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物学名词解释 考试必备
基础生物化学新—名词解释
第二章核酸单核苷酸:核苷与磷酸缩合生成的磷酸酯称为单核苷酸。
磷酸二酯键:单核苷酸中,核苷的戊糖与磷酸的羟基之间形成的磷酸酯键。
不对称比率:不同生物的碱基组成由很大的差异,这可用不对称比率(A+T)/(G+C)表示。
碱基互补规律:在形成双螺旋结构的过程中,由于各种碱基的大小与结构的不同,使得碱基之间的互补配对只能在G…C(或C…G)和A…T(或T…A)之间进行,这种碱基配对的规律就称为碱基配对规律(互补规律)。
反密码子:在tRNA链上有三个特定的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由这些反密码子按碱基配对原则识别mRNA链上的密码子。
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的方向相反。
6顺反子(cistron):基因功能的单位;一段染色体,它是一种多肽链的密码;一种结构基因。
核酸的变性、复性:当呈双螺旋结构的DNA溶液缓慢加热时,其中的氢键便断开,双链DNA 便脱解为单链,这叫做核酸的“溶解”或变性。
在适宜的温度下,分散开的两条DNA链可以完全重新结合成和原来一样的双股螺旋。
这个DNA螺旋的重组过程称为“复性”。
增色效应:当DNA从双螺旋结构变为单链的无规则卷曲状态时,它在260nm处的吸收便增加,这叫“增色效应”。
减色效应:DNA在260nm处的光密度比在DNA分子中的各个碱基在260nm处吸收的光密度的总和小得多(约少35%~40%), 这现象称为“减色效应”。
噬菌体(phage):一种病毒,它可破坏细菌,并在其中繁殖。
也叫细菌的病毒。
发夹结构:RNA是单链线形分子,只有局部区域为双链结构。
这些结构是由于RNA单链分子通过自身回折使得互补的碱基对相遇,形成氢键结合而成的,称为发夹结构。
DNA的熔解温度(T m值):引起DNA发生“熔解”的温度变化范围只不过几度,这个温度变化范围的中点称为熔解温度(T m)。
分子杂交:不同的DNA片段之间,DNA片段与RNA片段之间,如果彼此间的核苷酸排列顺序互补也可以复性,形成新的双螺旋结构。
这种按照互补碱基配对而使不完全互补的两条多核苷酸相互结合的过程称为分子杂交。
生物学名词解释
生物学名词解释1. 组织(Tissue):由相同类型、特定功能的细胞组成的结构,比如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等。
2. 器官(Organ):组织的结合形式,由多种不同类型的组织组成,具有独立的功能,比如心脏、肺等。
3. 系统(System):多个相互合作的器官组合而成的功能单位,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
4. 基因(Gene):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由DNA分子编码。
5. 突变(Mutation):基因发生的变异,可以是某个基因座上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或整个基因的结构发生变化。
6. 有丝分裂(Mitosis):细胞分裂的一种方式,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通过产生两个基因组完全相同的子细胞。
7. 减数分裂(Meiosis):生殖细胞分裂的一种方式,通过两轮分裂,产生具有半数染色体数目的四个非完全相同的子细胞。
8. 显性遗传(Dominant inheritance):指一个个体只需要拥有一个显性基因就能表现出相应的性状。
9. 隐性遗传(Recessive inheritance):指一个个体需要拥有两个隐性基因才能表现出相应的性状。
10. 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理论,指环境选择有利于某些个体生存和繁殖,从而导致基因频率的变化。
11. 进化(Evolution):在物种几代繁殖过程中遗传信息的累积和改变。
12. 基因型(Genotype):个体基因的全部信息,通常用字母代表不同的等位基因。
13. 表型(Phenotype):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结果,指个体的形态、生理特征。
14. 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指基因的永久遗传性改变,可能由于DNA序列突变引起。
15. 表达型(Expression):指基因在表型上产生的效应。
16. 基因组(Genome):一个个体的全部基因信息,包括DNA分子中的全部基因。
17. 纯合子(Homozygote):染色体上的两个等位基因相同。
普通生物学名词解释
一、细胞学部分原生质:泛指细胞内的生活物质,是生命的物质体系。
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
细胞器:细胞内具有特定功能和结构的亚细胞结构。
细胞骨架:细胞内的骨架结构,由微丝、微管、中间丝组成,用于维持细胞形态结构与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被动吸收:由于膜内外浓度差和电位差导致离子由膜外向膜内运动的过程。
主动吸收:提供能量的前提下,离子逆化学势和浓度差由膜外向膜内运动的过程。
胞饮作用:质膜内陷包围营养物质小囊泡脱落游离于细胞质内的过程。
遗传:生物的基本特征信息由父母传递给子代的信息传递过程。
细胞周期:一个细胞从分裂结束到下一个分裂结束为止的全过程。
细胞凋亡: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有序的死亡。
细胞的全能性:一个有机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具有相同的成套遗传物质,含有发育为完整个体或分化为其他细胞所必需的全部基因,具有分化的潜能。
干细胞:一类增殖较慢但能维持自我增殖的细胞,可产生另外一群有限、分裂迅速的转移细胞群。
二、植物学部分开花:雄蕊中的花粉粒和雌蕊中的胚囊成熟,花萼和花冠打开,露出雄蕊和雌蕊的现象。
传粉:花粉囊中的花粉散出,借助一定的媒介力量,传送到同一朵花或另一朵花的柱头的过程。
双受精:花粉管到达胚囊后,花粉管末端破裂,释放出两枚精子,其中一枚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以后发育为胚,另一枚与胚囊中央的极核结合形成受精极核,以后发育为胚乳的现象。
真果: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果实。
假果:除子房壁外,花其他部分也参与发育的果实。
单果:单雌蕊形成的果实。
聚合果:一朵花中复雌蕊形成的果实。
(草莓)聚花果:由花序形成的果实,又称复果。
(菠萝、无花果)肉果:成熟时果皮肉质化的果实。
干果:成熟后果皮干燥无汁的果实。
种子的寿命:一定条件下种子保持活力的最长期限。
种子的休眠:种子成熟后在适宜条件下仍不能萌发,必须经过一段相对静止的时间才能萌发。
生活史:种子从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到又形成新一代种子的过程。
基础生物化学重点
基础生物化学重点一、名词解释1.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指分子中各个原子和基团在三维空间的排列和分布。
2.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蛋白质因受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分子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并失去原有的生物学活性;如果除去变性因素,在适当条件下蛋白质可恢复天然构象和生物学活性。
3.氨基酸的等电点:在一定的PH条件下,氨基酸分子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数相同,即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称为氨基酸的等电点4.肽平面:多肽链中从一个Ca到相邻Ca之间的结构。
5.DNA的变性与复性:DNA在一定外界条件(变性因素)作用下,氢键断裂,双螺旋解开,形成单链的无规卷曲,这一现象称为变性;缓慢恢复原始条件,变性DNA重新配对恢复正常双螺旋结构的过程。
6.增色效应与减色效应:当DNA从双螺旋结构变为单链的无规则卷曲状态时,它在260nm处的吸收便增加,这叫“增色效应”;当核苷酸单链重新缔合形成双螺旋结构时,其A260降低,称减色效应。
7.熔解温度:核酸加热变性过程中,增色效应达到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称为核酸的熔解温度(Tm)或熔点。
8.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及理化性质等不同的一组酶。
9.多酶体系:由几个功能相关的酶嵌合而成的复合物,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进行,提高酶的催化效率。
10.全酶:由蛋白质和非蛋白的小分子有机物或金属离子组成的有催化活性的酶。
11.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底物发生反应的区域。
12.亲核催化:酶分子的亲核基团攻击底物的亲电基团而进行的催化作用。
13.诱导契合学说:酶的活性中心在结构上具柔性,底物接近活性中心时,可诱导酶蛋白构象发生变化,这样就使使酶活性中心有关基团正确排列和定向,使之与底物成互补形状有机的结合而催化反应进行。
14.糖异生作用:以非糖物质(如丙酮酸、甘油、乳酸和绝大多数氨基酸、脂肪酸等)为前体合成为葡萄糖的作用。
15.回补反应:由于中间产物的离开,引起中间产物浓度的下降,从而引起循环反应的运转,因此必须不断补充中间产物才能维持循环正常进行,这种补充称为回补反应16.底物水平磷酸化:高能化合物将高能磷酰基转移给ADP形成ATP的过程。
生物学名词解释 (超全)
生物学名词解释 (超全)1.细胞 (Cell)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生命的基本组成部分。
它包含了一系列的生化反应,维持着生物体的功能。
细胞可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后者在细胞核内有染色体。
2.基因 (Gene)基因是指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储存在DNA分子中。
它决定了生物体的遗传特征和表达方式。
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转化为蛋白质,影响细胞的功能和特性。
3.进化 (___)进化是生物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改变和适应环境的过程。
通过基因突变、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等机制,生物体可以逐渐获得新的适应性特征,形成新的物种。
4.生态系统 (Ecosystem)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和其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个完整系统。
包括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物种的数量和多样性以及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5.光合作用 (Photosynthesis)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及某些细菌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了能量和氧气。
6.细胞呼吸 (Cellular n)细胞呼吸是指细胞内将有机物分解为能量的过程。
通过分解有机物,细胞可以产生氧化还原反应,释放出能量供细胞自身使用。
7.蛋白质 (Protein)蛋白质是生物体内的基本分子,由氨基酸组成。
在细胞内,蛋白质承担着多种功能,如催化化学反应、传递信号和提供结构支持等。
8.DNA (Deoxyribonucleic Acid)DNA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具有双螺旋结构。
它通过碱基配对的方式储存了生物的遗传信息。
DNA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生物分子之一。
9.RNA (Ribonucleic Acid)RNA是一种与DNA密切相关的核酸分子,通过转录过程将DNA上的信息复制成为可识别的形式。
RNA在细胞内参与了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10.突变 (n)突变是指DNA分子内的遗传信息发生突然而持久的变化。
突变可能导致基因的改变,进而影响生物个体的特征、适应性以及物种的进化。
生物学名词解释
生物学名词解释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科学的学科,它涵盖了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探究生物体和生命过程的本质。
下面,以解释一些常用的生物学名词为主要内容,来详细介绍生物学。
1、基因:基因是指在遗传物质中的基本单位,是生命的基础。
每个基因的结构都不同,其复制形式也不同。
它是不同种类的生物体之间遗传信息的载体,它具有多态性,即同一种基因内部可以存在多种不同变异形式。
2、染色体:染色体是生物体内基因的存储物质。
它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其形状是一种长条形状,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会复制一次,而在此之前一个染色体会被一分为二,使每个子细胞都有一套完整的染色体。
3、细胞:细胞是最基本的生物学结构,它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组织和器官的基础结构,所有的动物和植物细胞都具有相同的基础结构,但细胞的功能和结构各不相同,在生物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4、DNA:DNA是指脱氧核糖核酸,也是细胞内维持其稳定性和实现遗传的基础物质。
它有四种碱基组成,分别是腺嘌呤(A)、胸腺嘧啶(T)、胞嘧啶(C)、嘌呤(G)。
它们通过碱基对的形式互相结合,形成一条旋转的链条,称为双螺旋结构。
5、表观遗传学: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表达和结构变异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的是基因表达的调控,包括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等,以及如何影响基因表达的基因突变、基因组改变等。
6、进化:进化是指生物体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它的发生是由基因突变和进化的自然选择机制共同决定的,是生物体特征的累积变化,是生物体种群遗传结构的复杂动态过程。
7、生态:生态是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是指一个完整的生物系统,其内有植物、动物、水源、土壤和营养等元素,它们之间相互交互作用,共同形成一个复杂的有机体系统。
8、生物化学: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物质交换和转换的科学,它研究生物体内的物质的合成、代谢以及物质的转换等,涉及到基因的转录与转录调控、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抗原和抗体的结构和互作等,是了解细胞和有机体运行机制的基础科学。
05621心理的生物学基础名词解释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名词解释:第一章:1、内环境:1-3细胞外液成为体内细胞直接接触的环境,在生理学中称之为内环境。
2、内环境的稳态:1-4内环境各项物理和化学因素是保持相对稳定的,如一定的体温、酸碱度、血糖水平,称为内环境稳态。
3、脑电图:1-7将大脑皮层连续的节律性电位变化叫做自发脑电活动,它的记录叫脑电图(EEG)。
第二章:1、联合区:2-18除了大脑皮层上的特定功能分区外,其他部分的皮层被称为联合区。
2、(0810考期)生命中枢2-21延髓是脊髓向上在颅腔内的直接延续,与脊髓没有明显的界限。
延髓与人的基本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或脉搏、吞咽、胃肠运动、排泄等有关,被称为生命中枢。
3、(0910考期)脑结构与脑功能模块学说2-26福多尔提出的脑结构与脑功能模块学说,这种学说认为,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
这些模块复杂而精巧的结合,是实现复杂和精细的认知功能的生物基础。
4、(1010考期)感觉神经元2-12躯体神经系统的神经元之一,与感受器相连,功能是把外部刺激引发的神经冲动传送到中枢。
5、(1210考期)边缘系统2-20边缘叶包括扣带回、海马回、齿状回等,它们与附近的一些皮层及皮层下的结构之间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从而构成一个统一的机能系统,称为边缘系统。
6、(1410考期)自主神经系统2-12自主神经系统曾称植物神经系统。
通常自主神经系统活动不受意志支配而自主工作,因而得名,它主要控制内脏,包括身体各种腺体的活动,例如心跳、呼吸、消化、排泄、体温碉节及性活动等。
7、(1510考期)连合纤维:2-22连合纤维又称大脑间纤维,它联接两半球内相应的或同等的区域或结构,包括胼胝体、前连合和海马连合。
第三章:1、(1310考期)神经元3-29人类中枢神经系统内约含有1011个神经细胞,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单位。
典型的神经元很小,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清楚它的结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物质基础。
普通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
普通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1. 细胞(cell)是组成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这一基本单位的含义即包括结构上的,也包括功能上的。
普通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 2是在细胞水平上研究生物体的生长、运动、遗传、变异、分化、衰老、死亡等生命现象的学科。
普通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 3以人体或医学为对象的细胞生物学研究或学科。
4. 原核细胞(prokaryotic cell)是组成原核生物的细胞,这类细胞主要特征是细胞内没有分化为以膜为基础的具有专门结构与功能的细胞器和细胞核膜,且遗传信息量小,因此进化地位较低。
5. 真核细胞(eukaryotic cell)指含有真核(被核膜包围的核)的细胞,主要特征是有细胞膜、发达的内膜系统和细胞骨架体系。
6. 生物大分子(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也称多聚体,由许多小分子单体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包括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
7. 多肽链(polypeptide chain)多个氨基酸通过肽键组成的肽称为多肽链。
8. 细胞蛋白质组(proteome)将细胞内基因活动和表达后所产生的全部蛋白质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在正常或异常情况下,某种细胞内所有蛋白质的种类、数量、结构和功能状态,从而阐明基因的功能。
9. 拟核(nucleoid)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核仁,DNA位于细胞中央的核区就称为拟核。
10. 质粒(plasmid)很多细菌除了基因组DNA外,还有一些小的双链环形DNA分子,称为质粒。
11. 细胞膜(cell membrane)又称质膜,是指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所组成的生物膜。
12. 生物膜(biological membrane)人们把生物膜和细胞内各种模性结构统称为生物膜。
13. 单位膜(unit membrane)生物膜在电镜下呈现出较为一致的3层结构,即电子致密度高的内、外两层之间夹着电子密度较低的中间层。
最全自考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名词解释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内环境:人体的绝大多数细胞并不直接与外界坏境接触,它们直接接触的是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成为体内细胞直接接触的环境,在生理学中称为内环境。
稳态: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以及免疫系统的调控下,使得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调节的,其调节过程是反射。
体液调节:是指机体的一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后者经过各种体液途径到达全身组织细胞或某些特殊的组织细胞,改变细胞的活动。
自身调节:许多组织、细胞自身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相应的反应,使其功能得到相应的调整。
由于这种反应是由组织、细胞本身的生理特性决定的,并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所以称为自身调节。
实验切除法:通过对动物的脑部分损毁,观察动物随后行为。
电解法:对皮层下区域插入金属电极,通以电流将神经元内的物质电解,导致神经元的死亡,随后观察脑损毁后的动物行为变化等。
脑电图:(2017)又称自发脑电图,一般是在大脑皮层没有接受明显的刺激输入条件下记录到的闹点活动。
脑电波:是用电极从头皮记录到的电位变化。
诱发电位:当某种特定的刺激作用在人体感觉系统的某一部位时,会在脑区引起电位变化,这时记录的脑电变化被称作诱发电位。
计算机轴断层描技术(CAT):是将X光照相和计算机处理方法相结合起来观察活脑的组织病变技术。
正电子放射层描技术(PET):给人体注射经过加速器处理后能放射正电子的葡萄糖,通过PET仪器可以测量脑代谢时消耗的葡萄糖的数量,从而获得放射性物质在脑内的分布图。
核磁共振显影技术(MRI):与PET一样,也是依靠测量能量的消耗来显示脑区的活动情况。
不过MRI不需要注射。
第二章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外周神经(系统):是指与脑和脊髓相连的神经,分布于全身,将脑和脊髓与全身其他器官联系起来。
(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随意肌:躯体神经系统,遍布于头、面、躯干、四肢及肌肉内。
普通生物学名词解释
一、绪论:生物界与生物学1.生物圈( biosphere):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总和,由生物和它所居住的环境共同组成,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上层以及岩石圈的表层2.稳态( homeostasis) :指生物通过许多调节机制,保持内部条件相对稳定的状况,并且在环境发生某些变化时也能做到这一点,也称内稳态。
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主要调节机制是反馈。
3.应激性( imitability):生物感受外界刺激并做出有利于保持其体内稳态,维持生命活动的应答反应。
应激性是生物的普遍特性。
4.适应:包含两方面的涵义,生物的结构都适合于一定的功能;生物的结构和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生存和延续。
适应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5.生物的多层次组构:原子一分子一生物大分子一细胞器一细胞-组织一器官一系统一个体一种群一群落一生态系统。
6.五界分类系统:惠特克(R. H. Whittaker)根据细胞结构和营养类型将生物分为五界,即原核生物界( Monera)、原生生物界( Protista)、植物界( Plantae)、真菌界( Fungi)和动物界( Animalia)。
7.三域分类学说:伍斯和福克斯认为,在生命进化早期,生物界的共同祖先分出三条进化路线。
最先分出二支,一支为真细菌域( Bacteria),另一支为古核生物域-真核生物域,后者进一步分为古核生物域( Archaea)和真核生物域( Eukarya),又称三原界学说。
8.双名法( binomial nomenclature) :林奈创立的为物种命名的方法,由拉丁化的属名和种名联合构成。
二、生命的化学基础9.必需元素(essential element) :在生物的生活中,不可代替的、不可缺少的元素。
10.同位素示踪:是利用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技术。
11.生物大分子( macromolecule) :在生命现象中起重要作用的分子都是极其巨大的,可分为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质四大类。
基础生物化学新—名词解释
基础生物化学新—名词解释单核苷酸:核苷与磷酸缩合生成的磷酸酯称之单核苷酸。
磷酸二酯键:单核苷酸中,核苷的戊糖与磷酸的羟基之间形成的磷酸酯键。
不对称比率:不一致生物的碱基构成由很大的差异,这可用不对称比率(A+T)/(G+C)表示。
碱基互补规律:在形成双螺旋结构的过程中,由于各类碱基的大小与结构的不一致,使得碱基之间的互补配对只能在G…C(或者C…G)与A…T (或者T…A)之间进行,这种碱基配对的规律就称之碱基配对规律(互补规律)。
反密码子:在tRNA链上有三个特定的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由这些反密码子按碱基配对原则识别mRNA链上的密码子。
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的方向相反。
6顺反子(cistron):基因功能的单位;一段染色体,它是一种多肽链的密码;一种结构基因。
核酸的变性、复性:当呈双螺旋结构的DNA溶液缓慢加热时,其中的氢键便断开,双链DNA 便脱解为单链,这叫做核酸的“溶解”或者变性。
在适宜的温度下,分散开的两条DNA 链能够完全重新结合成与原先一样的双股螺旋。
这个DNA螺旋的重组过程称之“复性”。
增色效应:当DNA从双螺旋结构变为单链的无规则卷曲状态时,它在260nm处的汲取便增加,这叫“增色效应”。
减色效应:DNA在260nm处的光密度比在DNA分子中的各个碱基在260nm处汲取的光密度的总与小得多(约少35%~40%), 这现象称之“减色效应”。
噬菌体(phage):一种病毒,它可破坏细菌,并在其中繁殖。
也叫细菌的病毒。
发夹结构:RNA是单链线形分子,只有局部区域为双链结构。
这些结构是由于RNA单链分子通过自身回折使得互补的碱基对相遇,形成氢键结合而成的,称之发夹结构。
DNA的熔解温度(T m值):引起DNA发生“熔解”的温度变化范围只只是几度,这个温度变化范围的中点称之熔解温度(T m)。
分子杂交:不一致的DNA片段之间,DNA片段与RNA片段之间,假如彼此间的核苷酸排列顺序互补也能够复性,形成新的双螺旋结构。
普通生物学名词解释
生物圈(biosphere):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总和,由生物和它所居住的环境共同组成,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稳态(homeostasis):指生物通过许多调节机制,保持内部条件相对稳定的状况,也称内稳态。
维持内稳态稳定的主要调节机制是反馈。
组织(tissue):是由一种或多种细胞组和而成的细胞群体,在机体中起着某种特定的作用。
脊椎动物体内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4种基本组织。
器官(organ):多细胞动物中由多种组织组成,以完成一种或几种特定功能。
系统(system):多个相关的器官组成的能完成特定功能的集合体。
体液(body fluid):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按所在位置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等。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或体内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称为内环境。
反馈(feedback):在一个控制系统中还必须将输出改变后的效果送回一部分给敏感元件以调节输出,这个过程称为反馈。
负(正)反馈(negative(positive)feedback):指一个系统的输出增加的信息传送到敏感元件引起这个系统的输出减少(增加)。
异养(heterotrophic nutrition):生物自身不能从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也不能从日光中获得能量,必须从外界环境中获得有机物,并从这些有机物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这些有机物是其他生物制造的,这种方式称为异养。
自养(autotrophic nutrition):绝大多数的植物,它们只从外界吸收简单的无机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还吸收日光作为能源,通过光合作用在体内制造有机物,提供植物本身代谢活动所需的有机物和能量。
这种方式是生物自身供养自己,不依赖其他的生物,称为自养。
营养素(nutrient):食物中能够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物质。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必考期末考试复习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必考)期末考试复习名词解释1、基因组:单倍体细胞中的全套染色体为一个基因组,或是单倍体细胞中的全部基因为一个基因组。
2、基因簇:基因家族中的各成员紧密成簇排列成大串的重复单位,定于染色体的的特殊区域,属于同一个祖先的基因扩增产物。
3、基因家族:真核细胞中,许多相关的基因常按功能成套组合,被称为基因家族。
4、基因探针:带有可检测标记(如同位素、生物素或荧光染料等)的一小段已知序列的寡聚核苷酸。
可通过分子杂交探测与其序列互补的基因是否存在。
5、基因敲除:指一种遗传工程技术,针对某个序列已知但功能未知的序列,改变生物的遗传基因,令特定的基因功能丧失作用,从而使部分功能被屏蔽,并可进一步对生物体造成影响,进而推测出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
6、基因芯片:利用原位合成法或将已合成好的一系列寡核苷酸探针分子以预先设定的排列方法固定在固相支持介质表面,形成高密度寡核苷酸序列,并与样品杂交,通过检测杂交信号的强度及分布来进行分析。
7、断裂基因:在基因内部插入不编码序列使一个完整的基因分隔成不连续的若干区段的基因称为断裂基因。
8、调节基因:编码那些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RNA和蛋白质的特异性DNA序列。
9、操纵基因:是操纵子中的控制基因,在操纵子上一般与启动子相邻,通常处于开放状态,使RNA聚合酶能够通过它作用于启动子而启动转录。
10、看家基因:是一类典型的结构基因,维护细胞基本功能所必需,在所有有机体的细胞中表达。
其中一部分基因序列比较保守。
11、结构基因:编码蛋白质或RNA的基因。
12、假基因:具有与功能基因相似的序列,但由于有许多突变以致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所以假基因是没有功能的基因,常用ψ表示。
13、端粒:线状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
14、端粒酶:在细胞中负责端粒的延长的一种酶,是基本的核蛋白逆转录酶,可将端粒DNA加至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
15、反义链:在基因的DNA双链中,转录时作为mRNA合成模板的那条单链。
医学生物学——名词解释
1.【新陈代谢】生物体从环境摄取营养物转变为自身物质,同时将自身原有组成转变为废物排出到环境中的不断更新的过程。
2.【细胞体积守恒定律】无论其种属的差异有多大,同一器官与同一组织的大小通常在一个恒定的范围内。
即一个生命体的机体大小及器官的大小与细胞的大小无关,而与其数量成正比,此规律称为“细胞体积守恒定律”。
3.【遗传全能性】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全套的遗传信息,都有分化为各类细胞或发育为完整个体的潜能。
4.【单位膜】由内外两层致密的深色带和中间一层疏松的浅色带构成的三层膜相结构(2×2+3.5=7.5nm)5.【内膜系统】真核细胞中,在结构、功能上具有连续性的、由膜围成的细胞器或结构。
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内体和分泌泡以及核膜等膜结构,但不包括线粒体和叶绿体。
6. 【被动运输】离子或小分子在浓度差或电位差的驱动下顺电化学梯度穿膜的运输方式。
7. 【主动运输】特异性运输蛋白消耗能量使离子或小分子逆浓度梯度穿膜的运输方式。
8.【简单扩散】小分子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自行穿膜运输。
属于最简单的一种物质运输方式,不需要消耗细胞的代谢能量,也不需要专一的载体。
也称单纯扩散;自由扩散。
9.【协助扩散】促进扩散又称易化扩散、,或帮助扩散。
是指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性物质, 如氨基酸、糖和金属离子等借助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的帮助顺浓度梯度或顺电化学浓度梯度, 不消耗ATP进入膜内的一种运输方式。
10.【膜泡运输】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被运输时并不直接穿过细胞膜,都是由膜包围形成膜泡,通过一系列膜囊泡的形成和融合来完成转运的过程,故称为膜泡运输。
11. 【受体】是一种生物大分子,能有选择的识别外来信号分子并与之结合,启动细胞内一系列生化反应而产生特定的生物学效应。
包括识别部位、转换部位、效应部位。
12.【细胞膜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膜上一类特殊的膜内在蛋白,大多数为跨膜糖蛋白,也有脂蛋白和糖脂蛋白。
生物名词解释大全
生物名词解释大全1. 动物:指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多细胞有机体,能够自主活动,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的生物类别。
2. 植物:指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多细胞有机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吸收水和养分,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的生物类别。
3. 真菌:指一类生活在陆地和水中的微生物,具有分枝的菌丝体结构和生殖器官,能够通过吸收有机物质进行营养获取。
4. 病毒:指非细胞微生物,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必须寄生于其他生物细胞内才能进行繁殖。
5. 细胞:指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能够进行各种生命活动,包括代谢、生长、分裂和遗传等。
6. 基因:指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由特定顺序的核酸分子组成,携带着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7. 染色体:指存在于细胞核中的线状结构,携带着遗传信息,参与细胞分裂和遗传的过程。
8. 遗传:指通过基因传递的方式,将父母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使得后代与父母具有相似的性状和特征。
9. 进化:指生物种群在长时间内经历的遗传和生态适应过程,以适应环境变化和生存需求。
10. 物种:指具有相同形态、生理和生态特征,并能够通过自由交配繁殖的个体群体。
11. 生态系统:指由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生物社会系统,包括生物群落、生物圈和生态位等。
12. 生态位: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地位,包括其在食物链中的位置、与其他物种的相互关系等。
13. 生态平衡:指生物群体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达到一种稳定状态,使得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维持在较为平衡的状态。
14. 氧化:指物质在与氧气接触时,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放出能量的过程。
15. 内源性:指生物体内产生的物质或现象,例如内源性激素、内源性代谢物等。
16. 外源性:指生物体外部输入的物质或现象,例如外源性毒物、外源性刺激等。
17. 抗生素:指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的化学物质,常用于医学和农业领域。
18. 免疫系统:指机体内的一套复杂的结构和功能,用于识别和消灭外来的病原体,维护机体的健康。
基础生命科学名词解释汇总
名词解释酶:酶是生物活体细胞产生,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具催化功能的一类生物催化剂。
抗体酶:抗体酶或催化抗体(Catalytic antibody)是一种新型人工酶制剂,是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抗体分子,在其可变区赋予了酶的属性。
脂阀模型:生物膜上胆固醇富集而形成有序脂相,如同“脂筏”一样载着各种蛋白。
受体(receptor):存在于细胞表面或细胞内的特殊蛋白质,有三个必备条件:1\能识别和结合信号分子2\能转导信号为细胞反应3\能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细胞株:保持原有细胞特性的传代细胞。
细胞系:染色体明显改变,一般呈亚二倍体或非整倍体,失去接触抑制的细胞,容易传代培养。
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高度增殖以及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
细胞凋亡(apoptosis): 细胞在一定的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受内在遗传机制的控制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 生物在发育过程中一定生理刺激的反应性死亡,它需要一定基因表达。
寻靶运输:新合成的蛋白质向不同细胞器的转移信号肽:指导蛋白质寻靶定位的一段连续的氨基酸序列中心法则:生物信息流最根本的内容,其内容是DNA分子可以自我复制,也可以转录成mRNA,mRNA再把信息翻译成蛋白质,某些细胞中或者实验条件下RNA也可以进行自我复制及逆转录成DNA。
操纵子:原核细胞内单个mRNA分子可以包含多个基因的转录物,这种由多个结构基因及其共同的转录操纵区组成的单一转录单位称为操纵子。
顺反子:编码一个多肽的遗传单位称为顺反子。
原核生物乳糖操纵子学说:大肠杆菌培养基中没有乳糖,操纵子前端的调节基因编码产生阻遏蛋白同操纵基因结合,阻止了RNA聚合酶和启动子的结合。
当有乳糖存在时,乳糖变成异乳糖,作为诱导物和阻遏蛋白相结合改变其构象,使阻遏蛋白不能再与操纵基因相结合,操纵基因开启。
生理名词解释大全
生理名词解释大全1. 细胞:生物体的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 细胞膜:细胞外部的一层薄膜,负责维持细胞的形状和物质的交换。
3. 细胞核:细胞内的一个结构体,负责细胞的遗传信息的存储和调控。
4. 基因:生物体内携带遗传信息的一段DNA序列。
5. 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6. RNA:核糖核酸,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调控。
7. 基因表达: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使其编码的蛋白质功能得以实现。
8. 细胞分裂:细胞繁殖过程中的一种方式,将一细胞分裂为两个新细胞。
9. 有丝分裂:真核细胞进行细胞分裂的方式,包括纺锤体的形成和染色体的复制与分离。
10. 减数分裂:有性生殖细胞进行分裂的方式,通过两次分裂产生四个细胞,染色体数量减半。
11. 基因突变:基因序列发生改变,导致基因功能改变。
12. 遗传:父母将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13. 染色体:细胞内包含遗传信息的结构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14. 遗传多样性:群体内个体在遗传性状上的差异。
15. 基因型:个体在某一位点上所拥有的两个等位基因。
16. 血液循环:心脏通过血管将血液输送到全身组织和器官,完成氧气和养分的供应和代谢废物的去除。
17. 心脏:实现血液循环的器官,负责将血液泵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18. 动脉:心脏泵送出去的血液流向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的管道。
19. 静脉:将含有代谢废物的血液从组织和器官输送回心脏的管道。
20. 毛细血管:动脉和静脉之间的细小血管,完成氧气和养分的交换。
21. 呼吸:从外部环境中获取氧气,将其输送到细胞中,同时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
22. 呼吸道:包括鼻腔、喉和气管等,负责将空气引入和排出体外。
23. 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用于气体交换。
24.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体液,负责运输氧气、养分和排除废物。
25. 消化: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以供细胞吸收利用的过程。
26. 消化道:食物从口腔进入,然后经过食道、胃、小肠、大肠等,最终排出体外的管道。
生化名词解释大全
生化名词解释大全1. DNA:脱氧核糖核酸,生物体的遗传物质,由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组成的双链螺旋结构。
2. RNA:核糖核酸,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转运,可以分为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和转移RNA (tRNA)。
3. 蛋白质:多肽链或多种肽链编织而成,具有广泛的功能,如结构支持、酶催化和信号传递。
4. 酶:催化化学反应的蛋白质,通过降低反应活化能来加速反应速率。
5. 细胞膜:包围和保护细胞的薄膜,由脂质双层和蛋白质构成。
6. 生物催化:生物体利用酶促进化学反应发生的过程。
7. 代谢:生物体所进行的化学反应,包括合成物质和分解物质两个方面。
8. 基因:DNA上的功能区段,确定了特定蛋白质的合成。
9. 氨基酸:蛋白质的构成单位,共有20种不同的氨基酸。
10. 异源重组:将来自不同生物体的DNA片段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基因组合。
11. 基因工程:利用基因工具和技术对生物体的基因进行改造,实现特定目标。
12. 克隆:复制生物个体或基因的过程。
13. 基因表达:基因的信息从DNA转录为mRNA,再由mRNA翻译为蛋白质的过程。
14. 遗传:生物体通过基因的传递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15. 内质网:细胞内一种网状结构,参与蛋白质合成和修饰。
16. 线粒体:细胞内的双层膜结构,参与细胞呼吸和能量产生。
17. 基因突变:DNA序列发生改变,导致基因功能或表达出现不同。
18. 病原体: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或病毒。
19. 感染:病原体侵入和繁殖在宿主体内,导致宿主出现病症。
20. 免疫系统:人体防御病原体和异物入侵的生物系统。
21. 抗生素:一类能抑制或杀死细菌生长的化学物质。
22. 肥料:提供植物所需养分的物质,促进植物生长。
23. 基因组:一个生物体的所有基因的集合。
24. 表型:生物体可观察到的形态特征,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
25. DNA修复:维护DNA完整性的一系列修复机制。
医学生物学的名词解释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1.分子生物学1.1DNA:脱氧核糖核酸,是遗传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承载了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DNA由四种核苷酸(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酮嘧啶)组成。
1.2基因:位于DNA上的特定片段,携带着编码蛋白质合成所需的信息。
1.3转录:DNA中的基因信息被转录成为RNA,通过RNA聚合酶酶的作用,产生一份与DNA片段相对应的mRNA(信使RNA)分子。
2.细胞生物学2.1细胞: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拥有自我复制和特定功能的能力。
2.2细胞膜:细胞外界和细胞内环境之间的界面,控制物质的进出。
2.3细胞器:细胞内不同的小器官,如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承担特定的生物学功能。
3.免疫学3.1免疫系统:身体的防御系统,能识别外来物质(如病毒、细菌)、损伤细胞和异常细胞,并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攻击和清除。
3.2抗体:一种由B淋巴细胞产生的蛋白质,能与特定的抗原(外来物质)结合,并协助免疫系统消灭它们。
3.3免疫记忆:免疫系统的重要特征,指在遇到同一抗原时,免疫系统能够迅速产生更强有力的免疫应答,并长期保持对该抗原的记忆。
4.遗传学4.1染色体:细胞核中的结构,携带着遗传信息,并将其传递给下一代。
人类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其中23条是从父亲遗传来的,另外23条是从母亲遗传来的。
4.2基因型和表型:基因型是指个体所携带的基因信息,表型则是基因型在外部表现出来的特征,如身高、眼睛颜色等。
4.3基因突变:基因序列中的改变,可能导致基因功能的变化,也可能与一些疾病的发生有关。
5.神经科学5.1神经元: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负责传递和处理电信号。
神经元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组成。
5.2突触:神经元之间传递电信号的结合部位,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类型。
5.3神经递质:在化学突触中起作用的化学物质,将电信号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
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生命的本质特征:化学成分的同一性,严整有序的结构;新陈代谢;应激性和运动,内稳态,生长发育,繁殖与遗传,适应。
6、命名规则:1735年,林奈《自然系统》的二命名法,即属名加种名,属名在前是名词,第一个字母需要大写,种名在后是形容词,是限制属名的,故小写,在种名之后还应加上定名者的形式或其缩写,文字用拉丁文。
21、看题与抗原形成特异结合,再通过下列反应消灭抗原,中和反应:抗体结合抗原一边吞噬细胞吞噬;集聚反应:抗体是双价的,可以使抗原集聚以便吞噬;沉淀反应:抗体结合后,使可溶性抗原大分子沉淀,以便吞噬。
22、突触:突触是神经细胞和接受神经信号的细胞之间的连接处。
23、动作电位: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透性急剧变化,大量正离子(主要是Na+)由膜外流向膜内,使膜两侧电位从-70mV一下子跳到+35mV,这就是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产生意味神经冲动的产生。
18、酶的催化特点: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可以调节。
19、免疫器官:人体免疫器官包括以下各部分:骨髓:各种血细胞生成场所;胸腺:T-淋巴细胞成熟场所;淋巴结和淋巴管:构成淋巴细胞,贮存运输系统。
20、免疫细胞:包括各种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粒细胞等一切与免疫有关的细胞,其中最主要的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叫做免疫活性细胞。B-细胞和T-细胞,此外还有K-细胞,NK-细胞,N-细胞,D-细胞等也是免疫活性细胞。
1、生物工程:是生物技术的总称,是对生命有机体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组织水平,个体水平进行不同层次的创造型设计和改造,使之能定向组建具有特定形状的新物种或新品系,从而造福人类的现代应用技术。
2、生物技术的四大体系: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
3、发酵工程:是工程学与微生物学的结合,利用微生物的特性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生产有用物质或直接将其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一门技术。包括菌种选育,菌种生产,代谢产物发酵和分离以及微生物机能的利用等。
24、遗传率:数量性状受环境的影响甚为明显,环境引起的变异一般只表现于当代,不能连续。遗传变异是可以遗传的。遗传变异对数量性状的作用遗传率表示:遗传率(%)=遗传变异/总变异(遗传变异+环境变异)*100%。
25、基因工程的基本含义:按照人们的愿望人为的进行严密的设计(类似工程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非生命活动过程)和转基因等技术,有目的的改造生物种性,使现有物种在较短时间内趋于完善(区别于自然突变和常规育种)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求的新的生物体细胞核(未受精卵去核)————化学或电击诱导融合————异核卵----体外发育---早期胚胎----植入带孕母畜子宫中(假孕状态)---产下幼畜。
17、干细胞:干细胞是动物(包括人)胚胎及器官中具有自我复制核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能分裂产生出表现型和基因型都和自己完全相同的子细胞,同时还能分化为各类祖细胞,是重建,修复病损或衰老组织,器官功能的理想种子细胞。
自然选择学说:1、遗传,2、变异: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 3’繁殖过剩 4:生存竞争:种内、种间、环境。 5、适者生存:生存下来的生物都具有适应性,适应性是在选择中形成的。生存斗争和适者生存的过程就是自然选择的过程,自然选择是一个长期,缓慢连续的过程。
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1、中性突变和遗传漂变是不会发生选择和适者生存的情况 2、渐变性变化外还存跳跃式的进化,3、灾变需要幸存下来的个体需要有更大的变异,跳跃式进化可以解释五种以上单元的起源与进化问题。
36、群落:在一定时间内居住于一定环境中的各种群组成的生物系统。
群落的基本特征:种类特征: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物种间的相互影响:构成群落的种群之间必须相互协调平衡;结构特征:生物群落具有一系列的结构特点包括形态结构,生态结构和营养结构;动态特征:生物群落的运动形式包括季节动态,年际动态,演替与演化。
7、生物的分界:“三域”:古核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六界”:古细菌界,细菌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8、真菌的主要类群:以有性生殖器官或有性孢子为依据分为接合菌,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
11、动物界:原生动物门,海绵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脊索动物门。
34、种群:有一定时间内占有一定地区的一群同种个体组成的生物系统。
35、种:种是由种群组成的生殖单元,在自然界占有一定的生境,在系谱上代表一定的分支。 四个要素:种群组成、生殖隔离、生境地位、系谱分支。
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密度: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或单位空间上的个体个数;种群分布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群聚分布;种群的年龄结构: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种群存活曲线:在各年龄阶段种群的存活率曲线。
3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32、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有着生殖,行为,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物因子:生物钟内和种间的相互关系 非生物因子:光、温度、湿度、降水、土壤、大气等。
33、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限度:李希比最小因子法则:生物手生态因子最低量的限制。谢尔福特耐受定理:生物对每种生态因子都由耐受的上限和下限、
13、细胞分裂周期:细胞从前一次分裂开始到后一次分裂开始,这短时间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14、细胞分化:发育过程中,细胞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15、原生质体:去除全部细胞壁的细胞 亚原生质体:只含有部分原生质的原生质体(有核或无核) 微原生质体:经细胞松弛素B处理得到的仅含少量细胞质及核或染色体的小原生质体 原生质球(球状体):残存少量细胞壁的原生质体
26、基因克隆载体:能够承载外源基因,并将其带入受体细胞,得以相对稳定为耻的DNA分子称为基因克隆载体。
27、基因克隆载体应具有的基本条件:1、具有一个或多个克隆位点,2、进入受体细胞后,一般是能够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复制。3、含有供选择克隆子的标记基因,4、克隆载体必须是安全的。
28、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用进废退:是指一种动物由于若干时代中经常使用某器官就会使该器官得到发展,或者历代少用甚至不用某器官,就会使该器官退化一直完全丧失;获得性遗传:由于环境影响或用进废退所获得的变异性质可以通过繁殖遗传给后代。
29、遗传平衡定律(哈迪温伯格定律):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则群体基因库中各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将代代相传。保持不变,符合以下五个条件:1、种群足够大。2、随机交配 3、无突变 4、无新基因加入(迁入和迁出) 5、无自然选择
30、影响生物种群进化的因素:1、基因突变和基因流动 2、小群体的遗传漂变 3、非随机交配和选择 遗传漂变:在小群体中,由于随机事件的影响,等位基因的频率从上一代到下一代容易发生波动变化这种变化称为遗传漂变。
37、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一个功能整体及生物圈能流和物质循环的一个功能单位。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1、核心是生物群落 2、地区特点和空间结构 3、时间特征 4、三大功能类群参与代谢活动 5、动态平衡特征 6、开放性
生态系统的能流特征:逐级递减,单向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