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 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重点

第一章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概述

第一节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历史考察

❖新课程改革中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新变化

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改革首先是在初中开始,而后在高中展开。主要表现在:

(1)改变课程名称。高中仍为“思想政治”,初中由“思想政治”改为“思想品德”。——这种改变即是课程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2)转变课程功能。首先兼顾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其次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3)调整课程结构。首先,实行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加强选修课程。其次,在关注国家课程的同时,为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4)更新课程内容。总的来说,新的思想政治(品德)课程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精选对学生发展终身受益的知识和技能。

(5)变革教学方式。变教师“传授”,学生“接受”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6)重建评价体系。实现评价目的由过分的强调甄别与选拔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转变,评价内容由单纯重视知识评价向重视学生全面素质评价的转变,评价方式从单纯笔纸测试向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转变,评价主体由一元向多元转化。

第二节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性质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性质认识的新发展

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核心的,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的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

(一)从根本上说,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为核心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

高素质的公民,对一个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我国,思想政治(品德)课就是公民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根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初中思想品德课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高中思想政治课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虽然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前者侧重于工薪的思想品德素质,后者侧重于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质,但归根结底都是把公民基本素质的培养作为根本目标。因此,从最终意义上说,思想政治(品德)课是公民素质教育课程。

(二)思想政治(品德)课是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的课程

1、思想性

思想性和知识性是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双重属性,而思想性是其根本性质,也是这门课程的灵魂,它决定着课程的方向,规定着课程的基本特征。

2、综合性

相对于一般学科课程,思想政治(品德)课具有更为宽泛的学科背景,是多门学科、多种知识的整合。

3、人文性

4、实践性

第三节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地位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地位

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地位是指它在整个中学教育中所处的位置。作为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思想政治(品德)课在中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从课程设置看,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中学的一门主要学科

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中学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其中的一门主要学科。

第一,思想政治(品德)课中学课程方案明确规定的国家课程。

第二,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中学的一门必修课程。

二、从学生发展看,思想政治(品德)课处于首要地位

三、从学校德育看,思想政治(品德)课时中学德育的中心

首先,在目标上,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教学目标与中学德育目标是一致的。

其次,从内容上看,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与中学德育的内容是相通的。

再次,从途径上看,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中学德育的一个主要途径。

第四节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的含义和功能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的含义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就是学生通过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是通过完成规定的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教学而使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把握这一定义,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第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指向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它所呈现的是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而不是教师要达到的目标。

第二,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是预期的结果和标准。一方面,它不是现实性的,学生还没有达到这种目标;另一方面,这种目标的建立有其特定的基础和条件,具有切实可行性,通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

第三,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实施,尤其在学生对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学习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构建思想政治(品德)课程内容体系,并通过完成课程内容的教学,从而使学生所要达到的课程目标的要求。

(二)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的功能

1、指向功能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为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指明了方向。

2、规范功能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对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教学有重要的规范作用。首先,它规范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处理。其次,它规范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第三,它规范教学的进程。

3、评价功能

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也就成为评价教学活动的依据和标准。不可否认,在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中,对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的规定有一定的原则性、概括性、抽象性,难以用它来衡量具体的教学活动。在现实的教学评价中,我们往往有一些细化的、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但这些细化的评价标准都是以课程目标为依据来设计,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是教学评价的核心标准,脱离了课程目标,教学评价必将缺乏科学的标准,没有可信度。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的分类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的结构分类

结构分类,就是以一定的标准和程序,把思想政治(品德)的课程目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若干方面。

1、以知识、能力、觉悟为基本要素的结构分类

思想政治(品德)课是知识性和思想性高度统一的课程,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三位一体”的基本任务,不能重知轻能、重智轻德。以此为依据,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程目标在结构上可分为三部分,即认知目标、能力目标、觉悟目标。

认知目标是课程目标结构的基础,也是教育学生的基础,它主要是指学生通过本学科的教学要认识、理解和接受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有关知识。

能力目标建立在认知目标基础上,它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应具备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学科能力,并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分析解决文体,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进行正确的观察分析和鉴别分析。

觉悟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是最根本的目标要素,它主要是指通过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教学,使学生将学科知识和能力进一步转化为觉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政治立场,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情操。

2、以知识、情感、行为为基本要素的结构分类

3、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基本要素的结构分类

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各学科课程目标都是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分类,也称“三维目标”。其中,知识是指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动作技能以及观察、阅读、计算、调查等技能;过程与方法是指认知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认知过程中人际交往的过程和方法等,特别强调在过程中获得和应用知识,学习和运用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一般包括对己、对人,对自然、对社会等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以及做事应具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就具体到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来说,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是把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分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在这三维目标中,知识目标是支撑全部课程目标实施的基础,服从并服务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