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理论与实务-第四章审计目标和审计程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审计目标和审计程
目录
01 考情分析
02 内容介绍
03 内容讲解
【考情分析】
审计目标是审计行为的出发点。
审计程序是实现审计目标的途径和步骤安排。
不同的审计主体和不同的审计项目,由于审计目标不同,具体的审计程序也不同。
每年考试都以客观题形式考查,分值4分左右。
本章考试大纲对中级与初级审计师的要求相似,初级在内部审计的审计程序、社会审计的审计程序中仅要求了解。
内容介绍
第一节审计目标
第二节审计程序
第一节审计目标
一、审计目标概述
(一)审计目标的含义
审计目标是审计行为的出发点,是审计活动要达到的境地,是目的的具体化。
审计目的取决于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
审计目标的确定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社会的需求,二是审计界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目标可以多样化。
(二)审计目标在审计项目中的指导作用
审计目标是审计的方向。
不仅影响审计方案的制定,还影响审计的实施和报告。
二、国家审计的审计目标(2019年改写)
按层次不同:
根本目标,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高层次目标)
现实目标,是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直接目标,监督和评价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
三、内部审计的审计目标
(一)总目标
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
(二)具体审计目标
合规审计的具体目标:是确定组织各部门是否遵循了现行法律和法规,以及专业和行业标准或合同责任的要求,是否遵循了组织制定的章程、特定的程序或规则。
财务审计的具体目标:是通过实施审计程序,以确定财务部门出具的财务报表中确认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披露层次认定是否恰当。
绩效审计目标是评价组织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益性,评价组织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组织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履行状况,有助于组织增加价值。
四、社会审计的审计目标
(一)总目标:是指注册会计师为完成整体工作而达到的预期目的。
财务报表审计总目标:一是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二是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二)具体审计目标: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实施审计程序以确定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确认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披露层次认定是否恰当。
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密切相关。
审计的过程就是获取支持管理层财务报表认定的审计证据的过程。
例如,管理层在资产负债表中列报存货及其金额100万,意味着管理层做出了下列明确的认定:
(1)记录的存货是存在的;(存在)
(2)存货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计价和分摊)
同时,管理层也做出下列隐含的认定:
(1)所有应当记录的存货均已记录;(完整性)
(2)记录的存货都由被审计单位拥有。
(权利和义务)
1.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
(1)发生:由发生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
(2)完整性:由完整性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
(3)准确性:由准确性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
(4)截止:由截止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
(5)分类:由分类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
(1)存在:由存在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记录的金额确认存在。
(2)权利和义务:由权利和义务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
(3)完整性:由完整性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
(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和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3.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审计目标
(1)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将没有发生的交易、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的交易和事项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
(2)完整性:如果应当披露的事项没有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了该目标。
(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达清楚。
(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例题1·单选题】(2017年)被审计单位记录了虚假的销售收入100万元,审计人员认为其影响的财务报表认定是:
A.完整性
B.存在或发生
C.计价与分摊
D.截止期正确性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存在和发生都是记录已经发生的事项。
本题中的销售收入未发生,属于多记的情况,所以影响存在或发生。
第二节审计程序
审计程序是保证实现审计目标的手段。
一方面,可以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另一方面,可以保障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依法审计,保障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的合法权益。
一、国家审计的审计程序(重点)
二、内部审计的审计程序
三、社会审计的审计程序
国家审计
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
内部审计
制订年度审计计划→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终结阶段
社会审计
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终结阶段
一、国家审计的审计程序
国家审计程序通常包括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三个阶段。
(会区分不同阶段的任务,掌握其中涉及的专有名词)
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
查谁?怎么查?结果?
(一)审计计划阶段
1.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
审计机关应当根据法定的审计职责和审计管辖范围,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
(与内部社会审计区别?)
审计机关按照下列步骤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
第一步:调查审计需求,初步选择审计项目;
第二步:对初选审计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确定备选审计项目及其优先顺序;
第三步:评估审计机关可用审计资源,确定审计项目,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
审计机关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可以采取文字、表格或者两者相结合的形式。
审计机关应当将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下达审计项目组织和实施单位执行。
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一经下达,审计项目组织和实施单位应当确保完成,不得擅自变更。
2.编制审计工作方案
审计机关业务部门编制审计工作方案。
审计工作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和重点;审计工作组织安排;审计工作要求。
实施过程中情况发生变化,可以申请对审计工作方案的内容进行调整,并按审计机关规定的程序报批。
审计机关应当定期检查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执行情况,评估执行效果。
审计项目实施单位应当向下达审计项目计划的审计机关报告计划执行情况。
(二)审计实施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
1.组成审计组,送达审计通知书;
2.进行调查了解;
3.编制审计实施方案;
4.获取审计证据,进行审计记录;
5.检查重大违法行为。
具体讲解如下:
1.组成审计组,送达审计通知书
应当在实施项目审计前组成审计组。
审计组实行审计组组长负责制。
审计组组长由审计机关确定,审计组组长可以根据需要在审计组成员中确定主审。
成立审计组考虑三方面问题:
(1)人员素质;
(2)保持连续性,必要时也需要轮换;
(3)严格遵守回避制度。
2.进行调查了解
审计组应当调查:
(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
(2)评估被审计单位存在重要问题及其可能性;
(3)确定审计应对措施;
(4)编制审计实施方案。
(风险导向审计的思路)
第一,调查的内容
审计人员可以从下列方面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内部和外部的总体情况)(1)单位性质、组织结构;
(2)职责范围或者经营范围、业务活动及其目标;
(3)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其执行情况;
(4)财政财务管理体制和业务管理体制;
(5)适用的业绩指标体系以及业绩评价情况;
(6)相关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第七章)
(7)相关信息系统及其电子数据情况;
(8)经济环境、行业状况及其他外部因素;
(9)以往接受审计和监管及其整改情况;
(10)需要了解的其他情况。
第二,调查的方法:(与第六章第三节对比)
(1)书面或者口头询问被审计单位内部和外部相关人员;
(2)检查有关文件、报告、内部管理手册、信息系统的技术文档和操作手册;
(3)观察有关业务活动及其场所、设施和有关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
(4)追踪有关业务的处理过程(穿行测试);
(5)分析相关数据。
第三,调查的范围
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目标和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运用职业判断确定调查了解的范围和程度,重点调查了解已经发生变化的情况。
第四,判断标准(如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
职业判断所选择的标准应当具有客观性、适用性、相关性、公认性。
(第五章)
第五,如何判断“重要问题”
审计人员应当运用职业判断,根据可能存在问题的性质、数额及其发生的具体环境,判断其重要性。
(在调查阶段需要做的)
审计人员判断重要性时,应关注:性质严重,金额大。
审计人员判断重要性时,可以关注下列因素:(性质、金额)
(1)是否属于涉嫌犯罪的问题;
(2)是否属于法律法规和政策禁止的问题;
(3)是否属于故意行为所产生的问题;
(4)可能存在问题涉及的数量或者金额;
(5)是否涉及政策、体制或者机制的严重缺陷;
(6)是否属于信息系统设计缺陷;
(7)政府行政首长和相关领导机关及公众的关注程度;
(8)需要关注的其他因素。
审计组应当评估被审计单位存在重要问题的可能性,以确定审计事项和审计应对措施。
【例题2·多选题】国家审计人员在判断被审计单位存在问题的重要性时,通常会关注的因素有:
A.是否需要特殊的审计技术
B.是否属于涉嫌犯罪的问题
C.是否属于信息系统设计缺陷
D.是否涉及较大的数量或者金额
E.是否关系到政策、体制的严重缺陷
『正确答案』BCDE
『答案解析』审计人员在判断重要性时,可以关注下列八个因素:是否属于涉嫌犯罪的问题;是否属于法律法规和政策禁止的问题;是否属于故意行为所产生的问题;
可能存在问题涉及的数量或者金额;是否涉及政策、体制或者机制的严重缺陷;是否属于信息系统设计缺陷;政府行政首长和相关领导机关及公众的关注程度;需要关注的其他因素。
3.编制审计实施方案
编制和调整审计实施方案可以采取文字、表格或者两者相结合的形式。
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时,应当持续关注已做出的重要性判断和对存在重要问题可能性的评估是否恰当,及时做出修正,并调整审计应对措施。
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计组应当及时调整审计实施方案:
(1)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审计工作方案发生变化的;
(2)审计目标发生重大变化的;
(3)重要审计事项发生变化的;
(4)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
(5)审计组人员及其分工发生重大变化的;
(6)需要调整的其他情形。
一般审计项目的审计实施方案应当经审计组组长审定,并及时报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备案。
重要审计项目的审计实施方案应当报经审计机关负责人审定。
4.获取审计证据,进行审计记录(与第六章相同)
审计人员可以采取检查,观察,询问,外部调查,重新计算,重新操作,分析等方法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获取审计证据。
审计人员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获取审计证据,审计证据应当具有适当性和充分性的特征。
5.检查重大违法行为
重大违法行为是指被审计单位和相关人员违反法律法规、涉及金额比较大、造成国家重大经济损失或者对社会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行为。
注意:发现重大违法行为的线索,审计组或者审计机关可以采取下列应对措施:
(1)增派具有相关经验和能力的人员;
(2)避免让有关单位和人员事先知晓检查的时间、事项、范围和方式;
(3)扩大检查范围,使其能够覆盖重大违法行为可能涉及的领域:
(4)获取必要的外部证据;
(5)依法采取保全措施;
(6)提请有关机关予以协助和配合;
(7)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
(8)其他必要的应对措施。
总结:审计实施阶段主要工作包括:
1.组成审计组,送达审计通知书;
2.进行调查了解;
3.编制审计实施方案;
4.获取审计证据,进行审计记录;
5.检查重大违法行为。
【例题3·单选题】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重大违法行为线索时,不应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A.依法采取保全措施
B.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
C.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拘禁
D.提请有关部门予以协助配合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审计人员没有拘禁权。
【例题4·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国家审计实施阶段的工作有:
A.成立审计组
B.编制审计工作方案
C.编制审计实施方案
D.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
E.起草审计报告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选项B,属于审计计划阶段;选项E,属于审计报告阶段。
(三)审计报告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
编审、复核、审理、签发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公布审计结果;检查审计整改情况。
1.编审、复核、审理、签发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注意各自的职责,文件的名称)
编审(1)
审计组在起草审计报告前,审计组组长应当确认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已经审核,并从总体上评价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和充分性。
出审计报告草稿à征求被审计单位或个人意见(特殊情况除外)à反馈后判断是否修改、无反馈进行说明à违法违规的职权范围内“审计决定书”,超出职权“审计移送处理书”复核(2)
审计组à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复核:
将复核修改后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等审计项目材料连同书面复核意见,报送审理机构审理。
审理(3)
审理机构将审理后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连同审理意见书报送审计机关负责人。
①涉嫌重大违法犯罪的问题;
②与国家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政策及其执行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③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问题;
④关系国家信息安全的重大问题;
⑤影响人民群众经济利益的重大问题;
⑥其他重大事项。
2.公布审计结果
履行规定的保密审查和审核手续,报经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
未经授权不得公布。
3.检查审计整改情况
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审计整改检查机制,督促被审计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根据审计结果进行整改。
两个阶段:
(1)审计实施过程中,应当及时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
(2)出具审计报告、做出审计决定后,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检查或者了解被审计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的整改情况。
对于定期审计项目,可以结合下一次审计检查。
检查内容:
(1)执行审计机关做出的处理处罚决定的情况;
(2)对审计机关要求自行纠正事项采取措施的情况;
(3)根据审计机关的建议采取措施的情况;
(4)对审计机关移送处理事项采取措施的情况。
二、内部审计的审计程序(2019年改写)
编制年度审计计划à计划阶段à实施阶段à终结阶段
(一)计划阶段
1.编制年度审计计划
年度审计计划一般由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编制,报经组织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批准后施行。
2.编制项目审计方案
项目审计方案一般由审计项目负责人编制,报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批准后施行。
3.编制与送达审计通知书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或者被审计人员送达审计通知书。
(二)实施阶段
1.测试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但是内部审计人员不能负责内部控制的决策及实施,以免独立性受到影响。
2.获取审计证据
内部审计人员可以运用审核、观察、监盘、访谈、函证、计算和分析程序等方法,获取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和建议。
审计证据,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中,通过实施审计程序所获取的、用以证实审计事项,支持审计结论、意见和建议的各种事实依据。
充分性是审计证据数量上的标准。
相关性、可靠性是审计证据质量上的标准。
3.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三)终结阶段
1.编制审计报告
2.分级复核审计报告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提交审计报告前,对审计报告进行审核、检查,以确保审计报告的质量。
3.后续跟踪
后续跟踪是在审计报告正式提交后,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及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所做的审查。
三、社会审计的审计程序
社会审计的审计程序由计划、实施和完成三个阶段组成。
(一)计划阶段
1.初步业务活动
目的:
●具备执行业务所需的独立性和能力;
●不存在因管理层诚信问题而可能影响注册会计师保持该项业务的意愿的事项;
●与被审计单位之间不存在对业务约定条款的误解。
会计师事务所在决定接受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委托后,双方就应尽快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就双方达成的有关事项作出约定。
如业务约定条款发生变更,注册会计师应当与管理层就新的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2.总体审计策略
以确定审计工作的范围、时间安排和方向,并指导具体审计计划的制定。
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总体审计策略的制定应当包括考虑影响审计业务的重要因素,以确定项目组工作方向,包括确定适当的重要性水平,初步识别可能存在较高的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初步识别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账户余额,评价是否需要针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获取审计证据,识别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财务报告要求,以及其他相关方面最近发生的重大变化等。
3.具体审计计划
应当包括风险评估程序、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和其他审计程序。
经典语句: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必要时对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作出更新和修改。
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对总体审计策略或具体审计计划作出重大修改,应当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作出的重大修改及其理由。
(二)实施阶段
1.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报表层和认定层
4.重新确定重要性水平
(三)完成阶段
1.评价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错误
2.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普遍采用的是主任会计师(所长或指定代理人)、部门经理(或签字注册会计师)和项目经理(或项目负责人)的三级复核制度。
3.出具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经会计师事务所签章后,即可报送委托人,无须经其他单位审定。
注册会计师应对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4.建立审计档案
将审计工作底稿归类为永久性档案和当期档案加以分档保管。
【例题5·单选题】(2016年)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社会审计实施阶段工作的是:
A.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B.重新确定重要性水平
C.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
D.对财务报表项目进行实质性测试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社会审计实施阶段工作有: 1.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2.对内部控制进行内部控制测试;3.对财务报表项目进行实质性测试;4.重新确定重要性水平。
【例题6·单选题】下列有关实质性测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财务报表审计必须执行实质性测试程序
B.实质性测试必须采用详查法
C.分析性复核是实质性测试中必须使用的方法
D.审计人员只有在实质性测试时才需要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实施阶段中实质性测试的规定。
【总结】
第一节审计目标
1.掌握审计目标在审计项目中的指导作用
2.掌握国家审计根本目标、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总目标
3.熟悉审计目标的内涵
4.熟悉国家审计现实目标和直接目标
5.熟悉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具体审计目标
第二节审计程序
1.熟悉国家审计的审计程序
2.熟悉(了解)内部审计的审计程序
3.熟悉(了解)社会审计的审计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