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运动是有规律的》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运动是有规律的》教学设计

【教学依据】

1.课标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基本要求是,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阐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

2.教材分析: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共分为两目:一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二是运动是有规律的。第一目主要分析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强调物质是运动的。第二目在第一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因此,第二目内容是对第一目内容的逻辑发展。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可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第四课来看,第二框第二目内容——运动是有规律的,是第四课的归宿点,但同时也是下一课——第五课内容的逻辑起点。掌握规律的相关知识,对于帮助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规律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有重要意义。

3.学情分析:

对刚刚接触哲学不久的高二学生来说,哲学是一门陌生而难懂的学科,学起来比较抽象。但经过前面第一单元和第四课的学习,学生对世界的物质性有了初步认识,初步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知道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随着知识的增加,学生在观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对哲学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和求知欲。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识记规律的含义。

(2)理解规律的两个特征:普遍性和客观性。

(3)理解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4)列举实际事例,分析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2.过程与方法

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培养学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自觉地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2、教学难点

规律的含义;

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教学方式】

讲授法、探究法和讨论法等

【教学构思】

一、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请观察自己周围的同学与昨天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教师:同学们难道没发现,咱们班的男生比昨天变帅了吗?咱们班的女生比昨天变漂亮了吗?这说明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积极回答: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教师进一步引导:同学们,虽然我们班的男生都变帅了,女生都变漂亮了,那是不是每个人都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呢?为什么?

学生: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但也是相对静止的,而且运动是有规律的。今天的我们虽然有了一些变化,但遗传规律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变成另一个人。

教师: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中第二部分“运动是有规律的”相关知识。

教师课件展示标题《运动是有规律的》

二、讲授新课

(一)规律的含义。

教师课件展示:知识回顾(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并进一步指出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学生:紧跟教师的引导,积极回顾上节课知识。

教师:同学们,我们知道,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那么什么是规律呢?请同学们看书把规律的含义找出来。

学生:认真阅读,并齐读规律的含义。

教师:课件展示

1.规律的含义: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教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事实上很多现象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规律的含义,判断哪些属于规律。

课件展示:

判断1:下列哪些属于规律?

A、红灯停,绿灯行

B、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规律

C、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学生:讨论回答并尝试说明理由。

教师:请同学们注意——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不是人主观赋予的,也不是上帝创造的联系。

判断2:下列哪些属于规律?

A、四季更替

B、水往低处流

C、太阳东升西落

D、万有引力

学生:讨论回答并尝试说明理由。

教师:规律本质的联系,而不是表面的、外在的、现象的联系。

出示漫画:

“我看到了苹果落地,为什么没有看到引力?”

问题:这幅漫画给你什么启示?

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并在课件上展示:

学生:认真思考并完成表格。

判断3:下列哪些是规律?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C、守株待兔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学生: 讨论回答并尝试说明理由。

教师: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联系,确定不移的,不是偶然的。

判断4:下列哪些是规律?

A、自由落体运动

B、元素周期变化

C、汽车靠右行使

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学生:讨论回答并尝试说明理由。

教师: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稳定联系,具有重复性,不是多变、易逝的。

教师总结并用课件展示:

正确理解规律的内涵:

固有的——不是主观赋予或是上帝创造;

本质的——不是表面的、现象的、外在的;

必然的——不是偶然的,是确定不移的;

稳定的——具有重复性,不是多变易逝的。

教师:同学们,请大家用30秒的时间把“规律”的含义背下来。(教师指定一个学生回答。)

教师(过渡):这位同学已经能够把规律的含义背下来了,很好。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了规律的含义,那么,规律有什么特征呢?

(二)规律的特征。

课件展示——文言文“新解”。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缀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荀子天论》问题:荀况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荀子的名言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都具有规律性。那么什么是普遍性和客观性呢?如何理解?

课件展示:2.规律的特点(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学生:看课本,找出普遍性和客观性的含义。

1.规律具有普遍性。

教师:课件分别展示:天体运行动画图,人类社会发展道路图,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思考:规律存在于哪些领域?

学生:积极讨论,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自然界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思维领域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因此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也就是说规律具有普遍性。

2.规律具有客观性。

教师展示图片:日本9.0特大地震及海啸引发“核危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