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之灸法和拔罐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脓灸
(2)临床应用: ① 慢性腹泻 ② 哮喘 (3)注意事项:
2 非化脓灸法:主要是麦粒灸(稍大的艾 炷亦可)。即用麦粒大的小艾炷直接在 腧穴上施灸,灸后不引起化脓的方法。 又称为无瘢痕灸。
(1) 操作方法:
非化脓灸
(2) 临床运用: ① 小儿发育不良 ② 气血两虚
(二)间接灸 又称为隔物灸、间隔灸、间接灸。是 在艾炷与皮肤之间衬垫某些药物而施 灸的一种方法。具有艾灸与药物的双 重作用。
三 拔罐法的临床运用
(一)单罐法 用于病变部位明确、范围局限,或有固定压痛点 的病证。
(二)多罐法 适宜于病变范围广泛或选穴 较多的病症。
(三)留罐法
又名坐罐法,拔罐后将罐留臵5-15分钟。多 用于深部组织损伤、颈肩腰腿痛、关节病变及 临床各科多种疾病。
(四)闪罐法 适用于风湿痹痛、中风后遗症、以及肌肤麻 木、肌肉痿弱等。
拔罐法
拔罐法是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排除 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腧穴 或患处产生刺激,以防止疾病的方法。古称 “角法”、“吸筒法”、“火罐气”。 一 常用罐具
(一)传统罐具 1 竹罐 2 陶瓷罐 3 玻璃罐
竹 罐
陶 瓷 罐
玻璃罐
(二)新型罐具 1 挤压排气罐 (1)挤压排气橡 胶罐 (2)挤压排气组 合罐
4.缓解机体疼痛 拔罐的良性刺激调节了 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了痛阈,同时直接 改善局部的内环境,加速全身血液循环和 淋巴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了体内酸 性物质与致痛物质的排除,缓解局部血管 与平滑肌的痉挛,缺氧改善,组织器官复 原,恢复内外平衡,则疼痛解除。 5.调节大脑功能 拔罐可加速大脑皮层的 血液循环,促进大脑皮层的氧气及各种营 养物质的供应,促进大脑皮层的二氧化碳 及各种毒素的排除。还能通过脊神经根反 射性地刺激中枢神经,振奋和调节神经系 统的功能活动,避免或消除神经紧张与大 脑的疲劳状态。
(二)艾灸禁忌及注意事项
1 禁忌症 (1)禁灸病症: (2)禁灸部位: 2 注意事项 (1)施术严肃认真,精心操作。施灸前应对患者 说明施灸要求,消除恐惧心理。若需瘢痕灸,须 事先征得统一。应处理好灸疮,防止感染。 (2)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证施灸,取穴宜少而精, 热力应充足,火力宜均匀,切勿乱灸暴灸。 (3)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4)注意安全防火,防止烧烫伤。
7.双向调节效应 临床研究证实,对同一穴 位施相同罐法常有双向调节作用。如大椎施 罐能治疗风寒感冒,也可治疗风热感冒、内 伤发热;既可治疗高血压病、头痛等内科病, 又可治疗顽固性荨麻疹、痤疮等皮肤病。内 关穴拔罐,可使心动过速时心率减慢,而心 动过缓时心率加快等。拔罐法对呼吸、循环、 消化、神经、内分泌等系统均具有双向的良 性调节作用。 六、适应范围与禁忌症 (一)适应范围 拔罐法尤其对腰背痛、腰肌劳损、退行性骨 关节病、肩周炎、腱鞘炎、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落枕、软组织劳损等有效。
(五)走罐法 又名“推罐法”、“拉罐法”。适用于病 变范围较广,肌肉丰厚而平整的部位。用于 治疗急性热病、瘫痪麻木、风湿痹证、肌肉 萎缩等。
(六)针罐法
1 留针罐法 适用于治疗风湿痹证。注意不能用于胸背部, 以免 引起意外。
2 出针罐法 3 刺络罐法:拔罐与刺血疗法配合应用的治法。 适用于热证、实证、实寒证、瘀血证及某些皮 肤病等。
1.内科病 感冒、发热、中暑;急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面神经麻痹、 头痛、三叉神经痛、神经衰弱、中风后遗症;呕 吐、便秘、胃肠痉挛、慢性阑尾炎、慢性腹泻、 慢性肝炎;尿潴留、尿失禁。 2.妇科病 痛经、月经不调、闭经、带下、盆腔 炎、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病症、更年期综合征、 乳腺炎。 3.儿科病 发热、厌食症、腹泻、消化不良、遗 尿、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 4.外科病 疖、疔、痈、疽、丹毒、痔疮、脱肛、 虫蛇咬伤。 5.皮肤病 痤疮、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 皮肤瘙痒症、白癜风、带状疱疹、养颜美容。 6. 五官科 结膜炎、鼻炎、牙痛、口腔溃疡、慢 性咽喉炎、扁桃体炎。
(七)药罐法 拔罐配合药物的罐药并用法。包括药煮罐法、药蒸 汽罐法、贮药罐法。
四 拔罐与启罐
(一)施罐前的注意事项 1 治疗室要求: 2 选择适当的体位与罐的规格; 3 老年、儿童与体质较差者施罐数量宜少,留罐时间 宜短。 (二)施罐中的注意事项 1 施罐手法要娴熟,动作轻、快、稳、准。拔罐数量 宜少,罐间距离应适中。
1 隔姜灸 (1)操作方法: (2)临床应用
2 隔蒜灸 (1)操作方法: (2)临床运用
3 隔盐灸 (1)操作方法: (2)临床运用:
4 隔附子灸 (1)操作方法: (2)临床运用:
三
艾条灸法 (一)悬起灸 1 温和灸
2 回旋灸
3 雀啄灸
(二)实按灸
1 操作方法: 2 临床运用:
四 灸量
灸量指灸法达到的温热程度,不同地灸量可产生 不同的治疗效果。 (一)灸量使用原则 1 艾炷、壮数:灸量一般以艾炷的大小和壮数的多 少来计算;艾条灸、温灸器灸则以时间计算,太 乙针、雷火针是以熨灸的次数计算。 2 疗程:疗程长灸量大,用于慢性病;疗程短灸量 小,多用于急性病。 (二)灸量灵活掌握的方法 1 施灸方法 2 体质和年龄 3 施灸部位 4 病情
五 拔罐的作用原理
拔罐的罐内负压作用,可致机体局
(一)良性物理刺激作用 1.机械刺激作用
部组织充血、水肿,使毛细血管通透性与组织的气
体交换增强,进而毛细血管破裂,血液溢入组织间 隙而发生淤血,红细胞受到破坏,大量血红蛋白释
出,使机体发生了自家溶血现象。同时由于负压的
吸拔或熨刮、磨擦、牵拉、挤压对皮肤与肌肉浅层 的良性刺激,不仅调节血液循环,也刺激了神经、 皮下腺体、肌肉等多系统引起一系列的神经—内分 泌反应。
艾灸法
一 艾灸材料 (一)艾叶与艾绒 艾叶 1 艾叶化学成分: 2 艾叶的性能:味辛、微苦、性温热,具 纯阳之性。艾火燃烧时热力温和,能窜 透皮肤,直达体表深部。 3 艾绒的制备: 4 艾绒的储藏: (二)艾绒制品 艾柱 1 艾炷 (1)艾炷规格:小炷、中炷、大炷
(2)艾炷制作方法: ① 手工制作法: ② 艾炷器制作法:
四 温针灸法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 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
五
温灸器灸法 (一)温灸架灸 1 操作方法 2 临床应用
温灸器灸
(二)温筒器灸 1 温筒器结构 2 操作方法 3 临床应用 4 注意事项
(三)温盒灸法
用特制的盒形木制灸具,内装艾卷固定在一个 部位施灸的方法。 适用于较大面积的灸治,尤其适用于腰、背、 臀、腹部等处。
6.调节肌肉功能 在疲劳、酸痛处拔罐, 尤其拔走罐能改善皮肤的呼吸和营养,促 进汗腺与皮脂腺分泌,对关节、肌腱可增 加弹性与活动性,可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与 淋巴回流,增加血流量,增加局部组织的 营养供给,促进代谢产物的排泄,从而解 除疲劳状态,并防止肌肉萎缩,甚至有松 弛粘连、伸展肌肉、解除压迫,改善局部 组织结构和功能,从而促进关节功能活动 的作用。
2 注意询问患者感觉,观察其局部和全 身反应。 (1)正常反应 (2)异常反应 (3)晕罐
(三)启罐方法 亦名“起罐”,即将吸拔牢稳大留罐取下 的方法。 1 一般罐的启法:
2 抽气罐的启法: 3 水(药)罐的启法: (四)效应观察 1 治疗效应:启罐后吸拔部出现点片状紫红色:瘀点、
瘀块,或兼微热痛感,称为罐斑或罐印,为正常反应,1 -2天后即自行消失。
2 艾条 (1)纯艾条: (2)药艾条: 常用药艾条、太乙针、雷火针。
二 艾炷灸法 (一)直接灸:将艾炷直接放臵在施灸的 方法。 1 化脓灸:用黄豆大或枣核大艾炷直接 放臵在腧穴进行施灸,局部组织经烧 伤后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灸疮)的 灸法。因灸疮愈合之后,多有瘢痕形 成,故又称瘢痕灸。
(1)操作方法: ① 间断法 ② 连续法
2.温热作用 拔罐法本身即有温热反应, 尤其火罐、水罐、药罐等更具温热刺激作用。 温热刺激使局部温度升高,血管扩张,血流 量增加,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改 善组织的营养供给,增强皮肤深层细胞的活 力、血管的通透性、细胞的吞噬能力,从而 增强组织的耐受性与抗病能力,通过反射机 制而调节全身。
(二)体内生物学效应 1.促进血液循环 拔罐的物理刺激,致局部肌肤充血毛细血管 扩张,血液循环加强,通过神经—内分泌调 节血管舒缩功能与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局 部血液供应,从而改善全身血液循环。还能 使淋巴循环加强,淋巴细胞的吞噬能力活跃。 拔罐刺激还可通过神经机制加强血管收缩与 舒张功能,增加血管壁的弹性,能促进血液 循环,改善全身营养状况。还可加速静脉血 回流,降低大脑循环阻力,减少心脏负担, 调节肌肉与内脏血流量,增强内脏的活力。
挤压排气罐
2 抽气排气罐 (1)连体式抽气罐 (2)注射器抽气罐 3 多功能罐器
连 体 式 抽 气 罐
注 射 器 抽 气 罐
二
操作方法 (一)火罐法 系借燃烧火力排出罐内空气成负 压,将罐吸附于体表的吸拔法。
1 闪火法
2 投火法
3 贴棉法
4 架火法
(二)水罐法 指拔罐时用水热排出罐内空气的方法。 1 水煮法 2 蒸汽法 (三)其他拔罐法
三 灸法补泻 (一)补法 艾炷点燃臵穴位,不吹其火,待其徐 徐燃尽自灭,火力缓慢温和,灸治的 时间较长,壮数可多,灸毕一炷用手 指按一会施灸穴位,以使其真气聚而 不散。
(二)wenku.baidu.com法 艾炷臵穴位点燃,用口吹旺其火,促 其快燃,火力较猛,快燃快灭,当患 者觉局部灼痛时,即迅速更换艾炷再 灸,灸治时间较短,壮数较少,灸毕 不按其穴,即开其穴,以起祛散邪气 的作用。
温盒灸法
艾灸法的临床运用
一 艾灸法的治疗作用和适应范围
(一)艾灸法作用特点 1 艾灸法的作用,主要是温热透达腧穴深部,和 艾叶芳香温通药性的综合效应。 2 艾灸法的应用,以经脉陷下、阴阳皆虚,络脉 坚紧为宜。 3 艾灸法可治针刺或中药疗效不显著者。 4 艾灸法主要用于寒证。 (二)适应范围 1 温经通络 2 祛风解表、温中散寒
3 温肾健脾 4 回阳固脱 5 益气升阳 6 消瘀散结、拔毒泄热 7 防病保健 二 艾灸法注意事项
(一)体位选择和施灸顺序 1 体位选择:以体位自然,肌肉放松,施灸部位明 显暴露,艾炷放臵平稳,燃烧时火力集中,热力 易于深透肌肉;便于医生正确取穴,方便操作, 患者能坚持施灸治疗全过程为准。 2 施灸顺序:先上后下、先背后腹、先头部后四肢、 先阳经后阴经。
3.提高免疫能力 拔罐的良性物理刺激 可增加组织细胞气体交换,可使机体产生 自家溶血,促进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均 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等对人体的组织 产生双向调节,增强其功能活动,促进免 疫系统活跃与加速淋巴循环,刺激白细胞 与淋巴细胞的吞噬作用,使皮肤对外界变 化的耐受力与敏感性增强,提高防病抗病 能力。
2 病理反应:
(1)湿盛或寒湿:罐斑如显水泡、水肿与水气状; (2)湿热:若水气色黄; (3)久病湿盛血瘀:水泡呈红色或黑色; (4)瘀血:罐斑色深紫; (5)热毒瘀结:罐斑色深紫黑触之痛、伴身热;
(6)虚寒证:罐斑无皮色变化,触之不温; (7)风邪为患:罐斑微痒或出现皮纹; (8)虚证:罐斑或血泡色淡; (9)其他:拔针罐后,血色深红为热,青色为寒凝血瘀。 (五)善后处理 启罐后,应用消毒棉球轻轻拭去拔罐部位紫红色罐斑上 的小水珠,若罐斑微觉痛痒,不可搔抓,数日内自可消 退。如现小水泡可任其自行吸收,不需处理;水泡较大, 应用消毒毫针刺破,放出水液,涂上龙胆紫。若出血应 用棉球拭净。若皮肤破损,应常规消毒,并用无菌敷料 覆盖其上。若系拔罐治疗疮痈,启罐后应拭净脓血,并 常规处理疮口。 处臵停妥后,嘱患者休息片刻才离开治疗室,并嘱1日或 2、3日再作治疗,视病情与反应而定。
2
促进新陈代谢 拔罐可使局部组织高度充血,血 流加快,血流量增加,调节微循环,加速局部组织 的氧供与营养物质供给、体内废物与毒素的排出, 提高新陈代谢水平与组织细胞的活动。皮肤内汗腺 与皮脂腺有分泌与排泄的功能。拔罐的负压作用可 使汗腺与皮脂腺功能增强,协助与加强肾脏排泄体 内新陈代谢的废物,同时也可使皮肤表层衰老细胞 脱落,负压使皮肤表面产生微气泡溢出,排出组织 血液的“废气”,也加强了局部组织的气体交换以 使体内的废物、毒素加速排除,加强了新陈代谢。 同时血液成分改变,体内酶、内分泌等也随之变化, 均可直接或间接的促进新陈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