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丹寨贵州丹寨项目策划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丹寨项目策划书
(一)丹寨县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
(仍需查找当地县志和地方统计局数据进行补充和完善)
丹寨县,隶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处东经107°44′-108°08′、北纬26°05′-26°26′之间,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东与雷山县接壤,南靠三都水族自治县,西与都匀市、麻江县交界,北抵凯里市。截至2013年,丹寨县辖3镇4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丹寨金钟经济开发区):排调镇、龙泉镇、兴仁镇、扬武乡、雅灰乡、南皋乡、长青乡。县境内多民族聚居,有苗族、汉族、水族、布依族等21个少数民族。国土面积940平方公里,总人口17.2万人,其中苗族占总人口的78%以上(2013年)。县人民政府驻龙泉镇。
经济状况:2015年丹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595元,在贵州省88个县(市、区、特区)中排列1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59元,在贵州省88个县(市、区、特区)中排列第39位。
民族文化:丹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还创造了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优秀的民族文化。有历史建筑万寿宫;有距今一千五百多年的省级文物白皮纸(国画纸)作坊—石桥;有中国蜡染艺术之乡-排倒莫。贵州省人民政府已将苗族古瓢琴舞、翻鼓节、苗族历法、苗族百鸟衣、苗族芦笙词、四滴水芦笙制作技艺、苗族婚俗、苗族丧葬习俗等16项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苗族蜡染、古法造纸、苗族锦鸡舞、贾、苗族苗年、苗族服饰、苗族芒筒芦笙祭祀乐舞七个项目已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自然景观:有特色的自然景观有天下奇泉打鼓井;有千姿百态的彩色金瓜洞;有城郊万亩相映成趣的红、白、紫三色杜鹃;有素有黔东第一瀑的排廷瀑布;绿色宝库猫鼻岭森林公园;还有温柔多情的河流河岔河。2012年,获中国“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
气候:丹寨县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山地气候特征明显,分为温暖、暖和、温凉、冷凉4个气候亚区。四季分明,夏无酷热,冬无严寒,夏季均温21.0~36℃,冬季均温2.0~7.0℃,年平均气温12.6~17.2℃,无霜期228~283天。平均降水量1259.7~1508.4毫米,为贵州省多雨县份之一,但降水时空分配不均。
地形地貌:丹寨县境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最高点为东部的加配乡牛角山主峰,海拔1693米;最低点为东南部的雅灰乡叮冬村境与三都水族自治县交界河口处,海拔370米,一般海拔在700~1100米之间。地貌类型有4类,以低
山地貌为主,占47.12%,低中山、低中山、低山丘陵地貌次之,中山地貌仅占2.38%。不同的地貌类型为发展多样化农业提供了条件。
水文:丹寨县境内有大小河流20条,年均径流量7.94亿立方米,其中往南注入柳江的河流有排调河、猴子河、鸡家河等11条,向北注入清水江的河流有南皋河、摆泥河等9条。
土壤:丹寨县有红壤、黄壤、黄棕壤、紫色土、黑色石灰土、水稻土6个土类。
植被:丹寨县森林木本植物有栲、松、杉、油桐、山苍子、楠等97科519种,森林覆盖率30.70%。常见天然牧草品种有35科222种。县境古老濒危珍稀植物种类较多,已知的有24种,其中列为贵州省第一批国家保护树种14种,占全省42种的33%。主要有银杏、秃杉、黄枝油杉、柔毛油杉、穗花杉、翠柏、福建柏、银鹊树、杜仲、白栎树、香果树、白辛树、闽树、楠木、十齿花、马尾树、檫木、小叶红豆杉、金钱械、青钱柳、野黑豆、野菜豆、野饭豆、野红皮豆等。药材资源有川桂、杜仲、黄柏、金银花、香麝、朱砂等166科518种。
野生动物:豹猫、野兔、白面獐、鼠、松鼠、飞鼠、竹鼠、狐狸、水獭、蝙蝠、旱獭等。鸟类主要有燕、野鸭、布谷鸟、鹰、猫头鹰、猴面鹰、乌鸦、野鸡、锦鸡、竹鸡、韩鸡、鹌鹑、画眉、麻雀、喜鹊、啄木鸟、白鹤等。县境鱼类,主要有鲤鱼、草鱼、鳙鱼、马口鱼、红袍、白甲鱼、泉水鱼、铜鱼、麦穗鱼、乌鳢、角鱼、花鱼、蛇螈等7科26种。节肢动物有虾、蟹,两栖动物有蟾蜍、岩蛙(石蚌)、大鲵等。
矿产:丹寨县由于地层发育和地质构造的有利因素,地下矿产资源丰富,有汞、铅、锌、铜、锑、金、煤、铁、磷、重晶石、石灰石、白云石、高岭土和铀、硒、钒等矿种。
总体上,丹寨县的动植物、矿产等自然资源充足,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但是总体上,经济发展情况不理想,人民收入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可以从产业结构调整、教育、文化产业开发、旅游业开发这几个角度去改善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丹寨县的地理位置
丹寨县地图
二、丹寨项目策划
(一)项目目的
1、提供给丹寨青年和城市青年相互理解对方生活和工作方式、地区文化的渠道和平台,推进青年返乡创客计划;
2、探索丹寨独特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出路;
3、发现丹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提出切实改善丹寨人民生活的解决方案,并推动实施。
(二)项目活动设计(以大学生群体为对象)
邀请其他国家和我国其他城市中的大学生志愿者在丹寨参与为期七天的当地生活和文化体验。
第一天:迎接所有志愿者到达营地,认识指导和带队老师,志愿者之间相互熟悉,并和住宿地提供方相互熟悉。志愿者分成不同小组(3-4人为一组),每组分发一份问题清单,问题均有关住宿地周围的饮食、交通、人际基本状况以及丹寨县的基本社会、文化情况,志愿者需要在指定时间内将清单上的问题调查清楚。调查结束后每组分享自己的调查过程、调查结果和调查中遭遇到的问题,并推举出调查最佳的小组,给予一定奖励。
第二天&第三天:在带队老师的引领下,走访苗家村落,体验苗家生活文化。走访结束后,在小组内讨论项目计划书雏形,并与其他组进行分享,互相完善计划书架构,罗列出项目计划书中仍需进一步明确和不完善的地方,和指导老师交流,安排第三天的走访地点。
第四天&第五天:每组按照前一天的讨论结果进行补充调查和走访,在第五天晚上完成项目计划书,并准备陈述。
第六天:上午组织志愿者体验当地蜡染、造纸等手工艺制作;下午志愿者们分组陈述小组做出的项目计划书,其他组别小组成员进行打分和评价,陈述小组根据评价结果对项目计划书进行修改。晚上欣赏当地服饰展演和乐舞展示等。
第七天:请丹寨本地人共25人聚集在一起(年龄应在18-55岁;包括政府工作人员、当地媒体、不同行业人员、大学生),志愿者向他们展示介绍项目计划书,由当地人就计划书的可行性、有效性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这一环节既可以完善项目计划书,又可以提高项目影响力,增进当地人对这一项目的理解,在项目计划实施时更容易获得当地各方面的支持。
(三)项目组织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