反而参与其中。事实被发现后某台网站删除了相关信息。事件发展过程中,又有知情人匿名举报,Y 家族私下和T 还有商业合作,Y 先生的姐夫从出租车司机变成了合作兴办的注册资金2000万的北京G 公司的大股东,而北京G 公司与T 公司有密切的生意往来。国内及海外留学的众多网友由此将关注焦点投向反腐。T 公司甚至因此被迫退出了当时正在进行的慧聪网“2007广电行业十大品牌、企业十大风云人物”评选。T 公司英国总部收到网友的投诉信后回复“正在调查”。众多网友向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纪检委举报此钱权交易、教育招生黑幕等违规行为,相关投诉正在处理中!与此同时,一批批的文学青年也被此事件激励,使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遍地生花,内容包括歌曲改编、古诗、现代诗、相声、山东快板等,令人叹为观止。

原帖是“天涯社区(情感天地)天啦这个转了正的小三超级狂”,发贴时间是在200721128的16:50:00,访问量达1583199次,回复帖子数量达14007个,一共38页。因为有当事人的参与,发帖回帖之迅速之猛烈难以想象,在两天之内先后公布了33、77两人的校友录、博客,又顺藤摸瓜公布了3377的姓名及身份证号,三天后公布了77的工作单位、地址、及两人的手机号。后来,版主不得不封帖:“应楼主要求,此贴封口!请大家理性冷静,不要让此事波及太多的人!!谢谢理解”(200721121323:41:43),见图1

图1 3377事件关键贴数与时间折线图

但是事件并未随着帖子的封口而封口,其实在封口之前,帖子被转到天涯的另一个版面并很快聚集了网友们的继续讨论,更加激烈地“讨伐”33和77。帖子标题为“(婚姻家庭)天啦!史上最牛的小三33公主———3377事件”,(200721121321:33:00),访问量更是高达4083857人次,回复帖子数达249525个,再长的剧本也有落幕的时候,最后一贴在第1104页,时间是20082921210:18:22,难以置信的是3377事件在天涯至少持续了长达10个月之久的讨论,被先后转到其他各个论坛的就难以统计了(图2)

图2 续贴回复时间与数量折线图

21人肉搜索的流程

第一步,现实事件产生搜索求助的需要,于是有人在网络上提出“人肉搜索”。

第二步,“人肉搜索”使现实事件得到广泛关注,并就该事件逐步形成群体意识,最终在网络平台上形成一个关注此事件的群体。

第三步,该群体持续关注事件,讨论并逐渐形成群体意见。到这一步为止,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是在网络上,总体而言,仍然是网络行为。如果事件在受到关注一段时间以后得到了解决,且解决之

道大致符合群体意见,则事件将逐渐淡化(如“北川女交警案例”

)。但如果事件持续受到关注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且事态的发展又没有按照群体意见发展,而是向相反方向发展,则会根据事件的性质不同出现不同情况。

陈慧芳等:网络社区中的“人肉搜索”探析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1)如果事件是纯理论性质的,纯认识范畴的,则会出现网络辩论,最终做出或无法做出公论,但事件仍然不会超出网络范围,并最终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网络范围淡化。

(2)如果事件涉及现实利害(如某人或某群体的利益受到损益),则又可能向两个方面发展:其一,因为该事件利益受损的是极小量人群或极特殊个例,或事件所造成的损益在社会道德容忍范围内,不足以引起网民激烈情绪或强烈共鸣,事件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淡化,整个群体行为控制在网络范围内。其二,该事件中的利益受损方代表了相当数量的人群(如“天价头事件”),或事件所造成的损益已经超过了社会道德的容忍范围(如“3377事件”),则随着事件发展与理想差异的扩大,参与“人肉搜索”的网民将不满足于单纯的网络参与,而倾向于选择更直接和激烈的参与形式,进入网络事件的现实化阶段。

四、研究与思考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无法完全将虚拟的网络社区同现实生活截然分开,因此也就导致网络行为必然会对现实生活产生影响。“人肉搜索”正是发生于网络平台上的网民群体基于信息共享导致的一种群体行为,而这种行为往往由于网络行为的特殊性———参与人数众多、参与者身份不公开、参与人责任与行为不对等———而走向失控,最终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从传播学角度来讲,应对其负面影响应当有可为。应对“人肉搜索”走向失控诱发群体事件,可以从这类群体事件形成的流程中的任何一步骤入手进行干预,使其始终处于可控制范围内。

(1)认清人肉搜索产生的现实需要:畅通言论渠道,保护民众话语权。在这一过程中也要注意不能因为注重所谓“弱势群体”的话语权,就忽略了其他群体的正当话语权,网络媒体尤其要注意不能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这些人往往打着“弱势群体”招牌,提供虚假信息,意在扰乱社会公共秩序以达到其不可告人之目的。

(2)控制人肉搜索提出的方式:网络媒介应当提倡其用户客观冷静,要求使用网络媒介发布信息者提供事实而不是发泄情绪。前述几个案例的典型特点在于,信息发布者在提出人肉搜索的时候,均带有明显的个人感受。但作为网络信息的发布,必须考虑到群体模仿心理和匿名性可能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倾向性的处理上应当更加谨慎,尤其要避免煽动性的语言,并对涉及网络行为现实化的言论进行严格筛选,谨慎发布。

(3)促使健康的群体规范形成:群体意识的核心是群体规范,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在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即群体成员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从流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网络人肉搜索的影响是否蔓延至现实,取决于网络上相关群体形成以后这个群体的行为,即是说,网络上关注某事件的群体才是网络人肉搜索会否诱发现实群体事件的关键。而对于一个群体而言,其行为则是受到群体规范的指引和制约的。群体规范的形成,在网络上是通过该群体成员民主讨论产生的,如果网络管理方能够在这一步骤进行必要干预,则有助于群体成员的民主讨论内容向良性方面发展。目前能采取的主要干预方式为审查过滤过激言论、反动言论。

(4)促使健康的网络群体意见形成:这要求网络媒介要发现与培养一批网络意见领袖,抢占网络舆论阵地,主动出击。根据二级传播理论,意见领袖能够引领群体意见,要形成健康的群体意见,必须依赖于网络群体中的意见领袖。这些人不必是专业的媒介从业人员,但首先应当是在网络群体中具有足够活跃度并且具有一定威望的人。目前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意见领袖的挖掘:其一是各大论坛的“版主”。他们担负着保障各自领导的群体内的舆论方向的任务,还要向群体成员宣传法制观念和合法表达方式,并且应当努力保障信息公开透明,杜绝谣言生存。其二是各网络媒体自己的专业评论团队,他们负责以专业的素质对问题进行深入客观的剖析,帮助网民全面深刻地认识事件的本质,以避免网民因片面之词或一时激愤而发生过激言论和行为。

总之,在网络媒介方面,只有尽量做到保护民众利益,为民众解决切身问题,积极营造社会和谐氛围,才能让人肉搜索回归到其信息搜寻与资源互助的初衷上,避免由于人肉搜索技术的使用不当带来严重的现实后果。

陈慧芳等:网络社区中的“人肉搜索”探析

五、结束语

作为一种信息搜寻方式的“人肉搜索”,是公民行使言论自由和信息自由的重要表现。“人肉搜索”在客观上虽能对违法行为产生震慑作用,但同时也可能带来网络暴力、侵犯隐私权问题。当隐私遭遇“人肉搜索”时,首先应当明确网络言论自由的特点及法律对言论自由的限制原则,方能给予“人肉搜索”恰当的法律地位与合适的制度框架。

人们期待通过人的参与,改善目前的搜索,于是诞生了各种各样的“人肉搜索”。比如一些网站的问答平台等。事实上,作为网民出没的主要集散地,社区类网站不仅具有大浏览量、较高的用户黏度,同时,其互动自发的内容生产方式,也是其主要魅力。更重要的是,社区网民的需求,往往也蕴含着互联网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搜索与社区的结合就是鲜明的例子,“两者结合”,正是机器搜索结合人工编辑的“人肉搜索”。由于人工智能的参与,“人肉搜索引擎”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用户的搜索意图,因此极具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美)尼古拉?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胡泳、范海燕,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2]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M].黄维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蔡婷.人肉搜索,道德之上法律之下[J].上海大学法学院学报,2007,(9)1

[4]金纯峰,涂花.人肉搜索的传播学意义及其困惑[D].武汉:武汉科技学院人文社科学院,2009.

[5]李亚玲.从暴力的“人肉搜索”到友善的“人机搜索”[J].新闻界,2008,(5).

[6]百度百科“人肉搜索引擎”[E B/OL].[2009206227]1htt p://https://www.360docs.net/doc/953936388.html,/vie w/860941.ht m1

[7]天涯社区(情感天地)天啦这个转了正的小三超级狂[E B/OL].[2009206227]1htt p://https://www.360docs.net/doc/953936388.html,/publicf oru m/

content/feeling/1/826809.sht m l.

On Hu man Flesh Search i n On li n e Co mm un ity

CHEN Hui2fang,G UO Yu2jin

(School of Econom ics and Manage ment,BUPT,Beijing100876,China)

Abstract:Each human flesh search event can possibly cause m illi ons of posts and visits in a very short ti m e1I n this paper,thr ough a typ ical case,the authors,cite one exa mp le and describe the relati ons a mong ti m e,nu mber of posts and the hunting s peed,in order t o find out an internet communicati on model,s o as t o exp l ore the rea2 s ons behind the white2hot phenomenon1Apparently peop le or incidents caused manhunt are real eye catchers1 Currently,“hu man flesh search”mainly f ocuses on negative events or peop le1

Key words:hu man flesh search;online community

国内外著名搜索引擎介绍

七、 国内外著名搜索引擎介绍 教学目的 掌握常见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与技巧 教学内容 1、搜索引擎介绍 1.1搜索引擎发展 十几年前,WWW(World Wide Web,万维网)还没有诞生的时候,互联网上只有冰冷的 文字,没有图像和声音,而且网站数量也不多,感兴趣的网站就那么几个,可以在很短 的时间内就掌握其中的全部信息,搜索引擎完全没有出现的必要。1993年,互联网上出 现了最早的Web浏览器Mosaic,次年Netscape推出了Navigator。浏览器的发展促使 Web得到迅速推广,站点数目以惊人的速度增加,我们再也不能用传统记忆方式来应付 与日俱增的站点。于是,搜索引擎就诞生了。第一个搜索引擎的出生地在美国,它的名 字叫Archie,是由McGill大学的一个小组开发的。 1.2搜索引擎工作原理 利用自动搜寻软件,不断发现与收集各类新网址及网页,利用自动索引软件对网页进行 标引,建立记录的数据库。当用户输入提问关键词之后,以不同的检索方法在其数据库中找 出相关的记录,并按相关性顺序排列,将包含此关键词或符合检索条件的所有网址信息和指 向这些网址的链接反馈给用户,从而实现查询目的。简单地说,搜索引擎的原理,可以看作 三步:从互联网上抓取网页→建立索引数据库→在索引数据库中搜索排序。 1.3搜索引擎如何排列Web页面 依据是"位置/频率法"。 1.4搜索引擎词语介绍 简单搜索;词组搜索;语句搜索;目录搜索;高级搜索; 1.5搜索引擎的类型 按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的不同:独立搜索引擎;元搜索引擎;网络搜索软件。 按组织信息的方式:目录搜索引擎;全文搜索引擎;分类全文型搜索引擎;智能搜索引擎。 按服务对象和规模:综合门户搜索引擎;垂直搜索引擎。 2、综合性搜索引擎 在互联网发展的最初阶段,网民在各项活动中的主要浏览对象几乎都是综合性的网站(或称 为门户性网站),所谓综合,指其提供信息与服务的范围广泛,从新闻、讨论组、免费信箱、 下载软件到图片的搜索,不固定在专一知识领域,涉及多种主题内容。 2.1 Google Google是一个搜索引擎,由两个斯坦福大学博士生Larry Page与Sergey Brin于1998年 9月发明,Google Inc. 于1999年创立。2000年7月份,Google替代Inktomi成为Yahoo 公司的搜索引擎,同年9月份,Google成为中国网易公司的搜索引擎。98年至今,GOOGLE 已经获得30多项业界大奖。 GOOGLE基本搜索 Google支持大多数的搜索基本语法规则,比如‘ AND’、 ‘OR’、‘-’,Google无需用 明文的‘AND ’来表示逻辑‘与’操作,只要空格就可以了;Google用减号‘-’表示逻 辑‘非’操作;Google用大写的‘OR’表示逻辑‘或’操作; ·不区分英文字母大小写,所有的字母均当作小写处理; ·Google不支持通配符,如‘*’、‘?’等;

人肉搜索与隐私权保护【免费】(精)

人肉搜索与隐私权保护 ——新型社会形态下隐私权的界定与保护 一 网络时代刚刚开始时,很多网民认为网络上的一切都是虚拟的,男人可以将自己变成女性去恶搞别人,穷人也可以当富豪去游戏交友。如今,网络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已经密不可分。任何人只要在网络上提出想搞清某一问题的意愿,便可通过网民的集体搜索,了解问题的各种答案。网络不再是单一的极度虚拟,而变成还原问题真相的重要手段。人肉搜索,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出的网络名词,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一石激起千层浪、千方百计的搜索体验。 在人肉搜索的帖子中,不仅披露当事人的私生活,而且伴随对被搜索者的人格攻击,容易使公众联想到此种行为是否侵犯了当事人的名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1条对名誉权规定如下:“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名誉权是人格权中的一种,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它为人们自尊、自爱的安全利益提供法律保障。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我们有权利用自己良好的声誉获得更多的利益,有权维护自己的名誉免遭不正当的贬低,有权在名誉权受侵害时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从有关名誉权的法律规定中可以看出,使用“侮辱”、“诽谤”等语言才构成对名誉权的侵犯,如果在人肉搜索的帖子中,留言者并没有过激的言语,只是对该行为进行正常的谴责,并不能看作是侵犯了被搜索者的名誉权。如果网友通过公布被搜索者的个人信息,而使当事人的正常生活受到了严重干扰,该通过何种方法维权呢?法律方面的专业人士往往会从隐私权方面考虑。 二

人肉搜索第一案评析

人肉搜索第一案评析 网上有这样一句话形容人肉搜索:“如果你爱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那么“人肉搜索”是什么互连网上的百度百科给出了以下定义:人肉搜索引擎就是指更多地利用人工参与来提纯搜索引擎提供的信息的一种机制。近几年来“人肉搜索”在中国出现了一个趋势,即集中于搜集个体的私人数据,像地址、电话号码、身份证号、工作单位等等,通过这些数据信息将目标指向客观世界中的真实个体。2008年12月18日号称为中国“人肉搜索”第一案在北京市朝阳区法院一审审结。这一案件无疑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从法律方面我想谈两点,第一点,隐私权以及在现在这个网络开放自由的社会如何算是侵权。在本案的判决书中对隐私权的阐述为:隐私一般是指仅与特定人的利益或者人身发生联系,且权利人不愿为他人所知晓的私人生活、私人信息、私人空间及个人生活安宁。隐私权一般指自然人享有的对自己的个人秘密和个人私生活进行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一种人格权。并且将侵犯隐私权的行为阐述为:采取披露、宣扬等方式,侵入他人隐私领域、侵害私人活动的行为,就是侵害隐私权的行为。王菲作为本案权益受侵害的一方,自己也曾在网络上留下一些可以被网民通过正常渠道搜索便能获得的信息,披露这些信息是否也构成对隐私权的侵犯呢被告张乐奕提交了新的证据,证明北飞的候鸟网站提到的有关王菲的信息,别的网站之前已经披露过,“属于转载性质,报道公共事件并不构成侵权”。“本来只有100个人知道的私人信息,你转载后200个人知道了,可以因为你是转载就不构成侵犯隐私权”在看视频的过程中我也很想问,到底到怎样的程度算侵权呢对此问题法院也作出了相应认定:“在社会生活中,公民为了交往的需要,常常主动将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告知他人,自己的这些信息有时也会被他人通过一定途径知晓和利用。这些信息不具有一般的人格或身份属性,对于这些个人信息的主动披露、使用等行为是否构成侵犯隐私权,应当视行为人对这些信息的取得方式、披露方式、披露范围、披露目的及披露后果等因素综合认定。”虽然现在对此还是没有成文的法律但是这也对今后法院处理类似案件具有指导意义。

如何看待“人肉搜索”现象(2010年公务员申论命题热点写作)

如何看待“人肉搜索”现象 “人肉搜索”,指的是通过大量人工参与来寻找问题答案的网络机制,即根据网络上的一张照片、一个视频场景、一个网名甚至一个QQ号码,网民们互通信息进行寻找,往往可以挖掘出目标人物在现实中的真名实姓、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甚至此人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亲朋好友等私人信息也一概会“暴露于阳光之下”。近年来,“人肉搜索”事件层出不穷,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引发了不少争议。那么,我们应当怎样看待“人肉搜索”现象呢?它的存在合乎道德吗?更重要的是,合法吗? 一.从社会学的角度,如何看待“人肉搜索”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其产生的社会根源肯定涉及多种社会因素,但就其得以发生的条件来看,主要涉及三方面因素:互联网、焦点社会问题和网民。 首先,随着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使原本人们认为是“深不可测”的互联网等高技术信息产品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日益“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使各种社会信息迅速得到更大范围地传播和网民在虚拟的“网络社区”进行各种形式的超时空的社会互动成为现实。可以说,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达是“人肉搜索”这种新社会现象产生的物质基础。 其次,中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过渡转型时期,由于思想多样、价值多元、规范缺失、道德弱化等原因,出现了一些社会失范问题,而且有些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引起人们普遍关注。比如,前段时间被“人肉搜索”曝光的一些轻视生命、婚外恋、造假、不遵守公共规则、以强欺弱以及违反基本道德的事件,就是如此。人们为什么对此高度关注?我认为主要是这几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对物质以外的社会价值普遍关注与追求,比如社会公平、公正和正义。 再次,产生“人肉搜索”现象的直接动因应该是网民的广泛参与。从微观心理层面来看,为什么网民乐于广泛参与此事呢?我认为主要基于以下方面:一是猎奇探究的心理。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希望打破沙锅一探到底,是每个人自然产生的、普遍具有的心理活动。二是减压宣泄的心理。这就是社会心理学上讲的“投射”。将自己积累在心中的压抑情绪,发泄到网络上声讨的那个人身上,以此来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三是平等参与的心理。每个人都盼望获得平等和尊重,希望自己能够拥有发言权。“网络社区”给予了人们平等参与的权力,使人们由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变为主动的信息提供者,自我成就感得以提高。四是追求自我实现的心理。我们每个人都看重自己的价值,都有施展能力、实现目标的本能愿望。竞争日趋激烈和相对复杂的现实社会充满了变数,实现自我价值并非易事。相对而言,虚幻的网络世界所创造的独特的网络沟通环境,却正好能够满足网民追求自我实现的心理要求,他们从中可以感受到自身具有的潜在能力,品尝到自我“义举”被网友认同的自我价值感。 二.有人说,“人肉搜索”是“天使”,能在最短的时间揭示真相,看上去“恐怖”,实际却很“正义”;有人说,“人肉搜索”是“魔鬼”,是“网络暴力”。如何评价“人肉搜索”? 社会学家认为,绝大多数社会事物和现象都具有社会正功能和负功能,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所以,我们对待任何事物和现象,都应客观辩证地去看待它的社会作用,对待“人肉搜索”也是如此。如果“人肉搜索”超越一定界限,甚至向“私刑”的性质发展,就会伤害当事人、激化矛盾;而运用得当,又确实能对社会有所帮助。所以,我们对其社会功能应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 总的来说,“人肉搜索”的社会正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社会的假、丑、恶等现象进行揭露,起到社会舆论监督与制约作用。二是对广大普通网民来说,可以从中受到教育和启示,以便更好地规范或矫正自己的言行。三是可以促进真善美、公平正义等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弘扬。 但是,我们在看到“人肉搜索”正功能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其社会负功能主要表现在:其一,如果在不知事实真相的前提下,任意挖掘他人的个人信息,并

网络社区研究现况与经验借鉴

网络社区研究现况与经验借鉴/h1 --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文史论文新闻传媒学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网络社区研究现况与经验借鉴 网络社区在西方学术界更普遍地被称为“虚拟社区”。作为概念,网络社区很大程度上是与因特网的出现密不可分的。从早期的BBS和电子邮件,到后来的网络游戏、网络聊天以及博客,我们越来越依赖于网络进行彼此的互动。随着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有关网络社区的研究在西方正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尤其突出表现在对于网络社区社会属性的探讨上。不过,相较于西方,我国相关网络社区研究尽管开展得并不算太晚,但与西方学界有关网络社区的研究尚存在一定的距离与反差。为此,梳理与总结西方有关网络社区社会属性研究成果便显得非常必要。这将一方面有助于拓宽我国学者的学术视野,缩小乃至弥补中西方网络社区的社会属性研究方面业已形成的学术鸿沟,为提出我国网络社区社会属性方面的研究问题提供启发;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中西学者在网络社区社会属性这一话题上的交流,以及尽可能地在同一个学术平台上进行对话乃至合作。毕竟,在今天这样一个日趋融合的全球化社会里,过于自我封闭和光顾着自说自话的传播学研究大约注定是没有出路和前途的。基于上述,本文将对西方传播学界有关网络社区社会属性方面的研究进行较为详细与系统的回顾与总结。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我国传播学术界在网络社区研究方面的具体缺陷所在,以及西方网络社区社会属性方面的研究对我国这一方面研究所可能具有的启示意义。一、“胜境”抑或“迷思” 有关网络社区的第一个争论是有关网络社区的性质。简言之,网络社区到底是一个全新而不同于现实社区的存在,还是与现实社区无异? 总体来说,持前者的学者们大体都认为,网络社区和现实社区是两个无论在条件上还是文化上都完全不同的两个社区。例如,斯蒂芬?琼斯认为,网络社区作为一个社会性的空间产生了“一个新的社会关系的矩阵”(P15),并且承载着人们对于业已逝去的传统社区的怀旧梦。帕伊琶?诺瑞斯认为,这种新型社区承担了“粘合”和“桥接”两种社会功能:一方面,数字世界将志同道合者带到了一起(“粘合”);另一方面,网络促进了

“中国网络暴力第一案”、“反人肉搜索第一案”,

王菲与北京凌云互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侵犯名誉权案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08)朝民初字第29276号原告王菲,男,1980年5月26日出生,汉族,无业,住北京市朝阳区武圣东里*号楼*门*室。 委托代理人张雁峰,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董宇琼,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北京凌云互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住所地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外大街46号706房间。 法定代表人王定标,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卜令慧,男,1976年11月20日出生,汉族,北京凌云互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员工,住北京市朝阳区东苇路9号鑫兆嘉园*号楼*单元*号。 原告王菲(以下简称姓名)与被告北京凌云互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凌云公司)名誉权、隐私权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王菲的委托代理人张雁峰、董宇琼,凌云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卜令慧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王菲诉称:我与姜岩于2006年2月22日结婚,由于双方性格差异大等原因,婚后感情不和。尤其是2007年6月我生病后双方感情进一步恶化,2007年10月双方闹起离婚。2007年12月29日姜岩跳楼自杀。 自2008年1月开始,大旗网刊登了《从24楼跳下自杀的MM最后的日记》专题。在该专题中,大旗网将我的姓名、照片、住址、工作单位等身份信息全部

在网上非法披露,给我及家人的生活、工作、名誉造成极为恶劣而严重的影响:被骚扰,被单位辞退,其他单位也因之不敢聘用;父母住宅多次被人骚扰,门口两侧贴满诬陷恐吓标语;报刊、电视等多家媒体在报道姜岩死亡事件时作出了极不公正的报道…… 由于凌云公司是大旗网的开办者,因此请求判令凌云公司立即停止侵害、删除大旗网上有关侵权信息,并在大旗网为我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2万元,承担公证费用2050元的三分之一。 凌云公司辩称:我公司开办管理的大旗网,系论坛聚合类网站,内容主要是搜集和聚合来自其他中文网站上的热点话题和精华信息。2008年1月10日起,大旗网开设了一个名为《从24楼跳下自杀的MM最后的BLOG日记》的专题网页,该专题主要是提供一个平台,将搜集的其他网站中的关于姜岩死亡事件的叙述与大旗网相链接。同时,大旗网向有关当事人进行采访,并将被访者的叙述在该专题中进行了刊载。专题中有站在不同立场的陈述,也有在法律、心理干预等角度上的评论,是客观公正的,没有任何捏造事实和污蔑、诽谤王菲名誉的内容。我们没有接到王菲的任何投诉,就没有对有关内容进行处理。 王菲对姜岩自杀的事件采取了不正确的态度,表现出对死者的冷漠,其中的因果关系是由于王菲自己的行为造成的。王菲所述的“被单位辞退”,是发生在大旗网刊载专题之前的事实,与我公司无关。因此请求法院驳回王菲的诉讼请求。 经审理查明:王菲与死者姜岩系夫妻关系,双方于2006年2月22日登记结婚。2007年12月29日,姜岩从自己居住楼房的24层跳楼自杀身亡。 姜岩生前在网络上注册了名为“北飞的候鸟”的个人博客,并进行写作。在自杀前2个月,姜岩关闭了自己的博客,但一直没有中断博客的写作。姜岩在博客中日记形式记载了自杀前两个月的心路历程,将王菲与案外女性东某的合影照片贴在博客中,认为二人有不正当两性关系,自己的婚姻很失败。姜岩的日记显

北大文科学霸谈方法

北大文科学霸谈方法:我的高中这样度过 清华北大,是多少高考生的梦,每年都有不少高考生怀揣着未名湖畔的梦,下面是一位考上北大的文科学霸高考学习方法给大家,让大家了解一下学霸是怎样学的,了解一下要多努力才能考入北大。 很多人问我学习方法,其实非要说的话,就一个字:拼,再一个字:忍。如果你试过背书背到两点背到哭,如果你试过做题连做四个小时起来的时候腿都麻了,你就会明白,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当你用轻飘飘的一句“学霸”表示赞叹的时候,那两个字根本无法体现那些付出的艰苦。当然,我不建议你们死读书。我高中当了三年班长一年学校团委书记,最后还得到了优秀学生干部的20加分——当然当干部不是为了加分,而是让自己的高中更加充实。书呆子即便考了满分也没有什么值得夸赞的,毕竟这个社会还需要交际能力、工作能力等等。所以有余力的话,建议你们参与竞选一下学校的各种干部,有空当当志愿者。当然高三了成绩还不行的就算了,毕竟高考他还是认分的。 其实我想平常老师都讲过很多方法和要求,问题是你们坚持做了多久。其实所谓学霸不是有多聪明,而是多有心。首先你应该有至少一个语文专用的厚笔记本用来整理字词、成语、病句、文常。这些东西很多人不太重视,觉得不用准备靠排除也可以。这绝对是大错特错。考过今年北京高考卷的知道,平常练的词语、病句、文常全没考,题目比较新,很多人错的很惨,直骂考试院。我选择是全对的。可是事实上我也没见过考试遇到的题型,至于对的原因,我想也许是我准备的比那些人充分。基本功扎实才能游刃有余地面对新题型。 从高三起(其实起步已经不早了),我专门找了两个本子,一个整理字词、病句、成语、文常、文言文,一个整理经典的阅读以及作文素材和范文。其实很多时候题不在于你做多少,而在于你吃的有多透。很多时候你做对一个成语题只意味着你知道某一个肯定错或者对,不代表四个选项你全理解。有心有毅力的话,每次做成语,把每个选项的意思和用法查清楚写下来,难记的在本上专门找一个地方记下来,有时间就反复看——这也是考前值得回顾的易错点。病句,一定要把它改对了才算勉强放过(想了半天的要专门划出来),有能力的就多试试几种改法。同样的,词语也是如此,所有拿不准的都注上音,容易错的字用荧光笔画出来,在本子上专门整理。别嫌费时间,是的,也许只是三分的一个选择,很可能你高考根本碰不上它,但是你想考高分就必须保证选择24分甚至27分(北京的),毕竟阅读和作文更难拿,至少基础是你用功了就有效果的。 每个人都有一本高考说明,但很多人毕业了里面还是白的。你都不知道考试考什么怎么指望得高分?建议,至少把考试说明完完整整看一遍,每个学科都是。 都做文言文,你认真读过翻译么?还是只是把几个选择题的答案改对?从今天起,不用多,每周精读一篇文言文,把翻译找出来,先别看,试着自己翻译,不会的再对着看,细化到每个字的意思用法你都明白。关注虚词,把像是、之、者、焉这样的字专门整理用法和例句,推荐买一本古代汉语词典,生僻的词不用

人肉搜索的利与弊的英语演讲稿

谢谢主席,大家晚上好!今天我方观点是:人肉搜索弊大于利。人肉搜索,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媒介,以人工方式对搜索引擎所提供的信息逐个辨别真伪,或通过匿名知情人提供数据,以查找人物和事件真相的群体运动。显而易见,网络只是一种工具,而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人肉搜索却离不开人的参与。我方认为,人肉搜索弊大于利,理由有三。第一,人肉搜索因为脱离不了人的参与,其过程的侵权性与结果的不确定性是固有存在的。其侵权性体现在对人肉对象的人身攻击、名誉权,隐私权侵害三个方面。其次,由于参与群体的价值观各有不同,其对事件行为的看法就有了其主观性与片面性。而且群体的活动易使人民大众自认为正义的道德谴责脱离理性的轨道,最终对人肉对象造成的摧毁远远超出了这个事件的本身。最重要的是,人肉搜索本身就是因现阶段公权力监督缺失所衍生出存在巨大弊端的替代品,所以我们所做的应是去强化各部门职能,而不是加强对人肉搜索中产生的问题的完善与监督,因为本质问题是无法解决的。第二,引发人肉搜索的话题是由其引导人决定的,易遭他人利用,无法达到维护社会的目的。群体狂热起来是是不具备理性的,思想情感易受旁人暗示,甚至失去自控,肆无忌惮。而恰恰是这点,极易遭到别有用心者的利用,去传播虚假不良信息,拉动舆论导向而达到个人目的。比如恶毒后妈事件只是治不起病的人为了索要医药费而设计的炒作。正如网络推手“立二拆四”所言:有热点的地方就有广告营销价值,很多企业都在追寻无边的网友们作为营销对象。当进行人肉搜索的网民沦为被利用的工具之时,人肉搜索的价值何在? 第三,不可否认,“人肉搜索”很多时候是一种无奈,网友们利用互联网的特性,自发进行“侦破”,目的是希望用社会道德评判去约束不道德行为。可那成百上千的,被群众们谩骂,精神上遭受极端的痛苦,甚至因此结束了生命的无辜的受害者们,又该由谁对他们负责?所以人肉搜索本来就是一个缺乏理性的盲目且无法律约束的畸形维权途径,以“很黄很暴力”事件为例,被搜索者仅仅是个孩子,她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成熟,仅仅是因为某些话说得不够得体,就沦为“人肉搜索”对象,遭遇了肆意的攻击、侮辱,这时我们还能不能说“人肉搜索”是在伸张正义呢?更多时候它反而像把乱箭,刺痛了的多是那些无辜的受害者!眼下,受到网络“人肉搜索”伤害的当事人不仅难以讨回公道,提供“人肉搜索”的网站往往还敷衍塞责。可能我们因为今天在网上发表了一个观点,然后就被一大群反对者人肉,我们以后还敢不敢再毫无顾虑的畅所欲言?恐怕我们的安全感早已消失,言论自由不再自由吧!篇二:人肉搜索的利与弊 人肉搜索的利与弊 2008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在对2491名公众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五成公众认为人肉搜索是不是网络暴力要“视情况而定”,近八成被调查者认为应该更好地规范人肉搜索引擎。各种调查数据表明“人肉搜索”被简单粗暴的“禁止”并不能为大多数网民所接受,正如陈力丹所说,“人肉搜索”本身没有“原罪”,如何在实际过程中趋利避害,使“人肉搜索”能够真正地、有效且有益地发挥其信息收集与传播的强大功能,正是我们所要探讨的。 人肉搜索引擎本质上就是一种信息的搜索机制。根据提问的线索,由人工参与解答。而网络传播的广泛与迅速,赋予了这种解答前所未有的高效。同时,它“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的活动。它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声呼唤惊醒万颗真心的人性化搜索体验”,使人肉搜索体现出了巨大的威力。 “人肉搜索”就是一个获得信息的工具。工具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是“利” 从这个角度来看, 是“弊”,关键在于人的发展历程,2001年的“微软陈自瑶事件”,2006年的“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2007年底的“华 南虎事件”、“张殊凡事件”,2008年的深圳市海事局党委书记林嘉祥“猥亵门”事件和南京江宁区房产管理局局长周久耕的“天价烟”事件,2009年杭州“富家子飙车撞人事件”,

如何看待人肉搜索的现象

如何看待人肉搜索的现象 “人肉搜索”,指通过大量的人工参与来寻找答案的网络机制,即根据网络上的一张照片、一个视频场景、一个网名甚至一个qq号码,网民互通信息进行寻找,往往可以挖掘出目标人物在现实中的真是姓名、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甚至此人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亲朋好友等私人信息也一概会“暴露于阳光下”。 一,从社会学角度看人肉搜索现象产生的根源 首先,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肉搜索”这种新社会现象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原本人们认为是“深不可测”的互联网等高技术产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到广泛应用,而且日益“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使各种社会信息迅速得到更大范围的地传播,网民在虚拟的“网络社区”进行各种形式的超时空的社会互动成为现实。 其次,中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过度转型期,由于思想多样、价值多元、规范缺失、道德弱化等问题,出现了一些社会失范问题,而且有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及时有效的得以解决,引起人们普遍关注。 再次,直接动机是网民的广泛参与。为什么网民乐于参与呢?我认为主要有一下几方面:一是猎奇探究心理,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二是减压宣泄心理,将自己积累在心中的压抑情绪发泄到网络上声讨的那个人呢身上来减

轻自己的心理压力。三平等参与心理,每个人呢都希望获得平等和尊重,希望自己有发言权,“网络社区”给予了人们平等参与的权利,使人们由被动个的信息接受者变成主动信息提供者,自我成就感得以提高。 二,如何评价“人肉搜索” 社会正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社会的假、丑、恶等现象进行揭露,起到社会舆论监督与制约作用。二是对广大网民来说,可以从中受到教育和启示,以便更好地规范或矫正自己的言行。三是可以促进真善美、公平正义等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弘扬。 其社会负功能主要表现在:其一,如果在不知事实真相的前提下,任意挖掘他人的个人信息,并在网络公共领域随意散布,以至于影响他人的家庭生活甚至工作学习,这就很可能成为不道德的行为,甚至是违犯法律的行为。其二,“人肉搜索”如果被滥用,就会转化为网络舆论暴力工具,失去公平正义的立场,反而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其三,由于网络规则的不健全,“人肉搜索”很有可能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成为攻击他人的工具。

人肉搜索的道德与法律分析

人肉搜索的道德与法律分析 摘要“人肉搜索”是一把双刃剑,是公民行使言论自由和实现知情权的重大 途径,运用得当可以扬善惩恶。如果滥用言论自由侵犯他人隐私,就属于违法的侵权行为。我们应该在言论自由与个人隐私权之间、道德与法律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我们处理“人肉搜索”及其他网络问题的基本原则。 关键字人肉搜索道德法律 一人肉搜索的概念 人肉搜索就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呼百应的人性化搜索体验。通过提问者在网络上发起某一搜索对象,各个分散的网络用户汇聚起来对目标对象展开搜索追查,而后采取人工方式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甄别、整理的一种网络现象。 二人肉搜索的特点 (一)从行为主体及方式来看。 人肉搜索的行为主体是信息的发布者再者是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的网站。广大网民通过网络平台对被搜索对象在网上进行评论、攻击、谩骂,在这整个过程中,网络服务提供商也不可避免的参与其中,只不过它是通过向广大网民提供服务而被动参与的,网站的法律地位取决于它所提供的服务性质。我国民法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法律保护个人的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不受非法侵犯,网络上的个人隐私同样受到法律的保护,公民行使自己言论自由权利必须以不侵害他人合法权利为前提,避免因自己的不当行为造成侵害他人的隐私权、名誉权的不良后。 (二)从行为后果来看。 人肉搜索中的群体非理性容易触及道德和法律底线,形成“网络暴力”,后果非常严重。在提问者发起搜索对象后,单个网民迅速融入寻找“共同敌人”的群体,不自觉地形成一种集体心理,共同对不良的社会现象或丑陋的个人行为肆无忌惮地进行批判大众强烈的道德愤慨在相互煽动、刺激之中变得越来越偏激和凶暴,最后演变成“多数人的暴政”。其后果往往导受害者同时面临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侵害和打击。 三、人肉搜索的社会功能对道德的影响

提高英语能力的方法

提高英语能力的方法 提高英语能力的方法听巧听:其实英语学习最基础的不是读和写,而是听和说,这个不像做数学题,没有技巧,只有坚持和努力。当然方法本身肯定是由技巧可言的。这一块就是借助学习网站,如普特英语、沪江英语都行。但是不能盲目多听,一篇文章听到烂熟,然后再看原文,如此反复…… 敢说常说:当你在听得路上艰难前行的,完全可以顺带搭上说,听到脑海里,顺口说出,这是两者最完美的搭配,也是我个人觉得最有效的联系“说”的方法,很多人觉得找个老外才能说,可是我们大部分人是没有这个条件或者有这个资源的,所以自言自语未尝不可。 频读多固:读英语我个人觉得如果一曝十寒,没有什么效果,坚持一本书或者一篇杂志,多读精读,弄懂当中的单词语法,并且做好记录巩固复习,就可以连记单词的步骤都省了,因为这样积累的单词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词汇量。而每次考试突击来的其实就是泡沫,相信大家都有所体会。 能写多练:英语的写并不是一个英语学习者必须追求的层次,一般考试的写作都很“八股”。如果在平时需要邮件或者报告的时候,就应该多些,不需要刻意强调写的文体啥的,一句话一段话都行,然后找别人矫正或者借助网络资源自己矫正,慢慢的一般的具体和表达就没什么问题了。

学以致用:语言都是拿来使用的,如果没有使用,久而久之能力都会下降。我们可以创造各种条件将自己的积累发挥出来,在单位中可以主动从事与英语有关的工作,平时交个外国朋友,上一些英语论坛灌灌水,这些都是很好的地方,坚持这样的学习习惯会会让这种语言能力深入骨髓。 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采用自上而下的阅读法 该方法强调阅读从语篇整体出发,将注意力集中在通过文字符号获取信息上,即按照文章所给的小标题对全文内容与涵义作出推断,理解坐着想要表达的意思。该方法主要是培养自己的预测、推断文章涵义及内容的能力,从而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正确处理好精读与泛读之间的关系 首先需要注重阅读材料的选择,一般内容理解度在60%至70%为宜,生词率不超过4%。阅读材料题材也应该多样化,包括叙事类、科普类、议论或说明类、广告类等。应注重文章的实用性。同时,应注意精读与泛读的相辅相成。 重视英语词汇和习惯用法的积累 一般的记忆方法有构词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广泛阅读记忆法。要有流利的阅读就一定要有丰富的词汇量,而大量的阅读可以丰富你的词汇量。 牢固掌握语法知识 如果在阅读中遇到了令人费解的长难句,就可以借助语法,对句子进行适当的分析,搞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准确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所以只有把整个句子的成分一一理清,才能掌握整个句子的意思。

网络人肉搜索的道德与法律评析

网络人肉搜索的道德与法律评析 关键词:网络, 人肉搜索, 道德法律 “人肉搜索”与“人肉搜索引擎”是一对关系密切的观念。其中,“人肉搜索引擎”是搜索工具的一种,类似于我们现在用的百度和谷歌。区别就在于如百度和谷歌这样的搜索引擎是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完成的。对于自动搜索引擎来说,只要用户输入一些关键字词,程序会在很多服务器以及海量存储中搜索比对这些关键字,从而按照相关程度将与关键词有关信息展现给搜索者。而“人肉搜索”不是通过计算机程序来自动实现的,而是靠人来提供信息。“人肉搜索”,是利用“人肉搜索引擎”方式实现搜索某种特定信息的目的。“人肉搜索”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广义的“人肉搜索”并不只是用来跟踪人,多数情况下可以用来互相学习、信息共享,目前的“谷歌(Google)”、“百度知道”、“QQ问问”、“新浪爱1司”、“雅虎知识人”等问答社区都可以说是广义上的“人肉搜索”。狭义的“人肉搜索”,则仅仅指通过在网络社区集合广大网民的力量,追查某些事情或者人物的真一般认为,“人肉搜索”是“猫扑(mop)”网首创的一种搜索方式,此后为各大网站和网络社区所效仿,是指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机器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的网络社区活动。它更接近于“爱问”、“知道”一类的提问回答方式,提问者在网上发帖,并用“猫扑”网上的虚拟货币(mp,“猫皮”)来奖励提供信息者,网友看到帖子后就会去寻找线索,利用自己的专业背景、亲身经历、道听途说甚至冷嘲热讽来回答问题,然后把找到的答案回帖邀功,这就形成了所谓的“人肉搜索引擎机制”。 由于这种通过人问人的信息搜索方式必须借助于各种论坛、社区,因此,一般来说,很可能还有论坛的其他网友参与对相关信息的评价和讨论。换言之,由于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和网络社区或论坛的交互性,即使是单纯的“一问一答”式的人肉搜索,也与现实环境中的“一问一答”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即虽然参与回答的人数可能只有一个,但是,由于回答者所提供的信息可能被众多人知悉,而且,参与讨论者也可能众多,往往容易形成舆论上的“聚合力”。因此,即使是正常的合法、乃至符合道德的评价,其道德审判的“杀伤力”也是巨大的。由此,一旦信息提供者所提供的信息本身涉及对主体人格尊严的伤害或导致其社会评价降低,或对其财产权构成侵害,或者参与评价者的言行构成侵权,那么,其影响往往特别巨大。目前,由人肉搜索而引起的网民以侮辱、诽谤的方式对他人行为进行评价的现象被称为所谓的“网络暴力”比较常见。尽管目前发生的引起社会反响的人肉搜索事件大多涉及的是人格权问题,但是,实际上,由人肉搜索所引发的问题不限于人格权,还可能涉及版权侵权问题,只是这些版权问题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已。一般来说,对于第一类搜索而言,由于一般可能涉及版权保护1司题。 当然,不管属于上述哪种情形,通过社区或论坛的信息征集一信息提供形式在本质上属于言论表达和信息自由,尽管其中可能涉及版权、人格权侵权,但是,在任何一个民主法治社会,言论自由和舆论监督都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因此,在讨论人肉搜索所引起的法律问题时,不能抛开作为社会公众的言论自由和舆论监督而孤立地强调被搜索主体的私权保护问题,否则,将有失偏颇。

人肉搜索的利与弊

《毕业论文写作》结课论文 《人肉搜索的利与弊》 学校:衡水学院 系别:文学与传播学院 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 班级:2008级 姓名:郝盼盼 学号:2041 人肉搜索的利与弊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网络在未来社会发展中一定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网络发展机制的不健全遏制了网络社会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网络的超级手段“人肉搜索”的益处与弊端,以及国家立法部门、网站载体、网民们应该怎么样正确利用“人肉搜索”,以使它发挥最好的效力。 关键词:人肉搜索利与弊网络暴力炒作 何谓“人肉搜索”? 一位网民这样形容“如果你爱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他,也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 “人肉搜索”就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广聚五湖四海的网友力量,用人工解答而非搜索引擎通过机器自动计算法获得结果,是最大化地利用人工参与来提纯搜索引擎提供信息的一种机制。相比于Google、百度等传统的网络搜索引擎,人肉搜索依靠网络平台公布要找的人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再通过人找人、人问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查询过程一般是“一人提问、多人回答”的搜索方式。人肉搜索的利?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由于通信、交通的大面积中段,失散的人们难以知道自己亲人的生死及下落,灾区犹如一片信息“孤岛”。尽管有关政府部门、医院、报纸、网站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发布着遇难者或幸存者的信息,但这些杂

乱的信息即使用常规的搜索引擎也难以有效查询。此时,谷歌的技术人员则率先制作出了专门用于寻找亲人的“人肉搜索”引擎。该寻亲搜索平台在短期内收集了大量的急救医院和震区安置点的消息,让急切寻找亲人的网友搜索。因为大部分消息都是以纸质形式发布的,都是凭热心网友通过手机、相机等工具拍下图片传到网站,再由网站技术人员手工录入,这也凸现了该引擎的“人肉搜索”性质。据悉,截至5月21日,谷歌中国的这个平台已经收录了344个网站的147473个网页,以及80家医院的38284条记录。 从这个事件来看,人肉搜索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那就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资料共享和问题解答,是信息的共享和传播。在地震发生后,人肉搜索同样跨越时间空间限制,协助很多灾区人民亲友团聚。 从最根本上来说,“人肉搜索”就是一个获取信息的工具。最原始的“人肉搜索”,就是百度推出的“百度知道”,它的形式也是通过一人提问多人回答的形式进行知识、信息、新闻的共享。纵观网络上几大著名“人肉搜索“事件,“死亡博客事件”、“华南虎事件”、“天价理发事件”、“虐猫事件” 等等,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典型推进模式:锁定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人或一件事,树为网上的一个标靶,然后发动亿万网友,曝光与其相关的信息,姓名、年龄、电话、住址等等,甚至其亲属也不能幸免,更有甚者还发布所谓“网络追杀令”,让网络声讨演变成真实的暴力。 这些“人肉搜索”的案例都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反映了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关心的某种问题:一是对某些既得利益者的揭发与监督,二是对社会事件的道德批判。以“虐猫事件”为例,2006年2月28日,一组变态而残忍的虐猫视频截图引发了网民们的愤怒,开始对图中女子展开人肉搜索!不久,有人把有关“踩猫”事件的网址公布出来,紧接着又有网友贴出该女照片,随后有人跟帖贴出该网站注册者的具体信息。3月2日,另一网友发帖:“这个女人是在黑龙江的一个小城……”。3月4日,有人确认了此信息,还补充了一些资料。很快虐猫事件的三个嫌疑人被揪出其效率之高可能不亚于警方的办案速度。 “人肉搜索”的介入使得原本隐藏不为人知的事情曝光于天下。从这个层面上看,“人肉搜索”的益处在于它不仅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揭露一些事件背后的真相,维护社会道德秩序,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的秩序,还可延伸到网络无法触及的地方,拓宽了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充分发动了人际网络的力量,将互联网“互助、分享”的精神发扬光大。 人肉搜索的弊?

人肉搜索与网络人身权益维护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学生姓名 学号 系部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职称 年月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了解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根据国家或湖南省有关部门规定送交学位论文,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学位论文。 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摘要 随着网络安全的提出,人们越来越关注网络健康问题。而“人肉搜索”这一行为自2007年第一次出现后,在现今的网络环境中已越来越泛滥。似乎很难用绝对性的语言去描述“人肉搜索”的好坏,它就如同一把双刃剑在我们的网络环境中挥之不去。如何正确认识“人肉搜索”和网络人身权的保护正是我们这个课题应当探讨的内容。 本课题做了如下研究:首先分析了“人肉搜索”的概念及起源,接着对系统“人肉搜索”的特征进行介绍,对几种常见类型进行分析,然后对“人肉搜索”进行正反剖析,然后提出“人肉搜索”与网络暴力的分界线,接着提出“人肉搜索”的的法律界限,以及“人肉搜索”与言论自由和隐私权的关系。最后对“人肉搜索”进行反思,总结了“人肉搜索”带来的一系列危害以及对网络人身权进行维护的必要性。 在本次课题中主要结合了时下流行的网络舆论事件,以及一些电影媒体资源进行分析综合,得出了“人肉搜索”的利弊,以及在网络环境中我们如何正确运用“人肉搜索”净化网络环境,从而让整个网络环境越加安全和信赖。 【关键词】人肉搜索网络暴力监管网络人身权

如何看待人肉搜索现象

如何看待“人肉搜索”现象 ??? “人肉搜索”,指的是通过大量人工参与来寻找问题答案的网络机制,即根据网络上的一张照片、一个视频场景、一个网名甚至一个QQ号码,网民们互通信息进行寻找,往往可以挖掘出目标人物在现实中的真名实姓、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甚至此人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亲朋好友等私人信息也一概会“暴露于阳光之下”。近年来,“人肉搜索”事件层出不穷,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引发了不少争议。那么,我们应当怎样看待“人肉搜索”现象呢?它的存在合乎道德吗?更重要的是,合法吗? ????? 一.从社会学的角度,如何看待“人肉搜索”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其产生的社会根源肯定涉及多种社会因素,但就其得以发生的条件来看,主要涉及三方面因素:互联网、焦点社会问题和网民。 ??? 首先,随着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使原本人们认为是“深不可测”的互联网等高技术信息产品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日益“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使各种社会信息迅速得到更大范围地传播和网民在虚拟的“网络社区”进行各种形式的超时空的社会互动成为现实。可以说,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达是“人肉搜索”这种新社会现象产生的物质基础。

??? 其次,中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过渡转型时期,由于思想多样、价值多元、规范缺失、道德弱化等原因,出现了一些社会失范问题,而且有些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引起人们普遍关注。比如,前段时间被“人肉搜索”曝光的一些轻视生命、婚外恋、造假、不遵守公共规则、以强欺弱以及违反基本道德的事件,就是如此。人们为什么对此高度关注?我认为主要是这几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对物质以外的社会价值普遍关注与追求,比如社会公平、公正和正义。 ??? 再次,产生“人肉搜索”现象的直接动因应该是网民的广泛参与。从微观心理层面来看,为什么网民乐于广泛参与此事呢?我认为主要基于以下方面:一是猎奇探究的心理。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希望打破沙锅一探到底,是每个人自然产生的、普遍具有的心理活动。二是减压宣泄的心理。这就是社会心理学上讲的“投射”。将自己积累在心中的压抑情绪,发泄到网络上声讨的那个人身上,以此来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三是平等参与的心理。每个人都盼望获得平等和尊重,希望自己能够拥有发言权。“网络社区”给予了人们平等参与的权力,使人们由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变为主动的信息提供者,自我成就感得以提高。四是追求自我实现的心理。我们每个人都看重自己的价值,都有施展能力、实现目标的本能愿望。竞争日趋激烈和相对复杂的现实社会充满了变数,实现自我价值并非易事。相对而言,虚幻的网络世界所创造的独特的网络沟通环境,却正好能够满足网民追求自我实现的心理要求,他们从中可以感受到自身具有的潜在能力,品尝到自我“义举”被网友认同的自我价值感。 ??? 二.有人说,“人肉搜索”是“天使”,能在最短的时间揭示真相,看上去“恐怖”,实际却很“正义”;有人说,“人肉搜索”是“魔鬼”,是“网络暴力”。如何评价“人肉搜索”?

搜索引擎介绍

搜索引擎原理 搜索引擎,通常指的是收集了因特网上几千万到几十亿个网页并对网页中的每一个词(即关键词)进行索引,建立索引数据库的全文搜索引擎。当用户查找某个关键词的时候,所有在页面内容中包含了该关键词的网页都将作为搜索结果被搜出来。在经过复杂的算法进行排序后,这些结果将按照与搜索关键词的相关度高低,依次排列。根据自己的优化程度,获得相应的名次。 1.原理概述 在搜索引擎的后台,有一些用于搜集网页信息的程序。所收集的信息一般是能表明网站内容(包括网页本身、网页的URL地址、构成网页的代码以及进出网页的连接)的关键词或者短语。接着将这些信息的索引存放到数据库中。 搜索引擎的系统架构和运行方式吸收了信息检索系统设计中许多有价值的经验,也针对万维网数据和用户的特点进行了许多修改,如

右图所示的搜索引擎系统架构。其核心的文档处理和查询处理过程与传统信息检索系统的运行原理基本类似,但其所处理的数据对象即万维网数据的繁杂特性决定了搜索引擎系统必须进行系统结构的调整,以适应处理数据和用户查询的需要。[1-2] 2.工作原理 爬行和抓取 搜索引擎派出一个能够在网上发现新网页并抓文件的程序,这个程序通常称之为蜘蛛(Spider)。搜索引擎从已知的数据库出发,就像正常用户的浏览器一样访问这些网页并抓取文件。搜索引擎通过这些爬虫去爬互联网上的外链,从这个网站爬到另一个网站,去跟踪网页中的链接,访问更多的网页,这个过程就叫爬行。这些新的网址会被存入数据库等待搜索。所以跟踪网页链接是搜索引擎蜘蛛(Spider)发现新网址的最基本的方法,所以反向链接成为搜索引擎优化的最基本因素之一。搜索引擎抓取的页面文件与用户浏览器得到的完全一样,抓取的文件存入数据库。 建立索引 蜘蛛抓取的页面文件分解、分析,并以巨大表格的形式存入数据库,这个过程即是索引(index).在索引数据库中,网页文字内容,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