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考点分析及例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考点分析及例文
张俐
我们要备战高考作文,就要了解高考考试说明对写作的具体要求: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
一、基础等级
①符合题意
②符合文体要求
③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④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⑤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⑥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二、发展等级
①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
②丰富
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③有文采
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④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高考作文采用两级评分:基础等级40分(内容和表达各占20分),发展等级20分。
发展等级有四个项共15个给分点,评分时以15个点中最突出的一点来评分,有一点突出就可以得满分20分。
下面将对基础等级中的考点要求逐一加以说明。
1.符合题意
所谓“符合题意”就是准确的把握题目要求,对构成题目的各个部分进行认真阅读、细致分析、准确全面地理解其中心意旨,严格按照题目要求作文。
准确、全面即是对审题的要求,审题也是一种思维能力,话题作文的审题要注意话题引文(材料)、写作话题、注意事项三个部分,并且要进行综合考虑,如果哪一项审读错了,就有可能一错千里。
例文:
永远的苏武
四川考生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
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最浓重的一笔。
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裹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驾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
哀叹,当汉使谋反事败;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诧,当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著,苏武举起羊鞭,选择作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
朔风凛冽,他与冷月做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
胡茄幽怨,他与孤冢为舞,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
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
念——铭记祖国,精忠报国。
冰雪飘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铮铮傲骨却敲响千秋的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犹能望。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
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著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贵,只不过过眼云烟,忘却,便是它的最好归宿;忠心,方才是历史永恒,铭记,是它的精神家因。
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永远的苏武。
【评析】这是2005年四川省的一篇高分作文。
2005年四川省高考作文是以“忘记和铭记”为话题,属关系类话题作文,文章要符合题意,就必须阐明铭记与忘记之间的关系。
本文以生动的描写——苏武站在铭记与忘记间进行选择开篇,同时亮出了文章的观点: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生涂上最浓重的一笔。
接着作者以优美的华章,浓墨重彩地宣扬苏武的铮铮铁骨,赤胆忠心,中间作者始终不忘点明话题,如“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最后,作者以“壮哉”抒情,再次说明应该忘记什么,应该铭记什么,催人奋进,鼓舞人心,震撼心灵。
整篇文章写得大气磅礴,灵气飞扬,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是难以成就这样的美文的。
2.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有两层含义:一是符合作文题中的文体要求:二是符合考生自己选择的文体要求。
所谓文体,即文章的体裁。
考纲明确指出: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
记叙文是以记叙作为主要表达方式而写成的文章,可记人、叙事、写景、状物反映社会生活;议论文就是议论、分析问题,论述道理、阐述观点的文章,论点、论证、论据三要素要完整;说明文是通过把握事物特征。
按一定的顺序和方法来阐明事理,传递知识,主要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应用文体是根据要求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具体事物,写作时要注意不同应用文体的格式要求。
学生喜欢写的散文,也一定要做到中心明确,“形散而神不散”。
近些年,高考作文要求文体不限,实际上是淡化文体要求,让学生有更广阔的创作空间,但是淡化文体并非不要文体形式,考场中“四不象”的文章必定得不到高分。
例文:
问,与探索同行
四川考生
大千世界充满了无数未知的领域,在人类面前形成一个个谜团。
天性探索解密的人往往不服输,调动一切智力、毅力、体力,只为探索、征服未知的世界。
问。
始终与探索同行。
面对光怪陆离的世界,面对芸芸众生,我们问天问地,问自己也问他人,以求探索出那些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真理。
我们问天问地,从包罗万象的自然、社会和日常生活中得到灵感。
18世纪中叶,维也纳一名叫盎布鲁格的医生诊治一位奄奄一息的病人,始终查不出症结所在。
病人死后,经过解剖尸体才发现胸腔内挤满了脓水。
他问自己,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最后他从用手指关节敲击酒桶的情景上得到启发,探索出胸部疾病和叩击音变之间的关系。
我们问自己问他人,从自己和他人的经验中深入探索。
亚历士多德认为:推一个物体。
当不再推它时,物体会归于静止。
1000多年后,这个似是而非的论断让伽利略产生了疑问。
他用理想实验推翻了这个结论,奠定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
问,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明确的目标。
问,引发了思考;问,牵引着思考。
问,是荒漠中水草丰美的绿洲,始终激励着饥渴地穿越在荒漠中的旅人;问,是暗夜里永远悬在北方的夜空的璀璨的北极星,为在无畏的探索中迷途的勇士指明方向。
存在后,发现原子核的质量数与质子数不符,他产生了疑问,在实验的基础上,积极思考,终于成功地预言了中子的存在,极大地推动了原子物理学的发展。
这对于一个只知重复实验,不善于提出质疑并思考的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像卢瑟福的那位学生那样,只知埋头工作,而不善于提出质疑、根本不思考,成功了不知为什么成功,而失败了也不知为什么失败,好象兢兢业业,其实却浪费了很多时间,这不可能取得成就。
他之所以一无所获就是因为少了问的引导。
问,使人类走向高科技领域,使人类战胜自然,战胜自我。
问,是人类创造发明的阳光雨露,是走向成功的阶梯。
哥白尼说过:“人的天职在于勇于探索。
”
让问与探索同行。
让我们问天问地,从万象中有所得;让我们问自己问他人,不断总结,不断吸取,不断充实。
让我们带着问,上下而求索。
【评析】这是2006年高考四川省的一篇考场佳作。
也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
文中将论点、论证、论据三要素巧妙地融合为一体。
文章开篇就提出中心论点:问题与探索同行,接着又分别从“我们问天问地,从包罗万象的自然、社会和日常生活中得到灵感。
”“我们问自己问他人,从自己和他人的经验中深入探索。
”“问,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明确的目标。
”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为了更好地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还例举了盎布鲁格、亚历士多德以及卢瑟福的例子,并注意了述例和说理的结合,最后再次点明观点:让问与探索同行。
作者的知识丰富,思维缜密,文章结构严谨,语言有力度,是值得借鉴的考场佳作。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就是要求在高考作文中要表达真情实感。
情真则文成,情虚则文败。
这是对作文思想内容的基本要求。
“思想健康”指在作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
感情倾向要健康、积极、向上,要体现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符合社会普遍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评价标准,要明辨是非,把握社会的本质和主流。
例文:
尘世的莲灯
四川考生
五月的川流中
那一盏盏远逝的莲灯
是否是
对先生的悼问?
——题记
鲁迅先生之殁,距今正七十载。
七十载光阴淡褪了闪耀的琉璃,岁月洗涤了殷红的旧迹,浮尘掩埋了昔时的怆痛。
先生若在地下有知,是否是“沉静中积习又抬起头来”?是否是“吟罢低眉”却“无写处”?
只身领呐喊,南腔北调,
野草岂有二心?
暗夜感彷徨,朝华夕拾。
华盖不求而已!
这一问一答饱含了怎样的“哀痛者与幸福者”的追思!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
先生的成就背后是深不见底的孤独。
先生的孤独是旷世的是凝重的是无可释怀无以解脱的,犹如一片深谷的枯叶。
先生在深重的国难与冷漠的人情面前可曾想到过自己?
在那个“造化往往为庸人设计”的年代里先生的思想不也曾遭受过曲高和寡的困境?
然而先生又是不屈的。
先生像苦酒一样将人生沉积酝酿着,等待喷薄而出的一刻。
先生用笔和纸承栽思想的力度,为中华民族为四万万国民划开了一道东方的破晓!
如今,我们站在这一方光明中,站在历史长河的对岸,岂(企)图叩问那一段风雨如晦的年岁。
先生只是静默着呐喊着彷徨着。
先生于我们留下的只是文字。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
先生的答案似乎如我的追问一样。
野草的灰烬深藏在陈腐的土壤里,新的生命诞生于斯。
这是怎样一种神圣的气魄!
五月的川流,流着汩汩的水。
愿我的莲灯冲破这夜的岑寂,
带着我的悼念和自解的疑问,
抵达这尘世彼方!
后记:谨以此悼鲁迅先生。
【评析】2006年适值鲁迅先生去世70周年,先生是一个为自由为真理而战的猛士,他的人生是坎坷的,但却具有深邃的思想和崇高的人格。
文章的题目就给人以超凡脱俗的感
觉,本文在思想健康的基础上,最大的优点就在于感情真挚,文中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佩之情,并以“悼问”“叩问”“追问”“自解的疑问”贯穿全文,同时巧妙扣题。
作者很多的语段都以“先生”开头,不仅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也拉近了读者与鲁迅先生的距离,使读者能够跟着作者的笔触,近距离地接触鲁迅先生,体会先生那深邃的思想和深重的忧国情结,“先生的成就背后是深不见底的孤独,先生的孤独是旷世的是凝重的是无可释怀无以解脱的。
犹如一片深谷的桔叶。
”形象的比喻又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真实的鲁迅,其实那盏莲灯,又何曾不是先生的化身?总之,这篇考场佳作以其真挚的感情,打动了所有的读者。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内容”是指写进文章中的思想感情,人物事物和数据材料等。
“内容充实”就是记人叙事具体实在,要素完整,论述问题论据充足。
论证深刻、透彻,抒发情感真挚实在,不苍白罗列,在高考作文中言之无物,内容单薄是考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如叙述笼统,捏造事实,无病呻吟,缺乏新颖典型的论据和清晰的论证。
中心明确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必须要单一、集中、鲜明,贯穿文章始终。
中心的表现形式可以开门见山,也可卒章显志,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委婉的,但必须要鲜明。
例文:
谈意气
湖南考生
意气,是李白“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当使民风淳”的肺腑之言;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怀……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风发。
人不能没有意气,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给予它自信的阳光。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遏之
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采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人有意气,才能有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
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风波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苏武的一根竹杖,张骞的十几年牢狱之苦,早已映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
若无意气,他们怎会有如此壮行?
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
还记得舞台上那尊慈祥博爱的,千手观音吗?邰丽华,虽是聋哑人,但她有意气,手臂练得青肿了,脚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终坚持练习。
最终,她用手指勾勒了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诠释内心的感觉,感动中国,感动你我。
若无意气,她怎会从不幸的底谷达到艺术的巅峰?
意气,是成就人生所必需的。
然而,现实生活中缺乏意气之人委实不少,他们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在歌舞升平中平息了壮志,在灯红酒绿中丧失人性……凡此种种,我们要坚决反对。
人,要有意气,要意气风发。
【评析】这是2006年高考湖南省的一篇高分作文。
优秀的议论文必须是观点鲜明,论据充足,本文的优势在于:第一,中心明确,思路清晰。
文章开篇以“意气”起笔,鲜明亮出自己的观点:“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
要意气风发。
”接着用分论点的形式进一步阐述人为什么要有意气,“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
”“人有意气,才能有千古留名,流芳
百世。
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
”“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
”最后以“人,要有意气,要意气风发”收尾,干脆利落。
第二。
内容充实,说理通透。
文章旁征博引,例举了李白、杜甫、毛泽东、苏轼、岳武穆、张骞等典型论据,使得文章更形象具体,说服力强。
第三,多用排比,气势充沛。
文章借助排比句式,一来增强文章的气势,二来使得文章更富有文采,气韵流畅,字句铿锵。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是指作文时,按照现代汉语的要求正确使用词语,不产生歧义,不用生僻词和生造词语,不乱用外文;句意通顺,语言表达能真实、完整的表达作者的意思。
结构完整是指文章布局周密、前后连贯,详略得当。
不同文体对结构完整的要求及方法不同。
记叙文中记人的文章主要看表现人物形象是否生动鲜明,叙事的文章要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各部分是否完备;议论文的结构有并列式、承接式、对照式等,要看引论、本论、结论部分是否合理。
总之,文章的谋篇或布局要有方略,详略安排得当,段与段之间过渡自然,衔接紧密,要前后照应,首尾圆合。
例文:
青山寂寂水澌澌
安徽考生
青山寂寂,锁住英雄万里梦
江水澌撕,淘尽英魂千行泪
——题记
天山上皑皑白雪,需要我们去读它的壮丽;三峡两岸不住的猿鸣,需要我们去读它的悲伤;黄河的滚滚波涛,需要我们去读它的悲歌。
乘一叶扁舟,荡漾在历史的长河;酌一杯小酒,于滚滚波涛间,你是否读出曾经的恢宏。
澌澌江水泪洒汨罗
郑袖的甜言蜜语依旧环绕在怀王耳畔,子兰的句句谗言刺痛了你受伤的心,汨罗江畔洒满你无尽的泪水,楚国的安危牵动着你痛楚的心灵。
品行高洁,无韵之《离骚》;命途多舛,凄美之《怀沙》,你投身汨罗,用泪水与悲恨来表达你的爱国之心。
清清的汨罗江水让我读懂了你的无奈,你的痛苦,读懂了你为国而亡的决心。
寂寂青山笑满南山
小船儿轻轻的在水问荡漾,风微微地吹来,拣起飘逸的衣裳。
于淡雅清溪旁,繁花松菊间,执一壶桃花酒,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琴声悠悠,荡尽心中的苦闷:皓月知心,写满幸福容颜。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让我读懂你不为人知的决心,也读懂了内心的无暇。
邀明月让回忆皎洁
那是曾在高力士手中留下尊严与豪迈的鞭子,而今早已不见踪迹。
但你一路流浪,一路收集,收集山的雄伟,水的灵动;收集雨的轻柔,风的自语;收集月的皎洁,心的纯真,集成册,于青山绿水问高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那美轮美奂的皇家庭院,潜得住一代帝王包举宇内,并吞八茺的雄心,却容不下一颗不朽的灵魂。
青山绿水让我懂得了你的豪迈,四处漂泊让我懂得了你不向权贵低头的决心。
洗去昨日的铅华,淡去历史的云烟,面对徐本禹那张满是泪痕的脸,邰丽华于无声处那绝美的舞姿,牛玉儒那赤子般的火热的心,你又读出了什么?
那些虽然一纵即逝却潮润双眸的纷纷感念,那些纵然久远亦不能淡忘的阙阙故事,都会在心中沉淀成最美丽,最隽永的温馨。
任时光飞逝,心境变迁,永远的珍惜。
生活是一部读不完的大书,历史就是一部百科全书,那其中的真谛需要我们用心去读,用心品味。
【评析】这是2006年高考安徽省的一篇高分作文。
本文的一大优点在于文章结构完整,收阖自如。
作文题目要求以“读”为话题,文章紧扣此话题,以优美的语言展开叙述。
开篇的题记富有诗意,起到引领下文的作用,接着以三个小标题“澌澌江水泪洒泪罗”“寂寂青山笑满南山”“邀明月让回忆皎洁”分别评述了屈原、陶潜、李白的一生,从中读出了他们的伟大与独特的人格魅力,然后以“洗去昨日的铅华,淡去历史的云烟”巧妙过渡到现在,徐本禹、邰丽华、牛玉儒的事例简洁凝练,最后再次点明主题,“用心去读生活”,再次强化中心,有力收束全文。
这种紧扣话题,中心明确,结构严谨的作文得到高分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再加上语言多用排比,化用诗句,使文章纤美空灵,婉丽雅致,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6.深刻
所谓“深刻”主要是针对文章主题(或中心思想)的提炼而言的。
文章要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行文流畅、章法严谨,感情真挚外,还要饱含哲理,令人沉思,让人感触。
深刻在考点中包括: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
例文:
一枝一叶一世界
浙江考生
当春风催开了桃蕾飘向柳梢时,燕子衔来了春的消息。
当金樱子疯狂地燃烧着芬芳时,雷雨浇注出夏的热烈。
当枯叶翩跹在清冷的微风中时,谷物沉淀出秋的成熟。
当寒号鸟呜咽在灰黄的枝头时,冬梅吐露着冬的矜持。
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都收藏着大千世界,蕴藏着无限的信息,若你执着于每一次灵魂的悸动,那么即使再微小的事物都能向你报告下一刻的期待。
“一叶落知天下秋”,“一枝红杏出墙来”。
古人早已流下诗句告诉我们不要放过任何一次召
唤,任何一个预示。
一个苹果砸下,牛顿看到了万有引力;一粒粮食的收获,袁隆平看到了杂交水稻;一只猫眼的细眯,欧阳修看到了正午。
凡人和伟人的区别就在于伟人常常能从一枝一叶中看到一个世界,而凡人只能看到它本身。
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向人们展示出细的痕迹。
也许你只看到了古老中国地大物博,而余秋雨先生却看到古老中国在呻吟,在哭泣,千年的历史,百年的耻辱,在那一砖一瓦,一墙一柱中,在那血迹斑斑的刀枪中,展示给我们。
在游览名胜古迹时,你是否只专注于那样新鲜的旧物给你带来的震撼,抑或你已看到了一个世界留给人们的沧桑与无奈?
是啊,你身边的每一物都可以带给你一个世界,甚至穿越时空!
别人的一次伤害,一次欺骗,一次蔑视,你是否看到整个世界应该有的包容、智慧、尊严,那么每件事带给你的就不是自卑、懊丧,而是勇气、信心,因为你看到了一个世界,看到了自己辽如天地的胸怀!
冥冥中日有主宰,诞生的,逝去的,匆匆而又悄悄,编织着黄昏下的孤灯,呵护着黎明前的雨声,一齐西沉,任凭时间的浓缩与稀释,亘古不变的惟有一枝一叶带给你的那个世界!
只要你相信,枝叶包含着世界,细微中包含着世界,细微中包含着博大,有限中包含着无限,只要你愿意,擦亮眼睛去寻找身边的一草一木,放飞心灵去记住每一个瞬间,那么你就拥有了整个世界!
一粒沙,一个世界;一朵花,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收藏!
你看到了吗?一枝一叶,里面有一个世界!
【评析】这是2005年高考浙江省的一篇高分作文。
文章开篇不俗,以优美的排比句引出了“从细微中见世界”的观点,如此精美的排比句怎能不抢人眼球?接着文章从正反两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