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期望效应论文

合集下载

教师期望效应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教师期望效应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简介:朱兆华(1976-),女,江苏宝应人,数学高级教师,从事数学教学与研究。

数学教学不同于其他语言性的学科,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比较单一,即学生学习的好坏直接反映在课堂和考试的表现上,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效果,这种方式并不能帮助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群体达到提高数学能力、强化逻辑思维的目的。

近些年来,我国教育界对西方的先进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和学习,发现一种被称为教师期望效应的教学技巧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本文将对教师期望效应进行介绍,并阐述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教师期望效应提高教学效率。

一、教师期望效应的基本内涵以何种方式能够最为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成绩上有明显进步,是每一个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主体,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学生学到知识并形成相应的技能,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性进行教学设计,同时教师本身也要有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因此,教师期望效应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和实践,也取得了积极的应用效果。

教师期望效应这一概念最早由西方教育工作者提出,该项研究的核心强调教学的最终效果由学生主体反映,而直接影响学生主体的教师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对每一个学生给予“期望”。

例如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就对接受教育的每一个主体提出自己的期望,这种期望的表达方式是教师通过不间断的鼓励或者谈话“暗示”,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具有的潜力,这种潜力可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我督促来实现。

这种谈话的显性内容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消除学生的陌生感,帮助学生适当放松,而隐性内容则是对学生进行暗示,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心,帮助学生完善自我认知和促进其自身价值的实现。

以目前的数学课堂为例,教师可通过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亲和性,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也能够完善学生的自我认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具备基本的学科素养。

期望效应与学生学习论文

期望效应与学生学习论文

浅谈期望效应与学生学习大家都应该知道,白鼠是我们人类经常用来做实验的。

有一个故事说某大学教授也用白鼠做了一次实验。

他把一群白鼠随意分成两群。

为了区别这两群白鼠,我暂且把它们称为a群白鼠和b群白鼠。

教授把a群白鼠交给甲助手,并对他说这群白鼠很聪明,要好好训练一下;把b群白鼠交给乙助手,并对他说这群老鼠智力一般,好好训练一下,训练成什么样都行。

一个月后,教授让两名助手把a、b两群白鼠都放进一个迷宫里,结果a群白鼠不到十分钟统统找到了出口,逃了出来,而b群白鼠半小时后还在迷宫里乱窜。

故事很短,也没有什么情节,但并不代表它没有意思。

那本来是随意分开的两群老鼠,本来也没有什么聪明与不聪明之分,为什么一个月后就真有区别了呢?是因为教授硬是把它们分成了a、b两群,还告诉助手有聪明与不聪明之分;是助手在训练中无形地把聪明与不聪明强加于白鼠的身上,而加以认真训练和一般训练,这样一来,就有了区别了。

但我讲这个故事的用意不止是如此,因为我今天面对听故事的是一群人,是一群还在接受教育或者说在接受训练的人。

所以我就在想,作为学生的你,是不是也接受外界给你的判定,也许是家长,也许是老师,把你划为了a等和b等,从而使你学习或者说训练只停留在被划定的等次。

说到这里,有个别同学对个别老师硬把你划为b等的做法产生了一丝怨恨。

如果是这样,我只会对你嘲笑。

为什么?因为你不是白老鼠,你是万物之灵——人,你应该有自己的思想。

所以外界对你的判定都不重要,关键是你自己对自己的判定,如果你自己都把自己判定成b等,那什么人能来拯救你?白鼠试验的结果告诉我们:当我们对某些人或某些事物寄予希望时,我们就会对他们付出更多的努力,而教师的一言一行可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的教师同仁,请记住不要对你所带的学生妄下结论,认为他们就是那群“笨”老鼠,认为他们注定失败。

让我们多一些爱心,多聆听他们内心的呼唤,多与他们沟通。

亲爱的教师,不要吝啬你赞美的语言,不要吝啬你的鼓励,哪怕只是你得目光在某为同学的身上多暂停那么一小会儿,他都回觉得你对他是由期望的,他是一只聪明的白鼠。

教师论文集

教师论文集

发挥教师的期望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潍坊滨海一中赵爱香一个人期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通过执着的追求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想想自己学习和摹仿一个完美的理想人物,摹仿他的健康体魄,你也得到了健康;摹仿他的优雅举止,你也学会了举止的优雅;学习他的经验和才能,你也具有了这些经验和才能;摹仿他所具有的一切美好的东西,你也具有了那些美好的东西……等等。

可见,这是“期望效应”反映出来的结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表露的内心期待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师的期望会极大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准备和信心,这种期望不仅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自身工作的一种动力。

例如,在教学中,当一个学生接受作业任务感到困难时,教师对学生说:“我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决定让你做这一难题的。

”学生完全听懂了教师的期望,愉快而有信心地走上讲台,完成了这一道难度较大的习题。

相反,如果当时说“你必须做出这道题来”或者安排时毫无表情,那么对学生的期望效应就较小,学生的完成情况就不会太理想,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期望作用。

为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教师要善于与学生心理沟通学生对教师的期待一般采取三种态度:一是全接受,二是拒绝接受,三是无所谓。

造成学生对教师期望态度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师生的心理关系,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大,学生易表现为拒绝接受期望的态度;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小,学生就表现为接受期望的态度。

因此,教师要善于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行为习惯。

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也就不会有良好的沟通,也就不可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良好的教育。

古诗云:“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

”教学就需要教师与学生推心置腹,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对每个学生都抱有希望,都给予鼓励和支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参与学习探索与交流,都能大胆质疑和创新。

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和进行创新的期望或初步的愿望。

期望效应在教育中的实践

期望效应在教育中的实践

一、引言在教育领域,期望效应(又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这种效应最早由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提出,他在一次实验中发现,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越高,学生的表现就越好。

本文将探讨期望效应在教育中的实践,分析其具体应用方法及其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影响。

二、期望效应在教育中的具体应用1. 优化师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

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期望效应的作用,通过以下方法优化师生关系:(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师应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避免用统一的标准衡量学生,减少期望带来的负面影响。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不同的期望和鼓励,帮助学生发挥潜能。

(3)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

教师应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望。

2. 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期望效应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以下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利用期望效应提高学生学习成绩:(1)设定合理的目标。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关注学生的进步。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在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教师的期望。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期望效应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下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利用期望效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给予学生关爱和支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浅谈教师期望效应及其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影响

浅谈教师期望效应及其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影响

浅谈教师期望效应及其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影响教师期望效应是指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从而对其学习效果产生的影响。

在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如能恰当运用这种效应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结合实际工作,就如何在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发挥教师期望效应,帮助中职学生对于爱上学数学做了一些探讨。

标签:教师期望效应;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在教育心理学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设计完成的。

罗森塔尔来到一所普通的学校,随机走进一个班里,在班里转了一圈,然后在班级的花名册上随机圈了几个学生的名字,告诉这个班级的老师,这些孩子是非常聪明的,将来一定能成就大的事业。

几个月后,他再次来到这个学校,向老师了解那些被圈中的学生,果然,那些学生的成绩在这几个月里有了非常显著的提高,都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这时,罗森塔尔才告诉他们的老师,这些被选出来的学生他并不了解,只是随机圈中的,这让老师感到很意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产生了这样的变化,在罗森塔尔教授告诉教师他对学生的看法后,教师对这位心理学家的话深信不疑,因此便对所圈出的学生或明或暗的表达出很高的期望,学生在接受这种期望后,提高了自信,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有了很大的进步,成为优秀的学生。

这就是教师期望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的实验来自于一个普通的中学,但揭示的心理暗示作用,表现在各个阶段、各个性质的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身上,都是通用的。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如何发挥教师期望效应呢?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其生源特点,大多数学生曾在小学以及初中时代学习成绩处于中下等,甚至部分学生被看做问题学生,他们数学基础薄弱,学习热情不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但是此阶段的他们性格活泼,积极性高,有很强的自尊心。

他们进入中职学校的目的是学习专业技能,走出校门,成为一名技工。

有极少数学生有毕业后继续深造之后再进入社会的打算。

论教师期望效应对高校教学的启示

论教师期望效应对高校教学的启示

对象的思想道德发展水平,但可作为样本用于了解教育对象和作为制定德育策略的参考资料。

社会工作中为获得民众的思想材料,也可在社会问卷调查、电话采访等社会调查方法中采用相应的量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实践中的科学决策服务。

3.严格遵守价值澄清方法的基本原则。

拉斯思提出了十条关于有效澄清反应的基本原则,要求教师在使用过程中严格遵守。

同理,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借鉴此方法,也应遵守:①澄清反应要避免说教、批评、灌输或评估价值,反对把焦点直接指向“对”或“错”。

②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反思自己行为,独立负责地作出决定。

③澄清反应主要在启迪激发,不必强求有问必答,允许不回答。

④认识到澄清反应作用的有限性,任何进步都是逐渐的,目的在于营造一种气氛,不能急功近利。

⑤澄清反应并非用来盘问或搜集资料而是帮助澄清对象自己的观念和生活。

⑥控制谈话时间。

⑦澄清反应是针对个人的,尽量创造条件实施一对一的讨论。

⑧无需对每人的言论和行为都作出反应。

⑨澄清不是要把学生引向正确答案,也不应促使学生迎合教师的想法。

⑩不存在某种机械固定的反应方式,避免千篇一律。

在这十条原则的指导下,使用价值澄清方法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三、借鉴价值澄清理论应注意的问题1.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社会意识地位,避免相对主义价值观。

作为价值澄清理论及其方法体系的基础,相对主义价值观否认了人类共同价值的存在,认为价值观是个人的,随意的,随个人的发展而发展,随经验的变化而变化。

以个体的经验作为确定价值观的标准来衡量和评判自身的社会行为,其结果必然导致每个人各行其是,不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们应吸取教训,实现价值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反对两种极端:以价值多样性淹没主导价值的“拼盘现象”和以多样化价值否定主导价值的“替代现象”。

固然强调学生拥有价值选择的自由,但也应坚持这种价值选择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底线。

在“复调社会”的社会现实面前,强调诚信、友爱、爱国、敬业这些超越社会意识形态的道德品质可以抵消价值澄清理论助长道德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消极作用。

浅谈教师期望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教师期望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教师期望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雅各布森和罗森塔尔共同进行“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关注程度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智力、品行、兴趣以及师生关系等方面呈正相关的趋势,这就是著名的“期望效应”。

由此可见教师如果能合理运用期望效应,对学生及教育教学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标签:期望效应教育教学学生一、期望效应的内涵期望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是指人们的信念、成见和期望对所研究的对象产生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曾做过一个实验证明期望效应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即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如果能对学生抱以正面、积极的期待,在教育教学中给予学生肯定、信任、赞扬和鼓励,那么当学生获得认可、赏识和鼓励后,就会激发对教师的尊敬与信赖,从而能主动朝着教师期待的方向积极进取,以便能维持在教师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二、期望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要适度,期望值过高,易导致揠苗助长,适得其反;期望值过低,不仅低估了学生的能力,还可能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所以期望效应的具体实施要结合实际情况,符合学生特点。

(一)尊重、热爱学生,用爱浸润学生心田我们要以一颗赤诚之心去热爱祖国的每一朵“鲜花”,有了我们爱的期待与浇注,他们定能茁壮成长。

我曾带过一个三年级学生,在同学与家长的眼中他是一个不务正业、不思进取的孩子。

我通过一段时间的密集观察发现,这个不太合群的学生的内心是非常敏感的。

每次的课堂提问他都有表现的渴望,但是他又羞于表现,害怕老师的批评,害怕同学们的嘲笑,所以总是欲言又止,想举手又缩回手。

看到这位学生,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所以我能设身处地地理解这位学生。

我时常找他聊天,起初他依然是极度自卑与慌张,或是低头不语,或是吞吞吐吐。

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不能一味地强拉硬拽,而应以最自然的情境让他慢慢接受老师的关爱。

_教师期望效应_及其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1]

_教师期望效应_及其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1]

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第4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在小白鼠的试验中发现,试验组的老鼠的学习行为会受到试验人员态度和行为的影响而出现不同的结果。

1968年罗森塔尔(R.Rosenthal)和雅各布森(L.F.Jacobson)教授在学校里也进行了同类试验。

他们从一所学校一至六年级中各选出三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个“预测未来发展的测试”,其实只是普通的智力测验,然后随机抽取20%的学生作为实验组,告诉老师这是班级里最具发展潜力的学生,要求老师注意观察。

8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智力测验,发现实验组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智力真的比控制组的学生有很大提高。

一年后进行第三次测验,实验组学生的IQ提高幅度更大。

这个实验表明,教师期望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期望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这种态度和行为有意或无意地影响学生的成就动机和归因方式,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业成绩,使学生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

罗森塔尔把这种由于高期望而产生的积极性反馈的因果关系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后来,人们也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

期望是指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和当前刺激而对学习未来事件的预料和预想。

期望效应是指因期望作用于某一事件或活动,引起相应结果的变化。

教师期望效应是指由教师的期望所引起的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当教师将某种教育期望以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后,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望,并结合对自己的信念,以及与教师的关系来解释教师的行为,从而对自己形成一种期望。

期望效应影响学生的自我观念、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

一、教师期望效应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新的课程体系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除了强调知识技能的培养外,更注重强调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强调把学生培养成为素质和谐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

无数事实证明,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心、期待,会使他们受到鼓励,往往能使他们的智力、情感、个性顺利成长。

教师期望效应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期望效应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期望效应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期望效应――它是教育工作者经常遇到的一个现象,是一种双向影响关系,是指学生被老师对他们的期望而做出相应反应,从而改变学生的行为、思想和接受能力的影响力。

许多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期望效应和学习态度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一个好的教师,他不仅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有能力将学生做所领会的内容讲清楚,也要把握好学生的情绪,正确的把握教师的期望效应,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为一名教师,要知道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教师期望效应的原则,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成效:
一是树立正确的期望。

有的老师总是把期望设定得非常高,认为学生能承受,甚至将自己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强加给学生。

其实,这样做只会使积极性和激情受到抑制,因为学生感到很沮丧,以至于他们不再想发挥自己的能力。

老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程度来确定自己的期望水平,并给学生适当的肯定和安慰,从而使学生更有信心。

二是适当使用肯定性装扮。

教师布置任务时,应尽可能使学生感到高兴,积极参与学习任务,适当地运用肯定语言,如:你们能完成任务!加油!鼓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和关心。

三是强调学习成果。

很多情况下,学生可能没有完全明白老师讲的,但老师如果耐心的把考虑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让他们从自己的视角看待问题,了解老师对他们期望的成果,可以有效地唤起他们的学习动力,增加学习的兴趣。

教师期望效应对于学生的学习起到重要作用。

如果老师能够正确的认识学生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握教师期望效应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恰当地使用肯定语言和奖励激励,一定会受到学生的高度评价并产生良好效果。

如何在教学中运用教师期望 教育论文

如何在教学中运用教师期望  教育论文

论文目录1 定义2 简介3 来源4 运用5 小结如何在教学中运用教师期望作者:麦德勇[内容提要] 教师期望是教学过程中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引导学生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过程中施以“马太效应”,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一种积累优势,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著名心理学家华生曾说过,给我几个初生的婴儿,我可以把他们培养成科学家、小偷或艺术家诈骗犯。

这种说法有点偏激,但确实是教师期望的有力论证。

结合前人总结经验,我提出以下方式论述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教师期望。

[关键词] 教师期望皮格马利翁效应马太效应教学运用1 定义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

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热切的期望与赞美能够产生奇迹:期望者通过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为达到他的预期要求。

它又被称作“罗森塔尔效应”和“期待效应”,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一次经典的实验后共同提出的。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为教师期望,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期望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待的进步。

教师期望效应是一种情感效应,教师期望能引起“自我实现预言”效应,即教师对某个学生的认知形成一定的期望,促使该学生朝着教师是期望的方向发展,而最终是语言成为现实,主要表现为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所产生的影响。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等众多领域。

《道德经·七十七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我国古代老子已经很透彻的将其运用到最早期的教育当中。

教师期望效应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研究

教师期望效应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研究

教师期望效应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研究教师期望效应是指教师对学生表达的期望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能力发展。

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于1968年提出,他们发现教师对学生期望的高低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随后的研究更深入地探讨了教师期望效应对学生学习的具体影响。

一、教师期望效应的作用机制教师期望效应的作用机制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态度、行为和反馈。

首先,教师的期望会对自己面对学生的态度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他们与学生的互动。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越高,他们会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其次,教师的期望也会影响他们对学生表现的行为反应,比如他们会对期望高的学生有更高的评价和更多的鼓励。

最后,教师的反馈会进一步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机,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教师期望效应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教师期望效应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期望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动机和学习兴趣。

当教师对学生表达出高期望时,学生会感到被认可和重视,从而更加关注学习并积极参与其中。

其次,教师期望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高期望时,他们会相信自己能够完成任务并取得成功,这种信心会促进学习的积极发展。

此外,教师期望还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策略选择和学习目标设定。

高期望的教师能够给予学生更明确的指导和要求,使学生更有目标地进行学习,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选择更为有效的学习策略。

三、教师期望效应对学生学习的消极影响虽然教师期望效应对学生学习有积极的影响,但过高或过低的教师期望也可能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

首先,过高的教师期望可能给学生带来压力和焦虑,造成学习负担过重。

学生可能会由于害怕失去教师的认同而过分追求成绩,而忽视了学习的过程和兴趣。

其次,过低的教师期望则会限制学生的能力发展。

当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较低时,学生可能会觉得自己无法取得更好的成绩,从而降低了对自身能力的信心和对学习的动机。

四、教师如何有效利用期望效应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期望效应的积极作用,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期望效应在师生互动中的作用与影响

期望效应在师生互动中的作用与影响

期望效应在师生互动中的作用与影响期望效应是一种心理现象,指的是个体对他人表现的预期会影响到他人的实际表现。

在教育情境中,师生互动是期望效应的重要载体。

教师的期待、信念和态度不仅可以塑造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能显著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社交能力和自我认知。

因此,深入探讨期望效应在师生互动中的作用及影响对于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从理论上讲,期望效应源于罗森塔尔效应(Rosenthal Effect)。

这一研究由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进行,他发现教师对学生的高期待能够促进学生的表现。

具体来说,当教师认为某些学生有潜力时,这些学生往往会在细微的交流中感受到教师的期待,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业成绩。

这一发现为期望效应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期望效应在师生互动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影响教育评价教师的期望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还通过对学生成绩的评价体现出来。

教师往往会倾向于对那些被认为“聪明”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和奖励,而对被视为“弱者”的学生则相对忽视。

这种差异化的评价和反馈可能导致后者在学习上的信心下降,从而加剧了他们的劣势。

反之,当教师持有积极态度并对所有学生给予平等关注时,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时间投入。

二、塑造学生自我概念教师的期望可以深刻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身能力、价值观及社会认同的整体看法。

当教师表达出积极的期待时,学生更容易形成积极的自我信念,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积极的自我概念不仅能够增强学习动机,还能提高学生在学业和生活中的自我效能感,因此,教师在互动中应注意语言和非语言表达,以传达这种积极的期望。

三、影响学习动机教师的期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动机。

高期望通常会激励学生展示更高水平的参与和努力。

研究发现,当教师以鼓励性语言与学生进行互动时,能显著提高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这种正向反馈促使他们愿意更多地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浅谈教师期望效应在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教师期望效应在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教师期望效应在教学中的运用潘琦新课程改革中提出要建立积极的教师期望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业产生影响,也会对学生人格发展产生影响。

本文基于教师期望效应的相关理论,探讨教师期望效应在教学中的运用。

1 教师期望效应的内涵意义与特点解析所谓的教师期望,实际上指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知识积累、个人能力、治理发展、心理素质等方面能力发展所设定的预期目标。

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目标期望,会给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行为带来一定影响,这就被称为教师期望效应。

这种期望效应,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也是多样化的,可能会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也可能产生负面消极的影响。

1.1 暗示性从实际来讲,教师期望效应具备暗示性的特点,教师对学生信息形成把握,并且对学生提出具体的看法和期望。

但是,这种看法和期望,并不会直接表现出来或者是传达给学生,会在和学生的沟通中潜移默化传达出来,对学生形成一种暗示。

教师期望的暗示性,不仅仅是体现在对学生的暗示,也会体现在自我暗示这个方面。

也就是从教师教学的角度讲,会自我暗示学生具备某些能力或者是素养,加以引导便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通过这种暗示,增强对学生的认可,从而在教学中对学生更加关注。

1.2层次性教师期望效应具有很强的层次性,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1)年龄层次。

不同年龄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期望。

(2)基础层次。

这由学生的能力素养、性格品质、行为表现、生活环境、爱好兴趣等方面各有差异,教师期望与学生已有发展基础密切相关。

(3)时间层次。

即使同一个学生的不同时期,也会存在不同的期望。

1.3情感性教师对于学生的期望,并非是凭空产生,而是基于一定的情感基础出现的,对于学生表达期望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活动的过程。

教师在其中的情感融入和体现,能够影响到学生对教师的认可。

教师的情感真挚深沉,可以吸引学生靠近,也更加容易接受教师的期望。

1.4激励性教师期望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特点之外,还具有激励性的特点,那就是能够对学生的内生动力形成激发,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强烈地表现自我,进而成为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

论教师期望效应在大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论教师期望效应在大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的原 因及影 响有 以下 几个方 面 。

1 . 师 生 关 系疏 远
有别于 中学教育的是 , 大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 那么紧密 , 究其原因, ( 1 ) 学时问题 。 有 的课程只开一个学 期 ,学生在几年的大学生涯 中,虽说接触的课程与老师多, 但与每一门课的任课教师接触的时间却很短。 ( 2 ) 体制问题 。 大学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量的同时 ,承担着很大 的科研压 力, 有的教师甚至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 的提升上 , 而把教学 当成一种任务去完成。基于以上原因, 大学课堂中师生关系 疏远 , 教师在课堂中只注重知识的灌输 , 疏于与学生的交流 , 造成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与预期存在差距。

从小学到高中, 教师和家长都是训练学生以学业为重 , 以 便他们能J 嘶 0 通过—个又—个考试,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下一 个 阶段 的更 好学 习 ,以致考入好 的学校 。而一旦进 了大学 , 学 生便没有了这种压力 ,在学习上他们便不如之前那么努力 , 对学习也不再那么重视 。大学中花费大量时间玩游戏导致大 部分 科 目 不及 格 的学 生也有很多 。 这种 缺乏学 习动 机 的原 因 , 方面可能是大学转专业困难 ,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 另一方面可能学校传递给学生的一种低期望值 ,相应地导致
试 与反 思。
【 关键词 】 教师 期望效应
课堂教学 策略
【 中图分类号 】 G 4 5 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4 8 1 0( 2 0 1 4) 1 9 —0 0 2 2 —0 2
2 . 中庸 文化 的影响
教学活动不是单 向的灌输 , 而是教与学的结合。在大学 课堂 中 ,师生 关系在 一定 程度 上影 响着教 与学 的有 效结 合 。 教师的期望, 教师对学生投人的热情成为影响教学效果 的重 要因素。 高等教育越来越需要能够灵活高效地解决课程问题 的教学能师, 教师期望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在心理

教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效应

教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效应

巧抓时机、润物无声——在教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师期望青云里小学冀月明【期望效应】这个效应源于古希腊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古希腊雕刻家皮格马利翁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用象牙雕刻的美丽少女,并希望少女能够变成活生生的真人。

他的真挚的爱感动了爱神阿劳芙罗狄特,爱神赋予了少女雕像以生命,最终皮格马利翁与自己钟爱的少女结为伉俪。

后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森林塔尔雅各布森(A. L. Jacobson)教授带着一个实验小组走进一所普通的小学,对校长和教师说明要对学生进行“发展潜力”的测验。

她们在6个年级的18个班里随机地抽取了部分学生,然后把名单提供给任课老师,并郑重地告诉他们,名单中的这些学生是学校中最有发展潜能的学生,并再三嘱托教师在不告诉学生本人的情况下注意长期观察。

8个月后,当他们回到该小学时,惊喜地发现,名单上的学生不但在学习成绩和智力表现上均有明显进步,而且在兴趣、品行、师生关系等方面也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实验证明,学生的智力发展与老师对其关注程度成正比关系。

由于在教育界被教师广泛应用,所以又称为“教师期望效应”。

教师期望效应是一种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暗示手段。

它运用了暗示在心理态度建立与习惯的养成方面的作用。

这种期望效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教师权威、学生幼稚化、教师同时在有(自觉)意识和无(潜)意识两个层面上传递信息,如利用面部表情、姿势、态度、活动方式、环境等变化去达到这个目的。

教师说话语调、学生对教师的信任程度、学生的精神状态等。

同时也有其自身的功能如:1、激励功能,促使学生朝着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发展,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2、调整功能,即调整师生间的关系,形成认识、情感及思维上的“共振”; 3、转化功能,即促进教师由传统的教育观念走向现代的教育观; 4、支援性功能,即帮助学生解决在探索知识以及心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如:建立良好的自信心。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不仅是学生的成长引路人,学习合作伙伴,更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护神”,肩负着学生健康心理疏导、维护、促进的重任。

浅谈教师期望效应及其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影响

浅谈教师期望效应及其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影响

浅谈教师期望效应及其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影响【摘要】教师期望效应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影响学生的表现,其中包括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期望效应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影响着教学质量。

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的期望会影响学生的表现,并学会利用这种效应来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的自我期望也与教师期望效应息息相关,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期望水平以带动学生的进步。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期望效应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并应该积极寻求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表现。

【关键词】教师期望效应, 中职数学教学, 学习动机, 学习成绩, 教学质量, 教师自我期望, 重要性, 发展方向1. 引言1.1 教师期望效应概述教师期望效应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表现。

这种效应来源于教师的信念和态度,会影响学生的态度、动机和行为,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结果。

教师期望效应通常表现为“自我实现预言”,即教师对学生有积极的期望,学生也会努力实现这些期望,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期望效应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期望会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态度,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自身的期望,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

1.2 中职数学教学背景中职数学教学背景是指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数学教育的情况。

中等职业学校是专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学校,学生主要以学习职业技能为主,相较于普通高中学生更加注重实践和操作。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学习动机,因为他们知道数学在其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由于中职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他们对数学教育的重视程度往往较高,这也促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操作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与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息息相关。

教师在教学中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以确保他们能够顺利毕业并在职场上有所作为。

教师期望效应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期望效应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期望效应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教师期望是教师在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对学生所形成的一种期待与关注,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而教师期望效应则是在教师期望的基础上形成的结果,具有正效应和负效应。

本文拟从教师期望效应对学生的影响出发,提出在课堂上运用的各种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教师期望负效应英语教学策略课堂是教学参与者即学生和教师的主要活动场所,也是他们进行人际交流的重要社会环境。

在人际交往中,双方各自会根据直接或间接得到的有关对方的信息,去推断或预测对方的性格特征及可能出现的行为,这就是社会心理学中讲的人际期望。

人际期望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指南,教育作为一种师生互动的过程,包含着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即教师期望,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同时也能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使其自信不足、注意力分散、学习成绩下降。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利用好教师期望这一把双刃剑,发挥正效应,克服负效应,最大限度地提高全体学生的英语水平,是我们该思考的问题。

一、教师期望效应运用策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期望的运用就是教师给学生确定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并以此不断地鼓励和暗示学生,使其增强自信心并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最终实现其目标的教育过程。

为保证这个过程的顺利进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策略。

(一)期望形同策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给学生安排的任务过难或者过易都会成为阻碍学生进步的障碍,只有切合实际的目标和任务才可能成为学生成才的内在动力。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对学生个性、过去行为与英语成绩和对学生现在行为与英语成绩的观察分析来形成不同的期望,以便因材施教,即形成一种期望形同策略。

(二)期望值制定策略教师对学生制定的“期望一定要适度。

如果期望值过高或不切实际,则可能犯揠苗助长的错误,使学生不能得到成功需要的满足,甚至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相反,如果期望值过低,这会使其缺乏对学生的应有的激励作用。

教师期望效应的研究

教师期望效应的研究

教师期待效应研究之所以成为教育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经典,是因为它揭示出教育环境中独有的,也是教育环境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个人际关系──师生关系中的人际互动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下面仅介绍有关教师期待对学生的学习及行为影响的研究和分析。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从互动的角度分析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的研究和自我实现的预言(一)《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的研究1968年,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在旧金山的一所初等学校进行了一项实验研究。

他们从每个年级的一个班中随机选择出20%的学生,向任课教师说,根据对学生进行的心理发展测验的结果,估计在未来的一年里有一些学生在学习上会有显著的进步,并称这些学生为特殊儿童,然后,向教师通报了名单。

8个月后,两位心理学家再次来到这所学校,他们发现,被指名的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明显的进步,教师给他们做的品行评定也更好了。

其实,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并没有做任何心理发展的测验,名单也是随机抽样而定的。

这个名单除了告诉任课教师以外并未向外透露,所以这些学生的进步只能假设为是从任课教师的期待中产生的。

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以《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待和学生的智力发展》(Pygmalion in the Classroom—Teacher Expectation and Pupils’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为题发表了这一研究的报告。

他们解释说,教师收到了以专家的身份提出的特殊学生的名单,并对这些学生今后会有很大进步的虚假预言信以为真。

这个预言变成教师对这些学生的期待。

由于教师的期待不同,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方式也不同,学生的行为反应自然也不同。

反过来,被期待的学生的行为又影响教师,强化教师的期待,两者相互影响,连锁反应,结果使学生的成绩不断提高。

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将这一教师的期待效应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的国王。

他擅长雕刻,曾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雕成一尊象牙的少女像,并深深地爱恋她。

教育论文:教师期望在小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论文:教师期望在小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学校代码学号分类号密级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教师期望在小学生发展中的作用The teacher's expectation in elementary student development in the role作者姓名所学专业学科门类提交论文日期成绩评定摘要“教师期望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或“皮革马利翁效应”,它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凡的。

本文简要介绍教师期望效应的渊源,教师期望效应的含义,教师期望效应在小学生发展中的作用,教师期望效应的作用机制和过程以及教师期望效应对教师的启示。

希望通过对教师期望效应的研究,使教师掌握教师期望效应理论,启发教师通过对学生全面客观的了解形成恰当的期望,并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期望通过合适的途径传递给学生,从而达到教师期望效应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教师期望效应;小学生;发展;高期望;低期望Abstract"Teacher expectancy effect", say again "Rosenthal effect" or "leather Mali weng effect", it is a huge education strength, to student's influence is extraordinary.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origin of the teacher expectancy effect, the meaning of teacher expectancy effect, teacher expectancy effect in elementary stude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expectancy effect mechanism of action and process and teacher expectancy effect to teacher's revelation. Hope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teacher expectancy effect, make teachers master teacher expectancy effect theory, through to the students' overall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of appropriate expectations, and form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devastates those expectations by the appropriate approaches to transfer to students, so as to achieve a virtuous circle of teacher expectancy effect.Key words: teacher-expectation effect ;Pupils;development;high expectations;low expectations引言在古希腊柬埔寨有一位年轻的王子,他的名字叫皮革马利翁。

教师的期望效应写作文800

教师的期望效应写作文800

教师的期望效应写作文800点评作文,可以借鉴,其他自己写吧今年的作文仍然是既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又具有一定的限制性的材料作文,但给的是各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处的三则材料。

第一则材料重在谈鱼的成长和外部环境的关系;第二则材料则侧重的是狼得以生存的自身原因;第三则谈的是“罗森塔尔效应”——期待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的实质则体现的是一种教育的智慧,是教育者对学生的尊重、信赖、理解、热爱和对其较高的“人际期望”而产生的结果,是指教师对学生未来造就的可能性怀着暗含期待的一种深沉的情感体验。

三则材料的共同点在所给的文字中已经有所暗示“人才成才是有一定规律的”,这一共同点就应是作文立意之所在。

就这一组材料看,立意的中心应定在三则材料的核心词“人才成长”上,但切入角度却可以是多元化的。

既可多角度地从自身上挖掘致使一个人成长的种种因素,也可从成长的外在因素上来展开,更可以把内外因两者结合来谈,可以说角度非常多且不易偏离题意教学中的期望效应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及心理发展等诸方面影响都极为显著,这已为中外许多研究结果所证实。

研究结果表明: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了极为显著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学生的学习能力感及学业成就动机发生作用的。

同时,在教师期望效应的产生过程中,教师期望、学习能力感、学业成就动机及学业成绩等因素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

教学过程中教师期望效应的功能包括:1、激励功能,促使学生朝着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发展,形成一种良性循环;2、调整功能,即调整师生间的关系,形成认识、情感及思维上的“共振”;3、转化功能,即促进教师由传统的教育观念走向现代的教育观;4、支援性功能,即帮助学生解决在探索知识以及心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期望效应要注意体现:1、民主性原则,即将期望效应建立在平等、合作、互助的基础上;2、适度性原则,即要考虑到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3、暗示性原则,即将教师的期望无意识或相当隐蔽地传递给学生;4、差异性原则,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积极的教师期望效应
胡珊
贵阳市第八中学
摘要:本文主要在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建立教师积极的期望效应的理念下,根据教师期望效应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探讨了教师应如何有效的传递积极的期望。

并提出了建立积极的教师期望效应的可行性分析。

关键词:教师期望效应;个体差异;期望的传递
1引言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有关教师期望的自我应验效应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

其中,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的研究尤为引人注目。

他们对小学各年级儿童进行“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向教师提供了一份名单,说名单上的这些孩子有发展的可能性。

实际上,这份名单是随意抽取的。

8个月后,教师就像预期的那样,发展了这些孩子的智力。

实验结果表明,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陈仙梅、杨心德在其著的《性格心理理论》中谈到这样一个事例:一位富有教学经验的老师,为了改变部分学生不求上进等不良风气,从300个学生中挑选60人组成了“荣誉班”。

美国华裔物理学家钱致榕就是这个班的学生。

这些学生被告知,因为他们有发展前途才被入选。

因此,大家都非常高兴,对前途充满信心,学习刻苦、自觉,成绩优秀。

后来,这些学生大多数有所作为,甚至成为著名科学家。

几十年后钱教授遇到那位老师,提起此事时,老师告诉他,这60名学生当时是他随意抽签决定的(见陈仙梅杨心德著《性格心理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11月)。

这两个事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说明了教师期望的意义与作用。

可见教师期望问题是应该引起我们关注的。

2期望效应概述
2.1教师期望效应的形成
教师期望效应是在师生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由于教学中教师的心理因素、教学观点和教学态度的个别差异,学生的个性特征、智力水平、学习动机、学习
成绩以及对教师期望的敏感性的差异等因素,致使教师期望的实现过程相当复杂。

具体看来,教师的期望效应实现过程大致包括教师形成期望、教师传递期望、学生内化教师期望以及教师维持和调整期望等四个基本环节。

如何估价学生,这是教师设置自己对学生期望值的起点和依据。

许多教师认为,对每个学生寄予高期望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原因是学生原本是有差异的。

我们认为差异是客观的,但不妨碍教师对每个学生寄予高期望。

首先,这不仅是基于对学校中学生群体95%以上都属智力正常且相当的估价,而且基于这样的事实:学生中的智能差异不仅是发展水平的差异,还有智能类型的差异,而智能类型之别是难于评高低的。

美国心理学家加得纳(GarDner)的智能多元理论揭示了包括语言、数学逻辑、空间知觉、肢体运动、音乐、人际交往、自我感知等智能类别。

由于机会和动机等主客观条件不同,这些智能类别在每个学生身上的发展存在着差异或不平衡。

如有的学生空间智能发展较快,但语言智能发展缓慢;有的学生语言智能优先发展,而数学逻辑能力发展滞后,使学生有着各不相同的智能结构。

可以说每个学生都可有自身的强项和优势,都存在发展潜能。

认识到学生智能类型之差异和智能结构的复杂性,有利于教师形成正确的学生观,改变那种仅仅把学生比着长短不齐的手指头,习惯于把学生分三六九等的做法,而把每个学生看作是埋藏着不同珍宝的矿石。

教师将没有理由只视珍宝已露者作宝,珍宝深匿者当废石而弃之;寻找和发现宝石将成为教师的天职。

2.2教师传递期望
教师期望的传递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上,这种态度和行为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在教师的非语言行为中,一是表现在教师的语言行为中。

具体地说,如,选拔班干部、排座位、确定学习小组、赞扬及责备、上课提问等都能体现教师期望传递的性质和程度。

总之,不同的教师期望引起不同的教师行为反应,也正是凭借这些反应,教师的期望才能传递给学生,在学生身上产生效果。

2.3学生内化教师期望并调节自己的行为
教师期望只有为学生主动积极地了解和接受之后,才能打破原有的心理平衡状态,唤起心理上的新需求,激发起内在驱动力,进而产生并推动他们实现教师期望的行为活动。

对于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来说,他了解教师对他的期望,大多会尽力使自己的行为跟教师的期望相吻合,并逐步使教师的期望得以实现。

而对于一个教师寄予低期望的学生,他如果认可了教师的期望,他就很可能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学生本身也可能会采取某种方式不接受或抵制教师的期望,从而障碍教师期望的实现。

2.4教师维持或调整期望
教师要完整的实现自己的期望,在传递出自己的期望之后,还必须学会根据学生对教师期望的反应结果或内化程度等各方面的反馈信息,及时而恰当的调整或维持自己原来的期望,再对学生施加影响。

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及时的评价,使学生的良好行为得到强化,不良行为得到纠正,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倾向性反馈,并在次基础上形成新的期望,使教师期望效应始终处于良性循环之中。

3教师期望的误区
3.1教师期望过窄
教师期望的误区之一是过窄。

过窄指的是教师期望指向的误区。

教师期望无疑是受着时代观念的制约和具体情境的影响的。

在“应试教育”观念制约着中小学教师思想观念的情况下,教师期望无疑是指向于高分和听话。

高分可以考上高一级的好学校,可以上好大学,可以为出国铺平道路,所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就是对教师期望过窄的形象概括。

听话则便于管理,是为了实现“高分”服务的。

3.2教师期望过高
教师对学生期望的第二个误区是对学生的期望过高,这是由于教师期望的第一个误区“过窄”造成的。

因为教师的期望就是应试,考上好的学校这一条道,所以就期望学生都能考上好的学校,因此教师就产生过高的期望。

我们常说的“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等说法,其实就是对教师期望过高的形象概括。

3.3教师期望过偏
教师期望的第三个误区是过偏。

过偏的结果是导致教师期望产生两极性问题,就是说对学生的期望非好即坏,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就发生了“马太效应”。

造成教师只想“锦上添花”不想“雪中送炭”的问题。

使两极分化问题越来越重。

造成学生流失率也越来越高。

给学生的心理带来负面影响,也给家庭、社会带来
很多问题。

教师期望误区使教师不能用发展的、辨证的思想看待学生,使教师期望产生以偏盖全、以叶障木现象。

既不符合社会需要,也违背了青少年智能发展的特点。

教师期望误区导致学生自我期望也走向误区,使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潜在的智能得不到开发,好奇心、创造力被泯灭。

而造成教师期望误区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期望的过滤。

因此,解决教师期望误区问题,重在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强化学习,积极实践。

4积极的教师期望策略
教师期望效应在教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了有效的发挥教师期望的应有效应,可以根据教师期望效应的特点采取一些基本的策略:
4.1在客观基础上积极期望
教师的期望目标应该以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为客观依据,不能超出其发展的可能性,否则教师期望就会因失去现实依据而成为空想。

同时,教师的期望目标又不能停留在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上,要适当高于学生已有的现实发展水平,相信学生都具有发展的潜力,从而造成教师期望目标与学生已有发展水平之间的必要张力与冲突,为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向更高水平的目标发展提供动力。

4.2始终以教学为主要职责,倾注教师的良好情感和真诚爱心
教师在发挥期望效应时,除了以教学为主要职责外,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倾注积极的情感和真挚的爱心,用情感和爱心去感染和打动学生,让他们伴随着丰富而快乐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过程,积极主动的内化和实现良好的教师期望。

4.3合理实现教学目标,与学生共享教学的乐趣
与学生一道分享教学的乐趣,从而形成师生间相互信赖与激励的良好期望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而且,教师期望的目标也应该随着学生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的调整和变化,努力实现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

综上所述,要建立积极的教师期望效应,首先,教师应该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认识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性,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确定他们的发展目标,给予适合学生的期望。

其次,教师应该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的可能,教师期望不该是壁垒森严、划分等级的,而要像冬日的阳光,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因为每个学生就像一朵小花,需要阳光雨露才能绽放自己的光彩,而教师
的关怀和期望就是滋润学生心灵的阳光雨露。

再次,教师要相信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其发展中的作用,师生之间应形成良的互动。

教师的期望应该得到学生本人的积极配合,师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共同致力于学生的成长。

期望效应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互动反应过程,教师的期望只有在学生的自我愿望和动机被激发时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远蓉.教学艺术论.西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育研究室,2002.8.
[2] 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8.
[3] 李秉德.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9.
[4] 刘合群.现代教学论新稿.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