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心力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心力》说课稿
一、开场白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物理第六章第七节《向心力》这一节的内容。对本节的学习,我将通过举例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激发学生探讨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原因。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是圆周运动这一章的关键一节,它关系到物体为什么做圆周运动这一重要问题,学好这一节可以为学好本章应用部分以及万有引力知识作必要准备。
对于学生,由于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对物理学习还缺乏方法,习惯于硬套公式,这会给学生理解问题实质带来较大的困难,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己归纳结论,理解记忆公式,从而达到能灵活运用的目的。因此本课采用“学案导学+引导探究”式教学法,课前先发放学案,让学生根据学案先进行预习,在预习学案的基础上,进行以下的教学环节:检查自主学习情况→组织讨论→精讲点拨→当堂达标→扣标整合。该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钻研,着眼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此教学过程中准备的教具有:向心力演示仪、细绳、小桶、沙。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学生活动约占课时的 1/2,课堂气氛将比较活跃,能真正体现“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三、教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向心力,理解它是一种效果力
2、掌握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3、了解变速圆周运动与一般曲线运动中合外力与向心力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向心力概念的建立及计算公式的得出及应用。
难点:向心力的来源。
能力目标:懂得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态度。
四、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内容。
2、小组合作交流,最终得到向心力是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需要5分钟)
创造学习物理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为导入新课的指导思想,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展示几个生活中一些做圆周运动实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征,让学生思考做圆周运动的条件,以及怎样才能满足这些条件,让学生的思维进入新课教学的轨道。
2.新课教学(需要25分钟)
通过复习回顾,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理论推导,通过导学过程让学生发现:
(1)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总是指向轨迹圆心,从而得出向心力的概念,理解向心力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并理解它的方向和作用。
(2)然后设问:质量为 m的物体以角速度ω做半径为r的匀速周运动时,究竟需要多大的向心力?引出“探究向心力大小”这一研究课题。让学生通过亲身实验体会向心力大小的相关因素。(用准备的细绳、小桶、沙做成个类单摆,依次改变绳长、沙的质量、转速的大小,感受绳上拉力的大小)
(3)最后利用向心力演示仪进行演示,让学生充分认识控制变量法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并由精确的实验可以得出 F=mrω 2。
通过以上的推导、实验过程,接着通过对例题的思考与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向心力是效果力,其方向总是指向圆心。
(4)对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的处理,以学生自主讨论为主,精点带过。
六、练习巩固
(需要10分钟)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本节课安排了10分钟的时间进行巩固与练习。具体作法是:先留3分钟让学生回顾一下课本和板书知识要点,有疑问的同学可以提问。然后完成当堂达标的四个练习题.最后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整体的把握,化零为整。
七、教学小结
1、向心力来源。
2、匀速圆周运动时,向心力等于合力;非匀速圆周运动时,向心力是合力的一个分力。
3、向心力是一个变力,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时刻改变。
八、布置作业
1、课后问题与练习第
2、3题
2、课下思考下列的问题:
(1)、在水平湿滑的道路上转弯时,无论是幻灯片 2骑车还是驾车,都要减速行使,为什么?
(2)、在高速公路和铁轨的弯道处,路基都要设计成倾斜的,为什么
板书设计
6、7向心力
一、向心力
1、概念:
2、大小:
3、方向:
控制变量法验证向心力大小
1、F与m的关系-------r、ω一定
2、F与r的关系-------m、ω一定
3、F与ω的关系-------r、m一定
说明:(1)
(2)
(3)
二、向心力来源分析及向心力公式的应用:
例一
例二
三、一般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