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说课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在本单元之前,通过前面四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的本质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已经知道了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以及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但这种表示方法只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却无法体现出各种物质间的质量的关系,不利于进一步学习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本课内容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它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和技能:
①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②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改变;
③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
④培养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进行推理、建立假说并论证的科学习惯和动手实践能力及观察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课堂中,教师复习、组织、引导、点拨,使学生能大胆推理建立假说并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来验证假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②学习质量守恒定律,使学生树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以上三点目标均是围绕质量守恒定律展开的。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质量守恒定律概念的建立
难点: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以及质量守恒的应用。
二、说教法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我采用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诱导式教学法、讨论法。
1、实验探究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又是探索规律的手段,是突破教学难点的较好途径,所以实验探究法是本节课的适用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可以激发学生智力的发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把实验、动画有机地结合,使之形象化、生动化。用Flash设计出微观上化学反应的实质。把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通过多媒体人物化地表现出来,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深刻地去理解,去接受。
3、诱导式教学法:在教师的启发、引导,让学生亲自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教师诱导发现规律、归纳性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发现”的乐趣。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4、讨论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创设情境,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会话”,自己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共享,而且把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为一种资源,大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大家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不仅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毕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学会知识的是学生。初中学生对化学的学习还处于启蒙阶段,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从能力水平上看,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并且在实验室中较好的完成的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因此,我们可以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2、学法指导:实验探究法、归纳总结法等
四、教学过程
1、教具学具准备
(1)实验用品准备:
药品:白磷、铁钉、硫酸铜溶液、碳酸钠、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铁溶液;
仪器用品:托盘天平、锥形瓶、烧杯、试管、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镊子、火柴、塑料瓶、气球等
(2)媒体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相应影音资料
2、教学流程设计
3、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一天,小明看到蜡烛中燃烧的过程中会逐渐地变短,这时他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会逐渐地变短?”大家能否回答小明提出的这个问题呢?这时学生就会回答蜡烛燃烧产生了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扩散到了空气中。紧接着根据学生所回答的结果再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对于蜡烛燃烧所产生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总质量该如何计算呢?在蜡烛燃烧前先称蜡烛的重量,再减去燃烧后剩余的蜡烛的重量,所得到的是不是蜡烛燃烧所产生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总质量呢?这时学生讨论后有的同学认可了这种方法,有的同学对这种方法存在着不同的意见。
这时可引导学生,蜡烛的燃烧是一个化学变化的过程,这里所涉及到的实际上就是:“化学反应前与化学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比较,存在怎样的关系?” 由此引导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由物质变化的角度转到质量变化的角度,自然地过渡到了新知识的学习中。
设计思路:在新课的引入上,以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蜡烛的燃烧为例,让学生思考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会逐渐地变短的原因(这个原因在第一单元的教学中学生已有所了解),在说明原因之后进一步地提出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量的变化情况,自然地过渡到了新知识的学习中,并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本课题的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析推理、建立假说
这时根据所面对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并说出猜想的根据,学生可能会有如下三种假设;1、反应后总质量>反应前总质量;2、反应后总质量=反应前总质量;3、反应后总质量<反应前总质量。
设计思路:培养学生能大胆推理并建立假说的能力,也为后面学生的分组实验做准备。
(3)设计实验、进行求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鼓励学生应用实验进行验证猜想。接下来我会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完成一个不同的实验,分别根据实验台上给定的仪器和药品探究以下三个实验在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情况。
活动探究:
1、白磷在密封的锥形瓶中燃烧;(第一组)
实验仪器:锥形瓶、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
火柴、天平、镊子、气球;
药品:白磷;
(学生记录)
实验现象:
反应前后质量变化情况:
2、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第二组)
实验仪器:烧杯、试管、天平;
药品:铁钉、硫酸铜溶液;
(学生记录)
实验现象:
反应前后质量变化情况:
3、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第三组)
实验仪器:烧杯、试管、天平;
药品:氯化铁、氢氧化钠溶液;
(学生记录)
实验现象:
反应前后质量变化情况:
在学生开始实验前,要提醒他们注意以下问题:1、实验目的;2、选择哪些实验仪器和装置;3、主要的操作步骤(强调反应前后都要测定物质的总质量);4、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5、实验结论的整理归纳。
设计思路:1、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并且在实验室中较好地完成了氧气实验室制法和性质实验,具备进行分组实验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