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 章 世 界 的 居 民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d0112f5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fc.png)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地理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1.方向:东(E)、西(W )、南(S )、北(N )。
①一般定向法 ②指向标定向 ③经纬网定向。
(1)一般地图判断方向。
规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步骤:①确定中心地点 ②对中心地点做出东西南北。
③判断中心地点与各点位置关系。
举例:A 在B 的什么方向?(2)有指向标的地图判断方向。
右图指向标: 规律: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N ) 方法: 指向标平移法。
步骤:① 确定中心地点②将指向标平移到中心地点,补全指向标。
③判断中心地点与各点的位置关系。
注意:指向标只能平移,不能旋转。
(3)经纬网判断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野外辨别方向:①指南针定向 ②太阳定向③北极星定向 ④植物定向(年轮、树枝的疏密程度) 2.比例尺: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1)公式: 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应用注意事项:①统一单位,图上距离常用厘米(cm )做单位,实地距离常用千米(km )做单位。
(1km=100000cm km →cm 加5个零) ②比例尺是一个比值,无单位。
③比例尺只表示距离缩小的程度,不表示面积缩小的程度。
变型公式:图上距离=比例尺×实地距离 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2)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3)图幅相同的两幅图:数字式 线段式表 示 方 法文字式110 000 000 或1:10 000 000 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0千米比例尺规律总结: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①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②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简略。
应用规律:大范围地区地图多用较小比例尺(如世界地图),小范围地区地图多用较大比例尺(如学校平面图)。
3.图例和注记图例:是用来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第三章 第1节《大洲和大洋》课件(共42张PPT内嵌视频)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1节《大洲和大洋》课件(共42张PPT内嵌视频)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4e42647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3f.png)
世界海陆面积比较
1.“地球”or“水球”
思与学
人类是怎样通过航海认识世界的
人类探索发现世界的历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航海探险史。
人们是怎样通过航海认识世界的?在地球表面,陆地被海洋隔绝,
海洋不仅面积广大,而且相互连通。随着航海技术的提高,人类克
服了海洋的阻隔后,海洋便成为认识世界的通道。15世纪以后,勇
陆地主要集 中在北半球
海洋面 积大于 陆地面 积
2.海陆分布不均
(2)东西半球看海陆
海陆分布 很不均匀
陆地主要集 中在东半球
海洋面 积大于 陆地面 积
2.海陆分布不均
(3)水陆半球看海陆
海陆分布 很不均匀
陆地主要集 中在陆半球
海洋面 积大于 陆地面 积
2.海陆分布不均
海陆分布 很不均匀
无论我们怎样划 分半球,地球的 任何一个半球的 海洋面积都大于 陆地面积。
2.明确洲界线
思考:
不同的大洲之间,一般以 什么作为分界线?
一般以天然界线,如山脉、 河流、湖泊和海峡为界; 有的以人工开凿的运河为 界。
2.明确洲界线
亚洲与欧洲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 —里海—大高加索山脉 —黑海—土耳其海峡
2.明确洲界线
亚洲与非洲 苏伊士运河
2.明确洲界线
亚洲与北美洲 白令海峡
敢的航海家们从已知的陆地出发,跨越广阔的海洋,去探索未知的
世界。在此过程中,人们认识了世界海陆分布,了解了地球的整体
面貌。
在人类文明史上,记载着许多著名的航海家,如郑和、哥伦布、
麦哲伦,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2.海陆分布不均
(1)南北半球看海陆
《孟子三章》专题练习(有答案)
![《孟子三章》专题练习(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d9e49c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1e.png)
《孟子三章》专题练习(有答案) XXX《孟子三章》专题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对比阅读XXX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XXX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XXX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XXX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XXX发于畎亩之中,XXX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XXX吾举于士,XXX举于海,XXX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两章)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
B.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C.多助之至.至:抵达。
D.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环而攻之而不胜而山不加增..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臣以XXX攻宋..C.寡助之至杜少府之任蜀州..D.困于心衡于虑搜于国中..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A.一个国家,国内却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土,国外却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和外在的忧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B.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和外在的忧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世界民族概况
![世界民族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0ea93420cf84b9d529ea7a18.png)
赫哲族和那乃族:
沿黑龙江两岸而居的中国的赫哲族和俄罗斯联邦的 那乃族是同一民族。中国的赫哲族有4000多人,俄 罗斯联邦的那乃族有12000人。尽管族称不同,但 同源于隋唐时期的“黑水么赫”和先秦的“肃慎” 族群,有共同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语言基本相 同,相互间可以交谈,至今保持着密切的经济文化 联系。
《卡门》:生性无拘无束的吉普赛女郎卡门 《巴黎圣母院》中美丽善良、命运凄惨的艾丝梅拉达 《叶塞尼亚》中能歌善舞、聪明勇敢的叶塞尼亚
沉睡的吉普赛人
吉普赛人的发祥地在印度北部。有的研究者认为,他 们由于遭到突厥人的入侵,吉普塞人公元10-11世纪 时踏上了向西迁徙的旅途。
吉普赛人自流浪以来,备受歧视和压迫,处于社会底 层。
如果有人听到犹太人受到迫害,会感受到痛苦, 并发出呼喊的话,那个人就是犹太人;如果不会 呼喊,就不是犹太人! 这个设问只是一则誉喻,实质上是要在现实生活 中检验出犹太人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吉普赛人:
起源于印度北部,散居于全世界的流浪民族。人口约为 200∼300万,大部分住在欧洲。 英语系人士一般称呼吉普赛人为Gypsy,中文“吉普赛” 即是该名称的音译。 法国人称他们为波希米亚人,西班牙人称他们为弗拉明 戈人,俄罗斯人称他们为茨冈人,阿尔巴尼亚人称他们 为埃弗吉特人,伊朗人称他们为罗里人 吉普赛人称自己为罗姆(Rom),在吉普赛语言中, “罗姆”的原意是“人”。
除了中国,新加坡是世界上唯一汉族 人口占多数的国家。
新加坡的標志與象征——魚尾獅塑像
新加坡華人歡歡喜喜過春節
马来西亚有近500种中文报章 马来西亚华人过春节
第三章社会的构成与社会运行
![第三章社会的构成与社会运行](https://img.taocdn.com/s3/m/2ef1a1db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c8.png)
202222//11//88
4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七点 二十二分。
二、社会构成三大要素
第一,自然环境: 物质基础和条件 第二,人口:社会活动主体 第三,文化: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是人类与动物区别的主要标志。
202222//11//88
5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七点 二十二分。
▪ 3)强调知识、思想、价值、心理等人类的内在意识和观念,认为文化 就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或社会的观念形态。
➢ a.毛泽东: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 b.韦伯:文化是精神的价值观念
➢ c.索罗金和帕森斯:强调象征、意义、价值和规范是理解社会文化的关键 ➢ d.格尔兹:从历史沿袭下来的体现于象征符号中的意义模式,是由象征符号体
2)文化是群体共享的,是群体价值和行为模式 3)文化是由各种象征符号承载、凝结和传播的 4)文化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和传承性 5)文化是多样的和变动的,文化具有适应性
202222//11//88
11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七点 二十二分。
4、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 文明是指通过人类改造世界的积极成果所体现出来的人类社会
▪ 历史上的文化逻辑:东方文化---西方文化---东方文化。今天以分析性 为基础的西方文化是主导,将来会转向一综合性为基础的东方文化。
▪ 文化会在融合中向更高层次的文化发展,融合是主导的取代和 引领,不是文化的消灭。
202222//11//88
16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七点 二十二分。
三、文化的社会功能
▪ 第四,滕尼斯的“公社”与“社区”
➢ 公社:是自然经济的、官僚权威的、缺乏社会福利的、乡村性的、机械 团结的、农业的、信仰性思维流行的、一元化的这么一种社会形态。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第三章 人民群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第三章 人民群众](https://img.taocdn.com/s3/m/efdd738c50e2524de4187e1f.png)
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 期进一步强调了群众观点 和群众路线。 把“人民拥 护不拥护”、“人民赞成 不赞成”、“人民高兴不 高兴”、“人民答应不答 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 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 调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
带领受灾群众抗灾自救的临时党支部
科学发展观主张以人为本,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了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
(一)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历史唯 主张社会存在 物主义 决定社会意识
群众史观: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历史唯 心主义
主张社会意识 决定社会存在
英雄史观:少数英雄人物 及其主观意志创造历史
唯心主义历史观:夸大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否定人民群 众的历史作用。
A、唯意志论: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的意志决定社会发展的进程。 B、宿命论:认为某种神秘的精神力量决定社会的发展,而英雄人 物则是这种神秘力量的体现者,受托人。
胡适
英雄史观的代表:
英国的卡莱尔(1795—1881)认为﹕全世界的历史“实际上 都是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伟大人物的思想外在的、物质的结 果”,“这些伟人的历史真正构成了全部世界历史的灵魂”。
唯心史观主要缺陷
第一,至多考察了人的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究 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
答案:C
答案:BD
答案:BCD
答案:ABC
答案:ABCD
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是无产阶级政党一切工作的根本 出发点。
开国大典
一切依靠群众,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力量源泉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是我们 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战胜敌人的重要“法宝”之一。
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杨家岭与农民谈话 毛泽东与群众
第23课《孟子三章》课件
![第23课《孟子三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77ca83f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c9.png)
古今异义
亲戚:
去:
池:
郭:
古:族内的人和族外的人 今:和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古: 逃跑 今: 到 ……去 古: 护城河 今: 池塘 古: 外城 今: 姓氏
词类活用
环: 名词作状语 域: 名词用作动词 固: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威: 形容词用作动词
围 限制 使……巩固 震慑 征服
一词多义
孟子与《孟子》
《孟子》文章向来以雄辩著称。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 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出于对当时执政者贪婪残暴 行径的愤慨,对挣扎在苦难中人民的同情,对别家学说的敌 视,对贯彻自己.主张的强烈愿望,以及那种“如欲平治天 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救世责任感?使孟子的文章 激切、刚厉、理直气壮。他又善于运用各种驱诱论敌就范的 手法,加上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喜用一大串的排偶句 式,所以笔锋咄咄逼人。
翻译: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古人认为,天地之间最重要三种因素分别是——
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轻重厉害如何呢?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论点 是什么
论证 为什么
结论 怎么样
事实论据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攻方失利 小城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孟子称颂所谓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世,主张“法先王”,行 “王道”“仁政”。在列国纷争和人民斗争不断发展的形势下, 孟子看到了人民力量的巨大,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尽心》)的看法,强调统治者应重视人民的作用,这在当时 有一定进步性。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论述了战争中民心背向的问题, 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 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6cbd1d2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21.png)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是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认识世界的海陆面貌,了解海陆分布的特点,为后续学习世界的气候、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等内容奠定基础。
同时,本节课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全球观念。
(二)教材内容结构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海洋与陆地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海陆分布的特点。
七大洲七大洲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大小。
洲际分界线。
四大洋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大小。
二、学情分析(一)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七年级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已经对地球的形状和表面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并且对海洋和陆地也有一定的了解。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通过电视、书籍、网络等渠道接触到了一些关于世界地理的知识。
(二)学生学习能力和特点七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探索新事物。
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借助直观的图像、模型等教学手段来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
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和探究。
(三)可能存在的学习困难对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学生可能难以准确记忆。
理解洲际分界线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候等地理要素的影响时,学生的思维可能不够深入。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掌握海陆分布的特点。
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大小。
理解洲际分界线的划分依据。
能够运用地图和地球仪,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地图和地球仪,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海陆分布的特点和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规律。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高中地理目录
![高中地理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322f082d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fd.png)
然灾难及其影响•其次节主要自然灾难的形成与分布•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难的影响•其次章中国的自然灾难•第一节中国自然灾难的特点•其次节中国的地质灾难•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难•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难•第五节中国的生物灾难•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自然灾难的监测与防卫•其次节自然灾难的求援与求助•第三节自然灾难中的们四周的环境•其次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其次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其次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爱护•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其次节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爱护•第四章生态环境爱护•第一节森行政区划•其次节人口和民族•第三节中国地形•第四节气候•第五节河流和湖泊•第六节自然资源•第七节农业•第八节工业•第九节交通运输业•第十节城市•其次章中国地理分区•第一节北方地区•其次节南方地区•第三节西北地区•第四节青藏地区•第五节港澳台地区•第三章中国的区域差异•第一节中国自然区域的差异•其次节我海洋•其次节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第三节世界的居民和国家•其次章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第一节东亚与日本•其次节东南亚•第三节南亚与印度•第四节中亚•第五节西亚•第六节非洲与埃及•第七节欧洲西部与德国•第八节北美与美国•第九节拉丁美洲•第十节大洋洲•第十一节两极地区自救与互救林及其爱护•其次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第三节湿地干枯及其复原•第四节生物多样性爱护•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加•第一节相识环境管理•其次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第三节公众参加国的三个经济地带•第三节资源跨地区调配•第四节区域协调发展。
【新教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教学设计
![【新教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5fb8817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0.png)
阿拉伯语 汉语
英语 法语
俄语
西班牙语
返
联合国网站上的工作语言
回
目
录
世界的语言 联合国的官方语言共有6种,分别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
拉伯语。
返 回 目 录
世界的语言
结合“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图和教材P75阅读,找一找世界主要语言分布
区,并填写表格。
语言 汉语 英语 俄语
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主要分布地区
法语
西班牙语
阿拉伯语
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返 回
目
录
世界的语言 1.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是哪种语言?2.使用范围最广泛的是哪种语言?
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返 回 目 录
|第四章|世界的居民与文化
第三节 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
课标要求
运用反映人种、语言、宗教、 习俗等内容的图文资料,描述世 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树立尊重世 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
1977年,“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 号”探测器发射升空时,各携带一张“地 球之音”镀金铜质声像片。它录制了有关 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各种信息,承载着人类 与宇宙星系沟通的使命。
春节
返 回 目 录
世界的习俗 阅读材料,找出春节有哪些习俗?
民族节日是民族文 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民 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透 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和 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 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返 回 目 录
世界的习俗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 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 的重要标志,体现了不 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 民族的文化精神,反映 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民 风民情、宗教习俗、经 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孟子三章》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孟子三章》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06c062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17.png)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孟子三章》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米粟(sù)空乏其身(kòng)寡助(guǎ)B.公孙衍(yǎn)丈夫之冠(guān)妾妇(qiè)C.富贵不能淫(yín)畎亩(quǎn)胶鬲(gé)D.傅说(yuè)百里奚(xī)法家拂士(bì)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亲戚畔之B.曾益其所不能C.威武不能屈D.入则无法家拂士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女子之嫁也A.丈夫之.冠也(《富贵不能淫》)B.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答谢中书书》)C.往之.女家(《富贵不能淫》)D.与民由之.(《富贵不能淫》)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B.作家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这一荣誉,对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有重大意义。
C.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大大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D.传统文化如“四书五经”对初中生来说可能比较陌生,并且对语文老师来说是熟悉的。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这是中国首位出舱航天员程志刚时隔13年后再次执行出舱活动任务;①两名出舱航天员完成在机械臂上安装脚限位器和舱外工作台等工作后,又进行了其他作业。
①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
①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执行出舱任务的女航天员,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
①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身着我国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
二、综合性学习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中华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家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家实验课程”。
初一上册地理湘教版知识点
![初一上册地理湘教版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5c2d887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19.png)
初一上册地理湘教版知识点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1.“地理”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世纪成文的《易经·系辞》,里面有“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的文句。
1.地图三要素:方向、图例和注记、比例尺(1)方向: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指向标法:地图上箭头指向为北方③经纬网法:经线南北,纬线东西(2)图例和注记:各种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叫注记。
(3)比例尺:①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注意:比例尺的分子、分母单位要统一)②比例尺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单位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③比例尺的大小比较:比例尺是个分式,分子为1,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④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实际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⑤画小范围,选大比例尺,内容详细;画大范围,选小比例尺,内容简略。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
3.经纬线的划分①纬线:赤道以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小为点,指示东西方向,以赤道为界限,北增北纬(N),南增南纬(S),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的弧线,每条经线均相等(约为赤道的一半,约2万千米。
),指示南北方向,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增大,各为180°,东增东经(E)/西增西经(W),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和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公转:绕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产生现象:四季更替,五带形成,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②地球自转:绕转中心: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产生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5.世界海陆比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6.海陆分布特征: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东半球。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d8f4a827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00.png)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节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总结
![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d17ef50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91.png)
第一章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认识过程托勒密地心说→哥白尼日心说→傅科通过实验证明地球在自转(傅科摆)二、地球的自转1.定义:地球围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这种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
2.绕转中心:地轴3.运动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4.自转周期:自转一周需要一天,约24小时。
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现象):①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同纬度地区,东早西晚);②产生了时差(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跨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发生变化);③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6.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所以任何时刻地球上都有一半地区是白天,一半地区是黑夜,就有了昼夜现象。
地球表面被太阳照射的一半为昼半球,没有被太阳照射的一半称为夜半球。
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为晨昏线,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黑夜到白天为晨线,由白天到黑夜为昏线。
三、地球的公转1.定义: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运动,这种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
轨道呈椭圆形,太阳并非在轨道中间。
因此有了近日点和远日点。
2.绕转中心:太阳3运动方向:自西向东4.公转周期:公转一周时间为一年。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现象):①太阳直射点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②四季更替(一年24节气);③昼夜长短变化;④太阳高度角变化;⑤五带的划分。
6.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昼夜长短关系: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②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7.太阳直射点移动图(以北半球为例)8.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的影子逐渐变短。
一天中,影子的长短变化为由长变短再变长。
9.北半球:春季为3、4、5月份,夏季为6、7、8月份,秋季为9、10、11月份,冬季为12、1、2月份。
南半球正好相反。
10.热带一年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南北回归线上一年中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其他地方没有太阳直射。
第二节海陆分布一、海陆分布1.分布状况:陆地面积远小于海洋,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4.3《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课件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4.3《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4a4f605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60.png)
目录
COMPANY
01 世界的语言 02 世界的宗教 03 世界的习俗
1
世界的语言
世界的语言 1.世界上有多少种语言? 2.广泛使用的语言有哪些?
法国巴黎爱情墙 上311种语言书写的“我爱你”
据统计,世界上共 有7000多种语言,使用 人数在100万以上的有 200~250种。
返 回 目 录
世界的语言
|第四章|世界的居民与文化
第三节 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
课标要求
运用反映人种、语言、宗教、 习俗等内容的图文资料,描述世 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树立尊重世 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
1977年,“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 号”探测器发射升空时,各携带一张“地 球之音”镀金铜质声像片。它录制了有关 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各种信息,承载着人类 与宇宙星系沟通的使命。
区,并填写表格。
语言 汉语 英语 俄语
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主要分布地区
法语
西班牙语
阿拉伯语
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返 回
目
录
世界的语言 1.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是哪种语言?2.使用范围最广泛的是哪种语言?
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返 回 目 录
世界的宗教
亚洲东部 亚洲东南部
主要分布在亚洲,以东亚和东南亚居多。
返 回
目
录
世界的宗教
结合图文材料,将表格填写完整。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教
创始地
亚州西部
阿拉伯半岛
古印度
教堂 建筑(特点) (尖塔高耸,
顶尖多有十字架)
清真寺 (圆顶, 顶部有新月标志)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pdf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pdf版](https://img.taocdn.com/s3/m/228a05df2b160b4e777fcf6d.png)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一、解开地理之迷:我国:最早出现“地理”一词的是公元前5世纪《易·系辞》西方: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写出第一本地理专著《地理学》二、地理与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熟悉生活环境、确认方向、识别天气、了解风土人情、提高生活适应能力三、地理与生产建设:1、地理与农业生产2、地理兴建工业企业3、地理与交通、商业网点、区域规划、解决全球性的问题等荷兰的风车:荷兰地势低洼,湖泊沼泽众多,发明抽水风车。
四、地理与风土人情:西伯利亚民居(墙体厚实,窗户双层:适应寒冷的气候)、狂欢节、圣诞节、斗牛、阿拉伯人的服装(宽大长袍、头巾、白色:透气、阻挡风沙、反射阳光)、威尼斯传统交通工具是船(受威尼斯水城地理环境影响)等。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习地理一、学会看地图:1、地图制作过程:鸟瞰图形----平面图-----地图2、最早的地图:距今4700多年苏美尔人3、地图的概念:用绘制平面图的方法,把地球表面某一区域的景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并用符号画在平面上的相应位置,注上必要的文字,就成为一幅地图。
二、地图的相关知识1、地图的基本要素(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1)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3)表示方式:4)大小:A、比值确定:分母小比值大比例尺大分母大比值小比例尺小B、图幅相同:比例尺大范围小内容详细(地图大小相等)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简略C、同一地区:比例尺大图幅大内容详细比例尺小图幅小内容简略D、比例尺的选择:比例尺越大,则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如:学校平面图应选择较大比例尺;画中国政区图应选择较小的比例尺。
(2)方向a、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指向标定向法:按指向标判别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示正北方向。
c、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知识点(1-3章)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知识点(1-3章)](https://img.taocdn.com/s3/m/e43001eb5a8102d277a22f2a.png)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1.荷兰的“功臣”是抽水风车;国花是郁金香。
2.阿拉伯人的主要居住地区是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即西亚和北非),传统的服装是身着白色长袍、头戴头巾,原因是:①气候炎热,很少下雨;②风沙很大。
(气候因素)3.地图可分为两类,主要包括自然地图(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和社会经济地图(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
举例:查找城市位置或国家位置时查找政区图。
4.地图三要素是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方向1.在地图上确定方向(首先第一步看有没有指向标,然后再判断):①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
(N代表北,S代表南,W代表西,E代表东)2.在野外可以利用指南针、北极星、年轮等来辨别方向,不能用流星辨认方向。
3.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河流流向的表示方式:自向。
公路走向:①南北走向、②东西走向、③东北—西南走向、④西北—东南走向(若是:公路从A点到B点,表示方式则是从向(有方向性)比例尺1.比例尺的公式:2.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注意三种形式之间的转换。
例如:①文字式:图上 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1 千米(注意厘米、千米用汉字表示)②数字式:1:100000③线段式:(仅仅画一段) 1 千米=1000 米=100000 厘米3.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时,首先统一化成数字式,分子为 1,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4.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大,范围小,内容详细;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简略。
【尺大围小内容详,尺小围大内容略】5.在地图上量算距离时,比例尺较大的地图比比例尺较小的地图更精确些。
6.选择比例尺合适的地图,如大范围选择比例尺小的地图;小范围选择比例尺大的地图。
例如:学校选择比例尺大的地图,世界选择比例尺小的地图。
图例和注记图例是指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指文字说明、数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以及美洲的印第安人和 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
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 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种 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世界语言
①六种工作语言:汉语、英语、俄语、法语、
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②使用最广泛的语言:__英__语____ ③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_汉__语____ ④西亚和北非主要讲:__阿_拉__伯__语___
(4)图11为山东某学校的玲玲同学不同时间身影长短变化情况示 意图。假如玲玲的身高不变,请比较判断:
如果是在同一天,则更接近正午的是 __乙____图;如果是在不同季 节的正午时刻,则更接近冬至日的是_甲____图。
亚洲的西部和东南 部,非洲的北部和 东部;中国穆斯林 以西北地区相对集 中 东亚、东南亚和南 亚的斯里兰卡
建筑及经 典 教堂 《圣经》
清真寺 《古兰经 》
寺庙、佛 塔
特殊宗教:(1)印度信仰印度教 (2)以色列信仰犹太教
(3)源于中国本土的道教
(4)、世界面临的三大问题:_人__口____、 __资__源__、___环_境______。
无
北极圈内极 无
昼,南极圈
北极圈内极 夜,南极圈
内极夜
内极昼
读下图,回答 下列问题。
(1)图10中A点的经纬度是__0_°___,___1_5__0_°_,E该点一年中有 2
______次太阳直射现象。
(2)读图10,观察此时太阳直射在北__回___归__线___(纬线),正值北
半(3球)的C_点_夏_位_于_至_五_节带气中。的___北__温____带;此时该点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___昼___长___夜__短_____。
二、综合题
21、(1)①②④⑤ 地势平坦,农业发达, 气候温暖湿润,适合人 22、 (1)欧洲西部 亚洲南部(南亚)
亚洲东部(东亚)
(2)东部 (3)东部 印第安人 因纽特人
爱斯基摩人
二、综合题
23、乡村 临河 城市 B 地势平坦, 水源充足,两条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 24、(1)平原 欧洲西部或者亚洲南部或 者亚洲东部或者南北美洲东部
⑤在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巴 西和附近一些岛国讲__葡__萄__牙__语____,其他国 家大多数讲__西__班__牙__语_____。
宗教
宗 发源地及圣地 教
基 发源地:
督
巴勒斯坦地
教区
圣地:耶路撒冷
伊 发源地:
斯
沙特阿拉伯
兰 圣地:
教
麦加、耶路撒冷
佛 发源地:古印度 教
分布地区
欧洲、南美洲、北 美洲和大洋州各国
3.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的人 口数,它能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 度。人口密度较小(地广人稀)的国家 有:澳大利亚、加拿大等。
4.出现人口负增长的国家有:意大利、 德国和瑞典等。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 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5.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是非洲; 人口增长最慢的大洲是欧洲。 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亚洲。
出生率是指_一__年__内__一__定__地__区__的__出__生__人__口__与__总__人__口__之__比__。
出生人口数
出生率=
×100%
总人口数
死亡率是指_一__年__内__一__定__地__区__的__死__亡__人__口__与__总__人__口__之__比___。
死亡人口数
死亡率=
聚落
①聚落的两种形式:_乡__村___、_城__市___
②聚落形成的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
便利、水源充足、资源充足等
七年级地理新课程形成性检测(三)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4B 5C 6C 7D 8A 9D 10C 11C 12D 13C 14A 15B 16C 17A 18B 19C 20B
稠密地区分布在: 平原
4.从气候条件分析,世界人口 稠密地区气候特点是:
___温__暖__湿___润___
5.从经济条件分 析,世界人口稠 密地区分布
在:经___济__发_ 达地区
空气稀薄的 高山、高原
寒冷的极地
干旱的荒漠
湿热的热带 雨林
0 1 10 100 200
四大人口稀疏区
人口问题:
增长缓慢:①人口老龄化 ②劳动力短缺 ③国防兵源不足
×100%
总人口数
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 — 死亡率
1 32
4 4
世界人口分布图
0 1 10 100 200
四大人口稠密区
1. 从纬度位置分 析,世界人口稠 密地区分布在:
中1. 低纬度地区
2. 从海陆位置分 析,世界人口稠 密地区分布在:
沿海地带
3.从地形条件分析,世界人口
(2)北 中低 (3)温暖湿润 (4)不断减少 (5)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
世界人种、语言、宗教
B
E DC A
G
F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日期
太阳直射点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夜 长短
有无极昼极 夜现象
昼夜平分 昼长夜短 昼夜平分 昼短夜长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1.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 区的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数-死亡人数)与总 人口之比。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一般说来,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 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 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
2。 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区是:亚洲的东 部,亚洲的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 的东部。
增长过快: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挤、水土 流失、土地荒漠化等
正确的人口观: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发展中国家乡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迁移的原因: 城市生活条件、教育条件、医疗卫生条件和 待遇比乡村好。
世界的人种
另外还有 混血人种, 主要分布 在南美洲。
世界人种
分布地区
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