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效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三个阶段
1. 20世纪初~30年代末 魔弹论
2. 40年代~60年代 究)
有限效果论(传播流程研
3. 70年代至今
新效果理论(适度效果论、
强大效果论、其他理论)
三、魔弹效果论
1. 魔弹效果论(皮下注射论、靶子论)
含义:传媒的信息拥有强大的力量,可以引起受 众的直接反应,能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 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第九章 传播效果
第一节 传媒效果研究的基本课题
一、传播效果的双重含义 效果:人的行为产生的有效结果,包括对 其他人和周围环境的影响等。
1. 说服性传播在受众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 和行为的变化
2. 大众传媒对受众和社会的一切影响和结果 的总和。传播者不管有怎么样的主观意图, 他们所从事的传播活动总会伴随着各种各 样的结果。
媒介间接影响人的态度和行为。
五、议程设置论
1、概要:麦库姆斯和肖发现: 《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
大众传播可以设定社会公共事务“议事日程”, 传媒通过报道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的显著性从 而影响人们对“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2、特点:a. 关注的是“认知”层面的效果;传播效果分 为认知、态度和行为三个层面,认知指告诉人们想些什么, 把注意力引导到特定问题上来,是最早的的一个阶段,对 态度和行为的加强和改变有一定的作用。
5、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微弱的原因在于受众的心理障碍 和慢性无知。
6、“有限效果论”的局限性:只探讨态度 和行动两个层面效果,忽视了大众传播在 人们的环境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只考虑微 观、短期的效果,忽视了宏观、长期的效 果。
五、条件效果论
1、观点:
只要大众传播活动经过科学设计,遵循规律,运 用技巧,在特定情况下会产生特定效果。
②选择性接触。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 场、态度相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 在强化原有态度的方向上起作用,而不是 导致它的改变。
③意见领袖和“两级传播”理论。大众传 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
④对传播效果类型的概括:强化(最主 要),对既有态度的强化结晶,原来意向 不明、态度未定者的态度明确起来改变, 使受众的态度和立场发展逆转性变化作用。
1. 时间来分: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
2. 从意图来分:预期效果和非预期效果
3. 效果的性质:积极效果、消极效果、逆反 效果、中间效果
4.按时间和意图两个要素的结合来分:英国学 者 戈尔丁的分类:短期的预期效果(短期 的政治宣传),
短期的非预期效果(导致社会恐慌),
长期预期效果(长期的政治宣传),
2、理论假设:
a.前面两个效果论夸大或贬低了传播效果, 可能媒介效果在两者之间。
b.以往研究注重探求大众传播对态度和意见 的影响,需要探求其他因素。
c.以往研究多在传播效果和对象上研究, 还要从传播者上研究。
d.以往研究重短期,要从长期效果研究。
e.以往研究思路阻碍效果理论发展,要另辟 蹊径。
双重含义构成了传播研究既相互联系又相 互区别的两个重要方面
二、效果研究的两个方面
1. 对效果产生的微观过程分析,研究具体 传播过程的具体效果
2. 对它的综合、宏观过程的考察,研究综 合的传播效果所带来的综合效果,主要是 指大众传播活动对社会产生的宏观效果。
三、传播效果划分的三个层面
1. 按其发生的逻辑顺序或表现阶段: 认识层面,心理和态度层面、行动层 面(个人层面)。
2. 产生背景
①大众传播的迅猛发展让人们心存敬畏。 广播用于纳粹宣传时,更加剧了人民的恐 惧心理。
②人们被宣传包围,处处感觉到传播的力量。
③一战的有关宣传战史研究和宣传技巧研 究都极力夸大宣传战和心理战的作用。
④与本能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密切相关。影 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儿童模仿电影里的游 戏进行格斗、轰炸等战争场面。
c. 压力强弱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社会传统、文化,社 会发展阶段等因素制约。
4、评价:有重大意义:
a. 强调社会心理机制在舆论形成过程中的 作用;
b. 强调大众传播对舆论的影响
第三节 传播效果的实质
一、传播效果的特征
1、内隐性。核心以及形成结果的具体过程隐藏在传播者 内心。
2、累积性。效果不是马上形成的。
2、目标评估和需求评估
a.传播目标:
传播者在传播活动中经过努力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衡量这 一目的是否达到了的具体指标。分长期目标、短期目标、 总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等。
传播效果=意识和行动的最后状态-意识 和行动的原来状态/目标=结果/目标
数值大,效果好;数值小,效果差。
评估主要看受众在接受信息后其意识和行 动中出现了多少新的有意义的东西。
记忆,知识构成的变化——情感变化—— 行动变化。
2. 大众传媒的社会效果的三个层面:环 境认知效果、价值形式与维持效果、 社会行为示范效果。
大众传播制约我们观察社会和世界的视 野——通过传播的舆论导向功能形成新的 规范和价值,并维护之——通过具体的行 为模式和榜样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们的行 动。
四、传播效果的分类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说服三要素包括演讲者、 内容和听众,三条件包括演讲者的品质、对听众 造成的态度和所论证的观点。
2、延伸:
多温·卡特赖特和霍夫兰。只是一种假设。
认为传播者的可靠性、讯息特性和受众个 性影响穿比效果。
二、认知一致论
1、源头:上世纪40年代中期。
2、观点:人类认识中有寻求一致和追求和 谐的倾向,表现在传播中,会形成或改变 态度和行为。
长期的非预期效果(大众传播在政治、 经济等方面发挥作用,持久的传播活动的 综合效果)
五、效果研究的课题领域(内容)
1.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传播者在传播中发挥的 作用,其信誉,权威对效果的影响。
2. 传播内容与传播效果——内容的主题、价 值取向对效果的关系
3. 讯息载体与传播效果——媒体是否能准确 传递信息,达到既定效果
4. 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说服、宣传等策 略能否帮助效果实现
5. 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受众的主动性及 其他特性与效果的关系。
6. 宏观效果——从大众传播综合的,社会层 面进行研究
六、传播效果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理论意义:来把握传播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特殊 规律,来加深我们对人类传播行为的科学认识。
3、海德的平衡论:提出抗拒改变和态度改变的模 式: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不会混在一起。
纽科的均衡论:一个人怎么靠拢别人。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奥斯古德的和谐论:语言传播者的某些信息在受 传者产生态度变化中的有效性,即可以对受者态 度改变的方向和程度作出某种预测。
三、认知失谐论
1、源头:雷昂·费斯廷格 《认知失谐理论》
c. 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 响制约舆论。大众传播影响强大,通过信 息传播,形成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 的大声疾呼,从而产生舆论。
2、特点
a. 假说中的“舆论”指的是“公开的 意见”。
公开场合发表的意见才有一种强制力,强调的是 舆论的社会控制功能。
b. 强调大众传播具有强大的社会效果和 影响。
1、概要:伊丽莎白·诺埃尔·纽曼: “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 皮肤”:
a. 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的心理过程; 人不愿意处于一个孤立的状态,因此在发 表自己的观点时要先观察周围的环境,看 看自己是少数还是多数,如果和大多数人 意见不符的话,就会转向沉默。
b. 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 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一方的沉默造成另 外一方的更为强大,反过来又压迫更多的 对手转向沉默。
2. 实践意义:可以为丰富多彩的传播实 践活动提供科学的依据。
第二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一、现代传播效果兴起的背景
研究开始于20世纪初。
1. 大众传播对社会生活的全方位渗透引起 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李普曼《舆论学》,传播媒介是拟态环境,第一 个考察大众传播宏观社会效果。
2. 一战使得交战双方研究宣传效果
3. 缺陷:
夸大传媒作用,忽视社会因素和受众 的主观能动性
四、微弱效果论 (有限效果论,最低效果法则)
1、含义:
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是有限的、间接的、有选择 的,受媒介性质、个人差异、社会类别和社会关 系等因素制约。
2、拉扎斯菲尔德的《人民的选择》
①政治既有倾向假说。指人们在接触传媒 宣传之前已有的政治态度。
b.受众需求:基本上是信息需求。
可描述为受众的意识和自我意识中的现有状态与 应有状态之间的一种“差额”: 需要=意识和行动的应有状态-意识和行动的原有 状态。
2、观点:人类追求和谐,如果我们发现信 念、态度和行为不一致,就会有不安感, 会驱使我们改变行为和态度,恢复一致。
3、寻求有利信息;逃避不利信息;选择信 息(选择性注意、理解、记忆)
四、文化规范论
1、源头:梅尔文·德弗勒 《大众传播理论》
2、观点:大众媒介能形成道德的文化规范力量, 媒介的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过程,渗透到受众 的思想中去。
第五节 传播效果的评估
一、传播效果的评估原则
1、目的性原则。 2、方向性原则。 3、针对性原则。 4、可测性原则。 5、引导性原则。
二、传播效果的评估途径
1、受众接触媒介与媒介影响受众
a.受众接触媒介:受众对传播媒介及信息的心 理活动的反应程度;受众的人数,接触频率和信 任程度。
b.媒介影响受众: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观 念、日常生活习惯上的影响。
3、卡茨的《人际影响》验证了拉氏的观点, 对购物、流行,时事等领域进行多次调查。
4、克拉帕,a.有些中介因素会阻碍信息的 传播b.中介因素对信息接收起阻碍、回避和 抑制等作用。c.中介因素辅助大众传播媒介 起加强现状作用,而不是促成重大变革。d. 只有在两种情况下大众媒介能改变现状。 一是中介因素不起作用,媒介的效果是直 接的,一是加强作用的中介因素本身是促 进变革的。
3、恒常性。不容易改变,比较稳定。
4、层次性。产生不同层次的效果。
5、两面性:有积极和消极、正面和负面之分。
二、传播效果的构成
1、知识。传播有助于分享知识 2、智能。传播有助于提高智慧和能力 3、价值。传播能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 改变。 4、态度。能强化或改变人们对社会的看法和态度 5、行为。能引起人们的行为。
f.微弱效果论认为媒介内容无害,即使有 害受众也能照顾自己,值得商榷。
六、分层效果论
p260自学
观点:大众媒介可以在不同层面、不同方面对 个人、家庭、团体、系统、社会产生各种效果。
如个人效果和社会效果;情绪上的效果,认知 上的效果和行为上的效果等分类。
第三节 传播效果的断面理论
一、社会说服论
1、源头。
b. 研究不同类型议题;个人议题、谈话议题、公 共议题
c. 分析不同媒体设置议程的特点 。将不同媒介加 以区分,报纸对个人议题影响深刻,电视对谈话 议题作用大。
4、意义:揭示了传媒在环境认知方面的 作用,摆脱了“有限效果论”,将控 制问题提上日程。
5、不足:未涉及反映社会议题的一面
六、沉默的螺旋论
三、效果研究的结构
1、必须联系整体关系 2、必须联系互动关系 3、必须从不同维度和层面展开
第四节 传播效果的形成
一、形成过程p273-274 自学
二、传播效果的形成因素
1、人的因素。 a.传播者。b.守门人。c.中介者。d.受传者。 2、讯息因素。信息内容和结构等。 3、媒介因素。媒介类型和权威可信性等。 4、环境因素。
传播媒介提示的意见环境,未必是社会上意见分 布状况的如实反映,传媒强调的即便是少数人的 意见也会被人们当作多数意见来认知。
3、分析:理论前提是个人对社会孤立的恐惧,以 及由这种恐惧产生的对多数或优势意见的趋同行 为。
a. “对社会孤立的恐惧”是变量。是否有支持者,对自己 的信念是否有独立性。
b. 各种问题不同,“多数意见”压力的作用大小不同。是 否对自己有直接的利害关系,是否是技术性,真实性的东 西。
b. 关注的是长期、综合、宏观的效果;是传媒的日常新闻 报道和信息传播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c. 媒介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对外部世界的报 道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活动。
李普曼在《自由与新闻》中已提出过议程设置功能。
3、评价和研究
a. 作用机制明确化;考察大众传播对特定议题的 报道是否影响公众对该问题的认知;少数议题的 强调是否会引起重视;对议题顺序排列的强调是 否对公众的判断有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