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审美体验中的情感与想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审美体验中的情感与想象
在音乐欣赏中,审美体验在整个音乐审美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欣赏者充分调动想象力和联想力激发起丰富的情感将自身与音乐融为一体,在审美欣赏活动中形成了对音乐作品欣赏的习惯与审美趋向。情感是音乐作品表现的主要内容,而想象又是在此基础上不受音乐对象的严格限制,可以自由驰骋的感情共鸣。所以音乐审美体验中的情感和想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审美体验中的情感
审美情感是人对音乐美的体验和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发挥自己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正如《乐记》中所说“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这里所指的“人心之感于物”就是音乐家对生活的情感体验。在审美体验时,人们往往将自己置身于客体对象之中,物我交融,将自己的感情移入对象,从对象中关照自我,并且想象是在情感的推动之下进行的,在对对象的联想与想象中掺和着主体的激情。欣赏者在审美体验中移情于对象,又在联想和想象中将感情体验更加深化,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得到最大的审美愉悦。
二、歌曲是歌词与音乐相结合的综合体裁,歌词有文学的性质,有较强的表意功能。歌词可以叙事、抒情、写景甚至议论,有明确的题材与主体思想。歌曲的创作在一般情况下由作曲家根据所选歌词配上与歌词意境或内涵相一致的曲调和伴奏。也有根据曲调填词的歌曲,词作者根据自己对音乐情绪的理解填上相应的歌词。欣赏者在欣赏歌曲时一定能结合歌词所提供的具体生动的意象和情感内涵来感受音
乐,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例如舒伯特的成名作艺术歌曲《魔王》就是以歌德的同名叙事诗为歌词谱曲的。歌词的大意是:在深夜风雨交加的原野上,父亲抱着病危的儿子在烟雾笼罩的树林中策马飞奔,魔王紧紧地追赶着他们。魔王时而用甜言蜜语哄骗孩子,时而凶相毕露地威胁孩子,孩子惊恐的求助于父亲,父亲极力掩饰内心恐惧安慰儿子。当父亲筋疲力尽地回到家时,发现魔王已夺去儿子的生命。歌词的意象十分明确。音乐部分与歌词融为一体,加强了内容的表达,也给听众音乐的美感。由于歌词的意象和主题思想明确,音乐的情感表达有了明确的基点,欣赏者可以根据这些投入自身的情感。
三、审美体验中的想象
在审美体验中想象是在感情的推动之下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把人们的审美情感和审美对象达到契合一致的最佳状态就产生了共鸣现象。这是欣赏主体受到对象的强烈感染,通过联想和想象将主体的情感移入对象,欣赏主体与音乐作品才能物我同一,物我两忘,得到情感上的最大满足。
音乐的一切艺术表现都是通过声音与表现对象之间的比拟、象征以及模仿的关系来实现的,而想象就是使这些关系得以实现的中介桥梁。欣赏者的想象越丰富,就对音乐作品的声音与表现对象之间关系的体验就越清晰,感受到的情感、形象与意境也越鲜明。正如我们所熟悉的古代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则故事生
动的说明了想象在音乐中的作用。又如指挥家卡聂夫斯坦曾说过“关于想象,它只是一种启示、诱导,而不是图解和说明或标题。音乐所表达的是不能用语言来详尽的,音乐的情感、诗意只能意会,用心去体验。不能做具体的形象联想,是要通过这种联想更加深刻的鲜明的体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感情、神韵和意境,如果过于追求形象联想的具体性和可视性,可能会适得其反。音乐审美者要通过想象在音响所提供的旋律中创造出另一个想象的艺术境界。比如施特劳斯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那欢快、明朗、优美的旋律能够激发起人们对春天的想象:蓝天、白云、红花、绿草、明媚的阳光、清澈的溪流等等,人们陶醉在音响与美妙的想象之中。贝多芬的《田园》欣赏溪边景色时,常常想到司空图的名句:“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荫路曲,流莺比邻”。再比如著名的法国钢琴家科尔托对肖邦的24首前奏曲的每一首加了标题性的解释。特别是第6首“怀念不幸的祖国”、第7首“记忆中,洋溢着芳香的欢乐的回忆”、第8首“雪在降,风在吼,暴风雨在狂啸,可我心中有更恐怖的暴风雨”、第15首“然而,死亡像暗影一般在那里”、第19首“恋人啊,假如我是翅膀,一定飞到你的身旁”、第20首“送葬”等,都非常确切的揭示了肖邦音乐的情感、形象和意境,这些都是科尔托对肖邦音乐的想象。
综上所述,丰富的情感和无尽的想象在音乐审美体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审美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