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心里的蓝鸟》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器人心里的蓝鸟》教学反思
《机器人心里的蓝鸟》这个绘本是由英国作家卢卡斯绘制,讲述了一个心坏了的机器人被抛弃到废旧厂,在哪里孤独地生活着,直到有一天遇到了一只从北方飞来的蓝色的小鸟,它住进了机器人的心里,机器人感觉自己仿佛又有了一颗跳动的心,并用尽全身力气把它送到南方去的故事。

这个绘本对生命的意义做了一个非常好的诠释,当初读完这个绘本时,就感觉整个人都要被“暖”化了。

从故事的情节发展,到故事的结果,还有整个绘本的画风,都让人觉得很舒服。

在备课之前我又读过几次,发现机器人的颜色的变化好像是有规律的,本来想把这个点设计成让小朋友们去观察、探索的点,但是仔细思考发现这种规律与理解绘本的内容之间并没有很大的联系,于是便舍弃了这个点。

这个绘本读到最后,小鸟把机器人当做自己的家,每年春天都会来到这里,在我们成年人看来,机器人应该是死了,但是在小朋友们看来,机器人是死了还是活着的呢?这个问题对生命意义的探讨非常有价值,但是短短的一节课这个话题显然是探讨不清的,于是之后我将这个点又重新设计成了一个专门的辩论课。

这节课我主要是让幼儿对整个故事的情节有一个大致地了解,感受机器人的情感变化过程,从而引导幼儿评价机器人的这种行为,总结机器人是一个什么样的机器人。

整个活动的重点在于让幼儿感受机器人情感的变化过程,从开始被抛弃到废旧厂的孤独、寂寞与失落到遇到小鸟之后的开心、愉悦以及最后把小鸟送到南方之后的满足。

这个活动的难点在于让幼儿理解机器人的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因为大班幼儿还未完全摆脱自我中心化的倾向,所以他们很难理解一些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其他人的行为,因此需要通过一些比较直观的事件去引导他们,改变他们的看法。

课后反思:
内容和孩子间的互动
作为成年人我们去读这个绘本和孩子读这个绘本,理解程度和读的角度是不一样的。

这个绘本相对来说文字是比较多的,作为成人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我们更关注文字,而幼儿更加去关注里面的图画。

所以在引导幼儿的时候我更注重让幼儿去关注图画,讲出他们从图画中看到了什么,进而把故事情节和他们看到的内容串联起来。

教师和孩子间的互动
在讲课的时候,我给自己的定位是幼儿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

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我尽量做到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幼儿去探索、理解绘本的内容。

在一
些关键的地方,比如机器人让小鸟住进自己的心里、机器人把小鸟送到温暖的南方去这些地方,我会停下来,让幼儿根据这些事情去思考“机器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突破重点方面,我通过机器人的语言、表情、动作方面的对比,来让幼儿感受机器人情感方面的变化。

但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自己预想的有一点偏差,表现在对幼儿的引导、与幼儿的互动较少,还是以自己的讲为主,过于着急把结论抛给幼儿,没有给幼儿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比如当我问幼儿“你们觉得机器人是个什么样的人”的时候,太过于着急让幼儿说出结论,其实有的幼儿有可能不会觉得这个机器人很善良,反而会觉得他很傻,这也是幼儿自我中心的一个表现。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提供给幼儿一些比较直观、贴近生活的例子,让他们的思考可以有支持性的依托。

问题与孩子间的互动
活动后,再翻看教案,发现对于几个问题,我处理的还是过于着急,毕竟一个或几个孩子的回答不能代表所有的孩子,如提问:机器人的心没有被修好,而且又被送到和一堆旧机器在一起,你们觉得他心里会是什么感觉,第一个孩子就将我接下来过渡的语答出来了,于是问题没有展开直接进入下一个环节了,课后反思:不管怎么预设,真正上课时面对你的提问,孩子们总会给你几个意料之外,教师能做的就是“以不变应万变”,不变就是教师自己要对活动的主线理清,对于本次活动想要传达给孩子的意思紧抓,提问就如放风筝时的那根线,问时可以容纳各种回答,线可以放的远,但老师是有本领把线重现拽回自己的手中。

这个本事还要继续练习。

总之,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中的投入,活动后的反思,这些都是自己专业成长上需要不断积淀的,相信:每一次活动对于我们都是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