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记录--荧光的飞秒时间分辨光谱

学术报告记录--荧光的飞秒时间分辨光谱
学术报告记录--荧光的飞秒时间分辨光谱

《学 术 报 告 记 录》

报告题目:荧光的飞秒时间分辨光谱

主 讲 人:

时 间: 地点:

学术报告主要内容(可加页):

一、荧光光谱

荧光光谱的现象被观测是从400年前牛顿用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彩色光谱开始的;其理论是100年以前爱因斯坦提出的光量子理论

二、光谱仪:

任何一台光谱仪一般都是又光源、分光系统(一般是光栅或棱镜)和探测器组成。其简图如下所示:

其中,对于光谱仪中的探测器对于单波长探测,一般用光电倍增管(PMT);对于全光谱探测,一般用光学多通道分析仪(OMA)或电荷耦合器件(CCD);对于弱光探测一般用ICCD 。对于PicoStar-超快响应的增强型CCD ,其数据采集的方法是令激光重复频率和数据采集频率相同,这对对探测器的响应时间要求很快。

对于时间分辨光谱目前有两种方法:一是用现代相机进行连拍;二是用多个相机相继拍

三、光学门-Kerr 效应实现的飞秒时间分辨光谱

在电场作用下,各向同性的透明介质变为各向异性,从而产生双折射现象—电致双折射或克尔效应。下图表示fs 脉冲在Kerr 介质中的瞬态双折

对于Kerr 介质,一般选用非线性折射率大,响应速度快20||n n E γ=+r ,且要求在

390~780nm 不能有单或双光子吸收。

用光学门可以实现的飞秒时间分辨光谱,其光学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在测量方面一般可用上转换荧光的方法来测量飞秒时间分辨光谱。荧光上转换原理是:利用晶体的非线性效应,当两束光波同时入射到晶体上式衍射光除了含有原来频率的光场以外,还有两入射光场的合频光场,从而实现频率上转换。在合频转化的过程中要遵守动量守恒123k k k +=r r r 和能量守恒123hv hv hv +=或312ωωω=+。

四、脉冲激光和光学门

对于飞秒脉冲激光,其脉冲宽度一般为100fs ,重复频率(可调)一般为1kHz ,周期一般为1/1000Hz=1ms ,通过简单的计算容易得到:单周期内一个脉冲行走的距离为:10-3s ?3?108m/s=105m=100km ;单脉冲的空间长度为100?10-15s ?3?108m/s=3.0?10-5m=30μm 。一般用光学微动平台(delay stage )来实现脉冲延迟。最小分辨率能达到0.1μm 。设步长1μm ,则平台移动一步,通过简单的计算可得脉冲延迟:6.67fs 。

五、宽带荧光的飞秒时间分辨光谱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0.2mm Sample

Benzene

770-850nm PM Coherent RegA

CCD Monochromator

Delay

BBO

P1

P21mm 1 mm F PM 160 fs, 3-4μJ –off-axis parabolic mirror P1, P2 –polarizers F –filter Amplified Ti:sapphire laser

时间分辨技术的原理

时间分辨技术的原理目前最先进的免疫检测技术: 1、时间分辨原理: 用三价稀土离子及其鳌合剂作为示踪物,代替荧光物质、同位素或酶,标记蛋白质、多胎、激素、抗体、核酸探针或生物流行性细胞,当反应体系发生后,用时间分辨仪器测定最后产物中荧光强度。根据荧光强度或相对荧光强度比值,来判断反应体系中分析物的浓度,达到定量分析之目的。 2、时间分辨原子标记物的特点: ●发射光和激发光有较大的STOKES位移——高特异性 ●长寿命荧光,降低其他物质的荧光干扰——高灵敏度 ●半衰期长达几十万年,试剂受干扰小——高稳定性 原子标记与大分子标记物的对比 3、波长分辨: ●标记离子的荧光激发光波长范围较宽,发射光光谱范围较窄,是类线光谱, 有利于降低本底荧光强度,提高分辨率。 ●激发与发射光之间有一个较大的STOKES位移,有利于排除非特异荧光的 干扰,增强测量的特异性。

4、时间分辨: ●标记离子螯合物产生的荧光强度高,寿命长,有利于消除样品及环境中荧 光物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每一秒名检测样品1000次,取其中不受干扰的400次的均值作为测定值, 有利于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时间分辨技术取代酶免、放免是免疫检测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RIA(放免) ●放射性(125I),对环境和身体的危害,已经为重视环保的国家逐步取消, 如整个欧洲仅尚存几个放免试验室。 ●125I半衰期短,导致试剂的有效期短,需每次定标,造成很大的浪费。 ●由于标记物(125I)的不断变化,带来药盒批间、批内较大的变异,标准 曲线无法保存备用。 ELESA(酶免) ●灵敏度、重复性不及放免,易造成漏检和假阳性。 ●酶的纯度和反应过程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导致稳定性、重复性不好。 与其它技术的相对优势: (1)、是现有的免疫检测方法中灵敏度最高的 (2)、是现有的免疫检测方法中稳定性最好的 (3)、多标记检测是目前所有免疫检测技术中独一无二的 TRF技术与电化学发光的比较

酶联免疫法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HBsAg

酶联免疫法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HBsAg 陈桂花1a,谭玉华2,罗颖照1b(1.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红十字会医院,a检验科,b体检中心,广东广州 510530 ;2.广州市丰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730) 摘要:目的比较2种方法4种试剂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的检测性能,并探讨HBsAg阳性HBV血清标志物(HBV M)模式组间及其与HBsAg阴性模式组间的HBsAg 浓度差异。方法酶联免疫法(ELISA)对1205例标本HBV M进行定性检测。其中定性检测的153例标本再用3个厂家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TrFIA)定量测试试剂进行HBsAg比对检测,其余经定性检测的1052例标本均再用TrFIA定量测试试剂进行HBsAg定量检测,对HBsAg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种方法4种试剂间HBsAg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P>0.05),3个厂家的TrFIA法试剂HBsAg定量检测结果相关性良好,r>0.95。TrFIA法能对0.2ng/ml—1.0ng/ml的低浓度HBsAg标本进行有效检测。研究发现TrFIA法定量检测未经稀释的HBV感染者血标本HBsAg浓度在0.2ng/ml—650ng/ml间。“HBsAg、e抗原(HBeAg)、核心抗体(抗-HBc)”阳性模式组HBsAg浓度与“HBsAg、抗-HBc”阳性、“HBsAg、e抗体(抗-HBe)、抗-HBc”阳性、“HBsAg”单阳性模式组HBsAg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抗-HBc”阳性模式组和“HBsAg、抗-HBe、抗-HBc”阳性模式组间HBsAg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抗-HBc”阳性模式组、“HBsAg、抗-HBe、抗-HBc”阳性模式组HBsAg 浓度与“HBsAg”单阳性模式组HBsAg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单阳性模式组和“HBsAg阴性模式”组HBsAg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阳性模式”组HBsAg浓度与“HBsAg阴性模式”组HBsAg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sAg 出现的早晚和它被清除的早晚与感染剂量、感染方式以及病情轻重有关。HBeAg或抗-HBe 的出现与HBsAg的浓度呈一定的关系,HBsAg浓度与病毒的复制存在一定的关系。ELISA法HBV M定性检测结合TrFIA法HBsAg定量检测对HBV感染诊断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酶联免疫法;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是HBV感染后血清中首先出现的标志物HBV M,可作为乙肝的早期诊断和普查项目。HBsAg的检测受到许多研究者的关注[1-6],随着标记免疫方法学的飞跃发展,HBsAg检测的灵敏度有了进一步提高,并且定量结果取代了定性报告,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作者采用了1个厂家的ELISA法定性诊断试剂与3个厂家的TrFIA定量测试试剂对HBsAg 进行了比对检测,结果与分析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 标本标本采自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红十字会医院门诊病人、住院病人和体检人员标本1205例,及时分离血清,-20℃保存备用。 2. 仪器与试剂 ST-360 型酶标仪(上海科华公司),酶联免疫法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诊断试剂盒(国药准字S1*******,上海荣盛公司);Victor2-D1420时间分辨荧光免疫仪(美国PE公司);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定量测试试剂盒[国药准字S2*******,广州丰华公司;国药准字S2*******,苏州新波公司;国食药监械(准)字2007第3401095号,中山大学达安公司];DEM-Ⅲ型自动酶标洗板机和FWZ-Ⅱ型恒温微量振荡仪(广州丰华公司)。 3. 方法 ELISA法与TrFIA法均严格按试剂盒和仪器说明书操作。ELISA法对以上1205例标本进行定性检测,按说明书结果判断方法判读阴阳性,对弱阳性的HBV M、“HBsAg、抗-HBs”或“e抗原、e抗体”双阳模式的HBVM均须2孔复查,仍为阳性者判为阳性。其中定性检测 作者简介:陈桂花,女,1974年9月生,本科,检验技师,主要从事免疫学检验工作。

荧光光谱法

荧光分析法测定维生素B2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与掌握荧光光度分析法测定维生素B2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熟悉荧光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3、学习掌握固体及液体试样的荧光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当用一种波长的光照射某种物质时,这种物质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发射出一种比照射光波长较长的光,这种发射出来的光就叫做荧光。当照射光停止照射时,荧光也随之很快地消失。利用某些物质被紫外光照射后所产生的、能够反映出该物质特性的荧光,以进行该物质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称为荧光分析。 实验证明,荧光通常发生于具有刚性平面的л-电子共轭体系分子中。随着л-电子共轭度与分子平面度的增大,荧光也就越容易产生。因此几乎所有对分析化学有用的荧光体系都含有一个以上的芳香基团,芳环数越多,荧光愈强。能发荧光的纯无机物很少,通常就是利用有机配位体与金属离子形成荧光络合物进行无机离子的分析。 图1.荧光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原理图

荧光分光光度计工作原理(图1)可简述为:光源发出的光束经激发单色器色散,提取所需波长单色光照射于样品上,由样品发出的荧光经发射单色器色散后照射于检测器上,检测器把荧光强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并经放大器放大后,由信号显示系统显示或者记录。 荧光光谱包括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两种。激发光谱就是就是指发射单色器波长固定,而激发单色器进行波长扫描所得到的荧光强度随激发光波长变化的曲线。荧光发射光谱就是指激发单色器波长固定,发射单色器进行波长扫描所得到的荧光强度随发射光波长变化的曲线。一般所说的荧光光谱实际上仅指荧光发射光谱。这一光谱为分析指出了最佳的发射波长。 荧光定性定量分析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相似。定性时,就是将实验测得样品的荧光激发光谱与荧光发射光谱与标准荧光光谱图进行比较来鉴定样品成分,一般荧光定性的依据就是荧光光谱峰的个数、位置、相对强度及轮廓。 定量分析时,一般以激发光谱最大峰值波长为激发光波长,以荧光发射光谱最大峰值波长为发射波长,测量样品的荧光强度。对同一物质而言,荧光强度F 与该物质的浓度c 有以下的关系: F = 2、303Фf I0 a b c ⑴ Фf-荧光过程的量子效率; a-荧光分子的吸收系数; I0-入射光强度; b-试液的吸收光程。 在I0 与b 不变时,2、303Фf I0 a b为常数,则⑴式可以表示为 F=Kc ⑵ ⑵即可作为荧光定量检测的依据。 图2 VB2的结构式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与时间分辨技术的异同点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与时间分辨技术的异同点 概念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ceimmunoassay,CLIA),是将具有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测定技术与高特异性的免疫反应相结合,用于各种抗原、半抗原、抗体、激素、酶、脂肪酸、维生素和药物等的检测分析技术。是继放免分析、酶免分析、荧光免疫分析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最新免疫测定技术。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TRFIA)是以镧系元素标记抗原或抗体,并与时间分辨测定技术结合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非放射性微量免疫分析技术,它根据镧系元素螯合物的发光特点,用时间分辨技术测量荧光,同时检测波长和时间两个参数进行信号分辨,可有效地排除非特异荧光的干扰,极大地提高了分析灵敏度。 原理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包含两个部分, 即免疫反应系统和化学发光分析系统。化学发光分析系统是利用化学发光物质经催化剂的催化和氧化剂的氧化, 形成一个激发态的中间体, 当这种激发态中间体回到稳定的基态时, 同时发射出光子(hM) , 利用发光信号测量仪器测 量光量子产额。免疫反应系统是将发光物质(在反应剂激发下生成激发态中间体) 直接标记在抗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或抗体(免疫化学发光分析) 上, 或酶作用于发光底物。鲁米诺(1umino1)、异鲁米诺(isolumino1)及其衍生物、吖啶酯(acIidinim ester)衍生物、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peroxidase,HRP)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是目前CLIA中使用最多的四类标记物。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TRFIA)基本原理 用三价稀土离子及其鳌合剂作为示踪物,代替荧光物质、同位素或酶,标 记蛋白质、激素、抗原、抗体、核酸探针等物质,当免疫反应体系发生后,根据稀土离子螯合物的荧光光谱的特点,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仪测定免疫反应最后产物中荧光强度。根据荧光强度或相对荧光强度比值,来判断反应体系中分析物的浓度,达到定量分析之目的。 应用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CLIA) 各种激素、病毒抗原抗体、肿瘤标志物、感染性疾病、心脏标志物、治疗药物检测等各种抗原、抗体和半抗原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TRFIA)应用广泛 1.多肽类:蛋白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甾体类激素)。 2.病原体抗原/抗体 3.病毒性肝炎标志物 4.肿瘤相关抗原 5.药物 6.核酸 优缺点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特点及性能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特点及性能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采用现代光学、机械、计算机等先进技术,通过标记离子螯合物产生的特异性荧光寿命长、强度高,消除本底干扰荧光;利用激发光波谱宽、荧光发射波谱窄,增强荧光强度,提高分辨率的原理,对临床免疫血样进行定量分析,为临床血样提供灵敏、准确、可靠的数据。 概述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所用的标记物是镧系元素螯合物,利用这类荧光物质荧光寿命长等特点,通过波长和时间两种分辨技术,有效排除了非特异本底荧光的干扰。 特点 1、灵敏度高; 2、标记物制备简单; 3、稳定性好; 4、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宽; 5、操作方便。 技术性能 电源:210~240V,50~60Hz;外型尺寸:550mm×600mm×270mm;重量:25 kg;灵敏度:10-13 mol/L;线性度:10-12~10-8 mol/L;快速测试:1秒/样;高稳定性:< ±1 %;工作制:连续运行;安全分类:I类;防电击程度:B型;熔断器:Φ5×20 5A。 应用领域 主要用于对人的血液和其它体液中的各种免疫检测项目进行定量分析,它可以适用与传染病检查、内分泌科检查、细胞学检查、肿瘤科检查等。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对微量、超微量的测定会越来越多,同时RIA的污染问题会越来越被重视,因此,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具有越来越大的应用空间。 产品特性产品参数 产品特点: 1) 采用进口光源、光学镜片及光电倍增管,保证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2) 测试速度快,1秒/样本; 3) 标本灵活,适合任意份标本量; 4) 全中文软件,操作界面简便; 5) 是国内首家研发出成功,填补国内空白,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技术参数: 1) 测定原理:时间分辨 2) 激发光源:进口氙灯 3) 灵敏度: 10 -17 mol/孔(Eu 3+) 4) 线性范围:10 -13 mol/孔~10 -17 mol/孔 5) 高稳定性:<5 % 6) 电源:AC 198~242V 50~60Hz 7) 外型尺寸:710mm×520mm×320mm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HCV结果分析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HCV结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5-10-09T16:57:53.7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1期供稿作者:陈华根刘小花宋强 [导读] 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HCV-RNA检测对于判断急慢性感染、复制水平、明确诊断和疗效观察具有重要意义,但受实验条件限制,难以常规应用。 陈华根刘小花宋强 (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0500) 【关键词】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HCV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1-0081-02 丙型肝炎的病原体是HCV,主要经血液传播[1]。HCV有6种基因型,感染人体后,血液中出现抗-HCV,而HCV-RNA浓度相对较低,所以临床实验室常通过检测抗-HCV来判断HCV感染,诊断丙型肝炎[2-3]。可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化学发光、凝集试验、金免疫层析试验等检测,应用广泛的ELISA检测抗-HCV灵敏度,准确度能满足临床诊断丙型肝炎需要,但缺乏全自动酶免疫分析仪的实验室却显繁琐。近年来,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TRFIA)逐步在临床实验室用于抗-HCV检测,我们利用TRFIA检测,同时与ELISA方法比较,评价其检测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3年至2014年经ELISA检测抗-HCV阳性标本299例,其中男163例,女136例,年龄18至89岁。 1.2 方法 1.2.1试剂、仪器和质控品抗-HCV ELISA试剂分别购于厦门新创公司,MK3酶标仪和Well Wash Plus型洗板机系上海热电产品。TRFIA试剂、前处理仪和荧光测定仪购于苏州新波公司。质控品购于北京康彻思坦公司。仪器皆经过维护校准且通过技监局年度强检,质控品和试剂在效期内使用。 1.2.2方法采集患者静脉血3~5ml,自然收缩或37℃温育30分钟后,3000转/分离心15分钟,立即检测或置冰箱2℃~8℃保存2日。严格按照标准作业指导书操作。厦门新创公司ELISA检测阳性者,再用TRFIA检测。 2.结果 ELISA检测抗-HCV阳性299例,经TRFIA检测阳性299例,符合率100%。 3.讨论 丙型肝炎是由丙肝病毒所致的流行广泛,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疾病。病原体检测是疾病诊断必不可少的手段,病原体诊断标志是抗-HCV 和HCV-RNA。HCV-RNA检测对于判断急慢性感染、复制水平、明确诊断和疗效观察具有重要意义,但受实验条件限制,难以常规应用。抗-HCV ELISA检测,仅需洗板机、酶标仪等一般实验设施,并且现在所用第三代试剂,所选抗原包括C区、NS3区、NS4区和NS5区,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缩短了“窗口期”,反应性样本可不用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验证,因此ELISA检测抗-HCV是各级实验室运用最多的丙型肝炎病原标志检测项目。但实验类型多采用间接二步法,检测周期较长。虽然选用抗原,试剂工艺有所改进,但酶免疫检测结果,受类风湿因子、补体、异嗜性抗体、用鼠抗诊疗诱导产生的抗鼠抗Ig、自身抗体、溶菌酶等内源性影响因素和溶血、细菌污染、标本收缩不充分、存贮过久、反复融冻等外源性影响因素干扰难以完全避免[4]。通过利用TRFIA法检测299例ELISA法检测抗-HCV阳性结果完全一致,说明利用TRFIA检测抗-HCV准确可靠,且智能化程度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梦东主编.实用传染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127-134. [2]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脏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16(8):324-329. [3] 李金明主编.临床酶免测定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87-90. [4] 黄学斌,陈华根,刘冰.金免疫层析试验检测丙型肝炎抗体应用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8):1531-1532.

分子荧光光谱实验报告

分子荧光光谱实验报告 篇一:分子荧光光谱实验报告 分子荧光光谱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荧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及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的测定方法;学会运用分子荧光光谱法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 2.了解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和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3.了解影响荧光产生的几个主要因素。二、实验内容:测定荧光黄/水体系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首先根据已知的激发波长(如果未知,则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测量,以最大吸收波长为激发波长)测定发射光谱,得到最大发射波长;然后根据最大发射波长测定激发光谱,得到最大激发波长;然后在根据最大激发波长测定测定发射光谱; 根据所得数据,用origin软件做出光谱图。三、实验原理: 某些物质吸收光子后,外层电子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然后经辐射跃迁的方式返回基态,发射出一定波长的光辐射,此即光致发光。光致发光现象分荧光、磷光两种,分别对应单重激发态、三重激发态的辐射跃迁过程。本实验为荧光光谱的测定。 激发光谱:在发射波长一定的条件下,被测物吸收的荧

光强度随激发波长的变化图。 发射光谱:在激发波长一定的条件下,被测物发射的荧光强度随发射波长的变化图。 各种物质均有其特征的最大激发波长和最大发射波长,因此,根据最大激发波长和最大发射波长,可以对某种物质进行定性的测定。 四、荧光光谱仪的基本机构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XX00 S1 / R1 (CPS / MicroAmps) 150000 100000 50000 0Wavelength (nm) 400000 S1 / R1 (CPS / MicroAmps) 300000 XX00 100000 Wavelength (nm) 400000 荧光黄/水体系第二次发射光谱S1 / R1 (CPS /

新生儿促甲状腺素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及其试剂盒研修订版

新生儿促甲状腺素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及其试剂盒研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新生儿促甲状腺素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及其试剂盒研制 谭玉华,冯健明,卢顺舵,罗建安,李建国,季涛,李贵情 (广州市丰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广州 510730 ) 摘要:目的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技术,建立新生儿促甲状腺素(Neonatal TSH)微量检测法,并研制其检测试剂盒。方法采用了一株TSH单克隆抗体用于固相包被,另一株TSH单克隆抗体用于标记铕(Eu3+),固相双抗体夹心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Neonatal TSH。结果自建的Neonatal hTSH TrFIA法灵敏度高可达2.28μU/ml,且在测量范围内,自制试剂盒剂量-反应曲线的相关系数r达0.9987。与hLH、hFSH、HCG无明显交叉反应。分析内或分析间质控结果在靶值±25%内,室内低质控、高质控分析内和分析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7.12%和6.09%,7.82%和7.03%。与DELFIA ? Neonatal TSH试剂标准品进行准确性比对实测值与标示效价比平均值为1.05。与DELFIA ? Neonatal TSH试剂比对试验符合率一致,相关性系数r可达0.9822。试剂盒室间质评能力比对成绩100%。结论自建的Neonatal TSH TrFIA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准确度高,精密性好和非放射性等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基金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08C26114411281),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06V42C0051)。 作者简介:谭玉华,1980年10月,男,医学学士,检验技师,主要从事标记免疫试剂的研发、应用和医学检验工作。 Email:tanywhy@https://www.360docs.net/doc/9610874164.html,

荧光分析法基本概念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一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基于物质对200-800nm光谱区辐射的吸收特性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测定方法称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它属于分子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内电子跃迁而产生的光谱。 二紫外光谱的产生 物质分子的能量具有量子化的特征(即物质分子的能量具有不连续的特征)。一个分子有一系列能级,其中包括许多电子能级,分子振动能级以及分子转动能级。分子吸收特定的波长的光而产生吸收光谱 分子的紫外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价电子的跃迁而产生的,从化学键的性质上考虑,与电子光谱有关的主要是三种电子:(1)形成单键的σ电子;(2)形成双键的π电子;(3)分子中非键电子即n电子。 化合物不同,所含的价电子类型不同,所产生的电子跃迁类型不同,根据分子轨道理论,分子中这三种电子能级的高低次序大致是: (σ)<(π)<(n)<(π*)<(σ* )σ,π是成键轨道,n 是非键轨道,σ* ,π* 是反键轨道 由于电子能级间跃迁的同时总伴随有振动和转动能级间的跃迁。即电子光谱中总包含有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间跃迁产生的若干谱线而呈现宽谱带。 二紫外光谱的表示方法

紫外光谱图是由横坐标、纵坐标和吸收曲线组成的。 横坐标表示吸收光的波长,用nm(纳米)为单位。 纵坐标表示吸收光的吸收强度,可以用A(吸光度)、T(透射比或透光率或透过率)、1-T(吸收率)、?(吸收系数) 中的任何一个来表示。 吸收曲线表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情况。曲线最大吸收峰的横坐标为该吸收峰的位置,纵坐标为它的吸收强度。 四、紫外光谱中常用的几个术语 1.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 发色基团:是能导致化合物在紫外及可见光区产生吸收的基团,不论是否显示颜色都称为发色基团。一般不饱和的基团都是发色基团(C=C、C=O、N=N 、三键、苯环等)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与时间分辨技术的异同点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与时间分辨技术的异同点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与时间分辨技术的异同点 概念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是将具有高灵敏度的测定技术与高特异性的免疫反应相结合,用于各种抗原、、抗体、激素、酶、脂肪酸、维生素和药物等的检测分析技术。是继放免分析、酶免分析、和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最新免疫测定技术。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TRFIA)是以标记抗原或抗体,并与时间分辨测定技术结合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非放射性微量免疫分析技术,它根据镧系元素的发光特点,用时间分辨技术测量荧光,同时检测波长和时间两个参数进行信号分辨,可有效地排除非特异荧光的干扰,极大地提高了分析灵敏度。 原理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包含两个部分, 即免疫反应系统和分析系统。化学发光分析系统是利用化学发光物质经催化剂的催化和氧化剂的氧化, 形成一个的中间体, 当这种激发态中间体回到稳定的时, 同时发射出光子(hM) , 利用发光信号测量仪器测量光量子产额。免疫反应系统是将发光物质(在反应剂激发下生成激发态中间体) 直接标记在抗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或抗体(免疫化学发光分析) 上, 或酶作用于发光底物。鲁米诺 (1umino1)、异鲁米诺(isolumino1)及其衍生物、吖啶酯(acIidinimester)衍生物、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peroxidase,HRP)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是目前CLIA中使用最多的四类标记物。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TRFIA)基本原理 用三价稀土离子及其鳌合剂作为示踪物,代替荧光物质、同位素或酶,标 记蛋白质、激素、抗原、抗体、核酸探针等物质,当免疫反应体系发生后,根据稀土离子螯合物的荧光光谱的特点,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仪测定免疫反应最后产物中荧光强度。根据荧光强度或相对荧光强度比值,来判断反应体系中分析物的浓度,达到定量分析之目的。 应用 (CLIA)

时间分辨荧光CRP-poct试纸条的设计

时间分辨荧光CRP-POCT 试纸条的设计 本试剂条内部采用侧向流免疫层析的三明治方法,装置包括一个样品垫、一个结合物释放垫、一个反应膜和一个吸收垫(图1)。其中样品垫用于加样(血清或全血);结合物释放垫中含过量的CRP 抗体A 和Eu 的复合物(α-CRPA-Eu);反应膜上有两道线:检测线,又称T 线:,含过量的CRP 抗体B(α-CRPB);对照线,又称C 线,含定量的CRP 抗体A 的抗体(α-α-CRPA )。 在测试中,血清样品在试纸条的毛细管 作用带动下流经结合物释放垫,血清中的 CRP 在此与CRP 抗体A-Eu 复合物结合,形 成CRP-抗体A-Eu 复合物(图2-A ),并在 流经反应膜上的捕获线时被捕获分子(CRP 抗体B )结合,形成抗体B-CRP-抗体A-Eu 的三明治复合物,产生T 线信号(图2-B )。 而结合物释放垫中过量的CRP 抗体A-Eu 复合物在流经反应膜上的捕获线时不能被捕获分子捕获,越过捕获线继续前行。当到达对照线(C 线)时,被其抗体捕获,产生C 线信号(图2-C )。将T 、C 线进行整合,去除信噪比后,即可判定血清中CRP 的含量(图3)。 图1 :CRP-POCT 试纸条的结构 1=样品垫,2=结合物释放垫,3=检测线,4=反应膜, 5=对照线,6=吸收垫 图2:铕标记的CRP 抗体与CRP 及本身抗体的结合 A. CRP 抗体A 与CRP 在结合物释放垫上结合; B. CRP 抗体A 与CRP 的结合物在T 线处与CRP 的另一抗体B 结合,被捕获于T 线; C. CRP 抗体A 与其本身的抗体被捕获于C 线 图3:时间分辨荧光CRP-POCT 试纸 条的检测结果

爆炸性物质太赫兹时间分辨光谱测量_张亮亮

第27卷,第8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Vol 27,No 8,pp1457-1460 2007年8月 Spectro sco py and Spectr al Analysis A ugust,2007 爆炸性物质太赫兹时间分辨光谱测量 张亮亮1,2,张存林2,赵跃进1,刘小华1 1 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工程系,北京 100081 2 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北京 100037 摘 要 利用自由空间电光取样方法,研究了四种炸药在太赫兹(T Hz)频段的光学特性。通过太赫兹时间 分辨光谱测量,作者得到了四种炸药DN T (2,4-二硝基甲苯)、钝化的RDX (黑索今)、H M X(奥克托金)和T N T (2,4,6-三硝基甲苯)的透射光谱,进而计算得出它们在0 2~2 5T Hz 频段的吸收系数和折射率。作者发现,2,4-DNT 在1 08T Hz,HM X 在1 82T H z 存在显著的吸收尖峰,RDX 在此频段存在多个吸收峰,T N T 的吸收谱线相对其他三种样品比较平缓,这种共振吸收一般认为是由分子间相互作用或声子共振模式引起的。四种炸药对太赫兹波独特的吸收性质说明,太赫兹时间分辨光谱测量技术在炸药特征识别及安全检测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作者对致癌物质偶氮苯进行了太赫兹光谱研究,发现了国产偶氮苯和进口偶氮苯在太赫兹波段均存在特征吸收峰,可用于物质鉴别。 关键词 爆炸物;太赫兹;飞秒激光;电光取样;时间分辨光谱中图分类号:O 434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593(2007)08-1457-04 收稿日期:2006-03-06,修订日期:2006-06-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0390160)资助 作者简介:张亮亮,女,1979年生,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工程系博士 e -mail:z hlliang@126 com 引 言 由于爆炸性物质在安全检测和环境控制方面的重要地 位,其光谱和成像研究是目前的焦点[1-4]。特别是在美国发生 9 11 事件后,此领域的研究工作进展非常迅速。多种爆炸物分子的转动和振动谱位于T Hz 频段(100GH z ~10T H z)[5],因此近年来开始利用T H z 时域光谱测量技术对爆炸物进行探测和鉴别。T Hz 时间分辨光谱仪是同步相干探测,对热背景噪声不敏感,具有很高的信噪比[6-12],可以对炸药进行无损、非电离和高灵敏度的光谱测量。目前,在低于600cm -1的频率范围内还没有关于爆炸物的光谱数据,仅有实验表明一些炸药样品在0 1~2T Hz 之间存在连续吸收[5]。爆炸物特征谱的测量是T H z 光谱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13,14],也是环境监控危险物识别的前提条件。我们对四种典型的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炸药进行了T Hz 时间分辨光谱测量,其中包括:(1)T NT ,2,4,6-三硝基甲苯,磷状结晶片,淡黄色,分子式C 7H 5N 3O 6,有毒,在地雷等爆炸后会残留在土壤中;(2)RDX,环三次甲基三硝胺[钝感的],俗称黑索今或旋风炸药,分子式C 3H 6N 6O 6,粉红色粉末压片,通常用来与其他爆炸材料和可塑剂混合制成塑胶炸药;(3)DNT ,2,4-二硝基甲苯,是军用炸药的主要成分,蒸汽压力高于T N T ,探测其蒸汽浓度可以发现隐藏的地雷或未爆炸 的军火;(4)H M X,环四次甲基四硝胺[钝感的],俗称奥克托金,分子式C 4H 8N 8O 8,白色细腻粉末压片,是生产R DX 的副产品,由于爆炸速率极高而与T NT 等混合作为形状填料。文献中至今还没有这四种材料在1T H z 以下共振吸收特性的实验数据,美国伦斯勒理工大学T H z 研究中心目前正在利用高斯软件对爆炸性物质振动和转动谱线进行理论模拟计算,并得到关于2,4-DN T 共振吸收峰位的初步结果。我们的实验数据与其计算结果有一定的一致性,例如,根据DN T 分子结构,由分子间相互作用模式及声子带隙模拟分析计算得到在0 29,0 46,0 66,1 08T Hz 存在吸收峰,而从我们对DNT 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得到的吸收系数曲线中可以看到,在0 29,0 49,0 67,1 06T Hz 处有尖峰出现。每一种样品均进行了6次以上光谱测量,数据具有高度重复性。以上事实可以表明我们的实验系统稳定,实验结果真实可靠。 1 实验系统 本工作中,我们利用自由空间电光取样进行T H z 时间分辨光谱测量。我们使用的装置是发射源为InA s 的反射式产生T Hz 辐射和ZnT e 作为探测晶体的实验系统,如图1所示。锁模钛蓝宝石飞秒激光器产生的光脉冲中心波长800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与时间分辨技术的异同点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与时间分辨技术的异同点概念 优缺点

优点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 ?单个样本检测速度快,适合做急诊; ?灵敏度较高; ?自动化程度高;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TRFIA) ?发射光和激发光有较大的STOKES位移——高特异性 ?长寿命荧光,降低其他物质的荧光干扰——高灵敏度 ?半衰期长达几十万年,试剂受干扰小——高稳定性 ?荧光寿命长,易于自动化 ?重复性好 ?标准曲线范围宽 ?结果可靠 与其它技术的相对优势: (1)、是现有的免疫检测方法中灵敏度最高的 (2)、是现有的免疫检测方法中稳定性最好的 (3)、多标记检测是目前所有免疫检测技术中独一无二的缺点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 ?发光过程短 ?本底较高 ?仪器故障率较高 ?试剂稳定性差 ?检测精度不高 试剂价格高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TRFIA) ?测量方式复杂 ?仪器成本及维护费用高 ?环境及样品中同元素可导致本底干扰等 类型原理及试剂发光类型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用化学发光物质直接标 记抗原或抗体组成 吖啶酯 (acrydinum esters) 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TRFIA)* 是用三价稀土离子及其 螯合剂作为示踪物 铕( Eu3+ )、铽( Te3+ ) 及钐( Sm3+ )、镝 ( De3+ ) 化学发光与时间分辨荧光方法学比较 化学发光时间分辨荧光发光效率1% 95%

重复检测不可重复可无数次重复 本底噪声干扰大零本底 灵敏级数10 -15 10 -18 标记物大分子化合物原子 标记位点1个/抗体可达20个/抗体 标准曲线稳定2~4周稳定达一年以上 多标记无有,最多可达四个标记科研开发无有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原理图 时间分辨免疫技术原理图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操作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是在荧光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荧光分析。它利用具有长效荧光的稀土金属(Eu、Tb、Sm、Dy)作标记物,充分利用激发光与发射光之间的降移与发射光较长的半寿期,在激发光后延时测量发射光的强度。从而所测的荧光不受激发光和被检物中的非特异荧光干扰,提高了检测的特异性与灵敏度。在激发光后延时400微秒,测量400微秒,间歇200微秒后进入下一个测量周期,每一个周期为1000微秒。对每一个样品实施1秒钟的测量,意味着完成了1000个周期的测量,测量精确度极高。 (一)Auto DELFIA自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开/关程序 1 开机 1.1 依次打开样品处理器电源,微孔板处理器电源,打印机电源。 1.2 打开计算机显示器。 1.3 启动计算机。 1.4 运行系统软件:Auto DELFIA与Multicalc系统软件在Windows启动后自动运行。Auto DELFIA workstation软件用于控制Auto DELFIA的运行,MultiCalc的主要功能是与主机通讯,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估和对质控及其他数据处理(可通过双击屏幕上图标不运行)。在MultiCalc Auto DELFIA环境下,只有键盘有效,鼠标无效。 2 开机后准备 1.1 清洗液准备 1.1.1 微孔板处理器洗液(250ml浓缩液+600ml去离子水混合),每做一块板至少1升用量,洗液在密闭条件可保存2周时间。 1.1.2 准备样品处理器洗液(50ml浓缩液+5000ml去离子水混合),每做一块板至少需要800ml洗液,洗液在密闭条件下可保存1周时间。 1.2 样品处理器准备 1.2.1 在Wash bottle(清洗液瓶)、Rinse bottle (冲洗液瓶)分别注入足够用量的清洗液和去离子水,倒空废液瓶。拧紧各瓶盖,确保废液瓶管路向下。 1.2.2 如样品需要稀释,放入稀释杯和稀释液。系统安装时已调好有71ml和190ml两种规格的稀释杯,若使用71ml的稀释杯,从最右端开始放置,如有预处理样品,则不能使用190ml 的稀释杯。不能使用多个稀释杯。 1.3 微孔板处理器准备。

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技术

1.1 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技术 时间分辨荧光生化分析技术是基于稀土荧光配合物特殊的荧光性质而建立起来的,自1978年提出以来[1],已广泛的应用于免疫分析、核酸测定、荧光显微镜成像、细胞识别、单细胞原位测定、生物芯片等生化领域,并发展出了相应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法、时间分辨荧光DNA 杂交测定法、时间分辨荧光显微镜成像测定法、时间分辨荧光细胞活性测定法及时间分辨荧光生物芯片测定法等分支。 本节主要对稀土荧光配合物的发光机理、荧光性质,时间分辨荧光测定的原理,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时间分辨荧光显微镜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等加以介绍。 1.1.1 稀土荧光配合物的发光机理及荧光性质 稀土元素指的是元素周期表中IIIB 族的镧系元素以及钪和钇,共17种元素。其中镧系元素的外层电子结构为4f 0-145d 0-106s 1-2,由于5s 和5p 电子对4f 电子的屏蔽作用,导致这些金属及其离子的性质十分相似。图1.1给出了四种三价稀土离子的基态及激发态电子能级图[2]。 1020 152530355 E N E R G Y ,103c m -1 6 H 5/2 G 5/2 6 H 15/2 7 F 0 F 2D 0 5D 1 7F 6 F 5 4 5D 3 13/2 4 9/2 Sm 3+ Eu 3+ Tb 3+ Dy 3+ H 9/2 图1.1 部分三价稀土离子的电子能级图 Fig. 1.1 Electronic energy levels of certain lanthanide(III) ions 大部分稀土离子本身是不具有荧光性质的,只有Sm 3+、Eu 3+、Tb 3+和Dy 3+的水溶液在紫外光或可见光的激发下能够发出微弱的荧光。当Sm 3+、Eu 3+、Tb 3+和Dy 3+与某些有机配位体形成配合物时其荧光强度会显著增强,这种发光是基于配合物由配位体到中心稀土离子的能量转移所产生的[3-8]。以铕(III)配合物为例,其荧

新生儿促甲状腺素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及其试剂盒研精编版

新生儿促甲状腺素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及 其试剂盒研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新生儿促甲状腺素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及其试剂盒研制 谭玉华,冯健明,卢顺舵,罗建安,李建国,季涛,李贵情 (广州市丰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广州 510730 ) 摘要:目的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技术,建立新生儿促甲状腺素(Neonatal TSH)微量检测法,并研制其检测试剂盒。方法采用了一株TSH单克隆抗体用于固相包被,另一株TSH单克隆抗体用于标记铕(Eu3+),固相双抗体夹心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Neonatal TSH。结果自建的Neonatal hTSH TrFIA法灵敏度高可达μU/ml,且在测量范围内,自制试剂盒剂量-反应曲线的相关系数r达。与hLH、hFSH、HCG无明显交叉反应。分析内或分析间质控结果在靶值±25%内,室内低质控、高质控分析内和分析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和%,%和%。与DELFIA Neonatal TSH试剂标准品进行准确性比对实测值与标示效价比平均值为。与DELFIA Neonatal TSH试剂比对试验符合率一致,相关性系数r可达。试剂盒室间质评能力比对成绩100%。结论自建的Neonatal TSH TrFIA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准确度高,精密性好和非放射性等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新生儿;促甲状腺素;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 of Neonatal Hypothyropin and Preparation of It’s Test Reagent Tan Yu-hua,Feng Jian-ming, Lu Shun-duo, Luo Jian-an, Li Jian-guo, Ji Tao,Li Gui-qing 基金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08C281),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06V42C0051)。 作者简介:谭玉华,1980年10月,男,医学学士,检验技师,主要从事标记免疫试剂的研发、应用和医学检验工作。

荧光光谱基础知识

荧 光 光 谱(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 韩荣成(10303023) 北京大学,03级生物医学工程 一、背景知识: 1.荧光,是指物质在吸收紫外光后发出的波长较长的紫外荧光或可见荧光,以及吸收波长较短的可见光后发出波长较长的可见荧光。除了紫外荧光和可见荧光,还有红外荧光、X 射线荧光等。 在很多情况下,分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过程中,能量通过热量等形式散失到周围。但 是在某些情况下,能量能以光子发射的形式释放出来。 分子的能量状态在光学分析中涉及的分子能量有:E 0=Ee+Ev+Er ,其中Ee:价电子运动能(electron ); Ev :原子在平衡位置的振动能(vibration );Er :分子绕其重心的转动能(rotation )。Ee 大 约为1eV 数量级;Ev 大约为10-1~10-2 eV ;Er 大约为10-4~10-5eV 数量级, 可见⊿Ee>⊿Ev>⊿ Er 分子吸收能量后,处于激发态的分子通过非辐射过程丢失能量,首先到达S1的最低振动能 级,这一过程称为内转换(internal conversion),发生在10-11s内。从S1的最低振动能级以光子形式放出能量而回到基态的不同振动能级,这一过程称为荧光 (fluorescence),发生在10-9s内;如果以非辐射的形式丢失能量则称为淬灭 (quenching)。如果某种物质在被某种波长的光照射以后能在较长的时间内发出比

荧光波长更长的波长的光,则称这种光为磷光。磷光产生的机制与荧光是不同的,虽然它们都属于发射光谱,但磷光不是处于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的分子直接释放出光子回到基态的结果,而是从某种能量低于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的另一种亚稳能级?三重态向基态的各振动能级以辐射方式产生跃迁时发出的光。 所谓三重态或三线态,是指分子中电子自旋量子数S=1,即原来两个配对的自旋 方向相反的电子之一自旋方向改变,以至电子自旋之和不为0的情况。处于第一电子激发态最低振动能级的分子,有可能通过无辐射跃迁(系间交连,intersystem crossing)消耗部分能量,其中一个电子的自旋方向倒转,从而处于三线态。从三线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向基态的各振动能级跃迁并释放出光子,则其发光为磷光。由于三线态的电子自旋和不为零,这种跃迁是一种被禁跃迁,即跃迁几率很小。这样, 在三线态停留的时间即寿命就比较长(从10-3秒到数秒),强度很弱。由于三线态能 量低于第一电子激发态最低振动能级,因此磷光的波长比荧光长。 二、荧光光谱: 荧光光谱包括激发谱和发射谱两种。激发谱是荧光物质在不同波长的激发光作 用下测得的某一波长处的荧光强度的变化情况,也就是不同波长的激发光的相对效率;发射谱则是某一固定波长的激发光作用下荧光强度在不同波长处的分布情况, 也就是荧光中不同波长的光 成分的相对强度。 激发谱既然是表示某种荧光 物质在不同波长的激发光作 用下所测得的同一波长下荧 光强度的变化,而荧光的产生 又与吸收有关,因此激发谱和 吸收谱极为相似,呈正相关。 由于激发态和基态有相似的 振动能级分布,而且从基态的 振动能级跃迁到基态各振动能级的几率也相近,因此吸收谱与发射谱呈镜象对称关系.λex:maximum excitation wavelength; λem(λax): maximum emissio wavelength 最低振动能级跃迁到第一电子激发态各振动能级的几率与由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