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提出科学发展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为什么要提出科学发展观?答:第一、现实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第二、新
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第三、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答: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
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第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第三、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
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中几者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
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6、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第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国化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
发展;第二、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第三、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7、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
富裕。

8、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涵
9、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了
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13、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是什么、为什么)
14、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5、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一、只有坚定不移的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的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第二、只有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
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第三、只有坚定不移的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主要原则: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结合点。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第二、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三、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17、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8、确立……为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第二、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也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19、两个“毫不动摇”:
一个“统一”
20、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
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1、非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2、为什么非公有制经济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在社会主义初级近阶段。

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这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不可缺少的条件;第二、能够更好的促进竞争,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能够更好的利用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

23、我国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4、分配形式的类型:第一、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第二、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第三、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25、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26、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
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7、为什么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是社会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政策,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案的重要保障;
28、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9、先进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反映时代进步潮流的文化;
30、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3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

一手抓管理;
33、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其现实依据是:第一、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第二、这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
34、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民族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35、和谐社会六个方面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
36、怎样把握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第一、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第二、要
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第
三、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3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3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第二、坚持科学发展;第三、坚持改革开放;第四、坚持民主法治;第五、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六、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40、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41、“一国两制”的十个方面内容:第一、一个中国;第二、两制并存;第三、高度自治;第
四、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第五、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第六、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第七、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

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第八、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第九、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第十、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
42、“一国两制”的重大意义:第一、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第二、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第三、体现了既坚持国家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第四、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第五、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