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须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合集下载

玉米须黄酮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

玉米须黄酮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
着乙醇浓度的提高 , 提取率先增后 减 , 当浓度 到达 7 %时 , 0 提
12 仪 器 .
式 中 : 代 表 玉 米 须 黄 酮 提 取 率 ( ) C代 表 黄 酮 浓 度 E % ;
( g m ) n代表稀释倍数 ; 代 表提取液 体积 ( E ; m/ L ; V m ) m代 表
玉米 须 粉 末 质 量 ( g 。 m )
2 结 果 与 分 析
K 50 B型超声 波 清洗 器 ( 山超 声 仪器 有 限公 司) Q 20 昆 ; U V一10 6 A紫外 可见 分光 光度 计 (日本 岛津 公 司 ) R 5 C ;E2S
*I f 类号 : 24 3 tf l R 8 .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2—10 {0 2 0 0 6 0 10 3 2 2 1 }9— 29— 2
玉米须为禾本科 植物 玉蜀黍 z a s 的花柱 和柱 头 , e m y) a
乙醇。 14 标 准 曲线 的制 备 .
尿、 抗尿路结石形成 、 降血压等多种药理作用 ; 同时, 对血液病 和肝病也有一定治疗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 是玉米须 的主
要 活性成分 。 目 前常用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有溶剂提取 法、 微波提取法 、 超声 波提 取法 、 酶解 法 、 临界流 体萃 取 法 超 等 。近年来 , 超声波 以其 促进反 应的高效 性、 选择性 、 强 操作
简便 、 副产 物少 、 产率 高及 产物易 于提纯等优点 , 被广泛用 于 提取天然产物 。超声波能有效破碎细胞壁或者包埋 结构 的外 层, 改变物质扩 散 , 释放 内容物 , 而提高提取率 。本研究 从 以乙醇 为提取溶剂 , 以玉米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 , 通过单 因素 试验与正交试验 , 研究超声波法提取玉米须黄酮 的最佳工艺 ,

一种玉米须黄酮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发明专利]

一种玉米须黄酮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玉米须黄酮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周鸿立,张扬,孙贺,何罗香,赵鹤鹏,梁艳文,翟婉辰申请号:CN201510893729.0
申请日:20151208
公开号:CN105497050A
公开日:
20160420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为一种玉米须黄酮的制备方法,包括玉米须黄酮的提取和玉米须黄酮的纯化,玉米须黄酮的提取方法为:玉米须洗净、干燥、粉碎、过筛,以乙醇溶液为提取溶剂微波辅助提取玉米须黄酮,提取溶剂乙醇浓度为40~60%,提取时间为15~25min,料液比为1:25~1:45,温度为
60~80℃,提取功率为400~500W,提取液干燥得玉米须黄酮粗提物;将玉米须黄酮粗提物配成浓度为1.0~1.5mg/mL溶液上AB-8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时间为2h,以4BV用量55%~65%乙醇溶液洗脱,洗脱流速为1.5~2mL/min,浓缩干燥得玉米须黄酮纯化物。

其中玉米须黄酮纯化物中含有芹菜素、香叶木素、木犀草素、绿原酸和芦丁。

本发明提取玉米须黄酮方法简单、高效,所提取的玉米须黄酮抗炎效果显著,可应用于抗炎性药品和保健品的开发。

申请人:吉林化工学院
地址:132002 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承德街45号吉林化工学院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国林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药学毕业论文--玉米须总黄酮的提取及鉴别

药学毕业论文--玉米须总黄酮的提取及鉴别

玉米须总黄酮的提取及鉴别作者:黄晔,龙光锦,姜林华,黄锁义【关键词】,玉米须;,,总黄酮;,,提取;,,鉴别摘要:目的为充分利用玉米须植物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探讨玉米须总黄酮的提取及鉴别方法。

方法采用纯物理的工艺流程过程和分光光度法从玉米须中提取黄酮类物质,对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进行验证。

结果测得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C=6.45%,回收率为97.9%,其纯度和产率均较高。

结论该方法采用全物理过程,无任何化学变化及污染,是提取玉米须黄酮类物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玉米须;总黄酮;提取;鉴别Abstract:ObjectiveIn order to make use of the resources of corn silk and avoid waste. MethodsUse purely physical process flow and spectrophotometry to introduce the method of which withdrawed the flavanone from corn silk, and check the flavanone which withdrawed from corn silk. ResultsBy this method getting the contents of the total flavanone of corn silk is C=6.45% and rate of the recovery is 97.9%. ConclusionUsingthis text which provide the withdrawal and purifying methods to get the outcome and purity of the flavanone is all very high .This method is purely physical process, and has no any chemical change and pollution. It is an ideal way to withdraw the flavanone of corn silk.Key words:Corn silk; T otal flavanone; Withdraws; Distinction玉米须Zeamays.L为禾本科玉蜀黍属植物玉米的花柱和柱头,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挥发油、皂苷、生物碱、黄酮类、多聚戊糖、尿囊素、有机酸等。

实验四 玉米须中黄酮和多糖的提取

实验四  玉米须中黄酮和多糖的提取

实验四玉米须中黄酮和多糖的提取————————————————————————————————作者:————————————————————————————————日期:实验四玉米须中黄酮和多糖的提取、鉴别与含量测定(设计性实验)一、目的与要求通过对玉米须中黄酮和多糖的分步提取、鉴别和含量测定,掌握天然产物的提取、鉴别和含量测定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黄酮类化合物多为结晶性固体,少数(如黄酮苷类)为无定形粉末。

黄酮类化合物多为黄色,其颜色的深浅与其是否具有交叉共扼体系、助色团的多少有关,一般具有交叉共轭体系的黄酮类化合物(如黄酮、黄酮醇、查耳酮)多呈黄色或颜色较深,而不含有交叉共轭体系的黄酮类化合物(如二氢黄酮、二氢查耳酮、异黄酮)多为无色或颜色较浅.黄酮类化合物在紫外光下一般具有荧光,荧光的颜色与分子的结构有关。

黄酮类化合物的溶解度因其结构及存在的状态(苷或苷元、单糖苷、双糖苷或三糖苷)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

一般的游离黄酮苷元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腈等有机溶剂及稀碱中。

黄酮类化合物糖苷化后,水溶性增加,脂溶性降低,一般易溶于热水、甲醇、乙醇及稀碱溶液,而难溶于苯、乙醚、氯仿、石油醚等亲脂性有机溶剂.游离黄酮和黄酮苷一般都含酚羟基,故都可溶于碱中,加酸后又沉淀出来,可利用此性质提取、分离黄酮类化合物。

玉米须中含黄酮类物质,能清除羟基和DPPH自由基,有调节小鼠脂质代谢、抗衰老和抗疲劳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玉米须提取物也有很好的抗氧化能力。

多糖又称多聚糖(polysaccharide),由单糖聚合成聚合度大于10的极性大分子,分子量为数万至数百万,是构成生命活动的4大基本物质之一,与生命的多种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多糖是自然界含量最丰富的生物聚合物,几乎存在于所有生物体中。

多糖的种类繁多,传统水提法是研究和应用的最多的一种方法。

水提法可用水煎煮提取,也可用冷水浸提.玉米须多糖在玉米须中含量1~4%,是玉米须最主要的水溶性成分之一。

微波法提取玉米须总黄酮的工艺研究(英文)

微波法提取玉米须总黄酮的工艺研究(英文)

微波法提取玉米须总黄酮的工艺研究(英文)周鸿立;董卫权;肖振晶;杨晓红【期刊名称】《时珍国医国药》【年(卷),期】2011(22)2【摘要】目的方法为了研究微波法提取玉米须总黄酮的工艺和比较不同时期、不同药用部位玉米须黄酮含量的差别。

分别采用微波、热回流法研究玉米须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

在单因素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

结果微波法提取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乙醇浓度60%、功率为600W、料夜比1:20、提取时间16min。

热回流法提取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乙醇浓度70%,温度80℃,料夜比1:30,提取时间2h。

微波法和热回流所得总黄酮最佳提取率为4.55%,3.17%。

同一品种成熟期玉米须中黄酮含量高于乳熟期、成熟期柱头含量高于花柱。

结论微波提取法优于回流法。

【总页数】3页(P483-485)【关键词】玉米须;总黄酮;热回流;微波【作者】周鸿立;董卫权;肖振晶;杨晓红【作者单位】吉林大学药学院药化教研室;吉林化工学院药学系;中油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2【相关文献】1.微波辅助法提取金线莲总黄酮工艺及地栽阶段总黄酮含量动态研究 [J], 张杭颖;杨秀鸿;李增富;张君诚2.超声波法优选玉米须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J], 侯敏娜;侯少平;王艳军3.响应曲面法优化微波提取花生壳中总黄酮工艺研究 [J], 崔建强; 问娟娟4.响应面法优化半枝莲总黄酮微波提取工艺及其体外活性研究 [J], 王润坤;石绍奎;宋玲祥5.微波辅助法提取潮州柑橘皮中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J], 刘志聪;郑丹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玉米须总黄酮提取工艺---开题报告

玉米须总黄酮提取工艺---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玉米须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The Extraction of Flavones from Stigma maydis学生姓名:罗丹学号 0707040071 专业:生物科学(师范)指导教师:丁红秀完成时间: 2009-8-3生命科学学院二○一○年八月玉米须黄酮的提取(要做这类活性物质的提取:首先你要搞清楚你所设置的实验方法提取的是单纯的黄酮还是黄酮类化合物,要清楚你所提取物质涉及的几个不同的概念:黄酮、类黄酮、总黄酮、黄酮类化合物)The Extraction of Flavones from Stigma maydis一、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1.1论文研究背景(依据)玉米须(corn silk or stigma maydis)又叫玉米胡子、棒子毛、玉麦须,是禾本科黍属植物玉米的干燥花柱和柱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材标准》1985版(一部)收录的常用药材品种之一[1]。

玉米是一年生禾本科高大草本植物,在我国有着较广泛的分布,尤其在吉林和黑龙江等省,玉米的重要性不亚于在江南的大米,就玉米的餐用价值而言,除玉米粒外,玉米苞叶、玉米芯和玉米须等玉米的副产品都被大家所忽略,作为玉米副产物的玉米须,仅仅被用作饲料[2~6]。

而事实上,现代药理学分析表明玉米须含有许多丰富的营养物质及活性成份,如脂肪油、树胶状物、苦味糖苷、挥发油、多糖、β-谷甾醇、豆甾醇、多聚戊糖、尿囊、有机酸等,还含有较高药用价值的黄酮类化合物[7]。

从玉米须中提取出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溃疡、解痉、抗菌、消炎、抗癌、降血脂、降血糖、软化血管和镇痛等作用,同时它还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清除人体中超氧离子自由基、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力的生理活性作用,在治疗冠心病、老年性痴呆、脑血栓、神经系统疾病和消除自由基等方面有显著效果,无副作用[8]-[11]。

鉴于玉米须既有明显的药理价值,又可保持较长的时间[12]-[17](这些类似的地方可以展开来写),并且我玉米须来源丰富、价格低廉、易于采摘收集、是有待于全面开发利用的药用资源,具有广阔的研究与开发前景。

玉米须的提取工艺研究

玉米须的提取工艺研究

玉米须的提取工艺研究王明星【摘要】目的:建立玉米须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玉米须中总黄酮含量为指标,筛选了提取工艺.结果:玉米须经除杂,酌予碎断,置提取罐中,加6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每次为1.5小时,每次加醇量为药材的20倍量,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5~1.10(250C)的清膏,干燥,即得.结论:该方法指标明确,操作合理,便于在生产中使用.【期刊名称】《科技风》【年(卷),期】2012(000)014【总页数】1页(P34-34)【关键词】玉米须;提取工艺【作者】王明星【作者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实验中心,吉林长春130000【正文语种】中文玉米是吉林省的主要农作物,玉米须是玉米生产加工中的副产物,资源十分丰富,但对它的开发利用非常有限,大部分被白白丢弃。

鉴于玉米须具有明显的药理价值,进行工业化开发利用前景相当广阔。

本实验研究玉米须的的提取方法,为利用玉米须总黄酮进一步加工成药品或保健食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Lambda-25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芦丁对照品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为含量测定用,批号:1521-2000201。

玉米须提取工艺研究:2.1 提取溶媒的选择文献报道,黄酮类化合物一般易溶于热水、甲醇和乙醇,甲醇毒性大,不适合生产,故采用水及不同浓度的乙醇筛选不同的溶媒。

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比色法测定样品中总黄酮含量。

具体实验如下:2.1.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在120℃减压干燥至恒重的芦丁对照品20mg,(实际为21.58mg)置100ml量瓶中,加60%乙醇70ml,置水浴上微热使溶解,放冷,加60%乙醇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中含无水芦丁0.2158mg)。

2.1.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分别称五份玉米须各约100g,精密称定,分别加入2000ml不同的溶媒,乙醇回流提取提取两次,每次30分钟,分别将提取液滤过,适当浓缩,转移至500?ml量瓶中,分别不同的溶媒定容至刻度。

玉米须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应用化学本科论文

玉米须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应用化学本科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玉米须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学号:XXXX姓名:XX年级:2012级院别:理学院专业:应用化学(化学制药)指导教师:XX完成日期:2016年4月30日承诺书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若本论文(设计)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日期:20 年月日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前言 (1)第一章玉米须总黄酮概述 (2)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 玉米须中的化学成分 (3)1.2.1 黄酮及其苷类 (3)1.2.2 矿物质元素 (3)1.2.3 有机酸 (3)1.2.4 糖类 (3)1.3 玉米须中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 (3)1.3.1 抗炎调节免疫作用 (4)1.3.2 抗菌作用 (4)1.3.3 抗病毒活性 (4)1.3.4 抗HIV活性 (4)1.3.5 抗肿瘤抗癌作用 (4)第二章玉米须中总黄酮的提取方法 (5)2.1 熔剂法 (5)2.2 微波提取法 (5)2.3 超声波提取法 (5)2.4 酶法提取 (5)2.5 高压液相提取法 (5)第三章实验及分析 (7)3.1 实验材料及实验仪器 (7)3.2 实验方法 (7)3.2.1 单因素试验 (7)3.2.2 正交实验 (7)3.2.3 黄酮含量的测定 (7)3.3 结果与分析 (8)3.3.1 芦丁标准曲线的绘制 (8)3.3.2 单因素试验结果 (8)3.4 正交实验结果 (10)结论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玉米须是禾本科玉蜀黍植物玉米的花柱和柱头。

玉米须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

玉米全国均广泛栽培,主产北方各省,玉米须资源十分丰富。

本文论述了玉米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玉米须的化学成分以及玉米须中总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介绍了玉米须中总黄酮的提取方法,主要的提取方法有溶剂法、微波提取法、超声提取法、酶法提取以及高压液相提取法。

玉米须中黄酮含量测定

玉米须中黄酮含量测定

实验四玉米须中黄酮的提取、鉴别与含量测定(设计性实验)【前言】:本文以玉米须为原料,并以60%的乙醇为提取剂,分别采用常规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和微波提取法对玉米须中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提取,利用HCl-Zn粉氧化还原显色反应和铝盐络合显色反应,鉴定了黄酮的存在,以芦丁为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回归成线性方程,试样最大吸光波长为510 nm,在此波长下,利用分光光度计,采用NaNO2-AlCl3比色法进行比色,测定玉米须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得常规、超声、微波三种提取方法的黄酮得率分别为1.781%、1.738%、1.775%,并对各工艺方法进行分析,确定在不同要求下,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黄酮的工业化提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目的为充分利用玉米须植物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探讨玉米须总黄酮的提取及鉴别方法。

方法采用纯物理的工艺流程过程和分光光度法从玉米须中提取黄酮类物质,对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进行验证。

结果测得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C=6.45%,回收率为97.9%,其纯度和产率均较高。

结论该方法采用全物理过程,无任何化学变化及污染,是提取玉米须黄酮类物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玉米须,黄酮,分离提取,含量测定,吸光度一、目的与要求通过对玉米须中黄酮和多糖的分步提取、鉴别和含量测定,掌握天然产物的提取、鉴别和含量测定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黄酮类化合物多为结晶性固体,少数(如黄酮苷类)为无定形粉末。

黄酮类化合物多为黄色,其颜色的深浅与其是否具有交叉共扼体系、助色团的多少有关,一般具有交叉共轭体系的黄酮类化合物(如黄酮、黄酮醇、查耳酮)多呈黄色或颜色较深,而不含有交叉共轭体系的黄酮类化合物(如二氢黄酮、二氢查耳酮、异黄酮)多为无色或颜色较浅。

黄酮类化合物在紫外光下一般具有荧光,荧光的颜色与分子的结构有关。

黄酮类化合物的溶解度因其结构及存在的状态(苷或苷元、单糖苷、双糖苷或三糖苷)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

一般的游离黄酮苷元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腈等有机溶剂及稀碱中。

玉米须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分析解析

玉米须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分析解析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玉米须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Study on Extraction Technique of total flavone from Stigma maydis学生姓名:罗丹学号 0707040071 专业:生物科学(师范)指导教师:丁红秀完成时间: 2009-8-15生命科学学院二○一○年八月玉米须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Study on Extraction Technique of total flavone from Stigma maydis一、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1.1论文研究背景(依据)玉米须(corn silk or stigma maydis)又叫玉米胡子、棒子毛、玉麦须,是禾本科黍属植物玉米的干燥花柱和柱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材标准》1985版(一部)收录的常用药材品种之一[1],具有抗菌作用、抗肿瘤作用、降血糖作用、利尿和抗尿路结石形成作用、降血压作用、对血液病和肝病有一定治疗作用等。

但是其作为玉米的副产物,虽然玉米是一年生禾本科高大草本植物,在我国有着较广泛的分布,尤其在吉林和黑龙江等省,玉米的重要性不亚于在江南的大米,就玉米的餐用价值而言,除玉米粒外,玉米苞叶、玉米芯和玉米须等玉米的副产品都被大家所忽略,仅仅被用作饲料[2~6]。

然而祖国医学认为,玉米须性味甘淡而平,入肝、肾、膀胱经,有利尿消肿、平肝利胆的功能,主治急、慢性肾炎、水肿、急性胆囊炎、胆道结石和高血压等。

现代药理学分析表明玉米须含有许多丰富的营养物质及活性成份,如脂肪油、树胶状物、苦味糖苷、挥发油、多糖、β-谷甾醇、豆甾醇、多聚戊糖、尿囊、有机酸等,还含有较高药用价值的黄酮类化合物[7]。

从玉米须中提取出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溃疡、解痉、抗菌、消炎、抗癌、降血脂、降血糖、软化血管和镇痛等作用,同时它还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清除人体中超氧离子自由基、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力的生理活性作用,在治疗冠心病、老年性痴呆、脑血栓、神经系统疾病和消除自由基等方面有显著效果,无副作用[8~11]。

玉米须总黄酮的提取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玉米须总黄酮的提取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2009, Vol. 30, No. 18食品科学※工艺技术206玉米须总黄酮的提取与抗氧化活性研究方 敏,占才贵,宫智勇*(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23)摘 要:以乙醇体积分数、浸提时间、固液比、提取温度为考察因素对玉米须总黄酮的提取条件进行正交设计试验,并用DPPH 和FRAP 两种方法测定了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

结果表明:玉米须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40%、提取时间2h 、固液比1:25(m/V )、提取温度80℃,此时玉米须总黄酮的提取率为1.67%;玉米须总黄酮的抗氧化作用明显,对DPPH 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77.18%,总抗氧化能力FRAP 值为691.04μmol/L 。

关键词:玉米须;总黄酮;提取;抗氧化Extraction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Total Flavonoids from Corn SilkFANG Min ,ZHAN Cai-gui ,GONG Zhi-yong*(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an 430023, China)Abstract :Total flavonoids in corn silk were extracted with ethanol and analyzed for their DPPH scavenging activity and 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he effects of ethanol concentration, extraction time, material/liquid ratio and extraction temperature were evaluated for optimizing the extraction procedure of total flavonoids. A maximum yield of total flavonoids of 1.67% was obtained by the 2 h extraction using 40% ethanol at 80 ℃. The total flavonoids from corn silk had marked antioxidant activities:the scavenging rate against DPPH free radicals was as high as 77.18% and the FRAP value reached 691.04 μmol/L.Key words :corn silk ;total flavonoids ;extraction ;antioxidant activities中图分类号:O623.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09)18-0206-03收稿日期:2009-06-20作者简介:方敏(1985-),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新资源开发与安全评价。

玉米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玉米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第3 O卷
酮得 率 随着时 间的增加 而略有下 降 , 提取 时间在 2 5h时总黄酮得 率最 高 。 故 .

25 .

蒋 2
12 3 4 5 6 78 9 硒

鐾1 . 5
篓-
0. 5 O 1 1. 5 2 2. 5 3 3. 5
取量 最高 , 之后 随着 温度 的升高则 提取量有 所 下降 。
2 4 提 取 时间对 总黄酮得 率 的影 响 .
由图 4可见 , 取 时间在 15 . 间 , 提 . ~25h之 总黄 酮得率 随着 时间 的增加 而呈 现继续 增长 , 随后 总黄
7 0
佛 山科 学技 术学 院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芦丁标 准 品经可 见光 扫描得最 大 吸收峰 在 5 0a 处 出现 。 密称取 芦丁标 准 品 1 , 8 乙 1 m 精 0mg 用 O
醇溶 解 , 完全转 入 1 0mL容量 瓶 , 8 乙醇定 容 , 0 用 0 摇匀 , 得质量 浓度 为 0 1mg mL的芦丁标 准溶液 。 . / 取 5支 1 0 mL比色管 , 分别精 密加 入 1O 2 0 3 0 4 0 5 0mL芦 丁标 准溶 液 , . 、 . 、 . 、 . 、 . 各加 8 乙醇至 5 O mL, 加入 5 Na NO。 液 4mL, 溶 摇匀 , 放置 1 n 以不 加黄酮 提取液 为空 白对照 , 比色皿在 7 2型 可见 0mi , 用 2
因素 D为 提取 时间 。如表 1 所示 , 并重 复 3 , 次 结
表 1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L( 。 ) 3
果取 其 平 均值 , 通过 比较 正交 试验 的各组 数 据 再 和分 析试 验结果 以确定提取 玉米 须总黄 酮 的最佳

玉米须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其降血糖作用研究

玉米须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其降血糖作用研究

玉米须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其降血糖作用研究
华心愉;孙骏威;朱诚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7(045)014
【摘要】[目的]研究玉米须总黄酮提取工艺及降血糖作用.[方法]以玉米须为材料,通过正交设计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对玉米须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并以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小鼠为动物模型,研究玉米须提取物的降血糖作用.[结果]玉米须总黄酮提取最佳条件为16倍70%乙醇,回流2次,每次浸提2 h.动物试验表明,玉米须提取物高剂量组能显著抑制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小鼠模型血糖的持续升高(P<0.05).[结论]玉米须提取物具有辅助降血糖作用.
【总页数】3页(P117-119)
【作者】华心愉;孙骏威;朱诚
【作者单位】沪江维多利亚学校,香港特区;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浙江杭州310018;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32
【相关文献】
1.青玉米须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J], 黄盛治;曹帅;王丽;谢艳玲;周鸿立
2.玉米须水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研究 [J], 党婷;曹燕;李雯;樊一桥
3.超声波法优选玉米须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J], 侯敏娜;侯少平;王艳军
4.玉米须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的研究 [J], 典灵辉;莫柏成;李元文;龚亮;郭明慧
5.采用 Box-Behnken Design优化玉米须总黄酮提取工艺 [J], 王燕;赖普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玉米须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Study on Extraction Technique of total flavone from Stigma maydis学生姓名:罗丹学号0707040071专业:生物科学(师范)指导教师:丁红秀完成时间: 2009-8-15生命科学学院二○一○年八月玉米须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Study on Extraction Technique of total flavone from Stigma maydis一、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1.1论文研究背景(依据)玉米须(corn silk or stigma maydis)又叫玉米胡子、棒子毛、玉麦须,是禾本科黍属植物玉米的干燥花柱和柱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材标准》1985版(一部)收录的常用药材品种之一[1],具有抗菌作用、抗肿瘤作用、降血糖作用、利尿和抗尿路结石形成作用、降血压作用、对血液病和肝病有一定治疗作用等。

但是其作为玉米的副产物,虽然玉米是一年生禾本科高大草本植物,在我国有着较广泛的分布,尤其在吉林和黑龙江等省,玉米的重要性不亚于在江南的大米,就玉米的餐用价值而言,除玉米粒外,玉米苞叶、玉米芯和玉米须等玉米的副产品都被大家所忽略,仅仅被用作饲料[2~6]。

然而祖国医学认为,玉米须性味甘淡而平,入肝、肾、膀胱经,有利尿消肿、平肝利胆的功能,主治急、慢性肾炎、水肿、急性胆囊炎、胆道结石和高血压等。

现代药理学分析表明玉米须含有许多丰富的营养物质及活性成份,如脂肪油、树胶状物、苦味糖苷、挥发油、多糖、β-谷甾醇、豆甾醇、多聚戊糖、尿囊、有机酸等,还含有较高药用价值的黄酮类化合物[7]。

从玉米须中提取出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溃疡、解痉、抗菌、消炎、抗癌、降血脂、降血糖、软化血管和镇痛等作用,同时它还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清除人体中超氧离子自由基、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力的生理活性作用,在治疗冠心病、老年性痴呆、脑血栓、神经系统疾病和消除自由基等方面有显著效果,无副作用[8~11]。

鉴于玉米须既有明显利尿,泄热,平肝,利胆,治肾炎水肿,脚气,黄疸肝炎,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吐血衄血,鼻渊,乳痈等的药理价值,玉米须虽然不属于常用中药,但是收集玉米须并不局限在玉米丰收的季节,玉米须采摘下来晒干,就可保存比较长的时间[12~17],并且我国玉米须来源丰富,我国的玉米的产量居世界第2位,借此估算玉米须的产量为750万吨以上[18]、价格低廉、易于采摘收集、是有待于全面开发利用的药用资源,具有广阔的研究与开发前景。

玉米须总黄酮的提取的方法[19~21]很多,主要包括回流提取法、微波提取法、酶浸提萃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等。

虽然以上各大技术在各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提取率高,但是各个技术设备耗资大、操作复杂,此次实验根据总黄酮溶于乙醇的特性,结合总黄酮提取技术,充分利用实验资源,采取乙醇浸提法这种经济实用的有效方法提取总黄酮,只是其工艺有待进一步优化。

因此本实验决定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研究玉米须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旨在为玉米须黄酮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奠定基础。

1.2相关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近年来黄酮类化合物研究异军突起,国际科学界视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为生命科学前沿的领域。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一类重要的天然有机化合物,是植物在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产生的一类此生代谢产物。

它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及羊齿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中,不仅数量种类繁多,而且结构类型复杂多样,黄酮类化合物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而对哺乳动物和其它类型的细胞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生化作用。

一方面,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高度的化学反应性,例如,它能清除生物体内的自由基,具有抗氧化作用[22];另一方面,黄酮类化合物又具有很多重要的药理作用,对许多人类疾病具有治疗价值。

Hussein等[23]先后预测和发现了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防癌抗癌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是自由基淬灭剂和抗氧化剂,能有效地阻止脂质过氧化引起的细胞破坏,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菌、抗病毒作用、抗肝脏毒性作用、抗炎作用及提高机体免疫力已得到医学界的肯定,并且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心血管疾病的功能。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于1999年10月就已经将大豆异黄酮中的大豆蛋白推荐为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浓度,以减少患心血管疾病危险的健康食品[24]。

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可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的一些疾病,有降血脂、胆固醇的作用,还具有抑制血栓和扩张状动脉等作用,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

并且黄酮类化合物还可以用于治疗骨病和骨质疏松等症[25]和消除自由基和抗氧化活性等。

甚至于作为弱植物雌激素可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具有双向调节功能,可以根据个体激素的状态,发挥雌激素样或抗雌激素样作用。

一般认为绝经前黄酮类化合物可能具有抗雌激素样能力,当绝经后可能为雌激素受体激发剂。

Veronika等[26]研究了黄酮类化合物的雌激素样与抗雌激素样作用。

此外黄酮类化合物还是茶及众多中草药如银杏、沙棘、蜂胶等的活性成分。

因此,引起了国内外化学家、药物学家的广泛重视,研究进展很快。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与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密切相关,随着对其构效关系的深入研究,发现了部分药理作用的作用机制,为其在医药、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加快了黄酮类化合物的开发和利用。

黄酮类化合物在人体内不能直接合成,只能在食品中获得。

主要是作为食品添加剂或直接应用于食品中增加其保健作用。

例如茶多酚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主要是以茶叶及其提取物的形式添加到食品中。

由于黄酮类化合物在食品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于是近年来科学家都积极关注从植物中提取纯度高、活性强的天然黄酮成分,并进一步将其加工成有特异功能的食品保健食品和药品等产品。

现在国际上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以日本、美国、德国等处于领先地位,我国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起步较晚,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相对较少。

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多用微波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酶浸提萃取法、超高压提取法、双水相提取法、半仿生提取法、膜分离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

微波提取时利用不同结构的物质在微波场中的某些区域或提取体系中的某些组分被选择性加热,从而使被提取物质从基体或体系中分离,进入介电常数较小,微波吸收能力相对差的提取剂,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对提取物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提取率高、提取速度快、溶剂用量少、安全、节能、设备简单[27]。

超声波提取法是目前比较新的方法,原理主要是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的空化作用加速植物有效成份的浸出提取。

另外,还利用其次效应,如机械振动,扩散,击碎等,使其加速被提取成份的扩散,释放。

超声波提取法具有提取时间短,产率高,无需加热,同时有利于保护热不稳定成分,省时,节能,提高率高的优点。

吴传茂[28]等曾用超声波振荡发提取过大豆和豆豉中的大豆异黄酮苷元。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简称SPE)是一项新型分离技术,它利用超临界流体的独特优点,通过控制体系的压力和温度而使萃取物得到分离。

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为CO2,应用CO2-SPE技术提取黄酮类物质,具有萃取速度快,效率高的特点,且不存在有机溶剂残留问题,易与其它先进技术联用的优点。

但它所需要的设备规模较大,技术要求高,投资大,安全操作要求高,难以用于较大规模的生产。

李志平等[29]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从菌陈蒿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与溶剂提取法相比,这种方法、提取率高和后续分离易于进行的特点。

酶解法适用于被细胞壁包围的黄酮类物质,利用酶反应的高度专一性,破坏细胞壁,是其中的黄酮类物质释放出来。

黄剑波等[30]采用纤维素酶辅助法从甜茶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试验结果表明:黄酮类物质的提取率为 91%,提取纯度为 54%。

双水相提取技术是瑞典Per Albersson首次发现并研究的一种技术,双水相萃取法属于液-液萃取,使用温度低、容易操作、无污染、提取率高,因此成为黄酮类化合物富集分离的一种有效方法。

张春秀等[31]用其技术从银杏叶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可达98.2%。

半仿生提取法是将整体药物研究法和分子药物研究法相结合,模拟口服给药后药物经肠胃道转运的环境,为经消化道给药的中药制剂设计的一种新的提取工艺。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可以提取和保留更多的有效成分,能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

陈选娟等[32]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半仿生提取杜仲叶中黄酮的工艺条件,黄酮得率达0.044%。

膜分离法是依靠薄膜两侧压力差作为推动力来分离溶液中不同分子量的物质。

于涛等用超滤技术对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精制,黄酮质量分数达到33.39%。

而用有机溶剂回流提取,提取率低,提取时间长,溶剂量多,副产物多。

国内外学者对玉米须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且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虽然目前对玉米须粗提物的临床及药理研究较多,但是对黄酮类化合物等的提取工艺研究较少[6~7]。

有关玉米须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文献中所引用的方法一般都是有机溶剂提取法,只有少数会用到酶解法、超声波辅助法和微波法。

但是鉴于玉米须具备很好的药理性,又具备一定的食疗特性,还有较强的抑菌效应,且玉米须来源丰富,所以对于玉米须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目的:实验设计溶剂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四个关键单因子因素的影响对总黄酮提取量的对比研究,再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用正交法设计优化提取工艺。

意义:通过各单因子的研究,再用正交法得出最佳优化工艺。

为其他科研提供可靠有效的实验数据和方法。

并且据此撰写毕业论文。

二、项目的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内容:为了使玉米须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农业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水平,本文选取了玉米须作为主要原料,以玉米须中的主要有效活性成分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为出发点,对玉米须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进行初步研究,为进一步对玉米须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和利用奠定基础。

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玉米须总黄酮的提取流程;(2)玉米须总黄酮的单因子研究;(3)玉米须总黄酮的正交设计提取;(4)玉米须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的确定;(5)玉米须总黄酮在最佳提取条件下的总黄酮的得率。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的确定。

三、实验方案3.1 主要实验材料玉米须3.2 实验试剂蒸馏水无水乙醇甲醇 0.1mol/l AlCl3的甲醇溶液芦丁:均为分析纯3.3实验仪器与设备烘箱研钵大小烧杯电子天平漏斗玻璃棒滤纸抽滤器离心机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大小容量瓶 50ml比色管移液管水浴锅标签纸试管试管架冰箱温度计具盖锥形瓶3.4 实试验方法和步骤3.4.1玉米须中总黄酮的提取流程玉米须切碎,烘干,研磨成粉末状,取2g,置于具盖锥形瓶中,加适量乙醇溶液后,于水浴锅中水浴一定时间后,冷却后过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