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医经验

用药特色疗咳喘,制四法拟八方灵活取舍:大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胸膜炎,肺癌等肺系疾病,出现咳嗽、咯痰、气喘者均属咳喘的范畴。在治疗咳喘疾病方面,曹氏拟制了“宣、清、养、补”的治肺四大法则,按序渐进,拟处八方统治之。宣肺法:本法疗有二方。凡咳嗽初起,或复感新邪,症见咳嗽、鼻塞、胸闷、畏寒、气促、骨楚,咯痰色白痰少,苔薄白、舌质淡红、脉浮等症者,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小柴胡汤具和解少阳,扶正祛邪,宣肺解表之功效。我认为咳嗽之症,初起阶段,往往内外兼病,属于卫气不和,治以调和卫气,则表里俱解,非小柴胡汤莫属也。较之“三拗汤”更为有效。常用药物有:柴胡、茯苓、牛蒡子、前胡、桑叶、枳壳、桑白皮、瓜蒌皮、蝉衣、薄荷等。凡久咳不止,咯痰色白,痰多而喘,苔白腻,脉濡滑等,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治之。麻黄发汗解表寒,附子温经扶阳,细辛散逐里寒,阳气一振,则寒邪外达。本方为补散兼施,表里双解之剂,温化痰饮作用较小青龙汤更为明显。常用药物为:麻黄、附子、细辛、僵蚕、桑白皮、瓜蒌皮、象贝母、天浆壳、枳壳、紫菀、款冬等。小柴胡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在宣肺法中选择应用的区别于:表证明显,痰少者用小柴胡汤;表证不明显、

痰多,里饮明显者,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治之。清肺法:本法治疗有二方,为麻杏石甘汤合泻白散加减。该方适用于咳嗽,痰稠或痰黄,或痰少不易咳出,或干咳、身热、口干、气促、汗出不畅,苔薄黄腻,质偏红或边尖红或有红点刺,脉细数等。麻黄宣肺平喘,石膏辛凉宣泄清肺热,杏仁、甘草助麻黄平喘,桑白皮既清肺热,又止咳平喘,辅以地骨皮泻肺中伏火,并退虚热,麻杏石甘汤清肺化痰平喘,泻白散泻中有补,标本兼治。二方合用,取其辛温辛凉配伍而具有清泻肺热作用,使肺热得以宣畅清泄,咳嗽喘逆之症,自可得到平息。本法在应用中,不拘泥肺热必有发热之说,凡痰少而粘,或干咳,咳痰不畅,舌有点刺者,认为均已呈痰热阻肺之象,即可用本法治之。这样痰热的认识就扩大了。本法常用药物有: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知母、桑白皮、瓜蒌皮、地骨皮、桔梗、鱼腥草、银花、射干等。养肺法:本法治疗也有二方,为生脉散合桑杏汤加减。该方适用于久咳不止,口干、口燥、短气自汗、苔薄质偏红,脉细数者,人参补益肺气而生津,麦冬养阴清肺而生津,五味子固表敛肺而生津。生脉散养心肺之阴,使气血得以荣养一身,又有酸敛之品,收耗散之气,具有止汗定喘之功。桑叶轻宣燥热之邪,配以山栀清泄肺热,杏仁、象贝宣肺化痰,沙参润肺生津。桑杏汤则具轻宣燥热,润肺止咳之效。二方合用具有益气养肺润燥止咳之功。在本法中仍循扶正祛邪之大法。

此立方遣药有标本兼治之功。克服了一味攻伐有伤正之弊,或一味固本扶正而恋邪之嫌。养肺法常用药物有:人参、黄芪、南沙参、北沙参、天麦冬、五味子、桑叶、桑白皮、瓜蒌皮、芦根、杏仁、山栀、象贝母等。养肺法适用于津耗气伤之证。补肺法:本法治疗有二方。为参苓白术散和百合固金汤加减。该方适用于咳喘病缓解及稳定期。凡见咳嗽不多、腰酸乏力、气短、口干少津、苔薄质偏红或淡红,脉细数者。参苓白术散之四君能平补脾胃之气,米仁助白术而健脾渗湿,砂仁辛温芳香醒脾,佐四君促中州运化,使上下之气贯通,桔梗如舟楫载药上行,达于上焦而益肺。百合固合汤以二地为君滋阴补肾,以百合、麦冬、贝母为臣、润肺养阴,当归养血润燥,白芍养血益阴。全方能使阴液渐充,肺肾得养。二方合用共奏补益脾、肺、肾,三脏之气,而杜绝咳喘之源。在养肺阶段当以救津伤为主,在补肺阶段则以补益气阴两虚为主,所以治则有所不同。以上治咳喘之四法,应当循序而进,原则上不能颠倒错用,否则治疗咳喘则难顺愈。然而疾病绝无常势,临诊中应当知常达变,始终应以辩证施治为原则,应抓住疾病的本质及主要矛盾,给予相应的方法治疗。治疗咳喘不离四法,顺序时可变,但四法法则不可变也。医案案一、倪××,女性,69岁,工人。1983年3月发现腹部有肿块,大便变细,经检查诊断为结肠癌,于1983年4月16日在我院外科,行结肠癌切除术。

由于患者手术后数次化疗,体质虚弱,加上本来有胆结石病史,故常出现右上腹疼痛,纳不香,情绪烦燥,苔腻、脉细弦。此乃正气不足,脾胃虚弱,肝气乘脾之证。采用疏肝健脾和胃固本之法,用自拟理气固本汤出入:人参(另煎)、

柴胡、枳实、甘草、川芎、菝葜、黄芪、黑山栀、枸桔李、佛手、枸杞子、米仁、红枣等,其中人参用量为5g 黄芪用量为30~60g 以加强益气固摄作用。服上方七剂后,患者右上腹痛略有减轻,食欲增强,余证同前,说明药已见效,法不宜变,仍守前方14剂。三诊:患者右上腹胀

痛消失,精神亦好转,自感体力增强,两便如常。前方加炒小茴香,十四剂。四诊:患者精神饱满,面色转荣,体重增加,纳谷香,夜寝安。守前方加减。经二年余调治,诸症逐而皆除,医院检查癌肿未见复发,门诊随访至今,目前起居生活如常,欢乐自在。案二、朱××,男,58岁,干部。因咳嗽、动辄气短1月,X线胸片检查发现右下肺肿块伴有少量胸水而住院。诊为肺癌,于1993年10月20日,在全麻下行肺癌切除术,术中发现肿块6cm×6cm×4cm,并有纵膈淋巴结和腔静脉淋巴结转移。术后由于病人不能承受化疗,于1993年12月初转我科治疗。证属正气虚衰,邪气乘之,气短乏力。以益肺降气汤治之。药物组成:党参15g 沙参30g 麦冬15g 五味子10g 枸杞子15g 葶苈子15g 旋覆花10g 山海螺30g 川贝母10g 蜀羊泉30g 夏枯草

20g 鱼腥草30g 蛇舌草30g。当气短甚时,加服生晒参10g;胸胁胀满、舌质黯红加服云南白药;咳痰血者加茜草、仙鹤草;胸水加商陆、车前子;胸痛剧烈,鲜葱捣烂加蜜调外敷;痰多加胆星、桔梗;低热加银柴胡、地骨皮。每日1剂,连服3个月为一疗程。经治疗服药后、咳嗽、气急明显好转。以后一直门诊随访,半年后复查胸片,胸水吸收,精神饱满。1995年12月死亡,中药治疗后存活2年。案三、吉××,男性,88岁。1994年3月,经某医院X线食道吞钡摄片检查,证实食道中段有一8cm大小狭长肿块,并有粘膜破损。因病人不愿手术,请曹师诊治。其时形体消瘦,面色苍白,已数日不曾入汤饮,虽仅喝些牛奶,仍欲泛泛作吐,时时嗳气频频,胸中闷塞不振,苔花白而干燥,舌边紫暗,脉来沉弦而数。此属瘀热痰湿交阻,壅滞中焦,结于膈上之象。曹师先以祛瘀热、化痰湿、疏肝降气,解郁宽中之法,投以旋覆代赭汤合四逆散加减:生晒参(另煎)、旋覆花、代赭石、黄芪、柴胡、赤芍白芍、甘草、枳壳、夏枯草、瓜蒌皮、郁金、川贝、象贝、当归、天龙、僵蚕、沉香、石打穿。7剂后,其胸中堵塞感略松,可以进些牛奶汤汁,已不吐,但仍嗳气。再服7剂,并嘱病家用人参10g合枸杞子30g隔水蒸服,此后嗳气减少,可食鱼肉,情绪大好,谈笑如常。门诊随访8个月,病人已能进食米饭、馒头之类食物,还能独自外出散步。曹师认为,本例食道癌属中医“噎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