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植物的营养与运输
茎部的筛管将有机物质输送到叶片和其他部位
筛管的结构:由活细胞组成,细胞壁薄,细胞间隙大 筛管的功能:运输有机物质和水分 筛管的分布:主要分布在茎部,也分布在叶片和果实等部位 筛管的运输方式:通过细胞间的压力差和细胞壁的渗透作用进行运输
叶片中的叶绿体在光合作用中合成有机物质
光合作用:植物将光能转化为 化学能的过程
花:吸引昆 虫进行授粉, 通过花蜜和 花粉将基因 传递给其他 植物
4
植物的营养运输过程
根毛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
根毛是植物根系表面的细小毛发状结构 根毛的主要功能是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 根毛的吸收过程包括吸附、溶解、渗透和扩散四个步骤 根毛的吸收能力受土壤湿度、养分浓度、温度等因素影响
3
植物的运输系统
植物中的导管负责运输水分和营养物质
导管的结构: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具有较强的抗压性和韧性 导管的功能:负责将水分和营养物质从根部输送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导管的分布:存在于植物的茎、叶、花、果实等器官中 导管的作用:维持植物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平衡,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植物中的筛管负责运输有机物质
叶绿体:植物细胞中的绿色器 官,负责进行光合作用
有机物质:通过光合作用合成 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
过程: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水, 在叶绿体中合成有机物质,释 放氧气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X
根内的导管将水分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茎部
根内的导管程:水分和营养物质通过根 毛吸收,进入根内的导管,然后输 送到茎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水分和营养物质的来源:土壤中的 矿物质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茎部的作用:将水分和营养物质输 送到植物的各个部分,支持植物的 生长和发育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知识点
植物营养肥料学第一章:绪论1、植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的营养作用,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植物营养学主要任务:阐明植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具体过程,以及体内营养物质运输、分配和能量转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施肥手段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或通过改良植物遗传特性的手段调节植物体的代谢,提高植物营养效率,从而达到明显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目的。
3、肥料: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物质。
5、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要点: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由于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
意义:①理论上,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是植物营养学新旧时代的分界线和转折点,使维持土壤肥力的手段从施用有机肥料向施用无机肥料转变有了坚实的基础;②实践上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创立和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在农业产量的增加份额中,有40%〜60%归功于化肥的施用。
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6、养分归还学说-要点:①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大量养分,②如果不正确地归还土壤的养分,地力就将逐渐下降,③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养分。
意义:对恢复和维持土壤肥力有积极作用7、最小养分律(1843年),要点:①作物产量的高低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所制约。
也就是说,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
②而最小养分会随条件变化而变化,如果增施不含最小养分的肥料,不但难以增产,还会降低施肥的效益。
意义:指出作物产量与养分供应上的矛盾,表明施肥要有针对性,应合理施肥。
8、李比希观点认识的不足与局限性:尚未认识到养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对豆科作物在提高土壤肥力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过于强调矿质养分作用,对腐殖质作用认识不够。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第一章: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概念、意义和途径。
1.2 教学内容:1.2.1 物质运输的概念: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是指植物体内物质在细胞间、组织间和器官间的传递过程。
1.2.2 物质运输的意义:植物体内物质运输对于维持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具有重要作用。
1.2.3 物质运输的途径:植物体内物质运输主要通过根、茎、叶等器官进行,其中包括细胞间隙、细胞膜、细胞质、导管等途径。
第二章:植物体内的水运输2.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水运输的途径、机制和作用。
2.2 教学内容:2.2.1 水运输的途径:植物体内水运输主要通过根、茎、叶等器官进行,其中导管是主要的水运输途径。
2.2.2 水运输的机制:植物体内水运输主要依靠根压和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
2.2.3 水运输的作用:水是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基础,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章:植物体内的养分运输3.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养分运输的途径、机制和作用。
3.2 教学内容:3.2.1 养分运输的途径:植物体内养分运输主要通过根、茎、叶等器官进行,其中导管是主要的养分运输途径。
3.2.2 养分运输的机制:植物体内养分运输主要依靠扩散、主动运输和胞间连丝等机制。
3.2.3 养分运输的作用:养分是植物生长的物质基础,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第四章: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质运输4.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的途径、机制和作用。
4.2 教学内容:4.2.1 有机物质运输的途径: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主要通过韧皮部细胞进行。
4.2.2 有机物质运输的机制: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主要依靠胞间连丝和扩散等机制。
4.2.3 有机物质运输的作用:有机物质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物质,对于植物的储存、能量供应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第五章: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与农业生产5.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意义。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运输
第三章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运输养分的吸收主要是通过根系进行一、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养分向根表的迁移方式:土壤中养分到达根表有两种机理:其一是根对土壤养分的主动截获;其二是在植物生长与代谢活动(如蒸腾、吸收等)的影响下,土壤养分向根表的迁移(包括质流和扩散)。
(1、截获2、质流3、扩散)截获是根直接从所接触的土壤中获取养分而不经过运输。
截获所得的养分实际是根系所占据土壤容积中的养分,它主要决定于根系容积大小和土壤中有效养分的浓度。
质流:养分离子随蒸腾流迁移到根表的过程扩散:由于根系吸收养分而使根圈附近和离根较远处的离子浓度存在浓度梯度而引起土壤中养分的移动。
在植物养分吸收总量中,通过根系截获的数量很少。
大多数情况下,质流和扩散是植物根系获取养分的主要途径。
对于不同营养元素来说,不同供应方式的贡献是各不相同的,钙、镁和氮(NO3-)主要靠质流供应,而H2PO4—、K+、NH4+等扩散是主要的迁移方式.在相同蒸腾条件下,土壤溶液中浓度高的元素,质流供应的量就大。
二、影响养分吸收的因素•植物的遗传特性•植物的生长状况:根的代谢活性、苗龄、生育时期、植物体内营养状况。
•环境因素:介质养分浓度、温度、光照强度、土壤水分、通气状况、土壤pH值养分离子的理化性质苗龄和生育阶段一般在植物生长初期,养分吸收的数量少,吸收强度低。
随时间的推移,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逐渐增加,往往在生殖生长初期达到吸收高峰.到了成熟阶段,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又逐渐减少.在植物整个生育期中,根据反应强弱和敏感性可以把植物对养分的反应分为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
营养临界期是指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不多但很迫切,并且当养分供应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时将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个时期就叫植物营养的临界期.不同作物对不同营养元素的临界期不同。
大多数作物磷的营养临界期在幼苗期.氮的营养临界期,小麦、玉米为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
植物的营养吸收与运输
植物的营养吸收与运输植物是自养生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自身合成有机物质。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但是,除了光合作用外,植物还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营养物质。
本文将重点探讨植物的营养吸收和运输机制。
一、植物的营养吸收植物的营养吸收主要涉及到水分的吸收和无机盐的吸收。
植物的根系是进行水分和无机盐吸收的重要器官。
1. 水分吸收植物吸收水分主要通过根毛完成。
根毛是根部细胞伸长区表面的一层细长的毛状突起,能够增加根部表面积,增强吸收效果。
当土壤中的水分浓度大于根部细胞内的水分浓度时,水分会通过渗透作用进入根部细胞。
同时,植物的根部还存在渗透调节功能,能够控制根细胞内外的水分平衡。
2. 无机盐吸收植物吸收无机盐主要通过根的细胞膜进行。
根细胞膜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离子通道和载体蛋白,可以实现不同无机盐离子的选择性吸收。
其中,主要的无机盐包括氮、磷、钾等元素。
植物通过调节这些元素的吸收比例来满足自身生长的需求。
二、植物的营养运输植物体是一个复杂的营养物质分布系统,植物通过维管束系统来运输养分和水分。
1. 植物的维管束系统植物的维管束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木质部和韧皮部。
木质部主要负责水分和无机物质的向上运输,而韧皮部主要负责有机物质的向下运输。
木质部由导管和木质部细胞组成,而韧皮部则由筛管和韧皮部细胞组成。
2. 植物的水分运输植物的水分运输主要通过蒸腾作用完成。
蒸腾作用是植物叶片中水分蒸发造成的负压,使得根部的水分通过维管束系统被抬升到植物体的上部。
蒸腾作用还可以促进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无机盐。
3. 植物的有机物质运输植物的有机物质运输主要通过筛管进行。
筛管是植物体内的细长管道,具有类似导管的功能。
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质主要以葡萄糖和蔗糖的形式运输。
有机物质从光合组织中产生后,经由筛管向植物体各部位运输,满足植物其他组织的能量和营养需求。
总结:植物的营养吸收与运输是植物生长的重要环节。
植物的营养物质吸收与运输途径
植物的营养物质吸收与运输途径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离不开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这对于植物的生存和繁衍至关重要。
植物通过各种途径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以满足其生长和代谢的需要。
本文将介绍植物的营养物质吸收和运输途径。
一、根系吸收根系是植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其细根上的根毛可以增大根表面积,提供更多的吸收区域。
植物根系通过根毛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溶解在其中的营养物质。
水分进入根毛细胞后,通过渗透压的作用,向上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部分。
而营养物质则通过根毛细胞内的运输蛋白通道,进入植物体的细胞。
二、茎部运输茎部在植物的营养物质运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茎内的导管组织,包括木质部和韧皮部,是植物体内运输营养物质和水分的主要通道。
木质部主要负责输送植物体的水分和无机盐等物质,而韧皮部则负责运输有机物质,如葡萄糖和氨基酸等。
茎部的运输是通过植物体内的细胞间空隙和导管相互连接而实现的。
水和溶解在其中的无机物质通过细胞壁和细胞间隙的渗透压差异,形成流动的液体,从而实现茎部的运输功能。
三、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叶片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新的有机物质,也是植物运输营养物质的重要部位。
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质在叶片内被合成成糖类,并通过植物体内细胞间隙和导管运输到其他部位。
叶片的运输方式主要是由光合细胞内的细胞间连丝和叶脉中的导管组织相连接而形成的。
光合细胞通过细胞膜上的运输蛋白将产生的有机物质运输到相邻的细胞,并进一步通过导管组织运输到其他部位。
四、花部和果实运输花部和果实是植物的繁殖器官,也需要运输营养物质来支持其发育和生长。
花粉、花蜜和果实中的有机物质通过植物体内的细胞间隙和导管进行运输。
在花部中,花粉通过花药中的细胞间隙和花瓣中的导管运输到花蕊中,以满足花蕊的生长和发育需要。
而花蜜中的有机物质通过花萼中的导管运输到其他部位,如花蕊和茎部,以供植物体的生长和代谢所需。
在果实的运输中,果实内的有机物质通过果皮中的导管运输到其他部位,如种子和茎部,以支持种子和果实的发育。
植物的营养物吸收与运输
植物的营养物吸收与运输植物作为生物界中的重要成员,需要吸收和运输各种营养物质来维持生长和生存。
本文将探讨植物的营养物吸收与运输的机制和过程。
植物的吸收主要通过根系进行。
根系是植物的重要器官,具有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功能。
根毛是根系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增加表面积来增强吸收能力。
根毛表面覆盖着细胞壁,细胞壁上有许多微小的细胞壁突起,称为细胞壁突起。
这些细胞壁突起可以增加根毛与土壤颗粒接触的面积,提高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
植物的吸收过程主要依赖于根毛细胞。
根毛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基本结构。
细胞膜是根毛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重要界面,它具有选择性通透性,可以选择性地吸收和排泄物质。
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其中含有各种细胞器和溶解的物质。
细胞核则是细胞的控制中心,负责细胞的生命活动。
根毛细胞通过活动转运蛋白来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
活动转运蛋白是一类嵌入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它们能够主动地将物质从低浓度区域转运到高浓度区域。
这种主动转运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通常是通过ATP来提供。
植物的根毛细胞通过活动转运蛋白吸收水分和各种离子,如氮、磷、钾等。
这些离子是植物生长和代谢的重要成分,它们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质后,可以被植物利用来合成蛋白质、核酸和其他生物分子。
吸收的营养物质在根毛细胞内部被转运到维管束中。
维管束是植物体内的管道系统,主要由导管组成。
导管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具有空心的管状结构,可以将水分和溶解的物质从根系运输到地上部分。
导管的运输依赖于根压和叶片蒸腾。
根压是指根系内部细胞的压力,它可以推动水分和溶解的物质向上运输。
叶片蒸腾是指叶片表面的水分蒸发,它可以产生负压,从而形成一种吸力,促使水分向上运输。
植物的营养物质在维管束中运输到各个部分后,被利用来合成各种生物分子。
植物的生长和代谢需要各种营养物质的参与,如碳、氮、磷等。
碳是植物体内的主要元素,它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与水反应生成葡萄糖等有机物。
高一生物被动运输的知识点
高一生物被动运输的知识点被动运输是指植物通过环境因素,如重力、水流、风等,将水分、营养物质和植物体内物质在植物体内进行运输的方式。
被动运输是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一种重要机制,本文将介绍高一生物中与被动运输相关的几个知识点。
一、重力对植物的影响重力是影响植物生长和运输的主要因素之一。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然后利用重力作用下的被动运输将这些物质输送到植物的上部组织。
根系对重力非常敏感,能够感知到地心引力的方向,并向下生长。
根茎、茎叶等组织也受到重力的作用,部分物质会随重力向下运输。
二、水分的被动运输水分是植物体内运输的重要成分之一。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水分,并通过被动运输将水分从根部输送到茎叶等需要的地方。
水分的被动运输主要是通过植物体内的导管系统实现的。
植物的细胞壁中含有水分通道,当根部吸收到足够的水分时,这些导管内会形成一定的压力,从而推动水分向上运输。
这种被动的水分运输现象被称为根压。
三、营养物质的被动运输除水分外,植物体还需要吸收土壤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如无机盐、糖类等。
这些营养物质也通过被动运输方式在植物体内进行输送。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并利用根的导管系统将其推送到茎叶等组织中。
由于茎叶较高,导致水分和营养物质被被动地推送到叶片的顶部。
在叶片中,这些物质被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同时也可以通过叶片内的导管系统向其他部位输送。
四、被动运输中的利用其他环境因素除了重力引起的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被动运输外,植物还可以利用其他环境因素来促进物质的输送。
例如,风可以促使植物体内的水分在导管系统中形成负压,进而推动水分向上运输。
光线可以促进叶片中的光合作用,从而产生足够的能量推动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运输。
综上所述,被动运输是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一种重要机制。
重力、水分、营养物质以及其他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对于高一生物的学习来说,了解被动运输的知识点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植物体内的生理过程,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运输
第三章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运输养分的吸收主要是通过根系进行一、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养分向根表的迁移方式:土壤中养分到达根表有两种机理:其一是根对土壤养分的主动截获;其二是在植物生长与代谢活动(如蒸腾、吸收等)的影响下,土壤养分向根表的迁移(包括质流和扩散)。
(1、截获 2、质流 3、扩散)截获是根直接从所接触的土壤中获取养分而不经过运输。
截获所得的养分实际是根系所占据土壤容积中的养分,它主要决定于根系容积大小和土壤中有效养分的浓度。
质流:养分离子随蒸腾流迁移到根表的过程扩散:由于根系吸收养分而使根圈附近和离根较远处的离子浓度存在浓度梯度而引起土壤中养分的移动。
在植物养分吸收总量中,通过根系截获的数量很少。
大多数情况下,质流和扩散是植物根系获取养分的主要途径。
对于不同营养元素来说,不同供应方式的贡献是各不相同的,钙、镁和氮(NO3-)主要靠质流供应,而H2PO4-、K+、NH4+等扩散是主要的迁移方式。
在相同蒸腾条件下,土壤溶液中浓度高的元素,质流供应的量就大。
二、影响养分吸收的因素•植物的遗传特性•植物的生长状况:根的代谢活性、苗龄、生育时期、植物体内营养状况。
•环境因素:介质养分浓度、温度、光照强度、土壤水分、通气状况、土壤pH值养分离子的理化性质苗龄和生育阶段一般在植物生长初期,养分吸收的数量少,吸收强度低。
随时间的推移,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逐渐增加,往往在生殖生长初期达到吸收高峰。
到了成熟阶段,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又逐渐减少。
在植物整个生育期中,根据反应强弱和敏感性可以把植物对养分的反应分为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
营养临界期是指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不多但很迫切,并且当养分供应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时将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个时期就叫植物营养的临界期。
不同作物对不同营养元素的临界期不同。
大多数作物磷的营养临界期在幼苗期。
氮的营养临界期,小麦、玉米为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
植物的营养与运输
植物的营养与运输植物是生命的奇迹,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能量,并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
在植物的营养与运输过程中,涉及到根、茎、叶以及细胞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本文将从植物的根系、光合作用、茎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运输植物体内的物质等方面来论述植物的营养与运输。
一、根系的吸收和传导根是植物的重要器官,主要负责吸收土壤中的水和矿物质。
根的表皮上有许多细小的毛根,这些毛根增加了根的表面积,有助于吸收水和养分。
根的内部结构由根毯、维管束和髓组织构成。
根毛通过渗透作用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并通过细胞间隙和髓组织将水分和营养物质传导到茎中。
茎是植物的支撑和传导器官,茎的结构包括韧皮部、维管束和髓组织。
韧皮部主要起到保护茎内部组织的作用,维管束负责植物体内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输送,髓组织则填充在维管束之间。
茎的传导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木质部的维管元实现水分和溶质的上行运输,这一过程称为槽管式运输;二是通过韧皮部的筛管实现有机物质的上下运输,叫做筛管式运输。
二、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生化过程之一,其作用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同时释放氧气。
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片的叶绿体中,其中叶绿体内的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关键物质,它能吸收阳光中的光能,并参与光合作用反应。
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光依赖反应和光独立反应两个阶段。
在光依赖反应中,光能被吸收后,激发叶绿素分子,产生高能电子和氧气。
高能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传递能量,最终用于生成三磷酸腺苷(ATP)和还原型辅酶NADPH。
光独立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它利用ATP和NADPH产生的能量,将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葡萄糖。
三、物质的运输与分配植物体内的物质包括水分、无机盐、有机物和激素等。
这些物质需要在植物体内进行运输和分配,以满足不同部分的需求。
植物的运输方式主要有根压力和细胞吸力。
根压力是由根部的离子积累和渗透调节引起的。
当根部的离子浓度升高时,根对水的吸收增强,形成根压力,使水分通过维管束向上运输。
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3)
复习提问:1、植物需要哪些营养物质?2、植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来源?⑴植物所需要的水、无机盐是通过从土壤里吸收过来的。
⑵植物所需要的有机物来源于植物的。
引入:叶制造的有机物要送到根、花、果实等器官,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要送往叶、花、果实等器官,而茎正好连接了这些器官。
因此,茎具有输导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功能。
那么茎是如何玩成这些功能的呢?植物的茎有哪些形态呢?它的结构又是如何?一、茎的结构1、出示各种各样的茎,并给予介绍和简单说明匍匐茎特点:平卧于地,四周蔓延,长不定根例:草梅、甘薯、爬山虎缠绕茎特点:借茎本身缠绕他物上升例:牵牛花、常春藤、菜豆攀援茎(卷须)特点:用卷须等攀援他物上升例:葡萄、黄瓜、丝瓜直立茎特点:茎较坚硬能直立(最常见)例:果树、甘蔗等另外还有:根状茎――竹鞭、块茎――马铃薯、洋葱――鳞茎、肉质茎――仙人掌等思考:这些各种各样的茎,无论呈现什么特点,都是为了什么?答:茎的生长都能使叶更好地伸展在空中,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或使根更好地吸收水分和养料。
注意(1)四类茎按是否能向上生长可以区别出____茎(2)根据向上生长是否需_________可以分直立茎、攀援茎、缠绕茎。
(3)根据借助他物向上生成是否利用________附着他物,可以区别攀援茎和缠绕茎。
2、观察双子叶植物茎的横切面(幻灯片)⑴分为三层:树皮、木质部、髓⑵质地较硬的是木质部,比较软的是树皮和髓。
⑶树皮较易剥下来。
在木质部和树皮之间有一层韧皮部,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一)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1、树皮①树皮的外侧主要起保护作用;②树皮的内侧部分叫做韧皮部,由筛管和韧皮纤维组成。
茎里的筛管与根和叶里的筛管相通连,是运输有机物的通道,属于输导组织。
③有机物在叶中形成,在茎的树皮中自上而下的运输。
2、形成层双子叶植物茎的形成层处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它是由几层很薄的细胞组成,这里的细胞能分裂增生,属于分生组织。
形成层细胞的细胞壁很薄,在此处容易把木质部和韧皮部剥离开来。
植物怎样运输营养的原理
植物怎样运输营养的原理
植物运输营养主要依靠根系和维管束系统。
1. 根系吸收水分和矿物质: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根系的细小根毛增加了根系表面积,有助于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矿物质。
根毛内部细胞的浓度较低,借助渗透作用,使水分和溶解的矿物质从土壤中进入植物细胞。
2. 维管束系统运输营养物质:植物的维管束系统由导管和木质部组成。
导管主要负责运输水分和溶解的无机盐,木质部则负责运输有机物质。
植物的根部通过离子吸收和活动转运将矿物质转化为离子形式,然后通过维管束系统向上运输到茎和叶。
3. 蒸腾驱动运输:植物的水分运输受蒸腾作用的驱动。
蒸腾是植物叶片中水分蒸发引起的水分升腾,与此同时,水分向上运输。
叶片上的气孔通过调节开闭程度控制水分的蒸发,从而影响维管束系统中水分的运输速度。
4. 活力运输:植物的维管束系统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运输不仅仅依靠被动的物理力,还受到植物的活力运输的影响。
活力运输包括细胞的活动运输、细胞间的运输以及细胞内膜的转运等。
这些机制都有助于保持维管束系统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的正常运输。
总之,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并借助维管束系统实现水分和营养物质
的运输。
蒸腾作用和活力运输是植物运输营养物质的关键过程。
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
第三章第4节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第1课时教学目标:区分直立茎、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知道木质茎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重点:茎的结构和功能难点:攀援茎和缠绕茎的区别、年轮的判断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具准备教学过程引入根有哪些功能?--固定和吸收。
◎【思考1】茎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分析:①运输营养物质(的植物茎内有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还有筛管运输有机物)、②支撑植物体、和③使叶伸展,有利于光合作用。
(茎的生长能使叶更好地伸展在空中,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小结:茎具有输导和支持的功能)。
如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是怎样运输的呢?--通过茎来运输到植物的各个器官的。
/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茎的结构吧。
一、茎的结构1、茎的分类:根据其在地上的生长形态来分,分为四种茎:自然界最常见的茎是直立茎。
其次还有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直立茎:茎较坚硬,能直立向上生长,最常见。
如玉米、桃(果树)、甘蔗、松。
攀援茎:茎秆柔软,不能直立生长,借助他物而“直立上升”。
,依靠茎卷须或叶卷须附在其他物体上攀援“上升”。
如葡萄、黄瓜、南瓜、丝瓜等。
匍匐茎:茎平卧于地,紧贴地面生长。
如草莓、甘薯等缠绕茎:以茎缠绕在别的植物等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
如牵牛花、常春藤、菜豆、四季豆等◎【思考1】茎的形态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主要表现在这些茎都可以使植物从环境中最大可能地获取其生长所需的阳光。
即茎的生长能使叶更好地伸展在空中,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小结】:⑴四类茎按能否向上生长可以区分出匍匐茎。
⑵根据向上生长是否需借助他物,可以区分为直立茎、攀援茎、缠绕茎。
⑶根据借助他物向上生长是否利用变态茎叶的结构附着他物,可以区分攀缘茎和缠绕茎。
2、茎的结构:观察双子叶植物茎的横切面,用解剖针轻扎后得出结论。
⑴横切面可以明显看出三层:树皮、木质部和髓。
植物的茎一般由树皮、木质部和髓组成,以髓为中心环状排列。
⑵质地较硬的是木质部,比较软的是树皮和髓。
⑶树皮较易剥下来。
植物营养学课件-养分的运输和分配
钙在韧皮部中难以移动:一方面是由于钙 向韧皮部筛管装载时受到限制,使钙难以进入 韧皮部中;另一方面,即使有少量钙进入了韧 皮部,也很快被韧皮部汁液中高浓度的磷酸盐 所沉淀而不能移动。
硼是另一个在韧皮部难以移动的营养元素。
(四)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养分的转移
养分从韧皮部向木质部的转移为顺浓度梯度, 可以通过筛管原生质膜的渗漏作用来实现。
(二)运输机理
木质部中养分的移动是在死细胞组成的 导管中进行,移动的方式以质流为主的质外 体运输。
但木质部汁液在运输的过程中,还与导管壁 以及导管周围薄壁细胞之间存在重要的 相互作用
交换吸附、再吸收和释放
1.交换吸附
木质部导管壁上有很多带负电荷 的阴离子,它们与导管汁液中的 阳离子结合,将其吸附在管壁上, 所吸附的离子又可被其它阳离子 交换下来,继续随汁液向上移动, 这种吸附称为交换吸附。
44
67
3.4
58
175
9.4
82
910
50.0
100
2785
156.0
3.6 9.4 49.1 150.0
4.离子浓度
5.植物器官
植物各器官的蒸腾强度不同,在木质部运输的 养分数量上也有差异。养分的积累量取决于蒸腾速 率和蒸腾持续的时间。蒸腾强度越大和生长时间越 长的植物器官,经木质部运入的养分就越多。
(5)导管壁电荷密度
双子叶植物细胞壁中所含负电荷 比单子叶植物多。基于电荷密度的 不同,使离子在双子叶植物木质部 中离子的交换吸附量大于单子叶 植物而较难向上运输。
2、再吸收
溶质在木质部导管运输的过程中,部分 离子可被导管周围薄壁细胞吸收,从而减少 了溶质到达茎叶的数量,这种现象称为再吸 收。
钙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钙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植物体内的钙元素是一种重要的营养元素,它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钙的运输过程涉及到多种生理机制和组织结构的参与,以确保钙元素能够在植物体内有效地运输和利用。
钙元素的吸收是通过植物根系完成的。
植物根系具有丰富的根毛,根毛的生长和发育增加了根系的表面积,从而提高了钙元素的吸收能力。
同时,植物的根毛表面富含负离子交换物质,能够吸附和释放钙离子,从而促进钙元素的吸收和转运。
钙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依赖于植物的维管束系统。
维管束系统由导管组成,分为xylem(木质部)和phloem(韧皮部)。
xylem 主要负责水分和无机盐的向上运输,而phloem则主要负责有机物质和一些无机盐的向下运输。
在钙元素的运输过程中,xylem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植物根部吸收到钙离子后,钙离子会通过根尖的韧皮部细胞进入到根的xylem导管中。
钙离子在xylem导管中通过负压力的作用,被推动向上运输。
在运输过程中,钙离子会与xylem导管的细胞壁中的特定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防止钙离子的丢失和沉积。
当钙离子达到植物的地上部分时,它会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入到叶片的细胞内。
在细胞内,钙离子会与细胞壁中的纤维素等物质结合,形成钙质沉积物。
这些钙质沉积物不仅能够增强细胞壁的稳定性,还能够参与到细胞的信号转导和代谢调节中。
除了通过xylem导管的运输,钙元素还可以通过phloem导管进行长距离的运输。
在植物的叶片中,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质会被转运到植物的根部和其他部位,这个过程称为光合产物的转运。
在这个过程中,钙元素可以与光合产物一起通过phloem导管向下运输,从而实现钙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远距离分布。
总的来说,钙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生理机制和组织结构的相互配合。
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和xylem导管的运输,钙元素能够在植物体内有效地分布和利用,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必要的营养支持。
这一过程的正常进行对于植物的生长和产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也对于人类的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植物的营养吸收与运输
植物的营养吸收与运输植物是一类具有自养能力的生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从而生长和繁殖。
然而,为了能够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植物还需要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
本文将探讨植物的营养吸收与运输机制。
植物营养吸收主要依靠根系。
植物的根系由细长而分支的根毛组成,这些根毛能够与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盐发生吸附和交换作用。
当植株需要水分和营养物质时,根毛通过活动转运机制将它们吸收到植物体内。
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根的韧皮质细胞间的间隙,这些间隙被称为细胞壁间隙。
水分和溶解在其中的营养盐进入细胞后,通过生物膜和细胞膜的选择性渗透,被运输到细胞内。
植物的运输机制主要依靠维管束系统。
维管束系统由两种类型的细胞组成:导管元和细胞壁以孔隙相连的伴细胞。
导管元是一种死亡的细胞,它们形成了连通整个植物体的管道。
细胞壁以孔隙连接导管元和伴细胞,使得水分和营养物质能够通过这些孔隙从一个细胞传输到另一个细胞。
伴细胞是活细胞,它们通过与导管元的质连结来为导管元提供能量和维持运输的生命活动。
在维管束系统中,水分和溶解在其中的营养物质的运输主要依靠两种力:根压力和叶吸力。
根压力是由根部吸收水分增加造成的压力,它能够将水分和溶解在其中的营养物质推动向上运输。
叶吸力是由叶片蒸腾引起的,当叶片蒸腾时,由于水分的减少,叶片细胞内部形成一种负压,使得水分能够从根部向上运输。
除了水分和营养物质之外,植物还需要通过根系吸收气体。
植物通过气孔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气孔排出产生氧气和水蒸气。
气孔的开闭是由植物内外环境因素的调节来控制的,如光强和CO2浓度等。
总结起来,植物的营养吸收与运输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生理过程。
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再通过维管束系统进行运输,植物能够获取所需的营养物质,并将其分发到各个部位,从而完成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植物的这种营养吸收与运输机制的完善,为它们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存活和繁衍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植物是怎样运输营养物质的
植物是怎样运输营养物质的?我们每天都会吃许多美味可口的食物,这些食物不但能够满足我们的味觉,而且还为我们的日常活动提供能量。
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是经过怎样的途径进入人体各处的呢?食物首先是通过人体的消化系统进行消化吸收进入血液,然后被运输到身体的各个器官组织和细胞,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除此之外,生活中我们还会看到许多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那么,它们的营养物质在体内又是如何运输的?其实,高等植物也有一套特殊且完整的物质运输体系,如木质部(木材部分)和韧皮部(树皮部分)。
木质部里有导管(被子植物的运输通道)、管胞(裸子植物的运输通道)等结构,主要功能是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而韧皮部里有筛管(被子植物的运输通道)、伴胞、筛胞(裸子植物的运输通道)等结构,主要功能是输导有机物。
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可以被根吸收进入植物体内。
但有些种子植物高达几十米,那植物将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树冠的动力是什么呢?又通过哪些结构进行运输的?植物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动力主要是叶片的蒸腾作用。
通过蒸腾作用,叶肉细胞中的水分散失后,就会从旁边的细胞中夺取水分,这时就产生了“蒸腾拉力”,使根部不断吸收水分。
根部吸收水分后通过根、茎木质部导管或管胞向上运输,最后到达叶片,水分再通过叶片耗散出去。
而无机盐则随着水分从根部通过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因此无机盐在木质部中随水分向上运输。
在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过程中,被子植物运输的主要通道是木质部的导管。
因为组成导管的上下相邻细胞间的细胞壁和细胞膜消失,所以导管是个中空管道系统,且导管中的这些细胞属于死细胞。
而裸子植物运输的主要通道是木质部中的管胞。
它是一个完整的长形死细胞,且两头尖,两个细胞间依靠孔进行沟通,因此管胞的疏导效率低于导管。
关于有机物(主要是糖类)的运输。
植物生长需要依靠太阳,太阳中的能量被植物的叶片利用,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大量的有机物,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第三章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第三章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吸收仅仅是植物利用养分一系列过程的第一步,被植物吸收的养分有如下的去向:1)在细胞内被同化,参与代谢或物质形成,或积累在液泡中成为贮存物质;2)转移到根部相邻的细胞中;3)通过输导组织转移到地上部的各器官中;4)随分泌物一起排到介质中。
习惯上,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转移过程称为运输(transport),其中在细胞或组织水平的转移过程称为短距离运输(short-distance transport),而在器官水平的转移过程称为长距离运输(long-distance transport)或运转(translocation)。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各种营养元素在化学性质上差别很大,因此它们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过程也有不同的表现。
第一节养分的短距离运输一、养分在细胞水平的运输(一)离子的分隔作用植物细胞是植物的基本结构与基本功能单位,细胞被生物膜分隔成许多的室,在每个室内进行着不同的生理生化过程,按室分工的结果使植物细胞能有条不紊地执行多种功能。
在代谢过程中,室与室之间存在着能量及物质的交换或运输,其中矿质养分在室间运输更为普遍。
养分根据细胞生理生化需要而运输分配至不同室内的现象称为分隔作用(compartmentation) o由于矿质养分大都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内,因此人们通常用离子分隔作用(ion compartmentation)这个概念。
离子分隔可以在小范围内(如细胞器之间)或大范围内(如细胞质与液泡之间)进行,但现在的测定手段使对离子分隔的研究尚停留在大范围内。
尽管如此,离子分隔的研究还是能使我们从本质上了解离子运输过程与一些生理生化过程的关系。
(二)离子分隔的基本模式根据研究重点的不同,人们将细胞内的离子分隔过程人为地划分为如下几个模式。
1.三室模式假设离子仅在质外体(细胞壁)—细胞质—液泡之间进行分隔,其简化模式如图3-1所示。
该模式涉及到分隔的两道屏障,即原生质膜和液泡膜,这两个膜基本上控制着离子在质外体、细胞质、液泡三部分的分布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吸收仅仅是植物利用养分一系列过程的第一步,被植物吸收的养分有如下的去向:1)在细胞内被同化,参与代谢或物质形成,或积累在液泡中成为贮存物质;2)转移到根部相邻的细胞中;3)通过输导组织转移到地上部的各器官中;4)随分泌物一起排到介质中。
习惯上,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转移过程称为运输(transport),其中在细胞或组织水平的转移过程称为短距离运输(short-distance transport),而在器官水平的转移过程称为长距离运输(long-distance transport)或运转(translocation)。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各种营养元素在化学性质上差别很大,因此它们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过程也有不同的表现。
第一节养分的短距离运输一、养分在细胞水平的运输(一)离子的分隔作用植物细胞是植物的基本结构与基本功能单位,细胞被生物膜分隔成许多的室,在每个室内进行着不同的生理生化过程,按室分工的结果使植物细胞能有条不紊地执行多种功能。
在代谢过程中,室与室之间存在着能量及物质的交换或运输,其中矿质养分在室间运输更为普遍。
养分根据细胞生理生化需要而运输分配至不同室内的现象称为分隔作用(compartmentation) o由于矿质养分大都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内,因此人们通常用离子分隔作用(ion compartmentation)这个概念。
离子分隔可以在小范围内(如细胞器之间)或大范围内(如细胞质与液泡之间)进行,但现在的测定手段使对离子分隔的研究尚停留在大范围内。
尽管如此,离子分隔的研究还是能使我们从本质上了解离子运输过程与一些生理生化过程的关系。
(二)离子分隔的基本模式根据研究重点的不同,人们将细胞内的离子分隔过程人为地划分为如下几个模式。
1.三室模式假设离子仅在质外体(细胞壁)—细胞质—液泡之间进行分隔,其简化模式如图3-1所示。
该模式涉及到分隔的两道屏障,即原生质膜和液泡膜,这两个膜基本上控制着离子在质外体、细胞质、液泡三部分的分布水平。
原生质膜对离子的控制机制实质上与离子吸收过程是一致的,即离子透过原生质膜有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两种形式。
被动运输的途径可能是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而主动运输可能是通过载体、离子泵和转运子等的作用。
液泡膜对离子分隔的控制机制还不清楚,但基于如下几方面的事实,人们相信离子从细胞质向液泡的运输属于主动运输。
1)液泡内多种离子通常积累至较高浓度,其浓度比质外体高,有的甚至比细胞质还高,说明离子向液泡逆浓度梯度积累;2)液泡内的pH常低于5.5,而细胞质的pH通常在7.0以上,说明有主动向液泡泵H+的现象;3)液泡与细胞质之间存在着电势差,液泡内往往带正电。
Leonard(1984)总结了多种离子膜运输的实验结果,提出了一些离子在质外体一细胞质一液泡之间的运输模式(图3-2)。
2.四室模式在三室模式的基础上,有重要分隔功能的亚细胞结构如叶绿体、线粒体等,其简化模式如图3-3所示。
由于试验手段所限,目前对离子在细胞质中亚细胞结构的分隔过程研究不多.以至于人们常把细胞质和一些在细胞质内的亚细胞结构笼统地称为共质体系统。
事实上,离子在亚细胞水平同样有严格的分隔作用。
例如,K+和Mg2+在叶绿体中的分隔、K+和Ca2+在线粒体中的分隔分别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重要生理过程有密切的联系(图3-4)。
不过,一些特殊的亚细胞结构(如内质网)本身就是相互贯通的内膜系统的一部分,并且确实是共质体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可以看成是与细胞质相似的运输体系。
3.胞间模式在三室模式的基础上,考虑了不同细胞之间共质体相连接的关系。
一般认为,相邻细胞的共质体系统是通过内质网相连的(图3-5)。
内质网在相邻细胞间的相连借助于胞间连丝。
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胞间连丝的细微结构。
胞间连丝的结构十分复杂,包括由内质网形成的、穿过细胞间隙的管状结构—连丝微管(desmotubule)和进行养分和水分运输的连丝腔(cytoplas-mic sleeve),即连丝微管和原生质膜之间的原生质体。
此外,在连丝微管两侧的“瓶颈”部位充满了大分子的蛋白质颗粒,这些蛋白质颗粒不仅防止分子质量大于1000 Da的大分子溶质流失,还能接受内、外信号,控制共质体运输的开闭。
如图3-6所示,胞间连丝中的内质网是连续的,因此在适当的条件下,一个细胞中的溶质(特别是电解质)很容易通过胞间连丝转移到另一细胞中去。
实验证明,胞间连丝的电导率很高,允许电解质自由通过。
另外的一些观察表明胞间连丝的数目巨大,例如高等植物每mm 2根细胞表面通常有106个以上的胞间连丝。
因此,离子通过胞间连丝向相邻细胞运输的数量不可低估。
胞间连丝对于离子运输的意义在于离子可以在相邻的细胞间相对容易地移动,而不必每次都通过原生质膜这道屏障。
(三)离子分隔的定量描述研究离子分隔不仅要定性地了解分隔的控制机制,还要定量地描述分隔的方向和速率。
在假定了一个研究模式(以“三室模式”为例)以后,就可以用一些方法进行离子分隔的定量描述。
1.直接测定法直接测定法是指直接测定研究模式中各个室的某种离子浓度和膜电位,然后根据能斯特方程判断该离子在某一膜上运输的方向和驱动力的大小。
在三室模式中,实际上只要测出细胞质和液泡中的离子浓度,就可以进行上述描述。
Spanswick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测出蓝藻细胞质和液泡中的离子浓度和电势。
Etherton还用离子选择微电极成功地测出了高等植物(豌豆)细胞质和液泡中的K+浓度及电势。
近年来,由于一些先进的测定技术如X射线电子探针微分析技术(X-ray electronic microscope probe, XEMP)、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和自动扫描电极技术(automated scanning electrode technique, ASET)等的应用,使离子分隔的测定达到了更高的水平。
2.间接分析法间接分析法通常用放射性核素交换动力学分析法,即用放射性核素标记植物组织上的某一离子,让其达到平衡,然后将植物组织放到含有该种离子的非放射性溶液中观察放射性元素的流出情况,做出浸洗(washout)图(图3-7),进行分析。
浸洗可分为3个阶段:①质外体流出为主;②细胞质流出为主;③液泡流出为主。
射量),代人三室模式进行定量描述(图3-8)。
(dQ c*/dt)和液泡的放射性变化(dQv*/dt)就分别为另外,对于整个体系,各通量之间有如下关系由于细胞系统的复杂以及测定技术仍有局限,离子分隔的定量描述还不够精确,需要从方法上进一步改进。
二、养分在组织水平的运输矿质养分除在细胞内的分布具有分隔作用以外,在组织之间的分布也极不均匀。
利用电子探针技术测定美人蕉(Canna generalis)根部养分含量时[图3-9 (a)],检测到各种矿质养分(如钾、钙、硫、氯、锰和铁等)在根部的径向分布极不均匀,其中钾在中柱附近含量最高[图3-9 (b)]。
关于养分在组织水平的运输,最好的例子是离子从根表到中柱的运输过程,即径向运输(radial transport)。
离子进入根表之后,要经过外皮层、皮层、内皮层、中柱薄壁细胞等组织后才进入木质部导管向上运输(图3-10)。
因此,离子的径向运输是由质外体运输、共质体运输和膜运输所组成。
(一)质外体运输质外体运输是在活细胞外所有的自由空间中进行的。
质外体运输延伸至内皮层,直至凯氏带屏障为止。
但在侧根分化区,侧根可以直接透过皮层与中柱连通(图3-11),在侧根区域通过质外体直接将养分运输到中柱,对Ca2+、Mg2+和水分的运输十分重要。
在植物蒸腾速率较高时,这类运输是供应地上部水分的重要途径之一。
此外,外皮层和木栓化的根表皮均可限制养分和水分通过质外体的运输。
因此,在凯氏带尚未完全分化、根表皮尚未木栓化的幼嫩根部(如根尖),养分和水分通过质外体运输的比例较大。
但某些溶质如质外体染料、多价离子如A13 +等在质外体的运输还受到根尖部位表皮细胞分泌形成的黏液所限制。
如图3-12所示,离子在质外体的运输形式有两种,即对流运输(convectiontransport)和扩散运输(diffusion transport)。
对流运输依赖于蒸腾流所产生的压力梯度(蒸腾势)的大小,而扩散运输的驱动力是电化学势梯度(主要取决于浓度梯度)。
在质外体中,运输孔径的大小对两种运输形式的影响程度不一样。
在蒸腾势相近的情况下,对流运输速率随运输孔径的直径增加而增加,而扩散运输则受运输孔径大小的影响不大。
(二)共质体运输共质体运输相对较为复杂,它其实包括了胞内和胞间运输。
一般认为内质网是离子在共质体内运输的重要途径,胞间连丝(plasmodesmata)则是共质体运输中胞间运输的桥梁。
胞间连丝能跨过细胞壁将相邻细胞的原生质体连接起来。
胞间连丝的数量、大小和开闭时间直接影响养分和水分的共质体运输。
单位细胞所含胞间连丝的数量,随细胞类型和植物种类的不同而不同。
一般有根毛分化的根表皮细胞所含的胞间连丝较多,幼根比老根所含的胞间连丝多。
例如,大麦幼根内皮层单位细胞上的胞间连丝平均为20000个,而老根上胞间连丝的数量则少得多。
此外,细胞内Ca2+浓度过高可引起胞间连丝关闭;而由于氧、磷和氮缺乏造成的根部导水率下降也会阻碍胞间连丝的运输。
养分的共质体运输还受沿根轴分布的木质部导管的成熟度影响。
如果该部位木质部导管还未成熟、具有生命力,其导水率较高,养分共质体运输也比较活跃。
例如,禾本科植物(如大麦)由于次生木质部导管的成熟度不同而形成两种不同类型的根。
其中一种类型是套根(sheathed root),即根表面有一层土壤形成的套(图3-13),这种套也被称为土套。
另一种为裸根(bare root),即不带土套的根。
套根内的次生木质部尚未成熟,导水率高,根际湿度大,利于水分和养分的径向运输。
此外,共质体运输过程中,还存在离子向根细胞液泡累积和共质体运输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取决于离子的种类和该离子在运输途中根细胞内的浓度。
试验证明,在根细胞离子浓度较低的情况下,离子在液泡中的累积显著增加,并且推迟向地上部运转。
因此,在一些缺素试验中,常表现为根部养分含量相对增加,根冠比增大。
养分无论是通过质外体运输还是通过共质体运输,都必须穿越质外体和共质体上的液相通道,与水分一起运输。
因此,这些液相通道的大小决定了能在质外体和共质体运输的养分分子的大小。
反之,也可通过养分的分子大小来估计质外体和共质体上液相通道的大小。
通常用质量外排限制(mass exclusion limit)或体积外排限制(size exclusion limit)来描述这些通道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