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敏感试验课件

合集下载

药物敏感试验 PPT课件

药物敏感试验 PPT课件

细菌耐药概念
多重耐药(MDR): 指细菌同时对三种以上结构
不同(作用机制不同)抗菌药物耐药,如头孢菌 素、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
泛耐药( PDR):细菌对本身敏感的所有药物耐
药; 超级细菌:并非科学概念,一般指PDR与部分MDR,
没有确切定义,以下细菌属于此列:
MRSA/VRSA; VRE; MDR-PA,PDR-AB; ESBL(+)+AmpC(+) 肠杆菌 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产KPC酶、包括产NDM-1细菌)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VRSA: 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 VRE: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ESBLs: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KPC酶: 产碳青霉稀酶的一种KPC型 NDM-1: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
下面就以上几种情况分别解读
与临床沟通中常见问题
1、我们想用的药物在药敏试验中 没有做?
3、某些细菌对某类抗生素天然耐药, 则不需要做药敏试验。
4、试验的药物代表一类药,而不是一 种药。
解读注意事项
5、对葡萄球菌一代比三代头孢治疗效 果好。
6、有些药物不适用于单独使用,仅用 于联合用药,如利福平。
7、因为是体外药敏试验,有些药体外 试验敏感,可能临床治疗无效。
8、同一菌株可能出现亚种,导致连续 药敏结果不吻合。
12.明显稀便,培养结果为何正常?
大便普通培养,通常只能鉴定志贺菌、沙 门菌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我们没有鉴定 血清。
怀疑霍乱时,需开霍乱弧菌培养。
可能病毒感染(轮状病毒)。
小结
耐药菌,尤其是多重耐药菌的出现, 使临床抗感染治疗面临着困物种类上 为临床提供参考(经验治疗);可以 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与临床沟通中常见问题

实验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PPT课件

实验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PPT课件

(三)结果
• 2.结果解释:用毫米尺量取抑菌圈直径,参 照标准判读结果。按敏感(S)、中介(I)、 耐药(R)报告。 • 3.质量控制:标准菌株的抑菌圈应落在预期 范围内。如果超出该范围,应视为失控而不 发报告,须及时查找原因,予以纠正。
影响结果的因素
• • • • 培养基 抗菌药物纸片 菌量 操作质量


药敏纸片的选择
待测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25923 大肠埃希菌 ATCC25922 药物
AMK、 PEN、OXA、 VAN、GEN 、CIP
AMK、FTX、GEN、PIP、 CIP、IPM AMK、FTX、GEN、PIP、 CIP、IPM
铜绿假单胞菌 ATCC27853
(三)结果
• 1.结果判读: 平板置黑色无反光背景上,测量抑菌环的 直径。 抑菌环的边缘以肉眼见不到细菌明显生长 为限。 有的菌株可出现蔓延生长,进入抑菌环; 磺胺药在抑菌环内会出现轻微生长,这些 都不作为抑菌环的边缘。
步骤和方法
• (一)原理 • (二)方法 • (三)结果
(一)原理
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 种检测菌的琼脂平板上。在纸片周围区 域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在纸片周 围抑菌浓度范围内检测菌的生长被抑制, 形成透明的抑菌圈。抑菌圈的大小反映 检测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 药对检测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呈负 相关关系,即抑菌圈愈大,MIC愈小。
培养基
• pH:7.2~7.4最适宜,碱性扩大氨基糖 苷类药物的抑菌环,酸性扩大四环素类 药物的抑菌环。 • 琼脂含量:影响抑菌环的大小。 • 厚度:影响抑菌环的大小,以4mm为宜。
抗菌药物纸片
• 纸片含药量:与纸片的重量、吸水性、 直径等有关,影响抑菌环的大小,批量 制备。 • 纸片的保存:须在有干燥剂的容器内低 温(-10℃以下)保存。只拿出少量放4℃ 备日常工作用。装纸片的容器从冰箱取 出后,必须在室内温暖l0分钟以上才可 打开。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与耐药检测ppt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课件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与耐药检测ppt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课件

8.联合药物敏感试验
1)方法很多,其中纸片法最为常用。先将试验菌均 匀涂布于培养基表面,盖好平皿,放置5分钟,待 平板表面水分吸收后,将两种含药纸片贴于平板 上,两纸片中心距离2--4mm左右。然后35℃ 孵育 过夜,取出观察结果。
2)结果判断 联合药物敏感试验可出现四种结果: A.无关作用: 甲+乙=甲单或乙单 B.拮抗作用: 甲+乙<甲单或乙单 C.相加作用: 甲+乙=甲单+乙单 D.协同作用: 甲+乙>甲单+乙单
三、实验操作步骤
(一)纸片扩散法:
1. M-H平板:直径为90mm,厚度 4mm。 2. 菌悬液制备:无菌挑取菌落于无菌生理盐水中,校
正浊度至0.5 麦氏。 3. 用无菌棉签浸入细菌悬液中,将棉签在试管壁上轻
轻挤压以挤去过多的菌液,用棉签以连续划线的方 式均匀涂抹琼脂平板表面三次(每次转60℃)使 菌液均匀分布,最后沿平板内缘涂抹一周。盖上 平板的盖子,放置3~10min。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纸片扩散法(K-B法)的原理、操作方法、结 果的判读及临床意义。
2. 了解各种稀释法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的原理、操作 方法、结果判读和临床意义。
3. 掌握纸片扩散法的质量控制,了解稀释法的质量 控制。
二、实验原理
1.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是测定抗生素或其他抗 微生物制剂在体外抑制细菌生长的能力。这 种能力可以通过稀释或扩散方法来测定。
六、影响因素:
1. 培养基:厚度,PH,离子浓度,成份,添加剂; 2. 抗菌药物的配制方法,纸片的含量,大小,
渗透性,保存方式等; 3. 细菌的接种量; 4. 培养的环境,温度与时间; 5. 结果的判断及解释标准等。
4.每个孔加入100ul浓度为105菌悬液(大肠或金 葡),混匀,胶布封口,37°C培养。

实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课件)

实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课件)

实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15
联合药敏试验
实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16
联合药敏试验
实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17
实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18
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的意义
• 可预测抗菌治疗的效果; • 指导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 监测细菌耐药性,分析耐药菌的变迁,掌握耐药菌感染
的流行病学,以控制和预防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和流行。
实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Dr.Feng
实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1
药敏试验常用方法
1. 纸片扩散法 2. 稀释法 3. E试验 4 .联合药敏实验
实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2
目的要求
• 了解:
• 1.稀释法、E-TEST的原理、方法 • 2.联合药敏试验的结果判读和临床意义
• 理解:
难点
• 纸片扩散法(K-B法)原理和注意事项
30ug
≤14
常规剂量的抗
15~17
≥18
抗菌药物对被 该抗菌药物在
庆大霉素

10ug 微生物药≤物1通2
测1菌3M~1IC4接近 ≥常15规给药剂量
环丙沙星
50ug
常达到的全身 浓度不能≤抑1制5 杀灭被测菌, 临床治疗无效
于血液和组织 中1可6达~2到0的水 平,高于正常 给药量进行治
≥时浓21达度到能的抑体制内或 杀灭被测菌
• 掌握:
重点
• 纸片扩散法(K-B法)的操作方法、结果的判读和临床 意义
实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3
实验材料
菌株
大肠埃希菌
培养基
水解酪蛋白琼脂(MH琼脂)
纸片
环丙沙星、头孢唑啉、万古霉素

细菌药敏试验 ppt课件

细菌药敏试验 ppt课件

8
4
2
重要误差
12
258
1
1
12
小误差
敏感 5
1 0.5
1
25
9
0.25 6
8 10 12 细1菌4药敏1试8 验2p0pt课件22 24 26 28 30 32 349
不同国家的判定折点 -可能不同
原因:
用药剂量不同,服药的间隔不同 评价敏感时较保守 更强调检测出耐药株(即特定的耐药群) 技术因素:接种、培养基
* M100 每年更新一次
**M2, M7 每三年更细新菌一药敏次试验 ppt课件
123
药物分组
判断折点
标准菌株质控范围
特殊的耐药监测
细菌药敏试验 ppt课件
13
细菌药敏试验 ppt课件
14
敏感性分类(CLSI的定义)
敏感(Susceptible)
用常规用量治疗有效 常规用药时达到的平均血药浓度超过细菌的
缓冲区:防止操作的系统误差造成重 大结果的判定错误
细菌药敏试验 ppt课件
16
药敏试验的方法学
半定量…纸片扩散法 (抑菌圈直径) MIC法:
稀释法(肉汤、琼脂) 自动化仪法 抗生素连续梯度法 (Etest ) 流式细胞仪
细菌药敏试验 ppt课件
17
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法)
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测试菌的琼 脂平板上,纸片中所含的药物吸收琼脂中水分溶解后 不断向纸片周围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在纸片周 围抑菌浓度范围内测试菌的生长被抑制,从而形成无 菌生长的透明圈即为抑菌圈。
细菌药敏试验 ppt课件
7
MIC与抑菌圈直径的线性关系
Log2. MIC R I

细菌培养鉴定及抗菌药物敏感试验PPT课件

细菌培养鉴定及抗菌药物敏感试验PPT课件
头孢羟氨苄)
• 环丙沙星:二代喹诺酮类(氧氟沙星、洛美沙星、氟咯沙星、培氟沙星、诺氟沙星即氟 酸)
• 红霉素:大环内酯类 • 呋喃妥因(坦丁):硝基呋喃类(目前由于更有效的低毒的喹诺酮类应用已受限) • 庆大霉素:氨基糖苷类 • 庆大霉素增效:氨苄西林、青霉素或万古霉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有无协同作用 • 亚胺培南:碳青霉烯类(美洛培南、必安培南、帕尼培南) • 左旋氧氟沙星:第三代喹诺酮类(司帕沙星、妥舒沙星、左氟沙星) • 利奈唑胺:恶唑烷酮类 • 苯唑西林:耐酶青霉素(甲氧西林、萘夫西林、氯唑西林、氟氯西林) • 青霉素: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脲基组青霉素(美洛西林、阿洛西林哌拉西林)及β-内酰胺酶抑
制剂 • 利福平: • 链霉素增效:氨苄西林、青霉素活万古霉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有无协同作用 • 辛内吉:奎奴普汀-达福普汀 • 复方新诺明:SMZ/TMP磺胺甲恶唑(SMZ)与甲氧苄啶(TMP)的复方制剂 • 四环素:对四环素S可推测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S,但四环素R/I二者也可以S • 万古霉素:糖肽类(替卡拉宁)
• 肠球菌属:氨基糖苷类(除高浓度筛选外)、头孢菌素 类、克林霉素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复方新诺明) 耐药
• 鼠疫耶尔森菌:β-内酰胺类抗微生物药 • 鲍曼不动杆菌或无硝不动杆菌:所有氨基青霉素或Ⅰ、
Ⅱ代头孢或氯霉素,这两菌对以上抗生素天然耐药。 •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或亚胺培南,该
• 2 .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MRSCN): 耐药机制与MRSA相同,多重耐用性比MRSA更为严 重。
17
3. 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ESBL):肠杆菌科的 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氏菌, 可以产生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酶,从而对β-内酰胺 类抗生素,特别是第三代头孢和氨曲南等耐药,但 是通常对于含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药物如阿 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 巴坦等敏感,对于四代头孢可能敏感或耐药,对亚 胺培南敏感,由于这种耐药机制有质粒介导,可以 在不同细菌之间传播,故其检出率逐渐升高。除了 上述几种细菌外在其他肠杆菌科甚至铜绿假单胞菌 中均有发现,目前看来,复方β-内酰胺类药物头孢 哌酮/舒巴坦(舒普深),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特 治星)效果较好,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 /舒巴坦的耐药性较高。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微生物检验课件)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微生物检验课件)

2.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第一代(头孢唑林、头孢氨苄、头 孢拉定 )、第二代(头 孢孟多、头孢西汀,头孢呋新,头孢克罗等 )、第三代 (头孢哌酮(先锋必) 、头孢三嗪(菌必治)、头孢噻肟钠、头孢他啶、头孢唑肟等) 。第四代如头 孢地嗪、头孢噻唑肟、头孢吡肟等。适用于多重耐 药G-杆菌严重 感染,对 厌氧菌也有很好的抗菌作用
常规药敏试验选药原则
C组 替代性或补充性药物。
①同一单位存在对一种或几种耐药的、广泛流行或局部流行的菌株; ②对首选药物过敏; ③治疗少见菌感染(氯霉素对沙门菌属肠道外菌株); ④控制感染为目的。 U组仅用于或主要用于泌尿道感染的药物。 O组为对该组细菌有临床适应证,但一般不允许常规试验并报告的药物。
3.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主要有氨曲南和卡芦莫南。
(2)头霉素类和氧头孢烯类抗生素: 主要有头孢西丁、头孢替坦、头孢美唑。 (3)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主要有亚胺培南、 米洛培南、必安培南、帕尼培南。 (4)β-内酰胺类抑制剂: 主要有克拉维酸、舒巴坦和他唑巴坦。
•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都具有β-内酰胺环这一结构,通过抑制细胞壁粘肽合成酶 ,即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s ,PBPs),从而阻碍细胞壁合 成而发挥杀菌作用。
1.抗菌药物种类及作用
学习目标
掌握抗菌药物的常见种类及作用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种类
β-内酰胺类
氨基糖苷类
喹诺酮类 糖肽类
大环内酯类 氯霉素类、
磺胺类
林可酰胺类及
合成抗菌药物
四环素类、
(一)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青霉素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G、耐青霉素酶青霉素、 广谱青霉素(氨苄青 霉素、美洛西林、哌拉西林 )等。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药敏试验)PPT课件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药敏试验)PPT课件
治疗对基本药物过敏的患者
治疗少见菌的感染
流行病学调查为目的向感染控制部门报告
试验方法—纸片扩散法
改良Kirby-Bauer法(K-B法)
试验材料
培养基 非苛氧菌用Mueller- Hinton(M-H)琼脂 药物纸片 直径6mm纸片,每片吸水量约20μl 菌液比浊管 0.5号麦氏(McFarland)标准比浊管,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药敏 试验)
目的
指导临床医生针对各类临床感染患者选择 最佳抗菌药物
一定区域内积累对公共卫生有关的重要耐 药的微生物流行病学资料
根据细菌对药物敏感谱进行菌种鉴定
药敏试验原理
纸片扩散法
把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测 试细菌的琼脂平板上
纸片中药物吸收琼脂水分溶解后通过弥散 作用形成递减的浓度梯度
纸片周围一定距离范围内试验菌生长受抑 制,从而形成无菌生长的透明圈即抑菌环。
抑菌环大小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 程度
抑菌环大小除与细菌的敏感性有关外还与 其它诸因素相关。
稀释法
定量测定抗菌药物活性 抗菌药物与肉汤或琼脂培养基混合稀释后
种入试验细菌,孵育过夜。 以能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为最低抑菌
变形杆菌属的菌株可扩散到某些抗菌药物 的抑菌环内,故在明显抑菌环内有薄膜状 爬行生长可以忽略。
加贴纸片
将接种好的平板敞开盖子倒置在室温下干 燥3-5min 使平板上的水分被琼脂完全吸 收。
用镊子取纸片一张贴在琼脂平板表面,轻 压使其与琼脂完全接触。纸片中心间距 ≥24mm,纸片中心距平皿边缘≥15mm。 直径90mm的平板最好贴6张。
15min内将平板倒置放温箱孵育。
注意
纸片一旦贴下就不可再挪动位置,因纸 片中的药物已扩散到琼脂中。 需要时应在适当的地方贴新纸片

关于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药敏试验)课件

关于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药敏试验)课件

纸片周围一定距离范围内试验菌生长受抑 制,从而形成无菌生长的透明圈即抑菌环。
抑菌环大小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 程度
抑菌环大小除与细菌的敏感性有关外还与 其它诸因素相关。
稀释法
定量测定抗菌药物活性 抗菌药物与肉汤或琼脂培养基混合稀释后
种入试验细菌,孵育过夜。 以能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为最低抑菌
关于抗菌药物敏感性 试验(药敏试验)
目的
指导临床医生针对各类临床感染患者选择 最佳抗菌药物
一定区域内积累对公共卫生有关的重要耐 药的微生物流行病学资料
根据细菌对药物敏感谱进行菌种鉴定
药敏试验原理
纸片扩散法
把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测 试细菌的琼脂平板上
纸片中药物吸收琼脂水分溶解后通过弥散 作用形成递减的浓度梯度
按 抑 菌 环 直 径 判 断 细 菌 的 敏 感 性 , 应 依 据 CLSI的解释标准,报告细菌对测试药物敏 感、中介、耐药。
结果判断
在清楚抑菌环内有独立的菌落生长提示
接种的菌落不纯,需要重新分离、鉴定和 药敏试验
抗菌药物选择出的高频突变耐药株
变形杆菌属的菌株可扩散到某些抗菌药物 的抑菌环内,故在明显抑菌环内有薄膜状 爬行生长可以忽略。
治疗对基本药物过敏的患者
治疗少见菌的感染
流行病学调查为目的向感染控制部门报告
试验方法—纸片扩散法
改良Kirby-Bauer法(K-B法)
试验材料
培养基
非苛氧菌用Mueller- Hinton(M-H)琼

药物纸片 直径6mm纸片,每片吸水量约20μl
菌液比浊管 0.5号麦氏(McFarland)标准比浊管,
置35℃孵育2-6 h 用无菌生理盐水或肉汤校正,使其浊度至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细菌耐药性检查课件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细菌耐药性检查课件
细菌的外膜上特殊的药物泵出系统 使菌 体内的药物浓度不足导致耐药 。铜绿假单胞菌外 膜上有一种蛋白OprK,泵出多种抗生素 ,是产生 耐药的重要机制 。
19
细菌耐药性的生物化学机制
. 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 通过靶位的改变使抗 生素不易结合,是耐药发生的重要机制。
1.核糖体靶位酶亲和力的改变导致对四环素、红 霉素、喹诺酮、氨基糖苷类、甲氧嘧啶、磺胺 类抗生素耐药 。
2.核糖体位点的改变引起对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霉 素类抗生素耐药 。
3. DNA螺旋酶的改变是对喹喏酮类抗生素耐药 的重要机制 。
20
细菌耐药性的生物化学机制
. 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 4.核酸合成途径中序列靶位酶的改变 对磺胺- 甲氧嘧啶
耐药,二氢叶酸还原酶改变致甲氧嘧啶耐药。 5. PBP发生改变 , β - 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能结合或亲和
. K-B法试验程序
挑取菌落 转种肉汤
比浊
涂布平板上 放置药敏纸片 量取抑菌圈大1小
2
1、常见菌 2、苛氧菌 3、厌氧菌 4、酵母菌 5、真菌
. E试验法
13
. 联合药物敏感试验意义 . 联合抑菌试验 . 最低杀菌浓度测定
14
15
常用敏感性试验的方法
• 监控治疗效果试验:
• 1、血清抗菌药物浓度测定(serum antimicrobial level)
27
四、铜绿假单胞菌
• 铜绿假单胞菌对多数抗生素不敏感,呈现明显的 固有耐药性。长期以来假单胞菌的固有耐药性认 为是由于该菌具有外膜的低通透性(主要是外膜
微孔蛋白突变,阻止抗生素由外膜进入胞质), 最近的研究表明,假单胞菌耐药的产生机制与细 菌具有能量依赖性的主动外排系统有关,也可能 同时存在其他耐药机制。由于在长期抗生素治疗 过程中铜绿假单胞菌可能发生耐药,因此,初代 敏感的菌株在治疗3~4周后,测试重复分离株的抗 生素敏感性是必要的。目前,对假单胞菌感染多 采用联合治疗,如选用一种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与 一种氨基糖苷类或一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联合。

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试验ppt课件

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试验ppt课件

760 /ml
MIC 6.3 μg/ml MBC 12.5 μg/ml ( <0.1%×480000=480)
*接种时菌数
2019
-
16
5 4 药 50
1
2
3
25 12.5 6.3μg/ml
3.2 生长 MIC 2019 1 <0.8
1.6 2= 6.3
0.8 3 =25 - 4 = 12.5
C 5= 1.6 μg/ml
2019 8
二.耐药性产生机制
ß -内酰胺类酶形成:破坏ß -内酰胺类药物, 有多种 钝化酶: 使抗生素失活,如氨基糖苷类 靶位改变:形成新的,低亲合力的青霉素结 合蛋白 渗透障碍或外排作用:使药物不易进入菌 细胞内 代谢途径改变:绕过药物作用环节

2019 9
第三节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 敏感性试验
2019
-
10
一.药敏试验目的
指导被试患者用药 某一地区的耐药性调查 鉴定细菌 新药评价
2019
-
11
二.药敏试验原理
将细菌接种在无被测药拮抗剂并
能提供细菌良好生长的环境中 加入一定量抗菌药物 观察细菌生长被抑制情况
2019
-
12
三.被测药物选择
按菌种和抗菌谱 同类药物选一个 按医生要求 按医院感染科规定

2019 32
5.ß -内酰胺类酶检测
碘淀粉测定法:被测菌置青霉素溶液
中,室温30min,加淀粉和碘液,呈蓝色, 震摇,若酶阳性,生成青霉素噻唑酸与 碘结合,10min内蓝色消失 头孢硝噻吩滤纸片法:置被测菌于商 品头孢硝噻吩滤纸片上,由黄变红为 阳性
2019 33

抗菌药物药敏试验PPT课件

抗菌药物药敏试验PPT课件
பைடு நூலகம்
注意事项
1. 接种时均匀密涂
2. 贴片时,用无菌镊子轻轻触压药物纸片使之 与培养基充分接触
3. 贴片后不能再更改纸片位置
4. 镊取药物纸片时一旦掉到培养基表面,则继 续保持其位置,切勿镊起重新放置,以防不 同抗生素交叉影响
5. 整个贴片过程应在15- min内完成
12
-
3
试验程序
-
4
材料
❖ 普通平皿培养基,大肠杆菌菌液,葡萄球菌菌液。 ❖ 抗生素药敏纸片(直径5mm,青霉素,链霉
素、氯霉素、庆大霉素、 四环素) ❖ 无菌镊子、无菌棉签 、量尺
-
5
方法
❖取琼脂平皿培养基两个,分别在 其底部中央位置标注“大肠杆菌” 和“葡萄球菌”字样,同步进行 如下操作。
-
6
抗菌药物药敏试验 纸片扩散法
实验目的和要求
❖ 掌握纸片扩散法的原理、操作方法及结 果判读
❖ 了解药物敏感试验的方法和实际意义
-
2
原理
❖ 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测试菌的琼脂 平板上,纸片中所含的药物吸取琼脂中的水分溶解 后便不断地向纸片周围区域扩散,形成递减的浓度 梯度。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的细菌的生长被 抑制,形成透明的抑菌圈。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测试 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对测试菌的最 低抑菌浓度(MIC)呈负相关,即抑菌圈愈大,MIC愈 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绕试条明显可见椭圆形抑菌圈,圈的边缘与试条交
点的刻度浓度即为抗菌药物抑制细菌的MIC。

依照CLSI标准判断其敏感、耐药、中介。
25
有菌生长区 无菌生长区
26
椭圆形细菌 生长抑制区
256 128
8
判读抑菌浓度 (MIC ug/ml)
016
27
E test 法特点

优点

连续浓度梯度,与琼脂稀释法相关性好 (相关系数为0.9).可测MIC。 操作简单,影响因素少,稳定性高。 不适用于生长缓慢的苛养菌。
下限
敏感
3
敏感和耐药的概念
抗菌药物的治疗浓度与MIC的关系:

若MIC小于治疗浓度,
则为“敏感”(Sensitive , S ),推荐使用。

若MIC大于治疗浓度,
则为“耐药”( Resistant , R );

若MIC介于治疗浓度的上下限之间,
则为“中度耐药”( Intermediate , I )或中度敏


39
四种方法

比例法 放射同位素法 绝对浓度法 耐药率法
•直接法:直接采用图片阳
性的体液标本。(须经充
分消化五杂菌)
•间接法:经分离纯培养后
的次代培养菌。
40
间接比例法(WHO推荐)

Middlebrook7H10琼脂 培养3周
无药
药1
药2
药3
不含药的对照格菌落数应为50~150 敏感:含药格无结核杆菌生长, 或菌落数﹤1%对照格
纸片法和稀释法 临床意义:产ESBL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 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和氨曲南治疗无效。
50
G-菌产生的头孢菌素酶检测 -----头孢哨噻吩滤纸片法

用接种环挑取受试菌于头孢哨噻吩(产色头孢 菌素)滤纸片上(商品化), 10分钟内由浅黄色转变为粉红色即阳性结果, 表示头孢菌素的β-内酰胺环被酶打开。 临床意义:产生该酶的细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 素耐药。


51
G+菌产生的青霉素酶检测
-----碘淀粉测定法
• 受试菌混于青霉素溶液,振摇30分钟。加入淀 粉液后,再加入碘液,溶液变蓝,继续振摇。 10分钟之内蓝色消失者为产酶株。
青霉素酶
青霉素 青霉素噻唑酸
碘 碘淀粉复合物
变为无色
• 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对青霉素G耐药。
52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xtended-Spectyumβ-Lactamase,ESBL ESBLs

CLSI推荐的最简单的药敏试验。
24
三、E试验法(浓度梯度法)
原理:

256 128
E试条是一条5mm×50mm无孔试剂载体,一面固定有 一系列预先制备的浓度呈连续指数增长的抗菌药物,8 另一面有判别的刻度。抗菌药物的梯度可覆盖有15-20个对倍稀释浓度的宽度范围。 016

将E试条放在细菌接种过的琼脂平板上,经孵育,围
18
5.盖上平板的盖子,放置培养箱内孵育,放置 3~10分钟后贴上标准抗生素纸片。
19
6.用无菌镊子或纸片分配器将抗菌纸片粘贴于M-H琼 脂的表面,一旦纸片贴上,不能移动;各抗菌纸片中
心距离应大于24mm,纸片距平板内缘应大于15mm。
20
7.经过35℃16~24h孵育。 8.取抑菌环直径, 根据CLSI标准,报告细菌对 该抗生素敏感、耐药、中介。

抗菌药物敏感性概述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
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简介
1
敏感和耐药的概念
从本质上讲: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是敏感还是耐 药,常以该抗菌药物的 治疗浓度 与 MIC 的关系而 定。 常用剂量的抗菌药物通过常 用途径所能达到的血药浓度

2
血药浓度与MIC之间的关系
耐药
上限
中介耐药

45
药敏试验结果的临床价值

影响抗菌药物临床疗效的因素很多,据报道药 敏试验结果与临床疗效的符合率约为70% , 因此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报告只能作为临床用 药的参考,应根据患者用药后的治疗反应和临 床病情及时调整用药。 医学检验的灵魂是与临床沟通。


46
新的药敏试验方法探索

流式细胞术检测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


缺点:E试条较昂贵;
30
四、联合药物敏感试验
联合药物意义

用于病原菌尚未确定的急、重症感染的经验治 疗,以扩大病原治疗的覆盖面 治疗多种细菌所引起的混合感染

对于某些耐药菌可取得协同抗菌作用
减少或推迟治疗过程中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避免药物达到毒性剂量。
31
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的效果

增强作用:两种抗生素联用的效果大于它们单 独使用时的效果之和; 20%~25%
4 格平板
耐药:含药格菌落数≧1%对照格。
41
分枝杆菌微量直视 快速药敏试验法
4000 倍
42
培养72h观察结果
阴性对照
阳性对照
INH敏感
RFP耐药
43
第三节 厌氧菌体外药敏试验 (了解)

厌氧菌感染多为内源性感染,厌氧菌药物敏感性稳敏试验:
明确厌氧菌引起的严重感染;

相加作用:它们联用时的效果等于单用两种抗 生素效果之和; 60%~70%
无关作用:两种抗生素联用的效果,仅相当于 其中一种具有较强作用的抗生素的效果; 拮抗作用:两种抗生素联用时的效果反而小于 它们分别使用时的效果之和。 10%~15%


32
抗菌药物协同作用发生原理
两种抗菌药物作用部位不同:

37
药敏试验方法的比较

K-B法: WTO推荐使用的最简单的定性药敏 试验。

稀释法:准确测定MIC、 MBC,比较繁琐,
试管法一般不作为常规试验。
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采用微量稀释法原理。

E试验:可测定MIC。
38
第二节 结核分枝杆菌的药敏试验 (了解)

首次分离的分枝杆菌需做药敏试验,有助于 合理用药和监测药物敏感性。 另外经过三个月正规治疗,标本分离培养仍 为阳性患者,或感染的严重疾患(如播散性 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 以及来自高耐药流行区的患者,均须做体外 药敏试验。

能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和氨曲南。
不能水解碳青烯酶类,如亚胺培南

多数可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三 唑巴坦及舒巴坦)所抑制。
如为ESBL阳性,则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和氨 曲南均报告耐药,不考虑体外药敏结果。

53
常见产ESBLs菌株

最常见是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氏菌、肺 炎克雷伯氏菌); 其次,阴沟肠杆菌、粘质沙雷氏菌、弗劳地 枸橼酸菌、铜绿假单胞菌、奈瑟菌等。

4
5
CLSI标准 治疗浓度的上限 即表中的 R
治疗浓度 治疗浓度的下限 即表中的 S
耐药
中介耐药 敏感
MIC
6
第一节、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
需氧和兼性厌氧菌
7
需氧和兼性厌氧菌药敏试验的方法

稀释法
• 肉汤稀释法(试管稀释法)
• 琼脂稀释法(平板稀释法)

纸片扩散法(纸片法)
E-试验 联合药物敏感试验

分枝杆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的快速测定 方法研究
47
细菌耐药性的发生过程:
细菌获得与耐药相关的基因 基因:537
编码与耐药有关的蛋白
表型:书533页
表现出对某种抗生素的耐药 敏感性
48
第35章第三节 细菌耐药性检测
49
一、耐药表型检测 1、β-内酰胺酶检测



生物化学技术检测酶的等电点(等电聚焦电泳) 头孢哨噻吩滤纸片法 碘淀粉测定法 分析酶的底物谱及抑制物谱
10
抑菌圈边缘的药物浓度 与 MIC
11
抑菌圈的大小与MIC:

二者呈负相关,即抑菌圈愈大,MIC愈小。
氨苄青霉素对肠杆菌科的抑菌试验 50 40
lgMIC
30 20 10 0 0 5 10 Diameter(mm) 15 20 系列1
12
纸片法药敏试验抑菌圈直径与结果解释的标准
抗菌药物与细菌 纸片含量 抑菌圈直径:mm 相应MIC μg/ml
已确证的厌氧菌感染,经验性选药治疗未能奏效;
需长期用药的厌氧菌感染。
44
厌氧菌体外药敏试验

基本原理和方法与需氧菌相同,只是在培养基、 操作环境和培养条件等应根据厌氧菌的特定需
要变动。

培养基为布氏血琼脂再加人补充剂 5μg/ml氯 化血红素,5%脱纤维羊,1μg/ml Vit K。 厌氧孵育条件 质控菌株为脆弱类杆菌ATCC25285。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与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干扰细菌的代谢)。
增强作用:增加了药物进入细菌细胞

杆菌肽(降低细胞通透性)与氨基糖苷类药物 (干扰细菌的代谢)。 拮抗作用:降低了药物进入细菌细胞
33
联合药物敏感试验方法

棋盘稀释法 利用肉汤稀释法原理,依据两种药物的MIC, 以棋盘设计两种药物不同浓度的组合。
35


抑菌浓度指数(FIC)
A药联合时的MIC FIC = A药单测的MIC + B药联合时的MIC B药单测的MIC
FIC ﹤0.5为协同作用;
0.5~1为相加作用;
1~2为无关作用; ﹥2 为拮抗作用
36
A药:
32
B药: 16
16
8
4
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