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生发展心理学的理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心理资料,而忽视了对正常人的研究,导致了对 人的解释的片面性。
16
(二)埃里克森简介
◎ 艾里克森(E. H. Erikson,1902~ 1994),美国著名 精神分析学家,新 精神分析学派的代 表人物。
17
(二)艾里克森人格发展渐成说
1.艾里克森认为,儿童既是心理的,又是认 识的,注重自我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社会 机制。 2.艾里克森认为,发展是一个进化过程。
13
时期
年龄
口腔期 出生~1岁 半
肛门期 1岁半~3岁 半
特征
快乐来源于口腔动作,如吮 吸、咀嚼等。
快乐来源于排泄带来的满足, 要训练儿童大小便的规则性。
崇拜性 3岁~6岁 器官期
潜伏期 6岁~12岁
生殖期 12岁~成年
快乐来源于性器官的满足, 认识到性别不同,出现恋父 和恋母情结。
快乐来源于周围事物和智力 活动。
24
(二)华生的心理发展观
机械主义的发展观 对儿童情绪的研究 关于儿童行为的方法研究
25
机械主义的发展观
否认遗传的作用
片面夸大 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26
对儿童情绪的研究
华生指出,情绪是遗传的模式反应 (pattern reaction)。出生乳儿只有三种 非习得的情绪反应----怕、怒、爱,它们 各有其发生的主要情境和典型表现。
3
◆ 1856年,生于摩拉维亚的弗莱堡 ◆ 1873年,进入维也纳大学 ◆ 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 1895年,与布洛伊尔(Breuer.J.)合作
发表了《癔症研究》 ◆ 1900年,出版《梦的解析》 ◆ 1908年,在奥地利召开了第一次精神分析
大会 ◆ 1909年,应邀在美国的克拉克大学演讲 ◆ 1910年,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成立 ◆ 1939年,在伦敦逝世
返回
21
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一、华生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二、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发展论述评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22
(一)华生行为主义学派产生的背景
◎ 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1878~1958),美 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
23
1900年,获福尔满大学硕士学位。 1903年,获芝加哥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博士学位。 1908年,任约翰·霍布金斯大学教授。 1915年,发表《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 标志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同年,当选为美国 心理学会主席。 1919年,出版《行为主义的心理学》,系统阐明 华生行为主义的理论体系。
快乐来源于两性关系建立。
14
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的评价
贡献
对无意识的研究,扩大了个性心理学研究的范围。 弗洛伊德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问题,丰富了心理
学学科的建设。 精神分析心理学对临床治疗也产生了很大的作用。 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
15
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的评价
局限性
弗洛伊德过分强调性本能在性格发展中的作用。 过分强调无意识,否认意识在人精神生活中的作用。 他的理论主观色彩浓厚。 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过分依赖有关非常态的或变态
晚期,弗洛伊德又将本能改为: 生的本能(life instinct)和死的本 能(death instinct)。
12
性心理发展阶段说
弗洛伊德根据力比多(或欲力、性 本能)(libido)主要投射的部位来划分 年龄阶段。每个阶段力比多集中投射的身 体部位是机体获得快感的重要区域,这一 区域被称为动欲区(ego generous zone)。
4
(二)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
心理源自文库形说 人格结构说
本能说(动机理论) 性心理发展阶段说
5
心理地形说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这 里指人格)是由不同意识水平的三个 部分组成:
● 意识(conscious) ● 前意识(preconscious) ● 潜意识(unconscious)
6
心理地形说
意识(conscious):是人格的最表层部分,是 人能随意想到、清楚察觉到的主观经验。 前意识(preconscious):由那些虽不能即刻回 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 验所组成。 潜意识(unconscious):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 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主 要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以及与本能冲动有关的欲望。
毕生发展心理学的理论
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第三节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第四节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1
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一、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 二、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2
(一)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产生
◎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1856~1936),奥国精 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 派的创始人。
亲密感
孤独感
第七阶段(25~50岁)
繁殖感
停滞感
第八阶段(老年期)
完善感
失望感
20
(三)对艾里克森的评价
⊙ 强调自我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机制,重视 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格的影响。 ⊙ 所提出的人格发展观是二维发展观。 ⊙ 坚持人格发展“在发展中看问题,在矛盾中 求发展”的观点。 ⊙ 受到弗洛伊德本能论的束缚,忽视人的理智 作用。
3.艾里克森认为,人最初的本性不好也不坏, 但有向任何一方发展的可能性。
18
4.艾里克森把人格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
第一阶段(0~2岁)
信任感
怀疑感
第二阶段(2~4岁)
自主感
羞怯感
第三阶段(4~7岁)
主动感
内疚
第四阶段(7~12岁)
勤奋感
自卑感
19
第五阶段(12~18岁)
同一感
同一混乱感
第六阶段(18~25岁)
9
至善原则 (id) 超我
稽查作用
现实原则 自我 (ego)
(superego) 本我 快乐原则
弗洛伊德心理和人格结构图
10
本能说(动机理论)
本能(instinct)是一种经常以动机 力量的方式起作用的内部驱力或冲动 。
本能的 四个特点
根源性 目的性 对象性 动力性
11
早期,弗洛伊德主张人有两种 本能:自我本能(ego instinct)和 性本能(sexual instinct)。
7
检查作用
意识(conscious) 前意识 ( preconscious )
压抑力
上升 潜意识( unconscious )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示意图
8
人格结构说
弗洛伊德后期理论认为人格结 构由三大系统(又称“三部个性结 构”)构成:
● 本我(id) ● 自我(ego) ● 超我(supereg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