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历史分期:
(一)中国古代与近现代的分界点:
1、以1840“鸦片战争”为界。 2、以1912.1.1南京政府成立为界。
(二) 近现代与当代的分期有两种:
1、1840-1919-1949- 。
2、1840-1949- 。


二、本世纪上半叶历史发展的特点
1、社会转型期 2、战争频繁 3、中西文化的交流兴盛期
歌、民族器乐四方面在近代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发展
一、戏曲音乐

戏曲音乐包括声乐与器乐。声乐是唱腔和念白, 器乐包括不同组合的小型管弦乐(文场)和打击
乐(武场)。

1、旧剧改革
2、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
二、说唱音乐



一般分五类:鼓词、弹词、道情、牌子曲、琴书。 1、犁铧大鼓(山东) 北口:赫老凤, 南口:王小玉姊妹 2、京韵大鼓 刘宝全、白云鹏等人为代表。 3、苏州评弹 早期有陈、俞、马调。 之后是夏调,高弹响唱,快弹慢唱。 三、四十年代,祁调、蒋调、徐调。 此外,又有杨调、“丽调”等。

2、广东音乐的发展



原是粤剧过场音乐,当地人叫“粤曲”,早期 以琵琶为主,20年代初以高胡为主。 代表人物:严老烈、何柳堂、吕文成、丘鹤寿、 何泽民(艺名何大傻)、易剑泉等等。 代表作品: 《旱天雷》 《雨打芭蕉》《赛龙 夺锦》《平湖秋月》《步步高》《下山虎》 《蕉石鸣琴》《娱乐升平》等。
瞎子阿炳及其音乐
剧艺术的先驱者,早年留 学日本。回国后,主要从 事艺术教育。 中年皈依佛门,法名演音, 号弘一,律宗高僧。 作有70余首乐歌,如《送 别》(《梦见家和母 亲》)、《隋堤柳》 (《戴西· 贝儿》)、 《春 游》等。
(1880~1942)
三、民歌与民间歌舞

多是反映现实生活,新时期出现了新民歌。
四、传统器乐

1、民间社团

(1) 天韵社。存时稍长,吴畹卿历任社长。 (2) 大同乐会。1920年成立于上海,创办人 郑觐文。贡献:〈1〉挖掘整理古乐器。〈2〉 对现存乐器的改良。组成乐队的构想源自西方 体制,分吹管、拉弦、弹拨、打击。〈3〉挖 掘整理古乐。如:《春江花月夜》、《月儿 高》。

学堂乐歌代表人物及作品
沈心工(1870-1947) 上海人,1902年留学日本,
考察音乐教育。创设了我国
较早的乐歌课,编写了大量
乐歌,流传广泛。
代表作:《体操》、《竹
马》、《黄河》、《铁匠》
等。
(1870~1947)
学堂乐歌代表人物及作品
李叔同(1880-1942)
我国近代音乐、美术、戏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彭 丽
前 言

教学目的
较为深入的了解中国音乐在20世纪以来的发展状况,继
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传统,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教学内容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1840~1949。
教材:《中国音乐通史简编》 教学时间:一学期,每周二学时。 考试:听、写、唱等综合。 课堂要求

大部分乐歌反映了“富国强兵”、“救亡图存”
的爱国政治要求;宣传西方近代文明;宣传妇 女解放思想;反映学生生活及思想情感等。 学堂乐歌多是填词歌曲。 旋律来源

采用欧美各国音乐曲调 采用日本歌调 采用中国歌调 中国音乐家自创曲调
代表作品
《中国男儿》

石更作词,旋律采用日本创作歌曲《学生宿舍 的旧吊桶》,小山作之助(1863~1927)作曲, 发表于1903。 20、30年代被重新填词,名为《工农兵联合起 来》,广泛传唱。
三、本时期音乐历史发展的特点
1、中西音乐交流的延续 2、音乐与战争关系密切 3、音乐在社会上地位正在提高 4、音乐与政治关系紧密
第一章

“五四”前的音乐发展情 况
传统音乐的新发展
第一节

传统音乐一般指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本
土音乐,一般认为包括宫廷音乐、文人音乐、
民族民间音乐。这里主要介绍戏曲、说唱、民

民间艺人华彦钧


也叫“瞎子阿炳” (1893?~1950), 江苏无锡人。 作品:二胡曲《二泉 映月》、《听松》、 《寒春风曲》及琵琶 曲《大浪淘沙》、 《昭君出塞》、《龙 船》。
第二节
产生背景 基本内容 艺术形式
学堂乐歌的产生与发展
代表性音乐家:

沈心工、李叔同
乐歌内容及旋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