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玻璃与建筑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禅.玻璃与建筑环境
作者:朱琦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22期
摘要:玻璃是世界上最忠实于自然的材料,它晶莹剔透,老老实实地折射出生活的规则,包容着生命的不规则,表现出禅宗的价值观——对自然和生命的尊敬。本文通过探讨玻璃,这种既古老又年轻的材料在以禅宗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中如何发挥所长,尤其是在建筑环境设计方面的应用与研究,使中国的玻璃艺,术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与历史文化底蕴,用现代材料来揭示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并用传统文化来衬托出材料的现代气息,两者相辅相成,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禅(宗)玻璃建筑环境
中图分类号:TU-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8(a)-0035-02
1“禅”与禅宗美学
禅,简单地说,就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和艺术,是一种思想状态和生活方式。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之后禅学便与之俱来,而中国文化中的“禅”指的是由佛教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怀着“传教救迷情”的目的带入东土的禅宗,是经过汉化的。自盛唐时代起禅宗便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和代表,被认为是最能代表佛教独具的“依智慧自知其心,自净其心,自主其心”,并对中国的文化和审美影响很大。
禅宗认为现实世界虽然形形色色美不胜收却都是虚幻不实的,从“色即是空”推导出“美即是空”。这里的“空”蕴含无限,真空才能生妙有;“空”并不是无,而是要我们大破大立,空去一切有无对待,空去一切差别观念,甚至连这个“空”也要空去,然后才能享有一个大解脱、大自在的世界。这构成了禅宗对现实美的基本态度,称之为“非美”,即看似否定实质上是对美的肯定,是对世间美好生活的肯定。所以禅宗作为一种宗教,在哲学上虽然是唯心的,但在艺术上却是符合艺术创作规律的,它熟练地运用创造力这一奇妙的工具挖掘出艺术家们尚未完全明了的创造力的源泉。
禅宗教义很少正面阐述美学问题,然而,在阐发其世界观和价值观时,又不自觉地透示出丰富的美学意蕴,并迸发出许多光芒耀眼的美学思想。其中与建筑环境艺术密切相关的五条禅宗美学思想:
①揭示了“真幻相即、有无相生”的美学特点;
②揭示了“万物齐旨”,“美丑一如”的审美真谛和“内外同构”、“物我玄会”的审美观照方式;
③催生了“美由心造”的表现主义美学观念;
④孕育了虚实互包的艺术意境论;
⑤哺育了中国美学“遗形取神”的审美传统。
2玻璃中蕴含的“禅意”
禅宗所描绘的真、善、美世界,勾起了人们对“琉璃净土”的想往,以蔚蓝色天空表现佛的德性,名曰“琉璃光世界”。琉璃是音译樊文“吠努璃野”的省略,在佛经里译意做青色宝。古代人认为这种材料是天然而生,由于其晶莹剔透的材质,鲜嫩欲滴的色泽使人将它恭为圣品。中国的“琉璃”一词从战国开始引用,这个词就一直沿用至明朝,清以后就很少使用了,代之以现代通用的名词:“玻璃”。
现在的研究证明:就材质而言,琉璃就是玻璃,是玻璃的一种形态。玻璃是人类最早发明的人造材料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中国文化传统中对玉石的崇拜,中国古玻璃的温润华美正是比拟玉石文化的含蓄之美。现代玻璃艺术早就摆脱了对玉石的模仿而独立,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艺术观念的更新,对技法的挖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这样就为玻璃艺术新形式的出现提供了最大的可能。
玻璃永远给人的是一份澄澈晶莹。它能让人心情平静,屏除纷扰杂念的干扰渐渐沉淀下来。也是因为如此,玻璃与禅宗有着某种微妙的内在联系:僧侣们不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佩带玻璃饰品还将舍利圣物放于玻璃瓶中;在与禅有关的茶道中处处都有玻璃的身影。今天努力探求都市人在紧张繁忙的生活中如何放松精神情感,回归自我已成为现代禅学思想的一大趋势,如何将禅宗美学思想联系现代玻璃技术的应用、联系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是本论文研究的重点。
3用现代玻璃体现建筑环境中的“禅”味
玻璃在现代建筑环境艺术中表达禅宗美学意境的途径和手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①用玻璃模糊建筑内外空间的界限——为了达到与自然“浑然融化,合体为一”的理想,在禅宗美学中有一个“模糊内部与外部的界限”的原则。过去,人们把建筑周围的花园和庭院当作是“室外的房间”,在室内空间和周围环境以及外部世界之间起到自然过渡的作用。现在许多西方现代建筑积极借鉴了这种传统的设计,用大片的玻璃落地窗产生出这种内外融合的效果, 模糊了室内和室外的界限,展现出禅宗灵性的室内装饰格调。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大片的玻璃已成为室内的一个重要元素,同时被赋予了三大功能:a、在建筑物内,我们可以透过玻璃往外看,就把室外和室内两个空间融合成一体,同时将窗外发生的事引入室内。b、人们坐在窗边观望,其实玻璃背后才是人类心中的视线目标,玻璃直接将我们的心引向了大自然。c、“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禅宗强调追索白天阳光的通道以及紧密地监测季节之间的变换,这样居室里便能在一天或一年中得到不同角度的阳光,创造出一个既简朴又不断变化的空间。玻璃的落地窗完成了这一效果。并且将自然形态引入房间里加强了室内与室外的联系,活的植物在不同的简朴场景中起焦点的作用,柔化建筑环境的严峻和规整。
②用玻璃丰富建筑环境的空间造型——建筑环境艺术是一种立体的艺术,强调运动和空间的艺术,所以不仅要靠形式的结构,如点,线的神秘组织;色彩或光影的奇妙谐和,还要注重与生命情绪的交融组合才能实现。玻璃成为实现这一组织、结构的很好媒介:
a塑造现代建筑“理性的线条”——中国历来的艺术都特别注意线条,用线条塑造类似音乐或舞蹈般有节奏的空间造型。在建筑的室内外环境中,作为线条出现的视觉现象是很多的,有些线还要被刻意强调出来,比如建筑的轮廓线、城市的天际线、建筑的结构线和作为装饰的线条等。而玻璃材料是一种奇特的物质,就象一片凝固了的水,让我们的视线穿透它而看到了玻璃的另一面,因此,透明的玻璃在视觉上常常不是“体”而是“线”的感觉。玻璃本身的变化有时被抽象为一种线条的变化;同时玻璃又透明得几乎不见实体,只有边框的直线坚定地矗立在天地间代表其存在。
b 塑造空间中流动的光影——禅宗上认为光线是凡人与神明之间传达信息的通道。因此保持光的通畅和流动在禅宗空间中是十分重要的。在表现光影效果上没有一种材料比玻璃更透彻了,它象融化了的冰块一样,在空间中隐形地存在,无声地融入建筑环境中。经艺术家和设计师设计改造后的玻璃可以大大提高其在实际中的光彩、颜色,不论是自然光或是人造光,玻璃都可以自由地将其捕捉并进行改变,重组。在建筑空间环境的运用中,玻璃能支配空间气氛,经过对光线的改造,玻璃可以把原来静态的空间变成动态的,把原来简单的平面变成一种有质感的,有内涵的材质图。
c 塑造合乎禅意的色彩——光线制造色彩,色彩不同于颜色,不是单纯的元素,而是可以影响人的感受,可以为不同心境带来难以觉察的情绪,还可以强化或减弱物体的质感。传统的禅宗居室的单色调或柔和的色调可以使得未经装饰的自然材料柔和的色调静静发光。现代玻璃艺术中的白色磨砂玻璃以其朦胧和神秘,纯净和虚无创造出一种纯净的素雅,宛若悬挂一壁的白纱,悄无声息的静默,悠然的将五彩缤纷收纳,而且玻璃材质还会令黑白体现出一种简练的风格。
③用玻璃升华建筑环境中“禅”的意境——何为意境,简单的说就是情与景的结晶品,是在艺术家与自然,与社会乃至与世界的接触中有所感悟而产生的。禅的意境首要的是指人的“心境”,也就是人当时的心灵状态,这种心灵状态大致有以下三个独立元素:静穆的观照、空与有飞跃的生命。
a “静穆的观照”与“万物如在镜中”——禅的静观世界,不是靠眼睛,而是靠心灵,因此纯客观的机械式摹写外界事物已经不能满足其需要了,这就需要创造形象来象征和激发联想。玻璃的反射性充分体现了禅宗“心如明镜,收纳万象”的道理。利用镜面反射收纳大自然风景,是对自然最真实的描述。
b 佛“空”与建筑空间——“空”在禅宗哲学,美学和价值观中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建立万物的要素,在建筑环境里,空和有的运用转变为虚实结合的空间艺术。实体的形(实)与空间的形(虚)二者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缺一不可:建筑空间的形状、表情、气氛等都要靠实体来塑造和实现,但对建筑的形而言,实体若无空间的存在又失去了其最根本的意义。在室外,适当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