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父母称呼的演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爱方言中

对父母的称呼及演变

稿件来源:焦作日报作者:□范全良

如果你现在到四代或五代同堂的博爱人家(尤其是农村)做客,你很可能会发现:同是一家人,同是父子关系,但其称呼却不尽相同。

如一个四代同堂之家,第四代人,称呼其父母多数为“爸或爸爸、妈或妈妈”,而第三代人(20~40岁),称呼其父母时,还有少部分呼为“大、昧或爹、昧”的,而第二代人(40~60岁),称呼其父母时,就几乎都是“大、昧或爹、昧或伯(读bai音,下同)、昧”,你极少能听到40~60岁的人在呼其父母时为“爸或爸爸、妈或妈妈”的。

这里还要说明一下,博爱上庄等一些地方把叔父也称为“大”,不过多以“二大、三大、四大……”来区别。

笔者以为,称呼的变迁及不同,一与普通话的普及程度有关,二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有关,三与一定时代人们的身份、职业等有关。

现在0~40岁的人呼其父母时多为“爸或爸爸、妈或妈妈”,明显与普通话的广泛深入普及和改革开放带来的人们物质、思想、精神变化有很大关系。

据笔者所知,对父母的称呼还有其复杂多样性。举例来说,如笔者所在的30来户的小山村(全村都姓范),如今40岁以上者叫其父为“伯”,叫其母为“昧”的人家有两户,叫其父为“爹”,叫其母为“昧”的人家有一户,其余人家统统称呼其父母为“大、昧”。然而同样是山乡的方山村,大约600口人,有张、王、杨、潘、阎等多姓,但无论何姓氏,如今40岁以上者称其父母绝大多数都是“伯、妈”,颇值得玩味。

了解到上述现象以后,我有了下边一些感受:一种思想、文化的推进、普及以及社会的变革、更新,必然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包括称谓这样的“小事”,带来这样、那样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不可逆转性。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已经消逝或正在消逝的“小事”,最起码应该做到让后人知道有这么回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