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合集下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是教育部颁布的一项重要文件,旨在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该纲要提出了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保障措施等方面的要求,对于学校和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首先,该纲要强调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它提出了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积极心态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这说明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其次,纲要还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它包括了自我认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适应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旨在全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同时,还强调了对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他们提供更贴心的关怀和帮助。

此外,纲要还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它强调了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采取生活实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该纲要对学校和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的保障措施。

它要求学校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和机制,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和支持,并鼓励学校积极通过
多种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总的来说,该纲要的颁布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旨在在中小学阶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前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国是一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国家,社会发展的同时,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提高全民的心理素质,保障公众的心理健康,中国政府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本文将从指导纲要的背景、目标、内容和实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指导纲要的背景心理健康是人的整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人民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心理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青少年群体。

因此,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中国政府决定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推动全民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指导纲要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1.增强公众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卫生知识。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公众对心理健康问题有一定的了解,提高自我调节和防范心理疾病的能力。

2.培养人们的心理健康素质。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全民的心理适应能力,增强忍耐力、应对能力和抗压能力,提高正面情绪和乐观态度。

3.促进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

通过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推动建设全面、多元、高效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服务。

三、指导纲要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和宣传。

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宣传活动等形式,向公众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素质。

3.社区心理健康服务。

构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供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满足公众的心理健康需求。

4.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在线心理咨询和自助心理疏导工具,方便公众获取心理健康知识和服务。

5.心理危机干预和救助。

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和救助机制,为有心理危机的人群提供及时帮助和支持。

四、指导纲要的实施为了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有效实施,需要多个方面的支持和努力:1.加强政府领导和组织协调。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一、前言为了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全社会对中小学心理健康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经过广泛调研和专家评审,特制订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二、指导思想中小学心理教育是以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基础,以发展为本位的一种综合性教育。

本着“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提高学生主人翁意识和自我意识,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和适应能力为目标,倡导“以爱为纽带,以心为桥梁”的教育关怀理念,以“防范为主,心理健康促进为辅”的原则,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三、指导原则1.科学性原则。

注重心理学实证研究,及时吸纳心理学新成果,并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科学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性别平等原则。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女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特点和需求,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教育方案。

3.综合性原则。

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全方位、全程、全覆盖地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并加强与班级和家庭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和支持学生心理健康。

4.学生主体性原则。

鼓励学生参与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主人翁意识。

5.目标导向原则。

从中小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以促进其全面发展为目标,贴近学生实际,开展符合其成长发展步伐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指导目标1.认识与态度方面:促使学生建立科学、正确的心理健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学会从容应对自己的思想情感问题。

2.情感管理方面:使中小学生学会认识并表达自己的情感,调节情绪,合理处理个人关系,培养健康的情感能力和优秀的人文素质。

3.能力培养方面:培养自我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为学生的未来成功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五、指导内容1.班级心理教育1.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每学期适当的时间,安排具有专业背景的心理学教师,为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3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3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第一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目标近年来,我国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学校也越来越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学校对中小学生进行有目的、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技能和态度的传授和引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

本篇文章将探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目标。

一、意义1.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面对心理压力、逆境和困难时,能够保持平静的心态,调适自己的情绪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弱,常见问题包括焦虑、抑郁、自卑、暴躁等。

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情绪调节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更有信心地面对挑战和压力。

2.促进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是他们未来成长的基础保障。

青少年时期正处于身体发育、心理成长和社会适应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乐观的心态。

3.预防和减轻一些心理障碍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为学生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方法,帮助学生增强自我调适能力和适应能力,从而预防和减轻一些常见的心理障碍,如焦虑、抑郁、自卑等。

二、目标1.教育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的心理态度,养成科学、健康、向善的人生价值观。

学生应该正确看待自我,尊重他人,遵守社会公德和个人道德,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行为准则、信仰和道德观念。

2.提高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情感管理能力是指个体在面对困难的情况时,能够客观冷静、有效应对情绪。

心理健康教育应当重视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引导学生了解情感的本质和特点,提高认知、情绪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情感调节,自我放松,调动积极情绪,化解情绪困扰。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指在面对各种问题时,通过分析与思考,掌握和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和技能,解决与未知和复杂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0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心理健康教育】0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心理健康教育】0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引言概述: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该指导纲要的内容。

一、指导思想1.1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指导纲要强调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对自身情绪、心理状态的认知能力。

学生通过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心理需求,能够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压力,增强心理韧性。

1.2 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指导纲要强调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匡助他们学会正确表达情绪、调节情绪,并解决情绪问题。

学生通过情绪管理,能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压力,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1.3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指导纲要强调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匡助他们学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生通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够增进友谊、解决冲突,并提升自身的社交能力。

二、教育目标2.1 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是教育目标之一。

学生通过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心理价值观。

2.2 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能力指导纲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能力,包括情绪管理、压力调适、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2.3 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习惯指导纲要提出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习惯是教育目标之一。

学生通过养成良好的心理健康习惯,如规律作息、积极锻炼等,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教育内容3.1 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心理健康知识是教育内容之一。

学生通过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了解情绪管理、心理问题的预防和解决等方面的知识。

3.2 心理健康技能培养指导纲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技能,如情绪调节、压力管理、自我认知等方面的技能。

学生通过实践和训练,掌握这些技能,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3.3 心理健康活动开展指导纲要提出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是教育内容之一。

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心理健康是人们追求幸福和健康生活的基石,在现代社会中备受关注。

为了确保人们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重要的应对策略之一。

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是为了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学生和社会大众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以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而制定的纲要。

本文将探讨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内容和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评估和辅导技巧、心理健康服务资源和平台、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和管理等。

首先,心理健康知识是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基础。

它包括了对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心理疾病的常见类型、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和社会大众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了解到心理健康是什么,为什么重要,以及如何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健康。

其次,心理健康评估和辅导技巧是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关键内容。

它包括了心理评估工具的使用和心理辅导技巧的培养。

通过心理评估,教育工作者可以对学生或个体的心理状况进行准确的了解,从而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心理辅导和帮助。

同时,学习和培养心理辅导技巧,能够使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引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除此之外,心理健康服务资源和平台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需要关注的内容。

它包括了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心理咨询师和心理辅导员的培养和配备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建设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和培养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可以为学生和社会大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服务。

最后,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和管理是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

它包括了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材和教学计划,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活动,以及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和监督机制等。

通过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有序、高效。

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素质,增强抗压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心理问题和疾病。

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高压工作,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和维护,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社会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是一份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性文件,旨在为教育工作者、家庭成员和个人提供有关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

该指导纲要包含了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1. 了解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的定义、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保持方法。

2. 心理健康的问题和疾病:介绍心理健康问题和疾病的常见类型、症状和治疗方法,以及预防和干预措施。

3.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原则: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原则,指导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4.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课程设计:设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课程,包括心理健康知识、技能培养和态度培养。

5.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和评估: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和评估标准,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旨在通过系统的、科学的和全面的方法,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和影响,促进社会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同时,该指导纲要也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种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指导,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解读课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解读课件

资源和支持
1
课程资源
选择科学权威的课程教材和资源。
2
专业机构
在专业机构中寻找资源支持和合作机会。
3
家校合作
亲师联合,建立良好的心理教育网络。
4
师资培训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培训和研修。
1
情感体验
2
情感交流、情景体验、心理疏导、情感调控
等,提升情感能力。
3
常识教育
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发展健康自我认 知和价值观。
心理问题疏导与引导
教育师生正确认知、应对、疏导情感困扰、 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学生受益
丰富心灵生活,提高学习成绩,增 进同学间的理解和关心。
教师受益
帮助教师更加明确科学的心理教育 观念,提高心理教育的水平。
教师角色和能力要求
引导者
教师应成为学生心灵成长的引 领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专家
教师应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专 业知识和技能,科学教育学生。
示范者
教师应身体力行,充分发挥自 身的示范与引领作用。
评估和监测
定期检查
• 定期开展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 • 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评估。
学生跟踪
• 对重点特殊人群进行跟踪和指导。 • 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家长受益
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更好地指导 孩子学习和生活。
课程设置和实施建议
科学合理
根据学生年龄段、心理特点和需求,选择科学适宜的教材和方法。
贴近实际
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境,教育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世界。
体现过程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环节,鼓励思考、交流和分享。
强调评价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是指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参考依据,它结合当前国情、时代特征和学生需要,从而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及指导方法,为校内外各种心理健康服务和教育工作提供指导。

一、目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强化学生的心理素养,培养健康的心理发展,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校和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二、原则 (1) 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身心特点、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 积极引导原则: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培养自身的心理素养,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响应心理健康教育。

(3) 课堂教学原则: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堂教学,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教育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外活动,使之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内容 (1) 教育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2) 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培养自身的心理素养。

(3) 教育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解决自身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4) 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

(5) 教育学生
负责任、宽容、自尊、自信的精神素质。

(6) 教育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本指导纲要是为了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建立健康的人格和价值观,实现全面发展而制定的。

2.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其心理素质,培养其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自身全面发展。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在于:增强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增进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培养健康的价值观和人格,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和生活质量,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评估、心理健康问题的处理、情感管理、人际交往、压力调节、自我控制和心理疾病预防等。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包括:课堂教学、班级辅导、个别咨询、家长参与、社会组织合作等多种形式。

4.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通过心理测量、学生自我评估、心理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开展个别辅导和家长会谈,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5.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完善心理咨询机构和服务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推广。

6.结语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努力。

我们相信,在教育部门的努力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逐步完善,为中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好的保障。

(完整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2012年修订)

(完整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2012年修订)

(完整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教育部2012年修订)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研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

同时,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

其中,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研究、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应该循序渐进地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例如,小学低年级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研究惯、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以及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包括课堂教育、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测试等多种形式。

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和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

10、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强亲子沟通,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

同时,学校要为家长提供促进孩子发展的指导意见,协助他们共同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观念,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情感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导纲要明确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支持。

该指导纲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教育目标:指导纲要明确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教育内容:指导纲要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解和说明,包括情感管理、人际交往、压力调适、情绪管理、心理成长等多个方面。

3. 教育策略:指导纲要提出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强调了导师制、学习小组、心理咨询、学生社团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4. 教育保障:指导纲要要求学校和教师应该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支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需
求,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规范,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了保障,也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了更好的实施方案和支持。

希望各地学校和教师能够认真贯彻指导纲要的要求,切实做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幼儿园心理健康指导纲要

幼儿园心理健康指导纲要

幼儿园心理健康指导纲要幼儿园心理健康指导纲要是指针对3-6岁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出的指导方针。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早期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预防并防治心理障碍,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水平。

2.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未来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3. 童年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对幼儿的心理健康进行有效指导可以提高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意识。

二、幼儿心理健康指导纲要的基本内容1.提高幸福感。

通过一些游戏、手工、绘画等活动,让孩子感受到快乐,让幼儿自信、自尊、自立。

引导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增强快乐来源于内心的认识。

2.培养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

通过游戏和体验式学习等方式,让幼儿能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促进自我情绪的调节,提高抵抗挫折的能力3.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让孩子了解如何与人交往,通过学习“礼貌、友爱”的道德与行为准则,让孩子感受到和谐的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4.提高安全意识。

引导幼儿认识到各种安全问题,并告知应对措施,增强安全防范意识,预防意外事件发生。

5.了解身体和健康。

通过关注健康的重要性、正确认识身体上的疾病,使孩子了解如何保持健康的身体和清晰的头脑。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1.环境创设。

通过活动室和游戏房间的设计,增加幼儿园的趣味性和亲和力,在亲近的环境下提供更充分、多样的体验活动。

2.教材建设。

提供各种支持幼儿心理健康的材料,如幼儿绘本、音乐、影视等,帮助幼儿了解正确的情感观念和积极的意识。

3.师资培训。

对教师进行心理和教育的培训,加强教师对孩子心理健康的认识,提高心理健康课程的实施能力。

4.家校合作。

与家长紧密合作,共同关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家长会、家庭参观等方式,帮助家长和孩子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成效。

四、总结幼儿园是幼儿重要的成长阶段,在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必须按照幼儿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具体方案,开发具有幼儿特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构建起家长、幼儿园和社会机构的紧密合作,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0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心理健康教育】0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心理健康教育】0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指导纲要
引言概述: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日益受到重视,为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自身心理问题,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该指导纲要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依据。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该指导纲要的内容。

一、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1.1 确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
1.2 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任务
1.3 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规范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2.1 设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
2.2 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多元化方法
2.3 指导教师如何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三、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和管理
3.1 规范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人员
3.2 强调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和重视
3.3 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和监督机制
四、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和推广
4.1 提倡学校与社会资源的合作共享
4.2 鼓励学生和家长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4.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5.1 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水平
5.2 培养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5.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和交流
总结: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发布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指导和规范,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中国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中国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中国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中国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也随之而来的是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

为了更好地帮助人们了解和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中国制定了《中国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这一指导纲要的出台是对中国民众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一次重要规划,旨在促进整个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指导纲要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并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

《中国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首先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和全面性。

指导纲要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包括学校、家庭、社区以及互联网等各个方面。

同时,还要注重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特点,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动。

除此之外,指导纲要还规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在内容方面,要涵盖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技能和心理健康态度等方面的内容;在方法上,要注重启发式教育和体验式教育,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获得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和认识。

总的来说,《中国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于中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明确的
方向和指导,帮助人们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和关注心理健康问题,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是指导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文件,它涵盖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各个方面,是指导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

下面就这份指导纲要进行一些解读。

首先,指导纲要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它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际关系,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能够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

其次,指导纲要详细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它包括了自我认识、情绪管理、人际沟通、压力管理、心理健康知识等多个方面。

通过这些内容的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管理情绪、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从而保持心理健康。

此外,指导纲要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

比如,在教育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差异,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教育;还要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最后,指导纲要还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保障措施。

比如,要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体系,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机制等。

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和保障措施,有助于指导学校开展更科学、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0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心理健康教育】0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心理健康教育】0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引言概述: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为此,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指导学校和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这一指导纲要的内容。

一、指导思想1.1 立足学生发展需求。

指导纲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1.2 综合预防为主。

指导纲要强调心理健康教育要从预防为主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调适和应对能力,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1.3 科学性和实践性相结合。

指导纲要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要基于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育实效性。

二、教育目标2.1 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指导纲要要求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自立能力等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

2.2 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指导纲要要求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心理问题的成因和预防方法,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2.3 促进全面发展。

指导纲要要求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等,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教育内容3.1 心理健康知识教育。

指导纲要要求教师要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包括心理发展规律、心理问题的常见类型和应对方法等,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

3.2 心理健康技能培养。

指导纲要要求教师要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心理调适和应对能力,包括情绪管理、压力释放、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3 心理健康服务提供。

指导纲要要求学校要建立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四、教育方法4.1 多元化的教育方式。

指导纲要要求采用多种教育方式,包括课堂教学、校园活动、心理游戏等,使学生在不同情境中获得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幼儿期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发展阶段之一,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旨在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指导,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提升他们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首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关注幼儿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

幼儿时期是孩子建立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关键阶段,教育者应重视幼儿的情绪表达和情绪管理能力培养,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情绪状态。

其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重视幼儿的社交能力培养。

幼儿时期是孩子建立人际关系的重要时期,教育者应引导幼儿学会与他人交往、合作和分享,培养他们良好的社交能力,增强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

此外,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幼儿的身心健康。

教育者应关注幼儿的生活习惯养成和身体锻炼,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身体素质,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

最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重视幼儿的情商培养。

教育者应注重培养幼儿的情商,帮助他们学会如何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提升他们的情商水平,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总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
明确的指导和要求,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0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心理健康教育】0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心理健康教育】0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引言概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制定的教育指导方针。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内容。

一、认识心理健康教育1.1 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层面上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和积极的心态,能够有效应对各种压力和难点,保持内心的平衡和稳定。

1.2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它能够匡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提高学习效果,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1.3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增强自信心和抗压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2.1 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培养学生的情绪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提高情绪管理的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2.2 自我认知与自我管理自我认知与自我管理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它包括匡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学会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

2.3 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学会有效沟通和解决问题。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3.1 课堂教育课堂教育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观念和价值观。

3.2 活动教育活动教育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

3.3 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通过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参预,共同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0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心理健康教育】0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心理健康教育】0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引言概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教育和指导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自身心理问题,中国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旨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内容和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1.1 引导学生认识自我:通过开展心理测试和问卷调查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优点缺点等方面,从而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

1.2 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通过情绪管理课程和情绪调节训练等方式,教导学生正确处理情绪问题,增强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1.3 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学生互评、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等方式,帮助学生客观评价自己的学习和行为表现,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2.1 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等活动,让学生学会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2.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团队活动和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2.3 培养学生的冲突解决能力:通过冲突解决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教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冲突,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3.1 教授学生心理健康知识:通过课堂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让他们了解心理问题的成因和预防方法。

3.2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绩和压力:通过讲解学习成绩的意义和压力的产生原因,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和压力,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3.3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建立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2013-1-4 9:19:01 阅读数:153 【打印】(教基一〔2012〕15号教育部颁发时间 2012-12-7)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

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进一步科学地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认真总结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纲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

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

要立足教育和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在应急和突发事件中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全体教师都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要在教师的教育指导下,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自主自助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3.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4.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按照“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工作方针,不同地区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全面推进。

要普及、巩固和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加快制度建设、课程建设、心理辅导室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和协作机制,全面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发展,在学校普遍建立起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突出重点。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科学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加强心理辅导室建设,切实发挥心理辅导室在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科学化、专业化的稳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分类指导。

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要在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和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提高质量和成效,率先建立成熟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其他地区,要尽快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室和稳定的心理健康专业教师队伍,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协调发展。

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和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倾斜,逐步缩小东西部、城乡和区域之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差距,以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发展为重点,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按照“城乡结合,以城带乡”的原则,加强城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和城乡均衡化发展。

同时,着力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和成效,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5.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

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6.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小学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乐于学习;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

小学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初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处理厌学心理,抑制冲动行为;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

高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学习策略,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应对考试压力,克服考试焦虑;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7.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

要注重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

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8.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

专题教育可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

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止学科化的倾向,避免将其作为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最大程度地预防学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

9.建立心理辅导室。

心理辅导室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排解心理困扰的专门场所,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

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危机干预意识,对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相关心理诊治部门。

教育部将对心理辅导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做出统一规定。

心理辅导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遵循心理发展和教育规律,向学生提供发展性心理辅导和帮助。

开展心理辅导必须遵守职业伦理规范,在学生知情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保护学生隐私,谨慎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禁止使用可能损害学生心理健康的仪器,要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的倾向。

10.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强亲子沟通,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

同时,学校要为家长提供促进孩子发展的指导意见,协助他们共同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

11.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要加强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文化机构、街道社区以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的联系和合作,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