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用四个字概括第一段的内容?晋、秦两国
为什么围攻郑国?
晋秦围郑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个字概括第二段的内容?郑伯是怎样 说服烛之武的?
临危受命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 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 利焉。
烛之武善于利用秦晋矛盾,打动了秦伯,使秦退兵,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欲扬先抑,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心平气和,平缓。 以退为进.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
佚之狐 推荐他人固然可敬,但推荐自己更为可贵。 秦伯: ①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都要和睦相处。 ②勇于接受他人意见,甚至包括接受和自己 有成见人的意见。 晋侯: ①损人利己的事不能干。 ②做一个宽宏大量的人。 ③非常时刻,冷静的判断很重要。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古代兵法著名的“三十六计”中有一计, 大意是利用制造敌人内部的矛盾,达到取胜的目的,这 就是俗称的“离间计”,其实,在“三十六计”中称作 “借刀杀人”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烛之武退秦师》 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两国的矛 盾,说退秦军,迫使晋军也不得不撤兵,从而消除了郑 国的危机。那么,烛之武在剑拔弩张的敌对情势下,是 如何说服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 国的呢?我们学习的新课《烛之武退秦师》,将会解决 这一系列问题。
1、用简短的一句话概括整个故事: 烛之武退秦师。 2、本文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是:
①
②
秦晋围郑
;
;
临危受命
说退秦师 晋师撤离
③
④
;
。
探究交流:你最欣赏的是哪一个人物,理由 是什么?(分析人物形象)
郑伯------礼贤下士,从谏如流。
佚之狐____ 识人才的伯乐。
官微人轻,怀才不遇,临危受命, 烛之武____ 不避艰险,深明大义,才智超群。
反问语气
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反问语气
语气平缓,诚恳
推测未来, 语速承前 劝秦谨慎.
思考探究:用四个字概括第三段的内容?烛 之武说服秦君的三点理由是什么? 说退秦师
一、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 之厚,君之薄也。亡郑利晋
二、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 所害。 存郑利秦 三、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 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故事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 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 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 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 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 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 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 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 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 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 战争。 链接
⒈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军:军队)
A
)
B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C是寡人之过也(是:这) D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⒉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D)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B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D若不阙秦 阙秦以利晋
烛之武: ①深明大义,以国家为重,勇担重任。 ②怀才未必不可遇。 ③有才能更要毛遂自荐。 ④做事有能力还不够,还要有胆识。 ⑤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讲究艺术,和睦相处。 ⑥人无完人,不要求全责备。 郑伯: ①君王都能够知错改错,一般人更应该知错改错。 ②重视人才贵在平时,不能临时抱佛脚。 ③放下架子,从善如流。 ④尊重人才就是尊重知识。
秦伯____
以利为重,亦敌亦友,变化难 测, 政治手腕了得。 口,沉着应对,有政治家的风 度。
晋侯____ 以利为重,以”不仁”为借
烛之武的游说艺术
一、善于利用矛盾。
机 智 善 辩 的 外 交 家
二、善于分析利弊。
三、善于揣摩心理。 四、讲究语言艺术。
从故事发展来看,本文记叙有什么特点? 情节曲折,波澜起伏。 留干去枝,详略得当。 对话简洁,语言精练。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⒊下列“其”字作第一人称代词使用的是(
A君知其难也 C又欲肆其西封 B失其所与 D吾其还也
B
)
⒋与“许之”中“之”的用法相同的是( A邻之厚,君之薄也
C)
B夫晋,何厌之有
C敢以(之)烦执事
D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讨论活动:请就文中的某一个人物的言行思想加以 想象和联想,谈谈鉴赏人物形象后的认识和启发.
诚恳,反问语气。
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
拉长音 较轻,有力而肯定 替秦着想, 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 以利相诱. 态度诚恳,中速读。 引史为例, 挑拨秦晋. 反问,语调略高。 要有愤激之感,速度较前要快。
阐明利害, 委婉,平缓。 动摇秦君.
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 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
晋贪忘恩
小 结
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说退秦师
亡郑利晋 存郑利秦 晋贪忘恩
晋师撤离
三 点 理 由
本课验收
2、下列“其”字意义不同于其他
三项的是( D )
A.失其所与,不知
B.共其乏困
C.又欲肆其西封 D.吾其还也
本课验收
3、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然而郑国 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 B.秦伯说,与郑人盟:秦伯很高兴, 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您曾经接 受晋国的恩惠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能放弃 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翻译下列句子: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越过别的国家来把远地当作边邑,您知道那 是很困难的。
2.夫晋,何厌之有?
晋国,有什么满足呢?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他的疆界,又想扩 张他西边的土地。
4.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使秦国的土地减少来对晋国有利,希望你考 虑这件事。
检测上节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