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激活课堂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设情境,激活课堂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如何创境情情,激活课堂教学。
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尤其是政治教师,如果从理论到理论,照本宣科,只能是学生厌烦疲劳,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沉闷而缺乏活力。
因此,巧用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一、欢乐歌声,进课堂
歌曲有自己的节奏、节拍、韵律,歌词一般简括、文意自然,有些歌词还包含着很深刻的哲学道理听后使人受益匪浅。
把歌引入课堂,会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并引发学生的思想升华。
在学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时,进入课堂就提议唱《爱的奉献》。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然后展开讨论,让学生自己归纳出: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
歌曲既可以导入新课,也可以作为课堂小结。
让学生在歌声中理解、回味、巩固知识。
二、诗文欣赏,变课堂
诗,作为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品种,不论是写人、记事、状物、或绘景的诗,也不论是抒情或叙事诗,只要是真正的诗,就无一不是社会生活高度概括集中的反映,是诗人思想情感升华的结晶。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补察时政”,“导泄人情”,意深词浅,质朴近人,深得人们喜爱。
尤其是哲理诗,一定的事物,
一定的意境,一定的思想感情,一定的规律性知识,对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方法起着潜移默化的启迪作用。
在学习“制约意识能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主观因素”时,用几首不同的诗来作材料,最终得出了结论。
首先,让同学们回顾苏轼的《题西林壁》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并让同学们进行讨论、简析。
教师根据同学的分析分别板书出“横看、侧看、远眺、近观、俯瞰、仰望”六组词来启发同学同一座庐山,在观察着眼前,为什么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容貌?自然而然的得出结论一立场不同。
同时教育他们对待任何事物,都要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全面客观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这是我们获得正确认识的基本前提,是我们应当永远坚持的立足点。
其次,让同学们对比分析,唐朝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和叶剑英“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前者“迟暮之感,沉沦之痛,悲凉无限”。
后者“唱出赞歌,老当益壮,乐观向上”。
说明一个人的生活目的,生活态度是否正确,不仅影响着他人生而且会影响他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最终得出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同。
教育他们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认识客观事物。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用语文教学法来教哲学道理,既巩固了语文知识,又活跃了政治课堂。
既完成了知识目标,又完成了德育
目标。
做到了既教书又育人。
三、扮演角色,促课堂
创设成功教学情境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想方设法创设一个让学生饱尝努力探求,勤奋思考后获得知识,取得成功的情境,以此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满足学生学习欲望,从而使师生都能一起分享成功带来的喜悦
在学习“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时,我让同学们课前采集一些植物,上课时让三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采集的植物,结果发现:第一位同学只拿一朵牵牛花,第二位同学拿了好多,有牵牛花、冰草、有树枝以及一些不知名的杂草,第三位同学更奇怪,他什么都没拿,两手空空。
课堂一片骚动,这时,让同学们分组讨论说出他们谁是谁非,并选出代表发表本组意见。
经过发言,不难看出同学们课前预习效果较好,能用“共性、个性、普遍性、特殊性”这些关键词来说明。
意见归纳如下:第一位、第二位夸大个性、特殊性,而否认共性、普遍性。
第三位夸大共性、普遍性,而否认个性、特殊性。
植物的普遍性,只能存在于牵牛花、冰草、树枝、杂草等各种不同的植物之中;各种类别的植物虽然各有自己的特点,但又都含有叶绿素等植物共同的特征。
这样,“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这一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四、创新思维,活课堂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求新是学生重要的心理特征。
教师在教学中老是讲万古不变、“老掉牙”的事例,与现实脱节,学生势必提不起兴趣,昏昏欲睡,很难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为此,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生动有趣的材料补充到教学中,可达到启智激趣的教学效果。
在学习“按客观规律办事”时,我先让学生解释成语“对牛弹琴”——讽刺说话的人不看对象,脱离实际,白费劲。
接着我说“对牛弹琴”有新解,有同学私语“看老师拿客观规律怎么对牛弹琴”。
这时我故意停顿下来设置悬念,让学生展开想象。
然后我说“对牛弹琴”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现代科学证明:定时给奶牛放音乐,能使牛奶多产奶。
同学们恍然大悟——按客观规律办事,确实能“事半功倍”。
这样使学生理解知识时有新鲜感,而且有利于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增强创新的意识和勇气。
五、成语妙用,出课堂
妙用成语对知识的巩固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学“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时,用成语大联唱的方式进行小结,收到很好的效果。
要求从第一位同学起每人说出蕴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哲理的一个成语。
如:、量力而行、量入为出、量体裁衣、入乡随俗、看菜吃饭、对症下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抽薪止沸等等。
违背这一哲理的有:对牛弹琴、张冠李戴、照搬照抄、
抱薪救火、火上浇油、生搬硬套、问道于盲、东施效颦、扬汤止沸等。
这样人人参与,个个争先,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成就感,使枯燥无味的哲学道理在一片欢乐声中掌握,从而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当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还很多,只要我们精心策划,巧妙安排,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心情舒畅、精神饱满,主动地汲取知识,增长才干,接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