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期望效应积极

合集下载

教师的积极期望与成功教育

教师的积极期望与成功教育

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 , 人们通常用这样来形
象 地说 明皮 格 马 利 翁 效 应 : ” 说你行 , 你 就行 ; 说 你 不行 , 你 就不行 ” 。要 想使 一 个 人 发展 更 好 , 就应 该 给他传 递积极 的期 望 。 积极期望是教师根据对学 生的认 识和发现 , 作 出符 合客观实际 睛况的、 学生 当前与未来 向上发展 的推 断与
教 师随笔
教U i l i D  ̄ 积 极 期 望 与 成 功 教 青
惠安 县净峰 中心小学 李 明聪

要 对 于正 在成 长 中 的学 生 , 教师 的积极期 望 不 仅对 于其 个性 的发 展 起 着 导 向和 强 化 的作用 , 是
重 要外 部教 育条件 , 而且 是形 成 学生 积极 的 自我 意象 , 建立 学 生 自我期 望 不 可缺 少 的重要 环 节 , 是 帮助 学 生 成功 , 促进 生命成 长 的重要 因素 , 是 促进 学生 发展 的 内在动 力 。 关键词 积 极期 望 ; 关注 ; 激励 ; 情感 ; 成 功
5 8・ 《 福建教 育研 究) 2 0 1 5 . 2
使 学生 更加 自信 、 自爱 、 自尊 、 自强 , 变 得 更 加 快 乐
和幸福 , 形成 学生 自我 增值 的再 生 能力 。
( 四) 教师 的积极期 望是 学生 能 成功 的 目标 和要
制 。所 以 , 教师一定要 把教 学活动作 为 自己的主要职
责, 有效地 帮助 学生 学 会 学 习 , 完 成 教学 目标 。那 种 把空洞 的说 教作 为 教师 期 望实 现 的主要 途径 的策 略 是不 可取 的 。同时 , 由于教师期 望效应 的实现过 程具 有情感性特 点 , 它本身 就是一种 师生 间的情感交 流的 过程 。人们 之所 以把 教 师期望 效 应称 作 皮格 马利 翁 效应 , 也是 与教师期望 的这种感化 作用 分不开 的。所

教师实习体会:发挥期望效应 促进学生成长

教师实习体会:发挥期望效应 促进学生成长

教师实习体会:发挥期望效应促进学生
成长
教师实习体会:发挥期望效应促进学生成长
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充满殷切的期望,而且要将期望信息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不仅学生会在教师的积极期望中形成良好的行为表现,而且教师也会从学生积极的行为变化中,获得教育成就感如此循环往复,必然会进入一个由期望引起的良性循环之中,有助于师生的共同成长。

建立期望教育观,提高教师效能感。

一个合格的教师应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观念,相信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潜能,真正贯彻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彻底摒弃嫌弃差生。

排斥差生的思想和行为。

有些学生基础差,但动手能力强,很有创造性,思维活跃,教师对他们要多关心,多鼓励,不断以切合实际的期望引导他们,用爱和信心去支持学生的进步,使他们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新课程体系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取向。

教师期望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与教学效果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

广大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从而促进学生进步,促进教学改革新理念的实施。

教学中的期待效应

教学中的期待效应

教学中的期待效应1. 引言教学中的期待效应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期待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表现的现象。

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可以影响学生的自我认知、学习动机和行为表现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教学中的期待效应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期待效应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中的期待效应的原理教学中的期待效应源于心理学中的“自我实现预言”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人们对他人的期待会影响他人的行为,从而使他们符合这些期待。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期待能够影响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行为表现,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动机。

3. 教学中的期待效应对学生学习的影响3.1 学习动机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高期待时,他们会感到自己能够胜任并取得好成绩,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投入度。

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表现出低期待,学生可能会感到自己无法胜任,从而减弱他们的学习动机。

3.2 学习成绩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影响。

当教师对学生表示高期待时,他们会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鼓励和支持,从而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这些正面的教学反馈会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促使他们付出更多努力,最终取得更好的成绩。

3.3 自我认知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还会影响学生的自我认知。

当教师对学生表示高期待时,学生可能会对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有更积极的认知。

这种积极的自我认知会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自信,更加愿意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对学习结果具有更高的期待。

4. 如何利用期待效应提高教学效果4.1 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传递积极的情感表达、鼓励和支持学生,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和学习态度。

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高期待时,他们会更加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4.2 设定挑战性的目标教师应该设定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同时向学生传递对他们能够达到这些目标的高期待。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促使他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去追求目标,并取得更好的成绩。

教师期望效应

教师期望效应

教师期望效应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和成就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之一便是教师的期望效应。

教师期望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或信念可以影响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成就的现象。

教师期望效应是一种带有潜在伦理风险的现象,因为教师的期望可能会对学生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甚至会导致自我实现预言的发生。

教师期望效应的核心在于教师的信念和观念,教师的期望会影响自身的行为和态度。

当教师对某个学生抱有高期望时,他们可能会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这种积极的态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帮助他们充分发挥潜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相反,如果教师对某个学生抱有低期望,可能会对学生的表现和学习产生负面影响,使学生产生自我怀疑和丧失信心的情绪,导致学习动力不足,最终影响学业成绩。

教师期望效应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业表现,还可能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自我认知产生长期影响。

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高期望时,他们可能会对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有更高的认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我形象,进而对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相反,教师的低期望可能会让学生低估自己的能力,产生消极的自我认知,对未来充满怀疑和自卑情绪,长期下去可能造成学生的发展受阻。

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的期望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要尽量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期望。

教师在对待学生时应该客观公正,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给予每个学生适当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充分发挥潜力,取得成功。

同时,学生也应该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不受外部期望的左右,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努力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成绩。

总的来说,教师期望效应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表现和成就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应该正确对待自己的期望,给予学生适当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发展和成功。

同时,学生也应该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不受外界期望的左右,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

运用教师期待效应,促进学生发展

运用教师期待效应,促进学生发展

运用教师期待效应,促进学生发展高密市第二实验小学冯慧珍教师期望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领悟教师期望效应的真正内涵,采取各种有效策略来促成各种积极期望效应的发生,不仅需要教师在教育观念上有所转变,了解、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需要在教学方法上、教育策略上努力践行,从学生评价、课堂提问、师生交往的方面来对每一个学生建立起积极期望。

一、案例分析:有一个三年级的小男孩,因为入学早,在班里年龄偏小。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各科老师似乎都对他有意见,有的老师建议家长给他上课外补习班,快要考试了,老师把男孩家长请来,当着学生面说:“你家孩子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教了,作业总是忘记,上课好像没有睡醒,做什么事都慢腾腾,对学习也没有兴趣,我建议你们应该带他去医院检查一下看智力有没有问题.”学生听老师这么说眼睛湿润了,但当着老师面没有哭出来。

家长听了老师的话很沮丧也很生气,以为孩子在学校真的没有好好学习,回家后便对孩子严厉斥责,甚至动手打了孩子。

期末成绩出来了,男孩成绩并不差,英语九十多分,语文和数学都是八十多分,老师没有批评他,也没有表扬他。

下面一些话是男孩从老师那里听到的,这些话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你真次考试肯定会不及格,会给班里丢脸,希望你能抓紧点。

你真是不可救药了,我没能力较好你这种学生。

教你这样的学生,我会少活十年案例中的老师对学生所表达的期望能起到积极作用吗?案例中的老师希望这位同学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能够考出好成绩,话语中表达了对该生的期望,但是这种期望是以消极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如,不好好努力就会不及格,给班里丢脸,让老师无能为力、生气,到医院检查智力等。

对学业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来说这种期望表达方式会让学生感觉老师对自己能力的不信任,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师生关系恶化。

随对某些学生来说,老师的指责、激将法会促使学生发奋图强,但毕竟那是少数,多数学生会因老师的消极期望而丧失自信,从而对丧失学习兴趣。

教师的期望促进学生学习

教师的期望促进学生学习

关于教师期待效应的讨论在《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一书中,作者在第四章讨论了卓越的教师对学生有什么期待这个问题。

这一章节中提到最优秀的老师往往寻找和欣赏每一位学生的个人价值,他们不是将学生分成赢家和输家、天才、笨蛋、好生和差生,而是寻找每一个学生可以带到课堂上来的种种能力。

他们相信学生具备学有所成的能力,学生会受到诚恳的、富于挑战但有现实意义且认真看待他们的努力的正面期待的激励。

设置高标准,并对学生达到那些高标准的能力表示强烈的信任。

在实际的教学和学生管理过程发现,教师期望在对于辅助教学和学生管理确实产生较大的影响。

一、教师期待效应的来源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在对小白鼠试验中发现,小白鼠的学习行为会受到试验人员态度和行为的影响而出现不同的结果。

随后他将同类试验在学校里进行,结果发现教师期望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期望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期望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这种态度和行为,有意或者无意地影响着学生的成就动机和归因方式,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业成绩,是学生使向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

罗森塔把这种由于高期望而产生的积极性反馈的因果关系命名为“皮革马利翁效应”也成为“教师期待效应”。

二、教师期待效应的分类为何教师的期望会有如此大的激励作用影响力,有大量的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教师的不同去往开始到这种期望产生实际的教育效果,中间包含着复杂的师生个人内部的心理过程和师生之间相互作用过程。

在观察研究中结合学者研究总结得出,教师的期望可以大致分成两类:积极期望和消极期望。

积极期望教师主要表现为对学生抱有较高的期望;消极的期望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水平不高。

如果教师对学生抱有较高的期望,在与学生相处时其心理氛围相对和谐融洽,教师表现对学生信任度高,在彼此的交流交往过程中,教师多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和积极的肢体语言如点头、微笑、肯定手势、关怀性接触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

教师期待效应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期待效应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期待效应培训心得体会在教育的领域里,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往往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种现象被称为“教师期待效应”,它揭示了教师的信念和态度如何塑造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成就。

近期参加的一次关于教师期待效应的培训课程,让我对这个心理现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此,我想分享一些我在这次培训中的心得体会。

我认识到教师期待效应的核心在于自我实现的预言。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都会通过言语、行为和非言语交流的方式传达给学生。

这些期望成为学生内在信念的一部分,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表现。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意识到自己的期望如何塑造学生的潜力。

在培训中,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深入探讨了教师应如何建立和维护对学生的高期望。

其中一个关键点是,教师需要展现出一种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即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长和成功的潜能。

这种信念不仅能够激励学生,还能帮助他们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培训强调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成长心态。

这意味着教师要相信智力和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来提升的。

当我们将这种心态传递给学生时,他们更有可能接受挑战,坚持不懈地追求卓越。

这种心态的转变对于建立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

在实践层面,培训提供了一些具体的策略来实施高期望的教学。

例如,教师应该设定高标准但可达成的目标,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并鼓励他们反思和总结学习过程。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识别和打破低期望的循环,这通常涉及到改变我们的言语模式,以及提供额外的支持和资源给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

另一个重要的收获是对差异化教学的认识。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不同的背景、兴趣和学习风格。

因此,教师需要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也能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个人成长的关注和支持。

培训让我意识到,教师期待效应不仅仅是关于学术成就,它还关乎学生的自信心、社交技能和未来的职业发展。

通过传递积极的期望,我们不仅在教育学生,还在培养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在教学中运用罗森塔尔效应

在教学中运用罗森塔尔效应

在教学中运用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是指教师对学生有一种期望,这种期望可以影响到学生的表现,使他们表现出符合教师期望的行为和成绩。

在教学中运用罗森塔尔效应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 积极心理暗示:教师可以通过言语和肢体语言传递积极的预期和信任给学生,告诉他们相信他们能取得好成绩。

2. 激励学生挑战自己:教师可以设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和目标,鼓励学生超越自己的能力,并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支持。

3. 创建积极学习环境:教师可以营造一个积极、尊重和支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互动。

4. 提供适当的支持和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提供适当的支持和资源,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

5. 引导学生发展良好的自我认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培养积极的自我认同,相信自己有能力取得成功,并在困难面前保持积极的态度。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罗森塔尔效应,可以通过积极的预期和支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教师期望效应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期望效应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期望效应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期望效应――它是教育工作者经常遇到的一个现象,是一种双向影响关系,是指学生被老师对他们的期望而做出相应反应,从而改变学生的行为、思想和接受能力的影响力。

许多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期望效应和学习态度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一个好的教师,他不仅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有能力将学生做所领会的内容讲清楚,也要把握好学生的情绪,正确的把握教师的期望效应,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为一名教师,要知道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教师期望效应的原则,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成效:
一是树立正确的期望。

有的老师总是把期望设定得非常高,认为学生能承受,甚至将自己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强加给学生。

其实,这样做只会使积极性和激情受到抑制,因为学生感到很沮丧,以至于他们不再想发挥自己的能力。

老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程度来确定自己的期望水平,并给学生适当的肯定和安慰,从而使学生更有信心。

二是适当使用肯定性装扮。

教师布置任务时,应尽可能使学生感到高兴,积极参与学习任务,适当地运用肯定语言,如:你们能完成任务!加油!鼓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和关心。

三是强调学习成果。

很多情况下,学生可能没有完全明白老师讲的,但老师如果耐心的把考虑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让他们从自己的视角看待问题,了解老师对他们期望的成果,可以有效地唤起他们的学习动力,增加学习的兴趣。

教师期望效应对于学生的学习起到重要作用。

如果老师能够正确的认识学生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握教师期望效应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恰当地使用肯定语言和奖励激励,一定会受到学生的高度评价并产生良好效果。

教师期待效应的名词解释

教师期待效应的名词解释

教师期待效应的名词解释教师期待效应,又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自我实现预言”,是指教师对学生的预期会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产生影响的心理现象。

简而言之,教师期待效应认为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和信任程度会影响学生的表现和发展。

教师期待效应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

早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就开始对此展开研究。

他们的研究发现,学生在教师眼中的优劣预期会对其学习成绩产生重大影响。

这意味着,如果教师对学生抱有高期望,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那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表现就会得到提升;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抱有低期望,忽视或放弃对他们的关注,那么学生的表现就会受到抑制。

教师期待效应可以从多个方面影响学生的发展。

首先,教师的期待会影响学生的动力和自信心。

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高期望,他们会更有动力去努力学习,更加自信地面对挑战。

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抱有低期望,学生可能会失去动力,自卑情绪产生,导致学习状态下降。

其次,教师的期待也会影响学生的学术表现。

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师期待会通过影响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学生的评价和课堂互动等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

例如,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采取更多的指导和帮助策略,给予积极的反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效果。

此外,教师期待效应还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长期影响。

教师的期待会影响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观念形成。

学生在长期受到教师高期望的激励下,会逐渐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和取得成功。

而低期望则会导致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产生消极的自我评价,进而限制学生的发展潜力。

那么,教师如何正确运用教师期待效应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呢?首先,教师应对所有学生保持公平和均衡的期待。

不应因为个别学生的一些表现或特点而对其有过高或过低的期望,而应将每个学生视为独特个体,并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机会和支持。

其次,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正面反馈。

通过积极的鼓励和赞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教师期望效应理论对师幼互动的启示

教师期望效应理论对师幼互动的启示

教师期望效应理论对师幼互动的启示
老师期望效应是泰勒(1969)提出来的一种心理学理论,认为当一个学生感知到老师有充分的信心和期望,他就会专注于学习,从而掌握技能、任务和所学知识,最终获得成功。

因此,老师期望效应的理论可以作为师幼互动的重要参考,来引导和规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首先,老师期望效应的理论提出,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老师的期望。

如果一位老师有高度的信心和期望,那么学生就会对学习充满热情,并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习任务。

所以,老师在师幼互动中应多用积极的语言和行为,多给予学生肯定与鼓励,并给予其正面的期望,让此育儿必能让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就和满足感。

其次,借助老师期望效应理论,可以使教师更有效地指导和管理学生,不仅要让学生做到积极主动,还要教会学生把期望转化成可以操作的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要通过引导学生主动了解自我、从角色表明期望以及及时以条件形式奖励等方式来管理教学行为,并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可以轻松愉快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最后,老师期望效应理论提示老师必须在师幼互动中正确地注重学生的发展,更多地瞄准孩子的未来取得成功。

老师应充分发挥孩子的潜力,挖掘孩子的能力,与孩子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的关系,增加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孩子在学习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有所作为。

因此,老师期望效应理论为师幼互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以更加有效和有益的方式增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孩子在学习中得到坚定的信心和期望,以提高孩子在学习方面的表现。

教师期望效应在教学中的运用

教师期望效应在教学中的运用

教师期望效应在教学中的运用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李磊【内容摘要】教师期望是指教师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每个学生的未来发展潜力进行推测。

【关键词】教师期望罗森塔尔效应小学生在当今社会,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影响在小学尤其明显。

小学生没有完全形成自我价值,他们对教师的依赖性强,也更加重视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分析教师期望以及如何正确运用、建立积极的教师期望具有实践意义。

一、教师期望概述1.教师期望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是指教师对学生的行为结果的某种预测性认识。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对学生抱有不同性质的期望,会有意无意的以相应的态度和方式对学生施以影响,进而在学生身上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这种现象在教育上称为教师期望效应。

2.教师期望的主要内容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对学习潜力的推测。

教师通过对学生以往的成绩,以及他们上课时的表现、发言来判断该学生是否有学习潜力,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期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而相较于一般或差的则是较少。

二是对品德发展的推测。

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日常的行为、与同伴之间的相处,对学生的品德做出推测。

二、影响教师期望的主要因素1.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成绩是影响教师期望的一个重要因素。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对其期望也就会高,这种现象特别在中学中可见。

教师对成绩好的学生往往会相信该生的其他能力也好,在该生做一件事时便会给予更高的期望,而成绩差的同学则相反,成绩越差,教师认为越没有塑造的可能性,因而就会给予低期望,甚至没有期望。

2.教师的教育教学观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形成的对相关教育现象,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所教学生的主体性认识,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知觉判断,进而影响其教学行为。

教师拥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

由于教师教育观的不同,便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看法。

3.教师效能感教师效能感,是指教师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业任务完成的信念,或者是对自己如何很好地影响学生的能力信念。

教师期望效应研究及对职业教育的启示

教师期望效应研究及对职业教育的启示

教师期望效应研究及对职业教育的启示【摘要】教师期望效应是指由教师的期望所引起的对学生的心理及行为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效应。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对学生抱有何种性质的期望,都会有意无意地以相应的态度、方式对学生施加影响,在他们身上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

针对作为教育观念的期望在职业教育中存在的不合理表现,结合影响教师期望形成的因素,讨论期望效应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教师期望职业教育自我归因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在旧金山市奥克学校进行了“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实验。

实验中,对1-6年级各三个班学生施以弗拉根普通能力测验,然后实验者随机从各班抽取20%的学生,在推荐给教师时指出,这些学生将大有发展前途。

结果8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测验时,发现这些所谓的特殊儿童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

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是无形和无穷的。

研究者认为,教师接受了“权威的谎言”的暗示,认为这些学生有培养前途,对学生给予很高的期望,并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一期望通过各种途径或明或暗的传递给了学生,激起了学生对教师的信赖,两者交融贯通,从而产生了皮格马利翁效应[1],社会心理学称这种现象为“人际关系的自我现实”,教育心理学上则称为“教师期望效应”。

一、教师期望效应的内涵在人际交往中,双方各自根据直接交往或者间接得到的有关对方的信息,去推断和预测对方的性格特征以及可能出现的行为,便是社会心理学中常讲的人际期望。

这种期望表现在教学环境中就是教师期望。

教师期望指教师对学生所做的关于当前与未来学业成绩和一般课堂行为的推断或预测。

这种期望会使教师对个别学生未来的学业成就、智力发展或社会行为形成了深信不疑的推断或者猜测,并采取了促使期望实现的行为,使学生的表现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靠拢。

教师期望效应,是指由于教师对学生寄予高期望而导致学生表现优良的心理效应。

“期望”,亦称期待、预期,即一种可变化的心理状态,是人们对外界信息不断反映的经验基础上所产生的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结果的某种预测性认知,因而它是一种认知变量,是信念价值动机[2]。

教师期望效应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研究

教师期望效应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研究

教师期望效应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研究教师期望效应是指教师对学生表达的期望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能力发展。

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于1968年提出,他们发现教师对学生期望的高低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随后的研究更深入地探讨了教师期望效应对学生学习的具体影响。

一、教师期望效应的作用机制教师期望效应的作用机制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态度、行为和反馈。

首先,教师的期望会对自己面对学生的态度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他们与学生的互动。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越高,他们会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其次,教师的期望也会影响他们对学生表现的行为反应,比如他们会对期望高的学生有更高的评价和更多的鼓励。

最后,教师的反馈会进一步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机,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教师期望效应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教师期望效应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期望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动机和学习兴趣。

当教师对学生表达出高期望时,学生会感到被认可和重视,从而更加关注学习并积极参与其中。

其次,教师期望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高期望时,他们会相信自己能够完成任务并取得成功,这种信心会促进学习的积极发展。

此外,教师期望还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策略选择和学习目标设定。

高期望的教师能够给予学生更明确的指导和要求,使学生更有目标地进行学习,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选择更为有效的学习策略。

三、教师期望效应对学生学习的消极影响虽然教师期望效应对学生学习有积极的影响,但过高或过低的教师期望也可能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

首先,过高的教师期望可能给学生带来压力和焦虑,造成学习负担过重。

学生可能会由于害怕失去教师的认同而过分追求成绩,而忽视了学习的过程和兴趣。

其次,过低的教师期望则会限制学生的能力发展。

当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较低时,学生可能会觉得自己无法取得更好的成绩,从而降低了对自身能力的信心和对学习的动机。

四、教师如何有效利用期望效应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期望效应的积极作用,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期望效应在师生互动中的作用与影响

期望效应在师生互动中的作用与影响

期望效应在师生互动中的作用与影响期望效应是一种心理现象,指的是个体对他人表现的预期会影响到他人的实际表现。

在教育情境中,师生互动是期望效应的重要载体。

教师的期待、信念和态度不仅可以塑造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能显著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社交能力和自我认知。

因此,深入探讨期望效应在师生互动中的作用及影响对于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从理论上讲,期望效应源于罗森塔尔效应(Rosenthal Effect)。

这一研究由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进行,他发现教师对学生的高期待能够促进学生的表现。

具体来说,当教师认为某些学生有潜力时,这些学生往往会在细微的交流中感受到教师的期待,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业成绩。

这一发现为期望效应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期望效应在师生互动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影响教育评价教师的期望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还通过对学生成绩的评价体现出来。

教师往往会倾向于对那些被认为“聪明”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和奖励,而对被视为“弱者”的学生则相对忽视。

这种差异化的评价和反馈可能导致后者在学习上的信心下降,从而加剧了他们的劣势。

反之,当教师持有积极态度并对所有学生给予平等关注时,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时间投入。

二、塑造学生自我概念教师的期望可以深刻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身能力、价值观及社会认同的整体看法。

当教师表达出积极的期待时,学生更容易形成积极的自我信念,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积极的自我概念不仅能够增强学习动机,还能提高学生在学业和生活中的自我效能感,因此,教师在互动中应注意语言和非语言表达,以传达这种积极的期望。

三、影响学习动机教师的期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动机。

高期望通常会激励学生展示更高水平的参与和努力。

研究发现,当教师以鼓励性语言与学生进行互动时,能显著提高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这种正向反馈促使他们愿意更多地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浅谈教师期望效应在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教师期望效应在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教师期望效应在教学中的运用潘琦新课程改革中提出要建立积极的教师期望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业产生影响,也会对学生人格发展产生影响。

本文基于教师期望效应的相关理论,探讨教师期望效应在教学中的运用。

1 教师期望效应的内涵意义与特点解析所谓的教师期望,实际上指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知识积累、个人能力、治理发展、心理素质等方面能力发展所设定的预期目标。

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目标期望,会给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行为带来一定影响,这就被称为教师期望效应。

这种期望效应,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也是多样化的,可能会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也可能产生负面消极的影响。

1.1 暗示性从实际来讲,教师期望效应具备暗示性的特点,教师对学生信息形成把握,并且对学生提出具体的看法和期望。

但是,这种看法和期望,并不会直接表现出来或者是传达给学生,会在和学生的沟通中潜移默化传达出来,对学生形成一种暗示。

教师期望的暗示性,不仅仅是体现在对学生的暗示,也会体现在自我暗示这个方面。

也就是从教师教学的角度讲,会自我暗示学生具备某些能力或者是素养,加以引导便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通过这种暗示,增强对学生的认可,从而在教学中对学生更加关注。

1.2层次性教师期望效应具有很强的层次性,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1)年龄层次。

不同年龄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期望。

(2)基础层次。

这由学生的能力素养、性格品质、行为表现、生活环境、爱好兴趣等方面各有差异,教师期望与学生已有发展基础密切相关。

(3)时间层次。

即使同一个学生的不同时期,也会存在不同的期望。

1.3情感性教师对于学生的期望,并非是凭空产生,而是基于一定的情感基础出现的,对于学生表达期望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活动的过程。

教师在其中的情感融入和体现,能够影响到学生对教师的认可。

教师的情感真挚深沉,可以吸引学生靠近,也更加容易接受教师的期望。

1.4激励性教师期望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特点之外,还具有激励性的特点,那就是能够对学生的内生动力形成激发,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强烈地表现自我,进而成为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

关于“教师期望效应”,请谈谈你的理解。

关于“教师期望效应”,请谈谈你的理解。

教师的期望、期待、热情关注等行为可以对学生的心理及行为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效应。

这就是教师期望效应。

对此,请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教师期望效应是一种情感效应,即教师对某个学生形成一定的期望,并针对期望做出一定的预测,促使该学生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而最终使预言成为现实。

调查表明,学生的智力、情感、个性等发展与教师对其关注程度成正比关系。

首先,教师期望效应具有激励作用。

教师采用激励方式诱导学生产生内在驱动力,这样可以把教师的教学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从而使学生获得主动的发展。

其次,教师期望效应具有调整作用。

当教师的期望与学生的思想认识达到同一频率时,师生之间就会产生认识、情感、思维等方面的共鸣。

因此,教师期望效应具有调节师生之间关系的作用。

再次,教师期望效应具有转化作用。

教师期望需要教师关注、尊重、理解并相信每一位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以往教育观念,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从而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最后,教师期望效应具有支援性作用。

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表现出苦闷和急躁,对学习丧失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以心理支援,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在实际教学应用中,教师切不可对学生期望过高,拔苗助长;或者是期望过低,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的期望目标必须遵循适度性原则,即期望目标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学生相对较容易达成的目标,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师期望

教师期望

教师期望效应摘要教师期望是教师在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对学生所形成的一种期待与关注,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教师期望效应是在教师期望的基础上形成和产生的影响或结果,具有正效应或负效应和非泛化性。

在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对学生适当的、积极的教师期望的形成,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期望效应,功能,教师一、教师期望效应在心理学史上,心理学家以实验的方式验证了期望效应确实存在。

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在加利福尼亚洲旧金山市的奥克学校对1-6年级各3个班的学生进行所谓“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

他们随机抽取20%的学生,并对他们的老师声称,“这些儿童将来大有发展前途。

”结果8个月后,对这些学生进行第二次智能测验,以及再过一年进行第三次测验时,他们均发现名单上的学生成绩确实有了明显的提高。

罗森塔尔认为,在这一实验中导致学生成绩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接受了“权威的谎言”的暗示,产生了对学生的良好期望。

他借用古代希腊神话中主人公的名字,把这个效应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后来,人们也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

许多人往往认为教师期望效应就一定是积极的、正面的。

事实上,教师期望既可产生积极影响,即产生所谓正效应,也可产生消极影响,即产生所谓负效应。

如果为正效应,则学生往往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注意力集中、自信心强、学习能力感大、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成绩提高或保持优秀。

反之,如果为负效应,则学生往往表现为注意力分散、自信心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没有动力、学习成绩下降或保持低水平不变等。

这是教师期望效应的第一个显著特点。

教师期望效应的第二个显著特点是“非泛化性”,即教师期望只对教师寄予期望的学生产生作用,而对教师未寄予期望的学生不产生影响。

二、教师期望正效应的功能教师期望正效应在课常教学过程中能营造有序、和谐、健康的课堂,形成师生之间良性心理互动,对课堂教学的优质和高效提供首要保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期望效应的积极探索
教师期望效应也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是指教师的期望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

心理学研究发现,当把一些普通学生“鉴定”为“天才”时,教师就真的以为这些学生是天才,坚信这些学生就是最有发展潜力的,从而寄予他们更大的期望。

教师将这一心理活动通过情绪、语言和行为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传递给了学生,言行中暗含着的信任与期待,学生便会强烈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和期望,受到激励,学习时就更加倍地努力。

可见,教师期望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在教育工作中积极的开发应用教师期望效应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那么,教师期望效应的主要功能和运用原则,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利用期望效应呢?
一、在教育实践中应确立对学生期望的性质。

(1)期望应是积极的,向上的。

一般来说,如果教师认为他能成为好学生,他就会认为自己能够变好,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自我观点;反之就会形成一种消极的自我观念。

因为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来自权威人物的看法,容易为学生所认同。

所以教师的言行举止要反映出学生的积极期望,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积极期望是教师根据对学生的认识和发现,做出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的学生当前与未来向上发展的推断与预测,具体表现为目标的确立过程.这种期望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课堂行为的关注,对学生个性发展有意义的所有方面如情感、意志、性格、兴趣、才能等的关注.开发和唤醒学生未表现出来的潜能,对学生个性的发展起着导
向和强化的作用。

(2)期望应是合理的、动态的、发展的。

期望应建立在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即现有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

教师建立的期望目标应该让学生明确认识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激励学生“跳一跳才可以摘到果子”。

随着学生的成长,期望水平应不断提高,性质应不断深化。

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遵循由低级向高级、由具体到抽象、由外到内的顺序。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人在一定时期总有某一层次的需要发挥主要或主异的作用,激励着人的行为。

当一种需要获得满足时,这一需要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而更高一层次的需要产生了,并要求得到满足。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目标也应根据学生现有的心理状态和水平,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地提出。

当学生在实现某一期望目标的过程中,切实发现了自己的潜能,感受到了成功的乐趣,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的时候,再及时提出高一层次的期望目标,这样才能激励学生不断地进步。

如果我们对学生期望的目标值过高,如对一个学习成绩常不及格的差生,提出期望“下次考试拿百分”,这样的期望目标只能使他在失败中产生“我就是不行”的心理体验。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不同发展水平提出适当的期望目标,既不能使学生感
到高不可攀,又要学生付出一定努力。

(3)期望应是具体的,可操作性强。

只有目标明确具体、操作性强,学生才能准确地估计其实现的可能性,才能表现出积极性.才能对学生行为有重要推动。

比如我们提出要创建县级文明班级的目标,班主任必须发动同学具体研究讨论文明班级有哪些具体的指标,我们需要多长时间,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达到甚至超过这些目标,模糊不清的目标是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
(4)期望应体现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统一。

期望忽视个人需要,片面强调社会价值,这种期望由于脱离实际而易流于虚伪,对个人不会有很大激励作用。

期望忽视社会需要,片面强调个人需要,强调个人奋斗、自我设计和自我实现,期望教育也会迷失方向。

我们培养的人也会由于缺乏社会关怀而变得冷酷和可怕。

只有将期望立足于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统一,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个性完美、生气勃勃的人。

二、教育实践中应确立期望教育的基本理念。

每个教师对每个学生抱有期望,每个学生对自己的发展和提高满怀期望。

每个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价值的,有发展潜力的,充满希望的。

人性善,人可以教育,人可以变得更完善,是教育学的逻辑起点。

应抛弃只重知识不重能力,只重智育不重其他教育的片面的教育观,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尊重学生的个性,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应改变只用学习成绩评价学生的片面的比较观,改用全面标准评价学
生,重视学生自我比较,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
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d.gardner)认为,智力是多元的,包括语言智力、数学-逻辑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关系智力、自我认识智力。

七种智力同等重要,教育应开发多种智能。

在期望教育中,教师应该多关心、表扬和鼓励学生,鼓励每位学生乐观、积极、自尊,自律,自立。

“相信学生学得更好”的信念,应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观。

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正确的看待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做积极评价,及时是有缺点的学生也要在批评教育外加以鼓励,对学生的一点点来之不易的进步加以肯定,这可使学生把“亲其师”的情感体验化为一种勤奋学习的动力。

积极的外部信息能使学习者看到自己的进步,肯定自己,激发出蕴藏于自身的巨大学习力量。

以鼓励学生的话语作为教师的口头禅,可以使学生的潜质得以充分发挥。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要掌握度的问题,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期望相信学生学得更好。

有些学生因为无法承受老师过高的期望而选择逃避学习,这样可能适得其反,而有些学生因感受到老师较低的期望而放弃学习,从而每况愈下,且容易形成自卑心理。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提供学习结果清楚、具体、及时的期望信息,特别是对于中学生更是如此。

教师如果给某学生提供一个抽象的、不具体的期望(“你会做得很好”),而不作任何解
释,学生就难以从反馈中知道他下一步应做什么,以获得成功,也不会做出最具有效应的努力归因。

及时的期望也是最重要的,必须使期望紧随个体的学习结果。

如果期望与作业结果相隔的时间太长,期望就会失去其动机和信息价值。

最后,必须提供经常性的期望,使学生能付出最大的努力。

(2)将教师的期望合理地运用于表扬和批评中。

教师在运用表扬和批评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做到客观、公正、全面、恰到好处,既要赏罚分明,又要以理服人,这样才能收到期望效应。

总的说来,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

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如果对每个学生提出一些明确而又适度的期望和要求,给予学生一些积极的暗示,让学生获得正确的发展导向,就会挖掘出每个学生潜在的才智,发现许多人才.而提出适度的目标,学生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就是实现这种积极期望效应的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