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简介

一、规划期限

近期:2008-2015年

远期:2016-2020年

二、规划范围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

本次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覆盖的范围为增城市域1616平方公里水陆域总面积。

2、中心城区总体规划范围

包括荔城街道办、增江街道办、朱村街道办,总面积313.96平方公里,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实行总体布局。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战略目标

以建设“新穗东、新增城”为要求,树立“以人为本、城乡统筹、营造环境、发展产业、促进创业、解决就业、富民强市”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南中北三大主体功能区建设,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广州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

2、人口及城镇化水平

市域总人口现状(2007年,下同)为106.7万人,近期和远期分别达130万人和16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05万人,暂住人口约为55万人。到近期增城市的城市化水平达到60%左右,远期城市化水平达到75%左右。

3、城镇等级职能结构

规划市域城镇规模分为四个等级,人口规模大于50万的城市2个(中心城区、新塘镇区),人口规模20-25万人的城镇1个(石滩镇区),人口规模10-15万人的城镇1个(中新镇区),人口规模小于5万人的小城镇3个(小楼镇区、正果镇区、派潭镇区)。

根据南中北的资源禀赋差异,构筑南中北三大经济圈,形成三大主体功能区,以“两城三中心”带动全市协调发展。南部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圈,为重点开发的新型工业化区(即重点开发区域),以“产业升级,工商并举”为宗旨,重点把新塘建设成为广州东部生态工业卫星城。中部打造都市生活圈,为优化开发的文化产业区(即优化开发区

域),以“都市服务、文化兴城”为宗旨,重点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文化产业城、国际会议休闲中心和广州市城市副中心。北部打造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圈,为限制工业发展的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区(即限制开发区区域),以“突出特色,错位发展”为宗旨,在保护中适当发展旅游休闲产业,逐步把北部建设成为世界级、国际化的乡村公园。

4、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规划形成“两城三中心,三圈五轴线”的城镇空间结构。“两城”指增城市区和新塘镇区; “三中心”指石滩、中新、派潭三个中心镇;“三圈”指南、中、北三大经济发展圈; “五轴”指沿增江发展轴、沿广惠高速公路发展轴、沿广汕公路发展轴、沿坪新快速路(新新公路)发展轴联和沿广河高速交通联系轴。

5、基础设施、社会设施、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交通、给水、排污、电力、电信等市域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协调,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适应城镇布局规划要求,建立布局合理、使用充分、服务高效的城乡社会设施体系;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自然风景资源保护。

四、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1、增城市总体发展目标

增城市总体发展目标是广州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增城市功能定位为广州东部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穗东中心、广州生态旅游示范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基地、广州东北部绿色生态屏障和广东省重要的教育基地之一。

2、中心城区城市性质

增城市中心城区规划为广州市城市副中心、文化产业城和国际化会议休闲中心,是全市政治、文化、教育、信息、研发综合中心。

五、城市规模和空间布局结构

1、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中心城区2015年人口规模40万人,其中暂住人口约10万人;2020年为54万人,其中暂住人口约为15万人。

(2)用地规模:规划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54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00平方米。

2、城市空间布局

在空间上形成“一心两轴三组团”风车型城市空间结构。通过城市西北山体的渗透,西南方向保留山体对城市的融入,东面大片山体的自然屏障,再加上增江河从城区流过并与3000亩荔湖的贯通,形成有机的山水生态格局,体现了“山城共融、城水相依、天人和谐、花木生辉”的规划理念。

(1)“一心”:荔城商贸综合服务中心

将荔城建成一个商贸服务、文化教育等综合服务功能中心,另外,增江街和朱村街分别成为形成两个城市副中心

(2)“两轴”:广汕公路及增江河

增城城市发展主要依托广汕公路以及增江河两条发展轴线。广汕公路是增城连接广州市中心的重要联系干道,朱村纳入中心城区后,城市空间结构发生重要的变化,形成沿广汕公路轴向的发展格局。广汕公路城区段成为增城中心城区的一条发展主轴。规划另外一条城市发展轴是增江河,中心城区发展对环境的指向性较强,沿增江河布局居住、公共服务设施、公共休闲空间、商贸服务等职能,形成一条沿江发展轴。

(3)“三组团”:荔城、朱村、增江

规划中心城区内三个街道办分别形成3个发展组团,荔城和朱村之间主要通过山地和农地适当分离;荔城和增江街则以增江为边界,形成两个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发展组团。

(4)“风车”型城区结构

中心城区沿着广汕公路发展主轴与增江沿岸两条发展轴向往伸展,形成“风车”形的城市空间形态,在原来基础上向多个方向扩展。

(5)新城市中心区结构:蓝带、绿环、文轴

在新城市中心区当中,增江河为“蓝带”,与3000亩的荔湖连通,周边环抱的自然山体将被加以保护,形成“绿环”,共同形成’群山城边合、增江半入城”的山水格局。规划体现城市文脉的新城市中轴线(文轴)由增城广场为主的文化中心区、会议展览中心区、体育休闲中心区、行政办公区(市民花园)、荔湖、研发创意产业区组成。

六、主要用地布局

1、居住用地(R)

以实现居住与就业就近平衡为目标,在荔城组团、增江组团、朱村组团分别规划新增居住用地,以多层住宅为主,在增江河两岸适当发展高层住宅。

2、工业用地(M)

按照相对集中建设的原则,规划中心城区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在两片,即城东工业片区(东区高新技术工业区)、朱村组团工业发展区。

3、公共设施用地(C)

公共设施用地包括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文物古迹及其它公共设施等,重点结合城市中心和组团中心布置。

4、绿地(G)

规划绿地面积707.4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3.66%。人均绿地面积14.15平方米。公园绿地总面积为449.37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9.0平方米。沿高速公路、城市干道、增江、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设置防护绿地。

七、城市道路系统

1、交通站场设施

规划改造增城市旧城区原有的3个汽车站为公交首末站,增加朱村客货车站以满足城区发展和工业仓储的配套要求,增加城西车站以满足城市居民出行的要求。

2、道路网规划

荔城组团和增江组团道路网规划形成“两环”、“四纵”、“四横”的环状方格网格局。

“两环”——(1)城市外环:由二环路组成中心区的外环路,也是中心区的交通性环路,从外围联系两个组团;(2)城市内环:由一环路——增城大道——荔星大道——荔城大道——新桥路——东山路——一环路,从城区内部有机联系中心区各功能组团。

“四纵”——(1)西部的荔星大道;(2)城区中部的荔景大道;(3)城区中部的西园南路——增滩路;(4)城区东部的一环路——纺织路——东山路。

“四横”——(1)中部的荔城大道——新桥路——东山路——竹园路;(2)中部的光明路;(3)中部的增城大道;(4)一环路的南段。

朱村组团道路网规划形成“四纵”、“二横”、方格网状格局。

“四纵”——(1)西部的荔朱西路;(2)中部的朱村大道;(3)中部的广大路;(4)东部的南大路。

“二横”——(1)广汕公路;(2)南大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